2012年3月2日 星期五

思利忘本

  春秋時,魏國有個大臣叫子質,他得勢的時候,曾培養和保舉過不少人,後來因得罪魏文侯,獨自跑到北方去了。


  在北方,子質遇見一個叫子簡的人,就向他發牢騷,埋怨受過自己恩惠的那些人忘恩負義,在他落難時無動於衷。


  子簡笑著說:「春天種下桃樹和李樹,夏天可以在樹下休息納涼,秋天還可以吃到果子;可是你春天種下的是蒺藜〈一種帶刺的植物〉,不僅不能利用他的種子,秋天長出的刺還會刺人。所以君子培養人才,要像種樹一樣,應該先選擇對象,然後再加以培養。」


※ ※ ※


  俗云:「吃果子,拜樹頭。」飲水當思源,亦即是當有其淵源之來,不可忘本也,然而今之社會對此念之道德,由於西風不良之影響,早已淡忘無遺,故不得不在此提醒之。


  今之社會,大多是忘本思利之現象甚多,將原來之本置於腦後,甚者受人之恩,一旦功成名就,就把原來之提拔者、照顧者忘得一乾二淨,或是加以醜化、競爭等,這都是忘本之實例,不但不知思源,更而忘本,實有違良心也。任何之事,均有其源與本,此等之源與本當常思而敬奉之才對,否則違此則難有德之成也。


  社會之變遷,一旦過了橋,就把拐杖給甩了,這是現今常司空見慣之事,不以為奇也,實在有逆反天理之情也,今在此特別提出,以為世人之戒,莫可忘恩負義,莫可忘本離源,那將使本人罪業滿身,無以釋盡,當心悟思之。


摘錄自
社會道德省思-第二十五章思源道德省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