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4日 星期日

心明如鏡

  《閱微草堂筆記》有一篇記載:

  外祖父張雪鋒先生性情高潔,書房中的几案和硯台都精緻整潔,圖書和史籍也排列得整整齊齊。

  這書房經常關鎖著,只有張雪峰先生親自來了才能開啟。

  院子裏花木繁茂,苔蘚密如綠毡。小僮、婢女如果沒有使喚命令,也不敢輕易踏進院子一步。

  舅父健亭公年十一、二歲時,一次,趁外祖父到別處去了,就私自往院子裏樹下乘涼。聽到書房內好像有人行走,懷疑外祖父已經先回來了。

  他屏住呼吸,從窗縫裏偷看,看見竹椅上坐著一位女子,濃妝豔抺,美如彩畫。而椅子的對面有一面大方鏡,高約五尺,鏡中所照的女子,竟然是一只狐狸。

  他心中害怕,不敢隨便走動,繼續偷看她做些什麼。女子見到自己鏡中所現的形相,連忙起身繞著鏡四周呵氣,鏡面頓時昏暗如霧。

  過了很久她才回到座位,鏡面上呵氣的痕迹也漸漸消退,再看看鏡中的人,則是一個美好的女子了。

  健亭公恐怕被她看到,就踮著腳回去了。後來,他把這事私下同先父姚安公說過。

  姚安公曾經給孫兒們講《大學。修身》一章,舉出這件事情為例說:「明鏡空空,所以事物無從逃遁它的形影。但是一但被妖氣所掩蓋,尚且失去真實的形狀。人心產生了私心雜念,依附偏頗,豈不與鏡子披上迷霧一樣?」

  又說:「不但私心可以遮蔽,即使是公心也可以遮蔽。正人君子,被小人乘機加以激怒,如果固執己見,也有可能導致顛倒是非的。所以正心誠意,推究事物的原理,獲取大量寶貴的實踐知識,才可能不被邪妄所蒙蔽。」

※ ※ ※

  心主一切變化之樞機,受外界環境易動而影響,亦牽動性靈之差異,近善則善,趨惡則惡,若不下定工夫警戒,任其善惡不分的發展,禍害匪淺,若不能慎心,使致氾濫成災,無法收拾,那遺害無窮也。

  「心」當求其「至誠」,無欲、無雜念,不受外界的誘引而動亂思維、變遷思緒。欲多,心必亂,無以安寧;念雜,心則無法平息,波濤洶湧。故當內觀其心,不使波浪,不令盪漾,心無其心,物無其物,空其淨明,心即可清矣。

  心有擾必濁,無以空境,境空無物,可以清心。心若不能清,性靈反覆,難以落實,真假不辨,那無法學道、進道、成道,將永遠留滯於冥頑不化之境,更談不上超凡入聖矣,難也。

摘錄自清、靜得、思省-第二章 清心空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