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8日 星期四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在《閱微草堂筆記》卷四中記錄著河北省獻縣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天,史某從外面回家,見村中有一家夫婦、母三人正在相擁而泣。他便上去詢問緣由。

  這家人的鄰居告訴他:「是因為欠下了豪強的債,豪強催逼還債,不得已只好把妻子賣給人家抵債。因為夫婦倆感情很好,加上小孩子還沒有斷奶,更加使人可憐,所以十分悲痛。」

  史某就問欠了多少錢,那個村民回答說:「欠了三十兩銀子。」

  又問:「你的妻子賣了多少錢?」

  答曰:「五十兩銀子,給人家作小妾。」

  「還可以贖回來嗎?」

  村民說:「賣身契已經寫好了,但錢還沒有付,當然可以贖回。」

  史某聽罷,沒有片刻猶豫,拿出七十兩銀子給了村民,說:「三十兩還債,四十兩用來謀生,不要再賣你的妻子了。」

  村民夫婦倆感激涕零,堅決要殺雞做菜,款待史某。酒酣之時,丈夫抱著孩子出門,並以眼神示意妻子,為報答史某大恩,讓她以身作為報償。妻子會意,便向史某表達其意。

  史某正色說:「史某半世為盜,半世為捕役,殺人不眨眼。但如果乘人之危汙辱良家婦女,我是絕對不會幹的!」說罷他掉頭就走了。

  半個月後,史某所居的村子突然夜間起火,當時正是秋天收穫的季節,家家屋上屋下都堆滿了柴草。很快,許多茅草屋、秸稈被大火吞噬,其中也包括史家。

  大火之勢之猛,把史某一家人困在屋裡,沒有辦法逃脫,他只好與妻兒在家中閉目靜坐等死。

  恍惚間,他突然聽見屋頂上有人喊:「東嶽王有令,史某一家被豁免!」

  話音剛落,屋後的牆壁突然莫名崩塌,史某領著妻子,抱著孩子,迅速從火海中逃了出去,簡直就像插上翅膀一樣。

  大火熄滅後,村中著火的人家共有九人被燒死。鄰居們向史某致意說:「前些日子還笑話你傻!沒想到七十兩銀子可以贖回三條命。」

※ ※ ※

  福與禍的招來是由善惡的造作形成,人生短短數十年歲月,經歷種種福份之得、災禍之受都是避不了造的因、受的果。

  很多未經開悟凡眾,常在未逢任何災厄臨身時,只知享受現有福報,難予造功彌福,一有災厄相應於身時,往往一直講著我又沒有做什麼壞事,為何會這麼倒楣。此種心態與心念,都是沒有開悟、沒有去了解因果、沒有徹悟,使致怨心直起,倘若世人能夠了解這身是業報身,自然能了解福禍都是由自身造作而來,了解以後,就必需積極造功立德,修善止惡。在心念上需無惡念、邪念,就連身行也需端正無任何惡行舉止,如此一來福報就因自己植造的善因,自然相繫相應。

  善者造福諸事亨通,念邪惡行者諸劫惡相應難脫諸苦,世人常有所聞:「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人必有其殃」,又云:「人死留名、虎死留皮」,在在的告訴世人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莫於塵境短短數十載光陰毫無意義過日子,宜早持善修身,以留下完美的一生。

慈聖雜誌-第四十八期

道姑煮齋

大勢至菩薩 降

詩曰:嫉恨心水深火熱,成人美海闊天空;

   修行者度人捨己,無嗔怒勞心費力。

聖示:修行者要去除「比較」之心,一旦能「見人善則思齊,見人不善則改之」,則修行臻於上境;反之,若常見不得別人好,希望別人過得比自己差,此種嫉妒之心則離「道」日遠,終難達成 母娘交付之任務,更因嫉恨之心而被打入畜牲道或地府受苦,永無解脫之日也。吾今夜便以「嫉妒心擾道巨也」為題,與諸賢生及眾善信大德共勉之。

  「嫉妒心擾道巨也」

  在明朝末年,某一道觀中,有兩個認真修行的道姑,她們原是一對俗世的手帕交好姐妹,因對俗世已無眷戀,相約向道而修,找了一位道行高深的師父,準備努力修行,解脫生死。

  有一天,甲道姑煮了一道美味的素齋供養師父,師父讚不絕口,希望甲道姑能發揮廚藝,多以美味的素齋廣度眾生。乙道姑聽了師父讚美甲道姑的話後,心裡頗不是滋味,便趁大家不注意時,偷偷研究素齋的做法,想要煮出一些新口味,讓師父大吃一驚。

  別的道姑想要試吃看看,乙道姑一概拒絕,推說是師父要吃的,其他人不能碰。大家都不知她葫蘆裡賣什麼藥,久了也不理她。乙道姑看到甲道姑每次烹煮食物時都會請別人嚐嚐,給些意見,但乙道姑怕自己研究的袐方被別人知道,所以皆暗地處理。研究了半個多月,乙道姑將自己的作品交給師父「鑑定」一番,師父只吃了一口,便要乙道姑拿給其他人吃。乙道姑端著菜給他人一一品嚐,大家除了道謝外,完全沒有任何讚美的話,她心裡非常不高興,只有甲道姑高興的讚美她。乙道姑百思不得其解,為何自己的努力沒有人肯定,只有最討厭的甲道姑讚美她呢?

  第二天師父叫甲、乙兩道姑到內堂說話。師父問甲道姑:「妳為什麼想要煮素齋?」甲道姑回答:「想要讓大家吃到好吃的素齋,遠離葷食的誘惑。」師父又問乙道姑:「你為什麼努力研究素齋?」乙道姑:「想煮好吃的料理給師父嚐嚐。」

  師父看著乙道姑說:「你平時對料理素齋並無多大興趣,只因看到甲道姑受到他人之肯定,因嫉妒心想與其一較長短,是不是呢?」乙道姑聽到師父說中她的想法,心中大感慚愧,立刻跪地請師父責罰。

  師父慈悲地說:「妳如果對烹煮素食有興趣,就該好好研究素食,並以素齋救度眾生;當你研究時,要能與他人分享不要藏私,找出眾人喜歡的素齋口味,不要只為討好師父而做,否則我一人的口味並不代表眾人,如何度眾呢?」乙道姑聽了師父的話,暗自流淚懺悔。

  這時,師父又說:「度眾需要集合眾人之力,你的專長在於能對眾人耐心關懷,說些利他之愛語,使頹喪的善信門得到再生的力量,應多看看自己的優點,善用自己的長處,與甲道姑及其他師兄弟好好合作,才能完成上天交付的使命,你能了解嗎?」

  聽了師父的勸告,乙道姑心中因嫉妒招引而來的烏雲,頓時煙消雲散,從此發憤努力精進修行,以不負上天及師父的期望-好好度眾。只要在眾人面前,她都讚嘆他人的優點,私下反省自己有無做錯之處,所以全道觀的師兄弟都愈發尊重她,很多善信也因她的鼓勵而法喜充滿,有信心面對人生的磨難,最後此道觀之道姑多能證得道姑之果位,乙道姑更證得元君之果位。

  吾以上述實例勸勉諸賢生及眾善信大德,多樂見他人之美,常反省己之過失,必能度人無數;反之,若因嫉恨之心而中傷他人,不但阻礙他人之修行,破和合僧者墮阿鼻大地獄有份也,細思悟之。可,吾退。

全真月刊112期

2013年2月26日 星期二

無常總在左右

  有一天,佛陀和阿難尊者在前往娑掃國城托缽的途中,看見一行人因車子壞了,滿臉憂愁地坐在路旁。

  佛陀即開示:「乘車時若捨離平坦的正道,而走在偏斜的路上,會導致車輪損壞。遠離正法亦是如此,若起惡念、行惡行亦會感愁憂、禍患,且要忍受生死輪回之苦。」

  佛陀開示完,即入城托缽。當時,娑掃國城中有一位一百二十歲的梵志與一名年僅七歲的長者子往生,兩家人同時送喪,舉著五彩的幡旗,婦女、小孩們全都披頭散髮,親戚們啼哭悲泣,場面哀痛不已。

  佛陀回到精舍後,藉由這個因緣,為比丘們開示:「人生短暫,活不到百年就死亡了,縱使壽命有超過百年之人,最後也難逃一死。因為想要保有一切,所以心懷恐懼。對於事物的貪愛心,源自於錯認一切都是恆常不變,殊不知無常總在左右。死亡猶如大海,一切都因之漂蕩、動搖,世間人誤以為有一個真實的我存在,應當以智慧心觀察真理,勿貪愛這個虛妄不實的我。」

  「世間的快樂就像夢境一般,醒來後還能看見什麼?貪戀世間種種的人事物也是如此,當神識變滅時,還存在些什麼?曾經歷過的一切都已逝去,無論善惡已不複見。一切皆會捨離這個世間,唯有過去的聲名仍會存在。人們因為過於悲傷轉為憎恨,卻又念念不捨,貪執愛戀。若能捨離愛著,就可遠離恐怖,到達安詳自在之處。」

  「比丘們莫起妄念,欲望會敗壞名聲,你們要時時觀照身口意三業。今為大眾開示無住的道理,應當依此修行,捨離愛憎、悲憂;當如蓮花般清淨無染,不執著也不希求,不聽聞偏邪之事,也無需從中求得解脫,沒有染汙之念,又怎會有貪著之心?當如蓮花般不著相,在污水中生長著,也無需離開污水。應如是修行,聞如未聞,修而無修。」

  比丘們聞佛開示後,皆歡喜奉行。

  出自《佛說義足經·卷上》

※ ※ ※

  人之老去不過數十載,與天上之日明星辰比起來,連一道閃光都比不上。無奈世間凡夫,隨著時間一日一日過去,飽食終日不知何為,每日渾渾噩噩,虛度時光於吃喝玩樂之上,從來不知要改造自己前程。

  更有一些眾生,以為自己可以建功立業,終日在名與利當中打轉,每日庸庸碌碌早出晚歸,不知修身學道。待有朝一日無常臨催,任憑家財萬貫,萬般成就盡皆成空,至此方嘆徒勞無功,始惱生前不知修身養性、造善培德,已是太遲。人生只是一場夢,一場好長好長的夢而已,待醒來時,已轉換另一個空間,無常來時,你又能帶走多少呢?人生一切事務僅是借看借用而已,那一個是你的?那一些又是你所能長久保存呢?

  故世人當及時醒悟,借假修真,莫再虛度時光於世俗事務的追求上,此一秒下一秒是否無常來到都不知,等不到白頭就失去可貴的生命,待下輩子再來一次了。當每日規劃有意義的修行功課,誦經、念佛、反躬自省己過;在工作中度化他人,利用假日到佛堂、道場行無畏施,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度化罪苦眾生、與其結善緣,使其有解脫之機,凡此種種才可稱為一個踏實修行的在家眾,如此則回天有望矣!

全然無交涉

蓮生/文

  有僧人提問:

  「盧師尊,在以往,高僧大德都有所謂的家風,請問盧師尊,你的家風是什麼?」

  我說:

  「我的家風是,全然無交涉。」

  廣欽老和尚圓寂時,說「無來,無去,無代誌。」

  我的上師吐登達吉說:「清淨」。

  將來我圓寂,我會說「無交涉」。

  哈哈哈,這無交涉,真是好耶,萬歲,萬歲,沒有比這無交涉更妙的了。

  請問聖弟子:

  「如何是無交涉?」



  報恩禪寺的淨慧禪師。

  僧人問:

  「如何是一真之地?」

  淨慧禪師答:

  「地則無一真。」

  (淨慧禪師的一句「地則無一真」,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大家仔細意會,一真之地可有?二十八天可有?西方淨土可有?如果你明心見性了,你就明白,無有一真之地了)

  僧人又問:

  「如何頂天立地?」

  淨慧禪師答:

  「全然無交涉。」

  (這一句「全然無交涉」是開悟之語也。毫不囉哩囉嗦,非關一切事物,可見淨慧禪師的高明,五個字:「全然無交涉」。三個字「無交涉」。老天爺,這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大悟、中悟、小悟的精華,震天地而爍古今也)

  僧人問:

  「如何是古佛?」

  淨慧禪師答:

  「無嫌疑。」

  (我說,無嫌疑,另有深意,聖弟子可明白?)

  僧人問:

  「十二時中如何行履?」

  淨慧禪師答:

  「步步蹋著。」

  (我說,實踐是也)

  僧人問:

  「古鏡未開,如何顯照?」

  淨慧禪師答:

  「何必再三。」

  (我說,既然已經答了「全然無交涉」,這古鏡開與未開,能顯照,不能顯照,也就無關係了,因此淨慧禪師答,何必再三呢?)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

  在深深的睡眠之中──

  你去了哪裡?

  恩怨情仇去了哪裡?

  日出。

  日落。

  唐朝的,宋朝的詞,元朝的曲。

  我明白:

  全然無交涉。

《海灘上的腳印》全然無交涉

2013年2月24日 星期日

最亮的蠟燭

  深夜,寺裡一人一佛,佛坐人站。

  人:「聖明的佛,我是一個已婚之人,我現在狂熱地愛上了另一個女人,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

  佛:「你能確認你現在愛上的這個女人就是你生命裡唯一的最後一個女人嗎?」

  人:「是的。」

  佛:「你離婚,然後娶她。」

  人:「可是我現在的妻子溫柔,善良,賢慧,我這樣做是否有一點殘忍,有一點不道德?」

  佛:「在婚姻中沒有愛才是殘忍和不道德的,你現在愛上了別人已不愛她了,你這樣做是正確的。」

  人:「可是我妻子很愛我,真的很愛我。」

  佛:「那她就是幸福的。」

  人:「我要與她離婚後另娶她人,她應該是很痛苦的又怎么會是幸福的呢?」

  佛:「在婚姻裡她還擁有她對你的愛,而你在婚姻中已失去對她的愛,因為你愛上了別人,正謂擁有的就是幸福的,失去的才是痛苦的,所以痛苦的人是你。」

  人:「可是我要和她離婚後另娶她人,應該是她失去了我,她應該才是痛苦的。」

  佛:「你錯了,你只是她婚姻中真愛的一個具體,當你這個具體不存在的時候,她的真愛會延續到另一個具體,因為她在婚姻中的真愛從沒有失去過。所以她才是幸福的而你才是痛苦的。」

  人:「她說過今生只愛我一個,她不會愛上別人的。」

  佛:「這樣的話你也說過嗎?」

  人:「我…我……我………」

  佛:「你現在看你面前香爐裡的三根蠟燭,那根最亮。」

  人:「我真的不知道,好象都是一樣的亮。」

  佛:「這三根蠟燭就好比是三個女人,其中一根就是你現在所愛的那個女人,芸芸眾生,女人何止千百萬萬,你連這三根蠟燭那根最亮都不知道,都不能把你現在愛的人找出來,你為什麼又能確定你現在愛的這個女人就是你生命裡唯一的最後一個女人呢?」

  人:「我…我……我………」

  佛:「你現在拿一根蠟燭放在你的眼前,用心看看那根最亮。」

  人:「當然是眼前的這根最亮。」

  佛:「你現在把它放回原處,再看看那根最亮。」

  人:「我真的還是看不出那根最亮。」

  佛:「其實你剛拿的那根蠟燭就是好比是你現在愛的那個最後的女人,所謂愛由心生,當你感覺你愛她時,你用心去看就覺的它最亮,當你把它放回原處,你卻找不到最亮的一點感覺,你這種所謂的最後的唯一的愛只是鏡花水月,到頭來終究是一場空。」

  人:「哦,我懂了,你並不是要我與我的妻子離婚,你是在點化我。」

  佛:「看破不說破,你去吧。」

  人:「我現在真的知道我愛的是誰了,她就是我現在的妻子。」

  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 ※ ※

  你我曾經深愛過的某人,無非也就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個,只是愛由心生,自以為他/她會是今生最愛,當你感覺你愛她,你用心去愛就覺的他/她最珍貴,當萬物歸原,生命仍然繼續,他/她無非也就是我們生命中的一個過客。

  我們根本無法確定哪一個才是今生最愛,如果不懂得去珍惜,你身邊這個愛你的/你愛的人,在某一天,也會成為你身邊的過客。

  找一個你愛的人不容易,找一個愛你的人也不容易。如果無法確定哪一個才是你最愛的人,何不在自己成為別人的愛人的時候珍惜這份感情?愛由心生,你告訴自己是愛他/她的,自然就可以愛上他/她。

  如果你愛的人不愛你,也請記得:「愛由心生。是你太過於把目光集中在他/她身上了,試著放開視線焦點,你會發現光亮的蠟燭到處都有。

  愛與不愛,無非也就是在一念之間。

  過去的事情過去的愛情,就讓它過去吧,那只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只是茫茫大海中的一滴水珠,只是漫漫蒼弩中的一粒微塵。沒有那些過去,也不會造就現在的你我。

  珍惜當前,永遠勝於三心二意。

2013年2月23日 星期六

望兒修身為萬民

  參閱清代楊潮觀所編《寇萊公思親罷宴》。

  寇準,字平仲,華州下邽人。宋真宗時為相,契丹南侵,力主御駕親征,成澶淵之盟,封萊國公。後被讒,貶雷州而卒。仁宗時,謚曰忠愍。

  寇準在五十大壽之期,準備大肆慶祝一番,乃特地派遣管家陳山專程前往蘇杭一帶,大肆採購古玩玉器以及壽誕用品;甚至於家中更新裝潢佈置,張燈結綵,煥然一新,甚至表演的舞女與歌童皆予以重新治裝,以便打扮的花枝招展。

  寇準自幼喪母,由府上劉姓的乳母照顧,因為撫養之恩,寇準尊稱劉媽媽,而且待她如親生母親一般。劉媽媽見到寇準的壽誕宴客,如此的鋪張奢侈糜費,感到非常的不滿。

  據說,採購的玉器有一株五尺高的珊瑚樹,價值四千兩銀子,於佈置之時,不小心被陳山碰到摔碎;由於闖下大禍,趕緊找劉媽媽幫忙求情。

  劉媽媽原本就有不滿之心,又聽到採購的珊瑚樹,花費不眥。於是借題發揮,跑到寇準的面前,當面指責寇準的不是。

  劉媽媽說道:「相爺!太夫人在世之時,清苦撫養,落葉寒窗,挑燈伴讀,一切均是刻苦勤儉。如今,為了生日宴會,大肆舖張,尤其擲下萬金,採購古玩玉器以及壽誕用品;如此奢華,倘若文武競相模仿,上行下效,怎能要求百官清廉自守呢?」

  劉媽媽心情激動,繼續說道:「太夫人臨終之時,交付一幅親手繪製的圖畫,一再囑咐叮嚀,兒子自幼受到百般呵護,若有做錯之處,而且不聽勸告,爾即將這張圖畫交給他看。」

  寇準當下愣住,知悉先母尚留有一張圖畫,連忙讓劉媽媽取來觀看。只見此圖畫著寒窗孤燈之下,一位慈母正在教導幼兒讀書的情景,上面題著一首詩:

  孤燈課讀苦含辛。望兒修身為萬民。

  勤儉家風遵母訓。他年富貴莫忘貧。

  寇準看後,淚如雨下,跪在圖畫之前,恭向先母請罪,發誓謹遵母訓,並將圖畫供在後堂之上。此外,寇準立即交待管家,五十大壽的慶祝與宴客,一律取消,不但取消歌舞的表演,亦辭卻所有的賀儀。

  從此,寇準牢記先母的教誨,戒除奢華,崇尚儉樸,盡心盡力於國家朝政,成為一代賢相。

※ ※ ※

  教育的目的,乃在於增長智慧的發揮,促進人際的和諧,共謀社會福祉為鵠的,亦即個人的幸福,家庭的安樂,國家的興盛和進步,完全著重於教育。所謂教育,非單指學校的知識技術的傳授,尤要重視家庭環境的機會教育,傳輸作人做事的基本原則,不以個人之行為而影響到社會秩序,亦不因自己的好惡,而污染社會的純樸,故家庭機會教育之影響力,孩子將來是成功或失敗,其關係至為密切,不可忽視。

  目前一般教育,動輒以「愛」為口號。愛的教育,乃愛其善,惡其惡,以愛心誘導其善,以愛心勸其改過,是愛之以道的正確教育。並非是包容一切,寵愛無度而自由發展。為人父母者往往誤用愛心,一味地寵愛。譬如孩子一早起床,侍候他們穿衣,吃早點,替他們疊被,整理一切,孩子小心靈上光知飯來張口,平時養尊處優,自己之事有人代勞,久而久之,待其長大成人,雖然書讀得很多,但亦無多用處,這樣溫室長大的孩子,那堪風霜之苦,若稍挫折,必是畏怯逃避。

  反觀那些正道而行的家庭,父母者知曉:成器之玉,必經琢之,磨之。樹木要長得高而且大,必須承受寒風烈日的考驗。這才是正確的教育原則,所以孩子一早起床,灑掃庭院,洗碗抹桌,訓練孩子勤快的習慣,日常生活中之應對進退,教導孩子的禮貌,合群。工作中,儘量讓孩子有嘗試之機會,使其體驗上作完成之快樂,亦領悟出工作挫折中應變的方法,並找出成功的方針。凡此種種的機會教育,才是真正的愛。

  今日世道已趨低落,民心道德不復昔日之純樸,致使社會種種之謀奪搶騙,層出不窮,迭有所見,凡此種種罪惡,乃起於人心不正,受物慾之感染而生貪奪之念。故家庭教育之重要,冠諸一切,愛子之道,必教以克勤克儉,不使養成驕富傲貴之奢侈觀念。世道本崎嶇,挫折總難免,若由小養成合群樂觀,追取奮鬥之自主精神,則行由正途,不投機取巧,人人若此,何患社會風氣不返純樸乎!

  總之,孩子之心,是純潔的,毫無瑕疵,可惜為人父母者愛之無道,導之無方,光是滿足孩子慾望,那適足以害之,由純潔而染污,由染污而損滅,遂有種種不幸禍患產生。奉勸天下父母親,孩子若種子,處處都可適應,可以茁壯,開花和結果,但必須給他有奮鬥的環境和機會。

儒宗寶典第三卷-談:孩 子

2013年2月22日 星期五

生意道德

  我所居住的新村裡,有一對來自蘇北農村的年輕夫婦,他們靠自己的手藝在城市的一隅謀生。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生意愈做愈好,做出的燒餅非常熱賣,有時甚至還會出現排隊等貨的場景。

  因為是老鄉,且他們的燒餅爐又是我上下班必經之地,我也經常成為他們的主顧。

  記得有一次下班,順道經過時,我又習慣的停下車,掏出一枚一元硬幣遞過去。

  此時小伙子的動作有點遲疑,敝了半天,他用略帶沙啞的聲音問我:「對不起,今天的麵發得不好,您還要嗎?」

  問這話的時候,他的愛人怯怯的站在一邊,仿佛像做錯了事的孩子。

  當得到我肯定的答覆後,小倆口都抬起頭來,連聲說:「謝謝!謝謝!」

  直到今天,每當我想起那個下午,心中仍然溢滿感動,一種受到尊重和理解的感動。

  現在看來,小倆口的生意越做越紅也就不足為奇了。

※ ※ ※

  交易乃生活之常,當恩公平,不可有詐欺之存在,一有欺念則必欺己之心,那這必損己身之德也,不可不慎!

  現今社會之人因為利欲薰心之關,在己所做之行業中,用盡心機予以詐騙,以期求得暴利,各行各業比比皆是,令人見之觸目驚心,更可由此而見社會道德之敗亂,令人寒心也。如世人能秉持正心、誠心,安份於自己所做之行業,那不但可造立己身之功德,更可使得社會趨於堯舜康莊之境,也不會因而造罪造業,更可坦然己心而歸於道心矣。

  不能秉持公平以交易,亡後到了地府,還得受陰律之制裁,當多慎行之。盼世人不要貪圖眼前微利以享樂,到頭來則必深受痛苦之煎熬,多麼划不來也,交易慎之、醒之。

社會道德省思-第二十一章 交易道德省思

2013年2月20日 星期三

用貪官,反貪官

  宇文泰是北周開國奠基人也。當他作北魏的丞相模仿曹操「挾天子令諸侯」之時,遇到了與諸葛亮齊名的名士蘇綽。

  宇文泰向蘇綽討教治國之道,二人密談了三日三夜,留下了如下極具現實意義和可操作性的不朽答問。

  為便於廣大讀者閱覽,謹將歷史典籍中原來的文言文翻譯成如下白話文——

  宇文泰問:「國何以立?」

  蘇綽答:「具官。」

  宇文泰問:「如何具官?」

  蘇綽答:「用貪官,反貪官。」

  宇文泰不解,問:「為什麼要用貪官?」

  蘇綽答:「你要想叫別人為你賣命,就必須給人家好處,而你又沒有那麼多錢給他,那就給權,叫他用手中的權去搜刮,他不就得到好處了嗎?」

  宇文泰問:「貪官受惠,又會給我帶來什麼好處?」

  蘇綽答:「他能受惠是因為你給的權,所以,他為了保住自己的好處就必須維護你的權。這樣,你的統治不就牢固了嗎?如果沒有貪官維護你的政權,那麼你還怎麼鞏固統治?」

  宇文泰恍然大悟,問:「既然用了貪官,為什麼還要反呢?」

  蘇綽答:「這就是奧妙所在了。只有反貪官才能欺騙民眾,才能鞏固政權。」

  宇文泰大惑,說:「愛卿快說其中的奧秘。」

  蘇綽答:「這有兩個好處:

  其一,天下哪有不貪的官?對於官,不必怕他貪,怕的是他不聽你的話,以反貪官為名,消除不聽你話的官,保留聽你話的官,這樣既可以消除異己,鞏固你的權力,又可以得到人民對你的擁戴。

  其二,官吏只要貪贓枉法了,把柄就在你手中,他敢背叛你,你就以此為由滅了他,貪官怕你滅了他,就只有乖乖聽你的話。

  所以,反貪官是你駕禦官的法寶,如果你不用貪官,你就失去了這個法寶,如果人人皆是清官,深得人民擁戴,他不聽話,你沒有藉口除掉他;硬去除掉,也會引來黎民騷動。對於貪官,你一是要用,二是要反,使官僚隊伍成為清一色擁護你的人。」

  蘇綽突然又問:「如果因為用了貪官而招致民怨沸騰怎麼辦?」

  宇文泰一驚,便問:「愛卿有何妙計可除此患?」

  蘇綽答:「祭起反貪大旗,加大宣傳力度,證明你心繫黎民,讓民眾認為你是好的,而不好的只是那些貪官,把責任都推到他們的身上,千萬不要讓民眾認為你是貪官的後臺,你必須讓民眾認為,你是好的,社會出現這麼多問題,不是你不想搞好,而是下面的官吏們不好好執行你的政策。」

  宇文泰問:「民怨太大的官吏,拿他們怎麼辦?」

  蘇綽答:「宰了,為民除害!把他們搜刮的民財放進你的腰包。這樣你可以不負搜刮民財之罪責,而得搜刮民財之實惠。」

  蘇綽最後總結說:

  用貪官來鞏固政權。

  縱貪官來培植死黨。

  除貪官以消除異己。

  殺貪官來收買人心。

  沒收貪官錢財充實國庫。

  這將是長治久安之計。

2013年2月19日 星期二

頓教、漸教

蓮生/文

  五祖弘忍禪師付法付衣給六祖慧能禪師,但,弘忍禪師之下,一樣有旁出法嗣,其首座弟子,北宋的神秀禪師即是。

  其實,五祖弘忍禪師對神秀一樣深加器重,只是慧能技高一籌,神秀只有遺憾了,但神秀禪師同樣得了五祖的「心印」。

  五祖滅後,神秀至江陵當陽山,得到唐朝武則天的賞識。

  設道場供養,入主度門寺。

  神秀禪師度化許多王公士庶,都是他的弟子。

  唐中宗即位,對神秀禪師,尤其禮重,大臣張說皈依,得神秀法要。

  神秀禪師有重要的一偈:

  一切佛法。

  自心本有。

  將心外求。

  捨父逃走。

  這首偈的主旨,道出佛法的真髓,佛法一切以心為主,向自己自心求之,凡是心外求法的,就已經偏離了佛法了。

  所以正法即自心。

  外法即心外。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至要、至要)



  禪宗分頓教、漸教,我們曉得南宗崇尚頓教,北宗崇尚漸教。

  頓法是速疾成就之法。

  漸法是以歷劫之修行,漸成佛道之謂。

  所謂頓法是:

  頓除妄念,悟入無所得,不離此生,即得解脫。

  所謂漸法是:

  對未熟的眾生,初說小法,漸次說大乘之法,此為漸法也。

  佛也是如此:

  自有眾生,藉淺階遠,佛為漸說。

  或有眾生,一越解大,佛為頓說。

  「真佛密法」,其修法適為普羅大眾,眾生依「加行法」修——

  持咒、禮拜、供養、懺悔。

  次修「上師相應法」。

  再修「本尊法」。

  加修「護法尊」。

  內修:「拙火法」、「無漏法」、「明點法」。

  也即是「寶瓶氣」、「開中脈」、「開五輪」、「金剛法」。

  「無上密」。

  「大圓滿」。

  四重灌頂是「外法」、「內法」、「無上密」、「大圓滿」。

  (這也是漸法)



  我始終覺得,現今的世人,要覓大法器,直接授於「大圓勝慧」、「大威德」、「大手印」、「大圓滿」百萬人中不得其一。

  難矣!難矣!

  所以普羅大眾還是從次第修起比較好,免得出了差錯。

  北宗的神秀禪師主張漸法,是有其道理存在,畢竟大法器難覓之故。

  我看今日的修行人,惑於外在「名聲」甚多,惑於外在的「利益」甚多,修行人竟以「地盤大」、「道場多」取勝,這完全違背了「內修」的主旨,競技於外,視佛法為無物了。

《送你一盞明燈》佛性自心本有

職場上的心理平衡

  有一位父親臨終前,把兩個兒子叫過來,說他有1,000萬元的遺產,如果兩兄弟為分遺產而吵架,這份遺產就要捐出去,兩兄弟一毛都拿不到。

  後來,哥哥對弟弟說:「我是大哥,所以我要分800萬元,你分200萬元。」

  如果你是弟弟,你同意,就有200萬元;你不同意,就一毛也拿不到,請問,你會同意大哥的提議嗎?

  【故事的理論基礎】

  這是我在美國讀書時,在心理系修的一堂課的作業。

  如果我是理性的決策者,應該要「同意」,因為可以平白得到200萬元。

  但是,大多數人選擇不同意,因為哥哥欺人太甚,不同意的原因不是不要我的200萬元,而是在於要讓大哥的800萬元也拿不到,我們不喜歡輸的感覺。

  人類的決策很好玩,常常看的不只是自己的利益,還有別人的獲得。

  這種現象很常見,像是每年發年終獎金,如果你拿了五個月,可能很高興。

  但是當你知道隔壁的同事拿了八個月,可能就沒有那麼快樂了。

  許多時候企業不發紅利則已,一旦發了紅利,反而挑起許多人的憤憤不平。

  追究這個原因,在於人們普遍不喜歡輸的感覺,需要一種「平衡」的感覺來穩定自己的心情。

  如果有人在某方面輸了你,就會在其他方面想扯你後腿,好讓自己有贏回的感覺。

  在工作上,如果有人老是找你的麻煩,你要原諒他,因為他一定很不快樂。

  其實想贏,靠的是提升自己,而不是靠拉倒別人。

  組織中還有一種人很不快樂,就是常常用「刁難」來凸顯自己的權利,這種人多半是對自己的權力沒有安全感,靠為難人家贏得懼怕,這是一種權術。

  但是,如果我們相信「平衡」理論,別人有權力後,也會以相同的方式來對待你,這就是以牙還牙的平衡效應。像是哥哥欺負了弟弟,弟弟就會甚至以兩敗俱傷的方式,欺負回去,也就是俗稱的狗咬狗。

  有權術的人通常會贏得天下,但是卻輸掉自己的快樂人生。

  還有一種以助人來使用自己的權利,你要別人怎麼待你,你就要怎麼待人,這種人最終會贏得人們的感激,這就是所謂「助人為快樂之本」的真義,就像網路上有箴言說:「成功,不是你贏過多少人,而是幫過多少人」。

  在做了多年的行政管理工作,多少都會遇到一些調皮搗蛋的人,我跟我自己說,這些人都是上帝差來的天使,來幫助我成長的,當他們需要我幫助時,才會讓我樂意幫助他們。

  人們可以選擇以怨報怨,也可以選擇以德報怨,前者的人生是灰暗的,而後者則是讓自己的生命充滿了陽光,漸漸地,我開始瞭解宰相肚裡能撐船的真義,也感恩自己隨年紀漸長而逐漸減退的記憶力,因為寬恕是一種遺忘,活在當下,面對未來。

2013年2月17日 星期日

林肯

  一位窮困潦倒的年輕人,在別人開的一間商店當伙計。

  一次,一個婦女買紡織品時多付了幾美分,他步行十公里趕上那位婦女退還了這幾分錢。

  又一次,他發覺給一個女顧客少稱了四分之一磅茶葉,他又跑了好幾公里給她補上。

  他在當郵務員的同時,還替人劈柵欄木條掙零花錢。

  一個寒冷的早晨,他走出家門時,看見一個年輕的鄰居用破布裹著光腳,正在劈一堆從舊馬厩拆下來的木料,說是想掙一塊錢去買雙鞋。他便讓那青年回到屋裡去暖暖腳。過了一陣子,他把斧子還給了那個青年,告訴說木柴已經劈好,可以去賣錢買鞋了。

  有一次,他當測量員在彼得斯堡測量後,故意把一條本可以筆直的街道設計成為彎的,是為了保全一個窮苦的孤兒寡母家庭的住房。如果把街道建成直的,這可憐的一家人豈不要露宿街頭!

  這位一貧如洗、地位卑微的年輕人在二十五歲時通過競選當選為議會議員。

  一八六零年五月,五十一歲的他參加總統競選,在全國代表大會上,「擁護者阿伯,擁護劈柵欄木條候選人」的呼聲終日不息,最終他擊敗了對手,成為美國第十六屆總統。

  他便是被馬克思譽為「全世界的一位英雄」的亞伯拉罕。林肯。

  應該說,除了他的不屈不撓、堅持不懈、一往無前的奮鬥精神外,同情弱者、無私善良的崇高美德,為他奠定了成功的基石。

※ ※ ※

  世人往往不知何者為智?智者,其實不是指人之聰慧,而是在於人之行事是否合乎倫常道德,也就是說能恪遵綱常倫理之人,就是智者,如是違逆者,就是癡迷之人也,千萬莫可以為聰慧者就是上智,因為聰慧之人,其行事有甚多不能潔身自愛,懍遵道德而行,那必步入險惡之途,造罪造業,試問這是「智」嗎?

  世人當知正己之「智」,即是在生活的任何度,當以「道德」為依歸,更須以「善業」為根本,這才是真正的所謂「正智」之人,果能如此,那己身之德業也因而隨日長成,這就是正智養德最根本之道也,世人能細心體悟此理,時常勉勵自己,也就是能讓自己的心志歸向於這裏,不斷的歷鍊,不停的修正,使得能真正發揮本性的光芒,讓自己綻發出靈性,不只使自己獲得安詳,還得藉此去溫暖、造福世人,這是多美好的理想。盼能齊思勉之!

心志歸向-第五十二章正智養德

2013年2月16日 星期六

預先準備、看破生死

無極皇母大天尊 降

詩曰:繁華終將散落去,秀髮霜白背佝僂;
   一場雲煙功與過,誦經念佛度眾生。

聖示:人有生老病死,諸兒女喜生惡死;喜黑髮惡白首;喜健壯惡病痛,一輩子真正看破、放下在何時?年紀輕的諸兒女,當好好利用健康強壯的身體,多行善布施,努力在度化眾生上;年紀大的諸兒女,當將修行的心得與他人分享,多法布施,有空要多誦經、念佛,為回歸理天預先作準備。 娘今夜便以「預先準備、看破生死」為題,訓勉諸兒女。

  「預先準備、看破生死」

  能與家人同享天倫之樂者,是一種福氣,但福享盡則必墮輪迴,所以應如何先為了脫生死輪迴作好準備呢?

  清朝有一位在家修行者,姓梁名少東。梁姓居士平日勤跑宮廟,有錢常布施窮苦人家,一輩子外功積累可觀。

  梁居士平時常勸他人行善,空閒時則閱讀經文、善書,並以經文、善書內容教化眾生。其在家不喜鋪張,常鶉衣百結,節省度日,對子女、家人也要求節省。有空就以儒家思想反躬自省,「律己嚴,待人寬」,從不嚴格斥責他人,會好好與他人說道理,所以家人、鄰里都很敬重他。

  在梁居士七十歲時,身體已大不如前,無法再出力行善,便改以念佛,做些輕鬆的義工,但只要他人有疑惑、有困難,梁居士都主動關懷、協助,也勸化很多有情的兒女。

  待其八十歲時,因行動不便已很少外出,每天誦經、念佛、常請家人為其買物放生,並事先準備好壽衣、棺木,交待好喪禮的形式,便在三個月後無疾而終。

  娘以上述實例勸喻諸兒女,除把握有用的肉身積極行善積德外,不要憂慮人生種種的挫折和不如意,積極安排人生的旅程,並在陽壽將盡前妥善安排。人生不斷在變化,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沒有人能真正說的準,惟有把握當下,才能過一個充實的人生。

  為他人立下一個看破生死典範,是修行人的重要課題,必須從諸兒女開始做起,讓其他之兒女能因此而受到啓發,早日走上修行的道路。別害怕什麼時候脫離肉身,而是擔心自己準備好了沒?望諸兒女能體悟 娘之言。可, 娘回。 

全真月刊117期

情癡之鬼

蓮生/文

  在閉關小屋中,常有群鬼來找我。

  當我向群鬼說法時,其中有一鬼,始終低著頭,失魂落魄,恍恍惚惚,要死不死的模樣。

  我問原因。

  原來是「情痴之鬼」。

  此鬼在陽世,與妻子大好,如膠如漆,鶼鰈情深,兩人誓約,生生世世為夫妻。

  兩人情熱到:

  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後來,無常一到,男的因疾病逝世。

  不到一年,妻子逢一俏俊少年,很快的移情別戀,竟然拋棄了親生女兒不要,再譜第二春。

  情痴之鬼,日夜守著陽世的妻子,又愛又恨,愛又愛不到,恨要殺妻,又無能力。

  所以「情痴之鬼」就變成這款模樣。……

  我曾經如此寫過:

  「愛情,是世界上最難以說清楚的了,是變來變去,最是無常的了。愛情是風花雪月的浪漫,但只一變,就是風刀霜劍。愛情最令人如痴如醉,但只一變,就把你的夢魂擊碎。愛情會把人快樂到最高的巔峰,但只一變,就將你拋入絕望的深谷。愛情是互相呵護,但只一變,就是劍刃相見。愛情是深深的吻,但只一變,就是瘋狂的咬噬。……」

  往日情深。

  今日滿身傷痕。

  往日恩愛。

  今日仇人。

  往日是吻。

  今日是互咬。

  ……。

  我對群鬼開示:

  男女的愛情,即是因緣法中的緣無明而生起業行,也會變成緣無明滅而業行滅。

  愛情也是慾望之一,世上的生物皆有如此的慾望,這種慾望很強,一般人是不容易去制衡或約束它的,只有任其潺潺的奔流,這種慾望,也能令人瘋狂執著,產生社會上的種種傷害的問題。

  貪愛會使人很快的墮落,心靈受污染是最快的,情慾的泛濫也會成災。

  這人世間的苦惱都是因為不當的貪愛而來的,也由愛情的煩惱所引起。在世間,情殺的案件非常多,愛情的泛濫或變質帶給自己極大的痛苦,也一樣帶給別人極大的痛苦,這種痛苦往往很厲害的。

  由於貪愛的驅使,引導男女互相愛悅,但,貪愛並非永恆,很容易變質,這是一體兩面的,是微妙中的微妙,很無常的,一方面是愛,另一方面就是恨。

  愛是愛的要死。

  恨也是恨的要死。

  要死大家一起死。

  這愛恨交集會產生憤怒,和其他破壞性的想念和情緒。

  分分合合,合合分分。

  看來是不朽的愛情,其實是危機重重。

  我問情痴之鬼:

  「你愛你妻子嗎?」

  「愛。」

  「你恨你妻子嗎?」

  「恨。」

  「你是愛是恨?」

  情痴之鬼答:「分不清。」

  我對情痴之鬼說:「愛恨的慾望是很糢糊的,一個有理智的人要觀察到欲觀察的實體,知道其中的變化,體會其性質,知曉生滅因緣,然後拋開這樣的慾望,由觀察產生智慧,得到了定力和正念,這是修行人要這樣子去對治的。」

《月光流域》情癡之鬼

2013年2月14日 星期四

再世情緣

  玉琳國師,清代僧,江蘇江陰人,俗姓楊,字玉琳,世稱玉琳國師。十九歲出家,傳臨濟宗,後奉清世宗之召入京,弘大法,受「大覺禪師」之封號。

  順治十七年,帝選僧受菩薩戒,特以玉琳國師為本師,而加封為「大覺普濟能仁國師」。

  這是一個發生在玉琳國師身上的真實愛情故事。

  八百年前,有一人名柯天仁,小時候為救弟弟,被火燒成了駝背,並毀了容,生性善良而貌醜。有一千金小姐名白玉蓮,心慈貌美。

  柯天仁兩次為富家小姐白玉蓮所救,遂心生愛慕。當白小姐遭遇劫難時,他一直不求回報的默默付出。白小姐也為了救出天仁,自投敵網。天仁終能幫助白小姐及她家人脫離大難、恢復家業。

  但因自卑情緒,天仁卻不敢對玉蓮直抒愛意,加上白父的強拆鴛鴦欺騙天仁,天仁頓感事世無常,為了不耽誤玉蓮的終生而甘願出家……

  當真相大白之際,一切已無法挽回,玉蓮與天仁約定,下輩子不要再當和尚,天仁要等著玉蓮去找他,二人相約來世再續前緣。

  光陰如梭,兩人在輪迴中互相尋覓,經過了八百年才再次重聚,並一見鍾情。

  清朝順治年間,順親王府的珍格格(白玉蓮的轉世)到崇恩寺進香,遇見了已是一身和尚袍的玉琳和尚(柯天仁的轉世),那眸光交會的一瞬,前塵的種種悄然回籠,今生初次見面的兩人對彼此的感覺卻像是已熟悉了一輩子,那椎心之痛似乎又再一次回來。

  雖然悸動依舊,玉琳卻已是佛根深種,癡心的格格為再續情緣,不顧身份一心下嫁玉琳,雖數次被拒仍癡心不改。而此時的玉琳和尚,已經看透了紅塵愛欲的無常,早已把終生獻給普世大愛。

  一直以來,玉琳都一力承擔著昔日情緣與普渡眾生的雙重壓力。雖然他對格格一直念念掛懷,卻不願再讓雙方墮入愛欲苦海之中,所以一再的斷然回絕癡情格格的情意。其間雖被迫還俗迎娶格格,終能在洞房花燭夜出淤泥而不染,以大智大愛感化了格格,將苦戀姻緣轉變為修道法緣。

※ ※ ※

  情為何物?耐人尋思,「情」這一字可苦了多少人?所謂:「若非有情,不生娑婆。」既生人世間,即帶著七情六欲,以此情欲為因,再於人生過程中不斷攀緣,因而織成一片難以自理的情網。

  「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愛河千尺之浪,迷惑多少眾生執於其中,學道之人,對於男女間的情愛,當用金剛利劍來斬,要斬情絕愛不可繭斷絲連,只要有一絲情愛在,割捨不下,情緣牽扯,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之內。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世間情愛總令諸眾難捨難棄,今世能為夫婦者乃為緣結宿世,方能成就今世之緣,學道之人切莫受情愛禁錮而陷於此中。人生短短數十載期,應為己未來之途有一宏觀之規劃,不為情欲所惑,懇切至誠放下萬緣,把俗世之情化為純正、純一之正情、聖情,繼而發揮「情」之光輝,普渡濟世,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達西方,証真得果。勿以情愛,而誤往生之大事也。

2013年2月13日 星期三

最美麗的心--同理心

  某天,一個六歲的小男孩睡眼惺忪地醒來,赫然發現自己遲到了!他從床上一躍而起,沒時間刷牙洗臉上廁所,就慌慌張張地往學校跑去。

  同學們還在早自習,他於是偷偷摸摸地溜進教室,本來以為神不知鬼不覺,不料,小男孩才剛坐下,老師就突然大吼一聲,斥罵道:「某某某!你怎麼又遲到了!給我過來罰站!」

  只見小男孩打了一個冷顫,接著滿臉通紅。但他彷彿是要故意激怒老師似的,仍舊坐在座位上,一動也不動。

  就在老師準備發怒的時候,突然間一陣騷動──坐在小男孩隔壁的女孩,不小心打翻了水壺,滿滿的一壺水全都潑在小男孩身上!

  很多年之後,孩子們都長大成人了。小男孩成為傑出的企業家,女孩則在一間慈善機構服務。

  偶然的機會下,他們重逢了,進而相戀相愛,最後決定攜手共度一生。

  婚禮上,邀請了不少小學同學。新郎在致詞的時候說:「其實我在小學時,就已經愛上我的妻子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將水壺翻倒在我身上的那一次……」

  在坐不少人還記得那段小插曲,紛紛發出笑聲。

  「今天我要藉機宣布一個隱藏很久的祕密,其實,那天她不是不小心翻倒水壺,而是故意的。」台下人都全神貫注地聆聽。

  新郎繼續說:「因為當時她坐在我旁邊,發現我被老師突然一罵,嚇得尿褲子了。」

  新郎深情地望著新婚妻子,微笑地說:「從那一刻開始,我就知道她是世界上最善良的人!」

  新郎說完,現場立刻爆出熱烈的掌聲!

※ ※ ※

  人與人之間衝突的來源,通常起於對彼此的誤解,或是一方態度咄咄逼人 ,或是一方拉不下臉來,或是情緒過於激動,或是過於執著己見……等。其實這都是可以避免的。

  簡單來說,同理心就是將心比心,同樣時間、地點、事件,而當事人換成自己,也就是對於別人的處境感同身受、去體諒他人。

  人與人的關係沒有公式可言,只能以關心為出發點,為雙方都留下空間,設想他們所想要、所需求的東西,他們能做的事,及他們自己的生活。

  有了同理心,我們將不再容易處處挑剔對方,抱怨、責怪、嘲笑、譏諷……便會大大減少;取而代之的是讚賞、鼓勵、諒解、相扶持。這樣一來,人與人的相處,便變得更愉快、和諧。

  在衝突來臨前,如果能多用同理心,相信誤解將不再容易發生。因為你已經先緩和情緒,減去衝突發生的助燃物之一,而且「一個巴掌拍不響」,你不和對方生氣,對方也無從和你起衝突,彼此便可尋得和諧溝通的途徑。

  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說:「為了破除瀰漫世界的偏見和誤解,我們不能不培養同理心。」

2013年2月12日 星期二

生命樹開花

  昔時黃帝西遊,登崑崙山,達於玄圃。玄圃者,為古代仙人聚會之所。遠在黃帝之前,時有仙人聚於此處。黃帝特訪玄圃,藉覓古仙修道的聖蹟。

  玄圃在崑崙山雲霞峰,此為最高峰,攀登不易。仙人之往來也乘雲,飛行空中,自無險阻。黃帝斯時尚未得道,其登山也不無困難。不過.因其是天子,一國之元首,開山通道,雖費時日,亦可通達。

  玄圃非有樓臺殿閣,其所奇者,在諸峰之中間,有一廣大之平臺,約有二里許之平方,四外峰巒環抱,蒼松翠柏,蔥鬱扶疏。各種佳禽,飛鳴上下。平臺上淺草如茵,在平臺之北端,生一高昂之大樹,其蒼老不知生幾萬年矣,除此則無所有。

  黃帝瞻望良久,顧伯常曰:「此神仙所聚之處也。」

  伯常問曰:「果如斯?則仙人何所樂也?」

  帝曰:「人間之所謂樂,均屬幻境。指地可起百層之樓。仙樂麗伎,意之所至,則隨想隨至,均是幻景耳。至於仙人則不飲不食,御風而行,又何所待於人世之樂。」

  黃帝靜默沉思,黃帝走到巨木的前面,不禁為之驚愕。

  「此生命之神樹也,何以墜落人間?」

  柏常問:「生命神樹有什麼作用?」

  「我告訴你,生命神樹的作用。」帝繞樹走一匝,至為欣慰。

  以一皮墊子放在地上,帝就坐,八聖圍繞著亦坐下。帝遂以至為愉快的心情,解說神樹的道理。

  「此神樹即生命樹,永永遠遠不死,天地開闢之初,撒下種籽即生命樹,開五色鮮花,結五色生命果,凡是吃到生命果的,便永遠不死。」  

  風后問曰:「此生命樹多少年開一次花?」

  帝曰:「五百年開一次花,亦即五百年結一次果。」

  風后曰:「我們今天來的不巧,未逢其結果時。」八聖不禁感嘆。

  帝曰:「曾聞古仙云,生命樹可以隨時開花,不必感嘆。」

  八聖為之欣喜若狂,拜請黃帝,使生命樹開花結果,每人可以吃一粒生命果,可永遠不死。

  帝曰:「生命神樹為五百年開一次花,所以世界上五百年必有王者興,這位王者便是吃到生命果的。為什麼也可隨時開花?這須要說明。」

  風后急於要知道這個說明,問曰:「請帝詳為指示。」

  帝曰:「生命果,人人願吃,可惜不能遵守生命的八戒。」

  風后曰:「我們無論什麼戒,都願遵守,祇要能吃到生命果。」

  帝曰:「第一戒色,策二戒酒,第三戒利,第四戒名,第五戒怒,第六戒懼,第七戒樂,第八戒慾。如果能打破八戒,則可吃到生命果。」

  八聖俱言:「絕對遵守八戒,請帝叫生命樹開花。」

  帝曰:「說話容易,恐怕你們八人做不到,我們還是快一點回去吧。」

  既然已經看到生命樹,又焉能願意回去,再三懇求帝顯威靈,吃到生命果。

  帝曰:「你們願心,我很同情,但生命樹的開花,不是任何人可轉移者,必須受八戒,姑一試之。」命八聖坐下,試一試八戒如何?

  一、玄圃平地起樓閣,美女如雲,翩翩歌舞,八聖受戒未動。

  二、忽現精餚美酒,飢腹轆轆,有動酒戒者。

  三、在亭臺之上,金銀財寶堆積累累,八聖未動心。

  四、另一環境,一大官高居寶座,享受萬民歡呼,極盡榮譽,八聖也未動心。

  五、正在遊玩之際,忽有一人向八聖漫罵,污辱備至,八聖不忍,為之理論。動五戒。

  六、玄圃之南,有一南天門,僅可立人一足,下臨萬丈深淵,經過此地而不懼者,才可登山,八聖祇過去三人,五人未敢過。

  七、又一新境界,樓閣均是金銀築成,瑪瑙舖地,美妙的音樂,嫵曼的舞蹈,誠為仙地,八聖本來有宿根,未為所動。

  八、至一深山,萬賴無聲,八聖端坐,不無雜念浮起,好似大海中的波紋,時起時伏,第八戒破矣。

  帝曰:「略一試之,即破戒。」守八戒也不是容易的。八聖不能吃到生命果。但已見到生命樹,又焉能輕易放過。要求帝暫留於玄圃,加緊修持,必須達到堅守八戒而後已。帝憫八聖的誠心,遂允暫留,叫八聖修「通玄」大法。

  「芒芒昧昧,因天之威,與玄通氣。」這是黃帝訓八聖,修「定」功以「通玄」之粵義。大道混元,所以稱芒芒昧昧。天者,原為人事之顯化也。由人事而通天,再通玄。玄者,天人一體之總名也。玄牝也是宇宙開闢之老祖,故曰:「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即黃帝所稱之「通玄」。通玄大法,衹有一個「定」字。八聖留於玄圃,痛下定功,八天而成功。再試之完全不動心。

  生命樹立刻開花,五彩濱紛,果實累累,黃帝摘生命果,分給八聖,八聖遂得長生久視之道。很快樂的下玄圃,東歸。

  生命樹長於玄圃,不可得而至,五百年開一次花,又不是每人可以吃到的,是生命果難矣。

  每人有一株生命樹,生在你的心裡,祇要守八戒:「色、酒、利、名、怒、懼、樂、慾。」則可通玄,生命樹自然開花結果的。天道便是生命樹,凡是歸依天道的,都能永永遠遠不死。

天道奧義-第十一章 通玄之道

2013年2月11日 星期一

黃金蛇的變現

蓮生/文

  有一次,在陰間的冥王殿,看見一個判例:

  一位男子跪著,而冥吏取來一長條的黃金,黃金片呈現片片的鱗甲,閃耀一大片光芒。

  冥吏將黃金片披在男子的身上,男子一聲慘叫,肉與黃金鱗甲合一。

  此時,男子身子漸漸縮小,而且變成長條形,最終男子不見,地上出現了一條黃金色的蛇。

  冥王大喝:

  「轉世去!」

  那黃金色的蛇,蠕蠕而動,終於不見。

  冥王回首,看見我,說:

  「寫出來!」

  我答:

  「怎麼寫?」

  冥王說:

  「自知。」



  我在山間小道「經行」,念佛持咒,念「南無阿彌陀佛」,持:「嗡。阿彌爹哇。些」。

  經過一片草叢,想不到的是,草叢中「窸窸」,爬出一條長蟲。

  我嚇了一大跳,馬上停步不前。大家都知道,我對於蠕動的東西,有恐懼感,尤其是蛇。

  我注視牠,牠注視我。

  此蛇不同於其他的蛇,我見過許多蛇:

  「龜殼花」

  「百步蛇」

  「青竹絲」

  「大蟒蛇」

  還有在馬戲團見過全身雪白的「大白蛇」,全身如血紅的「大紅蛇」。

  有毒的毒蛇,頭三角形,尾粗短。

  無毒的蛇,頭圓形,尾細長。

  在台灣最常見的是「飯匙倩」(笨希青,台語),這也是有毒的毒蛇之一。

  但,此蛇不同,正是黃金蛇也,黃金閃閃發光,遠看,就如同金色的草繩,橫在山道的中央。

  牠,金蛇吐紅信。

  我合掌唸:

  黃金美色。

  不宜貪著。

  脫此金殼。

  速念彌陀。

  這黃金蛇,聽我一偈,彷彿懂得,蠕動鱗光,便蜿蜒的遊走了。



  有一次我靜坐。

  我看見一位小男童,在一家「銀樓」當傭,他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偷「金仔粉」,也就是製作黃金飾品的「金粉」。

  他一次偷一點,偷一小包,藏於夾璧之中。

  這位小男童每次偷一點點,沒有被銀樓主人發覺。他偷了多年之後,竟然是一大皮箱。

  後來,小男童長大,他也開了一家「銀樓」。

  對前來訂購金飾的客人,在份量上他偷不多,也是一點點。

  就這樣一點點、一點點、一點點……。

  於是:

  「這就是黃金蛇變現的因果!」

  我現在,有一個問題問大家:

  「我有一弟子,對人宣稱,盧師尊需要『這』,盧師尊需要『那』,便替我收錢,但錢全納入自己私囊。事實上,我一生從來未向人要這要那。」

  試問:

  「這位弟子,將來會變現什麼?請回答。」

《地獄變現記》黃金蛇的變現

2013年2月10日 星期日

笑口常開,有福氣自來

  今天和同學小聚,出了KFC後,一路說笑間,迎面走來一個僧人。

  僧人著土黃色的僧衣,略顯黑瘦,眉目間有悲天憫人的慈善,這麼熱的天,他周身卻有一種寧靜安詳之意,走在這鬧市中,有些扎眼,我便多看了一眼。

  那僧人走近我們時,卻忽然雙掌合十,向我微微欠身道:「阿彌陀佛!」態度不卑不亢,神情灑脫自然。

  我微微愣了下,便也微笑點頭回禮,接著繼續前行,那僧人卻依然看著我。

  我心下詫異:「莫不是要化緣?」便回望過去。

  只見那僧人見我回頭,便微笑著說:「笑口常開,有福氣自來。」

  我當下便愣住了,幾日積攢在心中的鬱結之氣,一洪而散,頓時便覺心中無比舒暢,回過神來,便回以僧人燦爛的微笑,極真誠的說:「謝謝!」

  那僧人又微微一笑,轉身便去。

  我回過頭來繼續前行,腦中卻一片空白,連身邊的朋友說了什麼也未聽進去,機械的走動著,腦中只迴響著那僧人的一句話:「笑口常開,有福氣自來……」

  忽然間,竟有種想哭的衝動,近幾日,工作的事情令我身心俱疲,又不能傾訴,遇到困境,沒有人能真正的對你的遭遇感同身受。

  我在這繁鬧的城市孤獨而痛苦的前行著,我想此時的我只是想要一個人抱抱我,然後拍拍我的肩膀說:「堅持一下,你能行的。」或者是給我快要崩潰的信念一點支撐,讓我相信我能行,我就會一路挺下去。

  可我不能逢人就說我的困境,我人為的壓制這精神上的折磨,依然嘻笑怒駡,依然沒心沒肺。可是壓抑、沮喪、難受如影隨形。

  今天僧人善意的微笑,睿智的祝福,就像給我心裡灌入了堅固的支柱,令我萬分感動,讓我豁然開明。我的痛苦源於對困境的懼怕和排斥,不敢真正的面對,卻執迷於痛苦本身,終日惶惶不安,卻不曾拿出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痛苦著痛苦,便會愈加痛苦。

  與其終日陷入沮喪和壓抑中,不如用微笑面對人生,笑口常開,困境自然會過,心緒自會放鬆,福氣自然而至。我這點小事算得了什麼呢?真是當頭棒喝啊!

  我忽然很想再見見那僧人,向他鞠躬致謝,可回過頭,卻已不見了身影,該是走遠了吧!

  轉念一想:緣來緣去皆無蹤,一面之緣已足矣!善意傳遞,祝福相送也足矣!頓覺心中無比愉悅。

  忍不住便和身邊同學打趣:「你說他是不是看我有慧根,想拉我遁入空門。」

  同學無語:「你是女的,人家拉你幹嘛?」

  我反駁:「拉我做尼姑唄!慧根不分性別。」

  同學默不做聲,估計已無語到極點。

  我心情更好,便覺的這悶熱的天也不是很悶嘛!哈哈!

  其實與人為善,需要的是自人的修為,也許僧人逢人便說這話;也許他是見我回以他微笑,便說了這應景兒的話,可是這話對我來說卻極為重要,令我在塵世的泥濘路上有塊乾燥的安歇地,這便夠了!

  需要與不需要本身就因本體的不同而有差異,我又何必計較這些呢。至少我很感激這位僧人給我的微笑和祝福。又也許他說這樣的祝福是為了化緣,可我寧願相信這只是普通的一面之緣,只是普通的祝福,不染俗世。

  傳遞善念和祝福,對身邊的人多微笑,對同事多些耐心,對他人多份讚美,對周圍的人多份善意……生活的快樂就源於這點點滴滴,老說: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可是不實踐怎麼知道這其中滋味有多美好;不嘗試怎麼知道自己一定會受騙上當呢?

  這裡改用句話送大家:我們一起傳遞愛,傳到世界充滿愛。希望以此共勉。

  「笑口常開,有福氣自來。」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2013年2月9日 星期六

大年夜看醫生

  如果你在大年夜裡生病了,那可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因為你可能找不到醫生來救你。

  但在這時候有一家老診所,卻從不在這個時段休息,如果你在大年夜走進這裡,你就會發現生意好得不得了,竟然有這麼多的人來看病,有些是小孩子發燒,有些是吃壞了肚子。

  其實診所內的工作人員也休假去了,只剩下講話又大聲又兇的老醫生,和櫃檯那位寡言的老護士,我認為他們真是懂得賺錢,直到有一次,我才知道真正的原因。

  某次大年夜,母親頭痛欲裂,我與父親急忙送她去找醫院,七轉八繞之後,只看見老醫生的診所有開,由於母親的症狀嚴重,老醫生幫她打了止痛針後,又留她躺在病床吊點滴觀察。

  那也是我第一次看到父親無助的神情,父親像失了魂似的,直守在母親身邊,我只得一個人辦理所有的手續,那年的年夜飯當然是毀了,母親沒法子煮,我們也沒心情吃。她一直呈現半昏迷狀態,那點滴也一直打到深夜。

  由於等待時間很長,我開始在診所內外徘徊,時間接近午夜,上門求診的人也變少了,老護士自顧看著小電視,一切都變得平靜。

  可能也是我的心情變得比較平靜吧!

  這時我才注意到,大多數的病患都是獨居老人,他們沒掛號、沒給錢只是或坐或站的等待,進了看診室之後,不是哀聲連連的訴說著全身病痛,就是對著老醫生哭訴自己不孝的子女,而老醫生總是慣用,那個招牌大嗓門回答:「你沒病!健康得很!我開一些維他命給你就好了!」

  「沒要緊!心肝放乎開!自己較重要啊!」

  那些老人似乎每年都來,看完診也都去櫃檯領維他命,這時那位寡言的老護士,會在每個藥袋裡多裝進一個小紅包,然後對每一個人說:「過年喔!要歡歡喜喜!知某!」

  看著這些獨居老人們滿足的離去,我感動的忘記了自己微不足道的不幸,也終於知道了什麼是仁心仁術,老醫生不但醫好了他們身上的病痛,也醫好了他們內心受創的不幸。

※ ※ ※

  自古以來,心中富具仁德之人,必定有著深厚的慈悲心腸,一位慈悲者必能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並且與旁人共進退。

  仁人君子在工作職場上,因為富含仁義,於是能夠盡心盡力的在工作崗位上用心做事情,並且施以仁德心量去關懷別人,只要任何地方需要自己的付出,只要任何人需要自己的服務,皆能夠秉持熱忱之心量,定當盡力協助去完成。由於心量能夠寬廣,於是對待一切的人事物,皆可熱心的幫助與扶持,以無私無欲的愛去「關懷」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孤單的人知道還有人在關心著他,讓他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仁人君子若能秉持大愛無私之精神,將一己之慈愛光輝,普照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則能讓眾生感到溫暖;君子若能讓自己無私的愛,充分關注到日常所面對的任何人事物,則必能使「愛」散播到世界每一個角落,讓社會上處處充滿著溫馨。

  願世人能發揮愛心,使最需要溫暖的人,得到溫暖;最需要幫助的人,獲得幫助,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

2013年2月8日 星期五

「阿彌陀佛」與「恭喜發財」

  山上有個破舊的小寺廟,方丈想修繕一下,便讓廟裡的小和尚去山下化緣。

  可是,小和尚們四處奔波,化得的錢卻少得可憐。為此,方丈陷入了無限的苦惱之中。

  一天,一個富商來到寺廟,說要贊助寺廟一筆錢,可是方丈得答應他一個條件。方丈關起廟門和富商在屋裡談判。

  小和尚們好奇心切,便從門縫向裡偷看,可惜聽不到聲音,只見那個富商伸出一隻手,老和尚搖搖頭,富商又伸出一隻手,老和尚還是搖頭,富商又伸出兩個指頭,老和尚還是搖頭。

  小和尚們再也忍不住了,沖了進去,對著老和尚大喊:「你怎麼如此貪心,二十萬兩黃金修繕寺廟已經足夠了。」

  「不是二十萬兩,是二百萬兩。」老和尚不緊不慢地說。

  「那為什麼還不答應呢?」一個小和尚問。

  「他有一個條件,要我們把“阿彌陀佛”改成“恭喜發財”。」老和尚說。

  任何時候,一個人的信仰都是無價的。

※ ※ ※

  學道之路本皆崎嶇難平,波折處處,尤其欲望誘惑時時縈繞,若無堅定道心,把持正確方向,則欲修達靈性自在,恐是痴人作夢,永難實現。

  觀今各地學道者甚眾,但是,有者因生活之奔波,勞累其形而萌生退志。有者因適逢順境,名利雙收,而沉浸於安逸之享受,遂迷失自性。有者學而不堅,禁不住財利誘惑而退失道心。凡此種種,皆是道心不堅之故也。人之貴,貴能修身學道,亦即清淨身心,靈性自在,才免六道之輪迴。假若因財利一時之矇蔽不能深省克制,則把道果盡棄而自毀前程矣。

  故期盼世人,唯有自修己身,心堅意虔,才有理想之未來。無論如何要經得起塵凡任何加諸於身之考驗而「屹立不搖、不退、不倒。」望諸同修多勉力。共勉之!

2013年2月7日 星期四

故鄉的事務

蓮生/文

  盧師尊回到台灣,總是對台灣有很多的感觸,因為畢竟這裡是我出生之地,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學四年,畢業後,工作十年,我在台灣共住了三十八年。

  二○一○年二月,我到了「官田」的「慈航雷藏寺」說法,我懷念:

  我住過六甲的「飛彈營」。

  我在六甲頂的屍陀林(墳場)修過法。

  我參拜過「赤山龍湖巖」。

  我在六甲媽祖廟,見過六甲媽祖的笑靨。

  ……。

  往事如夢、如烟、如幻。

  一切都過去了。

  我說:

  「一個『過』字了得!」

  在台灣的三十八年。

  過、過、過、過、過……。

  然後,

  我問自己:

  「一切轉頭空,還有什麼?」



  僧人問仰山禪師:

  「禪宗頓悟,畢竟入門的意旨如何?」

  仰山禪師答:

  「這個問題甚堪難,若是祖師門下,上根上智,一聞千悟,得大總持。其有根微智劣,若不安禪靜慮,到這裡總須茫然。」

  僧人問:

  「除此之外,還有別路可入否?」

  仰山禪師答:

  「有。」

  僧人問:

  「如何即是。」

  仰山禪師問:

  「你是什麼人?」

  僧人答:

  「幽州人。」

  仰山禪師問:

  「你還思念你的故鄉嗎?」

  僧人答:「常思。」

  仰山禪師說:

  「能思者是心也,所思者是故鄉境也。故鄉樓台林苑,人馬事務。你反思看看,這些是有?是無?」

  僧人答:

  「我到了這裡,什麼也看不見了。」

  仰山禪師說:

  「你的思鄉猶在心,但,人却未在故鄉。」

  僧人問:

  「除了這個,有其他玄旨嗎?」

  仰山禪師答:

  「玄旨是就算有,就算無,兩邊都不堪!」



  前面一段,僧人「思(益阝)」與仰山禪師的一則對話中,以思念故鄉為題,來解釋如何悟入的方法。

  故鄉的有、無。全在思念之中。

  如果有一個人,離開故鄉之後,永遠也沒有回去,這故鄉是有?是無?

  (值得聖弟子深思)

《智慧大放送》故鄉的事務

幸福電話亭

  當我的手伸進內衣兜裡時,我整個人立刻就癱軟在了地上,打工三年積攢的血汗錢不翼而飛了……

  我遊蕩在夜晚的站前廣場上,望著忙忙碌碌趕著回家過年的人群,心裡充滿了絕望。那一刻我想到了死,既然不能坐車回家過年,那就臥軌得了。

  當我正走在死亡之路上時,廣場邊上IC電話亭裡一個打電話的男人吸引住了我。這人身上穿著一件分不清顏色的、多處露著棉花的軍大衣,腳邊放個很小的破破爛爛的行李捲,看來此人混得還趕不上我。我雖然兜裡空空,衣著卻還光鮮。

  這人側著臉,低著頭,在寒風中正興高采烈地對著話筒講著什麼,間或還揮著手做些情不自禁的歡樂動作。

  一個小時過去了,他仍沒有要放下電話的意思,我不由有些羡慕地想起了電話那頭他的白髮蒼蒼的老母、倚門相望的妻子、活潑可愛的兒子,不由得就有了要哭了的感覺,也有了要分享他的幸福的衝動,抬腳就向他那邊走過去。

  我的腳步聲驚動了正打電話的男人,他匆忙地掛了電話,驚恐地轉過臉來。我立刻看到了一張蒼白、枯瘦、鬍子拉碴還有幾處結著血痂的臉,那雙眼睛躲躲閃閃地有些驚恐地望著我。

  後來,他見我沒有惡意,就齜齜牙,抖動著凍得發紫的嘴唇,對著電話說了一句:「放心吧,我很好!」說完,他掛了電話,撿起地上的行李捲,嘻嘻地笑著走了。

  原來我遇到了一個流浪街頭、無家可歸的人。那他又是給誰打電話呢?我好奇地湊近電話亭一看,我的眼淚刷地就下來了……

  原來電話上並沒有插IC卡,他竟然在冰天雪地裡自說自話了一個多小時!

  十年過去了,我事業有成,家庭幸福。可我知道,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包括我正延續著的生命,都是那個流浪漢賜予的,然而他卻不知道。

※ ※ ※

  家乃人生活最主要之地方,家乃一切事業之起程點,家乃是最好之避風港,家乃是最溫馨安祥的地方,故家帶給一個人之影響最大也。

  父母乃是我人至親之尊長,我人能與父母至親同住,是何等榮幸!在我人遇到有種種困擾事情之時,因為家中有父母守護,更可對父母訴說我人所面對之困擾,讓父母依其過去經驗,提供我人排難解困的方法,至少在我人心有戚戚的時候,能夠獲得尊親的安慰與鼓勵,都是無比的尊榮與欣喜。當我人有某些壓力及鬱悶需要發洩時,正可帶著兒女四處散心,看著兒女天真無邪的笑容,不禁讓人倍感福氣之至!

  我人在面臨心理上的壓力時,當面臨工作異動的徬徨不決、不安時,家庭始終都是給予安慰、鼓勵、支持、協助的重要地方。故「家」在社會每一個角落,都是一樣的大,不分平民百姓、不分高官顯貴,失去了家庭,就像失去了日月一樣,人生黯淡無光。願世人能體會並領悟「福」之從何而來也。

2013年2月6日 星期三

一張半價火車票

  一張半價火車票--笑看「人情淡薄」

  開往西安的火車上,一個很漂亮的列車乘務員,盯著一個民工摸樣的中年人,大聲說道「查票。」

  中年人渾身上下一陣翻找,終於找到了,卻捏在手掌中。

  列車員朝他怪怪地笑了笑,說:「這是兒童票。」

  中年人憋紅了臉,囁嚅著說:「兒童票不是跟殘疾人票價一樣嗎?」

  列車員打量了中年人一番,問道:「你是殘疾人?」

  「我是殘疾人!」

  「那你把殘疾證給我看看。」

  中年人緊張起來說:「我沒有殘疾證,買票的時候,售票員就向我要殘疾證,我沒辦法才買的兒童票。」

  列車員冷笑了一下:「沒有殘疾證,怎麼能證明你是殘疾人啊?」

  中年人沒有做聲,只是輕輕地將鞋子脫下,又將褲腿挽了起來—他只有半個腳掌。

  列車員斜眼看了看說:「我要看的是證件!是殘聯蓋的鋼印。」

  中年人一副苦瓜臉,解釋說:「我沒有當地戶口,人家不給辦理殘疾證。而且我是在私人工地幹活,出了事之後老闆就跑了,我也沒錢到醫院做評定……」

  列車長聞訊趕來,詢問情況。中年人再一次向列車長說明,自己是一個殘疾人,買了一張和殘疾人票一樣價格的票……

  列車長也問:「你的殘疾證呢?」

  中年人說他沒有殘疾證,接著就讓列車長看他的半個腳掌。

  列車長連看都沒看,他不耐煩地說:「我們只認證不認人!有殘疾證就是殘疾人,有殘疾證才能享受殘疾人票的待遇。你趕快補票。」

  中年人一下就慌了,他翻遍了全身的口袋和行李,只有幾塊錢,根本不夠補票的,他帶著哭腔對列車長說:「我的腳掌被機器軋掉一半之後,就再也打不了工了,沒有錢,連老家也回不去了,這張半價票還是老鄉們湊錢給我買的呢,求您高抬貴手,放過我吧!」

  列車長堅決地說:「那不行。」

  那個女列車員趁機對列車長說:「讓他去車頭鏟煤吧,算做義務勞動。」

  列車長想了想說:「好!」

  中年人對面的一個老先生看不慣了,他站起來盯著列車長的眼睛說:「你是不是男人?」

  列車長不解地說:「這跟我是不是男人有什麼關係啊!」

  「你就告訴我,你是不是男人!」

  「我當然是男人。」

  「你用什麼證明你是男人呢?把你的男人證拿出來給大家看看!」周圍的人一下笑起來。

  列車長愣了愣說:「我一個大男人在這兒站著,難道還是假的不成?」

  老者搖了搖頭說:「我和你們一樣,只認證不認人,有男人證就是男人,沒男人證就不是男人。」

  列車長卡了殼,一時想不出什麼話來應對。

  四周的人再一次哄笑起來。

  只有一個人沒笑,他是那個只有半個腳掌的中年人,他定定地望著眼前的這一切,不知何時,眼睛流下淚水,不知道是委屈,是感激,還是仇恨。

  得饒人處且饒人,事實證明--墨守成規未必是可行的,畢竟「法律不外乎人情!」

※ ※ ※

  俗云:「退一步海闊天空」。眾生在世,凡事只要能夠互相退讓一步,便能打破僵局,創造皆贏的勝利局面。

  世間人事事談理,凡事都要爭一個理字,然而紅塵之間明明很多時候,自己是對的,卻往往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而且是道理愈辯,僵局愈大。社會上,雖然制定了種種不同的法,在法治之下有了理,人人可以按法理力爭公道,但有時往往為了討得到個公道,爭得一個理,而缺少了人情味,這又何必!

  為人處事,若是人人都在談理,非得理字上門,不但浪費時間爭辯,恐怕還會惹上不必要之麻煩。是故,得理要讓人,若是得理不能讓人,那麼人情味逐漸淡薄,自己對別人無情,又有誰能有理由來對自己留情面呢?

2013年2月5日 星期二

參了三年的公案

  茶陵鬱山主,生平不詳。出家後,一直住山,不曾行腳。

  一日,從廬山來了一位募化的僧人。鬱山主和他談到宗門中參禪頓悟的事情,對方建議他看這樣一則公案:

  僧問法燈禪師:「百尺竿頭,如何進步?」

  法燈禪師曰:「惡。」

  於是,鬱山主便按那位僧人的教導,放下萬緣,朝於斯,夕于斯,一心參究這個公案。這樣一直參了三年。

  一天,鬱山主騎著小毛驢外出,在過一座木板橋的時候,小毛驢突然一腳踏翻橋板,連人帶驢,一齊掉到橋下。這意外的一驚,令鬱山主頓時言思路絕,豁然大悟。於是作偈曰:

  「我有神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

   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鬱山主悟道後,深信佛法不從人得,更是深居簡出,不再游方。

  鬱山主乃白雲守端和尚的得度師。白雲守端和尚曾就鬱山主悟道因緣,作詩贊曰:

  「百尺竿頭曾進步,溪橋一踏沒山河。

   從茲不出茶川上,吟嘯無非囉哩囉。」

※ ※ ※

  現代人受物欲的刺激很多,價值觀念紛歧,而彼此之間不是忙碌,就是競爭,一天到晚總是生活在緊張氣氛之中。更因而色相執著嚴重,久而久之,迷失了方向,一頭栽進了權勢、名利與物欲的貪求,結果造成衣食無慮,而內心非常的空虛與貧乏,感到精神生活上無比的徬徨、乏味與無奈!

  參禪是觸動開悟的方法。參禪就是「觀」,由自己去看自己。剎那間觀見生命的禪機,看到了「甚深」的精神層面,解脫出來;看到如如的自我,獲得心靈的自由。

  要達於悟所必須參禪的法門,就是日常生活中,一有空就參禪。所謂:「行也禪,坐也禪,語默動靜悉皆然。」除了工作之外,都可以參禪。像是散步、休閒、睡覺前,或是乘車等等都可參禪。

  參禪當從「疑情」開始,禪家說:「有疑便是禪,無疑不名參。」疑情是一個境,要從裡頭去看個究竟,從而看到如如的自我,從而解脫煩惱,走出塵勞。

  禪是主動的,徹底的自我醒覺,可以看到真正的空性,而達於真空妙有的圓滿。

禪-第二七章 禪悟法門

2013年2月3日 星期日

蓮池大師的戒殺文

蓮生/文

  近讀蓮池大師的戒殺文,內心悚然心驚,特將文中,摘要錄之如下:

  「每個人都愛護自己的生命,而動物也是一樣的貪生怕死;所以怎麼可以殺牠們的身體,來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欲呢?殺生的時候,或是用利刀剖開了牠們的肚子;或是用尖刀剌穿了牠們的內臟;或是剝牠們的皮;或是刮牠們的鱗;或是割斷了牠們的喉嚨,或是劈開牠們的外殼;或是用滾湯活活的煎煮鱉鱔,或是用鹽酒生醃了螃蟹和蝦子。」

  「可憐啊!牠們遭受到如此大的痛苦,卻是無處可以伸冤!而且這種的極苦,實在是難以忍受啊!人們造下了殘殺生靈這種彌天的罪業,與被他們所殺害的生靈,因此結下了萬世的血海深仇。一旦無常到來,就要立即墮入地獄,在地獄中受到鑊湯、爐炭、刀山、劍樹、種種的苦刑啊!等到地獄的罪苦受完了之後,仍然必須要投生作畜生,來償還以往殺生食肉的命債!還完了命債,再投生為人;則是多病而且早死;因此我今天在此哀告世人,普遍的勸導大家要戒殺;並且更要隨著自己的能力來放生,加持念佛,這樣不但可以增加福德,也必定能夠隨著自己的願望往生極樂世界;永遠脫離了六道輪迴的苦海,普度眾生,功德無量啊!」

  釋迦牟尼佛時代,佛陀在「竹林精舍」說法。附近有一池塘,池內有一隻蛤,經常在池畔聞法。

  佛陀知道了,放一道光,給蛤加持。

  蛤竟然領悟了法語。

  但是,來聽佛法的人很多,這池畔的蛤就給聽佛法人,在紛亂中踩死了。

  死後,因領悟法語的緣故,便昇上了忉利天,成了忉利天的天人。

  於是忉利天的天人又來到佛陀說法的地方,來聽釋迦牟尼佛說法。

  釋迦牟尼佛就講出了這樣的一段因緣,同時為這蛤變成的忉利天人講微妙義理;忉利天人因此而開悟,證得了須陀洹的果位。須陀洹是聲聞的初果。

  由佛陀的小故事,可以知道:

  一、很微小的蛤,也有佛緣。

  二、蛤也有佛性。

  三、小蟲也不可殺牠。

  連微細的小蟲都不殺,花草樹木呢?其實花草樹木亦不可以傷害,何況是大的生命。現代人任意的傷害物命,實在是因為不知道一切會動的、會成長的,都是有靈性的有情生命,裡面均是具有佛性的,動物有知覺,草木一樣有知覺。

  圓覺經云:

  「有氣則有命,有命則有知覺,有知覺則是生命共同體。」

  楞嚴經云:

  「一切唯心造,森羅萬象,心所變現耳。一切世間、出世間,乃至世界微塵,唯心所現。」

  有人問我:

  「花有沒有生命?」

  「有。」我答。

  「草有沒有生命?」

  「有。」我答。

  「花草都有生命,那青菜有沒有生命?」

  「有。」

  「那吃素的人,豈不是也在殺生?」

  我說:

  「佛陀曾說,一口清淨水,八萬四千蟲,如果不持咒,如同殺眾生。」

  「持什麼咒?」

  「往生咒或文殊往生咒。嗡。阿悲拉吽。堪查拉。梭哈。」

  「如果尚無法改掉肉食,可否學佛?」

  我答:

  「先食三淨肉,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再加唸往生咒,即可學佛。這是學佛的方便啊!我亦認為,森羅萬物,均是生命!」

《讓陽光照進來》蓮池大師的戒殺文

相從心生,命由心轉

  徐信善與楊宏兩人是同窗好友,一起往京師應考。在旅館附近,兩人一起去找相士,想知道這次考試的結果如何。

  相士說:「楊宏將會上榜,仕途順坦,主貴;徐信善不中,主貧。」

  楊宏非常高興,那天晚上偶然在大廳見到一位少女,極美,他想以重金請旅館主人說項求好。

  徐信善極力勸阻道:「相士雖然斷你一定高中,但是考試在即,你若心中一直存有那名少女的影子,這幾日必定情緒不寧,無心在課業上;再則,你重金賄賂求淫,別人會以淫徒的眼光看待你!若是被人拒絕,豈不自取其辱?假如強橫而行,壞人名節,天所不容。若是那名女子答應你,想必也不是什麼良家女子,芙蓉面而敗絮身,一旦染上毒瘡,一時狂興,豈不終身腐刑?事情傳開來,你還有心情應考嗎?我將來還要靠你拉拔一把,你可要三思而行!」

  楊宏一聽,很有道理,於是就打消原意,專心準備考試。

  過了幾天,兩人偶然又經過相士攤位前,忽然那位相士叫住徐信善:「等一等!奇怪!你的面相怎麼和我前幾天看的不一樣了,本來看你考試不會中,而且貧賤一生;今天觀你面相,不但這次一定考中,而且仕途顯達,與前日所判完全大異。」

  再看看楊宏,說他氣色已差,但仕途還是不錯,與徐信善同樣顯達,不過,這次考試名次將會落在徐信善的後面。放榜後,果然與相士所言一樣。

  楊宏於見色起心動念之時,被徐信善一語點醒,幸好能及時斷了念頭。一念之差,禍福立見!

  徐信善能廣存善念,苦口相勸,喚醒癡迷,化導摯友,無形中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由此更能確定,相從心生,命由心轉。

※ ※ ※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吉凶禍福,由人心造,罪福二輪,全在心立也。

  所謂:「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說明上天乃至正無偏,福禍無其定門,全在於一個人自己的心去造立,何以如此言呢?然人之心本湛然,心未動時,一片空虛,在起心動向是善,一念是善,所行之事必善,念動向於惡,所行動向亦必歸於惡,日積月累,善惡就呈現明顯之分野,那善人與惡人就在此之差別,更因如此,善者久必受感而得福,惡者亦必應而得禍,所以說,全由心造之理在此也。

  人之心念動於善,善能感應到人之心靈,使人之心能呈現其光明。如念之動於惡,其心亦逐漸見其暗晦,心之光明與暗晦,就是感應福禍之印證,理之甚明也。且常行善之人,在其五官因靈之作用,亦會見其光輝。行惡之人反之,因靈之關,亦會使之暗淡無光(即是俗語:印堂發黑),這理亦甚為明顯也。

  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作惡,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而日有所虧。人之心念於善於惡,如同此理,可見其增損也,所以世人當明此真理,福與禍不待外求,但憑己內心去造就,所以太上感應篇開宗明義之論言,真實其意,不可不知,福禍在己,福禍自得也。

悟行清明感應篇-第一章 開宗明義,禍福自召

2013年2月1日 星期五

火車上的小偷

  深夜時分,火車在崇山峻嶺中奔馳,乘客們睡得東倒西歪。一個年輕的小偷悄悄地將手伸進別人的口袋,這幕恰巧讓巡邏的員警看見。警察追過來,小偷倉惶逃去。

  車廂裡十分安靜,只有一個蓬頭垢面的男孩鑽在桌底下撿空瓶,小偷試圖跳車,可是火車飛奔行駛,跳車相當危險。驚悸之中,他回頭一望,發覺警察不再追他,轉過頭來,小偷卻看見前面有一個員警正堵在車廂那頭。此番情景,他是無路可逃了。

  正在這時,火車突然緊急剎車,小偷瞄準一個敞開的車窗,火速向前,爬了上去,正準備要跳窗逃走,後邊響起一聲尖叫:「哎呀!我的手!」小偷下意識回頭,只見有個髒小孩滿手是血......

  原來,火車在緊急剎車時,空瓶撞擊碎片紛飛,小孩的手緊急抓地,刺傷了手心,血流不止。

  小偷稍一猶豫,從車窗退了下來,一把抱起滿手是血的髒小孩,往員警的方向奔去,醫務室就在那頭。

  男孩馬上獲得醫治,小偷卻被警察抓住了。

  員警問小偷,「你老實講,本來你可以跳車逃走的,為什麼要救他?」

  「因為我小時候也是一個在火車上撿空瓶的髒小孩,沒人理會,也沒人疼惜。」

  小偷的回答讓員警為之一愣。接著,警察的話語更讓小偷渾身顫抖:「幸好!你那一瞬間的選擇,不僅救了那個小孩,同時也救了你自己。你知道嗎?你要跳車的地方是萬丈深淵!」

※ ※ ※

  人當心存有仁,才叫做人,如人失去了仁,則與禽獸同也,亦即是人能異於獸者,在於人之心中存有仁心也。所以可知「仁」之重要。

  現今之人由於利欲薰心,將己之仁心,化為戾心、狠心、暴心,只圖自己,不為他人,因失仁心,才會如此,每個人如能秉天賦之仁心行事,那社會怎會不祥和呢?怎會有社會道德缺失之來呢?人要有慈仁之心,不但可發揮先天之秉性,更能暢順社會祥和之原動力,使得整個社會達於康莊之道矣。

  慈仁之心,即是能博愛於他人,不有私利、私欲之存在,就可逐次的培養起來,當然要能培養此道德亦並非一朝一夕可得,但如果有心行之,久久自可如願以達矣。希世人能在此多加努力,使社會道德提昇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