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心如虛空

  韓國代表佛寶的通度寺,因收藏佛陀穿過的袈裟,擁地兩千餘畝,另一代表法寶的海印寺,因收藏全部藏經木刻版,擁有土地四千餘畝。

  這兩寺的禪者,在行腳的途中認識,他們就結伴同行。途中,坐在一棵樹下,談起自己的寺院,便互相比較起自己寺院的大。

  通度寺的禪者先開口說:「我們通度寺之大及住眾之多可能在全國第一。」

  海印寺的禪者不相信地問道:「何以見得?」

  通度寺的禪者解釋道:「我每次供應飯菜,必得坐船去舀湯呢!」

  海印寺的禪者也不甘示弱地說:「我們海印寺才大呢!可以說,在韓國的寺院叢林,沒有一個比得上海印寺!」

  通度寺的禪者也不信,用懷疑的口氣問道:「何以見得呢?」

  海印寺的禪師想了一下,說道:「我們在海印寺上廁所大解時,要等三分鐘後才能聽到糞便掉到糞池的聲音。」

  這時想不到另外一棵樹下坐著松廣寺的一位禪者,很不以為然地說道:「我們松廣寺才大呢!我們常住的禪者個個擁有了虛空,你們能走得出虛空嗎?」

  誰大?禪者的口氣都很大,所謂「心如虛空,量周沙界」,這才是禪者的境界了。

※ ※ ※

  虛可無,虛乃大,虛始能容物,虛始可存納,虛可包容萬事萬物,故虛可懷物。所謂:「有虛有容乃大」,此理世人皆知也。

  人之心當鍊其虛,始能存納外來道之理,始能變通世事。如不能虛,則心有所其礙其滯,不但無法通暢,更加阻壞心念,故當明以鍊之,使己心能安於「真虛」,那心念可廣而存天下之萬事萬物,可坦然面對。

  人之心最怕的是受世事之礙而無法虛得,更會因世事之擾而阻滯,那永遠無法開暢自己,別說是世事無法去排解,更當無以向道、會道及進道。心當安於「虛」,是修持的第一要義,常鍊己心,且常安己心於「虛」,久久可因而致於道程,在此勉之。

方寸當知所安-第二十九章 心當安於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