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生/文
有一名秀才,他叫「張拙」,其人好佛,因為禪月大師的指引,叫他去參訪石霜禪師。
石霜禪師問:
「秀才何姓?」
秀才回答:
「姓張名拙。」
石霜禪師直接說:
「覓巧尚不可得,拙又如何可得,拙自何來也?」
這位張拙秀才,一聽這句話,猛然有悟,竟然得了玄旨。
張拙秀才寫了一偈,呈上給石霜禪師看。
偈曰:「光明寂照遍河沙,凡聖含靈共我家。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斷除煩惱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隨順世緣無罣礙,涅槃生死等空花。」
。
這首偈,有那麼一點「任運」的味道。
我在這裡先講一則笑話:
有一位報社的主編對一位作家說:
「先生,你的這篇文章寫得太鬆散了。」
作家說:「那當散文發表,我同意。」
主編說:「但寫得太雜亂了。」
作家說:「那就按雜文發表吧!」
主編說:「作品顯得太幼稚。」
作家說:「那就請發表在兒童園地。」
主編說:「說實在的,沒有一點新意。」
作家說:「是嗎?那就按古文發表吧!」
我讀了這則笑話,會心一笑,就有這麼一點「任運」的味道。
。
張拙秀才由「巧拙」得玄旨。
觀音菩薩由「色空」得玄旨。
慧能大師由「善惡」得玄旨。
這是對立相違的二門,例如「自他」、「水波」、「實虛」、「真假」、「黑白」、「香臭」、「聖凡」、「天地」、「有無」、「內外」、「短長」、「東西」、「勝敗」、「生死」、「好壞」、「對錯」、「苦樂」、……。
我說:
「彼此二物,互相融入,而無乖隔,如同光明,光光相合也,圓融而無礙。」
我說:
「真如的體相,一切凡夫,聲聞緣覺,菩薩諸佛,根本無有增減。不是前際生,不是後際滅,畢竟常恆。從本以來,自性滿足一切功德,所謂自體具大智慧光明,肩照法界,真實識知,自性清淨,常樂我淨,不變自在。」
我說:
煩惱菩提是。
輪迴涅槃是。
聖人凡夫是。
拙與巧亦是。
我說:
從對立相違到「一合相」,不知大家悟也未悟?
如果我是石霜禪師,看見張拙秀才寫了一偈呈上來。
我會讀了一遍,說:
「仍然不得。」
「拿去燒了!」
大家可知,「不可得」及「燒了」,是什麼意?
盧勝彥文集203冊《孤影的對話》不可得也不可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