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1日 星期五

魏神醫

  清朝初年,常州城裡出了一位魏神醫,不管什麼疑難雜症,他都能藥到病除。更難得的是,他對於上門求醫的人,不論貧富,一視同仁,都能盡心治療,因此,鄉親們都稱他為---活菩薩。

  因為他在明末清初的動盪時期,曾經為了躲避戰亂,在天寧寺做了一名行者。他在寺院參了幾年禪,沒有成佛,卻從一個無名郎中一躍成了常州城最有名的醫生,別的醫館經常門庭冷落,獨有他的醫館擠滿了來求醫的人。

  同行中有人忍不住好奇,向他請教訣竅。他說:「給人看病,要善於使用藥引子。比如,鄉下人來城裡看病,一定要先給他食用一些點心;而貧窮的病人,不但要施捨醫藥,還要奉送他一些錢糧,因為……」

  還不等他說完,同行便拂袖而去,心想:我是開醫館的,又不是慈善機構,又送點心又送錢糧,這跟治病有何關係?你不肯說秘訣就算了,何必戲弄人?

  魏神醫只能苦笑而已。因為這確實是他行醫的訣竅。鄉下百姓進城來看病,要走很遠的路,一定又累又餓,所以血脈十分紊亂。若是此時把脈,很難準確診斷出病症,給他一些茶點,就能把准病情,從而精確用藥,藥到病除。而貧窮的病人,體質虛弱,藥物無法發揮作用,所以,在治病的同時,必須同時補充營養。

  這些道理很好懂,只是其他郎中沒有他那份慈悲心腸,不願做罷了。

  一次,魏神醫到一位危重病人家診脈,病人枕頭下的十兩銀子不見了。那銀子是病人的兒子剛剛借來的,預備給老人請醫買藥用。病人的兒子聽信其他郎中的讒言,懷疑是魏神醫拿了,便捧了一炷香,跪在他家門前,將事情說了出來。

  沒想到,魏神醫痛快地承認了,說「確有此事!我有急事要用銀子,一時手頭不便,就悄悄拿了你家的銀子。我本想今天給你父親診脈時,再神不知,鬼不覺地放回去,既然你發現了,我現在就還給你。」

  說完,魏神醫拿出十兩銀子,交給了他。本來大家都認為魏神醫是個道德君子,一聽此事,紛紛議論說他原來是個偽君子。魏神醫絲毫不把這些議論放在心上,每天神態自若,好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一樣。

  半月以後,病人痊癒,在清掃病床時,從褥子底下找到了那十兩銀子,這才明白冤枉了魏神醫。於是,羞愧難當的父子倆雙雙捧香,跌倒在魏神醫大門前請罪。

  魏神醫問:「你們這是幹什麼呢?」

  那對父子磕頭如搗蒜,痛哭流涕地說:「我們家的銀子沒有丟失,卻誣陷了先生,使您蒙受了不白之冤。今天我們來還銀子,可是怎麼能彌補您受過的冤屈呢?請先生重重地責罰我們吧!」

  魏神醫將他們拉起來,真誠地說:「沒關係,事情都過去了,不要再說了!」

  病人的兒子不解地問:「您當初為什麼不一口否定呢?以先生的德望,只要您說聲不是,我絕不敢認為是您拿了!」

  魏神醫說:「我給你父親看病時,知道你們家境貧寒,那銀子是借來的,多麼珍貴。你父親的病情正在緊要關頭,若是知道丟了銀子,心急上火,病情可能惡化。所以,我說銀子是我偷的,不過損害一點虛名,總不至於要了性命,有什麼關係呢?」

  病人父子再次雙膝跪倒,磕頭不止。

※ ※ ※

  醫,治病也。診病理,察脈理,處藥方,起沉屙以活人者也。是故世人稱醫者為大夫,醫師或活菩薩,蓋其若精醫理,則舉手投足之間可活人之命,故有著手回春之譽,但亦因其知醫理藥方,故欲害人亦易如反掌。是以醫者首重醫德。

  為醫者欲懸壺濟世,醫德必具而醫理亦必須深研,如此方可澤施十方,名傳遐邇,而受大眾之尊仰。反之,若只以皮毛之醫理及略識藥方,而妄談為醫,則流為庸,誤投藥石,庸醫害人之深,非止醫病不愈,重則枉送他人之命矣!

  又為醫者,以救人,代人解除病痛為第一職責,切不可將金錢放在前面,切莫醫病,先談金錢,有錢則盡力醫之,無錢則馬虎從事。如此者不但有損己身之陰鷙,而禍患接踵而至也。更不可利用行醫之際,對女病患生出非非之想,若涉邪思而行邪惡,則報應立到也。

茫海歸舟-第二十四章 論【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