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四十二品因果錄》
昔日大雙林有一寺,有二位主持僧,分為兩房居住。師兄名悟號,為五戒僧。師弟名達號,為七戒僧。
一日,七戒僧無事清閑,同一位徒弟下山,勸世度人。行到三叉路口,忽聽見一個幼兒在路邊呱呱啼哭。七戒僧就叫徒弟,你將幼兒抱起來我看,是男子抱回寺撫養,若是女娃仍然安放路邊。
徒弟走近前抱來看,卻是女娃。徒弟就不敢來抱,這時女娃啼哭更甚。
徒弟說曰:「師父咱是出家人,須慈悲為本,咱無由此經過,由她生死,與咱無干,既然有看着,就救伊一條性命纔是。」
七戒僧言曰:「徒弟說得有理。」就叫徒弟,將幼女抱起來,同我到老懼家中,自有道理。
二人行到老懼門前,老懼就叫師父,今日難得下山來,請入堂上用茶。七戒僧入內,坐在校椅,老懼入內捧茶,請師父喫茶。
七戒僧用畢,開言對老懼說曰:「我今日下山之時,拾得一個女娃,叫徒弟抱來,我見你並無一男半女,不如交與你撫養,我有數兩銀子,付與你家中應用。」
老懼接了銀子,就撫養此幼女。七戒僧作別同徒弟回寺。
不覺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過了十六年。一日七戒僧又下山,去勸世度人,行到三叉路口,心中思起,早年在此處拾一個女娃,交付老懼家中撫養,如今未知事體如何?不免到他家中看看。
老懼就請師父入廳中喫茶,七戒僧就入堂中坐下,喫畢就問曰:「我當年拾有一位女娃,交付你撫養,未知現在如何?」
老懼答曰:「此女年紀及筓,名曰碧蓮,生得甚為伶俐,足不出門庭。」
七戒僧對老懼答曰:「你可叫碧蓮出來與我看。」
老懼答曰:「這件事吾也不敢自主,吾自去問她,欲見你乎?」即隨入內,對碧蓮言曰:「今日妳師父來,妳可去見他。」
碧蓮答曰:「今日是吾師父來,吾自然去拜見。」
碧蓮隨懼出來,七戒僧看見碧蓮,生得美貌,十分姿色,心中頓生愛慕。
碧蓮見了師父就入內去。七戒僧向老懼言曰:「吾這數兩銀子與你,吾要回去寺中,今夜等吾寺中課誦已畢,你將碧蓮帶到寺中,從後門入來。」
老懼應允。其後七戒僧與碧蓮二人有私情。
不覺半載有餘,一日五戒僧坐禪之時,就知七戒僧與碧蓮作不正之事。一日正是八月十五夜,中秋佳節,五戒僧就辦一桌齋筵菓品,叫徒弟去請你師叔過來企茶。
徒弟卽請七戒僧來到,師兄弟倆人飲數杯茶,五戒僧言曰:「今夜是中秋佳節,咱二人將蓮花為題,各吟詩一首。」
七戒僧卽尊五戒僧先吟,五戒僧言曰:「今夜是吾請師弟過來喫茶,自應尊你先吟。」
七戒僧就吟曰:
「日照紅霞滿池中,含盡秋風幾度長,斜臥一枝偏點水,呈芳萬紫紅蓮香。」
五戒僧隨即和曰:
「月映碧霞遍池中,迎秋沾露夜轉長,熟茗同賞中秋月,碧蓮賽過紅蓮香。」
七戒僧聽了,心中知悟,滿面羞恥,不辭而去。回到房中,即對碧蓮言曰:
「吾與妳情意之事,已被吾師兄知覺,我這數兩銀子,交付與妳下山而去,任從所行,自今以後不必再念吾。」碧蓮遂接銀子,拜別下山而去。
七戒僧作偈曰:
「吾年四十七,萬事要歸一,只因念頭差,今朝去得急,對以悟和尚,何勞苦求乞,幻聲如雷電,依舊沖天密。」
七戒僧作偈畢,放在桌上,撞壁而亡。
次日徒弟報知五戒僧,五戒僧就去觀看,知七戒僧墜落雞胎出世,就將七戒僧身屍埋葬。
※ ※ ※
學佛正氣,清心寡慾,須先斬絕情根色淫,不為恩愛相纏,心不起邪念,眼不看邪色,意不追邪情。淫為種下萬惡之原,世間男女要有分別,視自身是舍利寶珠,若不守身中至,亂淫做傷風敗俗的事,豈不是失了父母面目,誤去一世人身。
欲學聖賢,要男女有別,授受不親,常抱住一箇禮字。何況學修行的人,更要思想大千世界男女,皆吾同胞,一性姊妹,是無極老母的皇胎兒女,靈山的親骨肉,夫婦能相勸同修,方為合理。須知淫為萬惡之首,何苦來犯此彌天大罪。
若能戒到細微之處,不但不邪淫,眼耳口心意清淨,正己化人,守道如水清,守身如玉潔,端正行為,不犯淫慾之戒,這是和儒家的禮字意義相同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