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太太請了個油漆匠到家裡粉刷牆壁。
油漆匠一走進門,看到她的丈夫雙目失明,頓時流露出憐憫的眼光。
可是男主人一向開朗樂觀,所以油漆匠在這裡工作了幾天,他們談得很投契,油漆匠也從未提起男主人的缺憾。
工作完畢,油漆匠取出賬單,那位太太發現賬單比原先談妥的價錢,打了一個很大的折扣,於是她問油漆匠:「怎樣少算了這樣多呢?」
油漆匠回答:「我和你先生在一起,感覺也快樂,他對人生的態度使我覺得自己的境況還不算最壞。所以減去的一部份,算是我對他表示的一點謝意,他使我不會把工作看得太苦!」
這位太太對油漆匠推崇自己的丈夫很是感動,忍不著淚流而下,因為這位慷慨的油漆匠,自己只有一隻手。
※ ※ ※
世人肢體不全者,不少樂觀進取把自己當作健全的人,與健全的人一般生活著,不需要他人的憐憫,只想克服生活種種不便,迎向自己的幸福人生。他們在各個領域發光發熱,不管身體有何殘缺,他們皆能堅強克服心理障礙,不需別人同情,以堅強的毅力克服生活不便。
反觀很多家庭美滿、身體健全的人,卻常自怨自艾,對自己擁有的一切毫不珍惜,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即怨天尤人,不想自我檢討或改進,將自己的一切的失敗,歸咎大環境、歸咎他人,將一切不如意合理化。試想,對一個沒有四肢的人來說,人生是沒有法子可想,但澳洲的力克先生,卻用自己的缺陷,鼓勵全世界身心健康與不健康的人。在他現身分享的演說中,每每令人落淚,就像他常說的:他是在上帝的計畫之中。
一點也沒錯,世人的痛苦、挫折,也是磨鍊靈魂最好的方法。若人生一帆風順,學業、事業、家庭、身體、權勢、財富一切如意,有幾人能看到自己不足之處,奮而自我提升?最後,期勉世人努力把握自己所有的一切,利益社會,燃亮人生。
2015年6月29日 星期一
空心看世界
有個年輕人路過水田邊時看到一片純白的花,形似百合,卻開得比百合花還要繁盛,當場就被那雄渾的美震懾了。
「這是什麼花?」他拉著田邊的農夫問道。
老農夫回答:「是空心菜花!」
原來空心菜花可以開出這麼美麗的花,真是做夢也想不到。
他又問:「可是我也種過空心菜,怎麼沒有開花呢?」
農夫說:「一般人種空心菜,都是還沒有開花就摘來吃,怎麼會看到花呢?我這些是為了做種,才留到開花呀!」
年輕人仔細看水田中的空心菜花,它們不僅姿態優美,而且有一種非常好聞的香味,如果拿來作為瓶花,也不會輸給其他的名花呀!
可惜,空心菜是菜,總是等不到開花就被摘折,一般人難以知道它開花是那麼美。只有一些做種的空心菜能待到開花,然而人們卻不會因此而改變觀點來看待它。
年輕人不由得感慨:只有完全破除對空心菜的概念,才能真正看見空心菜花的美,這正是以空心菜來看世界。但是,人要「空心」來面對世界,比空心菜開花還要難呀!
※ ※ ※
你們看一個「空」字,多有分別之心,一起分別心,便很難悟透空義。小乘之法。衹知觀法,而不能冺滅空義。
所謂「空」。並非無物之空,乃是不起分別心。譬如一炷香,係有實體,但你對此實體不可有分別之念。燭也好,香也好,果也好,都是一物,不起作用之心,乃謂之「真空」。
大乘論解釋空字,謂「在有不有,在空不空」。理無不極,謂之真空。此八字作何解釋?何以在有不有?譬如在某種事物之前,你雖然得了牠,但你不必堅持己有之念,自無作用之心,所謂有等於無,無等於有。如世上許多人想有鈔票,在無中,你可以當自己作為富人,以鈔票盡存在銀行一樣,亦等於有。富人所有均放在銀行,亦等於無,不可起分別之心。
在空不空,又作何解釋呢?太空,人人皆承認為空。但在空之中,何以又有日、月、星辰呢?可知在空不空。
因此,我們應該要「空空」,所謂空空如也。如者真如之意。能夠空空,便達到如如之境。
雨華集-空
「這是什麼花?」他拉著田邊的農夫問道。
老農夫回答:「是空心菜花!」
原來空心菜花可以開出這麼美麗的花,真是做夢也想不到。
他又問:「可是我也種過空心菜,怎麼沒有開花呢?」
農夫說:「一般人種空心菜,都是還沒有開花就摘來吃,怎麼會看到花呢?我這些是為了做種,才留到開花呀!」
年輕人仔細看水田中的空心菜花,它們不僅姿態優美,而且有一種非常好聞的香味,如果拿來作為瓶花,也不會輸給其他的名花呀!
可惜,空心菜是菜,總是等不到開花就被摘折,一般人難以知道它開花是那麼美。只有一些做種的空心菜能待到開花,然而人們卻不會因此而改變觀點來看待它。
年輕人不由得感慨:只有完全破除對空心菜的概念,才能真正看見空心菜花的美,這正是以空心菜來看世界。但是,人要「空心」來面對世界,比空心菜開花還要難呀!
※ ※ ※
你們看一個「空」字,多有分別之心,一起分別心,便很難悟透空義。小乘之法。衹知觀法,而不能冺滅空義。
所謂「空」。並非無物之空,乃是不起分別心。譬如一炷香,係有實體,但你對此實體不可有分別之念。燭也好,香也好,果也好,都是一物,不起作用之心,乃謂之「真空」。
大乘論解釋空字,謂「在有不有,在空不空」。理無不極,謂之真空。此八字作何解釋?何以在有不有?譬如在某種事物之前,你雖然得了牠,但你不必堅持己有之念,自無作用之心,所謂有等於無,無等於有。如世上許多人想有鈔票,在無中,你可以當自己作為富人,以鈔票盡存在銀行一樣,亦等於有。富人所有均放在銀行,亦等於無,不可起分別之心。
在空不空,又作何解釋呢?太空,人人皆承認為空。但在空之中,何以又有日、月、星辰呢?可知在空不空。
因此,我們應該要「空空」,所謂空空如也。如者真如之意。能夠空空,便達到如如之境。
雨華集-空
2015年6月28日 星期日
接納與讓步
曾被點名浪費教育資源的博士生雞排店老闆,接受〈坦白講〉專欄訪問,娓娓道來他不寫博士論文卻去賣雞排的心路歷程。
我在大學當助教多年,月薪五萬多元,有三個小孩,老婆是高中老師,生活順遂。
但四年前,老婆決定離婚,她說我令人難以忍受。我很痛苦,必須找一件事分散心情,只好去讀博士班,我很會考試,一考就上。
修完學分我卻發現,很多學長都失業,我怕步上後塵,決定休學去工作。我做了四個月的房屋仲介,後來自己開雞排店。此事上了報,郭台銘說我浪費教育資源。我也只能笑一笑。
如果是以前的我,一定反擊回去。你知道為什麼我去當房屋仲介?我想學習溝通。我一直在想,為什麼老婆要離開我,後來參加人際研習會,才慢慢承認自己個性真的不好。
以前在家裡,凡事都要照我的意思,像房子裝潢,她很想裝浴缸,我覺得沒必要,就堅持不裝。她買的食物常被我嫌難吃、送的禮物被我嫌不實用,我卻從沒想過,這些都是她費盡心思挑的。
我從小讀資優班,後來考上建中、政大,越來越自負。更糟的是,我大學讀法律,發現法律是培養你成為鬥雞,太溫馴在法庭上會被吃掉。我口才變得更好,卻不是用來溝通,是好辯,一開口就要找出對方的漏洞、講到贏,難怪前妻曾說:「你說話傷人不是傷到皮、肉,是傷到骨。」
做房屋仲介,要去菜市場發DM、挨家挨戶按門鈴,我學會跟人溝通,也因為常被拒絕,懂得謙卑,驕傲是一種罪。
後來我決定創業,開雞排店,客人形形色色,有個公主病的女生,我照例請她勾菜單,她臉一沉:「你不會幫我勾喔?」我也沒生氣,就讓她口頭點菜。
客人都說我親切,朋友也坦白對我說,我以前對人不是很友善,現在好多了;連向來怕我的大兒子,都說爸爸變好了。我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跟前妻復合,當初一離婚、我搬走,她就裝浴缸,可見她有多氣。
如果真的無緣復合,以後跟其他女生交往,要裝浴缸就讓她裝吧,其實又花不了多少錢。
※ ※ ※
眾生從文盲不識字,直到普遍接受高等教育,新時代人人都有高等教育之水準,對於種種人事物了解不少,亦因此許多眾生內心充滿桀驁不馴的態度,凡事自以為是者居多。
現代人雖然普遍都有接受高等教育之薰陶,但學習到的並非謙虛,反倒是被高傲取而代之,對於世間事僅接受自己所認知的一切;若是有其他人置身所處之人事物,生活模式與自己長期所認知的不同,就會對他人產生質疑,更不能低心下氣的觀摩或學習他人的處事方式,更不懂得去接納他人不同之處事方針,老是以為自己的觀點才是對的,總是以為自己的看法才是好的。
因此,自然而然容易促使自己於有意無意之間,就會一直想要盲目的去向別人做指點,若是對方真的不知道,這個指點有助於他人可以盡早縮短解決事情的時間,但愚迷的眾生,卻一昧的喜歡將自己的觀點與認定,硬要別人去接受,硬要別人去做,這就太自以為是了。
有熱忱的心去指點他人固然是好事,但凡事應該審視人我處境之不同,理該了解人我生活環境大不同,為人處事的作法自然也就不盡相同,如此豈能以自我論點為優先,反而排斥他人之見解且貶為次等觀點,將自我捧得太高,很容易造成他人的不自在以及自己的無奈。一旦經常提高自我論調,又強烈意思想要左右他人之主張,並欲扭轉他人理想與觀念,這是非常容易產生摩擦與隔閡的。
現代的修行人,對於周遭人事物,處事大都有各自獨特之思考方向,對事物亦各自有不同的應變能力,但不可能人人處理事情的方式都完全一致。其中要考量的,包含人人生活背景之不同,及人人所需要的事物不同,導致人人對於同一件事有百千種看法及想法;但這百千種方法都各自有其優缺點,無法以何種方式就想適合於每一個人,能夠適用眾人的方法,只差別在合適者之多與寡而已。
觀察芸芸蒼生每到一個團體,竟然不能融入他人團體之行事作風與生活習慣,當在參與團體事務後,自己就很容易去評論其它團體的種種,甚至於當著團體主人的面前,一昧的指點著團體主人們,哪邊應該如何如何,哪邊又應該如何如何,絲毫沒有省思到自己不過只是參與他人所舉辦之活動,僅是一名客人而已。身為客人的雖然有些意見想提供,或許能夠讓團體更臻完善,但並不是自己所提議出來的,就能夠完全合乎團體之民情,因為團體民情不同,處事方針便無法共通;是以,盼望眾生切莫認為向他人提出心中認為的意見,他人不予以採用就是不尊重爾,因為他人有他人之考量。
願眾生接納他人之作法及見解,虛心領受,並融合自我觀點,找出彼此相和合之處,藉以提昇自己,不應自己之觀點硬要灌輸給他人;如此一來,修行路上便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欲步入成就境界,則較少障礙也。
現代修子之常見毛病-第八章 知識所障‧自以為是
我在大學當助教多年,月薪五萬多元,有三個小孩,老婆是高中老師,生活順遂。
但四年前,老婆決定離婚,她說我令人難以忍受。我很痛苦,必須找一件事分散心情,只好去讀博士班,我很會考試,一考就上。
修完學分我卻發現,很多學長都失業,我怕步上後塵,決定休學去工作。我做了四個月的房屋仲介,後來自己開雞排店。此事上了報,郭台銘說我浪費教育資源。我也只能笑一笑。
如果是以前的我,一定反擊回去。你知道為什麼我去當房屋仲介?我想學習溝通。我一直在想,為什麼老婆要離開我,後來參加人際研習會,才慢慢承認自己個性真的不好。
以前在家裡,凡事都要照我的意思,像房子裝潢,她很想裝浴缸,我覺得沒必要,就堅持不裝。她買的食物常被我嫌難吃、送的禮物被我嫌不實用,我卻從沒想過,這些都是她費盡心思挑的。
我從小讀資優班,後來考上建中、政大,越來越自負。更糟的是,我大學讀法律,發現法律是培養你成為鬥雞,太溫馴在法庭上會被吃掉。我口才變得更好,卻不是用來溝通,是好辯,一開口就要找出對方的漏洞、講到贏,難怪前妻曾說:「你說話傷人不是傷到皮、肉,是傷到骨。」
做房屋仲介,要去菜市場發DM、挨家挨戶按門鈴,我學會跟人溝通,也因為常被拒絕,懂得謙卑,驕傲是一種罪。
後來我決定創業,開雞排店,客人形形色色,有個公主病的女生,我照例請她勾菜單,她臉一沉:「你不會幫我勾喔?」我也沒生氣,就讓她口頭點菜。
客人都說我親切,朋友也坦白對我說,我以前對人不是很友善,現在好多了;連向來怕我的大兒子,都說爸爸變好了。我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跟前妻復合,當初一離婚、我搬走,她就裝浴缸,可見她有多氣。
如果真的無緣復合,以後跟其他女生交往,要裝浴缸就讓她裝吧,其實又花不了多少錢。
※ ※ ※
眾生從文盲不識字,直到普遍接受高等教育,新時代人人都有高等教育之水準,對於種種人事物了解不少,亦因此許多眾生內心充滿桀驁不馴的態度,凡事自以為是者居多。
現代人雖然普遍都有接受高等教育之薰陶,但學習到的並非謙虛,反倒是被高傲取而代之,對於世間事僅接受自己所認知的一切;若是有其他人置身所處之人事物,生活模式與自己長期所認知的不同,就會對他人產生質疑,更不能低心下氣的觀摩或學習他人的處事方式,更不懂得去接納他人不同之處事方針,老是以為自己的觀點才是對的,總是以為自己的看法才是好的。
因此,自然而然容易促使自己於有意無意之間,就會一直想要盲目的去向別人做指點,若是對方真的不知道,這個指點有助於他人可以盡早縮短解決事情的時間,但愚迷的眾生,卻一昧的喜歡將自己的觀點與認定,硬要別人去接受,硬要別人去做,這就太自以為是了。
有熱忱的心去指點他人固然是好事,但凡事應該審視人我處境之不同,理該了解人我生活環境大不同,為人處事的作法自然也就不盡相同,如此豈能以自我論點為優先,反而排斥他人之見解且貶為次等觀點,將自我捧得太高,很容易造成他人的不自在以及自己的無奈。一旦經常提高自我論調,又強烈意思想要左右他人之主張,並欲扭轉他人理想與觀念,這是非常容易產生摩擦與隔閡的。
現代的修行人,對於周遭人事物,處事大都有各自獨特之思考方向,對事物亦各自有不同的應變能力,但不可能人人處理事情的方式都完全一致。其中要考量的,包含人人生活背景之不同,及人人所需要的事物不同,導致人人對於同一件事有百千種看法及想法;但這百千種方法都各自有其優缺點,無法以何種方式就想適合於每一個人,能夠適用眾人的方法,只差別在合適者之多與寡而已。
觀察芸芸蒼生每到一個團體,竟然不能融入他人團體之行事作風與生活習慣,當在參與團體事務後,自己就很容易去評論其它團體的種種,甚至於當著團體主人的面前,一昧的指點著團體主人們,哪邊應該如何如何,哪邊又應該如何如何,絲毫沒有省思到自己不過只是參與他人所舉辦之活動,僅是一名客人而已。身為客人的雖然有些意見想提供,或許能夠讓團體更臻完善,但並不是自己所提議出來的,就能夠完全合乎團體之民情,因為團體民情不同,處事方針便無法共通;是以,盼望眾生切莫認為向他人提出心中認為的意見,他人不予以採用就是不尊重爾,因為他人有他人之考量。
願眾生接納他人之作法及見解,虛心領受,並融合自我觀點,找出彼此相和合之處,藉以提昇自己,不應自己之觀點硬要灌輸給他人;如此一來,修行路上便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欲步入成就境界,則較少障礙也。
現代修子之常見毛病-第八章 知識所障‧自以為是
2015年6月26日 星期五
愛情真虛假
蓮生/文
有一天,美國加州的魏師兄,帶著一位美嬌娘,來到西雅圖雷藏寺,然後,在「真佛密苑」問事。
他說:
「盧師尊,我要跟她,永遠相愛,一生一世不分開,行嗎?就你一句話,我們家人都會同意。」
我占算一回,面有難色,非常為難。
他說:
「我們在寺廟已卜杯,三個聖杯,佛菩薩已同意。」
我答:
「既然佛菩薩已同意,何又來問我,你們自去吧!」
他說:
「不行,仍然要盧師尊一句話。」
我說:
「我占算不準。」
他問:
「怎麼說?」
我答:
「只有幾年緣,再後,就沒有了。」
他與美嬌娘兩人,在我面前相擁抱,而且互相接吻,相親相愛一輩子,二人向我發誓,約束絕無二心,永遠在一起到老到死。
我看了,實在可憐。
我說:
「這樣吧!你們如此相愛,令人同情,如果沒有緣了,來告訴我,我再給續緣吧!」
這時,他兩人才放心而去。
我嘆了一口氣。
呵!呵!
過了幾年,魏師兄沒有來找我,那位美嬌娘也沒有找我。
倒是魏家人告訴我:
「早就分手了,美嬌娘回台灣去了!」
我說:
「他倆信誓旦旦。」
魏家人說:
「師尊算得準,只是愛情沖暈了頭,現實上,兩人吵翻了天。」
我說:
「愛情真虛假。」
魏家人答:
「還不是嗎!」
*
我說:
「愛情這種東西,是虛無縹緲的東西,我占起來是離卦「|¦|」,離卦是火,也代表了「心」,而離卦的中間,是斷的,也就是「無明」。
所以,怎麼來的,怎麼去的,都不會很清楚。
也就是莫名其妙的來,莫名其妙的去。
愛情,忙得很呢!
大凡在愛情中的人,想東又想西,根本上下顛倒,雜亂想法特別多。
純陽「|||」,乾卦太少了。
純陰「¦¦¦」,坤卦太少了。
所以愛情就是撲朔迷離的居多。我看這些太多了。覺得愛情真的變化不居。
而修行人就如同老子說的:
「致虛極,守靜篤」。
當虛極的時候,也就是「青天無一片雲」,此時,才叫一念不生。
如果是一念生,那等於是青天起了一片浮雲了,就會遮住青天了。
修行人唯在一念不生時,才能明心見性的,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盧勝彥文集225冊《神算有夠準》愛情真虛假
有一天,美國加州的魏師兄,帶著一位美嬌娘,來到西雅圖雷藏寺,然後,在「真佛密苑」問事。
他說:
「盧師尊,我要跟她,永遠相愛,一生一世不分開,行嗎?就你一句話,我們家人都會同意。」
我占算一回,面有難色,非常為難。
他說:
「我們在寺廟已卜杯,三個聖杯,佛菩薩已同意。」
我答:
「既然佛菩薩已同意,何又來問我,你們自去吧!」
他說:
「不行,仍然要盧師尊一句話。」
我說:
「我占算不準。」
他問:
「怎麼說?」
我答:
「只有幾年緣,再後,就沒有了。」
他與美嬌娘兩人,在我面前相擁抱,而且互相接吻,相親相愛一輩子,二人向我發誓,約束絕無二心,永遠在一起到老到死。
我看了,實在可憐。
我說:
「這樣吧!你們如此相愛,令人同情,如果沒有緣了,來告訴我,我再給續緣吧!」
這時,他兩人才放心而去。
我嘆了一口氣。
呵!呵!
過了幾年,魏師兄沒有來找我,那位美嬌娘也沒有找我。
倒是魏家人告訴我:
「早就分手了,美嬌娘回台灣去了!」
我說:
「他倆信誓旦旦。」
魏家人說:
「師尊算得準,只是愛情沖暈了頭,現實上,兩人吵翻了天。」
我說:
「愛情真虛假。」
魏家人答:
「還不是嗎!」
*
我說:
「愛情這種東西,是虛無縹緲的東西,我占起來是離卦「|¦|」,離卦是火,也代表了「心」,而離卦的中間,是斷的,也就是「無明」。
所以,怎麼來的,怎麼去的,都不會很清楚。
也就是莫名其妙的來,莫名其妙的去。
愛情,忙得很呢!
大凡在愛情中的人,想東又想西,根本上下顛倒,雜亂想法特別多。
純陽「|||」,乾卦太少了。
純陰「¦¦¦」,坤卦太少了。
所以愛情就是撲朔迷離的居多。我看這些太多了。覺得愛情真的變化不居。
而修行人就如同老子說的:
「致虛極,守靜篤」。
當虛極的時候,也就是「青天無一片雲」,此時,才叫一念不生。
如果是一念生,那等於是青天起了一片浮雲了,就會遮住青天了。
修行人唯在一念不生時,才能明心見性的,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盧勝彥文集225冊《神算有夠準》愛情真虛假
損人健康罪難逃
觀世音菩薩 登台
詩曰:君子愛財取有道。古聖之言須記牢。
非法添加謀暴利。損人健康罪難逃。
聖示:末法時期民心道德漸之淪喪,視錢財為命中寶,甚而有些宗廟亦淪為斂財之地,實可嘆也!不知因果者拿到錢財高興萬分、了知因果者拿到此財戒慎恐懼,因為若不善用之,則每分錢財背後皆有很重的「利息」(冥司之刑罰)。故籲之聖堂之主事者皆應了悟貪念乃為開啟地獄之鑰也。可、文筆靈體出竅!
文筆:徒兒叩見恩師聖安。恩師所言極是,日前一聖堂之主事者因財與色而鋃鐺入獄,此事造成宗教界一陣譁然,其之信徒因而生起退道之心。
菩薩:常言道「酒色財氣四堵牆,許多迷人裡邊藏,財迷心竅氣傷身,酒色猶如迷魂湯,若能跳出圍牆外,就是如來自在王。」希世人宜警之悟之,可、準備靈遊之。(蓮台穿越地底飛向幽暗冥府之「陽人覺魂受刑司」……目的地已到,文筆下蓮台。)
文筆:徒兒遵命。
將軍:末將參見菩薩聖安。
菩薩:免禮!文筆快向前參禮。
文筆:弟子叩見將軍福安。
將軍:免禮!末將已奉司主之手諭,帶領菩薩暨陽生文筆入殿參訪之,請隨末將入內。
菩薩:有勞將軍帶路。(一行人進入陰森之大殿,令人不寒而慄,此時司主正在審理案子……。)
司主:爾為一商人但為使食品可久放且味道香郁竟泯滅良心,於食材中加入對身體有害之物質,為累積財富視他人生命微渺之,實為可恨,若不重罰天理何在。
陳魂:大王饒命!我已知錯了,我一定會痛改前非,不敢再做此傷天害理之事。而且我會如此做也是情有可原。
司主:大膽!爾行惡事,還敢說情有可原。
陳魂:大王請聽罪魂解釋,因小時候家窮被周遭鄰居、親戚取笑,所以立志一定要賺大錢,光耀門楣,所以才會出此下策,用低價買進化工原料加入食材,再以高價賣出賺取利潤。
司主:縱然如此,但也不可將財富建立在損害他人身體健康之上,雖有苦情但對於不知情的食用者失之公平。
陳魂:大王請饒命啊!
司主:來人啊!判其「穿心樁」之刑(只見鬼卒們將罪魂綁在一鐵柱上,再取之有如尼龍水管大小之鐵條,穿插於其之心臟部位上,此時罪魂發出聲聲悽哀聲。)令人聽之全身悚然不已。
陳魂:好痛啊!大王我錯了,救救我。好痛啊!以後我不敢了…!
司主:本司依律判爾「穿心樁」十日之刑期,來人、將陳○○之覺魂送回陽間···。恭請菩薩上座。
菩薩:多謝!文筆快上前參禮。
文筆:弟子叩見司主福安。不知可否請司主解惑呢?
司主:當然可之,文筆可提出爾不解之處,吾當儘予詳述之。
文筆:司主、此罪魂受此罪責,其身體會如何呢?
司主:此罪魂回陽後,明晨醒來時將會倍感心臟之抽痛,有如萬針穿心般及呼吸急促之。
文筆:原來如此!方才聽罪魂自訴其小時候境遇不佳,所以長大後立志賺大錢,雖聽之可憐,但也不可以做此令人髮指之事,棄他人身體健康不顧,雖可逃過世間牢獄之災,但上天何曾放過為惡之人。
菩薩:世人莫要苦貪財,貪得財來天降災,既然財來人不安,不如人安莫貪財,莫為一念之貪,而惹災罰上身,實不值也。感謝司主解說,今時已晚,吾等該回院,文筆、向司主辭駕之。
文筆:感謝司主詳細解說,弟子就此辭駕。
司主:此乃吾之榮幸。來人啊!排班送駕。
菩薩:道友請留步、告辭,(文筆隨師登上蓮台啟程回道場。)
菩薩:可、院已到,文筆、靈體入竅。
文筆:恭送恩師聖駕。
陽人覺魂受刑錄
詩曰:君子愛財取有道。古聖之言須記牢。
非法添加謀暴利。損人健康罪難逃。
聖示:末法時期民心道德漸之淪喪,視錢財為命中寶,甚而有些宗廟亦淪為斂財之地,實可嘆也!不知因果者拿到錢財高興萬分、了知因果者拿到此財戒慎恐懼,因為若不善用之,則每分錢財背後皆有很重的「利息」(冥司之刑罰)。故籲之聖堂之主事者皆應了悟貪念乃為開啟地獄之鑰也。可、文筆靈體出竅!
文筆:徒兒叩見恩師聖安。恩師所言極是,日前一聖堂之主事者因財與色而鋃鐺入獄,此事造成宗教界一陣譁然,其之信徒因而生起退道之心。
菩薩:常言道「酒色財氣四堵牆,許多迷人裡邊藏,財迷心竅氣傷身,酒色猶如迷魂湯,若能跳出圍牆外,就是如來自在王。」希世人宜警之悟之,可、準備靈遊之。(蓮台穿越地底飛向幽暗冥府之「陽人覺魂受刑司」……目的地已到,文筆下蓮台。)
文筆:徒兒遵命。
將軍:末將參見菩薩聖安。
菩薩:免禮!文筆快向前參禮。
文筆:弟子叩見將軍福安。
將軍:免禮!末將已奉司主之手諭,帶領菩薩暨陽生文筆入殿參訪之,請隨末將入內。
菩薩:有勞將軍帶路。(一行人進入陰森之大殿,令人不寒而慄,此時司主正在審理案子……。)
司主:爾為一商人但為使食品可久放且味道香郁竟泯滅良心,於食材中加入對身體有害之物質,為累積財富視他人生命微渺之,實為可恨,若不重罰天理何在。
陳魂:大王饒命!我已知錯了,我一定會痛改前非,不敢再做此傷天害理之事。而且我會如此做也是情有可原。
司主:大膽!爾行惡事,還敢說情有可原。
陳魂:大王請聽罪魂解釋,因小時候家窮被周遭鄰居、親戚取笑,所以立志一定要賺大錢,光耀門楣,所以才會出此下策,用低價買進化工原料加入食材,再以高價賣出賺取利潤。
司主:縱然如此,但也不可將財富建立在損害他人身體健康之上,雖有苦情但對於不知情的食用者失之公平。
陳魂:大王請饒命啊!
司主:來人啊!判其「穿心樁」之刑(只見鬼卒們將罪魂綁在一鐵柱上,再取之有如尼龍水管大小之鐵條,穿插於其之心臟部位上,此時罪魂發出聲聲悽哀聲。)令人聽之全身悚然不已。
陳魂:好痛啊!大王我錯了,救救我。好痛啊!以後我不敢了…!
司主:本司依律判爾「穿心樁」十日之刑期,來人、將陳○○之覺魂送回陽間···。恭請菩薩上座。
菩薩:多謝!文筆快上前參禮。
文筆:弟子叩見司主福安。不知可否請司主解惑呢?
司主:當然可之,文筆可提出爾不解之處,吾當儘予詳述之。
文筆:司主、此罪魂受此罪責,其身體會如何呢?
司主:此罪魂回陽後,明晨醒來時將會倍感心臟之抽痛,有如萬針穿心般及呼吸急促之。
文筆:原來如此!方才聽罪魂自訴其小時候境遇不佳,所以長大後立志賺大錢,雖聽之可憐,但也不可以做此令人髮指之事,棄他人身體健康不顧,雖可逃過世間牢獄之災,但上天何曾放過為惡之人。
菩薩:世人莫要苦貪財,貪得財來天降災,既然財來人不安,不如人安莫貪財,莫為一念之貪,而惹災罰上身,實不值也。感謝司主解說,今時已晚,吾等該回院,文筆、向司主辭駕之。
文筆:感謝司主詳細解說,弟子就此辭駕。
司主:此乃吾之榮幸。來人啊!排班送駕。
菩薩:道友請留步、告辭,(文筆隨師登上蓮台啟程回道場。)
菩薩:可、院已到,文筆、靈體入竅。
文筆:恭送恩師聖駕。
陽人覺魂受刑錄
2015年6月25日 星期四
才子出家
明朝時期的杭州。一直是全國的絲織業中心,也是全國最發達,最富饒的商業城市之一。更難得的是,這座商賈雲集的江南名城,同時也是人文薈萃,讀書,習儒之風,更是冠絕明清兩代。
江南自古多才子,狀元明年到我家。
在杭州城裡,有一位姓沈的世家,主人名叫沈鑒德,沈家老爺不但財有萬金,而且書有萬卷,他號明齋主人,可見其頗為精通儒業,唯一的遺憾是,陰差陽錯,沈老爺時運不濟,未能進士及第。於是,他將全部的心血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自己的獨生兒子身上--後來的祩宏。
小祩宏雖然身體單薄,卻聰慧異常,十七歲時,他以優異的成績被錄為杭州府學的諸生。由於祩宏天資穎悟,再加上勤奮好學,禮,射,書,數各門功課都名冠諸生,無論月試,歲考,他每次都能奪魁。
明清兩朝,狀元郎大都出自江南。而杭州官學,更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名列江南第一。因此,杭州之冠,十有八九就是浙江鄉試第一,而浙江第一,往往能在會試中大魁天下,一舉奪得狀元。
沈老爺那個高興,真覺著自家的宅氣裡紫氣升騰,連祖墳上也冒清煙!然而,出乎所有人的預料,每逢科舉開考,祩宏不是腦袋疼,就是肚子痛--當然都是假裝的--他是在故意推脫逃避!直到這時,沈老爺才注意到,每次與兒子談論學問,他的落腳點最終都要回歸在佛理之上!
有一天,沈老爺來到祩宏的書房,無意中赫然發現,他的案頭前高懸著“生死事大”四個大字。
天哪,祩宏之所以淡薄功名,原來是因為醉心佛學!沈老爺差點背氣過去,他百思不得其解,兒子何時迷上了這出塵離世的學問?
原來,祩宏的書房挨著鄰居家的佛堂,每當他在夜闌人靜的深夜用功讀書之時,總能隱隱約約聽到若有若無的念佛之聲,那是一個老太婆蒼老的聲音,其用功之專注,其用心之虔誠,比他這個要博取功名的莘莘學子還要精勤,一日,一月,一年……數年如一日,她每天念佛數千聲,從未間斷,從不懈怠。
祩宏十分好奇,詢問其故,老婆婆說:「先夫常年念佛,臨終之時無災無病,與人揮手告別,瀟灑而去,故而,老太婆我知道念佛功德不可思議。」
修習儒業,能博得功名,光宗耀祖,而學佛,卻能悟透人生,了脫生死!
一次,祩宏從帽店裡買回了兩頂帽子,一頂是朝官的烏紗帽,一頂是出家人常帶的黃色帽子,他先戴上烏紗帽對鏡子自顧,看到自己消瘦羸弱的身體,似乎無法承載官帽的富貴,他自己不禁連連搖頭,不像不像,一點都不像!
他隨後再將僧帽扣在頭上,鏡子裡那張清癯的臉孔,立即顯出幾分仙風道骨,他不由得喜上眉梢:「像像,這回真像!」於是,祩宏悄悄找來內典(佛學典籍)認真研習。
一日,他在閱讀禪宗著作《慧燈錄》時,失手打碎了茶杯,“哐”的一聲,豁然有省,自此,他更專注於佛學。
沈老爺惟恐兒子有一天會離家出走,便與夫人私下商量,也不管祩宏是否同意,強行為他娶了張姓女子為妻,沈老爺的如意算盤是,一是用女人溫柔的情感拴住他的心,二則可以生下幾個孫男孫女,免得絕了沈家的後。
誰知,沈老爺的計謀不但沒有得逞,反而成了祩宏出家的催化劑。
祩宏二十七歲那年,他的獨生兒子夭折了,緊接著妻子張氏一病不起,接踵而來的亡妻,喪子之痛,使得祩宏更加深切地體會到了命運無常,人生無常。他本來是一個十分聰穎,十分敏感,也十分怯懦的人,一直在功名與出世之間痛苦地徘徊,猶豫,彷徨。而現在,心灰意冷的他真正看透了人生,出塵之志俞發彌堅。
父母故計重演,又自作主張,給他續娶了一位姓湯的妻子,但是,這次祩宏鐵了心,一直未與湯氏圓房--他倆有夫妻之名,卻無夫妻之實。或許是機緣巧合,湯氏在娘家一直吃齋念佛,一直心想出家而不得,現在,他們二人倒是都如願以償,打坐念佛成了夫妻之間的閨房功課--真是造化弄人,沈老爺每個挽留他的措施,卻都更將他推進了佛門。
一年之後,沈老爺含恨歸西,祩宏孝服未脫,老母也病逝了。那年除夕,杭州城裡家家張燈結綵,戶戶花炮連天,而庭院深深的沈家,卻是一片黑燈瞎火,侵沉在無邊的冷清,幽寂,無邊的淒涼哀傷之中。
湯氏為了緩和一下令人窒息的氛圍,起身去給祩宏泡了一杯熱茶,不想,茶杯從手中滑落了……
又是一聲破碎!
祩宏望著一地碎片,心中幽幽一歎,真是因緣有聚即有散,於是,他飄然離家,投西山無門性天禪師剃度為僧,法號祩宏,字佛慧,別號蓮池。
湯氏處理完後事,亦削髮為尼,法號祩錦,她本來就功底深厚,再加上修行精進,終於成為蘇杭一帶出家女眾--比丘尼的領袖人物。
※ ※ ※
人之生於世,一切皆虛幻也,就是再豐衣足食,就是再一切順心如意,一切都是虛假之雲煙,如果其中所得來的遇有罪業之存在,還得肩負起造罪造業之苦,故如屬聰智者,惟思能巨集志與巨集道才是最為妥當,而且更是最為根本之途也。
人之生於世,所圖的當是能將真道傳佈於世,使之人人能在真善之道上堅行,這才是屬於真諦之人生,否則茫茫然,懵懵懂懂的過了一生,不只是業罪滿身,更是累子累孫,使得子孫亦永沉於苦海之中。最聰智之人,就是能看開世事一切皆虛幻,一切均是真真假假,能宏己志於真真假假之中脫穎而出,能堅心致力於道,使之人人真受其惠,功德無量也。惟有愚昧者隨世俗波之逐流,跟隨罪業而枉費一生,到頭悔恨則晚矣,更是醉夢永難醒也。
但盼世人能多智醒自己,宏願宏道,使得世界能升平,則與之共用真正幸福美滿之人生。
思歸覺路-第二十五章 巨集志與巨集道
江南自古多才子,狀元明年到我家。
在杭州城裡,有一位姓沈的世家,主人名叫沈鑒德,沈家老爺不但財有萬金,而且書有萬卷,他號明齋主人,可見其頗為精通儒業,唯一的遺憾是,陰差陽錯,沈老爺時運不濟,未能進士及第。於是,他將全部的心血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自己的獨生兒子身上--後來的祩宏。
小祩宏雖然身體單薄,卻聰慧異常,十七歲時,他以優異的成績被錄為杭州府學的諸生。由於祩宏天資穎悟,再加上勤奮好學,禮,射,書,數各門功課都名冠諸生,無論月試,歲考,他每次都能奪魁。
明清兩朝,狀元郎大都出自江南。而杭州官學,更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名列江南第一。因此,杭州之冠,十有八九就是浙江鄉試第一,而浙江第一,往往能在會試中大魁天下,一舉奪得狀元。
沈老爺那個高興,真覺著自家的宅氣裡紫氣升騰,連祖墳上也冒清煙!然而,出乎所有人的預料,每逢科舉開考,祩宏不是腦袋疼,就是肚子痛--當然都是假裝的--他是在故意推脫逃避!直到這時,沈老爺才注意到,每次與兒子談論學問,他的落腳點最終都要回歸在佛理之上!
有一天,沈老爺來到祩宏的書房,無意中赫然發現,他的案頭前高懸著“生死事大”四個大字。
天哪,祩宏之所以淡薄功名,原來是因為醉心佛學!沈老爺差點背氣過去,他百思不得其解,兒子何時迷上了這出塵離世的學問?
原來,祩宏的書房挨著鄰居家的佛堂,每當他在夜闌人靜的深夜用功讀書之時,總能隱隱約約聽到若有若無的念佛之聲,那是一個老太婆蒼老的聲音,其用功之專注,其用心之虔誠,比他這個要博取功名的莘莘學子還要精勤,一日,一月,一年……數年如一日,她每天念佛數千聲,從未間斷,從不懈怠。
祩宏十分好奇,詢問其故,老婆婆說:「先夫常年念佛,臨終之時無災無病,與人揮手告別,瀟灑而去,故而,老太婆我知道念佛功德不可思議。」
修習儒業,能博得功名,光宗耀祖,而學佛,卻能悟透人生,了脫生死!
一次,祩宏從帽店裡買回了兩頂帽子,一頂是朝官的烏紗帽,一頂是出家人常帶的黃色帽子,他先戴上烏紗帽對鏡子自顧,看到自己消瘦羸弱的身體,似乎無法承載官帽的富貴,他自己不禁連連搖頭,不像不像,一點都不像!
他隨後再將僧帽扣在頭上,鏡子裡那張清癯的臉孔,立即顯出幾分仙風道骨,他不由得喜上眉梢:「像像,這回真像!」於是,祩宏悄悄找來內典(佛學典籍)認真研習。
一日,他在閱讀禪宗著作《慧燈錄》時,失手打碎了茶杯,“哐”的一聲,豁然有省,自此,他更專注於佛學。
沈老爺惟恐兒子有一天會離家出走,便與夫人私下商量,也不管祩宏是否同意,強行為他娶了張姓女子為妻,沈老爺的如意算盤是,一是用女人溫柔的情感拴住他的心,二則可以生下幾個孫男孫女,免得絕了沈家的後。
誰知,沈老爺的計謀不但沒有得逞,反而成了祩宏出家的催化劑。
祩宏二十七歲那年,他的獨生兒子夭折了,緊接著妻子張氏一病不起,接踵而來的亡妻,喪子之痛,使得祩宏更加深切地體會到了命運無常,人生無常。他本來是一個十分聰穎,十分敏感,也十分怯懦的人,一直在功名與出世之間痛苦地徘徊,猶豫,彷徨。而現在,心灰意冷的他真正看透了人生,出塵之志俞發彌堅。
父母故計重演,又自作主張,給他續娶了一位姓湯的妻子,但是,這次祩宏鐵了心,一直未與湯氏圓房--他倆有夫妻之名,卻無夫妻之實。或許是機緣巧合,湯氏在娘家一直吃齋念佛,一直心想出家而不得,現在,他們二人倒是都如願以償,打坐念佛成了夫妻之間的閨房功課--真是造化弄人,沈老爺每個挽留他的措施,卻都更將他推進了佛門。
一年之後,沈老爺含恨歸西,祩宏孝服未脫,老母也病逝了。那年除夕,杭州城裡家家張燈結綵,戶戶花炮連天,而庭院深深的沈家,卻是一片黑燈瞎火,侵沉在無邊的冷清,幽寂,無邊的淒涼哀傷之中。
湯氏為了緩和一下令人窒息的氛圍,起身去給祩宏泡了一杯熱茶,不想,茶杯從手中滑落了……
又是一聲破碎!
祩宏望著一地碎片,心中幽幽一歎,真是因緣有聚即有散,於是,他飄然離家,投西山無門性天禪師剃度為僧,法號祩宏,字佛慧,別號蓮池。
湯氏處理完後事,亦削髮為尼,法號祩錦,她本來就功底深厚,再加上修行精進,終於成為蘇杭一帶出家女眾--比丘尼的領袖人物。
※ ※ ※
人之生於世,一切皆虛幻也,就是再豐衣足食,就是再一切順心如意,一切都是虛假之雲煙,如果其中所得來的遇有罪業之存在,還得肩負起造罪造業之苦,故如屬聰智者,惟思能巨集志與巨集道才是最為妥當,而且更是最為根本之途也。
人之生於世,所圖的當是能將真道傳佈於世,使之人人能在真善之道上堅行,這才是屬於真諦之人生,否則茫茫然,懵懵懂懂的過了一生,不只是業罪滿身,更是累子累孫,使得子孫亦永沉於苦海之中。最聰智之人,就是能看開世事一切皆虛幻,一切均是真真假假,能宏己志於真真假假之中脫穎而出,能堅心致力於道,使之人人真受其惠,功德無量也。惟有愚昧者隨世俗波之逐流,跟隨罪業而枉費一生,到頭悔恨則晚矣,更是醉夢永難醒也。
但盼世人能多智醒自己,宏願宏道,使得世界能升平,則與之共用真正幸福美滿之人生。
思歸覺路-第二十五章 巨集志與巨集道
2015年6月24日 星期三
不吃犬肉
出自《警世寶筏》
有唐生者,平生無大過,但嗜吃犬肉,逢犬心殺,就是百金也不嫌貴,且必盡食,三餐不厭。有人勸他,犬有守夜之功,且會有梅花之毒,何必吃此造愆之物呢?
唐生曰:犬乃畜類,由人飼之,吃之何妨?不聽勸。有一次,果然吃到有毒之犬,全身生瘡,類似梅花,痛苦難挨,延醫診治已愈,但醫者勸他,不要再吃犬肉,以免舊病復發。
但唐生在病癒之後,見犬肉還會流口水,忍不住再殺犬吃之,果然舊病復發,更加嚴重,日夜常見犬來討命,至此後悔已來不及了,一命嗚呼!
魂到冥府,冥王查其功過薄,知其平時無大過,但食犬肉數百隻,殺業深重而判他轉生為犬。唐生哀求曰:上天無懲悔過之人,我臨終時曾懺悔,為何要判我轉生為犬?
冥王曰:汝悔恨已晚,而冥律深嚴,無以更改。於是唐生領了有八卦紋之狗皮,轉生到富家,主人異其花紋稀有!疼愛有加,每日大魚大肉飼之,但此狗不吃,因而餓死。
魂又到冥府,冥府以其不願吃,餓死而判枉死。唐大曰:因我欲改前過,不願吃葷,而主人又沒有給我素食因而餓死,怎可怪我呢?接來冥王再讓他轉為人身,唐生不願意,因為人又怕像以前一樣胡亂殺生,因而不願轉生。
冥王曰:地府沒有此條例,你非轉生不可。只好讓其手有狗蹄以為戒而出生,父母異為怪物而棄養,因此唐生被人收養,飄泊一生,但很聰明,又喜歡讀書,後來精通經史,且不願娶妻室,修證果位。
由此不昧前因,可讓人深省,世態之亂,當多檢點及省修自己,以免造罪造業,輪回不休,盼世人齊勉之。
※ ※ ※
禮記上說:「天子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孟子說:「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因為聖人有好生之德,不肯任意的宰殺生靈,就是有的時候,為了祭祖、為了待客、為了養親,而烹宰雞鴨魚肉,也是萬不得已才去做的;並不是教導百姓,每天都去烹宰生靈,放縱自己的口腹之慾。
楞伽經說:「若是所有的人都不吃肉的話,也就沒有人去殺害眾生了。」現在的人,若是無法做到全部斷除肉食的話,暫且可以用漸進的方法,除去自己的殺心;學習前人的四種肉不吃的禁戒;第一、是看見動物被殺,不吃;第二、是聽到動物被殺的聲音,不吃;第三、是專門為我殺的,不吃;第四、是自己養的,不吃;遵守這四種的禁戒,則平常的飲食,既可以不受到影響;而對於眾生,也可以算是沒有殺害牠們的意思了。至於牛和狗,牠們對人類有功勞,尤其是應該要戒吃牠們的肉;如果能夠這樣做的話,那麼非禮烹宰的情形,或許就可以減少一些了。
人所犯的罪惡之中,殺生最為嚴重了;而殺生的罪惡中,又以殺牛的罪最為嚴重;而且吃牛肉的人,與殺牛人的罪是相等的。蕭東白先生說:「我奉勸世人,不要吃牛肉;因為牛為人耕田拉車,對世間很有功勞,反而卻遭到殺戮;要知道我們吃的食物是從何而來?那多半是牛的功勞啊!我們怎麼忍心把牛殺了煮來吃呢?」又說道:「牛被殺死之後,肢體被肢解了,而牛的兩隻眼睛,仍然是張開的啊!牛牠死後張開雙眼,豈是徒然地白白地張開而已,就是在看那些殺牠吃牠的人,能夠保住人身多久;這樣的殺業與仇恨,來生不變為牛才怪呢?」
至於狗對人類也有功勞,而且對主人非常的忠義,對人類也沒有害處,所以殺狗吃狗肉的罪過很大;不但販夫走卒貪吃狗肉,連上流社會人士或讀書人,甚至官位高的人,也常常以為吃狗肉是一種豪放的行為,還把狗美其名叫做地羊呢?讀書的目的是要明理,怎麼會對這事卻是如此的糊塗呢?宋玨先生說:「我今生若是不痛切的戒除吃狗肉這個毛病,來生我就會有尾巴啊!」我認為並不需要等到來生,只要看看那些殺狗和吃狗肉的人,從前面經過,就會被許多的狗對著他狂叫,這是什麼原因呢?或許是他們的形體已經先產生了變化啊!
有唐生者,平生無大過,但嗜吃犬肉,逢犬心殺,就是百金也不嫌貴,且必盡食,三餐不厭。有人勸他,犬有守夜之功,且會有梅花之毒,何必吃此造愆之物呢?
唐生曰:犬乃畜類,由人飼之,吃之何妨?不聽勸。有一次,果然吃到有毒之犬,全身生瘡,類似梅花,痛苦難挨,延醫診治已愈,但醫者勸他,不要再吃犬肉,以免舊病復發。
但唐生在病癒之後,見犬肉還會流口水,忍不住再殺犬吃之,果然舊病復發,更加嚴重,日夜常見犬來討命,至此後悔已來不及了,一命嗚呼!
魂到冥府,冥王查其功過薄,知其平時無大過,但食犬肉數百隻,殺業深重而判他轉生為犬。唐生哀求曰:上天無懲悔過之人,我臨終時曾懺悔,為何要判我轉生為犬?
冥王曰:汝悔恨已晚,而冥律深嚴,無以更改。於是唐生領了有八卦紋之狗皮,轉生到富家,主人異其花紋稀有!疼愛有加,每日大魚大肉飼之,但此狗不吃,因而餓死。
魂又到冥府,冥府以其不願吃,餓死而判枉死。唐大曰:因我欲改前過,不願吃葷,而主人又沒有給我素食因而餓死,怎可怪我呢?接來冥王再讓他轉為人身,唐生不願意,因為人又怕像以前一樣胡亂殺生,因而不願轉生。
冥王曰:地府沒有此條例,你非轉生不可。只好讓其手有狗蹄以為戒而出生,父母異為怪物而棄養,因此唐生被人收養,飄泊一生,但很聰明,又喜歡讀書,後來精通經史,且不願娶妻室,修證果位。
由此不昧前因,可讓人深省,世態之亂,當多檢點及省修自己,以免造罪造業,輪回不休,盼世人齊勉之。
※ ※ ※
禮記上說:「天子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孟子說:「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因為聖人有好生之德,不肯任意的宰殺生靈,就是有的時候,為了祭祖、為了待客、為了養親,而烹宰雞鴨魚肉,也是萬不得已才去做的;並不是教導百姓,每天都去烹宰生靈,放縱自己的口腹之慾。
楞伽經說:「若是所有的人都不吃肉的話,也就沒有人去殺害眾生了。」現在的人,若是無法做到全部斷除肉食的話,暫且可以用漸進的方法,除去自己的殺心;學習前人的四種肉不吃的禁戒;第一、是看見動物被殺,不吃;第二、是聽到動物被殺的聲音,不吃;第三、是專門為我殺的,不吃;第四、是自己養的,不吃;遵守這四種的禁戒,則平常的飲食,既可以不受到影響;而對於眾生,也可以算是沒有殺害牠們的意思了。至於牛和狗,牠們對人類有功勞,尤其是應該要戒吃牠們的肉;如果能夠這樣做的話,那麼非禮烹宰的情形,或許就可以減少一些了。
人所犯的罪惡之中,殺生最為嚴重了;而殺生的罪惡中,又以殺牛的罪最為嚴重;而且吃牛肉的人,與殺牛人的罪是相等的。蕭東白先生說:「我奉勸世人,不要吃牛肉;因為牛為人耕田拉車,對世間很有功勞,反而卻遭到殺戮;要知道我們吃的食物是從何而來?那多半是牛的功勞啊!我們怎麼忍心把牛殺了煮來吃呢?」又說道:「牛被殺死之後,肢體被肢解了,而牛的兩隻眼睛,仍然是張開的啊!牛牠死後張開雙眼,豈是徒然地白白地張開而已,就是在看那些殺牠吃牠的人,能夠保住人身多久;這樣的殺業與仇恨,來生不變為牛才怪呢?」
至於狗對人類也有功勞,而且對主人非常的忠義,對人類也沒有害處,所以殺狗吃狗肉的罪過很大;不但販夫走卒貪吃狗肉,連上流社會人士或讀書人,甚至官位高的人,也常常以為吃狗肉是一種豪放的行為,還把狗美其名叫做地羊呢?讀書的目的是要明理,怎麼會對這事卻是如此的糊塗呢?宋玨先生說:「我今生若是不痛切的戒除吃狗肉這個毛病,來生我就會有尾巴啊!」我認為並不需要等到來生,只要看看那些殺狗和吃狗肉的人,從前面經過,就會被許多的狗對著他狂叫,這是什麼原因呢?或許是他們的形體已經先產生了變化啊!
2015年6月23日 星期二
義犬的靈魂
蓮生/文
從彰化到溪湖的半路上,有一間飼料工廠,飼料工廠的主人,在廠前空地建了六棟樓房,這六棟樓房是店面式的,準備分棟出售。
飼料廠的主人養了一頭大丹狗,已經養了十六年之久,主人與狗之間,可以說親密得分不開,那頭大丹狗,知道主人的意思,對家人溫馴聽隨,對外人則咆哮露齒,令人生畏。由於建築樓房,主人吩咐大丹狗守護建材和看守樓房。
然而,樓房建築得將好之際,大丹狗卻因年老和生病,就這樣去世了,主人夫婦好不悲傷。
我同飼料工廠主人完全不相識,我甚至連姓名都不知道,然而,當我隨同陳正雄先生和陳炳輝先生等人到他家作客,我憑著特殊的靈覺,知道這屋子的周圍蘊藏著一隻義犬的靈魂,這是毫無疑問的。
我問主人:「先生在過去是否養一條狗?」
「是的,養了十六年之久,彼此感情真摯,真不忍牠別世而去。」
「這六棟樓房,連一棟也賣不出去嗎?」我好奇的又問。
「正是,先生如何知道?」
我告訴飼料廠的主人,那隻已經死亡的大丹狗,生前盡忠職守,死後靈魂捨不得離開相處已久的主人之家,同時,牠對看守建材和看護樓房認為是自己的永久職責,因此,凡有陌生人到來欲購買樓房,大丹狗的靈魂便使出渾身解數,咆哮生人,追趕顧客。縱然上門的顧客聽不見義犬靈魂的嚷叫,但,牠的騷擾可以使上門講價的顧客,感到氣浮心躁,心裡頭不安和不愉快,甚至莫名其妙對樓房感到厭惡,如此自然買賣不成,這六棟漂亮的店舖就賣不出去了。
飼料廠主人,陳正雄先生,陳炳輝先生等人,聽得全呆住了。我想,當我說出此段因由時,他們會有一種如置身卡通世界的感覺,甚至把我看成「奇幻世界」「小寶歷險記」裡的小寶一般。
人是有靈魂的,而狗自然也有靈魂,我教導飼料廠的主人,一種安撫靈魂的方法,使狗乖乖聽話,不要再對上門的顧客凶巴巴的。
義犬之忠心耿耿,義犬之真情流露,義犬的盡責務實,真叫人感嘆。而有些人自稱萬物之靈,知遇之恩不但不知回報,甚至反加譭謗,恩將仇報。若有人不知盡忠報國,不知回報恩情,實連狗亦不如也。
盧勝彥文集第34冊《輪迴的祕密》義犬的靈魂
從彰化到溪湖的半路上,有一間飼料工廠,飼料工廠的主人,在廠前空地建了六棟樓房,這六棟樓房是店面式的,準備分棟出售。
飼料廠的主人養了一頭大丹狗,已經養了十六年之久,主人與狗之間,可以說親密得分不開,那頭大丹狗,知道主人的意思,對家人溫馴聽隨,對外人則咆哮露齒,令人生畏。由於建築樓房,主人吩咐大丹狗守護建材和看守樓房。
然而,樓房建築得將好之際,大丹狗卻因年老和生病,就這樣去世了,主人夫婦好不悲傷。
我同飼料工廠主人完全不相識,我甚至連姓名都不知道,然而,當我隨同陳正雄先生和陳炳輝先生等人到他家作客,我憑著特殊的靈覺,知道這屋子的周圍蘊藏著一隻義犬的靈魂,這是毫無疑問的。
我問主人:「先生在過去是否養一條狗?」
「是的,養了十六年之久,彼此感情真摯,真不忍牠別世而去。」
「這六棟樓房,連一棟也賣不出去嗎?」我好奇的又問。
「正是,先生如何知道?」
我告訴飼料廠的主人,那隻已經死亡的大丹狗,生前盡忠職守,死後靈魂捨不得離開相處已久的主人之家,同時,牠對看守建材和看護樓房認為是自己的永久職責,因此,凡有陌生人到來欲購買樓房,大丹狗的靈魂便使出渾身解數,咆哮生人,追趕顧客。縱然上門的顧客聽不見義犬靈魂的嚷叫,但,牠的騷擾可以使上門講價的顧客,感到氣浮心躁,心裡頭不安和不愉快,甚至莫名其妙對樓房感到厭惡,如此自然買賣不成,這六棟漂亮的店舖就賣不出去了。
飼料廠主人,陳正雄先生,陳炳輝先生等人,聽得全呆住了。我想,當我說出此段因由時,他們會有一種如置身卡通世界的感覺,甚至把我看成「奇幻世界」「小寶歷險記」裡的小寶一般。
人是有靈魂的,而狗自然也有靈魂,我教導飼料廠的主人,一種安撫靈魂的方法,使狗乖乖聽話,不要再對上門的顧客凶巴巴的。
義犬之忠心耿耿,義犬之真情流露,義犬的盡責務實,真叫人感嘆。而有些人自稱萬物之靈,知遇之恩不但不知回報,甚至反加譭謗,恩將仇報。若有人不知盡忠報國,不知回報恩情,實連狗亦不如也。
盧勝彥文集第34冊《輪迴的祕密》義犬的靈魂
2015年6月22日 星期一
好臉色是最難做到的孝道
《論語》
有一天,孔子的學生子夏問孔子什麼是孝,孔子回答得很簡單,只說了兩個字——「色難」。
就是說給父母一個好臉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難做到的。
我在西山的書齋有一家子「保鏢」,祖孫三代七八口,在我的呵護下小日子過得其樂融融。
我常常對人講,這幾條小犬堪稱一門忠孝,我喂牠們吃食,老犬沒吃,小犬就不搶,小犬頑劣,老犬一吠,盡皆敬服,可見,在父母面前,小犬不要講個性。
我講課的時候,有學生對我說,自己常常不自覺地淡化了父母的恩情,忽視他們的感受,覺得他們對我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對陌生人的小小的幫助就會感激涕零。
我告訴他,你知道誰是你們的菩薩嗎?父母就是你們的活菩薩,如果你父母健在,趕緊回去拜拜父母,對於給你生命的人,磕幾個頭算什麼呢?
「遇難呼天地,疼痛喚父母。」父母才是你的活菩薩,是給你生命、包容你、對你的愛沒有半點保留的人,也是從你出生開始就為你牽掛一生,願意為你付出一切的人。
所以《忍經》說,「父母之恩與天地等」。
我們在母親付出了十個月的艱辛後,來到這個世界。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在那之後的第一聲啼哭、第一步蹣跚、第一個微笑、第一句咿呀學語,這些都是父母多少年後還能笑着給我們講起的。
接着讓我們長大、受教育,看着我們工作、結婚、做父母,他們的心始終都在我們身上。
多少人年輕時對父母說得最多的話就是,「你們一點都不了解我!」
其實換位思考一下,他們什麼時候又真正想着去理解父母了呢?
有的人事業不順利,很煩躁,在家裡也總是發脾氣,偶爾還對父母喊上兩句。
卻又問我,我讓父母衣食無憂,還安排他們出國旅遊,到最好的醫院體檢,我還算孝順吧?
我知道很多人都認為自己對父母還不錯,自封為大孝子。
孝敬父母,必須對父母和顏悅色,讓父母感到愉悅。
就像《禮記·祭義》上說的:「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給父母一個好臉色都做不到,其他的所謂「孝行」又有多少是發自內心呢?
孔子在子游問孝時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意思是說:
「今天許多人認為孝順就是能贍養父母,但是如果不尊敬父母,那麼贍養父母與飼養狗馬有什麼不同呢?」
你看,是不是尊敬父母才是對他們「孝」?
一個人孝與不孝,通過他與父母相處過程中的一言一行就能看出來。
那些老是跟父母發脾氣,沒有「婉容」的人,可能沒注意,一個壞臉色,就把所謂的孝心打折了。
「婉容」也是修行,連面對父母你都不能心平氣和,誰會相信你有幹大事業的格局和心胸呢?
每臨大事有靜氣,其實就是從面對父母保持「婉容」來修鍊的。
而且真正的孝,要有實實在在的心,來不得半點虛假。
你的孝心在哪裡,你的孝行就在哪裡,這些都會反映在你的臉色上。
即便工作有再多的不如意,每天回家的時候也要給父母笑臉,讓老人的心能夠安定的,可能就是子女開心的笑容。
有一天,孔子的學生子夏問孔子什麼是孝,孔子回答得很簡單,只說了兩個字——「色難」。
就是說給父母一個好臉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難做到的。
我在西山的書齋有一家子「保鏢」,祖孫三代七八口,在我的呵護下小日子過得其樂融融。
我常常對人講,這幾條小犬堪稱一門忠孝,我喂牠們吃食,老犬沒吃,小犬就不搶,小犬頑劣,老犬一吠,盡皆敬服,可見,在父母面前,小犬不要講個性。
我講課的時候,有學生對我說,自己常常不自覺地淡化了父母的恩情,忽視他們的感受,覺得他們對我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對陌生人的小小的幫助就會感激涕零。
我告訴他,你知道誰是你們的菩薩嗎?父母就是你們的活菩薩,如果你父母健在,趕緊回去拜拜父母,對於給你生命的人,磕幾個頭算什麼呢?
「遇難呼天地,疼痛喚父母。」父母才是你的活菩薩,是給你生命、包容你、對你的愛沒有半點保留的人,也是從你出生開始就為你牽掛一生,願意為你付出一切的人。
所以《忍經》說,「父母之恩與天地等」。
我們在母親付出了十個月的艱辛後,來到這個世界。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在那之後的第一聲啼哭、第一步蹣跚、第一個微笑、第一句咿呀學語,這些都是父母多少年後還能笑着給我們講起的。
接着讓我們長大、受教育,看着我們工作、結婚、做父母,他們的心始終都在我們身上。
多少人年輕時對父母說得最多的話就是,「你們一點都不了解我!」
其實換位思考一下,他們什麼時候又真正想着去理解父母了呢?
有的人事業不順利,很煩躁,在家裡也總是發脾氣,偶爾還對父母喊上兩句。
卻又問我,我讓父母衣食無憂,還安排他們出國旅遊,到最好的醫院體檢,我還算孝順吧?
我知道很多人都認為自己對父母還不錯,自封為大孝子。
孝敬父母,必須對父母和顏悅色,讓父母感到愉悅。
就像《禮記·祭義》上說的:「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給父母一個好臉色都做不到,其他的所謂「孝行」又有多少是發自內心呢?
孔子在子游問孝時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意思是說:
「今天許多人認為孝順就是能贍養父母,但是如果不尊敬父母,那麼贍養父母與飼養狗馬有什麼不同呢?」
你看,是不是尊敬父母才是對他們「孝」?
一個人孝與不孝,通過他與父母相處過程中的一言一行就能看出來。
那些老是跟父母發脾氣,沒有「婉容」的人,可能沒注意,一個壞臉色,就把所謂的孝心打折了。
「婉容」也是修行,連面對父母你都不能心平氣和,誰會相信你有幹大事業的格局和心胸呢?
每臨大事有靜氣,其實就是從面對父母保持「婉容」來修鍊的。
而且真正的孝,要有實實在在的心,來不得半點虛假。
你的孝心在哪裡,你的孝行就在哪裡,這些都會反映在你的臉色上。
即便工作有再多的不如意,每天回家的時候也要給父母笑臉,讓老人的心能夠安定的,可能就是子女開心的笑容。
2015年6月21日 星期日
還有「這個」嗎
牛頭宗的鼻祖法融禪師是四祖道信的門徒,因住在牛頭山弘傳牛頭繟法而著名。他原是一位鑽研經藏的學問僧,在一次談法中輸給了四祖後,才皈依道信的。
那天,道信到牛頭山去拜訪法融,兩人坐在禪堂的石磯上談法,突然一群張牙舞爪的虎、狼奔過來,圍繞著法融,前呼後擁,不時發出低沈的吼聲。
法融平日和虎狼相處慣了,自然不害怕。四祖道信心中也不害怕,卻故意裝出害怕的樣子,法融見了便說:「你還有這個在嗎?」
所謂「這個」指的就是「恐懼感」,佛禪認為修行到一定程度時,應消除悲歡、喜憂、恐懼,一切以「平常心」坦然處之。
法融言下之意是說道信修行境界太淺了,所以坐了一會就自己回禪堂做事了。法融走後,道信便在他的座位上寫了個「佛」字,然後靜候法融回來。
法融忙完自己的事後,便過來陪道信閒聊,剛要落坐,突然見座位上面有個「佛」字,禁不住驚恐狀,口中說著:「阿彌陀佛,差點侮辱了佛祖。」
道信在一旁哈哈大笑說:「你也還有這個在嗎?」
法融不敢坐在「佛」字之上,說明他仍然沒有徹底消除「恐懼感」,法融當即明白道信的禪學功底遠勝過自己,因此,拜道信為師,成了四祖的門生。
※ ※ ※
中道者,不偏不倚、無太過也無不及,故《中庸》有云:「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意思就是人的內心沒有產生喜怒哀樂等情緒時,稱之為中。產生喜怒哀樂等情緒時,始終用中的原則來節制情緒,就是和。中的原則即內心不受任何情緒的影響,保持平靜、安寧、祥和的狀態,是天下萬事萬物的本來面目。而始終保持和的狀態,不受情緒的影響和左右,則是天下最高明的道理,因此有「聖人不動情」之說。
對修行者而言,中道是超越有無、增減、苦樂、愛憎等二邊之極端、邪執,為一種不偏於左右任何一方之中正之道。中道不但可破除常見(認為生命主體之我為永遠存續者)與斷見(認為人死如燈滅全歸於無),有見(自然之立場、世間之常識)與無見(虛無主義),邊見(偏於一邊的惡見)與邪見(邪而不正的見解)等等,也是轉凡入聖所必經,是生死與涅槃的關鍵所在。
昔時釋迦牟尼佛歷經六年的修苦行生活後,體悟到「行在苦者,心則惱亂;身在樂者,情則樂著。是以苦樂,兩非道因。行於中道,心則寂定」。因此修極端苦行、極端享樂、宿命論、無因論(無因自生果),這種各執一端的說法均不可取。在修行上,要不偏於苦行或縱樂的生活;在思想上,要離於有或無、常住或斷滅兩種極端的見解,未來才能得到究竟解脫。
其實「道不遠人」,修行若能懂得循序漸進次第之法,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自我覺察、自我覺照、自我覺知、自我完善,則自能達到至善、至仁、至德、至聖的境界也。
修道基本功-第二十一章 行中道
那天,道信到牛頭山去拜訪法融,兩人坐在禪堂的石磯上談法,突然一群張牙舞爪的虎、狼奔過來,圍繞著法融,前呼後擁,不時發出低沈的吼聲。
法融平日和虎狼相處慣了,自然不害怕。四祖道信心中也不害怕,卻故意裝出害怕的樣子,法融見了便說:「你還有這個在嗎?」
所謂「這個」指的就是「恐懼感」,佛禪認為修行到一定程度時,應消除悲歡、喜憂、恐懼,一切以「平常心」坦然處之。
法融言下之意是說道信修行境界太淺了,所以坐了一會就自己回禪堂做事了。法融走後,道信便在他的座位上寫了個「佛」字,然後靜候法融回來。
法融忙完自己的事後,便過來陪道信閒聊,剛要落坐,突然見座位上面有個「佛」字,禁不住驚恐狀,口中說著:「阿彌陀佛,差點侮辱了佛祖。」
道信在一旁哈哈大笑說:「你也還有這個在嗎?」
法融不敢坐在「佛」字之上,說明他仍然沒有徹底消除「恐懼感」,法融當即明白道信的禪學功底遠勝過自己,因此,拜道信為師,成了四祖的門生。
※ ※ ※
中道者,不偏不倚、無太過也無不及,故《中庸》有云:「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意思就是人的內心沒有產生喜怒哀樂等情緒時,稱之為中。產生喜怒哀樂等情緒時,始終用中的原則來節制情緒,就是和。中的原則即內心不受任何情緒的影響,保持平靜、安寧、祥和的狀態,是天下萬事萬物的本來面目。而始終保持和的狀態,不受情緒的影響和左右,則是天下最高明的道理,因此有「聖人不動情」之說。
對修行者而言,中道是超越有無、增減、苦樂、愛憎等二邊之極端、邪執,為一種不偏於左右任何一方之中正之道。中道不但可破除常見(認為生命主體之我為永遠存續者)與斷見(認為人死如燈滅全歸於無),有見(自然之立場、世間之常識)與無見(虛無主義),邊見(偏於一邊的惡見)與邪見(邪而不正的見解)等等,也是轉凡入聖所必經,是生死與涅槃的關鍵所在。
昔時釋迦牟尼佛歷經六年的修苦行生活後,體悟到「行在苦者,心則惱亂;身在樂者,情則樂著。是以苦樂,兩非道因。行於中道,心則寂定」。因此修極端苦行、極端享樂、宿命論、無因論(無因自生果),這種各執一端的說法均不可取。在修行上,要不偏於苦行或縱樂的生活;在思想上,要離於有或無、常住或斷滅兩種極端的見解,未來才能得到究竟解脫。
其實「道不遠人」,修行若能懂得循序漸進次第之法,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自我覺察、自我覺照、自我覺知、自我完善,則自能達到至善、至仁、至德、至聖的境界也。
修道基本功-第二十一章 行中道
2015年6月20日 星期六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唐德宗貞元年間,萬年縣的捕賊官李公,一年春天準備和朋友在街西邊的官亭子裡喝酒吃魚。
偶然間來了一個人,停留在亭子裡不走,並且神色很傲慢。
大家問他有什麼能耐?他說:「我能知道人們每天吃什麼飯。」
李公說:「你看今天的魚,座位中的人有吃不著的嗎?」
那人微笑著說:「唯獨您吃不著。 」
李公生氣地說:「我是主人,我安排的酒菜,哪有吃不著的道理!你如果說對了,送給你五千文錢。如果是胡說,當心報應,請大家作證。 」
於是李公催促快做菜,剛剛做好,忽然有人騎馬來報:「京兆尹召見。」
李公只好上馬快走,因為有公事,李公怕回來得晚,便告訴客人們現在就吃,否則菜就涼了。又告訴廚師,給他留兩碟菜,以破那人的預言。
大家非常驚訝,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李公才騎馬回來。大家已經吃完了,只剩下留下的兩碟菜。李公脫去外衣坐下,拿起筷子就罵。
可那個人不動聲色,說:「我所說的不應該錯,不知道什麼原因被罵?」
李公說:「魚就在我面前,你還敢說大話。事先可已經約定了,你怎麼知道我不能懲罰你?」
話月沒說完,亭子頂上抹的足有好幾尺見方的泥土忽然掉下來,吃飯的器皿被砸得粉碎,剩下的兩碟魚已混雜在泥土中。
李公很驚異,問廚師還有魚嗎?回答說:「沒有了。」於是李公重謝那人,給了他五千文錢。
人吃什麼都是天定,更何況我們的命運呢?( 資料來源:《逸史》)
※ ※ ※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是一句既通俗,又帶有很強哲理性的成語,它出自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的第一百零三回,諸葛亮絞盡腦汁、精心設計把司馬懿父子誘入上方谷內,並且以乾柴火把截斷谷口,火箭地雷齊發。司馬懿父子與魏兵進退無路,面臨火焚滅頂之災。恰好此時狂風大作、驟雨傾盆,滿谷大火盡被大雨澆滅。司馬懿父子趁機殺出重圍,事後諸葛武侯只得仰天長嘆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淡淡的一句俗語,道破了世間成功的玄機!凡事皆有天意,一件事的成功並非取決於人付出了多少努力。人有百算,上天只有一算,但是這一算卻決定了最終的結果。「人謀」是過程,「天成」是結果;「人謀」前,「天成」在後。人世間有許多事,即使費盡千辛萬苦,結果總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就是人謀之後終由天意給出的結果。由此可見,一個人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所能達到的程度是有限的,而天時、地利、人和等外在環境的這個「天」,對於人的影響卻是巨大的,那才是決定一件事情成敗與否的關鍵。
是故,人世間的任何事都有天意存在,知天命,順天意,隨遇而安,不強求任何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萬事順其自然,就必然能悠然自得、瀟灑一生。
文/貫明
偶然間來了一個人,停留在亭子裡不走,並且神色很傲慢。
大家問他有什麼能耐?他說:「我能知道人們每天吃什麼飯。」
李公說:「你看今天的魚,座位中的人有吃不著的嗎?」
那人微笑著說:「唯獨您吃不著。 」
李公生氣地說:「我是主人,我安排的酒菜,哪有吃不著的道理!你如果說對了,送給你五千文錢。如果是胡說,當心報應,請大家作證。 」
於是李公催促快做菜,剛剛做好,忽然有人騎馬來報:「京兆尹召見。」
李公只好上馬快走,因為有公事,李公怕回來得晚,便告訴客人們現在就吃,否則菜就涼了。又告訴廚師,給他留兩碟菜,以破那人的預言。
大家非常驚訝,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李公才騎馬回來。大家已經吃完了,只剩下留下的兩碟菜。李公脫去外衣坐下,拿起筷子就罵。
可那個人不動聲色,說:「我所說的不應該錯,不知道什麼原因被罵?」
李公說:「魚就在我面前,你還敢說大話。事先可已經約定了,你怎麼知道我不能懲罰你?」
話月沒說完,亭子頂上抹的足有好幾尺見方的泥土忽然掉下來,吃飯的器皿被砸得粉碎,剩下的兩碟魚已混雜在泥土中。
李公很驚異,問廚師還有魚嗎?回答說:「沒有了。」於是李公重謝那人,給了他五千文錢。
人吃什麼都是天定,更何況我們的命運呢?( 資料來源:《逸史》)
※ ※ ※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是一句既通俗,又帶有很強哲理性的成語,它出自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的第一百零三回,諸葛亮絞盡腦汁、精心設計把司馬懿父子誘入上方谷內,並且以乾柴火把截斷谷口,火箭地雷齊發。司馬懿父子與魏兵進退無路,面臨火焚滅頂之災。恰好此時狂風大作、驟雨傾盆,滿谷大火盡被大雨澆滅。司馬懿父子趁機殺出重圍,事後諸葛武侯只得仰天長嘆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淡淡的一句俗語,道破了世間成功的玄機!凡事皆有天意,一件事的成功並非取決於人付出了多少努力。人有百算,上天只有一算,但是這一算卻決定了最終的結果。「人謀」是過程,「天成」是結果;「人謀」前,「天成」在後。人世間有許多事,即使費盡千辛萬苦,結果總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就是人謀之後終由天意給出的結果。由此可見,一個人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所能達到的程度是有限的,而天時、地利、人和等外在環境的這個「天」,對於人的影響卻是巨大的,那才是決定一件事情成敗與否的關鍵。
是故,人世間的任何事都有天意存在,知天命,順天意,隨遇而安,不強求任何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萬事順其自然,就必然能悠然自得、瀟灑一生。
文/貫明
2015年6月19日 星期五
活活笑死
蓮生/文
笑話一則:
有一家書店的夥計對顧客說:
「這本《笑話大全》非常精彩,看了之後,保證讓人活活笑死。」
一位女顧客說:
「快給我包一本起來,我要買回去,送給我婆婆看!」
哈!哈!哈!
。
盧師尊解析:
中國人的形容詞,往往會用到「死」字,這「死」字並不是「生死」的死,而是到了「極點」的意思。
例如:
快樂的要死。
爽死了。
氣死我了。
你死到哪裡去了。
賺死了!
賠死了!
忙死了!
活活笑死!
等等等等。
盧師尊說:
「生死原是大事,佛陀降世是一大事因緣而來,最終的是『了生死』。」
我又說:
「學佛到了開悟明心,那時候便明白,沒有生,何有死?這時候生死就了了,先要明白生死,自然超越生死,變成無生也無死,無來也無去。」
我問聖弟子:
「有來否?」
「有去否?」
參之、參之、參之。
。
鳳翔府,青峰,義誠禪師。
僧人問:「三際不生,是何人境界?」
義誠禪師答:「白雲連雪嶽,明月混魚鉤。」(明月混魚鉤是佳句)
僧人問:「未審向上更有事也無?」
義誠禪師答:「有。」
僧人問:「如何是向上事?」
義誠禪師答:「靈光爍破瑠璃色,大地明來絕點痕。」(絕點痕是佳句)
僧人問:「如何是青峰家風?」
義誠禪師答:「向火喫甜瓜。」
盧師尊提示:
義誠禪師所答,一般人很難看懂,因為把答案藏在深深處也。
我試答看看:
一、「三際不生,是何人境界?」
我答:「過去、現在、未來都不生,無人無境界。」
二、「未審向上事,有或無!」
我答:「有。」
三、「如何是向上事?」
我答:「修幻。」
四、「如何是家風?」
我答:「活活笑死。」
我這「活活笑死」,有深義在!
仍然一偈:
眾生中哭。
眾生中笑。
本無生死。
何來哭笑?
(會否?會否?參!)
盧勝彥文集第232冊《笑話中的禪機》活活笑死
笑話一則:
有一家書店的夥計對顧客說:
「這本《笑話大全》非常精彩,看了之後,保證讓人活活笑死。」
一位女顧客說:
「快給我包一本起來,我要買回去,送給我婆婆看!」
哈!哈!哈!
。
盧師尊解析:
中國人的形容詞,往往會用到「死」字,這「死」字並不是「生死」的死,而是到了「極點」的意思。
例如:
快樂的要死。
爽死了。
氣死我了。
你死到哪裡去了。
賺死了!
賠死了!
忙死了!
活活笑死!
等等等等。
盧師尊說:
「生死原是大事,佛陀降世是一大事因緣而來,最終的是『了生死』。」
我又說:
「學佛到了開悟明心,那時候便明白,沒有生,何有死?這時候生死就了了,先要明白生死,自然超越生死,變成無生也無死,無來也無去。」
我問聖弟子:
「有來否?」
「有去否?」
參之、參之、參之。
。
鳳翔府,青峰,義誠禪師。
僧人問:「三際不生,是何人境界?」
義誠禪師答:「白雲連雪嶽,明月混魚鉤。」(明月混魚鉤是佳句)
僧人問:「未審向上更有事也無?」
義誠禪師答:「有。」
僧人問:「如何是向上事?」
義誠禪師答:「靈光爍破瑠璃色,大地明來絕點痕。」(絕點痕是佳句)
僧人問:「如何是青峰家風?」
義誠禪師答:「向火喫甜瓜。」
盧師尊提示:
義誠禪師所答,一般人很難看懂,因為把答案藏在深深處也。
我試答看看:
一、「三際不生,是何人境界?」
我答:「過去、現在、未來都不生,無人無境界。」
二、「未審向上事,有或無!」
我答:「有。」
三、「如何是向上事?」
我答:「修幻。」
四、「如何是家風?」
我答:「活活笑死。」
我這「活活笑死」,有深義在!
仍然一偈:
眾生中哭。
眾生中笑。
本無生死。
何來哭笑?
(會否?會否?參!)
盧勝彥文集第232冊《笑話中的禪機》活活笑死
2015年6月18日 星期四
消滅政敵
林肯在競選總統前夕,他在參議院演說時,遭到一個參議員的羞辱,那參議員說:「林肯先生,在你開始演講之前,我希望你記住自己是個鞋匠的兒子。」
「我非常感謝你使我記起了我的父親,他已經過世了,我一定記住你的忠告,我知道我做總統無法像我父親做鞋匠那樣做得好。……」那位參議員無言以對。
他轉過頭來,對那個傲慢的議員說:「據我所知,我的父親以前也為你的家人做過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腳,我可以幫你改正它。雖然我不是偉大的鞋匠,但我從小就跟我的父親學會了做鞋子的技術。」
然後,他又對所有的參議員說:「對參議院的任何人都一樣,如果你們穿的那雙鞋是我父親做的,而他們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盡可能的幫忙。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我父親的手藝是無人能比的。」
說到這裡,所有的嘲笑化作了真誠的掌聲。
有人批評林肯總統對待政敵的態度:「你為什麼試圖讓他們變成朋友呢?你應該想辦法打擊他們,消滅他們才對。」
「我們難道不是在消滅政敵嗎?當我們成為朋友時,政敵就不存在了。」林肯總統溫和地說。
這就是林肯總統消滅政敵的方法,將敵人變成朋友。
林肯,兩度被選為美國總統。
今天在以他名字命名的紀念館的牆壁上刻著的是這樣的一段話:「對任何人不懷惡意;對一切人寬大仁愛;堅持正義,因為上帝使我們懂得正義;讓我們繼續努力去完成我們正在從事的事業;包紮我們國家的傷口。」
※ ※ ※
「和」為太平之氣象,諸事欣榮之徵兆。在家庭對待之間,「和」之於宗親族群,必定興旺,手足必定榮耀,且皆必有德,於宗廟間則可興旺名氣,昂揚家族,以稱譽天下也。
在人際關係上,和氣為處事之先,所謂:「和氣生財」,人事上若眾多不肯和氣相待,則易產生紛擾,能和氣則一切順遂興旺;在待人接物上必定無障礙,因本身能和氣則能平心靜氣,慎思熟慮,決斷事物,客觀易行,如獲眾心支持,行事必定亨通,順暢無所阻礙也。
在團體間,上下和睦,是為團結,因而上行下效,志必成城,雖有小礙,亦必漸進排解諸困難,而致諸事暢通也;而團隊精神可破除萬重難關,因「和」興而氣旺,然後成事有餘,人能和氣則諸事必順遂,且無所阻擾,行事乃能暢通也。雖有疏遠之朋,亦能同等和合,禮儀之門家道必興,儀規自然在地方興旺,而人人居禮守節,始現和氣僧團,勇猛則如金鋼難摧折也。
「和」則堅固,合則難摧折,因此,有心修行者,必深領會並和氣以待人,藉以彰揚德性操守也。
歸真罡-第廿六章和罡-第廿六章 和罡
「我非常感謝你使我記起了我的父親,他已經過世了,我一定記住你的忠告,我知道我做總統無法像我父親做鞋匠那樣做得好。……」那位參議員無言以對。
他轉過頭來,對那個傲慢的議員說:「據我所知,我的父親以前也為你的家人做過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腳,我可以幫你改正它。雖然我不是偉大的鞋匠,但我從小就跟我的父親學會了做鞋子的技術。」
然後,他又對所有的參議員說:「對參議院的任何人都一樣,如果你們穿的那雙鞋是我父親做的,而他們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盡可能的幫忙。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我父親的手藝是無人能比的。」
說到這裡,所有的嘲笑化作了真誠的掌聲。
有人批評林肯總統對待政敵的態度:「你為什麼試圖讓他們變成朋友呢?你應該想辦法打擊他們,消滅他們才對。」
「我們難道不是在消滅政敵嗎?當我們成為朋友時,政敵就不存在了。」林肯總統溫和地說。
這就是林肯總統消滅政敵的方法,將敵人變成朋友。
林肯,兩度被選為美國總統。
今天在以他名字命名的紀念館的牆壁上刻著的是這樣的一段話:「對任何人不懷惡意;對一切人寬大仁愛;堅持正義,因為上帝使我們懂得正義;讓我們繼續努力去完成我們正在從事的事業;包紮我們國家的傷口。」
※ ※ ※
「和」為太平之氣象,諸事欣榮之徵兆。在家庭對待之間,「和」之於宗親族群,必定興旺,手足必定榮耀,且皆必有德,於宗廟間則可興旺名氣,昂揚家族,以稱譽天下也。
在人際關係上,和氣為處事之先,所謂:「和氣生財」,人事上若眾多不肯和氣相待,則易產生紛擾,能和氣則一切順遂興旺;在待人接物上必定無障礙,因本身能和氣則能平心靜氣,慎思熟慮,決斷事物,客觀易行,如獲眾心支持,行事必定亨通,順暢無所阻礙也。
在團體間,上下和睦,是為團結,因而上行下效,志必成城,雖有小礙,亦必漸進排解諸困難,而致諸事暢通也;而團隊精神可破除萬重難關,因「和」興而氣旺,然後成事有餘,人能和氣則諸事必順遂,且無所阻擾,行事乃能暢通也。雖有疏遠之朋,亦能同等和合,禮儀之門家道必興,儀規自然在地方興旺,而人人居禮守節,始現和氣僧團,勇猛則如金鋼難摧折也。
「和」則堅固,合則難摧折,因此,有心修行者,必深領會並和氣以待人,藉以彰揚德性操守也。
歸真罡-第廿六章和罡-第廿六章 和罡
2015年6月17日 星期三
善業如油、惡業如石頭
一個年輕人去請教佛陀,行善與造惡,到底有什麼差別呢?
佛陀拿出兩個壺來,其中一個灌滿油,另一個則放入一些石頭。佛陀將壺放進河裡,然後再將兩個壺打破,很自然的,原本裝在壺裡的石頭便沉入河底,而油則浮上了水面。
此時,佛陀要年輕人誠心祈禱,希望油沉入河底,石頭浮上水面。
年輕人雖然覺得奇怪,但還是聽話的誠心祈禱,一段時間過去了,然而眼前的情況並沒有改變,年輕人只好向佛陀說:「老師!我實在辦不到啊!」
佛陀微笑說道:「這樣你就瞭解了,行善就像把油放在壺裡,而造惡就像把石頭放在壺裡,皆是隱藏在人心之中。當生命結束時,如同壺之破碎,【善業】猶如油一般,質輕而浮起,跟隨著人,讓人往生善道;【惡業】猶如石頭一般,質重而下沉,也會跟隨著人,讓人往生惡道。是故,一切都是自己所造成的,無法依靠外力而有所改變。」
※ ※ ※
善就是無損於人,以利他為主去行事,叫做善事。心無害人之念,不存利己之私,有悲天憫人之志,就叫做善心。惡是善之反面,害人利己,殘忍不仁,就叫做惡。
善有真善、偽善、深善、愚善。惡亦有真惡、極惡、淺惡、無意之惡、無奈之惡等。故無論善也惡也,一經行之,在本人第八識中,已留下不能泯滅之記錄。其記錄乃分項留記,善則善,惡則惡,各有總數登錄。所謂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絕無苟且相消。
世人往見宅心慈祥善因眧彰之善翁,亦往往受到不良遭遇,而為他抱不平。「點解某人咁好,都會得咁壞嘅報應?真係天冇眼咯」。殊不知此乃前世惡因未了,今生要自食其果。然後才再來享善果。可知善惡不能抵銷。
善惡雖不能抵銷,但善惡可以相制。如以前之惡少,現行之善大,加以一懺一悔,惡不再滋生,善則日漸增長,則善可以遮蓋惡。而此種惡果將來可受之安然。因善果深者智慧必高,明知應受之惡果,當然甘於接受,所以安然易受也。
進一步研究,為善務必出自真誠,行善事前,不應有行善之預念。此為正善。如果立心為行善而行善,則是偽善,屬故名釣譽之流。為名為利而去行善,不特不算善,簡直是惡。
佛法中,根本不存善惡之念。只求助人,不問為善。做了善事亦不存善事之念,連善惡之念也不存於心,是真佛徒也。
雨華三集-7-善惡
佛陀拿出兩個壺來,其中一個灌滿油,另一個則放入一些石頭。佛陀將壺放進河裡,然後再將兩個壺打破,很自然的,原本裝在壺裡的石頭便沉入河底,而油則浮上了水面。
此時,佛陀要年輕人誠心祈禱,希望油沉入河底,石頭浮上水面。
年輕人雖然覺得奇怪,但還是聽話的誠心祈禱,一段時間過去了,然而眼前的情況並沒有改變,年輕人只好向佛陀說:「老師!我實在辦不到啊!」
佛陀微笑說道:「這樣你就瞭解了,行善就像把油放在壺裡,而造惡就像把石頭放在壺裡,皆是隱藏在人心之中。當生命結束時,如同壺之破碎,【善業】猶如油一般,質輕而浮起,跟隨著人,讓人往生善道;【惡業】猶如石頭一般,質重而下沉,也會跟隨著人,讓人往生惡道。是故,一切都是自己所造成的,無法依靠外力而有所改變。」
※ ※ ※
善就是無損於人,以利他為主去行事,叫做善事。心無害人之念,不存利己之私,有悲天憫人之志,就叫做善心。惡是善之反面,害人利己,殘忍不仁,就叫做惡。
善有真善、偽善、深善、愚善。惡亦有真惡、極惡、淺惡、無意之惡、無奈之惡等。故無論善也惡也,一經行之,在本人第八識中,已留下不能泯滅之記錄。其記錄乃分項留記,善則善,惡則惡,各有總數登錄。所謂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絕無苟且相消。
世人往見宅心慈祥善因眧彰之善翁,亦往往受到不良遭遇,而為他抱不平。「點解某人咁好,都會得咁壞嘅報應?真係天冇眼咯」。殊不知此乃前世惡因未了,今生要自食其果。然後才再來享善果。可知善惡不能抵銷。
善惡雖不能抵銷,但善惡可以相制。如以前之惡少,現行之善大,加以一懺一悔,惡不再滋生,善則日漸增長,則善可以遮蓋惡。而此種惡果將來可受之安然。因善果深者智慧必高,明知應受之惡果,當然甘於接受,所以安然易受也。
進一步研究,為善務必出自真誠,行善事前,不應有行善之預念。此為正善。如果立心為行善而行善,則是偽善,屬故名釣譽之流。為名為利而去行善,不特不算善,簡直是惡。
佛法中,根本不存善惡之念。只求助人,不問為善。做了善事亦不存善事之念,連善惡之念也不存於心,是真佛徒也。
雨華三集-7-善惡
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
百考鑠金
大勢至菩薩 降
詩曰:修行度己勝度人,度人神佑終有成;
度己考驗最艱辛,道考魔考難過關。
聖示:俗話說得好:「救別人簡單,救自己困難。」普通人皆認為自己容易度,度化他人很困難,其實不然。凡是為度化眾生奔忙者,上天皆派有仙佛在旁助佑,俾使度化眾生之工作順利進行。可是若是汝等遇到道考、魔考時,眾仙佛只能在旁為汝等加油打氣,因為汝等通過考驗,未來回歸理天才會順利;若道考、魔考未能過關,諸天仙佛雖為汝等抱屈,也莫可奈何。今夜,吾便以「百考鑠金」為題,與諸賢生及眾善信大德共勉之。
「百考鑠金」
來南天直轄全真堂叩問因果之眾善信大德,其中不乏累世為各宗教之修行者,有人今生能對宗教懷有特殊熱情,對佛堂、道場特別親近,皆因宿世就有因緣。可惜的是,修子未能修成正果,常因考驗未過,必須繼續努力。
話說唐朝有一道家修行人,道號為逍遙子,在當時道教界也是一位德高望重,具有真修實鍊的修行人。其從年輕時就知道修行得通過各種合理與不合理的考驗,但他皆能「看破、放下」通過各種折磨和誘惑。
在他年輕時就看破男女間之小情小愛,立志修己度人。有一天,道觀來了一位年輕又清秀的女子,想要拜逍遙子為師,逍遙子見其清秀,自己未來死被考驗,便將她介紹到別的女師父主持的道觀。又有一次,道觀整修,當地的仕紳富豪為了積功消業,便請逍遙子為其啓建三天的消災祈福法會,並承諾願捐助萬兩白銀修整道觀,助道觀早日完成。富豪私下又捐獻一百兩白銀給逍遙子自由使用,逍遙子拒絕未收,道觀其他修子皆覺得可惜,但除非公款專用,否則逍遙子一概拒絕。
在逍遙子之俗世父母尚未歸空前,三番兩次上道觀遊說他還俗,逍遙子皆婉言拒絕,可是對父母的孝養卻未曾減少。除了常回家探視外,更在父母老時接到道觀旁奉養至終老,弟子們皆非常感佩。
最嚴重的考驗是在其中年,當時道觀之主持有意將掌理道觀的工作交給他,但逍遙子一點也不戀棧,只告訴老道士:「一切給上天決定。」後來與其爭權的道士都受到考驗,逍遙子也備受他人流言之攻擊,甚至被逼迫離開道觀三年自清。但他利用這三年到處雲遊,過著餐風露宿的苦日子,磨鍊自己的道心與肉體。終於在三年後返回道觀,雖然未能接掌道觀,但其修行之內果與外功卻不停的積累,終至八十五歲高齡證果回天。
吾以上述實例勸化諸修子,修行人最容易做的是表面功夫,最離通過的是起心動念的細微變化,若不能對俗事真的「看破,放下」,各種考驗絕對紛至沓來。望諸賢生與眾善信大德除了行善、念佛、消業外,當拒任何詐惑,以免遇考退失道心,再墮入六道輪迴。可,吾退。
全真月刊128期
詩曰:修行度己勝度人,度人神佑終有成;
度己考驗最艱辛,道考魔考難過關。
聖示:俗話說得好:「救別人簡單,救自己困難。」普通人皆認為自己容易度,度化他人很困難,其實不然。凡是為度化眾生奔忙者,上天皆派有仙佛在旁助佑,俾使度化眾生之工作順利進行。可是若是汝等遇到道考、魔考時,眾仙佛只能在旁為汝等加油打氣,因為汝等通過考驗,未來回歸理天才會順利;若道考、魔考未能過關,諸天仙佛雖為汝等抱屈,也莫可奈何。今夜,吾便以「百考鑠金」為題,與諸賢生及眾善信大德共勉之。
「百考鑠金」
來南天直轄全真堂叩問因果之眾善信大德,其中不乏累世為各宗教之修行者,有人今生能對宗教懷有特殊熱情,對佛堂、道場特別親近,皆因宿世就有因緣。可惜的是,修子未能修成正果,常因考驗未過,必須繼續努力。
話說唐朝有一道家修行人,道號為逍遙子,在當時道教界也是一位德高望重,具有真修實鍊的修行人。其從年輕時就知道修行得通過各種合理與不合理的考驗,但他皆能「看破、放下」通過各種折磨和誘惑。
在他年輕時就看破男女間之小情小愛,立志修己度人。有一天,道觀來了一位年輕又清秀的女子,想要拜逍遙子為師,逍遙子見其清秀,自己未來死被考驗,便將她介紹到別的女師父主持的道觀。又有一次,道觀整修,當地的仕紳富豪為了積功消業,便請逍遙子為其啓建三天的消災祈福法會,並承諾願捐助萬兩白銀修整道觀,助道觀早日完成。富豪私下又捐獻一百兩白銀給逍遙子自由使用,逍遙子拒絕未收,道觀其他修子皆覺得可惜,但除非公款專用,否則逍遙子一概拒絕。
在逍遙子之俗世父母尚未歸空前,三番兩次上道觀遊說他還俗,逍遙子皆婉言拒絕,可是對父母的孝養卻未曾減少。除了常回家探視外,更在父母老時接到道觀旁奉養至終老,弟子們皆非常感佩。
最嚴重的考驗是在其中年,當時道觀之主持有意將掌理道觀的工作交給他,但逍遙子一點也不戀棧,只告訴老道士:「一切給上天決定。」後來與其爭權的道士都受到考驗,逍遙子也備受他人流言之攻擊,甚至被逼迫離開道觀三年自清。但他利用這三年到處雲遊,過著餐風露宿的苦日子,磨鍊自己的道心與肉體。終於在三年後返回道觀,雖然未能接掌道觀,但其修行之內果與外功卻不停的積累,終至八十五歲高齡證果回天。
吾以上述實例勸化諸修子,修行人最容易做的是表面功夫,最離通過的是起心動念的細微變化,若不能對俗事真的「看破,放下」,各種考驗絕對紛至沓來。望諸賢生與眾善信大德除了行善、念佛、消業外,當拒任何詐惑,以免遇考退失道心,再墮入六道輪迴。可,吾退。
全真月刊128期
2015年6月14日 星期日
飲食與運動
蓮生/文
我發覺一項事實,大部份的年輕人,不會去注意每餐的飲食及每天的運動。
然而,年紀愈大的人,才猛然醒悟,原來飲食與運動,如此的重要。
但,驀然醒悟時,已「遲了!」
我以前聽醫護人員說:「你吃什麼,就會變成什麼人。」
以前不明白,現在明白了,但,明白時已「遲了!」
所以,我寫這篇文章,強調飲食與運動的重要,也算是警世之作。
我問一位年輕人:「你運動嗎?」
「有運動。」
「什麼運動?」
「我這星期有打一次籃球。」
老天爺!這叫什麼運動,運動是要「天天」的,而且不只一次,要持久永恒,要看自己身體的狀況,不能過於激烈,也不能太舒緩。
我不是醫師,就這方面,學問可大了,應該去請教專家。
然而,我學佛,學金剛乘(密教),知道金剛拳、瑜伽體功、通氣通脈、七重輪運動……,這些運動,有助於身體健康及氣脈通暢。
運動,要從小養成,否則老大徒傷悲!
我來談談飲食吧!
醫師問我:「什麼東西最好吃?」
我答:「油炸的東西最好吃。」
醫師說:
「答對了,但油炸的東西不能吃。」
「為什麼?」
醫師答:「美國總統克林頓,為何宣稱不再吃炸雞、炸薯條?因為油炸的東西,正是心血管疾病的元凶。」
我「啊!」的一聲,說不出話來。
醫師說:
「事實上,市面上很多食物吃不得,凡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致癌物質的、破壞維生素的、含過量防腐劑的、不含營養只有熱量的、含有毒素的、含糖份高的、含鹽份高的、含油脂高的、含膽固醇高的……,這些食物均吃不得。」
我戰戰兢兢的問:「那什麼東西可以吃?」
醫師說:
「每一個人體質都不同,這要請教營養學的專家,由營養學專家來分析,更清楚。」
「酒可以飲嗎?」
「少量,適可而止,因人而異。」
「煙可以抽嗎?」
「完全無益。」
「豬腳可以吃嗎?」
「最好不要,豬腳、皮蛋等膽固醇最高。膽固醇有好的,有壞的,宜請教營養師。」
醫師對我說:「由於年輕時,不注重飲食,等年紀大了,就會得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肝功能衰退、腎功能衰退、中風、腸胃病、癌症等等。」
「這些很可怕!」我說。
醫師說:
「一個人的身體,應該由自己負責,除了先天疾病之外,後天的,全是個人飲食不當所造成,再加上運動量的過與不及,這都是有因果的。」
「原來什麼都是因果。」
「正是,正是。」
我問了一個特殊的問題:「為何聽說當醫師的,有壽命短促的現象。」
醫師答:「由於醫師忙,飲食及運動疏忽了,又常與病患接觸,易受感染,故有此說。」
我又「啊!」的一聲,說不出話來。
盧勝彥文集第178冊《登山觀浮雲》飲食與運動
我發覺一項事實,大部份的年輕人,不會去注意每餐的飲食及每天的運動。
然而,年紀愈大的人,才猛然醒悟,原來飲食與運動,如此的重要。
但,驀然醒悟時,已「遲了!」
我以前聽醫護人員說:「你吃什麼,就會變成什麼人。」
以前不明白,現在明白了,但,明白時已「遲了!」
所以,我寫這篇文章,強調飲食與運動的重要,也算是警世之作。
我問一位年輕人:「你運動嗎?」
「有運動。」
「什麼運動?」
「我這星期有打一次籃球。」
老天爺!這叫什麼運動,運動是要「天天」的,而且不只一次,要持久永恒,要看自己身體的狀況,不能過於激烈,也不能太舒緩。
我不是醫師,就這方面,學問可大了,應該去請教專家。
然而,我學佛,學金剛乘(密教),知道金剛拳、瑜伽體功、通氣通脈、七重輪運動……,這些運動,有助於身體健康及氣脈通暢。
運動,要從小養成,否則老大徒傷悲!
我來談談飲食吧!
醫師問我:「什麼東西最好吃?」
我答:「油炸的東西最好吃。」
醫師說:
「答對了,但油炸的東西不能吃。」
「為什麼?」
醫師答:「美國總統克林頓,為何宣稱不再吃炸雞、炸薯條?因為油炸的東西,正是心血管疾病的元凶。」
我「啊!」的一聲,說不出話來。
醫師說:
「事實上,市面上很多食物吃不得,凡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致癌物質的、破壞維生素的、含過量防腐劑的、不含營養只有熱量的、含有毒素的、含糖份高的、含鹽份高的、含油脂高的、含膽固醇高的……,這些食物均吃不得。」
我戰戰兢兢的問:「那什麼東西可以吃?」
醫師說:
「每一個人體質都不同,這要請教營養學的專家,由營養學專家來分析,更清楚。」
「酒可以飲嗎?」
「少量,適可而止,因人而異。」
「煙可以抽嗎?」
「完全無益。」
「豬腳可以吃嗎?」
「最好不要,豬腳、皮蛋等膽固醇最高。膽固醇有好的,有壞的,宜請教營養師。」
醫師對我說:「由於年輕時,不注重飲食,等年紀大了,就會得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肝功能衰退、腎功能衰退、中風、腸胃病、癌症等等。」
「這些很可怕!」我說。
醫師說:
「一個人的身體,應該由自己負責,除了先天疾病之外,後天的,全是個人飲食不當所造成,再加上運動量的過與不及,這都是有因果的。」
「原來什麼都是因果。」
「正是,正是。」
我問了一個特殊的問題:「為何聽說當醫師的,有壽命短促的現象。」
醫師答:「由於醫師忙,飲食及運動疏忽了,又常與病患接觸,易受感染,故有此說。」
我又「啊!」的一聲,說不出話來。
盧勝彥文集第178冊《登山觀浮雲》飲食與運動
2015年6月13日 星期六
奧巴馬的新鄰居
美國總統奧巴馬上任後不久,就離開芝加哥老家,偕妻子蜜雪兒和兩個女兒入住白宮。
面對多家媒體的採訪,奧巴馬深情地表示,他非常喜歡位於芝加哥海德公園的老房子,等任期滿了之後,他還會帶著家人回去居住的。
這個消息可讓比爾高興壞了,因為他是奧巴馬的老鄰居。
幾年前,比爾曾經和人打賭,他信誓旦旦地說自己到了2010年,一定會成為百萬富翁,眼看期限只剩一年了,他的目標還遠未實現。
現在,機會終於來了。他的房子因奧巴馬而身價百倍。能和全世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美國總統奧巴馬做鄰居,這是多麼難得的事情呀!
因此,他滿懷希望地將自己的房子交給仲介公司出售。
為了推銷自己的房子,比爾還特意建了一個網站,全方位介紹他的住宅:這幢豪宅擁有十七個房間,近六百坪米,非常實用舒適。
更重要的是,奧巴馬曾經多次來此做客,還在他家的壁爐前拍過一個競選廣告。
這是一棟已經被載入史冊的房子!
比爾相信,有了這些賣點,他的房子一定能賣出300萬美元以上的高價。
不出所料,這個網站很快就有幾十萬人點擊瀏覽,然而,讓比爾跌破眼鏡的是,關注房子的人雖多,但沒有一個人願意購買。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買家們望房卻步呢?
為了弄明白究竟是怎麼回事,比爾仔細地查看了網站上的留言。原來,大家擔心買了他的房子之後,就會生活在嚴密的監控之下。
是呀,奧巴馬和他的妻女雖然都去了白宮,但這裡依然有多名特工在保護奧巴馬的其他家人,附近的公共場合也都被密集的攝像頭所覆蓋。只要出了家門,隱私權就很難得到保護。
更要命的是,等奧巴馬屆滿回來之後,各路記者肯定會蜂擁而至。
那時,鄰居們的生活必將受到更嚴重的干擾。到那時,每天出入這裡,恐怕都將受到保安和特工像對待犯人那樣的檢查和盤問。
這樣的居住環境,跟在監獄又有什麼區別呢?就連朋友們,估計也會因為怕麻煩而不敢上門!
就這樣,過了一年多,房子依然沒賣出去。
比爾非常心焦,他此前向家人承諾過,房子賣出後就全家一起去度假,但一直到現在還不能兌現諾言。
他和朋友打的賭也眼看就要輸了,正在這時,一個叫丹尼爾的年輕人找到了他。
丹尼爾告訴比爾想買房的原因,他和奧巴馬一樣,都有黑人血統。
奧巴馬是他的偶像,不過,他還從未和奧巴馬握過手。如果他買下這裡,就有機會見到總統了。
房子終於有買主了,比爾激動得差點掉淚。
雖然丹尼爾非常願意買比爾的房子,但問題是,他支付不起太多的錢。
比爾好不容易遇到一個買主,當然不願輕易放過,他作出了很大的讓步,最後,兩人簽下了如下協議:丹尼爾首付三十萬美元,然後每月再付三十萬,五個月內共付清一百四十萬美元,房子則在首付款付清後,歸丹尼爾所有。
比爾很高興,雖然房子的最終售價遠遠低於當初他期望的三百萬,但二十多年前,他買下此房時,只花了幾萬美元,因此還是賺了,何況,上了年紀的他早想落葉歸根,搬回鄉下的農莊了。
拿到首付款後,比爾給丹尼爾留下了自己的帳號,然後帶著家人出去旅遊了。出發那天,他得知丹尼爾將房子抵押給銀行,貸了一筆款。
等半個多月後回來,比爾發現丹尼爾竟將這棟豪宅改造成了幼稚園。
原來,丹尼爾本來就是一家幼稚園的園長,因此,在這裡辦個幼稚園不是難事,當房子的用途從居住改為幼稚園之後,那些過於嚴密的監控就顯得很有必要,這個毗鄰奧巴馬老宅的幼稚園,成了全美最安全的幼稚園,不少富豪都願意把孩子送到這裡來。
為了給幼稚園做推廣,丹尼爾還聯繫到了不少名人來給園裡的孩子們上課。
這些名人中有不少是黑人明星,他們為奧巴馬感到驕傲,也為能給奧巴馬隔壁的幼稚園講課而激動,再加上這裡是記者們時刻關注的地方,來這裡與孩子們交流,自然能增加曝光率,因此,名人們都很樂意接受丹尼爾的邀請。
第一個月,丹尼爾用收到的首期學費輕鬆地支付了比爾三十萬。
幼稚園開張兩個月後,奧巴馬抽空回老家轉了一圈,順便看望了一下他的新鄰居們,這一下,丹尼爾幼稚園更加有名。
越來越多的名人主動表示願意無償來與孩子們交流。更有很多家長打電話,想讓自己的孩子來此受教育,為此多付幾倍的學費他們也樂意。
很多廣告商也開始爭先恐後地聯繫丹尼爾,他們想在幼稚園的外牆上做廣告,這裡的曝光率實在太高了,不做廣告太可惜了。
為此,丹尼爾打算進行一次拍賣廣告牆的活動,想來參加競標的品牌很多,但像煙、零食、酒這樣的廣告,無論出多少錢,丹尼爾都不允許他們參加競標。
五個月後,比爾就收齊了一百四十萬美元的房款,終於在2010年年末如願以償地成了百萬富翁。
不過,比爾明白,這場交易中,最大的贏家並不是自己,而是奧巴馬的新鄰居——幼稚園園長丹尼爾。
面對多家媒體的採訪,奧巴馬深情地表示,他非常喜歡位於芝加哥海德公園的老房子,等任期滿了之後,他還會帶著家人回去居住的。
這個消息可讓比爾高興壞了,因為他是奧巴馬的老鄰居。
幾年前,比爾曾經和人打賭,他信誓旦旦地說自己到了2010年,一定會成為百萬富翁,眼看期限只剩一年了,他的目標還遠未實現。
現在,機會終於來了。他的房子因奧巴馬而身價百倍。能和全世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美國總統奧巴馬做鄰居,這是多麼難得的事情呀!
因此,他滿懷希望地將自己的房子交給仲介公司出售。
為了推銷自己的房子,比爾還特意建了一個網站,全方位介紹他的住宅:這幢豪宅擁有十七個房間,近六百坪米,非常實用舒適。
更重要的是,奧巴馬曾經多次來此做客,還在他家的壁爐前拍過一個競選廣告。
這是一棟已經被載入史冊的房子!
比爾相信,有了這些賣點,他的房子一定能賣出300萬美元以上的高價。
不出所料,這個網站很快就有幾十萬人點擊瀏覽,然而,讓比爾跌破眼鏡的是,關注房子的人雖多,但沒有一個人願意購買。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買家們望房卻步呢?
為了弄明白究竟是怎麼回事,比爾仔細地查看了網站上的留言。原來,大家擔心買了他的房子之後,就會生活在嚴密的監控之下。
是呀,奧巴馬和他的妻女雖然都去了白宮,但這裡依然有多名特工在保護奧巴馬的其他家人,附近的公共場合也都被密集的攝像頭所覆蓋。只要出了家門,隱私權就很難得到保護。
更要命的是,等奧巴馬屆滿回來之後,各路記者肯定會蜂擁而至。
那時,鄰居們的生活必將受到更嚴重的干擾。到那時,每天出入這裡,恐怕都將受到保安和特工像對待犯人那樣的檢查和盤問。
這樣的居住環境,跟在監獄又有什麼區別呢?就連朋友們,估計也會因為怕麻煩而不敢上門!
就這樣,過了一年多,房子依然沒賣出去。
比爾非常心焦,他此前向家人承諾過,房子賣出後就全家一起去度假,但一直到現在還不能兌現諾言。
他和朋友打的賭也眼看就要輸了,正在這時,一個叫丹尼爾的年輕人找到了他。
丹尼爾告訴比爾想買房的原因,他和奧巴馬一樣,都有黑人血統。
奧巴馬是他的偶像,不過,他還從未和奧巴馬握過手。如果他買下這裡,就有機會見到總統了。
房子終於有買主了,比爾激動得差點掉淚。
雖然丹尼爾非常願意買比爾的房子,但問題是,他支付不起太多的錢。
比爾好不容易遇到一個買主,當然不願輕易放過,他作出了很大的讓步,最後,兩人簽下了如下協議:丹尼爾首付三十萬美元,然後每月再付三十萬,五個月內共付清一百四十萬美元,房子則在首付款付清後,歸丹尼爾所有。
比爾很高興,雖然房子的最終售價遠遠低於當初他期望的三百萬,但二十多年前,他買下此房時,只花了幾萬美元,因此還是賺了,何況,上了年紀的他早想落葉歸根,搬回鄉下的農莊了。
拿到首付款後,比爾給丹尼爾留下了自己的帳號,然後帶著家人出去旅遊了。出發那天,他得知丹尼爾將房子抵押給銀行,貸了一筆款。
等半個多月後回來,比爾發現丹尼爾竟將這棟豪宅改造成了幼稚園。
原來,丹尼爾本來就是一家幼稚園的園長,因此,在這裡辦個幼稚園不是難事,當房子的用途從居住改為幼稚園之後,那些過於嚴密的監控就顯得很有必要,這個毗鄰奧巴馬老宅的幼稚園,成了全美最安全的幼稚園,不少富豪都願意把孩子送到這裡來。
為了給幼稚園做推廣,丹尼爾還聯繫到了不少名人來給園裡的孩子們上課。
這些名人中有不少是黑人明星,他們為奧巴馬感到驕傲,也為能給奧巴馬隔壁的幼稚園講課而激動,再加上這裡是記者們時刻關注的地方,來這裡與孩子們交流,自然能增加曝光率,因此,名人們都很樂意接受丹尼爾的邀請。
第一個月,丹尼爾用收到的首期學費輕鬆地支付了比爾三十萬。
幼稚園開張兩個月後,奧巴馬抽空回老家轉了一圈,順便看望了一下他的新鄰居們,這一下,丹尼爾幼稚園更加有名。
越來越多的名人主動表示願意無償來與孩子們交流。更有很多家長打電話,想讓自己的孩子來此受教育,為此多付幾倍的學費他們也樂意。
很多廣告商也開始爭先恐後地聯繫丹尼爾,他們想在幼稚園的外牆上做廣告,這裡的曝光率實在太高了,不做廣告太可惜了。
為此,丹尼爾打算進行一次拍賣廣告牆的活動,想來參加競標的品牌很多,但像煙、零食、酒這樣的廣告,無論出多少錢,丹尼爾都不允許他們參加競標。
五個月後,比爾就收齊了一百四十萬美元的房款,終於在2010年年末如願以償地成了百萬富翁。
不過,比爾明白,這場交易中,最大的贏家並不是自己,而是奧巴馬的新鄰居——幼稚園園長丹尼爾。
2015年6月12日 星期五
無弦妙音
瑞峰神祿禪師是唐末五代的禪僧,福州人,曾經擔任瑞巖師彥禪師的侍者好些年。後來他開山創建瑞峰院,住持一方,四方前來參學的學僧不下千人,法筵很興盛。
神祿禪師有一偈:
蕭然獨處意沉吟,誰信無弦發妙音;
終日法堂唯靜坐,更無人問本來心。
長壽朋彥上座對於瑞峰神祿禪師的這一首偈子,頗有感觸,一直在心裡反覆咀嚼,可是仍然參不透偈子中所提到的「本來心」究竟是什麼意思。
「請問……」長壽朋彥上座雙手合十,躬身請問瑞峰神祿禪師說:「究竟什麼是本來心?」
室裡的香爐正燃著檀香,香煙繚繞,長壽朋彥上座始終合十著,等待瑞峰神祿禪師的回答,然而,瑞峰神祿禪師完全無視於面前這位被重重疑雲覆頂的長壽朋彥上座。
只見爐中竄出的白煙裊裊上升,穿過了他的雙手,又緩緩在空中消散。
一段時間之後,瑞峰神祿禪師忽然叫喚說:「朋彥!」
長壽朋彥上座立刻應聲回答:「我在!」
瑞峰神祿禪師右手一揚,高聲說:「幫老僧沏一壺茶來!」
就在這一句話下,長壽朋彥上座驀然有悟。
※ ※ ※
人以靜,心則無邪;人以靜,心無私慾;人以靜,心無雜念;人以靜,心能滋生正氣;人以靜,心能達於無我、忘我之境;人以靜,可突破一切之逆境;人以靜,生活可達於真、善、美之境。所以,能靜可致甚多之微妙也。
心如動:邪念生,私欲起,雜念出,人身正氣暗晦,且心總自私自,永遠陷於逆境,無以逃脫。心念生動,永遠生活如煉獄也,故可知心莫可隨意蠢動,當慎養其「靜」以安身。
世俗百態,處處可見,因心念之雜動而造罪業,生災生厄,同時因心念之動而無法安然的生活,到處惹事生非,因心念之動招來殺身之禍者甚多,世態惡源,皆因不知「靜」妙所害也。
世人當須悟得「靜」之妙處,當加習練,將受用無窮也,勉之。
皇母慈音第二輯-以靜觀世俗
神祿禪師有一偈:
蕭然獨處意沉吟,誰信無弦發妙音;
終日法堂唯靜坐,更無人問本來心。
長壽朋彥上座對於瑞峰神祿禪師的這一首偈子,頗有感觸,一直在心裡反覆咀嚼,可是仍然參不透偈子中所提到的「本來心」究竟是什麼意思。
「請問……」長壽朋彥上座雙手合十,躬身請問瑞峰神祿禪師說:「究竟什麼是本來心?」
室裡的香爐正燃著檀香,香煙繚繞,長壽朋彥上座始終合十著,等待瑞峰神祿禪師的回答,然而,瑞峰神祿禪師完全無視於面前這位被重重疑雲覆頂的長壽朋彥上座。
只見爐中竄出的白煙裊裊上升,穿過了他的雙手,又緩緩在空中消散。
一段時間之後,瑞峰神祿禪師忽然叫喚說:「朋彥!」
長壽朋彥上座立刻應聲回答:「我在!」
瑞峰神祿禪師右手一揚,高聲說:「幫老僧沏一壺茶來!」
就在這一句話下,長壽朋彥上座驀然有悟。
※ ※ ※
人以靜,心則無邪;人以靜,心無私慾;人以靜,心無雜念;人以靜,心能滋生正氣;人以靜,心能達於無我、忘我之境;人以靜,可突破一切之逆境;人以靜,生活可達於真、善、美之境。所以,能靜可致甚多之微妙也。
心如動:邪念生,私欲起,雜念出,人身正氣暗晦,且心總自私自,永遠陷於逆境,無以逃脫。心念生動,永遠生活如煉獄也,故可知心莫可隨意蠢動,當慎養其「靜」以安身。
世俗百態,處處可見,因心念之雜動而造罪業,生災生厄,同時因心念之動而無法安然的生活,到處惹事生非,因心念之動招來殺身之禍者甚多,世態惡源,皆因不知「靜」妙所害也。
世人當須悟得「靜」之妙處,當加習練,將受用無窮也,勉之。
皇母慈音第二輯-以靜觀世俗
2015年6月11日 星期四
隨手做愛心
天上聖母 登台
聖示:文筆靈體出竅!
文筆:徒兒叩見恩師聖安!
聖母:徒兒免禮,準備靈遊著書。
(文筆隨師同上水雲一路飛馳……。)
聖母:徒兒今夜探訪之目的地已到達了。
(只見水雲停駐於巷弄小街之半空……。)
文筆:恩師,今夜靈遊要探訪什麼呢?
聖母:徒兒,你往下瞧一瞧,是否有一年輕之男子一下騎著腳踏車,一下停著下車撿一些紙箱、塑膠瓶等之物品?
文筆:喔!徒兒有看到,這位年輕人應該才二十多歲而已,但為什麼會以拾荒為業呢?
聖母:並非以拾荒為業,其乃為一電子公司之員工,家境亦小康,常利用下班飯飽之餘暇,出來運動並隨手做愛心。
文筆:原來如此!但為何恩師會說「隨手做愛心」呢?
聖母:因其住家之隔壁住著一位早年喪夫、中年喪兒、晚年又喪女,又再加上年邁體衰,生活頓時陷入困境,沒有經濟來源,只好以拾荒維生。此年輕人知道之後,便心想:(反正我每天都會騎腳踏車運動,那麼就順便幫老婆婆撿些紙類及塑膠瓶給老婆婆,讓她可變賣以度三餐之溫飽,更可隨手做環保以維護環境之乾淨。)
文筆:在這人心冷漠的社會裏,錦上添花處處可見;但雪中送炭少之又少,有如此善心憫念之人真的難能可貴,可說是一位人間菩薩。
聖母:然也!因其心念之轉,便改變其之命運!此年輕人連續攻考公職人員已四年了;但皆因功名、福報未足顯,所以每年皆以微分落榜,但因其這一年多來,常利用工作及讀書之閒暇,在街巷四處尋找可讓老婆婆販賣的物品,此悲天憫人之心行,案經夜遊神之呈報,並轉彙【文昌功名閣】之審核,准於此年輕人今年公
職之考試將順利上榜,以慰其善心之行。
文筆:真替他開心!因其一念之善為,不僅讓失去依靠而孤苦無依的老婆婆能感受到人間的溫暖,且得以三餐之溫飽,無形之中也為自己累積了福報,順利考取功名,既可助人又利己,真的是「一片善心萬福收」。
聖母:為善為惡皆有其之果報,善者得福、惡者遭殃,天律乃公平之,時間已晚,準備回院之……院已到!文筆靈體入竅。
可、吾退。
文筆:恭送恩師回駕!
禍福一念間-第八回 助人終利己
聖示:文筆靈體出竅!
文筆:徒兒叩見恩師聖安!
聖母:徒兒免禮,準備靈遊著書。
(文筆隨師同上水雲一路飛馳……。)
聖母:徒兒今夜探訪之目的地已到達了。
(只見水雲停駐於巷弄小街之半空……。)
文筆:恩師,今夜靈遊要探訪什麼呢?
聖母:徒兒,你往下瞧一瞧,是否有一年輕之男子一下騎著腳踏車,一下停著下車撿一些紙箱、塑膠瓶等之物品?
文筆:喔!徒兒有看到,這位年輕人應該才二十多歲而已,但為什麼會以拾荒為業呢?
聖母:並非以拾荒為業,其乃為一電子公司之員工,家境亦小康,常利用下班飯飽之餘暇,出來運動並隨手做愛心。
文筆:原來如此!但為何恩師會說「隨手做愛心」呢?
聖母:因其住家之隔壁住著一位早年喪夫、中年喪兒、晚年又喪女,又再加上年邁體衰,生活頓時陷入困境,沒有經濟來源,只好以拾荒維生。此年輕人知道之後,便心想:(反正我每天都會騎腳踏車運動,那麼就順便幫老婆婆撿些紙類及塑膠瓶給老婆婆,讓她可變賣以度三餐之溫飽,更可隨手做環保以維護環境之乾淨。)
文筆:在這人心冷漠的社會裏,錦上添花處處可見;但雪中送炭少之又少,有如此善心憫念之人真的難能可貴,可說是一位人間菩薩。
聖母:然也!因其心念之轉,便改變其之命運!此年輕人連續攻考公職人員已四年了;但皆因功名、福報未足顯,所以每年皆以微分落榜,但因其這一年多來,常利用工作及讀書之閒暇,在街巷四處尋找可讓老婆婆販賣的物品,此悲天憫人之心行,案經夜遊神之呈報,並轉彙【文昌功名閣】之審核,准於此年輕人今年公
職之考試將順利上榜,以慰其善心之行。
文筆:真替他開心!因其一念之善為,不僅讓失去依靠而孤苦無依的老婆婆能感受到人間的溫暖,且得以三餐之溫飽,無形之中也為自己累積了福報,順利考取功名,既可助人又利己,真的是「一片善心萬福收」。
聖母:為善為惡皆有其之果報,善者得福、惡者遭殃,天律乃公平之,時間已晚,準備回院之……院已到!文筆靈體入竅。
可、吾退。
文筆:恭送恩師回駕!
禍福一念間-第八回 助人終利己
2015年6月10日 星期三
修行是個人的事情
蓮生/文
一則笑話:
小明考試成績常常落後,老師關心的問小明:
「你的成績單怎麼考是不如你打球的表現呢?」
小明無奈的說:
「老師,您有所不知!」
老師問:
「不知什麼?」
小明答:
「打球時,有隊友合作無間。可是考試,全靠自己單打獨鬥。」
老師:
「……。」
哈!哈!哈!
.
第二則笑話:
法官問小偷:
「你老實說,你是怎麼打開銀行保險櫃的?」
小偷答:
「對不起,我不能說,這是屬於我個人的業務最機密。」
法官:
「你已觸法,你一定要講。」
小偷:
「個人隱私機密,是不能公開的!」
哈!哈!哈!
.
盧師尊說:
佛教徒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是的,修行是個人的事情,與其他的人,毫無干涉,沒有所謂的合作。
俗話說:
公修公得,婆修婆得。(這是第一則笑話的含意)
另:
禪的明心見性,完全是行者的最高機密。
明心是不可說,見性也是不可說的。
這種最高機密,連佛陀也不可說。
為什麼不可說?
一、行者或世俗人境界,未到此無上境界,說了會令人恥笑、毀謗。
二、此境界至高,少人悟到。
三、佛的無上智慧,豈是聰明人能知的。
四、佛若對無知的人說,則會令人發瘋。
有這麼嚴重嗎?
我說:
「當然!」
.
石門徹禪師法嗣中,有位「紹遠禪師」,他最初在石門徹下種田。
石門禪師問:
「如何是田頭水牯牛?」
紹遠禪師答:
「角轉轟天地,朝陽處處春。」
他日又問:
「水牯牛安樂否?」
紹遠禪師答:
「水草不曾虧!」(此句有大禪機了)
石門問:
「田中事如何?」
紹遠禪師答:
「深耕淺種。」
石門問:
「你知玄旨否?」
紹遠禪師答:
「我不曾取玄旨!」(此句是開悟語,聖弟子知否?)
盧勝彥文集第232冊《笑話中的禪機》合作力量大
一則笑話:
小明考試成績常常落後,老師關心的問小明:
「你的成績單怎麼考是不如你打球的表現呢?」
小明無奈的說:
「老師,您有所不知!」
老師問:
「不知什麼?」
小明答:
「打球時,有隊友合作無間。可是考試,全靠自己單打獨鬥。」
老師:
「……。」
哈!哈!哈!
.
第二則笑話:
法官問小偷:
「你老實說,你是怎麼打開銀行保險櫃的?」
小偷答:
「對不起,我不能說,這是屬於我個人的業務最機密。」
法官:
「你已觸法,你一定要講。」
小偷:
「個人隱私機密,是不能公開的!」
哈!哈!哈!
.
盧師尊說:
佛教徒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是的,修行是個人的事情,與其他的人,毫無干涉,沒有所謂的合作。
俗話說:
公修公得,婆修婆得。(這是第一則笑話的含意)
另:
禪的明心見性,完全是行者的最高機密。
明心是不可說,見性也是不可說的。
這種最高機密,連佛陀也不可說。
為什麼不可說?
一、行者或世俗人境界,未到此無上境界,說了會令人恥笑、毀謗。
二、此境界至高,少人悟到。
三、佛的無上智慧,豈是聰明人能知的。
四、佛若對無知的人說,則會令人發瘋。
有這麼嚴重嗎?
我說:
「當然!」
.
石門徹禪師法嗣中,有位「紹遠禪師」,他最初在石門徹下種田。
石門禪師問:
「如何是田頭水牯牛?」
紹遠禪師答:
「角轉轟天地,朝陽處處春。」
他日又問:
「水牯牛安樂否?」
紹遠禪師答:
「水草不曾虧!」(此句有大禪機了)
石門問:
「田中事如何?」
紹遠禪師答:
「深耕淺種。」
石門問:
「你知玄旨否?」
紹遠禪師答:
「我不曾取玄旨!」(此句是開悟語,聖弟子知否?)
盧勝彥文集第232冊《笑話中的禪機》合作力量大
2015年6月9日 星期二
一元錢成就的董事長
那是一個冬天的早晨,天上還是繁星點點。她打開店門,由於老闆和負責美髮的師傅都還沒來,因此她像往常一樣認真地掃著地。
忽然,一個衣著華麗的女士急急地推門進來,對她說:「昨晚洗頭後,頭髮沒幹就睡了,醒來後發現頭髮被壓得亂亂的,麻煩你給我吹一吹吧!」
她不安地回答:「我只是在這兒打工的學徒,吹風的活兒得等師傅來。」
「我找了很多家髮廊,可是都沒開門,急著上火車站,實在沒時間了。」女士萬分焦急地說。
在女士的再三懇求下,她只好打開電吹風怯生生地說:「那,我試一試吧。」
她這是第一次為顧客服務,儘管手不停地抖,可謝天謝地,總算把女士的頭髮吹得順溜了。
女士較滿意地遞給她二元錢。她告訴女士:「老闆規定,吹風只收一元。」
「我知道,這另外一元是給你的小費。」
女士說完,道了最後一聲謝,匆匆出了店門。
天大亮後,老闆和師傅都來了。她把這件事彙報給老闆,並把那二元錢也交給老闆。
老闆在當天收支表上記著:×月×日,吹風一元+誠實一元。
一年後,她基本上學藝有成。老闆要到外地經營另一家連鎖店,就把髮廊託付給她。她推辭著不敢接受。老闆認真地和她簽了合同,虧了算老闆的,賺了算她的。在老闆再三鼓勵下,她終於接下了這家髮廊。
又過了一年,老闆從外地回來,她把除工資外多賺的一萬多元連同那份合同一起交給了老闆,老闆很不解。
她認真地說:「髮廊是你的,這額外的錢如歸我,我的良心會不安的。」
在她的執拗要求下,老闆只好收下錢和合同。這一天,老闆請她吃飯。她笑著問:「你對我那麼放心,不怕我卷了錢消失嗎?」
老闆一字一板地回答:「自從那次你把多掙的一元錢交給我,我就知道你不僅做事認真,而且絕不貪財,是我一生中遇到的百分之百值得信賴的人。」
後來,老闆把這家髮廊完全兌給她。她的誠信服務使店面一次次擴大規模,十年後,居然註冊發展成占地千餘平方米,擁有員工、學員二百余人,固定資產近千萬元的美容美髮公司。她自然成了公司的董事長。
一個人行事的真偽,是逃不過他人的眼睛的。有內心的信實,始有外在真誠的表現。
※ ※ ※
誠者,無欺也;信者,人言也。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一個人若想在社會上立足,必須有信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友誼,端賴信用才能夠維持,不守信用的人,必然會受到社會的鄙棄。信用是一個人待人處事的根本之道,就好像大牛車上的輗,小牛車上的軏一樣,沒有了輗與軏這兩項工具,車子是不能走的,人如果沒有信用,也無法在社會上立足。
蓋誠信乃與人相處之本,若一個人說話不老實,而且又沒有信用,會有人想和他做朋友嗎?相反地,若一個為人處事誠實有信,說到、做到之人,想和他結交者自然就多。是故,眾生應當做個誠信之人,不論是在什麼環境,人與人之間最佳之相處即是誠信。勉之!
忽然,一個衣著華麗的女士急急地推門進來,對她說:「昨晚洗頭後,頭髮沒幹就睡了,醒來後發現頭髮被壓得亂亂的,麻煩你給我吹一吹吧!」
她不安地回答:「我只是在這兒打工的學徒,吹風的活兒得等師傅來。」
「我找了很多家髮廊,可是都沒開門,急著上火車站,實在沒時間了。」女士萬分焦急地說。
在女士的再三懇求下,她只好打開電吹風怯生生地說:「那,我試一試吧。」
她這是第一次為顧客服務,儘管手不停地抖,可謝天謝地,總算把女士的頭髮吹得順溜了。
女士較滿意地遞給她二元錢。她告訴女士:「老闆規定,吹風只收一元。」
「我知道,這另外一元是給你的小費。」
女士說完,道了最後一聲謝,匆匆出了店門。
天大亮後,老闆和師傅都來了。她把這件事彙報給老闆,並把那二元錢也交給老闆。
老闆在當天收支表上記著:×月×日,吹風一元+誠實一元。
一年後,她基本上學藝有成。老闆要到外地經營另一家連鎖店,就把髮廊託付給她。她推辭著不敢接受。老闆認真地和她簽了合同,虧了算老闆的,賺了算她的。在老闆再三鼓勵下,她終於接下了這家髮廊。
又過了一年,老闆從外地回來,她把除工資外多賺的一萬多元連同那份合同一起交給了老闆,老闆很不解。
她認真地說:「髮廊是你的,這額外的錢如歸我,我的良心會不安的。」
在她的執拗要求下,老闆只好收下錢和合同。這一天,老闆請她吃飯。她笑著問:「你對我那麼放心,不怕我卷了錢消失嗎?」
老闆一字一板地回答:「自從那次你把多掙的一元錢交給我,我就知道你不僅做事認真,而且絕不貪財,是我一生中遇到的百分之百值得信賴的人。」
後來,老闆把這家髮廊完全兌給她。她的誠信服務使店面一次次擴大規模,十年後,居然註冊發展成占地千餘平方米,擁有員工、學員二百余人,固定資產近千萬元的美容美髮公司。她自然成了公司的董事長。
一個人行事的真偽,是逃不過他人的眼睛的。有內心的信實,始有外在真誠的表現。
※ ※ ※
誠者,無欺也;信者,人言也。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一個人若想在社會上立足,必須有信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友誼,端賴信用才能夠維持,不守信用的人,必然會受到社會的鄙棄。信用是一個人待人處事的根本之道,就好像大牛車上的輗,小牛車上的軏一樣,沒有了輗與軏這兩項工具,車子是不能走的,人如果沒有信用,也無法在社會上立足。
蓋誠信乃與人相處之本,若一個人說話不老實,而且又沒有信用,會有人想和他做朋友嗎?相反地,若一個為人處事誠實有信,說到、做到之人,想和他結交者自然就多。是故,眾生應當做個誠信之人,不論是在什麼環境,人與人之間最佳之相處即是誠信。勉之!
2015年6月8日 星期一
變甜的苦瓜
一高僧朝聖回來,眾弟子立刻圍攏上來,要他講述朝聖的經過。
高僧對眾弟子說,他是怎樣跋山涉水,怎樣攀援危岩,怎樣穿越荒漠,怎樣虎口脫險……高僧在講述的過程中,臉上始終掛著微笑。
從弟子不解,問:「師傅,你一路吃了那麼多苦,遇了那麼多險,為什麼還能這麼快樂呢?」
高僧從懷中取出一隻苦瓜,說他在朝聖的途中,一直攜帶著這只苦瓜。每經過一條聖河,他就把這只苦瓜放在聖河中浸泡,並把他帶進聖殿,放在聖桌上讓人供奉和朝拜。
高僧把苦瓜交給弟子,叫他們把苦瓜煮熟。當煮熟的苦瓜端上來時,高僧要眾弟子品嘗。
眾弟子嘗過後,疑惑的問:「師父,這只苦瓜泡過那麼多的聖水,進過那麼多的聖殿,受過那麼多人的朝拜,為什麼它還是苦的呢?」
「因為它的心是苦的啊。」高僧開導說。
眾弟子恍然大悟。如果心是苦的,無論做什麼事,都不會有樂趣。
煮熟了的苦瓜,在吃第一品時是苦的,但第二口、第三口就不會那麼苦了!對待生命就要像這樣,時時刻刻準備吃苦,真正感受苦的滋味,慢慢地才能感覺到甜。
※ ※ ※
所謂:「人生是苦海」,這是實確之語,因由人生之開始,就可實際體會到此種之情境。例如人一降生為何不「笑」而必大「哭」呢?即是示兆到了這苦海的凡塵來是也,同時,由人之頭部七竅亦可見出「苦字」,雙眉如草,鼻樑如十字,加之人之口,形成一「苦」字,可見本來就是苦也。
然雖言如此,但是必須識苦而認真,明苦而向前,知苦而奮力,好好的走完人生之旅途,才是明智之抉擇,否則因苦而真苦自己,那必是黯淡的人生。
試看人當嘗受其苦,始有後「甜」之來,不管在那一方面都是相同,學子之苦讀,始可金榜題名;壯年之苦幹,才有事業之成就;人之苦修,才有道業之聖果。故而知苦而奮力,明苦而堅定,才是人生之真諦。盼能知而行之,並勉之。
禪化闡道篇第三輯 苦
高僧對眾弟子說,他是怎樣跋山涉水,怎樣攀援危岩,怎樣穿越荒漠,怎樣虎口脫險……高僧在講述的過程中,臉上始終掛著微笑。
從弟子不解,問:「師傅,你一路吃了那麼多苦,遇了那麼多險,為什麼還能這麼快樂呢?」
高僧從懷中取出一隻苦瓜,說他在朝聖的途中,一直攜帶著這只苦瓜。每經過一條聖河,他就把這只苦瓜放在聖河中浸泡,並把他帶進聖殿,放在聖桌上讓人供奉和朝拜。
高僧把苦瓜交給弟子,叫他們把苦瓜煮熟。當煮熟的苦瓜端上來時,高僧要眾弟子品嘗。
眾弟子嘗過後,疑惑的問:「師父,這只苦瓜泡過那麼多的聖水,進過那麼多的聖殿,受過那麼多人的朝拜,為什麼它還是苦的呢?」
「因為它的心是苦的啊。」高僧開導說。
眾弟子恍然大悟。如果心是苦的,無論做什麼事,都不會有樂趣。
煮熟了的苦瓜,在吃第一品時是苦的,但第二口、第三口就不會那麼苦了!對待生命就要像這樣,時時刻刻準備吃苦,真正感受苦的滋味,慢慢地才能感覺到甜。
※ ※ ※
所謂:「人生是苦海」,這是實確之語,因由人生之開始,就可實際體會到此種之情境。例如人一降生為何不「笑」而必大「哭」呢?即是示兆到了這苦海的凡塵來是也,同時,由人之頭部七竅亦可見出「苦字」,雙眉如草,鼻樑如十字,加之人之口,形成一「苦」字,可見本來就是苦也。
然雖言如此,但是必須識苦而認真,明苦而向前,知苦而奮力,好好的走完人生之旅途,才是明智之抉擇,否則因苦而真苦自己,那必是黯淡的人生。
試看人當嘗受其苦,始有後「甜」之來,不管在那一方面都是相同,學子之苦讀,始可金榜題名;壯年之苦幹,才有事業之成就;人之苦修,才有道業之聖果。故而知苦而奮力,明苦而堅定,才是人生之真諦。盼能知而行之,並勉之。
禪化闡道篇第三輯 苦
2015年6月7日 星期日
地球病了
本道院魚籃觀音菩薩 登台
聖示:眾生的佛性皆平等,只是因為每一個眾生所造作的因果不一樣,導致每一個眾生的命運還有所遭受的一切現象也都不一樣。所以,世人把它叫做不平等,而且,會認為是上天不公平。
這個娑婆世界的苦海,就是因果罪業的總集地、聚集地,所以才會有種種一切所謂不平等的人事物之現象產生;其實,不是上天不公平、不平等,而是眾生所造作的因果不一樣。
陳生:學生恭向菩薩頂禮五叩首!
菩薩:賢生免禮!
陳生:提及「清口茹素」,一般吃葷食的人若要吃素,大多數都會擔心、考慮、害怕改變生活習慣之後,還會想去吃肉食食物。有的人會害怕、會擔心,如果吃素改變生活習慣之後,心理還有生活作息沒有辦法適應。
菩薩:好的氣會帶動好的運,甚至於帶動好的磁場;所以,害怕、擔心之事可以放下。
諸位賢生謹記於心,不要把愛心侷限在人類而已,而是要把愛心無界限的延伸到所有的動物、生物上,不要剝奪上天所賜給牠們的生命,雖然牠們是動物,但是牠們是披毛戴角來受罪、受刑罰的,其實,牠們也是有靈性的。
陳生:學生明白。有些人在世間上的所作所為,天地所不容,死了之後,他的靈被打散,成為「殘靈」,很可憐!也許連披毛戴角還債的機會都沒有!
持齋茹素,是可以改變我們人生跟命運的關卡,也是進德修業中最根本的要求。如此一來,「定業」也許會少些!
菩薩:一個人的命運當中,肇因於宿世的因果業,註定何時受苦、受災、受劫、受難,乃是逃脫不了的,這就是「定業的人生」。
期望諸子慢慢學道、行道、修道,走出定業人生,不要被業所轉。
陳生:我們得以獲上天的慈憫佑護,所以比一般人還要幸福,應該對人生知足常樂,進而感恩、報恩。
菩薩:有此心意,仙佛菩薩亦助其之!
陳生:謝謝菩薩慈語!長期以來,許多書籍一直不斷提倡素食,許許多多的道理、知識、常識,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其實眾生嘛!就是貪圖口腹之慾。從以前的「吃飽」,變成今日的「吃巧」,在色香味之上,不斷講求變化,而且在食材之上,不斷添加香料,刺激食用者的味蕾;由於過度的強調飲食文化,眾生對於山珍海味的拼命吃,常造成身體的過度負擔,甚而衍生高膽固醇、高脂肪酸、高糖分、……等,導致疾病叢生。
菩薩:希望世人及早覺醒而能夠不再殺生造業!
陳生:是呀!因為這個天地的地球有很多非常顯著的改變了,許許多多的人都知道地質已經逐漸成沙漠化,很多土地變成沙漠了,大氣層的臭氧層出現破洞,南北極的冰川快速融化,海洋已經暖化,海水逐漸上升,有些地方會愈來愈熱,有些地方會愈來愈冷,有聖嬰現象及反聖嬰現象。臭氧層破了一個洞,愈來愈稀薄。無數的野生動物漸漸的滅絕。大自然已經失去了平衡。
上述種種,大家也明白這些都是人類在產業文明的極度開發,發展的美名下,所帶來造成人類無法承受的負擔。
菩薩:科技文明的一日千里,日新月異不斷的進步,雖然為人類帶來了意外的財富,也為人類的生活推向無止盡的享受和便利;可是科技文明本身卻又引發了很多負面的副作用,使得整個地球環境的破壞和污染,貧富差距愈來愈懸殊,人際關係的日漸疏離。
一旦這孕育人類、長養萬物的地球生病,人類要健康也似乎是愈來愈遙遠的夢想。自古以來,人類不斷在征服大自然及一切,可是卻是在破壞,甚至於毀滅大自然及一切。諸子身為修道人一定要有智慧,要以宇宙地球整體的觀點來看人類的問題,知道這世間一切的現象皆來自於人心的反映。
陳生:菩薩慈語,我們都知道,只是實行起來,似乎又與理論有所出入。
天空破了,其實是上天要告訴我們,是人的心破了,數萬年的塵垢已經污染了本心、本性,失卻良心、良知、良能及一切道德、美德。
天空破了,人類必定要遭受災劫苦難,無論我們跑到天之涯、海之角去都沒有用,因為到最後除了直接受到太陽輻射的照射之外,就連空氣中都會有毒,到時候人類就不知道要如何生存哩!
菩薩:簡而言之,人的心破了,便逃不出去天道輪迴,逃不出因果業債的追討和清算。俗話說:「醫生醫假病,真病無藥醫。」
什麼是「真病」?就是你們的靈性受到因果業力的控制牽引而輪迴於六道。什麼是「假病」?就是你們肉體上所發生的一切疾病,就是假病。
上天就好比是一位良醫,諸天仙佛開了良藥,這個良藥就是希望修子你們懂得斷惡修善,持齋茹素,行功立德,了愿消業,進而懂得財施、法施、無畏施,以福慧雙修;因此,修子你們所做的功德就是要醫治你的因果病。
陳生:謝謝菩薩慈悲!學生想這一番道理,修道子應該是很明白的,是否能夠真正體悟,端看自己而已。
一般而言,世人肉體的小病,乃是由傷害、感冒、或是不注重保養所引起的,而病症的引起,小部份是由小病所累積,還有人為的過度縱慾、自私、貪婪、道德人心的變壞,再加上大部份是宿世的因果業債之討報、清算而導致大病。
菩薩:人的心若病了,這個社會也就病了,這個國家也就病了,地球也會因為人類的身心靈疾病而好像著魔似的興起了種種的病變和怪異的現象及亂象。
所以,修子你們在進德修業中,要修身養性,去除脾氣毛病,不貪、不爭、不奪,戒殺放生等等,這些都是感化人心、淨化人心、挽救劫運的起點;若是每一個修道子,每一個人都能如此修、如此做,就能將災劫消弭於無形。
女媧娘娘煉石補天,煉的就是五彩石,為什麼要用五彩石,就是所謂的五常:「仁、義、禮、智、信」。何謂:「仁、義、禮、智、信」呢?簡而言之,如下:
仁:就是慈悲。
義:就是承上啟下,敬善尊親,公正合理的言語與行為。
禮:就是應對進退有禮儀,恭敬、謙讓。
智:就是明辨是非、善惡、正邪、真妄。
信:就是誠實無欺,真實無妄,推己及人。
因此,修道是包含一切的美德跟道德,只要每一個人都修道,俱備一切的道德跟美德,把已破損的良心之洞補圓滿,天的破洞也就可以補救了。
是以故,人如果恢復良心、良知、良能,世間也就沒有疾病了。可。停筆。吾退!
陳生: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
寶德雜誌136期
聖示:眾生的佛性皆平等,只是因為每一個眾生所造作的因果不一樣,導致每一個眾生的命運還有所遭受的一切現象也都不一樣。所以,世人把它叫做不平等,而且,會認為是上天不公平。
這個娑婆世界的苦海,就是因果罪業的總集地、聚集地,所以才會有種種一切所謂不平等的人事物之現象產生;其實,不是上天不公平、不平等,而是眾生所造作的因果不一樣。
陳生:學生恭向菩薩頂禮五叩首!
菩薩:賢生免禮!
陳生:提及「清口茹素」,一般吃葷食的人若要吃素,大多數都會擔心、考慮、害怕改變生活習慣之後,還會想去吃肉食食物。有的人會害怕、會擔心,如果吃素改變生活習慣之後,心理還有生活作息沒有辦法適應。
菩薩:好的氣會帶動好的運,甚至於帶動好的磁場;所以,害怕、擔心之事可以放下。
諸位賢生謹記於心,不要把愛心侷限在人類而已,而是要把愛心無界限的延伸到所有的動物、生物上,不要剝奪上天所賜給牠們的生命,雖然牠們是動物,但是牠們是披毛戴角來受罪、受刑罰的,其實,牠們也是有靈性的。
陳生:學生明白。有些人在世間上的所作所為,天地所不容,死了之後,他的靈被打散,成為「殘靈」,很可憐!也許連披毛戴角還債的機會都沒有!
持齋茹素,是可以改變我們人生跟命運的關卡,也是進德修業中最根本的要求。如此一來,「定業」也許會少些!
菩薩:一個人的命運當中,肇因於宿世的因果業,註定何時受苦、受災、受劫、受難,乃是逃脫不了的,這就是「定業的人生」。
期望諸子慢慢學道、行道、修道,走出定業人生,不要被業所轉。
陳生:我們得以獲上天的慈憫佑護,所以比一般人還要幸福,應該對人生知足常樂,進而感恩、報恩。
菩薩:有此心意,仙佛菩薩亦助其之!
陳生:謝謝菩薩慈語!長期以來,許多書籍一直不斷提倡素食,許許多多的道理、知識、常識,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其實眾生嘛!就是貪圖口腹之慾。從以前的「吃飽」,變成今日的「吃巧」,在色香味之上,不斷講求變化,而且在食材之上,不斷添加香料,刺激食用者的味蕾;由於過度的強調飲食文化,眾生對於山珍海味的拼命吃,常造成身體的過度負擔,甚而衍生高膽固醇、高脂肪酸、高糖分、……等,導致疾病叢生。
菩薩:希望世人及早覺醒而能夠不再殺生造業!
陳生:是呀!因為這個天地的地球有很多非常顯著的改變了,許許多多的人都知道地質已經逐漸成沙漠化,很多土地變成沙漠了,大氣層的臭氧層出現破洞,南北極的冰川快速融化,海洋已經暖化,海水逐漸上升,有些地方會愈來愈熱,有些地方會愈來愈冷,有聖嬰現象及反聖嬰現象。臭氧層破了一個洞,愈來愈稀薄。無數的野生動物漸漸的滅絕。大自然已經失去了平衡。
上述種種,大家也明白這些都是人類在產業文明的極度開發,發展的美名下,所帶來造成人類無法承受的負擔。
菩薩:科技文明的一日千里,日新月異不斷的進步,雖然為人類帶來了意外的財富,也為人類的生活推向無止盡的享受和便利;可是科技文明本身卻又引發了很多負面的副作用,使得整個地球環境的破壞和污染,貧富差距愈來愈懸殊,人際關係的日漸疏離。
一旦這孕育人類、長養萬物的地球生病,人類要健康也似乎是愈來愈遙遠的夢想。自古以來,人類不斷在征服大自然及一切,可是卻是在破壞,甚至於毀滅大自然及一切。諸子身為修道人一定要有智慧,要以宇宙地球整體的觀點來看人類的問題,知道這世間一切的現象皆來自於人心的反映。
陳生:菩薩慈語,我們都知道,只是實行起來,似乎又與理論有所出入。
天空破了,其實是上天要告訴我們,是人的心破了,數萬年的塵垢已經污染了本心、本性,失卻良心、良知、良能及一切道德、美德。
天空破了,人類必定要遭受災劫苦難,無論我們跑到天之涯、海之角去都沒有用,因為到最後除了直接受到太陽輻射的照射之外,就連空氣中都會有毒,到時候人類就不知道要如何生存哩!
菩薩:簡而言之,人的心破了,便逃不出去天道輪迴,逃不出因果業債的追討和清算。俗話說:「醫生醫假病,真病無藥醫。」
什麼是「真病」?就是你們的靈性受到因果業力的控制牽引而輪迴於六道。什麼是「假病」?就是你們肉體上所發生的一切疾病,就是假病。
上天就好比是一位良醫,諸天仙佛開了良藥,這個良藥就是希望修子你們懂得斷惡修善,持齋茹素,行功立德,了愿消業,進而懂得財施、法施、無畏施,以福慧雙修;因此,修子你們所做的功德就是要醫治你的因果病。
陳生:謝謝菩薩慈悲!學生想這一番道理,修道子應該是很明白的,是否能夠真正體悟,端看自己而已。
一般而言,世人肉體的小病,乃是由傷害、感冒、或是不注重保養所引起的,而病症的引起,小部份是由小病所累積,還有人為的過度縱慾、自私、貪婪、道德人心的變壞,再加上大部份是宿世的因果業債之討報、清算而導致大病。
菩薩:人的心若病了,這個社會也就病了,這個國家也就病了,地球也會因為人類的身心靈疾病而好像著魔似的興起了種種的病變和怪異的現象及亂象。
所以,修子你們在進德修業中,要修身養性,去除脾氣毛病,不貪、不爭、不奪,戒殺放生等等,這些都是感化人心、淨化人心、挽救劫運的起點;若是每一個修道子,每一個人都能如此修、如此做,就能將災劫消弭於無形。
女媧娘娘煉石補天,煉的就是五彩石,為什麼要用五彩石,就是所謂的五常:「仁、義、禮、智、信」。何謂:「仁、義、禮、智、信」呢?簡而言之,如下:
仁:就是慈悲。
義:就是承上啟下,敬善尊親,公正合理的言語與行為。
禮:就是應對進退有禮儀,恭敬、謙讓。
智:就是明辨是非、善惡、正邪、真妄。
信:就是誠實無欺,真實無妄,推己及人。
因此,修道是包含一切的美德跟道德,只要每一個人都修道,俱備一切的道德跟美德,把已破損的良心之洞補圓滿,天的破洞也就可以補救了。
是以故,人如果恢復良心、良知、良能,世間也就沒有疾病了。可。停筆。吾退!
陳生: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
寶德雜誌136期
2015年6月6日 星期六
只不辜負此慈悲心
蓮生/文
我在「葉子湖」隱居閉關,想起「眾善奉行」的問題,誰能以一己之力去救濟天下蒼生?就算是集眾人之力,天下蒼生也一樣救濟不完,誰能天天救眾生?救得完嗎?
一回兒,這個國淹大水。
一回兒,那個國大地震。
一回兒,他國大瘟疫。
一回兒,兩個國、幾個國打戰。
一回兒,你的國大旱災。
一回兒,很多國鬧飢荒。
一回兒,颱風、颶風、龍捲風。
一回兒,森林大火。
一回兒,恐怖份子。
…………。
人間到底何處是淨土?人間處處危機,人間處處陷阱,人間到處有苦有難。脆弱的人身,隨時會發生意外,空難、船難、車禍、疾病,真的是苦海無邊,我見到的痛苦哀嚎太多了,太可怕了!
我無語問蒼天:「那能天天救眾生?」
我「神行」度眾生,度也度不完,就算天天做超度,也超度不完那些「枉死」的亡魂,不只是人,一切含靈,根本度也度不完,度也度不盡。
善光佛答:「只不辜負此慈悲心而已!」
「吃素?」
「只不辜負此慈悲心而已!」
「佈施?」
「只不辜負此慈悲心而已!」
「濟人危急?」
「隨分隨力隨緣。」
「救得完嗎?大瘟疫?」
善光佛答:「惠不在大小,還是一句,只不辜負此慈悲心而已!念念佛,念念咒,超度眾生,你盡力同情協助,就是天天救度眾生。」
盧勝彥文集171冊《玻璃缸裏的金魚》那能天天救眾生
我在「葉子湖」隱居閉關,想起「眾善奉行」的問題,誰能以一己之力去救濟天下蒼生?就算是集眾人之力,天下蒼生也一樣救濟不完,誰能天天救眾生?救得完嗎?
一回兒,這個國淹大水。
一回兒,那個國大地震。
一回兒,他國大瘟疫。
一回兒,兩個國、幾個國打戰。
一回兒,你的國大旱災。
一回兒,很多國鬧飢荒。
一回兒,颱風、颶風、龍捲風。
一回兒,森林大火。
一回兒,恐怖份子。
…………。
人間到底何處是淨土?人間處處危機,人間處處陷阱,人間到處有苦有難。脆弱的人身,隨時會發生意外,空難、船難、車禍、疾病,真的是苦海無邊,我見到的痛苦哀嚎太多了,太可怕了!
我無語問蒼天:「那能天天救眾生?」
我「神行」度眾生,度也度不完,就算天天做超度,也超度不完那些「枉死」的亡魂,不只是人,一切含靈,根本度也度不完,度也度不盡。
善光佛答:「只不辜負此慈悲心而已!」
「吃素?」
「只不辜負此慈悲心而已!」
「佈施?」
「只不辜負此慈悲心而已!」
「濟人危急?」
「隨分隨力隨緣。」
「救得完嗎?大瘟疫?」
善光佛答:「惠不在大小,還是一句,只不辜負此慈悲心而已!念念佛,念念咒,超度眾生,你盡力同情協助,就是天天救度眾生。」
盧勝彥文集171冊《玻璃缸裏的金魚》那能天天救眾生
2015年6月5日 星期五
潛艇中的十五小時
二戰時期,羅勃.摩爾在美國海軍服役。他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一九四五年三月,我在中南半島附近二七六英呎的海下學到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課。當時我們的潛艇發現了一支日本艦隊,我們發射了五枚魚雷,都沒擊中。突然,一艘布雷艦直朝我們開來。我們下潛到一五○英呎,關閉了所有的發電機,以免被發現,同時做好應付深水炸彈的準備。
三分鐘後,天崩地裂。六枚深水炸彈在四周炸開,把我們直壓到二七六英呎深的海底。深水炸彈不停地投下。整整十五個小時,有二十幾枚炸彈就在離我們五○英呎的地方爆炸。
我奉命躺在自己的床上,嚇得幾乎無法呼吸,不停地對自己說:「這下死定了!」潛艇裡的溫度幾乎有攝氏四十度,可我卻怕得全身發冷。
這十五個小時,我感覺有十五萬年。過去的生活一一浮現眼前,我想起了做過的所有壞事和曾經擔心過的無聊小事:沒有錢買房子,沒有錢買車,沒有錢給妻子買衣服,下班回家常常和妻子為一點兒小事爭吵……我還為額頭上的小疤(一次車禍中留下的)而發過愁。所有這些煩惱,此時此刻都顯得那麼荒謬、渺小,而我過去居然對它們很在意啊!」
※ ※ ※
人生之旅途上,皆避免不了風波隱現,無端臨身,諸事常在無預警之中,變化無常,阻礙頻生。所謂無風不起浪,全是因緣際會所生,運途上一時遭受無情吞噬,猶如舟駛海域而浮沈,全不由己,一朝起浪,恐有覆舟之厄。
可惜人因心迷,不思人生短暫,以為世間的酒色財氣是人生追求的目標,為財死、為情亡、為名困、為利墮,為有限物質之爭奪,各個前撲後繼,至死無悔!有者,不惜以身冒險,詭詐環出,甚或作奸犯科,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世上此種人俯拾即是,實在是人類的悲哀。試想一口氣不來,得到什麼?一闔眼不見,名、利、財、權、情、愛又是誰的?
如今世界動盪不安,災劫迫在眉睫,盼世人能早日覺醒,莫讓珍貴人身浪費在虛無的夢幻中,待災劫驟至,哀鴻遍野之時,再回頭已是晚矣!
「一九四五年三月,我在中南半島附近二七六英呎的海下學到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課。當時我們的潛艇發現了一支日本艦隊,我們發射了五枚魚雷,都沒擊中。突然,一艘布雷艦直朝我們開來。我們下潛到一五○英呎,關閉了所有的發電機,以免被發現,同時做好應付深水炸彈的準備。
三分鐘後,天崩地裂。六枚深水炸彈在四周炸開,把我們直壓到二七六英呎深的海底。深水炸彈不停地投下。整整十五個小時,有二十幾枚炸彈就在離我們五○英呎的地方爆炸。
我奉命躺在自己的床上,嚇得幾乎無法呼吸,不停地對自己說:「這下死定了!」潛艇裡的溫度幾乎有攝氏四十度,可我卻怕得全身發冷。
這十五個小時,我感覺有十五萬年。過去的生活一一浮現眼前,我想起了做過的所有壞事和曾經擔心過的無聊小事:沒有錢買房子,沒有錢買車,沒有錢給妻子買衣服,下班回家常常和妻子為一點兒小事爭吵……我還為額頭上的小疤(一次車禍中留下的)而發過愁。所有這些煩惱,此時此刻都顯得那麼荒謬、渺小,而我過去居然對它們很在意啊!」
※ ※ ※
人生之旅途上,皆避免不了風波隱現,無端臨身,諸事常在無預警之中,變化無常,阻礙頻生。所謂無風不起浪,全是因緣際會所生,運途上一時遭受無情吞噬,猶如舟駛海域而浮沈,全不由己,一朝起浪,恐有覆舟之厄。
可惜人因心迷,不思人生短暫,以為世間的酒色財氣是人生追求的目標,為財死、為情亡、為名困、為利墮,為有限物質之爭奪,各個前撲後繼,至死無悔!有者,不惜以身冒險,詭詐環出,甚或作奸犯科,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世上此種人俯拾即是,實在是人類的悲哀。試想一口氣不來,得到什麼?一闔眼不見,名、利、財、權、情、愛又是誰的?
如今世界動盪不安,災劫迫在眉睫,盼世人能早日覺醒,莫讓珍貴人身浪費在虛無的夢幻中,待災劫驟至,哀鴻遍野之時,再回頭已是晚矣!
2015年6月4日 星期四
兩袖清風去
唐代,韋善俊,是京兆杜陵人。周遊各地訪道,找遍了名山。遇到一位神仙,授予他三皇徵召的文書,因而獲得了神仙變化的道術。
他有時靜靜地棲息在山林荒野,有時喝醉了睡在道路上。他經常攜帶著一條狗,稱它「烏龍」。韋善俊不管到什麼地方,必定要把自己的食物,分出來一部分給狗吃。但是,這只狗忽然得了疥瘡病,全身的毛都脫落了,很難看,人們沒有不厭惡的。
韋善俊的哥哥做了和尚,長久居住在嵩山寺廟,功勞最高,成為長老。韋善俊將要升天的時候,忽然對別人說:「我有一點債,沒有償還。不還清債務,哪怕只差一點點,我也是走脫不了的。」
於是,韋善俊便專門進入嵩山,去見他的哥哥。眾和尚都因為他是長老的弟弟,多年外出忽然回來,所以更加尊敬他,小心的侍奉他。但是,每次登上殿堂吃齋,韋善俊就牽著狗在旁邊,分出部分食物給它吃。眾和尚因此都很討厭韋善俊,就把這事兒告訴了長老。
長老就是韋善俊的哥哥,聽完眾和尚講韋善俊的壞話後,大怒,立刻招來韋善俊,斥責他,用藤條打了他十下,然後把他趕出寺廟。
韋善俊行禮致謝說:「我過去的債已經還畢,這回可以離去,不再來了。」他又乞求洗一次澡,然後就離去。
長老答應了他。韋善俊洗完澡出來,牽著狗離開時,狗已經長到了六七尺,走到大殿前面,狗又忽然變化成為一條龍,長幾十丈!說時遲,那時快,韋善俊騎上龍背,倏的升天而去。
正是:
修行將成仙,
舊賬必須還。
既使差一點,
也難得圓滿。
不欠一粒債,
心中了無憾;
兩袖清風去,
飄然好升天!(事據《太平廣記》
※ ※ ※
受恩報恩,欠債還債。否則心不能安,必要還清,始可了卻因果,所以為人最怕受恩多。
佛徒又如何?佛怕種恩,種恩都怕,何況受恩呢。所以對受恩要極力避免,就算為善,亦切不可有行善之念,善惡亦不起分別心,就是此故。
皈依導師,只可信皈一位,切不可二信三信。何以故呢?信師一體,自可睥睨;信師超一,一片眩迷。其理由亦等於受恩多一般無二。
雨華再集-24 受恩
他有時靜靜地棲息在山林荒野,有時喝醉了睡在道路上。他經常攜帶著一條狗,稱它「烏龍」。韋善俊不管到什麼地方,必定要把自己的食物,分出來一部分給狗吃。但是,這只狗忽然得了疥瘡病,全身的毛都脫落了,很難看,人們沒有不厭惡的。
韋善俊的哥哥做了和尚,長久居住在嵩山寺廟,功勞最高,成為長老。韋善俊將要升天的時候,忽然對別人說:「我有一點債,沒有償還。不還清債務,哪怕只差一點點,我也是走脫不了的。」
於是,韋善俊便專門進入嵩山,去見他的哥哥。眾和尚都因為他是長老的弟弟,多年外出忽然回來,所以更加尊敬他,小心的侍奉他。但是,每次登上殿堂吃齋,韋善俊就牽著狗在旁邊,分出部分食物給它吃。眾和尚因此都很討厭韋善俊,就把這事兒告訴了長老。
長老就是韋善俊的哥哥,聽完眾和尚講韋善俊的壞話後,大怒,立刻招來韋善俊,斥責他,用藤條打了他十下,然後把他趕出寺廟。
韋善俊行禮致謝說:「我過去的債已經還畢,這回可以離去,不再來了。」他又乞求洗一次澡,然後就離去。
長老答應了他。韋善俊洗完澡出來,牽著狗離開時,狗已經長到了六七尺,走到大殿前面,狗又忽然變化成為一條龍,長幾十丈!說時遲,那時快,韋善俊騎上龍背,倏的升天而去。
正是:
修行將成仙,
舊賬必須還。
既使差一點,
也難得圓滿。
不欠一粒債,
心中了無憾;
兩袖清風去,
飄然好升天!(事據《太平廣記》
※ ※ ※
受恩報恩,欠債還債。否則心不能安,必要還清,始可了卻因果,所以為人最怕受恩多。
佛徒又如何?佛怕種恩,種恩都怕,何況受恩呢。所以對受恩要極力避免,就算為善,亦切不可有行善之念,善惡亦不起分別心,就是此故。
皈依導師,只可信皈一位,切不可二信三信。何以故呢?信師一體,自可睥睨;信師超一,一片眩迷。其理由亦等於受恩多一般無二。
雨華再集-24 受恩
2015年6月2日 星期二
養子不教如養豬
在河北省薊縣東南燕山有一倪氏婦人,膝下僅生一兒,名叫傳宗,年甫六歲,夫死孀居,雖貞節可稱,無如愛子過溺,不加訓誨,任其嬉遊,習以成性。
迨至八歲,入學讀書,炫其所能,掩其所劣,衣以麗都,食以甘肥。然愛子之心,誰人無之,則有養無教,父母之過也。
剛好有姊來家,見倪對於兒子,溺愛過甚,乃勸曰:「為人母者,當教子使其成器,方謂賢母,像你愛子之情,未免太異於世人,似此不教,一任無知胡鬧,習尚驕傲,將來貽害終身。」
倪氏不服姊言,及以姊為外家人而干吾家事,遂下逐客之令,不容稱留。
傳宗在旁,見母與阿姨計較,知姊教母,以責己也,心甚不悅,更拿掃帚而助母逐姨出。
倪氏並不責子之過,反稱子之賢。傳宗因之習以為常,每每鄰兒爭鬥,勝則已,敗則必呼母出頭。倪亦每聽兒言,而與人爭較,使人畏之如虎。
某日,老師責其荒疏學業,傳宗歸家哭訴其母,倪氏不甘子之受責,立刻來到學堂與師爭論。
師說:「玉不琢不成器,在家由你管束,在學須遵吾教訓。」
倪氏竟向師大罵說:「我不浪費金錢請你酷待我兒子。」甚至於想動手毆打老師。
老師不堪侮辱,告諸鄉長。鄉長說:「虎兒難教,虎母難犯。」老師無奈,令其退學。
倪更肆罵一場,謂吾能生子,豈不能教,希罕你這老頭兒教之。
由此,傳宗輟學,一味荒嬉,長大成人,兇頑更極,只有母名,目無母尊,有拂其意,便揮拳毆母,倪氏反畏子若父,任其橫行,遊手好閒,賭博非為,無惡不作,家有薄產,盡被揮霍一空。
倪氏遭此痛苦,方悟惜日不聽姊教,以致今日朽木難雕,乃將所存壽衣首飾,私寄姊家,傳宗知之,迫母取回,以當賭債。
倪不肯答應,兒竟持刀欲殺,母因逃避姊家,路過關帝廟前,見其子追迫已近,急躲廟內香案之下。
傳宗見母逃入廟內,亦隨後追入,忽見聖帝座右周將軍神像,舉起手中之青龍揠月刀,將逆子之頭,砍落地上,廟祝大驚。
倪告其始末。猶見周將軍,怒目捲鬚,威武赫然,遠近聞知神誅逆子,皆來參拜,數十日絡繹不絕,有不孝父母者,無不恐懼叩首懺悔,甚至於不敢仰視威儀者,從此香火鼎盛。
後倪氏寄食姊家,孑然一身,老死外家,無兒送終,皆由其溺愛不明,教訓不嚴所致也。
諺云:養子不教如養豬,女不教如養驢,此語誠不謬也。
《警明因果例證》
※ ※ ※
在《玉皇育德真經》提及「只因家教嚴,明白善惡根」,家教之嚴謹與鬆散,攸關子弟在外的舉止善惡,與讓世人之觀感好壞的程度,家庭教育能夠嚴謹,則子弟必定可以清楚的明白,何種事情可為之,曉得什麼事情是能做的,不該做的必不輕易碰觸。
嚴明之家庭教育,並不是長輩們任意的苛責晚輩,亦非矯枉過正的刻意使子女失去自我思考空間,以及消失自我希望之生活模式。
所謂的「嚴」,乃是有足夠的空間給子女或晚輩,但必須建立在道德與倫理的範圍內,令子女們在規範內,可以自我盡情的去表現,依自身所欲求之生活模式進行,及用自己的方式與人溝通,這樣才能令子女們有成長空間。
所謂:「明」,便是清楚明白的讓子女們知道人生真諦,為人處事之態度與精神,皆與道德倫理有極大的關鍵性。在家中有家庭倫理,亦即面對父母長輩之前,顏色要恭謹、誠敬、承孝、順親意。面對兄弟姊妹手足間要相親相愛,長幼有序,為人弟弟妹妹晚輩的,不可對待兄姊長上無禮,為人兄姊的,對待弟弟妹妹要疼惜惜愛才好,由家庭教育,使子女對待他人要有恭敬心及禮貌。若能如此修養,當子女步出社會時,進入職場謀求工作,屆時尚有職場倫理,面對主管的指導,要認真學習並虛心請教,對待同事,更該互相合作以增長友誼,不可自我高傲,導致與同事產生摩擦,亦不可目無尊長,對於主管的教導毫不聽從,做事皆自作主張,那麼容易在職場上被人排擠,錯不在他人,完全是自己太過孤僻,不能合群所導致。
此外,若是一個人的價值觀錯誤,那麼必定敵不過貪慾的侵襲,貪婪的眾生,為了早日達到自己的私慾,任何敗壞善良風俗的事情都做得出來,一個人若是傷風敗俗的事情都做得出來,那麼道德將被拋諸腦後,一切惡劣事情必定逐步展開,如此將使父母蒙受來自於社會各層面,極大批評之羞辱言論也。
是故,家庭教育之重點在使子女們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做人的價值雖置身於貧賤之列,亦不能違背其對道德之心志,縱使置身在富貴中,亦不能浸淫於錢財之糜爛而輕易的憑藉財大氣粗以損他人之尊嚴。自我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建立在有高尚之人文素養的身上,無論富貴貧窮,都能善盡操守,安貧樂道以及慈悲喜捨的大無畏精神,深深明白縱使窮也要窮得有骨氣,寧願餓死也不違犯倫理綱常。富裕中要帶有正義感,不可目空一切,更不可欺貧,愛慕虛榮,要有「人飢己飢,人溺己溺」之精神,則能奉善修行,逢惡止斷也。
寶德雜誌138-述論:只因家教嚴‧明白善惡根
迨至八歲,入學讀書,炫其所能,掩其所劣,衣以麗都,食以甘肥。然愛子之心,誰人無之,則有養無教,父母之過也。
剛好有姊來家,見倪對於兒子,溺愛過甚,乃勸曰:「為人母者,當教子使其成器,方謂賢母,像你愛子之情,未免太異於世人,似此不教,一任無知胡鬧,習尚驕傲,將來貽害終身。」
倪氏不服姊言,及以姊為外家人而干吾家事,遂下逐客之令,不容稱留。
傳宗在旁,見母與阿姨計較,知姊教母,以責己也,心甚不悅,更拿掃帚而助母逐姨出。
倪氏並不責子之過,反稱子之賢。傳宗因之習以為常,每每鄰兒爭鬥,勝則已,敗則必呼母出頭。倪亦每聽兒言,而與人爭較,使人畏之如虎。
某日,老師責其荒疏學業,傳宗歸家哭訴其母,倪氏不甘子之受責,立刻來到學堂與師爭論。
師說:「玉不琢不成器,在家由你管束,在學須遵吾教訓。」
倪氏竟向師大罵說:「我不浪費金錢請你酷待我兒子。」甚至於想動手毆打老師。
老師不堪侮辱,告諸鄉長。鄉長說:「虎兒難教,虎母難犯。」老師無奈,令其退學。
倪更肆罵一場,謂吾能生子,豈不能教,希罕你這老頭兒教之。
由此,傳宗輟學,一味荒嬉,長大成人,兇頑更極,只有母名,目無母尊,有拂其意,便揮拳毆母,倪氏反畏子若父,任其橫行,遊手好閒,賭博非為,無惡不作,家有薄產,盡被揮霍一空。
倪氏遭此痛苦,方悟惜日不聽姊教,以致今日朽木難雕,乃將所存壽衣首飾,私寄姊家,傳宗知之,迫母取回,以當賭債。
倪不肯答應,兒竟持刀欲殺,母因逃避姊家,路過關帝廟前,見其子追迫已近,急躲廟內香案之下。
傳宗見母逃入廟內,亦隨後追入,忽見聖帝座右周將軍神像,舉起手中之青龍揠月刀,將逆子之頭,砍落地上,廟祝大驚。
倪告其始末。猶見周將軍,怒目捲鬚,威武赫然,遠近聞知神誅逆子,皆來參拜,數十日絡繹不絕,有不孝父母者,無不恐懼叩首懺悔,甚至於不敢仰視威儀者,從此香火鼎盛。
後倪氏寄食姊家,孑然一身,老死外家,無兒送終,皆由其溺愛不明,教訓不嚴所致也。
諺云:養子不教如養豬,女不教如養驢,此語誠不謬也。
《警明因果例證》
※ ※ ※
在《玉皇育德真經》提及「只因家教嚴,明白善惡根」,家教之嚴謹與鬆散,攸關子弟在外的舉止善惡,與讓世人之觀感好壞的程度,家庭教育能夠嚴謹,則子弟必定可以清楚的明白,何種事情可為之,曉得什麼事情是能做的,不該做的必不輕易碰觸。
嚴明之家庭教育,並不是長輩們任意的苛責晚輩,亦非矯枉過正的刻意使子女失去自我思考空間,以及消失自我希望之生活模式。
所謂的「嚴」,乃是有足夠的空間給子女或晚輩,但必須建立在道德與倫理的範圍內,令子女們在規範內,可以自我盡情的去表現,依自身所欲求之生活模式進行,及用自己的方式與人溝通,這樣才能令子女們有成長空間。
所謂:「明」,便是清楚明白的讓子女們知道人生真諦,為人處事之態度與精神,皆與道德倫理有極大的關鍵性。在家中有家庭倫理,亦即面對父母長輩之前,顏色要恭謹、誠敬、承孝、順親意。面對兄弟姊妹手足間要相親相愛,長幼有序,為人弟弟妹妹晚輩的,不可對待兄姊長上無禮,為人兄姊的,對待弟弟妹妹要疼惜惜愛才好,由家庭教育,使子女對待他人要有恭敬心及禮貌。若能如此修養,當子女步出社會時,進入職場謀求工作,屆時尚有職場倫理,面對主管的指導,要認真學習並虛心請教,對待同事,更該互相合作以增長友誼,不可自我高傲,導致與同事產生摩擦,亦不可目無尊長,對於主管的教導毫不聽從,做事皆自作主張,那麼容易在職場上被人排擠,錯不在他人,完全是自己太過孤僻,不能合群所導致。
此外,若是一個人的價值觀錯誤,那麼必定敵不過貪慾的侵襲,貪婪的眾生,為了早日達到自己的私慾,任何敗壞善良風俗的事情都做得出來,一個人若是傷風敗俗的事情都做得出來,那麼道德將被拋諸腦後,一切惡劣事情必定逐步展開,如此將使父母蒙受來自於社會各層面,極大批評之羞辱言論也。
是故,家庭教育之重點在使子女們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做人的價值雖置身於貧賤之列,亦不能違背其對道德之心志,縱使置身在富貴中,亦不能浸淫於錢財之糜爛而輕易的憑藉財大氣粗以損他人之尊嚴。自我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建立在有高尚之人文素養的身上,無論富貴貧窮,都能善盡操守,安貧樂道以及慈悲喜捨的大無畏精神,深深明白縱使窮也要窮得有骨氣,寧願餓死也不違犯倫理綱常。富裕中要帶有正義感,不可目空一切,更不可欺貧,愛慕虛榮,要有「人飢己飢,人溺己溺」之精神,則能奉善修行,逢惡止斷也。
寶德雜誌138-述論:只因家教嚴‧明白善惡根
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
從睡覺到坐禪
蓮生/文
我有一位弟子,叫「蓮花樹英」,他有一句口頭禪,他常說:
「睡覺真好!」
「為什麼睡覺真好?」
他答:
「一睡覺什麼全忘了。」
我自己也覺得,「睡覺」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人生有一半是在「睡覺」,睡的深,睡的好,睡的甜,對身體有益。
「睡覺」是大學問,現代的醫學,亦有「睡眠學」呢!
有精神醫師,對我說:
「街上走的十個人,有三個睡眠有障礙!」
(三分之一)
可見醫師專門治「失眠」,是大行業。醫師又說:「失眠藥,是最暢銷的藥物之一。」
我有幾個問題大家:
一、「你是如何進入睡眠的?」
二、「你在睡眠中知道自己在睡眠嗎?」
三、「夢為何出現?」
四、「你又是如何醒的?」
這四個問題很平常,但,一般人仍然是迷迷糊糊的。
如何睡?自然睡。
知是在睡嗎?不知。
夢的出現?不知。
如何醒?自然。
專門研究睡眠的人,也許可以答的出來,但,大半的人,仍然莫名其妙。
現在,更深的問題來了──
「如何進入禪定?」
「在禪定中知正在禪定否?」
「禪定之見是何見?」
「如何出禪定?」
禪宗初祖的達摩祖師,他面壁坐禪達九年之久,他對禪定最有研究了。
達摩的四傳弟子「道信大師」,他跟隨僧璨十年,後來在湖北「破頭山」坐禪三十多年,「道信大師」可算是坐禪大師了。
道信說:
「如果想要心定,
坐時,要知坐是心。
起妄念時,
是知有心。」
我實實在在告訴大家:
「禪定」和「深眠」是不同的,禪定是在睡與醒之間。
如果找不到心的時候,你就進入禪定了。
在禪定中如果知道是禪定,那仍然有心,在禪定是不知道是禪定的。
(完全無心)
禪定之見,與夢之見不同,見之無心是禪,見之有心是夢。
如何出禪定?
四禪至三禪至二禪至初禪至出定。
實無明確的界限。
聖弟子可知:
「坐是心,身心脫落,即是禪。」
我在四禪八定中,沐浴清淨呢!
盧勝彥文集194冊《夢幻的隨想》從睡覺到坐禪
我有一位弟子,叫「蓮花樹英」,他有一句口頭禪,他常說:
「睡覺真好!」
「為什麼睡覺真好?」
他答:
「一睡覺什麼全忘了。」
我自己也覺得,「睡覺」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人生有一半是在「睡覺」,睡的深,睡的好,睡的甜,對身體有益。
「睡覺」是大學問,現代的醫學,亦有「睡眠學」呢!
有精神醫師,對我說:
「街上走的十個人,有三個睡眠有障礙!」
(三分之一)
可見醫師專門治「失眠」,是大行業。醫師又說:「失眠藥,是最暢銷的藥物之一。」
我有幾個問題大家:
一、「你是如何進入睡眠的?」
二、「你在睡眠中知道自己在睡眠嗎?」
三、「夢為何出現?」
四、「你又是如何醒的?」
這四個問題很平常,但,一般人仍然是迷迷糊糊的。
如何睡?自然睡。
知是在睡嗎?不知。
夢的出現?不知。
如何醒?自然。
專門研究睡眠的人,也許可以答的出來,但,大半的人,仍然莫名其妙。
現在,更深的問題來了──
「如何進入禪定?」
「在禪定中知正在禪定否?」
「禪定之見是何見?」
「如何出禪定?」
禪宗初祖的達摩祖師,他面壁坐禪達九年之久,他對禪定最有研究了。
達摩的四傳弟子「道信大師」,他跟隨僧璨十年,後來在湖北「破頭山」坐禪三十多年,「道信大師」可算是坐禪大師了。
道信說:
「如果想要心定,
坐時,要知坐是心。
起妄念時,
是知有心。」
我實實在在告訴大家:
「禪定」和「深眠」是不同的,禪定是在睡與醒之間。
如果找不到心的時候,你就進入禪定了。
在禪定中如果知道是禪定,那仍然有心,在禪定是不知道是禪定的。
(完全無心)
禪定之見,與夢之見不同,見之無心是禪,見之有心是夢。
如何出禪定?
四禪至三禪至二禪至初禪至出定。
實無明確的界限。
聖弟子可知:
「坐是心,身心脫落,即是禪。」
我在四禪八定中,沐浴清淨呢!
盧勝彥文集194冊《夢幻的隨想》從睡覺到坐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