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到市上行經和尚寺,見主持一行禪師檀越看相,待眾人盡散,就教於禪師曰:「請大師為小生一相,可直言無隱。」
禪師熟視良久,言曰:「君生貧賤之相,今生不持功名無望,且汝眼光浮於外,縱紋入口,乃乞食街頭,饑死之相,如往考試,簡直白鼻哥而已。」
裴度聞之,如一盆冷水澆頭,萬念俱灰,垂頭喪氣,心念如此做人,生不如死,終日自言自語,無心神教書。
三日後,行經香山寺外,想入內休息,步入見廟內已有一婦人跪在神前,喃喃祈禱,裴度以男女有別,不便進入。等該婦人離去,入廟內遊覽,忽見神案上有物一包,解開視之,乃一名貴之翡翠玉帶價值逾萬。
裴度於是在廟門坐下,以待失尋者至而還之;不多時,見先前拜神之婦人,滿頭大汗,淚痕滿面,匆匆回來,急趨神案視察一週,不禁哇然大哭曰:「今番全家死矣!」,裴度問之曰:「娘子何事如此悲苦,可否見告。」
該婦凝視有頃,曰:「吾父病重,羅掘俱窮,昨日請醫診視,病略有起色,但家貧醫藥費無著,余今赴親戚處,借得玉帶一條,準備攜歸按於質庫,以為調理父親之用,行經此廟,順便參神,以保老父早日平安,不料心急匆忙,忘記執回玉帶,須知吾父無錢醫病必死,家中更有母親弟妹,嗷嗷待哺,全靠吾父一人撫養,更無物以還親戚,豈非一家無生望乎?」言罷痛哭。裴度乃將原物交還,婦人千恩萬謝而去。
裴度返回書館,途中又遇到一行禪師,裴度點首為禮,一行禪師指裴度勿行,曰:「君必做一大善事,汝今容顏已改觀,螣蛇入口變成玉帶紋,今回不但不餓死,且後福無量,人臣極品,出將入相,前後判若兩人矣!」
裴度笑曰:「大師前言不對後語,何矛盾若是。」
禪師曰:「非吾矛盾,實君做一件大善事,故相貌亦改觀矣!」又曰:「相汝之面,須防餓死,相汝之心,還當極貴。」
裴度曰:「吾見有相面者,未見有相心者,師言何謂也?」
禪師曰:「七尺之驅,不如一尺之面;一尺之面,不如三寸之鼻;三寸之鼻,不如一點之心。」
裴度曰:「人心如何相之?」
禪師曰:「要知天上意,須在雲中取;要知心內事,須辨眼中神,汝積下陰騭,已有耳鳴;自己個人可知。但我看汝,目光不浮,而紫氣貫晴,口角紋長,過於陂池部位,而髭鬚均頓美,一定做了陰德事而現於相上,必享極貴之天爵無疑。」裴度遂以還玉帶之事告之,禪師為之點頭。
裴度於是年舉進士,官運亨通,不二十年,升至博辦大學士,又未幾,升首相。因某藩作亂,裴晉公帶兵平之,凱旋,封晉國公,由是出將入相位極人臣,畫像於凌煙閣上,一如禪師所言。
窮達皆由命,何勞發歎聲,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請君覺此理,天道甚分明。
※ ※ ※
所謂「陰德」,乃為大善大德,且要及於廣大人群,亦即「陰騭」。古語所註,乃為天定默施於民,可見其德澤之廣澤浩鉅也。
天律所定,合於陰德者有三:其一、救人命。其二、成全寡婦守貞。其三、至善不為人知。是以故,在因果命程中,陰德足以改換命程,亦即貧賤者可得富貴之機;壽不永者可得長壽之機;孤鰥者可得子孫滿堂而賢肖。如此大轉命程,當然需要有具足而豐厚之福德,故只有陰德有足夠之動力。(亦即可依天律之位階,使執行冥律之 閻君可以依律使其人轉換命程。)
自古以來,許多著名事例,悉皆由陰德所致,尤其《文昌帝君功過格》以及《關聖靈驗文》中提及,往昔科考士子,本無功名,卻由一念至善,不願破寡婦貞節,而使是科金榜題名得中功名。
由此可見,眾生命程雖是既經註定,一般無以改變,但若有陰德,即可使此命程逆轉。唯,陰德之造立,本屬可遇不可求,無法要造行即有之,故有此天律之訂定,是在勉勵眾生平素要有守德,見義勇為,並且心性時時存乎仁善,以期有朝一日得此造行陰德之機,不致躊躇不為,喪失大好良機。
因果命程定論-第廿四章 陰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