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0日 星期三

縱有仙根,亦須修煉

  宋元豐年間(西元一零七八~一零八五年),江南地方發生大洪水,山洪橫流,溝壑暴溢。幾個漁人看到一截尺餘長的浮木在河面飄來蕩去,於是幾人聯合將浮木撈起,卻發現浮木非木而是人,而且是大活人。

  那人身上的衣服已經朽爛,但身體不僅完好無缺,了無傷痕,而且冗膚青白如玉,雙眼瞳仁炯炯有神。只見他眨了一下眼睛,打了呵欠,伸了伸懶腰,仿佛剛剛睡醒一般。「現在是嘉佑幾年?」是這奇人開口的第一句話。


  旁人便告訴他,仁宗早已在嘉祐八年(西元一零六三年)逝世,他的兒子英宗也過世了,現在是他的孫子神宗,號「元豐」。那人聽後,長長地歎一口氣道:「唉,我這一覺睡得好長啊。」並娓娓道出他的故事。


  原來這人是一個商人,經商失敗後的一天,他遇見兩位道人,道人驚異地看著他說:「你風標清奇,有方外之趣,你啊,可以修仙學道。」於是,他就尾隨二位道人一起到了江南茅山。到了茅山,他們任在一個洞穴中,二位道人天天向他傳授如何修道成為神仙之術。


  直到他學習到一半,二位道人告訴他說:「我二人有事遠行。我倆走後,你要繼續修持,勿惰勿畏,戒躁戒驕,融神寂慮,定有所成。」說完,二道人就化作兩股清煙飛去。


  自此,他就居於岩洞之中,茫茫然不知天地之變,物換星移,人世間的喜怒哀樂,汲汲營營也完全遠離他的洞穴。「沒有想到,我剛剛一覺醒來,竟有你們諸位在我身邊。」


  大家聽了非常驚奇,就為他設置齋室、館舍,把他當作神明一樣供奉祭拜、日奉素果。當地的百姓,甚至官員聽到傳言也紛紛趕來造訪拜謁,探求命運之機。甚至還有外地人慕名遠道前來。


  但是這位「半仙」其實修煉仍未成果,也尚未能參透玄機,但隨著聲望日高,竟也就把自己當成「活神仙」。開始時,他僅稍取一些供果食物來吃,漸漸的所有饋禮宴席都來者不拒,供奉的衣衾錢帛也是坦然接受。


  他本來就是鑽營錢財的商人,至此貪婪的慾望又死灰復燃,大肆放縱耽溺肉體之樂,漸漸變得滿腦腸肥、痴呆遲鈍起來,所謂的「活神仙」最後竟是因血壓太高而一命鳴呼哀哉,只留下一旁錯愕的凡人。


  有位老人就嘆息道:「縱有仙根,亦須修煉。此人不思進取,背叛師教,終致累年之養,損之俄傾之間。惜哉!」


※ ※ ※


  行者于初修行之時其堅定之心志直沖雲霄,但修行之路必有考題,即所謂「道考」此現象有如學校之考試,以此檢測修子於此階段學習或進步多少。古聖亦曰:「無考道難成」其亦有幫助修子檢視入聖門修行以來我人是否心性平穩、脾氣祥和、不良之毛病是否有所改變?故遇考之際,修子若能以平常心看待,且認理歸真,不為困境所挫倒,爾修子便可順利通過主考官之考試,可謂「九品蓮台果自成」,修持之步階又更上一層樓。若反之,修子遇考境所磨便心生退道之心或怨天尤人,修行之路便難以成就。


  所謂「道考」便乃測試修子之道心是否堅定不退轉,入四相(酒色財氣)心不為所迷,不為境所惑。因修子之道心定力如不足,若入仙鄉亦易受欲界之引誘而心有所搖動,應此緣與劫又投身人界再淬練之,故道考亦可謂之造就一修子功果圓滿之原動力。


  一心一念不離道,一思一維不離真,便可任考而心不退。籲修行者勿一時之頹志或無明萌生退道之意!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修子應珍惜尚有肉體之身,力行修行之路,莫待他日已然為一縷幽魂,直墜冥府或輪回時,方知悔恨卻時已遲!可、文筆靈體入竅,吾、退!


行者之迷思-第十九章    淺述:「行者之道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