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30日 星期六

學作聖賢,全由自己作主

  「凡是錢財、地位與功名,都是命中注定,一半靠人為努力,一半靠上天的安排。只有學習作聖人與賢人,全靠自己決定,不跟上天相互關連。我有志學習當聖人與賢人,年少時缺乏內心省察的修養工夫,直到現在仍然不免偶爾有隨便的言語行為。你應當舉止端莊,謹慎說話,這是修養道德的基礎。」

  這封家書的收信對象,是曾國藩當時年僅九歲的兒子曾紀鴻。四十多歲的曾國藩正在江西撫州督軍作戰,其與太平軍的戰況陷入膠著,湘軍方面也有不少的傷亡,軍情可謂十萬火急,曾國藩的焦慮可想而知,偏偏「屋漏偏逢連夜雨」,長期困擾他的老毛病癬疾,又在此時復發!


  人在軍營的曾國藩,縱使公務上面臨重大挫折,健康狀況也大受影響,但心裡仍然時刻惦記著幼子曾紀鴻的品德教育;信中告誡在湖南家鄉的曾紀鴻,希望其明白讀書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獲取富貴功名,坐享官爵祿位。他認為,一個人能否得到富貴功名,一部分可能是與生俱來的命運使然,一部分可能是出自後天的努力,兩者之間並沒有一定的絕對;比如有人天生便是富貴命,但後天不肯努力,然而他們皆未必可以如願得到富貴功名。換句話說,想要擁有富貴功名,並非完全操之在人,其中實存有凡人無法掌控的因素。


  相較於富貴功名的夢幻不實,曾國藩相信這世上唯一可以全由自己作主的事,就是學習聖賢不凡的品德修為;信中提及自己在年少時也曾立志要成為聖賢,只是當時缺乏自我反省的涵養,以致步入中年,長期累積的習性早已養成,便很難將自己不好的言行舉止改正過來。也正因兒子曾紀鴻的年紀尚小,若能從小立定志向與聖賢看齊,並且如實篤行,將來必可成為聖賢人物。


  整封信流露出身為父親對愛子具有美好品德的深切期許。


※ ※ ※


  夫,男子之立身,在乎青年之戒慎,自少及冠,上受父母之教育,曰嚴與敬;次受師長之訓誨,知禮習儀。於是明孝義之方,識君親之德。恭儉處世,謙己遜人,研磨牖下,篤志立身,敦修品詣,涵養天真。


  及至學業精純,才藝篤越,上為君國效忠,獻身報主;下臨民事,惠澤及人,不阿權勢,不衒己長,庶可為才良之大丈夫也。然能廉潔以立身,必忠君而愛國,故青年者,必先善養其良知,良能之天性,修綱常之名教,立道德為基礎。學文學武,因才而施,各從其志奮發焉,或出仕王朝,或從業社會,或向農工商賈,或適於三教九流,亦不離乎立品、敦仁之要道也。


  人若無品德,則無以立身,如木無根則凋,水無源則竭。教育必在青年,使基礎安定,由壯而老,行之而無憾,則何有無過不及乲嗟哉!幸得光前裕後,顯親揚名者,莫不由品德之蔭,所由來也。亦莫不仰戴「天地君親師」之降恩也。反本思源,其報效當盡男兒之志焉。


修緣寶典-男效才良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