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祖闍夜多尊者,北天竺國人。他智慧敏明,學識淵博,傳化引導無數人眾。
闍夜多後來閱城,敷陳傳揚頓教。當地有學法之眾人,惟知崇尚論辯之術。其中為首者,名叫婆修盤頭。盤頭虔行苦行,時常一天只吃一頓,夜間不睡,六時虔誠禮拜佛陀,清淨無欲,為眾人所信服皈依。
闍尊者準備引度他,就先問他的徒眾道:「這偏行頭陀能修習梵行,難道能夠由此獲得佛道正果嗎?」
眾答:「我等師傅精進不怠,為什麼不能夠?」
尊者說道:「你們師傳所修行者與正道相距甚遠啊。設想苦行而經歷於塵劫,如此論說都是起虛妄之本啊。」
眾人責問道:「尊者你心中蘊藏有什麼德行而來譏等師傳?」
闍夜多尊者回答道:「我不刻意求道,但亦不會顛倒因果。我不禮拜佛像,但亦不會言行輕視。我不修習長坐苦行,但亦不會鬆懈怠慢。我不修行一日一食之法,但亦不會在不是飲食之時雜食。我並非滿足,但亦不會妄生貪欲。我心中無所希求,所以稱之為道。」
當時徧行頭陀聽完,即激發了無漏之智,歡喜讚歎。闍夜多尊者又對那些徒眾說:「能領會我說的話嗎?我所以這麼說話的緣故,是因為他求道太過迫切了。因為琴弦張得太緊,就會繃斷,因此我不贊成這一做法。我將令他居住在安樂地,而進入於佛陀之教法中。」
尊者復又告訴徧行說:「我剛才在眾人面前抑制摧折仁者,你不會內心惱怒吧?」
徧行回答說:「回憶起在七劫以前出生於安樂園,拜智者月淨為師,他預告我不久就當證得斯陀含果。當時有大光明菩薩出世,我因為年老的緣故,就拄著拐杖去禮拜謁見。
但我師卻叱責我道:『尊重其子而輕慢其父,你真是鄙陋啊!』
當時我認為自己沒有過失,就請求師傅指示。師傅便說:『你禮拜大光明菩薩,卻將拐杖倚靠在壁畫佛像的面門之上,你將因為這一過錯,而失去將要證得的二果。』
我自反省自身悔悟過失以來,聞諸般惡言,都如風拂面、如響入耳一樣坦然接受,何況今天聆聽尊者所言,就如同獲得飲下至美無上的甘露,我怎麼會反而產生煩惱怨恨啊!我惟願尊者發大慈悲之心,以妙道垂示教誨。」
尊者說:「你培植諸般若已久,應當繼承我之法宗。你聽我說偈語:『言語之下理當無生,而同於法界之性。若能作如是之解,便能通達事理之境。』」
闍夜多尊者付傳正法完畢,未離開座位,便奄然歸入寂滅之境。火化後,徒眾收拾舍利建塔供奉。此年為東漢明帝十七年歲在甲戌。
※ ※ ※
佛法遍佈宇宙,一草一花,都包涵佛法。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只要心領神會,到處都可悟得佛法。
我們學佛,首重深明虛幻。能夠了解世上一切都是幻影心魔所形成,何必求得?而且所謂有,乃是轉眼之幻影,到頭來終歸無有。因此,有有無無,無須計較。如果一執實有,定必陷入不拔地獄。
怎樣去消除執有之見?有賴三科法門之運用。
三科法門
何謂三科?三科者,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合稱三科。
(一)五陰─色、受、想、行、識。又名五蘊。
(二)十二入─色、聲、香、味、觸、法(外六塵);及眼、耳、鼻、舌、身、意(內六根)。又名十二處。
(三)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合為十八界。
何謂三科法門?說佛法不執著兩邊,以現象界之三十六對為入門。勿著空,勿執有,並破除法相,走中道。
三十六對
現象界緣聚而生,緣散而滅。故似是而非,全屬幻影。不作中道之分釋,很難令人明白宇宙間事事物物之實相。
所謂三十六對是:
(一)有情世間(世間之自然現象)五對:
天與地對,日與月對,明與暗對,陰與陽對,水與火對。
(二)法相語言(客觀事物存在之形式)十二對:法與語對,有與無對,有色與無色對,有相與無相對,有漏與無漏對,色與空對,動與靜對,清與濁對,凡與聖對,僧與俗對,老與少對,大與小對。
(三)自性起用(真實人心之活動)十九對:
長與短對,邪與正對,痴與慧對,愚與智對,亂與定對,慈與毒對,戒與非對,直與曲對,實與虛對,險與平對,煩惱與菩提對,常與無常對,悲與害對,喜與瞋對,捨與慳對,進與退對,生與滅對,法身與色身對,化身與報身對。
自性
學佛要尋回自性,自性就是為你鋪好三科法門之主要工具。自性是現象界所依,等於泥土為各種瓦器所依。沒有泥土,則沒有瓦器。三科中沒有自性,則宇宙間就沒有法相。
自性不虛,能靜能動。動即不能自制;靜則不執不顛,自生妙用。要達到妙用之地步,則要用中道法。
中道法
中道法為解除煩惱之最有效辦法。例如:貧與富是相反的一對,如果你在貧困時,可以拿富字來對。我現在雖窮,如果富有又怎麼樣?也不外兩餐一宿。我現在亦可辦到,何必再費力追求!如此一來,心自然平,自除苦惱。
又光與暗亦是相反的一對,人人羡光而厭暗。若處暗時,不必生厭。因為光來自然暗去。想辦法求光,自然可以去暗。然則雖處暗境,又何足生厭。如此自然心平,何來煩惱?
中道法是語語作雙,盡除兩邊邪見。中道不是將兩邊之意見折中,中道是將相反兩邊之偏見邪見消解,超越兩邊,升高一層面,而透視事物之實相。所謂出六門不留形影,入六根拔起妄念。與人說話,外於相而離相,內於空而離空,不執著,不顛倒,如此便可悟得中道之妙用也。
雨華四集-中道 (三科法門 三十六對 自性 中道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