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在經過一家染坊時,看見工匠們將雪白的絲織品分別放進熱氣騰騰的染缸裡,浸泡良久後取出,在晾曬時就變成不同顏色的織物了。工匠們工作得十分辛苦而認真。
墨子仔細地觀察了染絲的全過程後,頓有所悟,不覺長歎一聲,自言自語地說:“本來都是雪白的絲織品,而今放到青色顏料的染缸裡浸泡後就變成了青色,放到黃色顏料的染缸裡浸泡後就變成了黃色。所用的顏料不同,染出來的顏色也隨之不同。如果我們將白絲先後放到五種不同顏色的染缸裡各染一遍,它就會改變五次顏色了。如此看來,染絲的時候,人們就不能不謹慎從事啊。”
接著,墨子又從染絲的原理引伸開去,進一步產生聯想,從而深深地感到,其實在人世間,不僅是染絲與染缸的顏料有關,即使是一個人、一個國家,不也存在著一個會染上什麼顏色的問題嗎?
這則寓言提醒人們,對於一個涉世未深、純潔無瑕的青少年,當他身處五顏六色的社會大染缸之中時,一定要牢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真理,擇善而從,以促使自己更健康地成長。
※ ※ ※
我人常以為自出娘胎稚小心靈是一片純潔白淨,或曰天真無邪,對耶?錯耶?事情需從先天與後天剖析。
若以當下,乃以此認知,倒也沒錯!嬰兒心靈潔淨,在成長過程開始學習及接觸人、事、物,因此開始變化心靈;表面上沒錯,但若深層探索,我人各個內心潛意識中之善惡根源,卻是決定此一個人將來往善、往惡學習及發展。雖然稚小年齡無法具體表達善惡認知,及自主能力,但是卻有一股力量驅使他往善或往惡,此一力量由何而來?即來自我人之「含藏識」,此識亦謂「阿賴耶識」,即第八識。
其所蘊納之識業,浩瀚如星河雲漢,幾可無以數計之輪迴悉皆攝受;在每個輪迴──不論是人、是畜,均皆與此識銜接,更因當下之薰染,而開始啟放善惡業緣。(此即人在學習成長、發展智識過程中,開始私心之動力。)所以,華夏民族之聖哲有「近朱者赤」之語,更有「孟母三遷」之典。此乃預防我人受薰染之藏識,因外緣及外在事物而啟動善惡根源。
需知,我人六根真正影響到心識,是在第七識「末那耶識」開始起作用。此識是亦謂「我識」(但此「我」乃仗他,非第六之我識),亦即我人從稚小學習過程中,得到表面事物之智慧,從第六識之「我執」開始傳達第七「仗他」之我識,此際開始啟動第八識所含藏之善惡業,因此形成所謂善人、惡人,或者賢、愚等分判。
至此,我人當知外在事物是有薰染、影響我人內在所含藏之累識種子,而此累世種子之薰染,乃積聚許多善惡業之能量,一旦啟放,很難阻斷。因此我人必要從稚小年齡,即加注意此一「薰染」之重要性。
拱衡雜誌第261期-述論:薰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