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喜宗杲和尚說:「古代禪林舉薦人才,首先選擇有道德者,其次推舉才學之士,使他們進用於當時。倘若不是道德卓越、才能優良者,置身於僧眾之前,所見所聞者常常對他們表現鄙視。因此僧人總是想到磨錬節操,培養德行,以博得美好的聲譽。
近來看到禪林風氣衰敗已極,學禪之人不講道德,缺少節義,沒有廉恥。僧人中有淳樸守節、不事鑽營者被譏諷為簡陋卑下。而那種浮躁不實、喧鬧奔競者則被推話為聰敏英俊。所以後輩初學認識不明,他們將泛泛瀏覽、東抄西寫而記誦的文字去作口舌爭勝的材料,長期沉浸其間,從而形成禪林浮薄頹敗之風。如果談起聖人之道,他們便暗昧一無所知。這真是不可救藥的痼弊了。」
※ ※ ※
心性之修養,關係著道德之根基,即是說明一個人之道德標準與個人心性修養有極大之關係存在,如心性不正,其道德必是乖違,如人之心性佳良,其之道德必定是正善者也。
然一個人之心性與其之功德亦相關的,相輔相成,如心性佳者,當然德正功大,反之心性不良者,必敗德亂行,不但無功,反而罪業滿身,這是必然之道理。
由上述之理可明,當從內去探悟,以修煉自己之心性,煉心可使己靈清明,煉性可使己身道德高超。時時向內了悟,每一行止有否違背倫理道德,有無違反人性本質,有無違逆民情親緣等。時加檢討,就可藉以養修自己之心性也,更可在日常生活之每一件事上去探求各種之物性,藉以規正人之本性,這也是煉性的方法之一。或可在宇宙自然之各種現象上去知悟一切之存性,用來陶冶自己之本性,這亦是煉性之法,如有心煉心與養性,處處俯拾可得其法也。
盼世人能把自己之心性往內去煉修,俾達于正德正道之人,己身無憂,他人亦可安和。齊勉行之!
思歸覺路-第十七章 內斂心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