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1日 星期六

雖念而不住於念

蓮生/文

  我說:


  「不絕百思慮,菩提恁麼長。是因為雖念而不住於念,這是法旨。」


  我說:


  「不思善,不思惡。是因為善念、惡念,皆不去執,皆不去住。」


  我說:


  「菩提佛性本來不生,也本來不滅,本來就恁麼長!」


  有一個公案,是韶州法海禪師的:


  韶州法海禪師,初見六祖,問:


  「即心即佛,願垂指喻。」


  六祖答:


  「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說,窮劫不盡。聽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淨。悟此法門,由你習性。用本無生,雙修是正』。」


  法海禪師信受奉行。


  法海禪師贊偈:


  即心原是佛。


  不悟而自屈。


  我知定慧因。


  雙修離諸物。

ð
  我說:

  無念即是「戒」。


  無念即是「定」。


  無念即是「慧」。


  (此無念,不是指一念不生。而是指「雖念而不住於念」,至要!至要!)


  大家想一想六祖慧能禪師的至理名言:


  前念不生即心──明明有前念,為何不生?


  後念不滅即佛──明明有後念,為何不滅?


  其旨是:


  不生不滅是佛性。前念後念皆不生不滅。


  又:


  成一切相即心。


  離一切相即佛。


  其旨是:


  即心即佛是成一切相,也離一切相,不即不離。


  六祖的偈:


  即心名慧。


  即佛乃定。


  定慧等持。


  意中清淨。


  六祖的法旨是,我們行者,要消除自己的習性,須要依持「慧」,及依持「定」。定慧雙修等持,才能使意念完全清淨,也即是雖念而不住於念。這就是〈心經〉的,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這定慧等持,是修行的功夫。

ð
  前面所寫,仍然甚深,我這裡寫一首輕鬆的詞,大家輕鬆、輕鬆。

  詞:


  個中念念怎排遣。

  惻惻悠悠風剪剪。
  細思長思滋味濃。
  雖是濃濃亦淺淺。

  無形無相如何言。

  不知哭泣或笑靨。
  百思慮中等閒過。
  盧郎菩提也未減。

  (這首詩詞,大家意會了嗎?參!)


盧勝彥文集188冊《送你一盞明燈》雖念而不住於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