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4日 星期二

舉枉錯諸直

  邾國是個介於齊國與魯國之間的諸候國。魯襄公時,由於齊國掀起戰爭,魯國不是忙於征戰,就是忙於與其化諸候國訂下盟約,一同對抗齊國。

  邾國屢次趁人之危,出兵侵略魯國。魯國忍無可忍,終於在魯襄公二十年的秋天率軍攻打邾國作為報復。


  隔年,邾國大夫庶其叛逃,將自己的兩個封邑獻給魯國尋求庇護。主持魯國國政的季武子對他十分禮遇,甚至把魯襄公的姑姑嫁給他,隨從也得到不少賞賜。


  從此以後,魯國的盜賊就多了起來。頭痛的季武子忍不住向擔任司寇,負責治安的臧武仲抱怨:「盜賊猖獗,你為什麼不好好懲治!」


  臧武仲回答:「盜賊難以禁絕,我沒能力剷除他們。」


  這樣的回答當然引起季武子的不滿:「這是你份內之事,怎會沒能力懲治!」


  逮到機會的臧武仲於是說:「庶其偷了邾國的城邑到我國,您不但接納他,還這麼禮遇他們,不異於召來外面的盜賊還加以款待,這樣國內的盜賊怎麼可能會禁絕?不論是許婚、贈予土地,您都是在賞賜盜賊。您禮遇盜賊,又要我除去他們,這樣當然很難辦到了!」


  《論語》有云:「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若不是季武子優待庶其,立下不好的榜樣,國內也不會出現盜賊四起的局面。也難怪臧武仲要以「夫上之所為,民之歸也」提醒季武子,在上位者的一言一行都對百姓造成影響,若無法使自己的思想、言行合於法度,讓人信服,怎麼能管理一方百姓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