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日 星期三

治世之道

  軒轅氏黃帝一心寄寓玄道,特地到荥陽密縣的具茨山拜訪大隗。同行的有:駕車的方明,陪在車右的昌寓,先頭引馬的張若、習朋,隨從車後的昆門、滑稽。


  不想到了泰隗山以南的襄城郊野,七個人都迷失方向,不辨去路。這時正好有個牧馬的童子走來,於是黃帝就上前問道:「請問,你知道具茨山在哪裏?」


  「知道。」


  「再請問,你知道大隗嗎?他住在哪兒?」


  「是的,我也知道。」


  黃帝暗暗稱奇,心中思忖:「這個童子真了不起,不但知道具茨山的所在,而且還知道大隗的居處,想必是同大隗有交往的非凡之輩,何不先聽聽他對治理天下的辦法呢?」


  童子見黃帝問天下的治理之道,就回答說:「擁有天下和治理天下的人就你我現在這樣,各人相安地治理其身,不爲有爲所役使。無爲則無物,無物則無事,無事則民自化,哪裏還需求什麽法兒呢?


  想當初,我在少年時期,曾經周遊天地六合之內的喧囂塵世,染有目眩迷亂的病症,沒法兒體驗真道。後來有位長者教我:‘你應乘坐日新變化的車子,晝作夜息地邀遊六合之外,逍遙於襄陽的郊野,病就會痊愈,’


  我遵囑照做,不只健康恢複,而且還能像今天這樣的心遊於物外,浪迹四方。我想理國和治身的道理差不多,不必再需我詳說了。」


  黃帝似悟出一些道道,感歎地說:「如此看來,治理天下實在不是你我之輩的事,即使這樣,我還要冒昧地問,治理天下由民自得自化的道究竟在什麽地方?」


  童子聞言沈默不語。


  黃帝再問,童子才說:「治理天下的是牧養蒼生,此非聖人所務。你一而再地問,那我告訴你就如牧養馬匹一樣,除去其中的害馬。害馬,是該馬不守本分,超出了本分方始爲害。治理的人首要在於治理其身,治理其身莫不先於守分,守分便能順從自然無爲而化。不然的話,就和不守本分的馬一樣,成爲害群之馬。」


  治身的要務是遵循生命生養成長的規律。在養生的實踐活動中,養生者嚴肅認真地探索生命與事物的發展規律,並因此嚴格遵循,便是順應自然之道。


※ ※ ※


  夫,道者,徑也,即世人共屐之道也。然古自堯、舜、禹、湯、文、武、周公,至孔子而孟子,一貫相承,君臣體制之道,則治國輔世,養民安邦之道。所以社稷相安有序,而行禮樂,欣欣向榮,民安物簞,乃有道之君之為也。此曰:治世養民保國之道。


  老莊之清淨無為法,本自然之道,求養生脫俗,無爭無鬥,達返本還元,至童真之樸。超塵脫俗,求個人之道,而後應化,濟世度眾,依付天道,而佛亦然。


  但世人言道,怵目驚心,即三歲孩童亦有道,甚至窃盜亦自謂有道。故依世情說道,即各執己是立道。所以世上人人談道,道道有理,條條是據,但此道非世道,亦人道,只是一己之道。故愚者不能辨之,亦附之其道。所以以世人求理學道,若不徹至靈玄奧,而窺其全貌,似坐井觀天,或管規窺天,即只知其一不知全貌,亦謂己愚說理虛。又有愚者附之,即成眾非,至此眾非,亦己為是,所以孔孟亦遭徹職。


  今世上眾生愚而自逞賢,理不學不知其義,所以持己之是,而斷是非,判善惡,自取其亡,尚沾沾自喜,自謂己賢。爾等眾生不信,可靜思而提一事,推敲推演而下,終求其證驗無疑。


警世箴言-述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