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門弟子中,子路是擅長於政治。當時衛國的蒲邑是個很難治理的地方,子路受衛國國君之邀前法治理。
歷經三年後,有一次孔子帶了幾個弟子來探望子路,才剛走進境內,孔子便稱讚說:「子路做得好啊!他藉由恭敬之心而達到了誠信。」
進到城中,孔子又稱讚說:「子路做得好啊!他藉由忠信之法而做到寬厚。」
當一行人進入子路的官衙時,孔子不由得再次稱讚說:「子路做得好啊!他藉由明察來做各種判斷。」
隨行的子貢覺得很奇怪,於是問:「老師您都還沒見到子路,也沒聽子路說如何治理政事,怎麼就誇奬了他三次呢?」
孔子回答說:「我已經看到他的政績啊!一走進境內,看到耕地都整理好,溝渠也都挖好了,可見子路已經事先下了工夫,在百姓心中是恭敬又有威信,百姓才會盡力去做這些事。
走到城中時,我看到百姓的房屋、圍牆堅固完整、樹木茂盛,可見子路的政令忠信而寬厚,所以百姓的做事態度不苟且也不馬虎,因此治安良好。
當我進入官衙時,看到子路的手下相當服從命令,辦事有效率,可見子路對每件事都能事先明察並做出正確判斷,政令不會擾民。所以我才會連續稱讚他三次啊!」
孔子雖然沒見到子路,沒聽到子路解說治理的方法,光是觀察就可以知道子路是用「恭敬忠信」來處理政事。而子路來到蒲邑後先做的興水利、重農耕、明察,正是事先計畫謀略好,政令推行起來自然順暢的最佳證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