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2日 星期一

盛德若不足

   楊朱向南到沛地,老聃西游到秦地。楊朱抄郊野的小路,至梁地遇到了老子。



  老子在半路上仰天長嘆道:「起初我以為你是可以教導的,現在看來不可教導了。」


  楊朱沒吭聲。到了旅舍,楊朱給老子送上洗臉水、嫩口水、毛巾和梳子,把鞋子脫在門外,跪著走到老子面前,說:「剛才您老人家仰天長嘆,學生想請教您原因,但路上您沒有空,所以不敢問。現在您有空了,請問我哪裡做錯了。」


  老子說:「你神態傲慢,誰還願意和你相處呢?最潔白的東西好像十分黑暗,最道德的人好像有所不足。」


  楊朱立刻變得十分恭敬地說:「敬聽教誨了。」


  楊朱往沛地去,走到旅舍的時候,主人十分客氣地迎接他進房間,老板安排坐席,老板娘拿來毛巾和梳子,旅舍的客人讓出了坐席,在灶前烤火的人讓出了灶門。當他從沛地回來的時候,旅舍的客人們已不再拘束,同他爭搶坐席了。


※ ※ ※


  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污辱垢穢,要茹納得;與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惡賢愚,要包容得。


  釋意:


  人在設身處世,行為不可過於高潔,而應能納污穢接受恥辱,和含茹不潔的東西。與人交往不要把善惡好壞分得太清楚,而要對善、惡、賢、愚的人,都能夠予以包容,使渾然不覺,這才是立身處世之道。


  白話注釋:


  處世之道,首先要保持自身潔白,但如果一個人,自己持身太過潔白了,則必受他人的怨恨和輕視。所謂:『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惡。』人處世能夠清濁各一,容納污穢,則成名建功立德立業,都是沒有不利的。


  與人交際,怨恨好惡之念不可過於清楚,一切賢愚善惡總須包容在心,那麼就會受人尊敬的。古語有云:『泰山不讓土壤,河海不擇細流。』也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做大人物處世之要訣,就是如此。


悟理澄心-三四、清濁並包善惡兼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