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7日 星期一

優秀的綿羊

   有一次,我有一個朋友,毅然決然辭掉做了十幾年穩定的高薪工作,跑去周遊列國。我問他為什麼突然決定這樣做?他回答我:「我不想要自己的一生,都花在汽車雨刷的一個零件上。即便我把這個零件賣得呱呱叫、賣到全世界,這到底對我的人生有什麼意義?」於是,在不惑之年將屆時,他決定去「尋找自己」。

 

  還有一位大學生,讀了六年大學,取得了醫學院文憑之後,在畢業典禮上把文憑獻給了父母。之後他昂然的說:「我已經替你們拿到了名校的畢業證書,現在,我要開始做我自己。」然後他一頭鑽進公益事業單位,去做一個快樂的社工。


  在《臨死的五大遺憾》一書中,作者在安寧病房服務最常聽見的死前遺憾是:「我希望能有勇氣過自己真正想做的生活,而非別人所期望的生活!」不過很可惜的是,現今大學生,多半還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熱情所在、喜歡什麼、將來想做什麼?這群「優秀的綿羊」,花費了生命中最青春寶貴的時光,從教育系統中一路往上,爭排名、拿學分、取得最優秀的成績,然而,往往到了中年,才開始了解自己、追求人生。


  教育不僅是「做功課」、「寫答案」、「考試拿第一」。教育不只是為了學習套裝知識和套裝技能,而是為了讓你學習思考、找到自我。然而,曾幾何時,一流大學中的學生都一窩蜂的選修同樣的科系、選擇類似的課程,走上差不多的人生。這些別人眼中的人生勝利組,能夠把事情做得很出色,卻不知道自己為何而做?
 

  如果大家都只敢走一條別人都走的路,只想在競爭中拿第一,卻從不曾思考自己這樣做的目的為何?結果為何?價值為何?那麼,確實,你只是一隻優秀乖順的綿羊。在同樣一條的生產線上,盡頭只有文憑和名利。即便是大家眼中的菁英,卻只是重複又重複同樣的人生道路,最終甚至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一個就讀一流大學的女孩為她的生活做了以下的總評:「我討厭所有的活動,討厭每一堂課,討厭我在高中時做的每一件事,我八成也會痛恨我的工作,而眼看著那就是我此後要過的人生。」


  即使是最頂尖、拿過最多奬章的學生,也會在回首過往時懷疑自己努力的這一切是否值得。越是專業人才——醫師、律師、學者、商務人士等等——越常在他們的不惑之年遭受到不獨立與困惑的心理衝擊。有的推說他走上這一行是為了滿足某人的期望,也有的說只是隨波逐流,壓根兒沒停下來想過自己是否真的熱愛這份工作。


  他們最常說自己錯失了整個青春歲月,從未活在當下,總在追求一些錯誤的目標。他們也許想到外頭做些更有建設性、更有意義的事,但不知該如何下手,也無法想像離開現有舒適圈之後會是什麼景況,其實這種話換上另一個說法——他們已經對金錢上癮了。


《優秀的綿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