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忮不求
孔子說:「穿著舊棉袍,和穿著狐貉皮衣的人站立在一起,而不覺得慚愧的,恐怕只有仲由能夠吧!《詩經》上說:『不嫉妒,不貪求,怎麼會不好呢?』」
子路於是經常誦讀這兩句詩。
孔子說:「不嫉妒,不貪求,是作人的基本道理,怎麼說是最好呢?」
原文:
子曰:「衣敝縕,與衣孤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子路終身誦之。
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 ※ ※
夫,人之為人,當自立自強,方為大丈夫,亦是大人之道,反之,則為小人之道矣。
貧不足恥,不能自食其力為恥;賤不足羞,常求於人為羞;至若富貴功名,乃身外之物,有之無加於所得,無之無損於所得之。
人不論親疏,一切皆不可靠也,唯盡其在我,則成其在我,命自我作,福自我求,能自足其足,而可無入而不自得,無處而不自安也。故老子曰「知足常足,終身不辱。」
昔宋有魏舒者,隱居不仕,嘗自泳云:「有名閒富貴,無事散神仙,洗現魚吞墨,烹茶鶴避煙。」此能知足,故一片閒心,自能與白雲彩鳳常相左右,不亦其樂融融也。又唐伯虎有詩云:「鈞月樵雲共白頭,也無榮辱也無憂,相逢話到投機外,山自青青水自流。」人能了然,則萬事自不求於人也。
是以反求諸內,則自求自得,且復一得永得,不但人不可奪,天亦不可奪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