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耕六度.福德智慧
本道院彌勒菩薩 登台
聖示:當你們索取時,你們不會感到滿足。當你們付出時,滿足才會來臨。
陳生:學生恭向恩師頂禮五叩首!
彌勒菩薩:賢生免禮!
陳生:一個男子坐在一堆金子上,伸出雙手向每一個過路的人乞求著。一個老人走了過來,男子向他伸著雙手,老人問:「孩子!你已經有這麼多的金子,難道還要乞求嗎?」男子說:「唉!雖然我已經有如此多的金子,但是我仍然不滿足,我要乞求更多的金子,我還乞求愛情、榮譽、成功。」於是老人從口袋中掏出愛情、榮譽、成功,送給他。
一個月之後,老人又從這個地方經過,只見男子仍然坐在那堆黃金上面,向路人伸著雙手。「孩子!你所需要的都已經有了,難道你還不能滿足?」男子說:「唉!雖然我已經擁有了我所需要的東西,但是我還是不能滿足,我需要快樂與刺激相伴。」於是老人又把快樂與刺激給了他。
一個月後,老人又路過了這個地方,見那男子還是坐在那堆黃金上,儘管有愛情、榮譽、成功、快樂與刺激相伴。「孩子!你所需要的已經都有了,難道你還是要乞求?」男子說:「唉!雖然我擁有得到的比別人多,但是我仍然不能滿足,老人家請你把滿足賜給我吧!」老人笑道:「你需要滿足。孩子!那麼你從現在開始必須學著付出。」
一個月後,老人又從這裡經過,只見男子站在路旁,身邊的金子所剩無幾,他正向路過的人施捨著,把金子給了衣食無著的窮人,把愛情給了需要的人,把榮譽給了慘敗者,把快樂給了憂傷的人,把刺激給了麻木不仁的人。現在他一無所有,男子看著他施捨的人,含著感激的笑臉,會心一笑起來。
老人問:「孩子!你滿足了!」男子笑道:「滿足了!」
彌勒菩薩:同樣是過一輩子,欲望大的人得花很大的氣力,才能滿足需求;而欲望淡薄的人,少欲少煩惱,便能安穩的終其一生。
福德,是指過去世及現在世所行之一切善行,及由於一切善行所得之福利。《金剛經》云:「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是以,六度波羅蜜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五度皆屬於利他的福德門;至於智慧,即是觀念真理,屬於自利門。若是你們想要得到他人的恭敬與信服,自己是需要培植相當的福德與智慧,才有可能辦到的。
陳生:明白。謝謝恩師指導!在平凡的人生中,自我約束行為,自我反省,把好的型態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就是精進。所以啊!一日不修一日空,一日修得一日功。我們若能放棄自己的私心慾念,在進德修業中,必
然更上一層樓。
彌勒菩薩:人有一善,便積一德,人有百善,便積百德。有公心,便有公德,有仁心,便有仁德。仁德者,美德也。五倫八德、三從四德即是也。
八德者,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孝於親,悌於長,忠於國,信於友,禮於眾,義於人,廉於民,恥於身。人有報恩之德,則對上尊,對長敬,對下愛,理之常也。婦之四德,婦德,婦言,婦工,婦容。婦女必修容以正,言以省,工可行,則德可立也。
陳生:日常生活中,多保持一分寧靜的心,多保持一分向內看的心,就會少一點被外境困擾的可能。
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知足;一日無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
彌勒菩薩:然也。德之本體,日日真實,時時俱足,日用常行之際,無不是德也。盼望世人,終身行仁德益於天下,便積功德。
陳生:謝謝恩師慈悲!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
道在日常中-第廿九章 勤耕六度‧福德智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