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9日 星期二

講虛空

 

  西山亮座主,馬祖道一禪師之法嗣,四川人,生平不詳。善於講解經論,頗為自負。


  一日參馬祖。馬祖問:「見座主大講得經論,是否?」


  亮座主道:「不敢!」


  馬祖問:「將甚麼講?」


  亮座主道:「將心講。」


  馬祖道:「心如工伎兒,意如和伎者,爭解講得!」[工伎兒,隨著鑼鼓等樂器之節拍,表演各種雜技動作的演藝者。和伎者,調弄音樂以配合演藝者進行表演的伴奏者。]


  亮座主大聲反問道:「心既講不得,虛空莫講得麼?」


  馬祖道:「卻是虛空講得。」


  亮座主認為馬祖的講法不正確,於是便起身告辭。正準備下臺階,馬祖突然在背後大聲招呼道:「座主!」


  亮座主剛一回頭,馬祖問:「是甚麼?」


  亮座主豁然大悟,連忙向馬祖禮拜致謝。


  馬祖道:「這鈍根阿師,禮拜作麼?」


  亮座主道:「某甲所講經論,將謂無人及得,今日被大師一問,平生功業,一時冰釋。」


  完,再一次禮謝而退。


  亮座主後來隱居于洪州西山,從此再也沒有他的消息了。


※ ※ ※


  夫,道之源流出自天而不可易,經天之日月,行地之河海,莫不是道之權衡與主宰,包羅萬象,養育群生,生生化化而不息。


  本心者,出於未涉凡塵清淨明朗,純潔赤子之心。心者,為人生不可離靈明之物,心源起於性,性者,源起於天,天者至虛至靈,無聲無臭之體,故性體為清淨無為,惜哉!墜落塵世,漸漸耳濡目雜,七情所蔽,六欲所包,忘卻了本性,回天無期矣!


  然無心不足以證其體,故道由心學,仙由心修,功由心行,德由心積,心能作天堂亦能作地獄,心異則千差競起,心善則菩薩在,心惡則惡魔纏,故孔夫子曰:正心,老子曰:煉心,佛陀曰:明心。能不離此心,因知此心,故明自性本來為清淨覺體,六祖慧能曰: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提醒而意味著良知良能之本性,須時時思惟,刻刻反省,方不迷失。


  佛經曰:萬法由心生,萬法又從心滅,心生一切法生,心滅、一切法滅,故曰:萬法惟心造。同是一個心,心能成正心,亦能成妄心,正心者道心,然道心何求乎?佛曰:不求外身之道,外身之道非正道。


  又孔子曰:學問之道無它,惟在明心而已。正道、明心,非外求,惟自醒,明心路而已。性者心之源也,心不定則性亂危心矣,心、性沈靜,超風俗,方能達至心之源頭,明心之來源,心之本質,心之表現,而明心之全體大用,則必見本性矣。至此。


明性傳真-述:道心的源始


2025年9月8日 星期一

言必有信

  暑假,迪斯和傑米開玩笑的時候,把他騙哭了。


  媽媽嚴肅地教育迪斯,迪斯卻覺得開玩笑時騙人關係不大。


  在狠狠地教訓過迪斯一頓之後,媽媽開始高高興興地做午餐。當迪斯大聲地咀嚼著三明治的時候,媽媽問他:「今天下午,你願意去看電影嗎?」


  「哇!我當然願意!」迪斯想知道要去看什麼電影。媽媽是《音樂之聲》。噢,太棒了!他非常願意去看《音樂之聲》!


  迪斯洗了澡,穿戴整齊,就像要去赴一個生日宴會。


  他們急急忙忙地走出公寓,去趕開往市區的公共汽車。到了車站,媽媽出了一句令迪斯非常驚訝的話。她:「寶貝,我們今天不去看電影。」


  迪斯最初沒有反應過來。「什麼?」他抗議道,「什麼意思?我們不去看電影了嗎?媽媽,你過要帶我去看《音樂之聲》的!」


  媽媽停下來,用胳膊摟住他。迪斯不明白她的眼睛裡為什麼會有淚。接著,她擁抱著他,輕聲解釋,這就是被謊言欺騙的感覺。


  「真話是非常重要的。」媽媽:「我剛才對你撒謊,我覺得糟透了。我不願意再撒謊了,我相信你也不願意再撒謊了,人與人之間必須相互信任,你明白了嗎?」


  迪斯向她保證自己明白了:「……我永遠也不會忘記。既然我已經接受了這個教訓,那麼,為什麼我們不去看《音樂之聲》呢?我們還有時間。」


  「不是今天。」媽媽告訴他,「但我們以後會去。」


※ ※ ※


  所謂君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乃君子之人,一旦言語出口,無論死活,或傾家蕩,成功失敗,亦不違背口言,而致失信。事事能作得圓滿,不虧損他人,而利益自己。


  守信者,作不到之事,行不到之言,切莫允人或亂,若一旦允人之事,或言語後,若知事不能如意之時,定要提前回信,方免時到而失信,恐怕惹出是非,或禍端,則不妙也。


  信者,乃人生成家立業之本源,亦是正心修身之至寶。


2025年9月7日 星期日

我不要長壽

 

蓮生/文


  蓮勻法師生日。


  請我畫一幅画,於是,我畫了「二條魚」,再加上水草漂逸。


  我題字:


  「長壽有餘」。


  落款,押印。


  畫好之後,就交給蓮勻法師。


  蓮勻一見題字,即大叫:


  「我不要長壽!我不要長壽!我不要長壽!」


  眉鎖。


  愁容。


  我見她不喜歡這幅画,也無可奈何。


  後來,


  這一幅画,轉到「哈尼娃」的手中,「哈尼娃」請來這幅画,是準備給「蓮印上師」增壽的。


  但,很不巧,「蓮印上師」遷化了!


  「哈尼娃」自己也不希望「長壽有餘」,於是這幅画轉到「惠雯師姐」的手中。


  這是:


  三易其手。


  我個人滿喜歡這幅画的:


  第一,魚的嘴,很奇妙。


  第二,魚的眼,很活。


  第三,魚的著色,活潑。


  我總覺得,這幅画充滿了清新靈秀的氣息。


  惠雯


  「她們都不喜歡,最後,我卻佔了便宜。」


  我


  「這幅画,有價得珍藏。」


  惠雯


  「她們不喜歡長壽!」


  我


  題長壽有餘,是吉祥話,很平常。


  我總不能題:


  短壽。


  夭壽。


  猝死。


  快死。


  即死。


  凶死。(這就成了詛咒)


  我


  「這壽算如何?本是自己的命運。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我


  寒山詩:


  誰家長不死?死事舊來均。


  始憶八尺漢,俄成一聚塵。


  黃泉無曉月,青草有時春。


  行到傷心處,松風愁殺人。


  拾得詩:


  無去無來本湛然,不居外及中間。


  一顆水精瑕翳,光明透滿出人天。


  我想:


  壽命無住性。


  也不由人定。


  題字本遊戲。


  明此心自靜。


  我題「長壽有餘」就會「長壽有餘」嗎?


  讀《金剛經》的四句偈:「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就是去掉我執、法執、人執、壽執。


  悟否?


盧勝文集第288冊《一籃子奇想》二條魚的故事


2025年9月5日 星期五

張鬼子

 

  拘魂鬼,陰間抓捕死者靈魂的鬼,它們身着紫衣,身配鐵索,手握名冊,到處遊。其名冊即是生死薄,上面記載着死者姓名,以及死亡的地點和時間。它們找到死者,大聲呼喚其名,將死者一旦聽到拘魂鬼的呼喚,就會靈魂出竅,拘魂鬼拿出鐵索,把將死者的靈魂緊緊捆住,迅速帶往冥界。


  拘魂鬼是如何拘捕將死者的,這有一個古代故事,可以佐證。


  話洪洲(治所今江西南昌)州學教官張某,其貌不掦,雖薄有才氣,卻天性刻薄,上了年紀,更變本加厲。因此學生們想要戲弄一下教官張某。


  恰好,學生中有個人長相醜陋,面黑如鐵,又傻乎乎的,大家給他起了個綽號叫張鬼子,他任人呼叫,並不生氣。


  學生們想利用張鬼子得天獨厚的條件,夜裡嚇張教官。於是,大家一致推舉張鬼子扮為陰曹地府的勾魂鬼,當晚出現在張教官面前,讓他虛驚一場。


  他們同張鬼子一商量,張鬼子居然爽快地答應下來,只問眾人找一個道具。


  張鬼子:「聽人,冥府抓魂,必須有一張拘票,否則就沒有憑信了。」


  眾人一下犯了難,拘票誰也沒見過,不知如何製作。張鬼子,他聽人過如何製作,就讓大家準備一張紙、一些白礬,親自動手製成了一張拘票,還真像那麼回事。


  當天夜裡,學生們熄燈後悄悄溜出臥室,埋伏在張教官的宿舍旁,以觀究竟。


  夜很深了,大門已經上鎖,張教官的門也已緊閉。大家還沒有看到張鬼子的人影,擔心他怎麼進來呢?正當大家焦慮之時,忽然聽見校門外有了動靜,藉着星月微光,他們看見門縫中踅進一個人,細細一看,正是張鬼子,不禁大吃一驚。


  張鬼子一聲不響,手裡拿着鋃鐺鐵索,面目也變得更加猙獰可怕。大夥看他演得如此認真,倒有些毛骨悚然。


  大夥懷着好奇心,繼續觀看,只見張鬼子三跨二步到張某門前,砰砰敲門。接着,就從門縫中側身擠入,學生看得呆了。


  張教官已然起身點燈,看見張鬼子站在房裡裝神弄鬼,不禁大怒,猛喝一聲:「畜生!這麼深夜來幹甚麼?我知道了,一定是其他學生指使你黑夜中來嚇我。我會看不出你們玩的鬼把戲?」


  張鬼子不慌不忙出示拘票,笑笑:「我是奉了羅王的拘票來勾你魂的。」


  張教官嗤之以鼻,一把將拘票抓在手裡,讀將起來。張鬼子很有耐心地等着,慢慢扯下包在頭上的頭巾,走到教官的身邊。


  張教官還沒有讀完拘票,突然瞥見身邊張鬼子頭上橫着兩隻角,立即驚恐地狂叫一聲,直挺挺地跌倒在也,離開了陽世。


  於是張鬼子走到庭院裡,招呼學生都出來。學生見到他那副牛頭鬼叉的臉面,怕得要死,站得遠遠的。


  張鬼子高聲道:「多謝各位仁兄,我並非假鬼子,而是真正的陰間牛頭獄卒。當年奉了閻王老子的旨意,來追索拘捕這個刻薄鬼的靈魂。不料渡水時,將拘票弄丟了。沒有拘票,怎敢抓人。又怕王治罪而不敢回地府,因此藏混跡在人間,吃盡了千辛萬苦。現在靠了眾秀才的計謀和出力,我重新獲得了一張拘票,弄假成真,總算將張某逮捕歸案,回地府復命,多謝多謝!」


  罷再三作揖,用鐵索鎖住張某靈魂,冉冉飄出牆外而去。罪學生這才如夢方醒。


滿手臭氣

  佛陀發現他的弟子難陀經常與一些酒肉朋友在一起廝混,心想如果難陀還一再的與他們在一起,將來定受沾染,養成不良習慣,成為胡作非為的壞人。


  於是就叫來難陀:「我今天要到迦毗婆蘇都城,你跟我一起去吧!」


  難陀:「好呀!反正閒著也閒著,什麼時後走?」


  佛陀:「現在就走。」


  佛陀與難陀兩人進入迦毗婆蘇都城。經過一家賣魚店,佛陀對難陀:「你進入魚店裡用右手去拿鋪在爛魚下面的茅草來。


  難陀遵照佛陀的指示用右手抓了一把茅草回來,佛陀要難陀將茅草放在地上,然後再嗅嗅他的右手,是什麼味道?」


  難陀聞過後,甩開頭,:「哇!我的右手變得好臭!」


  佛陀對難陀:「人如果經常與惡人在一起,就像你的右手拈染臭氣的茅草,雖然已經放下茅草,但是手上也已沾染了臭氣。你與酒肉朋友在一起,現在還沒喝酒、為非作歹,但不良的習氣卻已沾滿你的全身,可是你自己還不知道已經有這麼多的不良習氣,這就像你的右手不知道有臭氣同樣的道理。」


  接著佛陀與難陀又繼續往前行走,遇到不遠處有一家香店。佛陀對難陀:「你到香店用左手去拿一張包過香的紙。」


  難陀進入香店,向老闆討了一張包過香的紙,用左手拿回來。


  佛陀:「你把左手的紙放下,再嗅一下你的左手,會是什麼味道?」


  難陀聞過後:「我的左手好香喔!」


  佛陀對難陀:「人如果和善智識在一起,就像你的左手感染到香氣的紙一樣。就算放下香氣的紙,但手上已感染香氣了。以後你如果常與善人在一起,久而久之,也會受到他們的影響,學習他們的忠厚賢良、寬容忍辱,慈悲喜捨的大善知識。」


  人若親賢良,譬如紙一張,以包蘭麝,因香而得香;人若近損友,譬如一枝柳,以之穿魚蝦,因臭而得臭。



2025年9月3日 星期三

智者壽,仁者壽

 

  有一次,哀公向孔夫子請教,問:「夫子,是聰明有才智的人比較長壽,還是心地仁慈、厚道的人比較長壽呢?」


  孔子回答道:「是這樣的。人有三種死,並不是他壽命到了,而是自己折損掉的。比如起居沒有定時,飲食沒有節制,時常讓身體過度疲勞或無限度地放逸。這些都是因自己不懂得愛惜身體,使身體受到損傷,這樣,疾病就可以奪去他的性命。


  第二,居下位的人卻無視君王,以下犯上;對於自己的嗜好欲望,不肯節制,貪求無厭。這樣的人,刑罰也能奪去他的壽命。


  再者,人少卻去冒犯人多的人;自己弱小,卻還要去欺辱強大;忿怒時不懂得克制自己,意氣用事;或者不自量力,不計後果地行動。這樣,刀兵戰事就可以讓他夭折。


  像這三種情況:『病殺、刑殺、兵殺』,是死於非命,也是咎由自取的。而仁人廉士,他們行動有節,合乎道義,喜怒適時,立身行事有操守,懂得培養自己高尚的性情,這樣他們得享長壽,不也是合乎道理的嗎?」


※ ※ ※


  一般而言,一個人十五、六以前造業不多,故若生有頑疾,則皆是宿世惡業所造成。十五、六以後所生之疾病,除極少數因風寒失調所致外,多是個人不良習氣或是缺乏道德造成,而不是缺乏營養。


  現今的西醫,把人體看成由無數細胞所組成之個體,因此,當一個人生病時,醫生就將人當成物質來治療。照理,若使用了正確的處方,病人應該就此痊癒,然而事實卻非如此,因為西醫忽略了「魂」(佛教曰:神識)在人體中所扮演的角色。


  儒家講仁、義、禮、智、信五常,佛家講不殺生是仁,不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飲酒是智,不妄語是信為五戒,中醫講五行木、金、水、火、土,對應五臟肝、肺、腎、心、脾。就以腎臟而言,人守好不邪淫的戒,不要常有男女欲望念頭的欲,腎臟就會比較健康,一個人若心不慈悲,不守信,愛發脾氣,不孝父母,頂撞長輩,邪思邪念,五臟就會不調而出問題。


  現在人重養生,都是從物質上著手,例如要補充維他命、礦物質、鈣質……等等,若是愈補身體愈差,長期沒有效果,那就不是營養的問題,而是心出了問題,道德出了問題。此時就要懺悔,彌補過失,因為幾乎所有的病,都可以透過懺悔來治療。


  人的養生,應該是吸收仁、義、禮、智、信的能量,把五戒做好,一個人具足這些能量之後,懂得仁慈、有義、知禮、理智、守信,遵守倫理道德,則身體自然能健康安泰也。


虛原雜誌第215


閱兵典禮

 

蓮生/文


  我


  「檢視」念頭,是「喜無量」之因。


  有一件大惡事,是世人毫無所覺的,並且是認為很正常的。


  世界各國。


  在他們的國慶日時,喜歡舉行「兵典禮」,各國的領導人,站在兵台,向遊行的三軍,行注目禮。


  接著:


  「秀」戰機。


  「秀」槍炮。


  「秀」戰車。


  「秀」飛彈。


  尤其是各種飛彈,可以殺一城人,可以殺一國人。飛過千里萬里,州際飛彈,挾帶著核子彈頭的飛彈,一一亮相。


  有人:「這是秀肌肉。」


  我:「這是秀殺人的武器。」


  這是很可怖畏的「大惡念頭」。


  這些核子飛彈,一旦使用,人類的滅末日就真正的降臨了!


  是誰的因果?


  這因果怎麼算?


  殺一人,尚要償命。殺數萬數億的人,怎麼算?


  我問:


  「為什麼不舉辦花車遊行?」



  我個人小時候,不知因果。


  看見螞蟻列隊而行,我會用廢紙蓋在螞蟻列隊的上方。


  然後,點火。再將黑了的紙灰拿開,底下是一排排螞蟻的死屍。


  我沾沾自喜!


  今天,我懺悔!


  還有,


  我用殺蟲劑,殺螂、殺蚊子、殺蒼蠅、殺老鼠、殺壁虎、殺蜜蜂、殺昆蟲。……


  我用活蚯蚓釣魚。


  殺蛇。


  殺小動物,無數!


  蜻蜓、蝴蝶、金龜仔、蛾………。


  殺青蛙、殺鳥、殺蟬、殺蠶。


  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裡游的。我全部都殺過,尤其蜘蛛無數。


  今天,我一一懺悔!


  我在密教學會了超度法,我每天修「超度法」,將所殺的眾生,一一送往西方極樂世界的佛國淨土。


  往昔所作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痴。


  我知道:


  勿輕視小惡,


  認其無大害;


  須知星星火,


  亦足以燎原。


  又:


  勿輕視小善,


  認其無大用;


  小小點滴水,


  亦解世間渴。


  我用「超度法」,超度我這一生所殺的一切生物,免於輪迴,速成極樂。


  佛陀


  「救度眾生的生命,是最大的功德利益。」


盧勝文集第283冊《千艘法船》觀修『喜無量』()



2025年9月2日 星期二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商君在秦國執政二十一年(《史記》誤為十年),得罪了不少權貴,許多宗室貴族都對他心懷怨恨。


  某一天,大臣趙良來見。


  商君問:「你看我治理秦國,和以前的五羖大夫百里奚相比,誰比較能幹?」


  趙良:「實話實,可以不受懲罰嗎?」


  「你願意實話,那就是我治病的良藥,我怎麼會處罰你呢?」


  趙良於是將百里奚的故事簡單的描述一遍。


  百里奚是楚國的下人,聽秦穆公不分尊卑貴賤廣納賢才,便想去求見。但到了秦國,盤纏用盡,只好把自己賣給秦國商人當奴隸。一年後,秦穆公得知這件事就把他從低賤的地位一路提拔到一國之相。


  五羖大夫百里奚輔佐秦國六、七年,東伐鄭國,三次擁立晉國的國君(惠公、懷公和文公),並遏阻了楚國北侵的禍患


  他在國施行教化,巴人前來進貢;對諸侯施以恩惠,戎國都表示臣服。


  百里奚擔任秦相時,疲累不乘車,酷日不打傘,在都城巡行時沒有車隊隨行,也不需要武力護衛。


  他死的時候,舉國上下悲痛欲,小孩不唱歌謠,勞動者不哼小曲。


  「這就是五羖大夫的德行啊!」


  趙良反問:「那麼商君您呢?」


  趙良接著把商君在秦國的所作所為,也回顧了一下。


  商君當年能見到秦孝公,是靠受寵的景監牽線,一點也不光采。


  商君輔佐秦國,不以百姓為重,卻大建門闕,談不上什麼功績。


  處罰太子的老師,又用嚴刑峻法傷害人民,累積民怨,凝聚禍患。


  商君權傾一時,功高震主,有時候還會自作主張,變更國君的命令。百姓對商君的命令反應,遠高於國君所下的命令。


  商君自比國君,自稱「寡人」,每天都用法令約束秦國的貴公子。受過刑罰的公子虔,八年來足不出


  商君出門,隨行的車隊數以十計,衛隊手執矛戟夾道奔走,車上滿載武士,隨從各個孔武有力。若是這些外出準備沒做好,商君就不願意出門。


  趙良坦率的:「《書》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商君的處境其實就像朝露般危險,還能希望活得長久嗎?何不把十五邑封地歸還朝廷,然後到偏遠的地方隱居,再勸秦王一改政治作風。否則秦王一旦棄世,那些想抓你的秦國人難道會放過你嗎?眼看死亡就迫在眉睫了!」


  趙良據實以告,但商君始終沒有採信他的建議。


  五個月後,秦孝公駕崩。太子繼位,是為秦惠王。


  公子虔等人上告商君計劃謀反,朝庭便派人去逮捕他。商君逃到函谷關下,打算寄宿旅店。


  旅店主人不知道他是商君,便對他:「根據商君的法令,留宿沒有身分證明的客人,店主會受到處罰。」


  商君感歎的:「唉呀!制法的流弊,居然到了這種程度!」轉而投向鄰近的魏國。


  魏國人怨恨商君欺騙公子卬,並且打敗魏軍,也不願意收留他。


  商君想逃往其他國家。


  魏國人卻:「商君是秦國的逃犯。秦國如此強盛,要逮捕的罪犯進入魏國,不快點將他遣返怎麼行?」因此就把商君送回秦國。


  商君進入秦國,回到商邑,發動部屬攻打鄭縣。秦惠王派兵回擊,在黽池結束了他的生命。


  秦惠王將商君五馬分屍,公開示眾,並且警告大家:「別像商鞅這樣造反!」接著誅滅商君的整個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