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5日 星期一

懺悔是修行的開始

本堂岳武穆王  降

詩曰:無運無財又奈何。營營終日夢南柯。
   至心懺悔除諸業。歲月滄桑自少磨。

聖示:吾今日以「懺悔是修行的開始」為題,供世人參悟。

  懺悔是修行的開始

  二十餘年前,有一位經營殺生行業之男子,為圖生計而日日殺生,一生所屠宰之牲口可說難以計數,雖然其賺了不少錢財,但因殺業甚重,故中年即罹患肝癌。於生病住院期間,每分每秒皆忍受千刀萬剮的痛楚,最後不敵病魔而撒手人寰。

  待其不治身亡之後,家人即到佛寺為他做超度法事,並請法師誦經。做完了四七,家人碰到一靈通之人,就問他:「我們父親是不是已得阿彌陀佛接引至西方極樂世界了?」

  靈通者說:「沒有!」

  家人納悶的問:「怎麼會這樣?不是有做法事了嗎?」

  靈通者說:「沒有用!我看見他仍在刀山受罪,因為他自己沒有懺悔,他自己不念佛,無法接受佛力接引,雖然佛力是無邊的,但是也要他發心向善,肯懺悔、肯接受佛力才行!」

  故《尚書太甲篇》云:「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即是此理。

  人出生於世,即帶有夙世的業力,因業力招來果報,加上此生迭造新業,故而生生死死,長墮輪迴,不得出離。《增一阿含經》云:「人作極惡行,悔過轉微薄,日悔無懈怠,罪根永已拔。」因此,一個人不論過去生修證如何?今生只要輪迴人間,開始修行,懺悔就是入門第一道功課。

  《六祖壇經懺悔品》云:「懺者懺其前愆,悔者悔其後過。」然而現今凡夫愚迷,只知懺其以前所犯過愆,卻不知悔其日後再犯之過錯,以不悔故,前罪不減,後過又生,所以雖然常常懺悔,又常常再犯,因此不見其效,依舊痛苦煩惱。

  又有些人表面上懺悔,內心卻未真正懺悔,例如有些賭徒以剁手指之方式,表達懺悔改過的決心,最後又禁不起誘惑再玩一把,如此「離心」求懺悔等於緣木求魚終不可得。

  因為「身」本無罪,「身」只不過是「心」的工具罷了,心若不戒賭,縱然把十隻手指全剁光,也無法得到懺悔的目的。故罪由心起,也必定須從「心」懺悔,方能達其功。

  「世間只有聰明的人,才會認錯,有智慧的人,才會懺悔。」而懺悔的效果,主要取決於懺悔時心力的強弱,故若能以至誠之心求懺悔,加上拜佛佛力加持,必能改變命運,除障生善也,勉悟之。

虛原雜誌210期

2015年1月4日 星期日

不能不驚駭

蓮生/文

  娑婆人間,很多的景相,令人一見,是不得不驚駭異常的,對我這樣的人來說,實在驚恐莫名,連我也害怕。

  國與國的戰爭,飛彈的震撼,血肉屍骨橫飛的場面,鮮血染紅的大地,一排排一列列的傷患,碎皮、血污、殘肢……。

  戰爭實可怖畏。

  一部卡車,滿載爆裂物,駛入一棟大樓,大樓爆炸,塌了,裡面的人,死的死,傷的傷,破瓦之中,可憐的人們,淚水怎能流得盡,有多少人驚恐的扭曲變形。哀爸叫母!

  恐怖啊!恐怖!

  這世界有很多悲劇,天天在上演,子誅父,夫誅妻,搶劫財物,姦殺,情殺,黑道爭地盤……。

  殘忍的事,一椿又一椿。

  原本人間就有很多意外的慘劇,再加上人為的惡緣,疾病的施虐,這人間還能住嗎?

  我真的很擔心,很多人學佛未成,給惡緣一抓住,跑不了,連脫險都很困難,還能修嗎?

  所以,我隱居在「葉子湖」:

  如臨深淵。

  如履薄冰。

  戰戰兢兢。

  活在這娑婆人間,何處不「危機」?所以我特別奉勸修行人:

  是非之地莫入。

  是非之地莫居。

  是非之地遠離。

  是非之地莫觸。

  寫一短詩:

  不能不驚駭人心的殘忍

  製造出一幕幕生命苦苦的掙扎

  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

  行者的心大驚訝

  祈請佛菩薩大發慈悲

  不忍眾生苦速速慈航倒駕

盧勝彥文集168《孤獨的傾訴》不能不驚駭

2015年1月3日 星期六

因果大清算

西方觀世音菩薩 降

菩薩:今夜帶領正鸞生宣筆邱生原章前往金闕晉見玉帝,探討因果大清算。

可。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菩薩聖安!

菩薩:賢生免禮!速坐穩蓮台。

邱生:〈步上蓮台,瞬間蓮台昇空,飛越星際,但見空中星光閃耀,亮晶晶的天空,實在非常美麗。不遠處,瞧見有財神帶了大隊人馬,每位各推著一輛車子,有的車子裝滿金磚、銀磚及各式珠寶,這些車輛紛紛往人間移動。

約莫一會兒時間,蓮台已然悄悄落定,就停在大草原裡。師生漫步在草原上,瞧見草原間有仙子、仙童正在嬉戲,一旁則有白兔數隻,正在念念有詞,仔細聽個清楚,原來是在探討登天因緣。〉

白兔甲:我因為長期居住在山中的廟後方,經常聽到和尚念經與宣說法義;過了許多年,某夜忽覺一口氣喘不過來,不知不覺地就來到這裡了。

白兔乙:我的主人是一位宗教家,平時都喜歡在起床時到大廳唸唸經文,我就在旁邊聽了許多年,某日聽經,聽著聽著,忽然感覺有氣無力,就在奄奄一息當中,見到一束光,最後被光吸引來到這裡。

邱生:菩薩啊!為何白兔聆聽經文就能來到天上呢?

菩薩:因為白兔心中無雜念,更減少了物質慾望;因此,當然能夠在一心聽聞正法時,就能完全的投入,久而久之,乃成就登天因緣。

邱生:那麼人們如果長期聽經聞法,是否登天因緣比白兔高呢?

菩薩:若是說到人,恐怕登天機率比白兔低。

邱生:人是萬物之靈長,為何人們聽經的登天機率會比白兔低呢?

菩薩:因為眾生慾望深重的緣故,所以,導致無法專注於正法的薰陶上,甚而更落實不了人生真理。

邱生:人生真理,又是什麼?

菩薩:人生之真理:就是「忠恕」而已!

邱生:該如何做,才能盡到忠恕呢?

菩薩:「仁、義、禮、智、信」五常,忠恕之基石也。

邱生:有無比較明確的指南可做依循呢?

菩薩:有的。《玉皇育德真經》就是五常行道之最好的指南針。

邱生:原來,《玉皇育德真經》是五常寶典。大家可要更珍惜、更認真、更深入才好。

〈不一會兒時間,師生走到議政殿,於殿外有仙官帶領仙子、仙童正在迎接。〉

仙官:小神參見觀音大士聖駕!

菩薩:仙官免禮!

邱生:學生參見仙官聖安!

仙官:賢生毋須多禮!請大士及賢生隨吾入殿。

菩薩:有勞仙官帶路。

邱生:〈一行數人,隨仙官之指引,進入議政殿,找好了位子,並各自就坐。〉

仙官:小神先行告退!

菩薩:仙官公忙要緊。

邱生:菩薩啊!您看這清茶,香氣十足,學生敬菩薩一杯。

菩薩:確實這清茶淡淡清香,令人口齒留香。賢生就多飲一杯吧!

邱生:今天好像大夥兒表情比較沒以往的嚴肅,卻看得出來有些緊張成份。

〈不久,遠方傳來聲響:「玉帝駕到!」此時,百官肅立,直至《玉帝》坐定。〉

百官齊跪曰:願玉帝聖壽無疆聖聖壽!

玉帝:眾仙家平身!

菩薩:微臣見過玉帝!

玉帝:觀音大士千里迢迢為著書而奔忙,慈悲精神令人讚嘆!

菩薩:玉帝日理萬機,忙碌情形不亞於微臣。龍體保重了。

玉帝:感恩大士!

邱生:學生參見玉帝聖壽無疆聖聖壽!

玉帝:賢生免禮!賜坐。

邱生:敢問玉帝,如今傳聞已久的【因果大清算】,不知其真實意義為何?

玉帝:問的好。自古以來,【因果大清算】於每一個朝代都會有一次機會,最後乃以戰爭作為最後總清算。

邱生:那是每次戰爭後,因果業報是否就都沖銷了呢?

玉帝:不是的。每每靈界充斥怨戾之氣無法減輕之時,必然會影響到世人的情緒,輕微的狀況,就是發生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口舌是非,爭吵不斷;情況重一點的狀況,就會產生鬥毆,甚而形成團體與團體之間的惡鬥;再嚴重的狀況,便是形成國家與國家的戰爭,來減消一些靈界的怨戾之氣〈只是消弭一些怨戾之氣〉,還未真正使因果業報沖銷掉。

邱生:如何才能減消靈界的怨戾之氣呢?

玉帝:每一個人平日都做好本份,廣結善緣,便能止造怨戾之因,是為:止惡。

邱生:止惡後,又當如何?

玉帝:眾生雖能止惡,停止惡行之造作,尚須行功立德以消前愆。

邱生:行功立德,該如何著手?

玉帝:落實「仁、義、禮、智、信」,乃是行功立德之良好方法也。寡人於《玉皇育德真經》乃有提到一些日常生活必須注意的事項,但願世間人能夠用心體會,誠心奉行之。

邱生:只要做好五常精神,此後就應該沒事了吧!

玉帝:能這樣盡其五常精神,確實已經足以感動冤愆不至於討報太激烈,但似乎還未化解到過去所造作的冤愆。

邱生:進一步而言,該如何做,才能消業障、解冤愆呢?

玉帝:因果現前,化解則以「保調」最為迅速。

邱生:為何因果業報不在每一個當世做一個了結?卻要留到生生世世拖拖磨磨、糾纏不清呢?

玉帝:因為世間上有錢的人福報深厚,縱使當世造作了一些惡業,亦將因為宿世累積來的福德深厚之緣故,冤業根本無法近身討報。

其次,往昔有財力者、有權力者,得以憑藉錢財收買一些心術不正、不夠正心正念的法師、道士,為彼等施展法力以驅逐被害冤魂,甚至禁錮被害冤魂。

由於這些法師、道士,不知來龍去脈,只是因為一時貪圖財利;所以作法驅鬼,以致為虎作倀、助紂為虐。

邱生:身為法師,身為道士,既然擁有一身好法力,就應該好好為民除害,豈能為了貪圖財利,反而成為害人的工具。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也要合於情理法才對啊!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玉帝:話雖如此,但是世上就有如此貪財如命的修行人。另外,有些法師、道士,則是因為不明白、未察核被害冤魂與當事請求捉鬼者之間的前因後果,於是被當事請求人蒙在鼓裡,才落得替為惡者收伏冤魂,導致冤怨加劇的情況,亦經常有之。

邱生:這種法師及道士,可真是迷迷糊糊,既不詢問地方民眾,以查明原由,也不詢問當事請求者的左鄰右舍,以了解一下陰陽雙方有什麼瓜葛;只要有人請託,豈可冒然將所有冤魂都當成是故意找麻煩的呢?

玉帝:修行高深者,確實有其執著的一面存在的。另外,有些業障因為有其它業力牽纏,使得無法立即向加害人討報,有些因果問題,因為事件比較小,所以無法立即性討報;有一些因果,則是本來註定會於某年某月某日某時某地以人的形態相遇,以進行人禍討報,卻因討報一方早喪,或被討報一方早喪,造成討報不了的事件,日積月累,延宕到如今,才會形成【因果大清算】。

此時適為末法之初期,亦為修行者想要有所成就最便利的時期,就因為有幸恭逢這個殊勝的時期,萬教齊發,眾生想要進入聖門、聽經聞法、修身養性,非常容易,不但親近道場很便利,就連想要親近什麼教門、想要親近什麼道場,都有很自由的選擇性,因此,才有【因果大清算】之成形也。

邱生:眾生能夠有自由性的選擇本身想要的修行宗門,以及選擇本身能適應的道場,這是很好的一件事啊!怎麼會因此有【因果大清算】的產生呢?

玉帝:末法時期初期,上天有所規劃,一方面大開普度法門,宗教普及,眾生能接受法義的機會多,並且道場林立,想要接受法華薰陶非常便利;另一方面開放因果清算,若是不給予業障討報的機緣,等悟性好的修子都修證歸返淨土及各洞天福地之後,這些冤業豈不是有冤無處訴,有苦無處伸了嗎?

邱生:原來是因為有太多往昔不能適時化解的冤業累積到現在,才會形成【因果大清算】,除了因為業障未能及時化解所累積的冤愆需要做一個清算之外,是否尚有其深層的意義呢?

玉帝:深層的意義,確實是有的。修行人必須明白,平常時候看不出來是否真心修行,一旦境界現前,就可看出一個修行人的真誠與真修程度了。

邱生:境界現前,可以看出一個修行人的真誠程度,但是與【因果大清算】,又有什麼關連性呢?

玉帝:末法時期,眾生以業障的催討,代替修行上的考驗。

邱生:修行上,還要有什麼考驗呢?

玉帝:乃是考驗修行人的真心及修行的火候。

末法時期,藉由業障現前的催討,進行因果之討報,諸如:以殺業現前,致使身體產生病痛,或者產生人際關係上的磨擦問題、家庭關係上的不和睦問題、工作上的不穩定問題;是以,這些業障的現前影響,一方面消減一些業愆的怨戾之氣,一方面考驗著眾生安貧樂道的精神。

邱生:於此時期之【因果大清算】過後,未來是否還會有滯留的業報呢?

玉帝:肯定有的。爾看世間亂象,全是肇因於宿世的因果業力,雖然有些屬於因果沖銷,但眾生卻又同時新造業因,日後難免還要以新的因果面對承受。

邱生:該如何才能避免掉永無止境的【因果大清算】呢?

玉帝:若是想要完全避免掉【因果大清算】的方法,有些修子採取「不計較」、「不嫉妒」,乃是最好的方法。因為不計較、不嫉妒,所以不會對他人有怨言,亦不會凡事都想要與別人爭個先後;由於凡事不計較、不嫉妒,所以自己便不會懷恨而去做討報他人的業障了。

再者,由於本身的執著予以放下,凡事不計較、不嫉妒,所以不會持續和他人結造不好的因,未來當然就會減輕不好的果報了。隨之而來的,則以善的福報與善的因緣居多,由於善的循環,人人互助、互惠,如此一來,社會風氣丕變,乃能成就吉祥的國度、善良的人文也。

邱生:感恩《玉帝》賜教!

菩薩:時候不早,也該回道院。

玉帝:那就不遠送了,寡人恭送大士!

菩薩:《玉帝》請留步!

邱生:學生拜別《玉帝》聖駕!

玉帝:賢生慢走!

菩薩: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菩薩聖駕!

菩薩:可。停筆。吾回!

金闕遊記-第卅七回 因果大清算‧討報與考驗

2015年1月2日 星期五

癡人作夢

  小和尚在做美夢,卻被人驚醒。美夢沒能做完,小和尚悵然若失地呆坐在禪房。

  師父見這樣子,上前詢問,小和尚如實相告。

   「夢碎了,你可曾失去什麼?」師父問。

  小和尚想了想,搖頭回答:「不曾」。

  「本來就是嘛,夢本是虛無的,既沒有得到,何來失去?」

  不過師父又搖頭說:「不對。你丟失了東西。」

  小和尚忙起身尋找。

  師父笑了,說:「別找了,你丟失的,是一天的好心情。」

  小和尚說:「我確實很難過。夢碎了,再也找不回來了。」

  「夢只是身體和睡眠的客人,原本就不屬於你,來了不必高興,去了不必眷念。如果糾纏於它的來去,人生的煩惱就永遠沒有乾淨的時候。」師父開導他。

  小和尚撓撓頭,確實覺得不能為丟失本不是自己的東西而傷心,於是又開始笑了。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東西只是「客人」,不屬於自己,並且來去自由。尤其是名與利,就像過眼雲煙,如夢似幻。一旦把這些上天暫時寄存在你身上的東西當成你自己的東西,你就被它鎖住了。

  擁有時掙不脫,飛走時放不下,煩惱便如影隨形。

※ ※ ※

  夢乃是虛幻,不切合實際,且捉摸不定,難以實現的境界。夢易使人之心志頹廢,夢易使人之意志墮落,夢易使人徬徨不定,失去了鬥志,夢會無形的戕害了人身,夢是無法成就理想,夢更難以達成目標,夢與現實相去甚遠,夢更嚴重的毀滅了人生。是以,有夢應速知醒,絕不可愚癡的沉醉。

  夢缺乏其真實性,所以使得世人醉生夢死,無法腳踏實地,造成無邊的罪業與傷悲。試看世人不知有多少總生活在睡夢裡,整日(包括白天、晚上)不圖思求進:看有什麼法子可一步登天者,看有什麼妙招可一夕致富者,看有什麼絕招可一日成名,看有什麼奇特法則可出人頭地者,試想這不是癡人作夢是什麼呢?然而要想有所成,如果不能奮發圖強,處心積慮,埋頭苦幹,勤儉約束,那來輝煌的成果?故而可知惟只有夢,那總是會遺憾的。

  夢與理想是截然不同的,夢是泡影,理想只要能堅志的去奮鬥是可以達成的。故盼世人能多在善道上立下崇高的理想,絕不可在惡道上(一切欲念 ──貪嗔癡)作夢,否則必有一生難贖的罪業,希能多以此了悟,勉之。

斷迷悟理-第二十章 夢   

2015年1月1日 星期四

哈佛關於人生目標的調查

  有一年,一群意氣風發的天之驕子從美國哈佛大學畢業了,他們即將開始穿越各自的理想之地。他們的智力、學歷、環境條件都相差無幾。

  在臨出校門前,哈佛對他們進行了一次關於人生目標的調查。結果是這樣的:

  27%的人,沒有目標;

  60%的人,目標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

  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

  25年後,哈佛再次對這群學生進行了跟進調查。結果又是這樣的:

  3%的人,25年間他們朝著一個方向不懈努力,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業領袖、社會精英;

  10%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地實現,成為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

  60%的人,他們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麼特別成績,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

  剩下27%的人,他們的生活沒有目標,過得很不如意,並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這個「不肯給他們機會」的世界。

  其實,他們之間的差別僅僅在於:25年前,他們中的一些人知道為什麼要穿越理想之地,而另一些人則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 ※ ※

  人生在世,必須有所願景,當世人心中對生活有了願望時,則生活便有了明確的目標。

  有人希望自己成為魔術表演者,有人希望自己能歌善舞,有人希望自己是一名演講大師,有人希望自己成為大企業家,有人則希望自己是一位頂尖的宗教師。無論自己的希望放在那裏,都將成為人生旅途中的不斷往前看齊之目標。若是只有希望,而不能實際朝目標進行,那麼將只落於妄念而已;是以,人生旅途中,唯有付諸行動,才能擁有偉大的目標,當目標確定後,接下來便是堅持自己的選擇。

  愛迪生,乃是電燈的偉大發明家,並非三、五天就發明了電燈,而是堅持、恆心、毅力所帶來的結果,最後成功的發明燈泡,利益眾生至巨。成功的企業家亦非瞬間能得成就,乃是經歷不少挫折,再從各種挫折中吸取經驗,讓過去的失敗成為邁向成功的養份,加上對於目標的堅定、正確的信念與持續的進行,而且擁有愈挫愈勇的精神,具有挑戰自己的決心,才能讓目標逐步實現,使願望成為掌握中的寶貝,而不再僅止於目標而已。

  一個人之成功,才華固然重要,假若沒有明確的目標,不屈之毅力,堅強之恆心,亦無終底於成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