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復棄中國去,委身適荊蠻。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
卷四。王粲。七哀詩之一
西京長安已經亂無法紀,像豺狼虎豹似的叛軍正在製造禍患。我離開中原地區,遠赴南方的荊州託身。親人為我而悲傷,朋友追著我攀住車依戀不捨。走出長安城門一無所見,只看到成堆的白骨遮蔽了原野。路上看到一個飢餓的婦人,把孩子拋棄在草叢裡,回頭聽到小孩的哭叫聲,灑著淚獨自離去不再回來。
婦人說:「不知道自己將死在哪裡,怎麼可能兩個人都保全呢?」我急忙騎馬離去,不忍心聽她說這種話。往南登上霸陵的高處,回頭眺望長安,我領悟了《詩經。下泉》詩的作者心意,只能長嘆一聲痛徹心肝。
東漢末年,董卓亂政,漢獻帝初平元年(西元一九零年),在關東諸侯組成反董卓聯合軍,於是董卓一把火燒了洛陽,脅迫獻帝與其他官員遷都長安,當時十四、五歲的王粲也跟著父親王謙來到長安。
兩年後,司徒王允用計誘使呂布殺死董卓,董卓部將李傕、郭汜率軍攻入長安殺王允報仇。王粲逃離長安,南下荊州,依附劉表避亂。在途中,眼見戰亂造成的殘敗淒涼景象,王粲心中悲情難抑,於是寫下這首七哀詩。
這首詩生動地描寫出戰亂所造成的慘景。王粲家世顯赫,祖父、曾祖父均位居三公,而王粲也早在十四歲時就得到左中郎蔡邕的賞識,在他心中,想必也嚮往著和祖父們一樣能有一番大事業,只可惜生不逢時,遭逢國家大亂,別說安邦定國,連想要苟全性命都不容易,只能逃往荊州避難。
年僅約十七歲的王粲,正值年輕氣盛、懷抱理想的年紀,然而在逃難的途中,放眼望去到處都是蕭條冷落的景象,到處都是暴屍荒野的白骨,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難民,面對國家動盪、民不聊生,明明胸懷大志卻又無能為力,只能把心一橫,急忙離去。
「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二句是全詩描寫戰亂慘景最為深沉哀痛的句子。長安為西漢首都,雖然東漢時遷都洛陽,長安仍是全國數一數二的大城,如今飽受戰亂波及,已不復見往日的繁華盛況,取而代之的是屍橫遍野,令人怵目驚心,形成極大的反差,更顯現戰爭的殘酷無情。
2017年9月5日 星期二
2017年9月3日 星期日
小慈生大害
蜀中彭縣有一處名山,山有東、南、西、北、中五峰並列,因此稱五斗山。據說有位名叫俗名葛永瑰的道士在此修道成仙,所以又呼葛仙山。
據說,這位葛永瑰是晉時一位學識很淵博的人。他深通仙道,到處尋找善地修煉,終於發現五斗山奇境佳勝,遂入山修煉,後於此得道。
唐代時,川中節度使韋皋少年時期,還曾與葛永瑰道長在五斗山相遇。五斗山當地有很多與葛道長相關的神話傳說。今天,這裡就只給大家講一個,關於動物得靈氣後,干擾葛道長修煉的故事。
葛永瑰在山中修煉之時,山中有隻狐狸(當地人稱狐狸為「毛狗」)每當他唸經修煉時,就在一旁蹲著聽經。葛永瑰心想:大道無私,凡有緣者均可來修煉,所以見狀亦不加禁止。日久天長,這狐狸居然得了靈氣,成了精,還能變化多端,但終因是只畜生,獸性不改,這狐精便偷偷下山危及人畜生命。
葛永瑰知道後,痛加斥責,即要廢去其全部功力。狐精也非常狡詐,馬上痛哭流涕,發誓今後一定痛改前非。葛永瑰心道:修煉人慈悲為懷,這隻狐狸獲得如此功力也甚為不易,所以就姑且饒恕了它。
但狐精對此卻是懷恨在心,它覺的要想為所欲為,必須除掉剛正的葛永瑰。但葛永瑰已是半仙之體,怎麼能夠隨便除去呢?思來想去,狐精覺的只有做使葛永瑰最悲痛的事,使其動情,動心,趁其心神搖蕩不能自持之時,才有得手除去他的可能!
狐精經過觀察發現:葛永瑰對他的兒子非常愛護,可能父子之情還很深。
一日,葛公之子赴廣漢地方遊學,途經五斗山,那狐精突然從洞中竄出,把葛永瑰之愛子吞進腹中吃掉了。葛永瑰當時正在東斗峰朝天洞修煉,本是心平氣和,突然覺的心驚肉跳,把持不住滾滾心潮,馬上掐指一算,立即知道狐精所做之事,急忙忙奔出洞去,隨手拔起洞前水中菖蒲,變成一柄鋒利無比的寶劍,即凌空向那狐狸洞劈去。劍劈山開,因此當地即有了一處名為「破山」的地方。
這狐精積年修練亦是不弱,一口噴出一片毒霧,藉著毒霧,張開血盆大口,撲了過來。
這時葛永瑰想到除掉這狐精不僅是給兒子報仇,更重要的是妖精不除此山不淨,民無寧日。這樣把心神穩定了下來。葛永瑰心中暗暗祈禱:「除惡務盡,成敗在此一舉,願上天祐我功成!」掌心雷一起,將那狐精擊的現出原象,又用神火加以焚燒,不久狐精便灰飛煙滅了。一時間天宇中的毒霧也隨之澄清。
據說,農曆三月初三是葛仙誅殺狐精的日子,那狐精與葛仙斗法時用毒霧污染了山林,所以葛仙誅妖後即召請龍神普降甘霖以洗山。後來這五斗山中就有了一種神奇的現象,即每當農曆三月初三這一日來臨之前,山中必普降大雨一場,將山脈衝刷的碧綠潔淨。
其實,修煉人對動物應該是不殺不養的,而且動物也是絕對不能修練的。這狐精能危害一方,殺人害命,與故事中的修煉人當初放任其聽法,也是有一定關係的。
(資料來源:葛仙山當地世代民間傳說)
※ ※ ※
佛家教人戒殺生,乃是佛眼觀察眾生,無有高下,大至人命,小至螞蟻,皆不得故意殺害。但是,此中有大原則在也,佛陀主張殺一人而安天下,或殺一救多人時,在所不戒,反而是,應殺不殺,假仁假義,姑息養奸,造成大患,小慈而生大禍害,亦是不明佛法、戒殺真意。
此時,應殺者殺之,不但無罪,而有大功。但是,佛教開殺,應有原則性焉。
一、該殺或被殺,不得有怨敵之心,而須有護法、濟世之想。
二、對該殺之人或生物,有憐憫同情心,可憐他們為業障,五蘊蒙蔽良知,枉入邪道,為免其多造殺業,入無間地獄之故,令其身死,現在殺他,其實是度脫他,今天恐其一再墮落,又無法勸他悔改,不得以殺止之。
三、今日開殺戒,是為了解救廣大的生命財產,以及百姓道場的安危也,雖殺人不樂,亦毅然殺之。
瑜珈論菩薩戒本有云:
「如是菩薩見劫盜賊,為貪財故;或復欲害大德聲聞,獨覺菩薩;或復欲造多無間業。我寧殺彼墮入地獄,終不令其無間業成,受無量苦;如是思惟,以憐愍心,而斷彼命。由是因緣,於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
釋疑寶卷
據說,這位葛永瑰是晉時一位學識很淵博的人。他深通仙道,到處尋找善地修煉,終於發現五斗山奇境佳勝,遂入山修煉,後於此得道。
唐代時,川中節度使韋皋少年時期,還曾與葛永瑰道長在五斗山相遇。五斗山當地有很多與葛道長相關的神話傳說。今天,這裡就只給大家講一個,關於動物得靈氣後,干擾葛道長修煉的故事。
葛永瑰在山中修煉之時,山中有隻狐狸(當地人稱狐狸為「毛狗」)每當他唸經修煉時,就在一旁蹲著聽經。葛永瑰心想:大道無私,凡有緣者均可來修煉,所以見狀亦不加禁止。日久天長,這狐狸居然得了靈氣,成了精,還能變化多端,但終因是只畜生,獸性不改,這狐精便偷偷下山危及人畜生命。
葛永瑰知道後,痛加斥責,即要廢去其全部功力。狐精也非常狡詐,馬上痛哭流涕,發誓今後一定痛改前非。葛永瑰心道:修煉人慈悲為懷,這隻狐狸獲得如此功力也甚為不易,所以就姑且饒恕了它。
但狐精對此卻是懷恨在心,它覺的要想為所欲為,必須除掉剛正的葛永瑰。但葛永瑰已是半仙之體,怎麼能夠隨便除去呢?思來想去,狐精覺的只有做使葛永瑰最悲痛的事,使其動情,動心,趁其心神搖蕩不能自持之時,才有得手除去他的可能!
狐精經過觀察發現:葛永瑰對他的兒子非常愛護,可能父子之情還很深。
一日,葛公之子赴廣漢地方遊學,途經五斗山,那狐精突然從洞中竄出,把葛永瑰之愛子吞進腹中吃掉了。葛永瑰當時正在東斗峰朝天洞修煉,本是心平氣和,突然覺的心驚肉跳,把持不住滾滾心潮,馬上掐指一算,立即知道狐精所做之事,急忙忙奔出洞去,隨手拔起洞前水中菖蒲,變成一柄鋒利無比的寶劍,即凌空向那狐狸洞劈去。劍劈山開,因此當地即有了一處名為「破山」的地方。
這狐精積年修練亦是不弱,一口噴出一片毒霧,藉著毒霧,張開血盆大口,撲了過來。
這時葛永瑰想到除掉這狐精不僅是給兒子報仇,更重要的是妖精不除此山不淨,民無寧日。這樣把心神穩定了下來。葛永瑰心中暗暗祈禱:「除惡務盡,成敗在此一舉,願上天祐我功成!」掌心雷一起,將那狐精擊的現出原象,又用神火加以焚燒,不久狐精便灰飛煙滅了。一時間天宇中的毒霧也隨之澄清。
據說,農曆三月初三是葛仙誅殺狐精的日子,那狐精與葛仙斗法時用毒霧污染了山林,所以葛仙誅妖後即召請龍神普降甘霖以洗山。後來這五斗山中就有了一種神奇的現象,即每當農曆三月初三這一日來臨之前,山中必普降大雨一場,將山脈衝刷的碧綠潔淨。
其實,修煉人對動物應該是不殺不養的,而且動物也是絕對不能修練的。這狐精能危害一方,殺人害命,與故事中的修煉人當初放任其聽法,也是有一定關係的。
(資料來源:葛仙山當地世代民間傳說)
※ ※ ※
佛家教人戒殺生,乃是佛眼觀察眾生,無有高下,大至人命,小至螞蟻,皆不得故意殺害。但是,此中有大原則在也,佛陀主張殺一人而安天下,或殺一救多人時,在所不戒,反而是,應殺不殺,假仁假義,姑息養奸,造成大患,小慈而生大禍害,亦是不明佛法、戒殺真意。
此時,應殺者殺之,不但無罪,而有大功。但是,佛教開殺,應有原則性焉。
一、該殺或被殺,不得有怨敵之心,而須有護法、濟世之想。
二、對該殺之人或生物,有憐憫同情心,可憐他們為業障,五蘊蒙蔽良知,枉入邪道,為免其多造殺業,入無間地獄之故,令其身死,現在殺他,其實是度脫他,今天恐其一再墮落,又無法勸他悔改,不得以殺止之。
三、今日開殺戒,是為了解救廣大的生命財產,以及百姓道場的安危也,雖殺人不樂,亦毅然殺之。
瑜珈論菩薩戒本有云:
「如是菩薩見劫盜賊,為貪財故;或復欲害大德聲聞,獨覺菩薩;或復欲造多無間業。我寧殺彼墮入地獄,終不令其無間業成,受無量苦;如是思惟,以憐愍心,而斷彼命。由是因緣,於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
釋疑寶卷
養生修心
同樣為道家經典的《莊子》,也記載了關於養生的看法。外篇卷七上的〈達生〉這篇文章這樣說道:
有一次田開之去見周威公,威公知道他是祝腎的學生,而祝腎最聞名的,就是善於養生。於是威公問田開之,去祝腎那邊曾學到了什麼養生的方法?
田開之回答:「我只是在前老師的門前,拿著掃帚灑掃門庭而已,還沒能學到什麼。」
威公請他不要謙虛了,表示自己很願意傾聽、學習,希望他能說些什麼。
田開之於是回答,自己曾在老師那兒聽見一句話:「善養生者,若牧羊然,視其後者而鞭之。」這句話的意思是,善於養生的人,就像放牧羊隻一樣,看見落後於隊伍的羊,就用鞭子去驅趕牠。
威公不懂這其中的意思,田開之於是舉了單豹及張毅兩人的例子來說明。
魯國的單豹隱居在岩洞之中,喝山間的泉水,不與人爭奪名利,即使年紀七十歲了,臉色還是像嬰兒般紅潤。然而有一天,他在山間不幸碰到餓虎,被餓虎給吃掉了。
另外一個叫張毅的,他好慕名利,無論是富貴人家或者一般平民百姓,沒有不去奔走交往,試圖攀上關係,而他卻在四十歲時病死。
在田開之看來,這兩人都分別走在兩個極端:單豹致力修養內在的德行,卻被餓虎吃掉了外形;張毅希望求取外在的名利,卻被疾病攻入內心。兩者都各偏執於一邊,也就是祝腎所說的,沒有鞭趕落後的羊,以達折中之道。
《莊子》這裡所提出的養生之方,便是不偏不倚,取其折中,也就是如孔子所說的「過猶不及」。
※ ※ ※
人體是生命的載體,靈魂是生命的本體,形體是很難分割的;也就是說,一個人不僅要修身,也要養身。修身,修一個道德高尚之心,以完成事業;養生,則養一個體魄健全之軀體,以做好工作。如此身心雙修,最終就會達到修身養生的目的。
養生首重順其自然,比如:隨天氣之冷熱,衣服要加減;餓了要進食,累了要休息,這是養生最基本也是最淺顯的道理。生活起居也要順其自己講規律,如此自然就會長壽健康。
諸子切記!要節制欲望,愛惜身體,做到知足、知止,如此便可以享盡天年之壽。反之,恣情縱慾,耽於聲色,肆意逞強,當然會因此損傷害命,早早衰亡。
吾期望諸生能夠;薄名利,禁聲色,廉貨財,損滋味,除妄念,去妒意。盡量使心靈達到虛無的境界。這樣就能保持清靜的生活,不受外界慾念的影響而煩惱也。
寶德雜誌125期
有一次田開之去見周威公,威公知道他是祝腎的學生,而祝腎最聞名的,就是善於養生。於是威公問田開之,去祝腎那邊曾學到了什麼養生的方法?
田開之回答:「我只是在前老師的門前,拿著掃帚灑掃門庭而已,還沒能學到什麼。」
威公請他不要謙虛了,表示自己很願意傾聽、學習,希望他能說些什麼。
田開之於是回答,自己曾在老師那兒聽見一句話:「善養生者,若牧羊然,視其後者而鞭之。」這句話的意思是,善於養生的人,就像放牧羊隻一樣,看見落後於隊伍的羊,就用鞭子去驅趕牠。
威公不懂這其中的意思,田開之於是舉了單豹及張毅兩人的例子來說明。
魯國的單豹隱居在岩洞之中,喝山間的泉水,不與人爭奪名利,即使年紀七十歲了,臉色還是像嬰兒般紅潤。然而有一天,他在山間不幸碰到餓虎,被餓虎給吃掉了。
另外一個叫張毅的,他好慕名利,無論是富貴人家或者一般平民百姓,沒有不去奔走交往,試圖攀上關係,而他卻在四十歲時病死。
在田開之看來,這兩人都分別走在兩個極端:單豹致力修養內在的德行,卻被餓虎吃掉了外形;張毅希望求取外在的名利,卻被疾病攻入內心。兩者都各偏執於一邊,也就是祝腎所說的,沒有鞭趕落後的羊,以達折中之道。
《莊子》這裡所提出的養生之方,便是不偏不倚,取其折中,也就是如孔子所說的「過猶不及」。
※ ※ ※
人體是生命的載體,靈魂是生命的本體,形體是很難分割的;也就是說,一個人不僅要修身,也要養身。修身,修一個道德高尚之心,以完成事業;養生,則養一個體魄健全之軀體,以做好工作。如此身心雙修,最終就會達到修身養生的目的。
養生首重順其自然,比如:隨天氣之冷熱,衣服要加減;餓了要進食,累了要休息,這是養生最基本也是最淺顯的道理。生活起居也要順其自己講規律,如此自然就會長壽健康。
諸子切記!要節制欲望,愛惜身體,做到知足、知止,如此便可以享盡天年之壽。反之,恣情縱慾,耽於聲色,肆意逞強,當然會因此損傷害命,早早衰亡。
吾期望諸生能夠;薄名利,禁聲色,廉貨財,損滋味,除妄念,去妒意。盡量使心靈達到虛無的境界。這樣就能保持清靜的生活,不受外界慾念的影響而煩惱也。
寶德雜誌125期
2017年9月2日 星期六
勿發明殺生害命的武器
蓮生/文
在神行中──
為了救度眾生,我深入最深最可怖畏的地府,此地府的人,可說「求出無期」,死報無止盡,令人堪憐!(如無間地獄)
這裏所關的:
發明拐子馬的人。
戰爭刀輪的魚思咺。
發明炸藥、槍炮、飛彈、地雷、水雷。
發明毒氣。發明戰車。發明捕獸器。
氫彈、原子彈、核子彈、各式飛彈。
……。
此地府關的眾生,讓我驚訝的是,全是才智最高的發明家,連世界級最偉大的名人也在內。只因為發明了殺生害命最大的武器,其惡業之重,引發大量死亡,扭曲了人性,智慧愈高,權位愈重,惡業竟然最深。
在世時,不可一世。
是氫彈之父。
是一聲令下,族群全被毒死。
如今,落入「閻羅」之手,求出無期了。
我說的世界級最偉大的名人,亦在此地獄之中,我若說出他的名諱,保證人人暈倒在地。
不是希特勒,也非墨索里尼……。
比希特勒及墨索里尼、東條更具盛名。
天啊!一切物類,皆有親眷之愛,人間最苦是「生離死別」,真叫人痛斷肝腸,發明殺生害命的武器,唉!世間還有比這更凶惡、更悲慘的事嗎?
刀。
箭。
弓。
捕獸器。
均不可為,何況是「生化武器」,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佛菩薩有無限的愛憐及悲願,但,人類以惡為能,忍作殘害,吾等慈心雖廣,卻只有淌下血淚!
盧勝彥文集169《忘憂國的神行》勿發明殺生害命的武器
在神行中──
為了救度眾生,我深入最深最可怖畏的地府,此地府的人,可說「求出無期」,死報無止盡,令人堪憐!(如無間地獄)
這裏所關的:
發明拐子馬的人。
戰爭刀輪的魚思咺。
發明炸藥、槍炮、飛彈、地雷、水雷。
發明毒氣。發明戰車。發明捕獸器。
氫彈、原子彈、核子彈、各式飛彈。
……。
此地府關的眾生,讓我驚訝的是,全是才智最高的發明家,連世界級最偉大的名人也在內。只因為發明了殺生害命最大的武器,其惡業之重,引發大量死亡,扭曲了人性,智慧愈高,權位愈重,惡業竟然最深。
在世時,不可一世。
是氫彈之父。
是一聲令下,族群全被毒死。
如今,落入「閻羅」之手,求出無期了。
我說的世界級最偉大的名人,亦在此地獄之中,我若說出他的名諱,保證人人暈倒在地。
不是希特勒,也非墨索里尼……。
比希特勒及墨索里尼、東條更具盛名。
天啊!一切物類,皆有親眷之愛,人間最苦是「生離死別」,真叫人痛斷肝腸,發明殺生害命的武器,唉!世間還有比這更凶惡、更悲慘的事嗎?
刀。
箭。
弓。
捕獸器。
均不可為,何況是「生化武器」,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佛菩薩有無限的愛憐及悲願,但,人類以惡為能,忍作殘害,吾等慈心雖廣,卻只有淌下血淚!
盧勝彥文集169《忘憂國的神行》勿發明殺生害命的武器
2017年9月1日 星期五
化解爭端
天下有名的巧匠公輸盤,為楚國製造了一種叫做雲梯的攻城器械,楚王將要用這種器械攻打宋國。
墨子當時正在魯國,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即動身,走了十日十夜直奔楚國的都城郢,去見公輸盤。
公輸盤對墨子說:「夫子到這裡來有何見教呢?」
墨子說:「北方有人侮辱我,我想借你之力殺掉他。」公輸盤很不高興。
墨子又說:「請允許我送你十錠黃金作為報酬。」
公輸盤說:「我義度行事,絕不去隨意殺人。」
墨子立即起身,向公輸盤拜揖說:「請聽我說,我在北方聽說你造了雲梯,並將用雲梯攻打宋國。宋國又有什麼罪過呢?楚國的土地有餘,不足的是人口。現在要為此犧牲掉本來就不足的人口,而去爭奪自己已經有餘的土地,這不能算是聰明。宋國沒有罪過而去攻打它,不能說是仁。你明白這些道理卻不去諫止,不能算作忠。如果你諫止楚王而楚王不從,就是你不強。你義不殺一人而準備殺宋國的眾人,確實不是個明智的人。」
公輸盤聽了墨子的一席話後,深為其折服。
墨子接著問道:「既然我說的是對的,你又為什麼不停止攻打宋國呢?」
公輸盤回答說:「不行啊,我已經答應過楚王了。」
墨子說:「何不把我引見給楚王。」公輸盤答應了
於是,公輸盤引墨子見了楚王,墨子說道:「假定現在有一個人在此,捨棄自己華麗貴重的彩車,卻想去偷竊鄰舍的那輛破車;捨棄自己錦繡華貴的衣服,卻想去偷竊鄰居的粗布短襖;捨棄自己的膏粱肉食,卻想去偷竊鄰居家裡的糟糠之食。楚王你認為這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楚王說:「一定是個有偷竊毛病的人。」
墨子於是繼續說道:「楚國的國土,方圓五千里,宋國的國土,不過方圓五百里,兩者相比較,就像彩車與破車相比一樣。楚國有雲楚之澤,犀牛麋鹿遍野都是,長江、漢水又盛產魚鱉,是富甲天下的地方。宋國貧瘠,連所謂野雞、野兔和小魚都沒有,這就好像粱肉與糟糠相比一樣。楚國有高大的松樹,紋理細密的梓樹,還有梗楠、樟木等等。宋國卻沒有,這就好像錦繡衣裳與粗布短襖相比一樣。由這三件事而言,大王攻打宋國,就與那個有偷竊之癖的人並無不同,我看大王攻宋不僅不能有所得,反而還要損傷大王的義。」
楚王聽後說:「你說得太好了!儘管這樣,公輸盤為我製造了雲梯,我一定要攻取宋國。」
鑒於楚王的固執,墨子轉向公輸盤。墨子解下腰帶圍作城牆,用小木塊作為守城的器械,要與公輸盤較試一番。
公輸盤多次設置了攻城的巧妙變化,墨子都全部成功地加以抵禦。公輸盤的攻城器械已用完而攻不下城,墨子守城的方法卻還綽綽有餘,公輸盤只好認輸,但是卻說:「我已經知道該用什麼方法來對付你,不過我不想說出來。」
墨子也說:「我也知道你用來對付我的方法是什麼,我也是不想說出來罷了。」
楚王在一旁不知道他們兩個人到底在說什麼,忙問其故,墨子說:「公輸盤的意思不過是要殺死我,殺死了我,宋國就無人能守住城,楚國就可以放心地去攻打宋國了。可是,我已經安排我的學生禽滑厘等三百人,帶著我設計的守城器械,正在宋國的城牆上等著楚國的進攻呢!所以,即便是殺了我,也不能殺絕懂防守之道的人,楚國還是無法攻破宋國。」
楚王聽後大聲說道:「說得太好了!」
他不再固執地堅持攻宋,而是對墨子表示:「我不進攻宋國了。」
墨子成功地勸阻楚王放棄了進攻宋國的計畫,便起程回魯國。途經宋國時,適逢天降大雨,於是想到一個閭門內避避,看守閭門的人,卻不讓他進去。殊不知,正是墨子剛剛挽救了宋國,是宋國的恩人。
墨子當時正在魯國,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即動身,走了十日十夜直奔楚國的都城郢,去見公輸盤。
公輸盤對墨子說:「夫子到這裡來有何見教呢?」
墨子說:「北方有人侮辱我,我想借你之力殺掉他。」公輸盤很不高興。
墨子又說:「請允許我送你十錠黃金作為報酬。」
公輸盤說:「我義度行事,絕不去隨意殺人。」
墨子立即起身,向公輸盤拜揖說:「請聽我說,我在北方聽說你造了雲梯,並將用雲梯攻打宋國。宋國又有什麼罪過呢?楚國的土地有餘,不足的是人口。現在要為此犧牲掉本來就不足的人口,而去爭奪自己已經有餘的土地,這不能算是聰明。宋國沒有罪過而去攻打它,不能說是仁。你明白這些道理卻不去諫止,不能算作忠。如果你諫止楚王而楚王不從,就是你不強。你義不殺一人而準備殺宋國的眾人,確實不是個明智的人。」
公輸盤聽了墨子的一席話後,深為其折服。
墨子接著問道:「既然我說的是對的,你又為什麼不停止攻打宋國呢?」
公輸盤回答說:「不行啊,我已經答應過楚王了。」
墨子說:「何不把我引見給楚王。」公輸盤答應了
於是,公輸盤引墨子見了楚王,墨子說道:「假定現在有一個人在此,捨棄自己華麗貴重的彩車,卻想去偷竊鄰舍的那輛破車;捨棄自己錦繡華貴的衣服,卻想去偷竊鄰居的粗布短襖;捨棄自己的膏粱肉食,卻想去偷竊鄰居家裡的糟糠之食。楚王你認為這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楚王說:「一定是個有偷竊毛病的人。」
墨子於是繼續說道:「楚國的國土,方圓五千里,宋國的國土,不過方圓五百里,兩者相比較,就像彩車與破車相比一樣。楚國有雲楚之澤,犀牛麋鹿遍野都是,長江、漢水又盛產魚鱉,是富甲天下的地方。宋國貧瘠,連所謂野雞、野兔和小魚都沒有,這就好像粱肉與糟糠相比一樣。楚國有高大的松樹,紋理細密的梓樹,還有梗楠、樟木等等。宋國卻沒有,這就好像錦繡衣裳與粗布短襖相比一樣。由這三件事而言,大王攻打宋國,就與那個有偷竊之癖的人並無不同,我看大王攻宋不僅不能有所得,反而還要損傷大王的義。」
楚王聽後說:「你說得太好了!儘管這樣,公輸盤為我製造了雲梯,我一定要攻取宋國。」
鑒於楚王的固執,墨子轉向公輸盤。墨子解下腰帶圍作城牆,用小木塊作為守城的器械,要與公輸盤較試一番。
公輸盤多次設置了攻城的巧妙變化,墨子都全部成功地加以抵禦。公輸盤的攻城器械已用完而攻不下城,墨子守城的方法卻還綽綽有餘,公輸盤只好認輸,但是卻說:「我已經知道該用什麼方法來對付你,不過我不想說出來。」
墨子也說:「我也知道你用來對付我的方法是什麼,我也是不想說出來罷了。」
楚王在一旁不知道他們兩個人到底在說什麼,忙問其故,墨子說:「公輸盤的意思不過是要殺死我,殺死了我,宋國就無人能守住城,楚國就可以放心地去攻打宋國了。可是,我已經安排我的學生禽滑厘等三百人,帶著我設計的守城器械,正在宋國的城牆上等著楚國的進攻呢!所以,即便是殺了我,也不能殺絕懂防守之道的人,楚國還是無法攻破宋國。」
楚王聽後大聲說道:「說得太好了!」
他不再固執地堅持攻宋,而是對墨子表示:「我不進攻宋國了。」
墨子成功地勸阻楚王放棄了進攻宋國的計畫,便起程回魯國。途經宋國時,適逢天降大雨,於是想到一個閭門內避避,看守閭門的人,卻不讓他進去。殊不知,正是墨子剛剛挽救了宋國,是宋國的恩人。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