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節操養正氣

  曉舜禪師對浮山法遠說:「若是要體會佛法的精妙,就應該做到境遇困頓而志向愈益堅定,年紀衰老而壯志愈強。不可以阿附世俗,苟媚取容,竊得聲名榮利,而喪失最寶貴的德操。

  美玉貴在精純潤澤,所以外飾的顏色不能改變其本質。青松挺拔於歲寒時節,所以霜雪不能損傷其節操。由此可知節義是天下最重要的原則了。您的風神氣度其高尚可法,超出眾人之上,怎能不奮發自強?


  古人說道:『鵬鳥凌空而起,志向遠大,獨翔高天之上,凡鳥無法與之比翼。」禪師修持佛法,也應該是如此了。」


※ ※ ※


  所謂:「節操」,就是氣節、操行、正義感,指人的氣節操守之意。所謂:「正氣」,就是剛正之氣,指人的正直偉大的氣質。


  節操,是做人的標準,不但是檢驗一個人品格的試金石,而且是展現一個人的天性。是以,具有高尚節操者,誠信無欺,見義勇為,甚至捨生取義;換句話說,具有高度節操者,能做到「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


  《桃園明聖經》明列「忠孝廉節之章」,並予以詳述,有關「節」之闡述,乃是「人之節,如竹又如月,廣大與高明,圓容更清潔,一生直不彎,挺挺欺霜雪,一勁參天秀,舞風弄明月。」由於在世,時存節操之心,謹言慎行,猶如長養浩然正氣;是以,《關聖帝君》告示說:「節義全,神聖悅,或掌天曹事,或補城隍缺,或生公與侯。」意思是說,具備節義之人,公正無私,死後擔任天神或地方神祇之職司,得享天爵,或轉生為公侯,得享人間榮華富貴。


節操養正氣-簡介

2018年1月3日 星期三

為師無德

  明世宗嘉靖年間,陸簣齋之子陸仲錫,幼年時就能詩能文,天資穎異,凡看過的書很快就朗朗上口。

  十七歲那年,跟隨邱老師住在京城準備考試,居處對門住了一位容顏嬌麗的少女,師徒兩人常借機偷窺少女。


  這位老師不但沒有乘機勸告學生非禮勿視,應當端正行誼,專心一志於學問,反而告訴陸仲錫說:「宣武門外的都城隍廟很靈,有求必應,你去祈求城隍老爺給你們撮合。」陸仲錫真的就去祈求了。


  當天晚上陸仲錫回來就做夢,並狂哭不止,被叫醒後問他:「究竟何事哭得這麼淒慘?」


  他說:「剛才我夢見城隍爺在追趕我和老師,而且很嚴厲的斥責我。然後又叫掌管福祿之神,查看老師和我,兩個人名下的前途是記載什麼?我的名字下寫著「甲戌年之狀元」而老師的名字下,是一片空白,什麼功名也沒有。


  城隍爺說,將立即向天帝稟奏:我們師徒兩人居心不正,不思本份,盡作非想,立即削除我的狀元祿位及功名富貴;老師名下本來即空無所有,所以將抽腸以懲罰為師無德、誤人子弟。」


  說完仍嚎哭未停,此時,書僮急急忙忙的跑到陸仲錫的房內說:「邱老師忽得絞腸痧死了!」


  陸仲錫後來果然屢試不中,真的貧賤潦倒以終。他年少即有才華,聰明博學,理應於考場奏捷,登科及第,可惜沒遇到好老師!


  我們常聽世人說:「考運很重要,沒考運的話,往往以微分之差而落榜。」考運從哪來呢?得失全憑心地!


  邱老師何以受到如此嚴重的懲罰?因為他未能善盡老師的責任去導引學生,匡正學生的思想。


  十幾歲的少年情竇初開,易生妄念,見到美麗的少女幻想更多,如果不加抑制,欲火動時,勃然難以遏止,而做出荒唐敗德之事,所以老師如果誤導學生是非常嚴重的事,因為這些學生又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他們的同學,以致為害社會,如此綿亙下去,則後果堪憂!


※ ※ ※


  師也者,傳道、授業、解惑。世人自受啟蒙學習以來,均賴師者之教化。易言之,人之成敗,其師至少佔有一半之功勞。因此為人師表,若不能善盡師者之職責,稍有荒廢即易誤人子弟,造成許多英才埋沒,甚至使其誤入歧途。因此,本殿有此罰責。


  凡為人師表荒廢自身職責,即削一福一祿。若有造成他人子弟受到延誤,每人削除一福五祿,可以重複累計。


  凡為人師表者有私心為用,對待學生私心考量乃有偏頗,即削除一福,可以累計。若造成學生實質傷害,則削除三福五祿。


  凡為人師表者,以私廢公,不盡師職,即削三祿。


  凡為人師表背德悖倫,對學子有侵害行為,即削五福百祿,並報東嶽加速顯成業報。


  師者,位列『天、地、君、親、師』五倫之中,若有不當,貽患甚深。列此篇,用在敦勉世之為人師表者,勤於化育英才,功德無量。


玉律規箴 十五、為人師表誤人子弟

2018年1月2日 星期二

「骷髏」的密密密

蓮生/文

  到一地,見一位男者,猛抱著一具「骷髏」,猥瑣那具「骷髏」,淫穢到了極點。


  這男的舌根狂吻,骷髏頭口中的蛆蟲。


  又吻骷髏的耳孔,耳中又有異物。


  口對骷髏口吸允滿滿的屍延。


  雙手更不規矩,一手在安撫骷髏的胸。


  另一手往下探,撫摸下面雙腳的中間。


  這男的下根置於其臀部之間。


  如怒蛙。


  如面杆子。


  我見此狀大駭。


  冥史告訴我:


  「接下去還有後續!」


  但見那女骷髏張口露牙,把那舌根咬斷,「哢擦」一聲。


  舌根斷了,血流如注,掩面叫痛。


  那骷髏雙眼噴火,燒得男者的臉,全焦了。


  那骷髏用雙臀一夾,那話兒也「哢擦」一聲斷了。


  那骷髏又用雙手,掐其脖子,一下子男者不能呼吸,窒息而亡。


  我問:


  「這男人,何以如此淫穢?」


  冥史答:


  「我們看的是骷髏,但,這男的眼中,那具骷髏是嬌美嫵媚的蕩婦呢!這全是化出來的。


  其實這等淫蟲,到了地獄,就是這等下場,有的舌斷,話兒也斷,痛苦而死。」


  冥史說:


  「有些淫蟲下了地獄,與骷髏相交媾,直至精血流枯,死的亦非常多。」


  「這豈不是樂死?」


  「正是樂死。」


  「馬上風?」


  「正是馬上風。」


  「這哪裡是刑罰?」


  「是刑罰。」


  冥史說:


  「好淫之人,無非為了美色,等他她復活,再讓他她看到真實的物件是誰時,莫不頓足捶胸,後悔不已。」


  「與骷髏邪淫?」


  「有時是異形。」


  「電影中的異形?」


  「正是。」


  我說:


  「淫之一字,害盡天下英雄好漢。邪緣未遇,則生「妄想心」;勾引不到,則生「計謀心」;稍有阻礙,則生「嗔恨心」;欲情顛倒,則生「貪著心」;羡慕別人有,則生「嫉妒心」;奪人之愛,則生「殺害心」;這是廉恥喪盡,倫理懼虧的事。」


  《佛說四十二章經》有言:


  視老如母。


  視長如姐。


  視小如妹。


  視幼如女。


  我問:


  「亂倫如何?」


  冥史答:


  「地獄根苗,孽海洪波,大多墮為飛禽走獸。」


  「修行人應先守五戒,殺、盜、淫、妄、酒。」


  在陽間:


  「是肉蟲交纏!」


  在陰間:


  「是骷髏打架!」


盧勝彥文集234冊《蓮生活佛盧勝彥的密密密》「骷髏」的密密密

2018年1月1日 星期一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朋友買來紙筆硯台,請我題幾個字讓它掛在新居客廳補壁。這使我感到有些為難,因為我自知字寫的不好看,何況已經有很多年沒寫書法了。

  朋友說:「怕什麼?褂你的字我感到很光榮,我都不怕了,你怕什麼?」


  我便在朋友面前展紙、磨墨,寫了四個字「常想一二」。


  朋友說:「這是什麼意思?」


  我說:「意思是說我字寫的不好,你看到這幅字,請多多包涵,多想一、二件我的好處,就原諒我了。」


  看到我玩笑的態度,朋友說:「講正經的,到底是什麼意思?」


  「俗語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們生命裡面不如意的事佔了絕大部份,因此,活著本身是痛苦的。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還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樂的、欣慰的事情,我們如果要過快樂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好事,這樣就會感到慶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


  朋友聽了,非常歡喜,抱著「常想一二」回家了。


  幾個月之後,他來探視我,又來向我求字,說是:「每天在辦公室裡勞累受氣,一回家之後看見那幅『常想一二』就很開心,但是牆壁太大,字顯得太小,你再寫幾個字吧!」


  對於好朋友,我一向有求必應,於是為「常想一二」寫了下聯「不思八九」,上面又寫了「如意」的橫批,中間隨手畫一幅寫意的瓶花。


  沒想到過幾個月,我再婚的消息披露報端,引起許多離奇的傳說與流言的困擾,朋友有一天打電話來,說他正坐在客廳我寫的字前面,他說:「想不出什麼話來安慰你,唸你自己寫的字給你聽: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


  接到朋友的電話使我很感動,我常覺得在別人的喜慶錦上添花容易,在別人的苦難裡雪中送炭卻很困難,那種比例,大約也是八九與一二之比。不能雪中送炭的不是真朋友,當然更甭說那些落井下石的人了。


  不過,一個人到了四、五十歲後,在生活中大概都鍛鍊出寵辱不驚的本事,也不會在乎錦上添花雪中送炭或落阱下石了。那是因為我們已經歷過生命的痛苦與挫折,也經驗了許多情感的相逢與離散,慢慢的尋索出生命中積極的、快樂的、正向的觀想。這種觀想,正是「常想一二」的觀想。


  常想一二的觀想,乃在重重烏雲中尋覓一絲黎明的曙光,乃是在滾滾紅塵中開啟一些寧靜的消息,乃是在瀕臨窒息時,有一次深長的呼吸。


  生命已經夠苦了,如果我們把幾十年的不如意事總和起來,一定會使我們舉步惟艱。生活與感情陷入苦境,有時是無可奈何的,但是如果連思想和心情都陷入苦境,那就是自討苦吃,苦上加苦了。


  在波濤洶湧的海上航行,我早已學會面對苦境的方法。我總是想:從前萬般的折磨我都能苦中做樂,眼下的些許苦難自然能逆來順受了。


  我從小喜歡閱讀大人物的傳記和回憶錄,慢慢歸納出一個公式:凡是大人物都是受苦受難的,他們的生命幾乎就是「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的真實證言,但他們在面對苦難時也都能保持正向的思考,能「常想一二」,最後他們超越苦難,苦難便化成生命中最肥沃的養料,是為了他們開啟蓮花所準備的。


  使我深受感動的不是他們的苦難,因為苦難到處都有,使我感動的是:他們面對苦難時的堅持、樂觀、與勇氣。


  原來如意或不如意,並不是決定人生的際遇,而是取決於思想的瞬間。


  原來,決定生命品質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人間善處

南海古佛降

詩曰:人身難遇莫蹉跎 宦海浮沉豈快活

   胸納風雲酬壯志 娑婆世界證佛陀

聖示:吾今日降著:「經典的智慧」

  第六章 善處經

  一個人能夠出生於娑婆世界,乃是有甚多因緣結合而成。雖然娑婆世界不完美,但娑婆世界卻是造就一個人修成無上正等正覺,解脫輪迴的福地,因此要常常心存感恩,並且把握有限生命,修行正法,完成人生使命。


  《增一阿含》等見品第三○○經記載:


  有一次,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


  「當天神快要命終時,有五種未曾有的先兆會顯現在前,云何為五?第一就是華冠會自行萎謝,第二就是衣裳會被垢穢所沾染,第三就是身體會出污汗臭,第四就是不樂於其本座,第五就是諸天女都會星散。這就是所謂天神當臨命終之時,有此五種先兆。


  那時,天神會極懷愁憂,椎胸頓足喚叫。此時,會有其他諸天神趕赴這位天神之處所,告訴他說:『你將來可以生於善處,快得到善處、善利了。由於得到善利之故,就當念念不忘安處善業。』那時,諸天神就是這樣教授他的。」


  當下,就有一位比丘問世尊說:「三十三天所說的善處,是指轉生在什麼地方呢?如何叫做快得善利呢?什麼是安處善業呢?」


  世尊告訴他說:「人間這地方,對於天神來說,就是其善處。所謂得善處、得善利,就是指能出生在具足正見的家庭,能與專業的修行者共事共處,並且在如來法當中得到信根,就是所謂快得善利。


  什麼是稱為安處於善業呢?就是在如來法中,得到信根後,而剃除鬚髮,又由於信堅固之故,會出家學道。他因學道之故,而戒性具足,諸根修持不缺,飯食知足,持恒不忘經行,因此能獲得三達明(宿命通、天眼通、漏盡通),就是所謂安處於善業之意思。」


  當時,世尊便說此偈:


  「人間為天人的善處,良友為善利,出家為善業,能有漏滅盡而獲得無漏。比丘們!當知!三十三天仍著於五欲,他們以人間為善趣之處,因為他們在人間,能於如來法中得以出家,而為善利,而得三達明。所以然者,諸佛世尊皆出自人間,非在天上而得果也。


  是故,比丘們!他們在人間命終後,當生涅槃天上。」


  那時,那位比丘就問世尊說:「云何比丘當生善趣呢?」


  世尊即告訴他說:「涅槃者,就是比丘的善趣。比丘!你現在應當力求方便,得至於涅槃;應當要作如是而學!」


  由此經中敘述可知,諸天皆以人間為善處,因為在人間能於如來之法中出家學道,而得宿命通、天眼通、漏盡通。


  故,世之人應當珍惜身處人間的有限生命,修行證果,否則生生世世六道輪迴,難有止境之日也。


※ ※ ※


  觀今社會,宗教齊發,學說林立,大道普傳,人人垂手可得,此皆投生的人們有著很大福報,也是過去生法緣、佛緣俱足、俱備,故才得以降生在這世間。


  就因有那麼好的宿緣、宿因,今已投生契合大好良機、良緣,理應好好修行,從善斷惡,研悟精進,離苦得樂,尋得真正了悟,解脫,這樣才不浪費這大好緣機。


  可憐世人更是不懂珍惜此身,不知借假修真,人人卻視大道如糞土,一再的沈戀世間假境,致使性命遭受惡業束縛慧命斷送,身終壽盡直落幽冥再受罪業磨苦,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