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回,東郭子問莊子:「真理在哪裡?」
莊子說:「真理在螞蟻上。」
東郭子說:「怎麼在這麼低賤的東西上?」
莊子說:「真理在雜草中。真理在磚瓦下。真理在屎尿裡。」連屎尿裡都有真埋,又有什麼地方沒有真理存在呢?
※ ※ ※
理在天謂天理,在地謂之地理,在人謂之性理,在物謂之物理,在事謂之事理,殊途而同歸一本矣。是以萬象皆有道,萬物皆有理,故窮理然後徹中。
蓋天失理則星斗亂度,四時無序,日月無光,萬物不生。地失理則山崩穿隘,飛沙走石,能失泉涸,動植物難存。物失理則本末倒置,天物暴殄,未能濟生反而害命。人失理倫常乖舛,道德不顧,福慧不修,無惡不作。事失理則始終失序,黑白不分,世無寧日,永絕祥和。
故普天之下,萬物萬事得理則善,失理則惡,順理則生,悖理必亡也。世人頂天立地,一氣同生,當徹一理之明,豈不黽守也。
慈懷普澤
2020年3月3日 星期二
敬天知命
東晉的著名畫家顧愷之的家庭,非常和睦,被州鄉之人所敬重。顧愷之有五個兒子:顧約、顧緝、顧綽、顧縝、顧緄。
三兒子顧綽的私人財富豐厚,鄉里士人百姓,大多欠他的債。顧愷之多次禁止他借債、討債,卻不見收效。
等到後來,顧愷之做了吳郡太守,就對顧綽說:「我常常不允許你借貸給人,後來定下心來思考:人太貧窮了,生活也確實不好過。民間與你有關的債務,還有多少沒償還的?趁我做郡守時,替你督促。否則,將來怎麼有這種機會,再來幫你討債?你的債券,都在何處?都拿來,我幫你去討債。」
兒子顧綽聽了,非常高興,便拿出所有的債券,共有一大櫃子,都交給父親顧愷之。
顧愷之便把所有債券都燒毀掉,並且在遠近各處,傳言說:「欠我三兒子顧綽的債務,都不需要償還了。所有的債券,都燒毀了。」顧綽為這件事,懊悔了一整天,這才心氣平靜下來。
顧愷之常說:人的命中,各有天定的分數,這不是人的智慧和能力所可改變的,人只應恭敬地約束自己的行為,信任上天的安排,安份守己,才是正道。然而昏昧的人,卻不了解這些,他們妄求僥倖,競爭強求,這只能毀壞正道,卻不能改變天定的命運。
於是,顧愷之就以他的意見,命令弟子去寫《定命論》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旁徵博引的講:
孔子說:「一個措施主張的實行,是天命決定的;這個主張的廢除,也是天命決定的。」
左丘明又稱:「上天所支持的事物,就不可以毀壞;老天想要毀滅的事情,就無力支持。」
子夏也說:「人的生死,由天命所註定;富貴也是老天的旨意。」
孟子就因為沒有遇到魯國國君而寫文感嘆。這些都是命運的不尋常的搭配和安排。命運決定了人們的成敗,命運也決定了人們的離合,從來就是如此。
(據《宋書﹒顧愷之傳》)
三兒子顧綽的私人財富豐厚,鄉里士人百姓,大多欠他的債。顧愷之多次禁止他借債、討債,卻不見收效。
等到後來,顧愷之做了吳郡太守,就對顧綽說:「我常常不允許你借貸給人,後來定下心來思考:人太貧窮了,生活也確實不好過。民間與你有關的債務,還有多少沒償還的?趁我做郡守時,替你督促。否則,將來怎麼有這種機會,再來幫你討債?你的債券,都在何處?都拿來,我幫你去討債。」
兒子顧綽聽了,非常高興,便拿出所有的債券,共有一大櫃子,都交給父親顧愷之。
顧愷之便把所有債券都燒毀掉,並且在遠近各處,傳言說:「欠我三兒子顧綽的債務,都不需要償還了。所有的債券,都燒毀了。」顧綽為這件事,懊悔了一整天,這才心氣平靜下來。
顧愷之常說:人的命中,各有天定的分數,這不是人的智慧和能力所可改變的,人只應恭敬地約束自己的行為,信任上天的安排,安份守己,才是正道。然而昏昧的人,卻不了解這些,他們妄求僥倖,競爭強求,這只能毀壞正道,卻不能改變天定的命運。
於是,顧愷之就以他的意見,命令弟子去寫《定命論》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旁徵博引的講:
孔子說:「一個措施主張的實行,是天命決定的;這個主張的廢除,也是天命決定的。」
左丘明又稱:「上天所支持的事物,就不可以毀壞;老天想要毀滅的事情,就無力支持。」
子夏也說:「人的生死,由天命所註定;富貴也是老天的旨意。」
孟子就因為沒有遇到魯國國君而寫文感嘆。這些都是命運的不尋常的搭配和安排。命運決定了人們的成敗,命運也決定了人們的離合,從來就是如此。
(據《宋書﹒顧愷之傳》)
佛與魔一樣
蓮生/文
我這題目一寫,大家都會嚇了一大跳,盧勝彥說,佛與魔一樣,那豈不是佛即是魔,魔即是佛,佛魔不分,是大邪魔也。
以前,我曾如此說,我如果不是「佛」,那我一定是個「魔」。
坦白說,我會講出這樣的話,是有道理的,站在「平等性智」來說,的確佛魔一如,魔根本就是「深地菩薩」。
(但,這種話,只有成就者,才明白)
如果以「妙觀察智」來看,魔就差佛,那麼小小的一點點。
在西方國家--
魔的數目象徵「6」。
上帝的數目象徵「7」。
聖經早已明確指出,「天魔」是上帝創造出來的天使長「路錫甫」,「路錫甫」由上帝而出,想超越上帝,因而天使長成了魔的頭頭。
「路易甫」是上帝的化身,地位僅次於耶和華上帝及耶穌而已。
我再說:
佛典上說:「王中之王是第六天王,聖中之聖是大覺佛陀。」
這第六天王即是欲界大自在天王,也可以就如此說「大自在天魔」,魔王名「波旬」。
耶穌成道,在曠野四十天,接受魔鬼的考驗,考驗通過了。
耶穌臉上放出榮光,成道了。
佛陀成道,在菩提樹下受考驗:
一、魔王說,佛陀之妻「耶輸陀羅」已被「提婆達多」佔有,但佛陀不驚不怖。
二、魔王率魔軍攻打佛陀,佛以「觸地印」退之。
三、魔王派三女媚惑佛陀,以五慾來引誘,佛陀深心寂定,不動心。
於是佛陀成道。
魔王害怕佛陀度眾生,即請佛陀不說法,馬上入涅槃。然而由於大梵天及帝釋天的勸請,佛陀才說法,才有了僧團及僧伽。
按道理來說,魔王這麼壞,到處壞修行人的慧命,為何上帝不收了魔鬼?佛陀不以神通力降伏大自在天魔?
答案很簡單:
要想成道有成。
一定要通過魔王這一關。
魔王等於是成佛的考驗官,想成佛,就要考試。
考過了--成佛。
考不過--成魔。
我知道日本「日蓮宗」的創辦人「日蓮上人」早己看出佛魔的關係,因此日蓮上人的「御本尊」(壇城),供奉「大自在天魔」,名列其中。
早期,天德聖教大法會,最後奉請了一尊「混天大魔王」。
(魔王也列名奉請名單之中)
在西方國家中,也有魔鬼的崇拜,也就是「魔鬼教」,這些人求上帝不得,求耶穌不得,便轉求魔鬼了,求魔鬼易得之故。
我說:
天魔掌管了世俗生活的執著,顯現了「財、色、名、食、睡」五欲的一面。
而佛解脫了「欲界」、「色界」、「無色界」的牽纏,進入四聖界。
天魔與佛,就差一念、差一線、就差那麼一點點,佛魔均有大神通、大境界。只是佛出世間,戰勝了「欲」,得殊勝的法樂。
盧勝彥文集179《夢裡的花落》佛與魔一樣
我這題目一寫,大家都會嚇了一大跳,盧勝彥說,佛與魔一樣,那豈不是佛即是魔,魔即是佛,佛魔不分,是大邪魔也。
以前,我曾如此說,我如果不是「佛」,那我一定是個「魔」。
坦白說,我會講出這樣的話,是有道理的,站在「平等性智」來說,的確佛魔一如,魔根本就是「深地菩薩」。
(但,這種話,只有成就者,才明白)
如果以「妙觀察智」來看,魔就差佛,那麼小小的一點點。
在西方國家--
魔的數目象徵「6」。
上帝的數目象徵「7」。
聖經早已明確指出,「天魔」是上帝創造出來的天使長「路錫甫」,「路錫甫」由上帝而出,想超越上帝,因而天使長成了魔的頭頭。
「路易甫」是上帝的化身,地位僅次於耶和華上帝及耶穌而已。
我再說:
佛典上說:「王中之王是第六天王,聖中之聖是大覺佛陀。」
這第六天王即是欲界大自在天王,也可以就如此說「大自在天魔」,魔王名「波旬」。
耶穌成道,在曠野四十天,接受魔鬼的考驗,考驗通過了。
耶穌臉上放出榮光,成道了。
佛陀成道,在菩提樹下受考驗:
一、魔王說,佛陀之妻「耶輸陀羅」已被「提婆達多」佔有,但佛陀不驚不怖。
二、魔王率魔軍攻打佛陀,佛以「觸地印」退之。
三、魔王派三女媚惑佛陀,以五慾來引誘,佛陀深心寂定,不動心。
於是佛陀成道。
魔王害怕佛陀度眾生,即請佛陀不說法,馬上入涅槃。然而由於大梵天及帝釋天的勸請,佛陀才說法,才有了僧團及僧伽。
按道理來說,魔王這麼壞,到處壞修行人的慧命,為何上帝不收了魔鬼?佛陀不以神通力降伏大自在天魔?
答案很簡單:
要想成道有成。
一定要通過魔王這一關。
魔王等於是成佛的考驗官,想成佛,就要考試。
考過了--成佛。
考不過--成魔。
我知道日本「日蓮宗」的創辦人「日蓮上人」早己看出佛魔的關係,因此日蓮上人的「御本尊」(壇城),供奉「大自在天魔」,名列其中。
早期,天德聖教大法會,最後奉請了一尊「混天大魔王」。
(魔王也列名奉請名單之中)
在西方國家中,也有魔鬼的崇拜,也就是「魔鬼教」,這些人求上帝不得,求耶穌不得,便轉求魔鬼了,求魔鬼易得之故。
我說:
天魔掌管了世俗生活的執著,顯現了「財、色、名、食、睡」五欲的一面。
而佛解脫了「欲界」、「色界」、「無色界」的牽纏,進入四聖界。
天魔與佛,就差一念、差一線、就差那麼一點點,佛魔均有大神通、大境界。只是佛出世間,戰勝了「欲」,得殊勝的法樂。
盧勝彥文集179《夢裡的花落》佛與魔一樣
2020年3月1日 星期日
心寬壽長
一位記者請張羹梅教授談養生之道,一位女士急忙地闖了進來,還帶了位空姐。
她與張老顯得很熟,她說:「對不起,事先沒約好就跑進來了,這位空中小姐明天又要飛紐約了,請再爲她看一次病⋯⋯」
趁張老全神貫注地在爲空姐搭脈,記者轉而向這位名叫周雲霞的女士采訪。原來,她在曙光醫院和針灸經絡研究所進修的5年間,一直受到張羹梅教授的精心指導,目前她是民用航空醫院中醫科主任。
記者問她張老的長壽秘訣何在?她快言快語,說是「心寬,爲人寬厚。」
他對病人的態度好的不得了。記得有次刮台風,還下著大雨,我心裏想,今天張老師最好不要來,都八十五、六歲的人了,摔上一跤怎麽辦?但他還是冒雨趕來了。
他說:「只能醫生等病人,不能讓病人等醫生,就是下刀子也要來。」
他在看病中,不論遇到什麽情況,都從來沒有看到他發脾氣。
張老說:「人要自體好,精神好是關鍵。心胸要開闊,遇到再麻煩的事也要想得開。在十年動亂中,造反派批我鬥我,說我有這個罪那個罪。由於我是張聞天的爺叔,還說張聞天是我的黑後台。張聞天爲國家大事操勞,我心裏明白,我從來沒有做過壞事,我心裏明白。所以,不管怎麽批鬥我,我就是不怕。這就是俗語說的:平生不做虧心事,夜半敲門心不驚。」
後來撥亂反正了,曾經批鬥過張老的那些人,上門要求張老爲他看病。張老沒有把這些人的病曆卡丟出去,而像是從來沒有發生過什麽不愉快的事那樣,認真地爲他們看病,沒有半點怨言。
他說:「這些人認錯就行了,他是病人,我是醫生,我還是要爲他看病。」
把心放下,不必去計較曾經有過的東西或從來未有的東西,你擁有自己的生命就是最豐富的財富,因爲你可以自由地享受生命之美。
※ ※ ※
世人當知人身之疾本,主在於己身氣血之不能順適所引起,己身氣血不順,亦由己身「心」之紊亂所引起的,故而可知,不將己心有適當的調適,必有疾之生也。
由上理可明,愈要安然無疾,首重讓己「心」先能安清,心既安清,身之血氣自可平順,氣血平順,哪來疾苦?這有如任何水之舒通之理一樣,管中有物阻滯,水即受阻而溢氾成災,這是一定之道理,所以調養己「心」,就是保健身體無疾之根本辦法,不讓己心常煩絞,就可安然,簡述以明之。
禪化闡道篇第二輯-疾之醫法
她與張老顯得很熟,她說:「對不起,事先沒約好就跑進來了,這位空中小姐明天又要飛紐約了,請再爲她看一次病⋯⋯」
趁張老全神貫注地在爲空姐搭脈,記者轉而向這位名叫周雲霞的女士采訪。原來,她在曙光醫院和針灸經絡研究所進修的5年間,一直受到張羹梅教授的精心指導,目前她是民用航空醫院中醫科主任。
記者問她張老的長壽秘訣何在?她快言快語,說是「心寬,爲人寬厚。」
他對病人的態度好的不得了。記得有次刮台風,還下著大雨,我心裏想,今天張老師最好不要來,都八十五、六歲的人了,摔上一跤怎麽辦?但他還是冒雨趕來了。
他說:「只能醫生等病人,不能讓病人等醫生,就是下刀子也要來。」
他在看病中,不論遇到什麽情況,都從來沒有看到他發脾氣。
張老說:「人要自體好,精神好是關鍵。心胸要開闊,遇到再麻煩的事也要想得開。在十年動亂中,造反派批我鬥我,說我有這個罪那個罪。由於我是張聞天的爺叔,還說張聞天是我的黑後台。張聞天爲國家大事操勞,我心裏明白,我從來沒有做過壞事,我心裏明白。所以,不管怎麽批鬥我,我就是不怕。這就是俗語說的:平生不做虧心事,夜半敲門心不驚。」
後來撥亂反正了,曾經批鬥過張老的那些人,上門要求張老爲他看病。張老沒有把這些人的病曆卡丟出去,而像是從來沒有發生過什麽不愉快的事那樣,認真地爲他們看病,沒有半點怨言。
他說:「這些人認錯就行了,他是病人,我是醫生,我還是要爲他看病。」
把心放下,不必去計較曾經有過的東西或從來未有的東西,你擁有自己的生命就是最豐富的財富,因爲你可以自由地享受生命之美。
※ ※ ※
世人當知人身之疾本,主在於己身氣血之不能順適所引起,己身氣血不順,亦由己身「心」之紊亂所引起的,故而可知,不將己心有適當的調適,必有疾之生也。
由上理可明,愈要安然無疾,首重讓己「心」先能安清,心既安清,身之血氣自可平順,氣血平順,哪來疾苦?這有如任何水之舒通之理一樣,管中有物阻滯,水即受阻而溢氾成災,這是一定之道理,所以調養己「心」,就是保健身體無疾之根本辦法,不讓己心常煩絞,就可安然,簡述以明之。
禪化闡道篇第二輯-疾之醫法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