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5日 星期五
自導自演
上海四馬路上有幾個西藥大王在此集中開了幾家大藥房,市場上難買到的藥這裏都能買到,已形成西藥市場。
其中有一家「華美」大藥房,老闆想發橫財,在幾天前大量進貨,日進夜出,製造假虛庫存帳。幾天後他親自放火燒店,一場大火燒毀了左右前後人家房屋,財產損失很大。他的藥房已向保險公司保過險,因此可以向保險公司索取大量保險賠款,發了大財。
他的小兒子是花天酒地,揮金如土,吃喝嫖賭,玩舞女,抽大煙的浪蕩公子。一九四四年有一天在外把錢輸光,回家向哥哥要錢。哥哥能幹,掌管家業,自己又在南京路開藥房、瓷器店。看不慣弟弟,不肯給錢。他就用自備手槍把哥哥打死了。
人命大事,老闆想用錢封鎖消息,上海大小報甚多,此去彼來,如何瞞得了,一經報紙發表了親弟弟殺死親哥哥新聞,鬧得滿城風雨。
當時汪偽警察局和法院要來抓殺人犯,嚇壞了老子,他用大量金錢鋪路想了結此案。奈因警察局與法院分贓不均,警察局是緊追不放,法院無法包庇。結果小兒子被槍斃了,急得老子一病不起,最終人財兩空。
※ ※ ※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若違背了這個原則,進而貪己私利傷害眾生,那可是罪業深重。莫以為世間法有不足缺失,就可盡作暗室欺人的事,也莫以為可以逍遙法外,此等想法可是大錯特錯。當知害及他人其因果定反撲自身,必須承受相應果報,今世未報,來世定當自食造作的苦果啊。
蓋世人宜深深體會錢財的求取,必須是正正當當的行事作風來獲得,不能造參有傷害眾生問題發生,就算是無心之過,其業因當是難以擺脫,更何況是明知會傷害眾生的事還去做,定必罪加一等。世人明悟,當以為戒。
2023年5月4日 星期四
天生暴躁
盤珪禪師說法時不僅淺顯易懂,也常在結束之前,讓信徒發問問題,並當場解說,因此不遠千裡慕道而來的信徒很多。
有一天,一位信徒請示盤珪禪師說:「我天生暴躁,不知要如何改正?」
盤珪:「是怎麼一個「天生」法?你把它拿出來給我看,我幫你改掉。」
信徒:「不!現在沒有,一碰到事情,那『天生』的性急暴躁,才會跑出來。」
盤珪:「如果現在沒有,只是在某種偶發的情況下才會出現,那麼就是你和別人爭執時,自己造就出來的,現在你卻把它說成是天生,將過錯推給父母,實在是太不公平了。」
信徒經此開示,會意過來,再也不輕易的發脾氣了。
※ ※ ※
聖示:修行應是脾氣性情越來越平靜,煩惱應越來越少。若修行還是脾氣暴躁煩惱一樣多,那這種修行非是真正修行人想有的結果。要知人都因太過執著亦又三毒貪嗔痴不斷,才會一再墮入煩惱苦淵裏,言心要清靜放下執著雖不簡單,但修行就是要把不簡單給簡單化,讓身心靈都能得到自在解脫。
故每一習修聞法者必須常住己心,觀照己心,不能讓六根六賊所攝納境相,影響本是清靜的心,只要力行恆修自可漸斷執著煩惱障。
慈聖雜誌-第一九八期
2023年5月3日 星期三
萬緣橋
濟公活佛在宋朝年間行善度人,對象多是以孝子、孝媳為首。
有一回,濟公活佛要化緣修繕「萬緣橋」。他在橋邊放了四塊石頭,每一塊石頭各寫上一句話,共寫了四句話,擱在「萬緣橋」旁邊,找兩人看管著。並跟這兩人講明了:「若有人要看第一塊石頭,不用錢;之後若要看第二塊石頭,得付二百兩銀子;要看第三塊石頭呢,就得付三百兩;再看第四塊是五百兩。所得的銀兩,就全用做萬緣橋的修繕費用。」
消息很快傳開,大眾圍著,在這街市上吵嚷了起來,這事兒挺新鮮的,瞧第一塊石頭上有字呢,寫的是:「不姓高來本姓梁」。
眾人都說:「這看管石頭的兩人財迷心竅,誰肯花二百兩銀子瞧這第二塊石頭呀?」
過了十幾天,看管石頭的兩人問濟公:「怎麼也沒一個人來問啊?」
濟公說:「不忙,大約不超過五天,就會有人來瞧!」
果真到了第四天,忽然來了一位文生公子,好生俊逸,帶著兩個書童,挑著書箱,瞧見這塊石頭便問:「這石頭是誰寫的?」
對曰:「神仙寫的!」
公子問:「那神仙在那裡?」
看石的人說:「你不用管神仙在那裡,你要瞧這第二塊石頭?是二百兩銀子!」
公子說:「我給!」
話說這位公子為什麼願意花二百兩銀子瞧第二塊石頭呢?原來這位公子就是「不姓高來本姓梁」。他的本名叫梁興郎,在五歲時,由於宋與金交兵,他的母親便帶著他逃難,不幸遇上了金兵,就將母子二人給沖散了;後來他被人賣到高員外家中,由於高家夫婦膝下無子,留下興郎視如親生,更請了教師教導與栽培他;到興郎十六歲,娶了媳婦,高家夫婦將家中事業也交予他。後來高員外夫婦往生後,興郎就繼承了家產。
一天,梁興郎對夫人說:「我本是梁王莊的人,現在養父母不在了,我想去尋訪我的生母,找個下落,說不定幾年後才回來,家中全靠娘子打理了。」夫人楊氏也明理,同意夫婿去完成這一點心願,盡一份孝心。
梁興郎這才假扮書生出遊探訪,一路朝山拜廟;沒想到今日來到萬緣橋邊,看到石頭上寫的字句與自己的狀況很相似。待揭開第二塊石頭,上面寫著:「巧妝改扮覓萱堂」。
梁興郎一看:「這明明是說我嘛!」
又問:「第三塊還有字嗎?」
看管石頭的人說:「要瞧第三塊,是三百兩銀子!」
梁興郎說:「我倒要瞧瞧。」付了三百兩銀子。
揭開第三塊石頭上寫的是:「興郎要見生身母」。
梁興郎一看,這更對了,就急著要看第四塊石頭。
看石人說:「要看這第四塊,得五百兩銀子。」
梁興郎說:「你怎麼訛詐人哪!」
看石人說:「愛瞧不瞧,隨你!」
梁興郎一想:「已經花了五百兩,再花五百兩,只要有我親娘下落,也就值得了。」好!再拿出五百兩銀子。
見到第四塊石頭上寫著:「去到臨安問法王」。
梁興郎經多方尋找,終於打聽到何謂「臨安法王」;這臨安是地名,法王則是間尼姑庵的庵名。梁興郎找到法王庵,在庵裡上香並要求四處看看;當走到北房門外,見到上面掛著「冰心堂」的匾,一看便知這院中有孀婦守節。正在一愣時,房裡走出一位鬢白成霜的老婆婆,興郎一見,便不由自主地心中一酸,二目流下了眼淚。而這位老婆婆一看這年輕人,也覺得眼圈一酸,眼淚落了下來,真是母子天性所感。
老婆婆並不敢認,說:「這位公子尊姓?」
梁興郎說:「我姓梁,乳名叫興郎。」
老婆婆一聽,說:「兒呀!我只打算今生你我母子不能再相見!」母子見面,抱頭痛哭。
原來梁母自與子失散之後,原本想自盡,但遇貴人勸說:「別尋死,將來若有緣,母子也可相見,不如去尼姑庵住,再尋訪你孩兒。」
梁母這才投靠法王庵。早晚吃齋侍佛,禱告神靈顯應,今日終於母子見面。
梁興郎一片孝心,為訪親娘跋涉天涯;皇天不負苦心人,得濟公活佛指引,終能一償宿願。
2023年5月2日 星期二
細說無我
蓮生/文
一
《止觀》曰:「為無智慧故,計言有我。以慧觀之,實無有我。我在何處,頭足支節,一一諦觀,了不見我,何處有人,及以眾生。眾生業力機關,假為空聚,從眾緣生,無有主宰,如宿空亭。」
《原人論》曰:「形骸之色,思慮之心,從無始來,因緣力故,念念生滅,相續無窮,如水涓涓,如燈焰焰,身心假合,似一似常,凡愚不覺之,執之為我。實此我故,即起貪瞋痴等三毒,三毒擊意,發動身口,造一切業。」
「無我印」是三法印之一。釋迦牟尼佛為破其妄業,解說無我之理,此理決定不可違越,又證異於外道之說之印契。
我學過:
「無我想」──一切諸法空寂而滅我想。
「無我觀」──觀一切諸法為無我之觀法。
「諸法無我」──於有為法中,於無為法中,言一切有為、無為諸法中無有我之實體。
二
我發覺──
世間的人,都用自己的執著在生活,各人的執著大不相同,如此,也就產生了自我的煩惱及自我的悲哀。
個人的執著觀點都是狹小的,也都是貧乏的,可以說祇有看到一面的。
而事實的真理是多面的。
要達到多面真理的覺者,這位大覺悟者,首先要摒棄自我的執著,也就是要「無我」,唯有「無我」的觀行者,才能解開執著,對事物更加融解,對虛空更加融入,「無我」是一個非常「真」,非常「美」的奧秘境界。
假如「無我」是純純的酒。
我早已飲之過量。
我是「無我」海中的大醉漢。
三
當我(蓮生活佛)符合聖諦,獲得超越的「無我」智慧,我自覺身心處於一個非凡的境地,這個境地是這樣子的──
寧靜。
安泰。
無苦痛。
無寒熱的煎迫。
無虛偽。
無迷惑。
溫良謙美莊嚴的狀態之中。
這個境地,應該是最「自由」的,「無我」原來是最美麗的東西,一種至高無上的快樂。
世人所以會有這麼多的痛苦,因為世人很愚蠢,一切的痛苦煩惱全是「自我」產生的。
「自我」是被設定的。
「無我」是不被設定的,是完全自由的,是完全解脫的,是至高無上神聖的真理智慧。
我覺得今天的學佛者,理應參透──
我在那裡?
你在那裡?
眾生在那裡?
盧勝彥的金句是:「我在那裡?你在那裡?眾生在那裡?」
我的境地如何說?也許如一輪的清涼月,遨遊於宇宙的「畢竟空」的勝境。在一切皆清淨之中,佛性自顯。
在我的境界中──
狗非狗。
人非人。
玫瑰也非玫瑰。
蓮花也非蓮花。
「無我」就無止盡,沒有一個架構,也根本有沒有結論,沒有界定,沒有規範,這就是「無愛無執」、「無善無惡」,一切事物並不會被分開,而是共同存在的融合。
「無我」是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一個最完整的真理,祇要去符合它,就可以明白它的奧秘。
四
我認為這個現象界,數不盡的宇宙星球,廣大的太陽系,太陽系以外繽紛的世界,這是一個壯闊浩瀚「不可思議」的三千大千世界。
我祇能如此說:
眾生不可思議。
業力不可思議。
緣起不可思議。
但,在「無我想」裡,一切的存在都是虛幻短暫而不真實永恆的,「無我」的境界,超過了數不盡的宇宙星球。
五
修行人都怕「魔」,魔能奪命、障礙、擾亂、破壞。害人命,障礙人之善事。
四魔是:
一、煩惱魔──貪等煩惱,能惱害身心故名魔。
二、陰魔──五陰魔,色等五蘊能生種種的苦惱。
三、死魔──死斷人之命根,故名魔。
四、他化自在天子魔──自在天魔,是欲界第六天之魔王。
而十魔是:一、蘊魔。二、煩惱魔。三、業魔。四、心魔。五、死魔。六、天魔。七、善根魔。八、三昧魔。九、善知識魔。十、菩提法智魔。
修行人的「自身」世界,由於自身的未悟「真道」,所以難怪有寢食難安的壓力。
但,我想告訴大家的一個重要理念:
絕大多數的著魔,都起源於人的自身。例如「蘊魔」、「煩惱魔」、「業魔」、「心魔」……。
祇有修行功力高超的聖賢,才會由「天魔」下降阻撓迫害,如釋迦牟尼佛一般的成就者,「天魔」才親自出馬。
有人說:
破魔妙法是──
無邪念。
正氣。
遠離顛倒夢想。
無貪無瞋無痴。
這都是非常正確的。
但,依照唯識學來說,此學派強烈主張「心外無法」,也即是「心外無魔」,在唯識無境的世界裡,完全否認「外魔」為禍之說。
我如此說:
魔如何出現?
是「自性見」、「我見」、「法見」。
盧勝彥的金句是:「若達無我,魔自不見。」
魔是依附著人而來的,如果修行到「無我」,魔無可依附,自然而然消失。
六
我要告訴大家─
「無我」是一個真理,除了「無我」之外,你無法進入三摩地(定)的門裡,千萬要摒棄很多不必要的形式,不須要很多口頭上的理論,以及複雜的公式,不要被支配。
你祇要放開你的心胸,一切都無所謂就可以了,一切事情全部放下,不要緊張,放鬆一切。
放下,自在。
無所謂,無所謂,一切的一切,全無所謂。
我寫一首詩:
無我真好
管他們的說些什麼
管管管
他們完完全全的管不著
夢境中一點心事也無
躺在星空舖成的床褥
盧勝彥是誰
誰是盧勝彥
把盧勝彥搗碎了
就祇跟著佛
魂斷的相會
盧勝彥文集第095冊《盧勝彥的金句》無我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