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5日 星期二

毒舌

 

蓮生/文


  白空行母


  「有一等人,是兩片唇動個不止,所的話,都是不善的。專門毒害他人,西,去,引出了大禍。」


  白空行母


  「出口傷人,就是毒舌。未來下三惡道,成了毒蛇。此等人下三惡道,成了毒獸毒禽毒物,就算是人,爭議不止,而且以兩舌為樂。」


  我們常聽人


  有人串門子,喜東家長、西家短。


  三姑六婆,專道人是非。


  好朋友之間的離間。


  雙面刀鬼。


  公公有理。


  婆婆有理。


  這等人,一大堆的道理,其實全是「歪理」,傷人無數。


  其實,毒舌之禍,其禍不小,大的可以引起兩國的戰爭。


  家族與家族的戰爭。


  民族與民族的戰爭。


  家庭的戰爭。


  人與人的戰爭。


  在宗教界──


  提婆達多的「毒舌」是最厲害的,他細數佛陀生活上的所有缺點,擴大渲染。


  他在僧團中遊


  於是他把僧團分裂成兩半,一半的僧人對佛陀信心尚堅定,跟隨了佛陀。


  另一半的人相信提婆達多所的,隨著提婆達多走了。


  僧團分裂。


  這是佛陀的十惱之一,佛陀最大的憂患。


  宗派中,當然一定有這種人,在宗派中混水摸魚。


  東道西。


  表面上是同門,其實是離間同門,有智慧的人仔細看,仔細聽。


  誰在分裂僧團?


  誰在離間同門?


  誰在搞私人的小圈圈?


  非常清楚的。


  ……


  白空行母


  「善言。」


  白空行母


  「沉默是金。學一學少話,多念佛持咒。」


  白空行母


  「禁口。」


  我分析:


  一、有人是公然地離間。


  二、有人是迂迴間接地離間。


  三、有人是私下講悄悄話地離間。


  這三種,都是離間。同樣都是犯口業的,弘法人員有「毒舌」的毛病,一定下三惡道的,何不捫心自問:


  「你自己是不是毒舌?」


  若有。


  速速懺悔,以「還罪法」清淨。


  這一類的「毒舌」很容易犯,甚至還有人以「毒舌」為樂,這種習性要不得,害人等於害己,是令人怖畏的!


盧勝文集第214《瑜伽士的寶劍》毒舌

2023年9月4日 星期一

「誤報」的氣壓計

 

  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一日,一場凶猛異常的颶風襲了美國的東部海岸。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威廉.曼徹斯特在他的名作《光榮與夢想》中記載並描述了這場罕見的風暴。畫中寫道:「下什二時三十分,海水驟然變成了一堵高大的水牆,以迅猛之勢,向巴比倫和帕楚格小鎮之間的海灘劈頭壓來。」


  「第一波海浪的威力如此之大,以至於阿拉斯加州錫特卡的一台地震儀上都記錄下了它的影響。在襲擊的同時,颶風攜帶著巨浪以每小時超過一百英里的速度向北挺進,這時,水牆已經達到近四十英尺高(約十二公尺),長島的一些居民手忙亂地跳進他們的轎車,瘋狂地向陸駛去,沒有人能精確知道,有多少人在這場生死賽跑中因為輸掉了比賽而失去生命。


  倖存者後來回憶道,一路上,人們都將車速保持在每小時五十英里以上(八十公里)。」


  「其實,當地氣興學家們已預測到了這場颶風的規模和到來時間,但是因為一些不便公開的原因,氣象局並沒有向公眾發出警告。事實上,大多數的居民通過家中的儀器,或者通過他渠道都獲知颶風即將來臨,但由於作為權威部門的氣象局並沒有發出任何預報,居民們都出人意料地對即將到來的大災難漠然視之。如果預報員這次變成了瞎子,許多令人吃驚的故事被披露出來。」


  曼徹斯特寫道:「這裡有一個長島居民的經歷。早在颶風到來前幾天,他就到紐約的一家大商店訂購了一個嶄新的氣壓計。九月二十一日早晨,新氣壓計郵寄了過來。令人惱怒的是,指標指向低於二十九的位置,刻度盤上顯示:『颶風和龍捲風』。


  他用力搖了搖氣壓計,並在牆上猛撞了幾下,指標也絲毫沒有移動。氣憤至極的他,立即將氣壓計重新打包,駕車趕到了郵局,將氣壓計退了回去。當他返回家中的時候,他的房子已經被颶風吹得無影無踪了。」


  這就是大多數當地居民採取的方式。當他們的氣壓計指示的結果沒有得到權威部門的印證時,他們寧願詛咒氣壓計,或者忽略它,或者乾脆扔掉它!可見,人們對於權威的盲信,竟然超過了對「眼見為實」的信任!


2023年9月3日 星期日

清風伴曲

 

  佛曲本是信眾在舉行宗教儀式時所歌詠的曲調,然而,樂天和尚幾乎到達曲不離口的程度,無論是在寺院更,或者到各地化緣,他總是哼個不停,從曹植獨創的《魚山唄》到《彌勒佛曲》、《釋迦牟尼佛曲》……一曲又一曲。


  有一天,跟隨他化緣的小和尚,終於抵擋不住心中的疑惑,問樂天和尚:「師兄,你成天樂陶陶地唱個不停,究竟是唱給誰聽呢?」


  「當然是唱給佛陀和菩薩聽。」樂天和尚一邊哼唱,一邊


  「在寺院裡是唱給佛陀、菩薩聽,來到間野外也是唱給他們聽嗎?」小和尚笑嘻嘻地


  「那就唱給自己聽!」樂天和尚依然樂呵呵地


  「唱佛曲給自己聽,不是有失尊崇嗎?」小和尚故作嚴肅的口氣道。


  「那就唱給清風聽!」樂天和尚笑得更開懷了,手舞足蹈地:「對了!清風是佛曲的載體,清風是我的知音。」


  小和尚已無辦法,心服口服極了。


※ ※ ※


  經——乃是諸聖先賢集其智慧結晶,歷經時間考驗而成的真理,傳頌古今,所以經文不止在字義上得學習,更可付諸生活而實踐。


  自古而今,樂皆環繞在生活周遭,比如:古時,行禮伴樂,今時以樂調劑生活品質,或抒發情感等等。所以樂是可以調理精神,使心油然而生爽直慈愛的善念。樂使人善念萌發,更促使生活朝向正道,正所謂【致樂以治心,則易直子諒之心油然而生矣】。


  禮是規範外在行為表現,樂是調劑心精神,外在受克制之禮儀規範,在則須有調劑的力量,方能剛柔並濟,源源的使禮不於世。比如:偏遠地區的世人,生活雖然困苦,但每于工作勞累時亦以山歌(樂)調劑,淡化拮据生活的心境,展現笑顏。又如歡樂時,有以笑聲及歌唱表達,可見樂的感染力,是足以令人暫時放鬆及調理苦悶。


  在修行上亦有樂的蹤影,即誦經及念誦聖號。誦經藉由磬、鼓、琴、瑟等樂器的伴奏,使誦者經由節奏融入經文,所以誦經表面上枯燥無味,實則透過錯落有致的節拍,已然使人心安,因而經過樂的陶冶,精神調適得宜,則其行事必然正直,行事正直則處世左右逢源,因而誦經所得之功非直接由仙佛賜予,而是經過經與樂的調劑,展現禮節後獲得。


知禮修行-第十九章 經與樂之禮


2023年9月2日 星期六

保護魚群成河神

 

濟公活佛 降


聖示:新的一年的開始,老衲在此向諸賢生及眾善信大德拜個晚年,祝大家身體康健,道程順遂,年年平安,事事順遂。(此時濟佛口念真言,童生元靈隨即被調離。)


童生曰:徒兒在此向恩師拜個晚年,祝恩師新年快樂!


濟佛曰:開春首次著書,更顯喜氣洋洋,可出發。(此時濟佛口念真言,濟佛手中之扇頓時變大,師徒二人上了佛扇,朝向今日首游之目的地出發。)


童生曰:這次著作【四海游記】,徒兒倍感興奮,因龍宮之謎,世人少有知之者,除西游記有提到些許外,世人對龍宮之認識,幾乎是零,究竟龍宮是何由而形成的呢?


濟佛曰:你這問題問得很好,為師簡而答之,自盤古開天闢地之後,天地漸漸形成,盤古大帝為讓天地分開不再復合,於是以其身體支撐天地,一年長高一丈,一共經過一萬八千年之久,天地始永久分離,盤古大帝之身軀亦化為大地之山川、海河嶽及天上之日月星辰,亘古之前有一條金龍在盤古大帝開天闢地後不久即存在,其道行已歷好幾劫,可謂與天地同壽,後其生下九子,其中一子即今日世人所見之龍形,其投胎人間為人即敖姓人家。後四人分成正果,復歸其位,成為今日四海之龍王,此乃簡述,如要詳言,非今晚著書可完。


童生曰: 感謝恩師之開示,那亘古已存在的那隻金龍,現在何處?


濟佛曰:其在無極理天,金龍洞天,已久未下凡。


童生曰:之前徒兒也曾懷疑世間是否有龍之存在,一直到著作善書【因果游記】,乘龍出游,始確信這世間有龍,但只有徒兒見著,可惜眾生無由得見,如果有機會見著,一定可增加人們對先佛及無形法界之信心。


濟佛曰:怎會沒有呢?八七水災時觀音菩薩騎龍顯化之相,尚在人間,就算顯化給世人看,世人亦不信,徒嘆奈何?


童生曰:恩師得也是,看不到不信,看到了還是不信,世人啊!世人!快快猛醒吧!(就在濟佛師徒談論間,佛扇飛臨頭前溪的上空,直接降下在平時放生之處。)


童生曰:恩師啊!我們不是要去龍宮,怎倒先到頭前溪放生的地方來呢?


濟佛曰:哈!哈!沒錯這正是今夜首游之地。


童生曰:那要訪問誰呢?


濟佛曰:就站在你身邊,你怎麼沒看到呢?


童生曰:在那兒?在那兒?(童生猛然迴首一見)阿嬤ㄟ!怎會這麼恐怖!(原來在童生身後頭前溪河神已奉玉詔,恭候多時,為免童生驚嚇,特先隱身,藏於童生之後,以免嚇著童生。只見此河神,長相怪異,魚首人身,長相其醜無比,難怪童生見之,大驚失色。)


濟佛曰:徒兒勿畏,還不快上前向河神頂禮問安!(此時童生慢慢從濟佛背後走出,躡手躡行至河神面前,唱個大喏,又縮到濟佛背後去了。)



河神曰:童生勿驚勿畏,我雖魚首人身,但吾亦是玉帝所敕之正神,專門護佑漁民之捕魚平安順遂。全真堂這八年多來之放生,我都在旁邊幫忙帶領放生之蛤蜊回到東海水域修行,你都還沒謝我呢!


童生曰:真的嗎!下生失禮了,只以外表來論人,亦失之偏頗。河神雖外表醜陋,但心良善,護佑討海之漁民平安,漁撈豐收,可謂功德不貲。不像世人有者衣冠楚楚,但卻包藏禍心,騙人、坑人、害人,這些人與河神您比起來,可是天與地之別也。


河神曰:哈!哈!我又沒請你吃糖,你怎麼把吾得那麼好呢?


童生曰:下生只是實言耳。喔!對了,既然訪問河神,能不能談談您證道之經過,也好悟世人,也算功德一件,如何啊?


河神曰:吾神證道之經過,不足掛齒,還是不提好了。


濟佛曰:既奉玉詔著書,即是要探訪水族成道之經歷及因果,河神不妨之以悟世人。


河神曰:既然濟佛如此之,那小神就直言了。在我還沒當河神之前,我本是一條大鱸鰻。常見水中生物,大魚吃小魚,弱肉強食。我心生保護弱小魚群之心,因吾身長大,故常以身來保護小魚兒們。有次見到鯊魚在攻擊一尾大魚,多條齊攻,眼見那大魚,漸漸不支,形將敗退被吃食之際,吾挺身而出與數尾虎頭鯊對抗。最後終因寡不敵眾,我與那條大魚,皆被虎頭鯊吞食。


亡後,一條魚魂歸於九幽之下,冥王謂吾雖為魚類,但有正義之心,不以大欺小,且能保護弱小之魚群,並能以身救其它之魚,雖沒成功而命喪黃泉,但比起人類之貪生怕死,見死不救比起來,真是難能可貴。故而上奏於天,玉帝嘉吾之義行,特敕封我為頭前溪之河神。我自三百年前受封后,一直沒忘自己之重任,時常護佑往來之漁民安全,並曾有次見一婦人因家庭起風波,欲投河自殺,吾化一漂流木讓其抓著,以免滅頂,後來那婦人因水冷受不了,而自動游回岸上而回家與夫團圓,成全了一個家庭免於破碎。


濟佛曰:難得河神如此庇佑及護佑眾生,義行可感,老納亦賜汝五百功以嘉勉汝之義行,在此老納奉勸世人,當法河神之見義勇為之精神,及保護弱小之善行,為社會盡點心力吧!好了,今夜著書到此,回堂去吧!


童生曰:遵命!下生在此拜別河神。(濟佛師徒上了佛扇,佛扇以飛快之速向全真堂而回。)


濟佛曰:全真堂已到,童生魂魄投體,可,吾回。


四海遊記《第一回》


2023年9月1日 星期五

自覺與覺他

 

蓮生/文


  我們明白人生的模式是:


  讀書。(求學)


  工作。(職場)


  結婚。(家庭)


  生兒育女。


  (除此之外,沒有了)


  它的意義在那裡?每一個人都一樣,就這樣,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而又死,死而又生。


  我總算「覺醒」了。


  「覺醒」就是「自覺」。


  而教導別人也「覺醒」就是「覺他」。


  所以人生的意義是:


  「自覺」與「覺他」。


  講白一點就是:


  「自己醒過來,也教導他人醒過來!」


  美其名是:


  「度眾生!」


  「自覺是什麼?」


  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釋迦牟尼佛,在昔日,衪說法時,常常提醒弟子:


  「人生是苦」。


  「人生是空」。


  「人生無常」。


  「人生無我」。


  這就是我常的:「苦、空、無常、無我。」


  苦是什麼?


  苦是逼惱身心。


  身體的部份是四萬八千種病,病一上身,苦不可言,這是身苦。


  另外有心苦,憂愁嫉妒吃醋等是心苦。


  (這二種苦叫苦)


  還有外苦:


  一、強盜小的禍害。


  二、風雨雷電,地水火風之禍害。


  三、大寒大熱。


  四、戰爭。


  五、沒有水喝,沒有東西吃,又餓又渴。(飢荒)


  又有: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更有:


  愛別離苦。


  怨憎會苦。


  求不得苦。


  五陰熾盛苦。


  我們從這些苦中,去慢慢的體會佛陀的「人生是苦」。


  生起了「離苦的心」,要離這人生的苦,唯有醒過來,跳出輪迴。


  我


  人生當然也有一些樂受,但,苦多於樂,樂只是一時。


  其實六道輪迴也是苦,這就是「流轉苦。」


  我教眾生認識苦。


  因為苦才會想到出離苦。


  才會消除自己的業。


  別以為「樂」是永恆的,人間短暫的「樂」,一旦「無常」一到,即是:「破碎」的夢!


盧勝文集第289冊《如夢如幻》自覺與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