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31日 星期日

平凡心

  有一個人一心想見老子。


  一天,他如願以償地見到了老子,他把老子渾身上下打量了一番,然後說道:「我以前聽說你是一位聖人,所以不遠萬里來拜見你。今日得以見面,先生並非是我想象中的聖人。先生如此浪費食物,連鼠穴裏扒出來的垃圾都混雜著米粒糧食,實在是不仁之舉啊!」


  老子看看來人,什麼也沒有聽見似的,不作回答。


  第二天,那人又來拜見老子,他說:「昨天我出言不遜,中傷了你,今天不知是什麼緣故有所省悟,改變了昨天的錯誤想法。」


  老子說:「你是慕我聖人之名而來,我自以為自己與聖人沒有關係,你只是聽說而已,然後根據所見如實而言。我還是我,人家以為我如何如何,我不計較。有人稱我為牛,我就被喚作牛,有人稱我為馬,我就被喚作馬,如果計較名實,人家給你相應稱呼不接受,那就會給自己帶來痛苦。」


  來者有所領悟,施禮而退。


※ ※ ※


  力爭上游與追求卓越是人之天性,而這種天性皆是相互競爭價值觀念體系下,否定了一切的事實。每一個人都希望非凡,受尊敬,受羨慕,被肯定,在這種情況的驅使下,為了達到目的,無所不用其極之手段去競爭,使自己瘋狂起來。


  一個人不求勝過別人,不求虛妄的出人頭地,如此方有可能從慾望的束縛,拉回到平靜的清閒,過著充實自在的生活。


  不和別人比較,老實的依自己的因緣去努力、去生活、這就是所謂「無心是道」。有如此平凡之心,可促進清閒,進而發揮實現的禪機。


  老實的生活,只問努力,不問比較;只問享用,不求享有;只知平凡,不求非凡。不求功,不求名,養好平凡的心,顯現無量光明的智慧與清閒。所謂:「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可名為觀自在。」這就是禪門的持心。


  生活要懂得平凡,才有真正的樂趣與清閒;不用誇耀自己,所以覺得清閒;不必擔心別人的閒言閒語,所以覺得無憂無慮。


  不迷失,平凡心多些,從平凡中去發現不平凡的真諦。


摘錄自
禪-第六十章 平凡正閒情

2011年7月30日 星期六

錯惑

  在美國有家知名大醫院,一位老牌外科醫生給病人做腹部開刀手術,一個新來的護士負責供應手術器具,開刀完成後要開始縫合傷口時,這個小護士竟然大膽堅持醫生停止縫合。


  所有的護士都大吃一驚,他是大牌醫生怎麼會出錯?小小護士又怎麼能當場給他難堪?


  原來她依步驟檢查所有的設備與材料是否完整無誤,她告訴開刀醫生她準備了十二塊紗布,現在只有十一塊,還有一塊沒拿出來,必須再找到那一塊。」


  不料醫生斷然宣稱:「不,我全部拿出來了。」


  小護士還是抗議:「不,我們用了十二塊紗布!」


  外科醫生慢慢地說:「我會負起全責,縫合傷口吧。」


  「不不,不行就不行!」小護士毫不讓步。


  這時,醫生抬起頭來,露出他偷偷藏起來的第十二塊紗布,笑著說 :「由於妳的堅持,妳到哪裡都會成功的。」


※ ※ ※


  人非聖賢,誰能無錯,錯當善改,如不能及時改之,則錯成過,過積成罪業,罪業常纍,則敗德亂行,將沉淪於不復之地,到那時悔則晚矣、恨亦晚矣。


  人錯之來,其因甚多:有者由自己意念不對所造成,有者由於環境所逼而來,有者受他人錯誤之引導所致,有者受利欲之誘惑所造成。諸等之原因多也,無法詳述,但不管是任何之因素所引起之錯誤,如能誠正己心,詳細三思,加以判斷,就可無錯,或是將錯降至最低程度,亦不會因錯之關,造成不可收拾之罪業,或因錯了一步而造成終生之遺憾!當必戒慎自己,千萬不可任己之心向偏差,導致悔恨不已。


  錯之來,亦有因惑所起者,如本身不有所惑,那錯就可避免矣,亦即是所謂的錯惑也。現今社會此等錯惑現象甚多,故造成今日社會紊亂不已之因素,如人人能慎戒錯惑之發生,人與人之間就不會有恐懼等之事情發生,亦會因人人無錯而安定。


  社會之所以會如此令人寒心,大多是將錯就錯,為所欲為而來,故錯惑之長遠影響是甚為可怕的!但盼世人能經常檢點自己,不論在那方面都不要有些許之錯誤發生,不只不會錯惑,亦能安然己心,他人亦可放心,社會不就祥和了嗎?盼齊思悟而勉行之。


摘錄自
惑-第三十九章 錯惑

2011年7月29日 星期五

女色之幻

  寧波吳生,喜歡遊逛妓院。後來親近一個狐女,經常幽會,但仍然出入於青樓之間。


  一天,狐女請求說:「我能變化幻化,凡你所眷戀的,我一見就可以幻化出她的相貌,一絲不差;只要你一想念,她就應你的念頭而來,不比你用黃金買笑更好嗎?」


  試了一下,果然能夠立刻變換形貌,同真的沒有什麼兩様,吳於是便不再外出。


  有一次,他對狐女說:「眠花宿柳,實在愜意舒心;可惜是幻化的,思想上終隔著一層薄紗。」


  狐女說:「不能這様說,聲色的娛樂,本來如閃電的光、擊石的火。非但我像某某是幻化,就是她某某也是幻化;非但某某是幻化,就是我也是幻化;就是千百年來的名媛美女,都是幻化啊!」


  狐女接著說:「白楊綠草,黃土青山,哪一處不是古來的歌舞場所?男女歡合同埋香葬玉、賦別鶴離鸞之曲,不過像臂膀一曲一伸的工夫罷了。這中間兩美相遇,或用時刻計算,或用日計算,或用月計算,或用年計算,終有決別的時候。等到決別,那麼幾十年而散,同短暫的相遇而散,同樣是懸崖撒手,轉眼成空。」


  狐女再說:「依翠偎紅,親熱昵愛,不都好像春夢嗎?即使往昔的情誼原本很深,能夠終身相守,但是青春的容顏不能長留,白髮已經上頭,一個人的身體,不再是過去的樣子。那麼當時的青黛長眉,粉白臉頰,也可以說它是幻化了,為什麼獨獨以我像某某是幻化呢?」


  吳了然省悟過來。幾年以後,狐女辭別而去,吳從此不再涉足妓院。


※ ※ ※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云:「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將以上數句經語,可以看出色不迷人,人自迷也。


  夫色者天地萬物,因緣和合而成,倘因緣一離,色即散也,故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矣。現今之花花世界,講究現代化,趕應時宜,故盡展奇裝異服。有部分女性效于鳳凰,巧施妖嬌媚態,搬姿弄騷,又叫稱曲線美,而盡露胴體各部分之美態,引人入勝視線歸一,自傲天之嬌女,世之佼佼者。


  又戲劇電影之媒介,戲劇電影,雖以忠孝節義為主題,但也脫不了癡愛貪嗔。那些在荒郊曠野,或自宅旅館之床第,男女相擁纏綿不解之場面,誰不動心動情乎?又黃色書刊之狐媚,淫詞邪說之蠱惑,而使一些色情狂徒心猿意馬,奔放慾火沖昏,故到處強姦之聲不絕於耳。


  如今社會混亂,長幼無別,有老者強佔幼之貞,傷害彼此之名節,敗壞了社會秩序,如此道德沈淪之社會,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摘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2011年7月28日 星期四

深慮其後

  過去有一地方,因為牛少,使得牛的價格昂貴,農民困為缺少耕牛。於是官府便下令,嚴禁屠宰耕牛。牛價果然跌落。但是,牛販子聽說這地方牛價不景氣,都不肯到這兒來販牛,第二年,牛價又暴漲一倍。官府又下令取消屠牛的禁令,牛荒才減緩下來。


  又有一地方,深山裏常有人盜採金礦,成群結伙,多達數百人。如果去圍捕他們,恐怕激怒他們,挺而走險;聽任他們,又是姑息養奸。後來,就想法斷了他們的糧道,果然,餓得他們四散而去。但是,四散之後,又都去做盜賊,經過半年多的追剿,才算平息下來。


  由此可知: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能收到眼前的效果,而後患卻是無窮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有智慧的人凡事三思而後行,一切經過深思熟慮,不操之過急。做事前總會多想一想行動的方案,多想一想每種行動將產生的效應: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先想好再著手做,因而會有更高的效率,得到更好的結果。


轉載

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

學會付出

  有一個人在沙漠行走了兩天。途中遇到暴風沙。一陣狂沙吹過之後,他已認不得正確的方向。正當快撐不住時,突然,他發現了一幢廢棄的小屋。他拖著疲憊的身子走進了屋內。這是一間不通風的小屋子,裡面堆了一些枯朽的木材。他幾近絕望地走到屋角,卻意外地發現了一座抽水機。


  他興奮地上前汲水,卻任憑他怎麼抽水,也抽不出半滴來。他頹然坐地,卻看見抽水機旁,有一個用軟木塞,堵住瓶口的小瓶子,瓶上貼了一張泛黃的紙條,紙條上寫著:你必須用水灌入抽水機才能引水!不要忘了,在你離開前,請再將水裝滿!他拔開瓶塞,發現瓶子裡,果然裝滿了水!


  他的內心,此時開始交戰著......


  如果自私點,只要將瓶子裡的喝掉,他就不會渴死,就能活著走出這間屋子!


  如果照紙條做,把瓶子裡唯一的水,倒入抽水機內,萬一水一去不回,他就會渴死在這地方了......到底要不要冒險?


  最後,他決定把瓶子裡唯一的水,全部灌入看起來破舊不堪的抽水機裡,以顫抖的手汲水,水真的大量湧了出來!


  他將水喝足後,把瓶子裝滿水,用軟木塞封好,然後在原來那張紙條後面,再加他自己的話:


  「相信我,真的有用。在取得之前,要先學會付出。」


※ ※ ※


  世間最有福之人,莫過於心中擁有滿滿的「愛」,並且有熱騰騰的(恭敬心),並且非常「心甘情願」的慈悲喜捨,歡喜的「身體力行」,對社會人群做一些付出,更時時懷著(感恩)的心情,去幫助世間一切受苦難的眾生。


  一般眾生在面對於周遭受諸苦難的人,總是抱持著一副毫無關連的(心態)與表情。並且認為我自己都快要找人家來幫助我了,他人遭苦受難,又與我何干呢?


  有「福德」的眾生,每每見到身邊周圍有遭逢苦難的眾生時,總是在心裡面想著,雖然我的日子並不比別人好過,但是我還可以餓上一餐,只是感到饑餓罷了!但是眾生遭苦逢難已夠可憐與悲慘,或許已有許久未曾飽餐一頓,若再餓他一頓,恐怕生命要難保了。因此稟持心中溫暖的愛,非常甘願(無悔)的、很歡喜的心情去做施捨,以幫有需要的人,以助有緣的眾生遠離苦難。更以感恩的心面對苦難中的眾生,因為眾生身受諸苦、身逢諸厄難,我便有造福的因緣,並且感恩這些苦難之眾生,在過去的日子裡,為社會、為家園貢獻了畢生心力。


  有福德的人,在面對世間一切苦難的產生,總是以「愛心去關懷」,並且很甘願、很樂意的去付出一己之能力。心中總是認為,在我現在尚有一些能力,可以盡量幫助眾生遠離苦情劫難時,理當盡力去造作、去幫助。無論是(金錢方面、時間方面、勞力方面),一切盡我所能,去感恩這些苦難眾生於過去日子中為社會帶來的善,使我生存於善之中也。


  感恩有苦有難,我方有機會為天地、為眾生做些有意義的事。我因為現在尚有能力,故盡我所能來利益一切苦難眾生;他日一切能力不復存在,屆時雖有心而已無力也。一切愛的「關懷、慈悲、喜捨」,盡在當下也。


  修身乃不離一顆慈愛眾生的心,更需有甘願而歡喜的付出,並且稟持虔誠又感恩的心,來幫助一切受苦難之眾生;自然而然,性德就日日增長而不退,福德又何來不彰顯呢?



摘錄自
修身養性-第三十二章 歡喜甘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