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

縣長演講

  典獄長請了縣長到監獄演講。

  縣長開口便說:「各位公民!」

  縣長想想,這些人都帶罪服刑,早就失去公民的資格了,於是又趕緊改口說:「抱歉!我說錯了,應該是各位囚犯。」

  後來又想,這樣的稱呼實在是太奇怪了,於是說:「各位!我真的不知道怎麼稱呼你們,不過,看到你們今天很開心地聚在這裡,我就覺得很高興。」

  真是越說越糟,誰願意開心地聚在監獄?

  這些人起了一陣騷動,場面差點無法控制。

※ ※ ※

  俗世之街頭巷尾,經常提到「白目」二字,世道上總是難免會有一些時常分不清楚場合、搞不清楚狀況之人,有時是出於好意,卻無辜的成為他人怒火下的砲灰,想想倒是很無奈的。

  有些眾生在說話之時,無法分辨場合,經常會在喜氣的時候說些喪氣話,如此便容易遭受到他人的反彈及不悅;若是在應該悲傷的場合之時,訴說笑話,則非常容易成為他人悲慟下唯一發洩的對象,有時被打得鼻青臉腫都還討不到公道,因為這是自己「白目」所造成的結果。

  有些人總是非常喜歡在他人氣憤時,有意無意的給予冷嘲熱諷,千萬不可在他人氣惱時,訴說些容易激怒他人的言論,以免對方失控在惱火攻心下,造成我人肢體上的種種傷害,屆時得不償失。

  有時,有些眾生本該有充分表現的機會,以及應有獲得他人賞識的因緣,無奈是彼等不知察言觀色,反而一再使自我表現之良機錯失,甚至是自己太過分的沒有自信,最後只能錯失大好被重用之機會。亦有不少人於說話時,不經思考,脫口便出,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或許自己僅是想讓對方分享自己的心得,但這個心得通常會隱喻或觸動到對方的痛處;一旦任意「白目」,恐怕遲早有一天,天下人會被自己得罪光光。

  當自己正在詢問他人某些事情時,若是對方未予回應,便是對方並不想回應,此時便不該繼續多做詢問,因為很有可能繼續詢問下去,會遭來一頓無名火加諸在我人身上,屆時被罵得狗血淋頭,才又來感到氣惱,其實是自己先造成對方的氣惱而不自知。

  是故,千萬不要隨意造作「白目」事件,必須學習察言觀色,亦避免因自己的「白目」,而帶來別人的困擾及自己的傷害。

寶德雜誌119期-述論:不要白目

恃執官勢,茍用酷法

  出自《梁武帝問誌公禪師因果經》

  梁武帝問誌公禪師:「朕今殿下文武百官,受朕俸祿,更有恃執官勢,不依公平正直,判斷究治,茍用酷法,刑杖騙民財者,後日如何果報?」

  誌公答曰:「其官受盡前生福報,待他陽命一盡,陰府閻王,業鏡照出,絲毫不昧。依他自己,本業判斷,罪輕者,罰出陽間為水牛,大力之畜,與人耕田,償還宿債;或有罪重者,罰作蛟龍,拘向四天下,行雨灌蔭山川,滋養萬物,償民夙債。恆被風伯雨師,鐵棒搥打,遍身鱗甲,生諸毒蟲,鮮血長流,晝夜受苦,無有休歇也。」

  又問:「或有為官清廉,公平正直,無騙害者如何?」

  答曰:「為官清正無私者曲者,命終之後,得做城隍,成為名山洞府之明神也。上受天敕,下受民供,享祀之報,其中又有陰德相助者,得為冥司主宰,做閻君也。」

  武帝又問:「天下衙門中,一切辦事當差人等,不依公道,倚官為勢,赫騙良民,及各鄉里中,尊長老人,地方圖甲人等,心不公平,不依道理,騙害民財者,有何報應也?」

  誌公答曰:「衙門中辦事當差之人,恃官騙害民財者,死後罰作山中野獸,見人疾走,驚赫之報。他因赫騙良民,而今驚殺報他。又有地保鄉尊人等,心不公平,私騙人者,命終之後,罰作牛馬豬羊六畜,還人夙債,直待還清,再托為人,貧窮困苦,人所惡賤,不得自在也。」

  武帝嘆曰:「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禍福無門,隨人自召。」

※ ※ ※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世出世間一切諸法率皆不離「因緣果報」之範疇。世人若是造作業因,必定會產生相對應之業果,就如農夫有春耕、夏耘之舉,即會有秋收、冬藏之收穫。故世人若是修善積福,即得善果;若胡作妄為,則必受惡果。如是因如是果,自作者自受,此乃是天經地義、亙古不變的自然規律。

  「因果」二字,不分國際,沒有貴賤,無人能避,也無人能替,亦不會因為時空之轉變而驟然減弱或消失,故經云:「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即是此理,然而「因」故可畏,無緣不生,蒺藜絕水,難望結成,業力之成熟有其快慢緩急之不同,亦即是「要待因緣聚合時,方會成熟為果報」,故若能每日戒慎恐懼,努力斷惡修善,孜孜不倦而行,則自能去禍禳災,歸於善道。

  世人之身如水上沫,命如風前燭,然而不信因果,不明因果,不知因果,逆因果而行者卻比比皆是。盼世人能徹悟「因果」真義之無可諱辯,莫隨順習性而生死輪迴流輪,舊業未除,又再造新殃,無有止盡。若果人人皆能深信「因果」,防微杜漸,則最終自能大明乎心性也。

因緣與果報-序

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新聞自由

  德國科學家巴倫拜訪美國總統傑斐遜時,在總統的書房裏看到一張報紙,上面滿是對總統的辱罵攻擊之詞。

  巴倫拿起報紙,憤憤的說:「為什麽讓這些謠言泛濫?為什麽不取消這家報紙?至少也應該重罰編輯,把這家夥投進監獄。」

  傑斐遜微笑著回答說:「把報紙裝到你的口袋裏,巴倫。如果有人對我們自由的現實和新聞自由有懷疑,你可以拿出這張報紙,並告訴他們你是在哪裏見到的。」

  後語:我堅決反對你所說的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是對新聞自由的最好註解。中國有句俗說:「說真話是通向監獄的捷徑。」真不知滿腦子裝滿了「小日本」和「美帝國主義」的中國人看了此篇作何感想。

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感恩所有的人

蓮生/文

  回首西城煙雨,二十年的移民歲月,如夢如幻,我就提著一個輕便的小小包袱,悄悄的來,又悄悄的走了。來時雙手空空,二十年,真是「瀟洒走一回」。

  這二十年來,是我人生的精華,是最光輝燦爛,是最高潮迭起,是最精采,最扣人心弦,最精進,最輝煌,不管怎麼說,二十年西雅圖的歲月,值得我一世的懷念。

  我這位行者,回首二十年的歲月,我要衷心的說一句話:

  「我感恩所有的人!」

  我的這句話,只有感恩,再感恩。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與我有過緣分相逢的人,不管他對我,有情無情,有義無義,有恩有怨,有愛有恨,有仇無仇,有信無信,來我這裡的,或離開我這裡的,我全部感恩!

  「為什麼?」

  我答:

  「順境我感恩,逆境我更感恩,全是助我了悟之人也!讓我悟了人間娑婆,讓我悟了無常變化,讓我悟了眾生的心,讓我悟了一切畢竟是空,讓我悟了畢竟無所有,讓我悟了一切無所得。」

  苦海中的慈航。 

  黑暗中的明燈。

  飢饉中的道糧。

  我願意在這末法時代,成就自己,度化他人,全是順境逆境大力促成。沒有逆加持的人,我不會跑得更快,更精進,去想去悟入,受苦的人有福了,因為有大苦難,才有大開悟。

  我領悟到:

  「一切法皆空,一切法無所有,一切法無所得。」

  我感恩佛法的慈悲,我感恩人間世界,我感恩西雅圖二十年的歲月,我感恩所有的人,我解脫了,是究竟解脫。一切是那麼的調和,一切是那麼的安穩,多麼寶貴的時光,多麼因緣的具足,我感恩所有的有緣人。

  西雅圖二十年是好中的好。

  西雅圖二十年是妙中的妙。

盧勝彥文集第170冊《回首西城煙雨》感恩所有的人

抓替身

  辛彤甫先生任宜陽知縣的時候,有位老者向他遞上一份呈文說:「昨天晚上我住在城東門外,看見有五六個吊死鬼從城門縫裏鑽進城裏來,恐怕是來找替身的。請你趕緊諭示百姓,對童僕姬妾不要淩辱虐待,欠債的不要追索得太緊迫,凡事要互相謙讓別爭鬥,使那些吊死鬼沒有機會施展他們的技倆。」

  辛先生看罷呈文大怒,以妖言惑眾的罪名把老者打了一頓板子,並命人將老者轟了出去。老者並不怨恨,走到臺階下,便坐在那裏撫著膝蓋說:「可惜呀!這五六條命算是沒救了!」

  過了幾天,有人向辛先生報告說,城裏最近有四人上吊而死。先生大驚,這才感到事態嚴重。急忙命人將那送呈文的老者傳來問話。

  老者說:「這幾天來,我總是昏昏沉沉的,什麼都不記得了,今天我才知道曾遞送過一份呈文。

  這件事便傳揚開來,於是家家有了戒備。後來,果然有兩個上吊的人都被及時救活了。一個是媳婦因為被婆婆虐待而上吊的,那婆婆非常痛悔。另一個是因為欠債被債主逼迫太緊而上吊,債主當即焚毀了借據。因此兩個人都得救了。

  由此可知,雖說命數皆由天定,但如能盡人力,也必然能挽回其中的一兩個。又當知人的生命特別寶貴,鬼神雖然預先知道他該死,苟有一線可以挽救他的希望,也必然轉借於人力來救他。

  一個人的氣數命運,正像嚴冬的季節下起風雪,天地也不得不然。至於穿上皮襖來禦寒,或者關閉門戶以避風,那就任憑各人去想辦法了,老天是不會加以禁止的。

※ ※ ※

  舉凡起心動念,隨口一言,或隨手一動,只要有益於他人,助利他人,悉為善行。

  善有大小、輕重,但是每一個善行不論大小輕重,卻有其深遠不測之機,可以積累無數個福報。簡例而言,因你一句話,使一個人打消自殺念頭,此時已符合獎善福報。而此人在未死之後,若可以力行許多善事,此中以一句話之善,可以再獲得其福報。

  上天至仁至正,去惡之意,即乃勉善,故能知行善,則必有豐厚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