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府昭覺寺圓悟克勤佛果禪師,五祖法演禪師之法嗣,俗姓駱,彭州(今四川境內)人,其祖上世代以儒為業。克勤禪師兒時記憶力極好,日記千言。
一日,克勤禪師偶游妙寂寺,見到佛書,讀之再三,如獲舊物,悵然不已,謂同伴曰:「予殆過去沙門也。」
於是他便立志出家,依寺僧自省法師落髮,後又從文照法師學習講說,從敏行法師學習《首楞嚴經》,不知疲倦。
一次,克勤禪師得了重病,病得快要死了,痛苦不已。回想起平生所學,在病死到來之際,一點都幫不上忙,克勤禪師感歎道:「諸佛涅槃正路不在文句中,吾欲以聲求色見,宜其無以死也!」
於是病好之後,克勤禪師便放棄了過去那種沉溺於文字知見的做法,離開了妙寂寺,往參宗門大德。
克勤禪師首先來到黃檗真覺惟勝禪師座下。惟勝禪師是黃龍慧南禪師之法嗣。一日,惟勝禪師創臂出血,告訴克勤禪師道:「此曹溪一滴也。」
克勤禪師一聽,驚詫不已,良久才說:「道固如是乎?」
於是,克勤禪師便徒步出蜀,遍參禪德。他先後禮謁了玉泉皓、金鑾信、大溈□、黃龍心、東林總等大德,都被他們視為法器。晦堂禪師曾告訴他說:「他日臨濟一派屬子矣。」
克勤禪師最後投五祖法演禪師座下。克勤禪師因為博通經教,加上參過不少禪門宿德,因此他有很重的豪辯之習氣。為了將克勤禪師煆造為一代法將,法演禪師對克勤禪師要求非常嚴格,決不徇一絲一毫的人情。凡克勤禪師所盡機用,法演禪師皆不認可。
一日,克勤禪師入室請益,沒談上幾句,又與法演禪師爭辯起來。法演禪師很不高興,便說道:「是可以敵生死乎?他日涅槃堂孤燈獨照時(指死亡來臨時)自驗看!」
克勤禪師被逼的無路可走,生大懊惱,居然出言不遜,抱怨法演禪師「強移換人」,然後忿然而去。
法演禪師也不阻攔,只是說:「待你著一頓熱打時,方思量我在。」
克勤禪師離開五祖後,來到金山,不久便染上了嚴重的傷寒,身體困頓無力。克勤禪師試圖用平日所學,來應對眼前這場疾病,可是一點都不得力。這時,他才想起臨走時五祖法演禪師對他所說的話,於是心中發誓道:「我病稍間(稍微好一點),即歸五祖。」
克勤禪師病癒後,果然重新回到了五祖。法演禪師一見,非常高興,於是令他入住侍者寮。
半個月之後,適逢部使者陳氏解印還蜀,前來五祖禮謁問道。
法演禪師道:「提刑少年,曾讀小豔詩否?有兩句頗相近。‘頻呼小玉元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
部使者一聽,惘然莫測,唯應「喏喏」。
法演禪師道:「且子細。」
當時,克勤禪師正侍立於側,聽到這兩句詩,恍然有省。
部使者走後,克勤禪師問法演禪師:「聞和尚舉小豔詩,提刑會否?」
法演禪師道:「他只認得聲。」
克勤禪師問道:「只要檀郎認得聲。他既認得聲,為甚麼卻不是?」
法演禪師道:「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庭前柏樹子呢!」
克勤禪師忽然大悟,連忙走出丈室,這時,正好看見一隻雞飛上欄杆,鼓翅而鳴。克勤禪師自言自語道:「此豈不是聲?」
於是克勤禪師便袖裡籠著香,重新入丈室,向法演禪師報告他剛才所得,呈偈曰:
「金鴨香銷錦鏽幃,笙歌叢裡醉扶歸。
少年一段風流事,只許佳人獨自知。」
法演禪師一聽,知道他已經徹悟,非常高興,說道:「佛祖大事,非小根劣器所能造詣,吾助汝喜。」
法演禪師於是遍告山中修行的大德們說:「我侍者參得禪也。」
從此以後,克勤禪師被推為上座,與五祖座下其他兩位得法弟子佛鑒慧懃、佛眼清遠,並稱三佛。
一天,克勤、慧懃、清遠三人陪侍法演禪師,夜話於山間涼亭之上。回來時,燈已經滅了,四面漆黑一團。
法演禪師吩咐三人道:「各人下一轉語。」
慧懃禪師道:「彩鳳舞丹霄。」
清遠禪師道:「鐵蛇橫古路。」
克勤禪師道:「看腳下。」
法演禪師聽了這三人所下的轉語,說道:「滅吾宗者,乃克勤爾!」
可見,克勤禪師的作略迥異乎兩位師兄。「看腳下」這三字,雖平實而最有力量。日用中若能如此用功,即步步踏著實處。
※ ※ ※
再闡述修行之人,在修持任何法門,除需一門深入外,更要取修究竟解脫法門。
講解到這裡,為何說修行需要求修究竟解脫這門法門?這個道理簡單,末法各宗各教都有殊勝法門來教習求修者,而修行者如何突破自我開慧明悟諸等法門都有其妙義,但也因佛魔同道,故法門也有那偏離正法,與使人執迷生成妄想貪求,導致修行之人,道程終不得解脫的。
例如時下諸法善巧方便,原本旨意是借由方便諸法,作為善巧引渡。此好比是藥引一樣,因眾生皆深受宿業之束縳,自較易對修行一時難以契入,但眾生皆具佛性,因而諸善巧方便,就是要作牽引把原本的佛性啟發。而這一切善巧方便法,只是前導作用,實真要談修,就必需從心著手,對修要有明確,第一如何擺脫執相著念,這門修持就夠修行之人費心領悟了。
再來就是對凡諸一切相、一切法都要認知,法皆是無一可得,如果修行之人,不能對此認知徹悟,那在求法修行必是會由執成貪妄,心靈終究還是不能解脫的。修行要如何取法解脫一切障,就是對境相了徹,對心作用明明白白,隨時都要攝心返照自能解脫,而究竟法是無相無滅無空亦無我,能出離則了義,聞閱者參。
修行綱繹大解-修行需求修究竟解脫法門
一位年輕醫生自述:「有多少癌症病人成了唐僧肉,出於求生的本能,每一個癌症患者都不甘心坐以待斃,殊不知,他們的求生欲望與求治要求,竟讓自己成為某些不良醫院各科室之間搶奪的“唐僧肉”。」
一位年輕醫生的自述,讓我們看到了其中的秘密。
2009年,我從XX醫科大學腫瘤專業研究生畢業後,幸運地成為XX醫院腫瘤科的醫生。
工作第一天,我穿上白大褂,和主任一起查房。
查房一上午,共有40多個癌症病人,他們病情各不大相同,相同的是,對我們的話都言聽計從。
第二天上午,我接診了一個肝癌晚期的老人,看他的影像片子,癌細胞已經全身轉移,沒有治療價值了。
再說,從老人的穿著來看,家境並不太好,更沒有必要白花錢了,出於好心,我把老人的女兒叫到辦公室,建議她放棄治療,老人的女兒放聲大哭,傷心地把老人帶走了。
不料,一個星期之後,我意外地發現老人竟然被收住院了!
護士長告訴我老人回家後不甘心“等死”,把自己的房子賣了30萬,又掛了腫瘤科的一個專家號求治,當即就被專家收住院了。
護士長還悄悄告訴我:「老人還在病房裡說你醫德不行,自己沒本事治他的病,就讓他回家等死!」
2009年11月底,我們腫瘤科發獎金時,平均一個人才多少!
主任關上門給我們開了個秘密會議:「咱們醫院實行的是績效考核,收入減去成本再乘以提成的百分比,才是科室的獎金。」
他故意頓了頓,說:「不需要我多解釋了吧?你們用幾元錢的便宜藥,那是你們的自由,不過,你不能把自己當成菩薩下凡,讓大家陪你喝西北風。」
主任的話音一落,大家的目光就齊刷刷地投向我,我臉上立即火辣辣的。
這件事沒過幾天,病房就住進一個患前列腺癌的退休人士,癌細胞也已經轉移腹腔了。
有了前面的教訓,我試探性地找他的妻子談話:「我建議用相對好一點的藥物,因為這樣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品質。」
我的話音未落,他的妻子就雞啄米似點頭:「什麼藥好就用什麼藥,我捨得給我們家老張花錢!」
有了這句話,我放開了手腳,什麼藥貴上什麼藥。
最後,老人在病房裡住了兩個月,共花費了40萬元,最終還是死了。
我心裡有鬼,自覺愧對老人。
可令我哭笑不得的是,家屬辦完後事,竟專門給我送來一面錦旗,說我把病人當親人,努力提高了癌症晚期病人的生活品質。
2010年2月,我接診了一個早期肺癌病人,覺得有手術必要,就介紹給了胸外科一個醫生。
沒想到,病人手術之後,胸外科醫生專門請我吃了頓飯,並給了我一個大紅包,我不要,他卻說:「這是你應該得的,以後我那邊有要做化療的病人,也”介紹“給你,我們倆長期合作!」
然後,他還以過來人的身份“教育”我:「你是剛畢業不久的學生,現在摸清楚腫瘤科的工作流程沒有?簡單來說就是這樣,來個癌症病人,先介紹到外科給他們做手術,讓外科把手術的錢賺到了,再把病人轉到化療科化療,然後再轉到放療科放療,等著些科室的錢都賺到了,再把病人扔到中醫科喝中藥。」
接下來的一件事,讓我終於驗證了這位外科醫生的話。
有一個胃癌晚期病人,癌細胞已經腹膜轉移,可還是被轉到普外科做了手術,術後又轉到腫瘤科化療,放療科放療,中藥科喝中藥,如此折騰3個月,病人就死了。
我曾偷偷調出病人的影像資料,一看就發現沒有手術必要。
更加可笑的是,有一回,有過一次合作經歷的那位胸外科醫生給我轉來一個肺癌術後病人。
病人70多歲,早期肺癌,即使不做化療也可以長期生存。
不料,我好心告訴他可以保守治療的時候,他卻質問我:「癌症手術後化療放療是常規治療,如果聽你的保守治療,我的癌症復發了你負責?」
其實,化療有很大的副作用,尤其是對這種年老體弱的癌症病人來說,副作用更是致命的。
勉強挺過4個月療程的化療,老人的免疫力就急劇下降,肺癌也隨之復發,並出現了腦轉移,在家屬的強烈要求下,我們又給老人做了伽馬刀手術,結果導致了更大範圍的腫瘤轉移,如此折騰了一年多,老人終於在痛苦中死去了!
醫院不扶傷,醫生改經商。
患者求活命,錢財被套光。
這就是現代化醫院真實的寫照。
※ ※ ※
醫者,首戒無仁心,鐵石心腸,見死不救。須知病魔困擾人身,重則分秒必爭,若稍有延誤則縱然華佗在世,亦是回生乏術,貽害之深可怕。
再戒醫者無德,因為藥物用之於正,則可救人,用之於惡則可害人。如投以淫藥,則壞人名節,如施予毒藥,則傷人命。亦有者,此病一方可解,卻為圖厚利,而故使其惡化,再加以慢慢治療,使患者不止身體受折磨,浪費大好時光與病魔搏鬥,更花費了大筆金錢。
是以故,上天懲罰無仁無德之為醫者,報應很重,蓋其為害良民甚巨也。
蓮生/文
我真的看見小人國了,而不是在陽間看到的觀光景點的小人國。
陽間的小人國,是按比例縮小,成為小人國,令人觀光它的細緻及維妙維肖。
小人國的觀光,令人驚艷。
而如今,我在陰間也看到小人國,令我非常驚訝不已,怎麼,這也是觀光景點嗎?
冥吏說:「這不是觀光景點的小人國,這小人國的人,是真的活的。」
我問:「活的,變這麼小?」
冥吏答:「你再仔細看,這個國,令這些小人痛苦萬倍。」
我定睛一看。
呵!果然如此:
很多人,頭非常小,如卡片一般,掛在脖子上,搖搖晃晃。
很多人,手非常短,手掌貼身上,無法伸出,如何取物?
很多人,腳非常短,走路如企鵝一般,東晃晃,西晃晃,很可笑。
很多人,身軀幾乎沒有,只有頭、手、腳貼在一塊,身軀不見了。
很多人,無眼。
很多人,無耳。
很多人,無鼻。
很多人,無口。
很多人,無身。
很多人,無腦。
而小人國裡的人,全是三寸丁,他們的生命,朝生暮死,暮死朝生,有些更是「秒殺」、「分殺」、「時殺」、「日殺」。
痛苦不止。
遠看小人國,就如同一堆小蟲,在地上,滾過來,又滾過去。
我問冥吏:「怎會如此?」
冥吏答:「他們都是小人,本來就如此。」
我問:「小人如何小?」
冥吏答:「自作自受而已!」
冥吏說:用假的秤,偷斤偷兩,是手的小人。
沒有真誠,虛假成性,是腦的小人。
偷工減料,是沒有身的小人。
念頭常常害人,是無腦的小人。
小偷是手的小人。
妄語騙人成性是口的小人。
專挑人的缺點是眼的小人。
喜聽八卦,是耳的小人。
專門言人是非是口的小人。
以大欺小,是身的小人。
詐騙人的錢財,是腳的小人。
設計害人是腦的小人。
騙吃騙喝是口的小人。
用假香當真香賣,是鼻的小人。
騙女人失身是身的小人。
騙男人同。
貪錢是小人,貪名是小人,貪色是小人,……。
這世上小人多,故成小人國世界。
我聽了,悲痛異常!
我說:「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
盧勝彥文集234《盧勝彥的密密密》「小人國」的密密密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菩薩 登台
陳生:學生恭向恩師頂禮五叩首!
菩薩:賢生免禮!
陳生:一個人若是無所事事,實乃人生最不易捱受的境遇。
菩薩:人生在世,當不是為了吃喝玩樂而活,一時感官生理上的滿足,只能暫時的麻醉自己,而且徒增內心的空虛而已。
陳生:不懂得工作之真義,常視工作為勞役,則其身心必多苦痛。
菩薩:當然。一個懂得工作真義的人,不但能忠於自己的工作,進而能熱愛自己的工作,從中發掘出工作的樂趣,體悟出每一項的工作本身盡是為人服務的哲學。因此,幸福何處找?當在工作裡尋覓,只有完成了責任,才有真正的快樂可言。
修道何嘗不是如此!人生是短暫的,僅僅百年的旅程,要是再為了一些不必要的貪圖,給自己帶來一連串的痛苦或煩惱,不僅是糟蹋生命,而且是殘害生命,更是枉費生命也。
陳生:有一個極其貧窮的人,住的是破草屋,穿的是破衣服,冬不防寒,夏不遮羞,以乞討維生,日子過得很艱苦。
但是這位窮人有一項絕活兒,就是善解鳥語,諸如:麻雀、燕子、……等等鳥聲,他都聽得懂。遇到鳥語花香的季節,他可以用自己的口哨聲音與鳥兒交流。
當地有一位富商,見他貧苦、飢寒,但有一身好力氣,於是招聘他為雇傭,負責擔貨物。
有一天,風和日麗,雇傭擔著沉重的貨物去做買賣,走了很長時間,又值正午,富商走到一條清澈的河邊喝水,這時,聽見河邊的柳樹上傳來一陣刺耳的鳥叫聲,富商猛地一驚,不知怎麼的心中有一種恐懼感,一哆嗦差點掉進河裡,馬上呼喚雇工離開。
但是窮雇工不但不以為然,反而笑了起來,笑得富商莫名其妙,鳥兒見雇工只是冷笑,嘰嘰喳喳一陣後,便各自飛散了。
富商買賣做完了,獲得了金銀,回到家中,富商很高興,便多賞了雇工工錢,並且很讚許他的為人。
富商回想起路上的事,詢問雇工道:「在路上我們都累了,我在河邊飲水,突然聽見刺耳的鳥叫,我大吃一驚,差點掉進河裡,而你為甚麼在一邊冷笑呢?」
雇工回答說:「那些鳥兒對我說,那主人身上裝著許多珍貴的白玉珠,你可以殺了他,而珍珠歸你所有,你就不會那麼貧苦。我們要吃他的肉,你快殺了他。我聽後,實在是笑那些鳥兒打錯了算盤。牠們要吃你的肉,挑唆我殺掉你,而我只是對鳥兒冷笑,所以牠們各自飛走。」
富商聽了,倒吸一口氣,忙又問道:「那你為甚麼不殺我,河邊無人,只有我們二人,而我身上確實有珍珠,價值連城,你殺我是輕而易舉的。」
雇工回說:「主人啊!我為甚麼那麼貧苦,衣不蔽體,食不飽腹,就是因為我前世貪人錢財,算計別人的家產,掠奪別人的資產,貪得無厭,才落得今世這般貧苦。主人雇用我,不就是可憐我飢寒,如果今世我不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再殺人貪財,那麼我的惡果會一直持續,那我甚麼時候才能脫離苦海呢?」
菩薩: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貪嗔痴三毒,害人不淺。
陳生:所以不知因果之時,貪得無厭,一旦知道了因果,就是死也不願做殺人貪財的事。
菩薩:什麼是善,其實善和惡是相對的,不做惡就是善。只要在日常生活中,不生邪念,不做壞事,就會得到周邊人的認可,自己也可以活得平安自在也。可。停筆。 吾退!
陳生:謝謝恩師慈悲!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
節操養正氣-第十一章 盡職工作‧培養節操
萬庵道顏送高庵善悟往天台,回來之後曾對雪堂道行禪師說道:有一位名叫德貫的高僧在景星巖修行長達三十年,從來未曾出山。
龍圖閣學士耿公來任州郡長官,特地禮請德貫出山為瑞巖寺住持。
德貫寫了一首偈頌推辭這件任命,偈曰:「三十年來獨掩關,使符那得到青山?休將瑣末人間事,換我一生林下閒。」
(三十年來我獨自在深山閉關修煉,郡守的公文書函怎麼送到了面前?請不要將人間瑣細的俗務,換去我一生山間林下的自在清閑。)
耿公第二次派使者前來敦請,德貫終究還是不肯到任。耿公感歎說:「他是當今隱山和尚之流的人物!」
萬庵道顏又說:那裏有一位老年僧人記得德貫的話,他曾經說道:「不體悟佛法的根本意旨,沉溺在生死輪迴的世俗中不能自拔;感應外在境遇而生心,隨著情慾而動念;懷著狼狠之心,狐媚之意,行為虛假,誑騙他人;趨附權勢,阿諛奉承,捨死邀名,苟且求利;乖離佛法真如之本性,迎合塵俗之虛妄,棲住山林的佛門弟子終究不會那樣去做的。」
雪堂道行禪師聽後說:「德貫算得上佛門傑出不群的僧人了。」
※ ※ ※
道德經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自然法則既是天所效法的,亦是地所效法的,而人生於天地之間,其行為最高準則亦應效法道性自然之規律。
然而人生在世,對名利財富、華衣美食、奇珍異寶、豪宅廣室、悅耳音聲等,總有企求之心,但若此企求之心超越了自然無為之規律,即會轉化為貪欲,而生種種弊害,修行就是要遠離此弊害,淡泊欲望,精神不為外物所累,使生命得到應有之涵養。
道生於智慧,福生於勤儉,罪生於不仁,禍生於多貪,因此,惟有心不妄想,口不妄言,身不妄行,實踐「身重於物」之真諦,就不會再上演小人以身殉利,士人以身殉名,大夫以身殉家之悲劇也。
自然之道-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