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1日 星期一

懂得知足心量寬

觀世音菩薩 降

菩薩:今夜,帶領宣筆出遊。


   可。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菩薩聖駕!


菩薩:賢生免禮!速坐穩蓮台。


邱生:〈師生二人步入蓮台,瞬間蓮台升空,天空中星光滿佈,陣陣清風徐徐吹來。不一會兒時間,蓮台緩緩降落在一處辦公大樓,但見每一個人面帶笑顏,精神飽滿,逢人便親切招呼,真是愉悅之境地。〉


菩薩:賢生啊!時下眾生多有不滿足者,雖然天底下存在有許多難以取得之事,但何以同樣的境遇,有一些人卻可以怡然自若,然而有一些人卻面現愁憂與煩惱,內心似乎苦悶不已。


邱生:敢問菩薩!大眾面臨此等境遇,身心又該如何調適呢?


菩薩:今夜就是要讓群眾多一分認知,以減一分苦楚。


邱生:看看別人的情形,在做好自己的份內事,就能減少本身的苦楚嗎?


菩薩:當然不是光看別人的生活情況,就能減輕自己的負擔,必須深入其境,了解其心,才能感同身受,並且效法他人之心志。


邱生:那又該如何著手呢?


菩薩:待會兒,賢生可以找幾位上來訪問,就能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邱生:菩薩實在愛說笑,學生乃一介凡夫,豈有找他人訪問的能力。


菩薩:說的也是,吾賜清心丸、聚靈丹,爾可配服甘露水。


邱生:〈接下清心丸、聚靈丹,與甘露水配服後,剎時身心感覺到非常的輕盈,眼光倍增。〉


   眼下看到一位辦公人員,歡天喜地的在做事情,不如請這位老兄訪問一番。


   〈但見菩薩衣袖一揮,這位老兄便立即來到眼前。〉


某甲:兄台有禮!未知兄台喚我前來有何貴幹?


邱生:請教老兄,你如此歡天喜地的在做事,究竟是為何呢?


某甲:兄台所有不知,我因為有這份工作可做,一想起來心情就愉快許多,所以才高興得不得了。


邱生:那老兄你在這裡工作做多久了?


某甲:我在這做事已經十年了,對於工作的項目是愈來愈熟練,事情只要一熟練,整個人就高興起來。


邱生:難道未曾有過倦怠之意嗎?


某甲:從來就沒有過倦怠感,因為小時候家裡窮,就連想吃顆蛋,都是很奢侈的,現在有了這份工作,不愁吃住,已經滿足了,夫復何求!


邱生:老兄您真是知足常樂啊!


菩薩:一個知足的人,內心是無比喜悅的,雖然比上尚且大有不足,但遠遠已經超越很多下面人的生活,豈能不知足乎?眾生心地稍有不足,便要自尋煩惱,自我感覺到痛苦,尚以為是別人給自己帶來的痛苦,實在是乏智缺慧。


邱生:眼前走來一位好像助理的人,手捧飲料給幾位人士喝,還自得其樂的樣子,應該請來訪問一番。


   〈但見菩薩衣袖一揮,此人便立即來到眼前。〉


某乙:你好啊!不知喚我何事?


邱生:這位大姐!看妳年紀似乎比眾人年長些,為何替年輕人倒茶水,妳會那麼的開心呢?


某乙:服務人群並不分年紀大小,況且能夠替年輕人做一些本身能力所及的服務,就應該感到滿足,至少我還做得動,我是一直這麼想的;而且一想到我與年輕人一起工作奮鬥,不由覺得自己也跟著年輕許多,有時間幫忙倒茶水,大家方便就好。


邱生:看來大姐確實毫無計較之心,不因年長而高傲,反倒能低心下氣與年輕人融入,真是不簡單。


某乙:凡事無須計較太多,畢竟有一些事情,還得讓年輕人共同幫忙到,大家互相一下,生活才會好過一些。


邱生:眾生內心不起計較,還真是不容易,很多人總是愛計較。


某乙:如果互相都喜歡計較,彼此就會很難相處,許多事情將無法做下去,生活也不會好過,延伸到這樣的情況時,豈不是互相妨礙生活嗎?


邱生:您說的倒是很有道理。


某乙:很多時候只要彼此能夠互相幫助,便可以將事情以最快速的時間完成,能夠如此不是更妙嗎?事事懂得知足一點,自己也不會吃虧的。


菩薩:眾生面對日常生活上的任何一件事情,若能秉持知足的心念,那麼無論在做事情方面或是在待人接物方面,都能夠充滿法喜的。


邱生:日常生活上,任何事都要感到知足,於做事情要充滿法喜,有時還真是不簡單耶!


菩薩:眾生若於處事上,能夠擁有一股法喜之心,便能夠給他人有一種平易近人的感覺,人緣亦必然日漸廣闊,做任何事情必能夠更加的順心應手,有朝一日,若當自己有需要旁人給予協助時,旁人亦會樂於出手相助援,讓身邊所有的事情,都能夠非常圓滿的解決。


邱生:原來知足還能有這麼大的學問,學生還以為沒什麼呢?


菩薩:知足,攸關一個人的心念,這個心念是否可以找到提昇各自性德之路徑,端看知足的程度了。


   每一件事情都能懂得知足者,生活上才會經常充滿歡喜愉悅的心情,人生旅程中可以經常保持歡喜愉悅,日子就能過得自在些,做事情就能夠更認真,並且能夠更加的盡其心力。


邱生:原來知足尚能令一個人做事情盡心,待人誠懇,看來大眾可要認真予以研味才好。


菩薩:時候不早,也該回道院。


   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菩薩聖駕!


菩薩:可。停筆。 吾回!


人生遊記-第廿七回 懂得知足心量寬

2017年7月29日 星期六

漢武內傳

  自小與眾不同

  漢孝武皇帝劉徹,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武帝出生前,景帝夢見一隻紅色的豬從雲中降下來,直入宮內的崇芳閣。景帝一下子驚醒了。景帝就召來一位算卦的姚翁來請教。


  姚翁說:「這是大吉大利的預兆。這個崇芳閣裡一定會出生一位主宰國家命運的人,他將會平定北方的夷、狄等異族,使國運昌盛,成為劉氏王朝興盛時期的一位明主。」


  武帝三歲時,景帝把他抱在膝上,知道這孩子特別有靈氣,就問他願不願意當皇帝。武帝說:「這事是由上天安排的,由不得我自己。但我願意天天在皇宮裡住著,在父親面前玩耍,決不會放肆不恭而不盡作兒子的責任。」


  景帝聽了這番話,心裡更加驚奇,就特別注意對這孩子的教導培養。過了幾天,景帝又把劉徹抱到書桌前,問他喜歡讀什麼書,可以詳細說一說。劉徹就開始背誦從伏羲以來一些聖賢的著作,包括一些論述陰陽五行和歷代的著名國策論文,背了幾萬字的文章沒有遺漏一個字。


  到了七歲,景帝見他聰明透徹超過凡人,就給他改名叫劉徹。劉徹即位後,特別喜好神仙之道,經常到名山大川和五嶽去祈禱,以求神仙。武帝元封元年正月初一,劉徹登上嵩山,興建一座道觀。到四月戊辰那天,武帝在承華殿中閒坐,東方朔、董仲君伴著他閒談,忽然看見一個非常美麗的青衣女子。


  女子說:「我是天上王宮的玉女,叫王子登。西王母派我從崑崙山來看你。聽說你毫不看重帝王的基業,一心尋道,多次到三山五嶽去祈禱。像你這種人是值得傳授真道的。從今天起,請靜心齋戒,到七月七日那天,王母會暫時降臨來看你的。」武帝趕快離開座位下拜行禮,答應一定照玉女的指示去作,剛拜完,玉女就突然消失了。


  西王母授道


  到七月七日,宮廷內外清掃一新,大殿上為西王母專設了座位。武帝穿上華服,宮廷內外一片莊嚴肅穆,恭候著西王母的降臨。到深夜二更時分,忽然看見西南天空湧起陣陣的雲,翻捲著直奔宮廷而來,西王母到了殿前,群仙也像鳥群一樣跟著到了。他們有的乘龍騎虎,有的駕著白麒麟或白鶴,有的乘著天馬或華麗的車子,大約有好幾千人,把宮廷映照得光彩耀眼。


  王母看樣子三十歲左右,身材適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王母坐在特為她設置的床上,等武帝跪拜問候安康之後,她就招呼武帝一同坐,武帝就坐下了。王母自己帶來了天宮的廚師,這時就送上來天廚特製的食物果品,這些佳餚色香味美,芬芳四溢,還有那些散發著奇異香味的酒漿,都是人間所沒有的。武帝和王母飲了幾巡酒以後,王母就讓身邊的侍女、公子奏出天宮中的音律,這些樂器奏出的音樂聲震九天,音調清朗動聽。


  曲罷,王母說:「修煉道術,就是要益養精神,改變形體。修煉到即能養好精神又能改變形體的程度,就可以成仙。如果達不到這個程度,就免不了一死。我現在讓為我管理書箱的侍女李慶孫把這些秘訣都寫下來送給你,希望好好按照錄下的秘訣去認真修煉吧。」


  王母說完後,就打算馬上回天宮去,這時武帝就離開座位向王母磕頭,再三請求她留下來,王母就暫時留下沒走,並派侍女郭密香到上元夫人那裡問候求教。這時武帝看見侍女走下殿去立刻就不見 了,但不到片刻就回來了,還帶來一個仙女,這仙女是上元夫人的侍女。


  不大一會兒,上元夫人果然來了。也是先聽見雲中有簫鼓音樂的聲音,接著是上元夫人一千多名文武侍從官員,都是女的,年紀十八九歲,容貌都非常秀麗飄逸,個個光彩照人。上元夫人年紀二十多歲,更是天姿精耀,靈眸絕朗,青色的袍服繡著五彩祥雲,上元夫人也帶來了廚師,擺上來很多仙珍美味,這時王母就對武帝說:「這位就是真元之母上元夫人,是一位極尊貴的神,你應該向她叩拜。」武帝立刻起坐向上元夫人叩頭問安,然後又回到自己的坐位。


  上元夫人的真言


  這時上元夫人笑著說:「人在惡濁的人世,必然貪酒好色,追名逐利,這在人間是習以為常的事。你貴為天子,在這些方面比普通人就更加厲害。然而你能在富麗華貴的宮中想往修煉,除卻貪嗜私慾的根子,修身養性,這說明你還算是個有志向的人呢。」


  王母也說:「我看劉徹的心還是很誠的。」這時上元夫人就問武帝:「你果真向道嗎?我聽說你多次招納術士,到山嶽祭祀,為神靈建祠,向山河祈禱,也算勤奮了。然而你這樣勤奮卻沒有什麼收穫,其中必有原因。你生來就性情暴躁、貪愛女色、舖張奢侈、待人冷酷、奸邪自私,這五種私慾使得你神枯氣竭,心靈污濁,五臟六腑都不乾淨,再好的良藥也難以治好這些頑症。


  暴躁使你心氣浮躁,心神不寧,淫亂使你消耗過度而靈魂萎頓,奢靡會使你離開真道而魂魄不淨,最終使你魂消命喪。待人冷酷使你喪失仁義、貪心自私使你用盡心計、內心緊張而外界失和。上面這五種病症,像刀鋸一樣天天傷害著你的身子,像利斧一樣砍殺著你的生命,儘管你有志於修道,但你若不清除這五種頑症,再刻苦也徒勞無功。這次如果能從我們這裡得到一點教益,可以使你在修道上得到指導而開始入門。


  你如果從此以後除掉你身上那五種劣根性,待人善良,明察秋毫,平復冤屈,恩惠於民、賑濟平民,體恤孤寡,關懷百姓疾苦,也就等於你積了陰德,而且要孜孜不倦地堅持做下去。杜絕淫亂,放棄奢侈,儉僕、齋戒,常向天宮叩拜。你照這些去做,自然就會有變化。


  現在王母以如此尊貴的仙體降臨,對你至誠,你更應遵從她的教導,這樣堅持一百年以後,王母一定能夠使你得到真道,會讓你進入天界,使你可以自由地游於天地十方。如果真心修道,信念堅定,那怕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堅守自己的志向,心中保持最純真的天性。我用道的真諦激勵你,就是要打消你心中的雜念和疑慮,堅定修道的信念。」


  王母說,「劉徹想修煉的心願已久,但一直沒遇到良師指引,如果毀他修道的願望,他一定會認為沒有神仙存在,所以我才離開天宮,降臨到塵世來接見他,讓他堅定修道的志向,使他對得道成仙不再有疑惑。今天見到他以後,我很同情他的追求和嚮往,如果他能先改掉剛才告誡他的那五種毛病,那我以後會再來幾次的。」說著就輕輕拍著劉徹的肩頭說,「你如果按上元夫人剛才的指點去修煉,就一定可以得到長生,你能否堅持下去呢?」


  武帝立刻跪下說:「上元夫人對我的教導,我將刻記在金版上,並身體力行,堅持不懈。」這時武帝又看見王母的書箱裡有一卷書包在紫色的錦袋裡,就問道,「這卷書能否讓我看一看呢?」


  授《五嶽真形圖》於武帝


  王母在武帝再三懇求下就把那卷書拿出來說,「這是《五嶽真形圖》,昔日三重天的太上道君下觀六合,勘察河流海洋的長短和山嶽的高低,立起天柱使大地穩定,配置五嶽山脈使八方平衡。建仙宮讓仙人們居住,在蓬萊仙山建了館舍讓得道的真人聚集在一起,安水神於極陰之源,安頓太帝住在扶桑國的山丘。於是廟堂的禪室成為修煉的聖地,波飛浪湧的海島成了仙人們的宮闕。讓黃帝炎帝的子孫住在東方的瀛州,並永遠的繁衍下去。


  江河湖海各有規律,神仙聚居滄溟,山脈的走勢規矩和河流的盤曲形狀,形似書字,是以象形來表達實際存在的事物。這些文字經太上道君在玄台秘密造成,是神仙們交往的憑據,他們佩帶著,成為傳道的寶物。道士帶著這些神符在名山大川雲遊時,就可以得到眾多神仙的接待和尊重。你劉徹雖然還沒有得到正道,但你能夠數次求訪神仙,孜孜不倦地追求道的真諦,說明你還有求道的真誠。現在我就把它傳授給你,你要懷著最恭敬謹慎的誠意來供奉它,像供奉君主和父親一樣。」


  上元夫人這時對武帝說:「現在王母把她最珍貴最秘密的經典傳授給你了,這經典是天界紫台最重要的著作,如果不是命中注定得到天神的指點,是絕不可能見到它的。不過你得到,也僅僅只能看到一點修道的妙理而已,因為還有十二件東西你沒有得到,你就不會真正成仙得道,所以說你只不過知其一點,對道家的其他深奧的法術你還是不知道。」


  王母的本意


  王母說:「我今天向劉徹講一些真正的道,並不是就能讓他成仙,而是讓他明白要想得道就必須精誠修行,拋開所有的疑慮和雜念,並通過劉徹來啟發人間那些想學道的人們,使更多的凡人知道天地間確實有神仙道術存在,以此使那些不信神道的人能拋棄愚蠢狂妄之念,這才是我的本意。


  修道有一個人人皆知的道理,那就是求長生並不難,懂得修道的真諦才難。懂得修道真諦也不難,真正按著去修煉才是難的。而修煉 也不難,最難的是堅持不懈,修煉到底。良師只能把方法、規矩告訴徒弟, 卻不能保證徒弟一定能有出息成巧匠。」


  上元夫人聽了王母這番道理,也決定把真經傳授給劉徹,說罷上元夫人就命身邊的侍女取來方術秘經十二卷。不大工夫,侍女就手捧五色玉作的書箱回來了,箱上刻繪著鳳文。侍女從書箱中拿出十二卷真經對上元夫人說,「您的弟子何昌給您寫了一封信,信中告訴您,劉徹雖有求道修煉的誠意,但他實在不是一個能修成仙的材料,您把修煉的十二卷秘經傳授給像他這樣的行屍走肉,是不太妥當的。


  何昌經常在天帝的身邊,最近看到有不少人上書控告劉徹,被劉徹殺害的鬼魂在山林中哭號,不少孤獨的冤魂在荒原野地裡哀泣。劉徹殺害有功之臣,對士兵不體恤犒賞反而用刑罰,原野上白骨縱橫,戕害屠殺黎民百姓,劉徹殘酷無情,驕奢淫逸。他的這些罪惡已經上達天,天地間已充滿了對劉徹的怨氣,到處是人們控訴喊冤的聲音,像劉徹這樣的人,是絕不可以成仙得道的。」


  王母聽後歎息道:「看來向上界控告劉徹的人的確不少,但也不必就為此把劉徹拒之門外。因為凡是好道慕仙的人,都是下定決心的人,只要能齋戒、淨心、閉門思過,這就可以減去罪惡。如果再連續克服自己的缺點一心向善,奉祀天神心存道義,堅持修行,就可減去更多的罪惡。


  劉徹求道已經好幾年了,齋戒也很勤奮,還多次到名山中祭祀祈禱,希望得到超度解脫入世的煩惱,比較衡量一下,他的功德已經蓋過了他的罪過。希望劉徹從今以後更加刻苦的修煉,一切都按上元夫人的傳授教導去作,絕不能再淫逸暴虐傷害黎民百姓,不要再使人間有冤魂苦鬼,也不要再濫用刑罰賞罰不明傷害無辜了!」


  這時上元夫人就離座起身,面向武帝念了一首祝辭,上元夫人念完了祝辭,就打開了那些秘經,一一指點講解,講完後,上元夫人又對武帝說:「今天授你的這十二卷經書,是天帝在玄景台賞賜的,你千萬要珍視它,好好珍藏起來。接受了這部秘經的人,傳給不該傳的叫作『洩露天道』,該傳而不傳的叫『埋沒天寶』,沒有限度的胡傳叫『輕視天老』,接受了秘經而不敬重珍者的叫『侮慢天藻』。犯了這四條罪的,將會死在刀斧之下或遭受『車裂』的酷刑。輕一些的也會累及到下世,得到暴死的下場,落入地獄,這些都是傳道的禁律,我再次提醒告誡你,千萬要謹慎從事啊!」


  劉徹再三拜謝接受下來。然後天色將明時,王母和上元夫人一起乘車離去,隨從的侍衛、車馬、龍虎,開路的儀仗和音樂,都和他們來時一樣,只見彩雲密集,一片芬馨的氣味,他們的行列一直往西南空中升去,過了很久才看不見了。


  武帝這次親見王母和上元夫人之後,更加相信神仙的存在。後來武帝把王母和上元夫人授給他的真經合在一起,加上那真經的圖像,一起裝在一個黃金箱子裡。安放在柏梁台上,每天親自淨身持齋、焚香打掃,然後就按照真經上的要求去修煉。


  修煉不如初,終屍解離世


  漢武帝自從得到真經後修行了六年,覺得心胸清爽,格調高雅,認為既然得到上界大仙的親傳,自己一定能得道成仙。有了這種想法後,就漸漸放鬆了對自身品德的約束,又大肆修建宮殿亭台,勞民傷財,並對南方北方的異族夷、狄進行遠征討伐,對投降的俘虜也殘酷的活埋屠殺,以致血流成河屍骨如山,黎民百姓怨怒沖天。


  到了太初元年十一月乙酉日,天火焚燒了供奉真經的柏梁台,存放在那裡的經書連同裝經書的匣子一起不見了。這是王母得知武帝不遵從他的教導胡作非為,才讓天火燒燬了柏梁台。後來東方朔乘龍飛升而去。當時有不少人看見他乘龍直上西北天際,大家都抬頭看了很久,後來空中大霧瀰漫,不知東方朔去了什麼地方。


  到了元狩二年二月,漢武帝得了重病,丁卯這天駕崩,先在未央宮前殿入殮,三月葬在茂陵。這天晚上,武帝的棺材自己挪動起來,連宮外都聽見了好幾次棺材動的聲音,並散出一股特別的香氣,封陵以後,陵墓周圍大霧彌天,陵寢的門柱突然斷裂,大霧持續了一個月,按照道家的說法,凡是成仙得道中最下一等的人,必須先死,然後被送到太陰那裡燒煉屍體後從地獄之門超度出來,肉身化解消失,靈魂就能飛升。


出自《漢武內傳》

心靈灌溉

  雖然小時候寫起志願,總是洋洋灑灑一大篇,既符合師長的期望,又討得雙親的歡心。

  年歲漸長踏入社會,經過一波又一波的人事洗鍊,才漸漸悟出人生路上即使辛勤灌溉,小心呵護,所結的果實有可能仍是酸澀難嚥。


  經過長達半年的思考,終在年屆不惑生日前,離開工作十年的職場,沒有留戀、沒有後悔,有的是卸下包袱後雲淡風輕的心情。


  當賺錢不再是經濟壓力的唯一理由,選擇離開只是不願見到自己日漸貧瘠和行將枯竭的心靈。


  踏進圖書館看著滿室書籍,掀開琴蓋望著陌生的黑白鍵,原來這些灌溉心靈的泉源已在十年職業生涯中與我漸行漸遠。


  在得失取捨間,我很清楚不做賺錢機器的同時,也必須學會不做慾望的奴隸,至今在簡單的生活中我過得悠然自得。


  另一個我正在努力學習的是放慢腳步、沈澱心靈,唯有腳步不再「忙」、心靈不再「茫」、眼睛不在「盲」,才不會錯失和你擦身而過的好山好水。


  活在當下,要珍惜的是眼前所有,感恩多一點、抱怨少一點,好心情何須刻意營造即捶手可得。


  當朋友還在小心翼翼的探究我過得好不好,我的回答是:「吃得飽、睡得好、錢夠用就好,人生的路是屬於自己的,能夠過自己想過的日子就是好。」


 ※ ※ ※


  世人最怕的是己性偏失、己靈失隱,這是最令人可惜、可悲者。自先天而降,那圓澄澄的靈性,因世塵各種因素之擾雜,造成污衊而失落,也因而無法把持正善以行事立德,空遺恨!


  其實世人自生而後,真正能實際的生活,不知有人盤算過否?年幼時無邪天真的過程,年長,世俗的必然性,接著就是求學,過了十來年,而是否學而有成?也因而有異,此歲月亦屬懵懂的過著,甚或有者受不良的影響,已造深罪業矣!


  既是學成,接著就為了以後娶妻生子的打算,為工作、事業打拼,馬不停蹄,忙碌終日,永無停息,致也無法讓自己的「靈」與「性」有任何的喘息機會,也因而使得靈與性受到了毀損與蹧蹋,在此種無法妥置「靈」與「性」的情況下,當然品德也跟著低落,無法提昇,一直到老及死才稍知靈性已喪失,欲想挽回,悔恨晚矣。


  所以說,人生如朝露,是那麼的短暫,回頭已百年身,靈性就如此的飄失凋零了。故世人應有所體悟時光之快速,當及時的把握住,再忙,每日騰出些許的時間,用來安己之性,固己之靈,不要使祂流落到無人理會之境地,因安性與固靈比起世間任何之財富都來得寶貴,千萬別忘了老衲的叮嚀!


斷迷悟理-第四十二章 安性固靈

2017年7月27日 星期四

降伏毒龍的啟示

蓮生/文

  在過去,有五百大阿羅漢,運用六大神通力,去降伏一隻大毒龍,想不到這毒龍神通廣大,吞雲吐霧,變化萬千,什麼都不怕,五百大阿羅漢的神通力,竟也無可奈何毒龍。


  正在此時,西天有一位小羅漢到來,法力神通平平,只一彈指,這大毒龍便乖乖伏首,化為一小龍,給小羅漢騎,一下子便昇天而去。


  五百大阿羅漢大為驚駭。大羅漢大神通降伏不了,一個小羅漢一彈指便收拾了去,何也?百思不得其解?


  五百大阿羅漢去問佛:「何也?」


  佛答:「緣。」


  佛說,這小阿羅漢,與大毒龍有甚深緣份,從小便在一起玩,毒龍聽他的,他聽毒龍的,二者不分,如此而已!


  由降龍伏毒的故事,我領悟到「緣」的問題,為人父母,為何會喜愛自己的小孩,為何會喜愛自己的孫子。喜與不喜、樂與不樂、怒與不怒、愛與不愛……。


  「全是一個緣字了得!」


  今天,我隱居閉關於「葉子湖」,化小愛為大愛,為度眾生受極大苦。揹負五百萬弟子的「緣」,這是「緣」也,日日心思在弟子的安危,得度不得度?正是「緣」也。


  寫一首詩:


  想將羽翼鑲在諸人身上

  讓諸人同我一樣翱翔
  修真佛三昧
  永恆獲證淨土的清涼

  沒有分別顏色的蓮花
  我的法力神通變化都不會比你們強
  只因為一個緣字
  你我他都是一樣

  我沒有另外的名字
  甚至什麼名字也都不是
  綻放的蓮花飄散的是同樣的香

盧勝彥文集172《隨風的腳步走》降伏毒龍的啟示

不能改與不想改

  話說周進福是一家牧場的老員工,脾氣極壞,做事衝動野蠻無禮,而且經常說着一些粗鄙的話語。因此,除了一起工作外,沒有人願意跟他相處當朋友。

  牧場主人李順也很傷腦筋,曾經勸過他幾次、叫他改掉壞脾氣,但是周進福每每這樣回答:「老爺!不管什麼鬼東西,多是想來找我麻煩,真是他媽的!」他是牧場老資格的員工。


  某天早上,李順提着一串銀兩,對着周進福說道:「進福!看到這串銀兩嗎?它大概有你一个月的工資,只要你能連續一星期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說一言半句的髒話它就是你的。」


  周進福很高興接受這項考驗,並且決意要得到這一串銀兩。


  李順特別安排數位員工來挑逗周進福,想惹他發脾氣說髒話。很快一周過去了。周進福不但沒講髒話,而且寬宏大量又開朗˙彷彿置換了另一个人。


  當李順把那一串銀兩交到周進福手上的時候˙拍着他的肩膀並且說道:「進福!你應該感到慚愧才對。為了想得到這串銀兩,你可以忍耐一星期的時間不發脾氣。但是為了德行,你卻一刻也不能控制自己。」


  牧場主人說完轉身離開。進福聽過李順的話後,很受感動默默無語。


  夕陽餘暉映照在大地,在進福的眼裡牧場顯得格外的美。他在想:「我的壞脾氣真的不能夠改嗎?只不過,我根本不想改而已。」


  想了一想、嘆口氣、感到很慚愧!我真是一个可恥的人啊!」


 ※ ※ ※


  道降火宅修行聞法不難,但若要真功夫做修,那可就必需真修實修。在家居士每日面對的家庭問題,朋友交際,事業發展等等,都是一門功課,也是一門功夫,因為一稍有不注意或疏忽就可能修難成亦不圓滿。


  居士們就此來說應先學習如何不動怒,不發怒,應知失敗的起因就在這裡,如何來止斷發怒,那就要先學習「忍」字,能忍才有成功的機會。不論是家庭因素或是朋友情誼、事業阻礙等等,都是有致成發怒的契機,這時可就要用平時忍耐的學修來突破,這就是能忍亦能化,能化亦自在,若有一絲不能忍氣更又不能化,那可就有痛苦的存在啊!


  是以在家修行人是為苦中修,一切的人事環境都是考驗您的道程、道基,這個考驗如能關關過,那修行根基自增長成就。


慈聖雜誌-第一四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