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生/文
我說:
「不絕百思慮,菩提恁麼長。是因為雖念而不住於念,這是法旨。」
我說:
「不思善,不思惡。是因為善念、惡念,皆不去執,皆不去住。」
我說:
「菩提佛性本來不生,也本來不滅,本來就恁麼長!」
有一個公案,是韶州法海禪師的:
韶州法海禪師,初見六祖,問:
「即心即佛,願垂指喻。」
六祖答:
「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說,窮劫不盡。聽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淨。悟此法門,由你習性。用本無生,雙修是正』。」
法海禪師信受奉行。
法海禪師贊偈:
即心原是佛。
不悟而自屈。
我知定慧因。
雙修離諸物。
ð
我說:
無念即是「戒」。
無念即是「定」。
無念即是「慧」。
(此無念,不是指一念不生。而是指「雖念而不住於念」,至要!至要!)
大家想一想六祖慧能禪師的至理名言:
前念不生即心──明明有前念,為何不生?
後念不滅即佛──明明有後念,為何不滅?
其旨是:
不生不滅是佛性。前念後念皆不生不滅。
又:
成一切相即心。
離一切相即佛。
其旨是:
即心即佛是成一切相,也離一切相,不即不離。
六祖的偈:
即心名慧。
即佛乃定。
定慧等持。
意中清淨。
六祖的法旨是,我們行者,要消除自己的習性,須要依持「慧」,及依持「定」。定慧雙修等持,才能使意念完全清淨,也即是雖念而不住於念。這就是〈心經〉的,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這定慧等持,是修行的功夫。
ð
前面所寫,仍然甚深,我這裡寫一首輕鬆的詞,大家輕鬆、輕鬆。
詞:
個中念念怎排遣。
惻惻悠悠風剪剪。
細思長思滋味濃。
雖是濃濃亦淺淺。
無形無相如何言。
不知哭泣或笑靨。
百思慮中等閒過。
盧郎菩提也未減。
(這首詩詞,大家意會了嗎?參!)
盧勝彥文集188冊《送你一盞明燈》雖念而不住於念
2019年8月30日 星期五
百姓唾罵
宋朝的鄭清臣,生性非常的刻薄寡恩。他當槐里縣的縣令,虐待縣民;等到他任滿離開的時候,槐里縣的百姓把道路都擠滿遮斷了,並且向鄭清臣吐口水咒罵他。
鄭清臣就以轄內屬民侮辱長官的罪名奏報朝廷,宋真宗就說:「為政最重要的是在得民心,民心對你的施政,既然是如此的唾棄反彈,那麼你在槐里縣的施政和所作所為,不用問也就可以知道了!你竟然還敢抱怨,把民眾當街侮辱你的事情奏報朝廷,真是太膽大妄為了啊!」
鄭清臣因此而被朝廷定罪貶官。
功於黎庶,眾所敬仰,神人同欽,此乃一定之理。如果片善不為,行徑難容,必受眾所唾棄,這也是當然之反應。
※ ※ ※
讀書不把知識運用,有如摹寫槧版的刻工;做官不愛護百姓,有如穿著衣冠的盜賊;談德行卻不身體力行,就像只會唸經而不懂佛理的和尚;事業有成卻不積德,就像易淍的花朵。
功名利祿是人人所欲求者,有人一追求到,又汲汲增加自己之權勢,不為百姓謀福祉,盡己之忠報效社會,反利用職權上方便,收取不法利益,如此之人,終必因惡業之積累而落入萬世不復之惡果。
古語有云:「身在公門好修行」。意即公署手握黎民生殺予奪之大權,為官者一筆可使百姓升天,亦可致百姓淪沈幽暗。所以為官之人,猶要有悲憫之仁心,將百姓視為至親,勤政愛民,利益大眾,自能得到世人無盡的追思。
鄭清臣就以轄內屬民侮辱長官的罪名奏報朝廷,宋真宗就說:「為政最重要的是在得民心,民心對你的施政,既然是如此的唾棄反彈,那麼你在槐里縣的施政和所作所為,不用問也就可以知道了!你竟然還敢抱怨,把民眾當街侮辱你的事情奏報朝廷,真是太膽大妄為了啊!」
鄭清臣因此而被朝廷定罪貶官。
功於黎庶,眾所敬仰,神人同欽,此乃一定之理。如果片善不為,行徑難容,必受眾所唾棄,這也是當然之反應。
※ ※ ※
讀書不把知識運用,有如摹寫槧版的刻工;做官不愛護百姓,有如穿著衣冠的盜賊;談德行卻不身體力行,就像只會唸經而不懂佛理的和尚;事業有成卻不積德,就像易淍的花朵。
功名利祿是人人所欲求者,有人一追求到,又汲汲增加自己之權勢,不為百姓謀福祉,盡己之忠報效社會,反利用職權上方便,收取不法利益,如此之人,終必因惡業之積累而落入萬世不復之惡果。
古語有云:「身在公門好修行」。意即公署手握黎民生殺予奪之大權,為官者一筆可使百姓升天,亦可致百姓淪沈幽暗。所以為官之人,猶要有悲憫之仁心,將百姓視為至親,勤政愛民,利益大眾,自能得到世人無盡的追思。
橫行傷人受報
南海古佛 降
詩曰:綱範倫常聚德修。賢善悟道覓源流。
世景無常聖言尊。歸宗立業緣境遊。
聖示:末法天時群魔擾世,諸修子際逢此時境,行修之途堪稱為苦,雖曰如此,但若有心為之者,定能克服諸多魔擾,定心而為必能有一番碩果可成,尤為諸天佛聖盡以慈心渡世,惟盼世眾皆能遵守聖言,盡以懺修導正己身不善言行,漸修漸能了識紅塵俗業之苦,精進以修識為上,必有靈清識明之時,若達此境界,修仙成佛將更簡而易之,希諸生悟之。可,妙筆靈體出竅。
妙筆:弟子參叩師尊聖安!
古佛:勿用,快隨為師出遊吧!
(師徒登上蓮台往院外而去。)
妙筆:聞受師尊法語,令弟子憶起,現期佈世宗脈皆倡言末劫或世界毀滅,不知師尊對此有何觀點或看法?
古佛:人有生、老、病、死,世界有成、住、壞、空,法爾如是,然此非重點,諸生能知道、行道勤以修身積功,乃為首要。
妙筆:弟子悉知諸天佛聖渡世之苦心,由佛聖揮沙著書或立著勸世鸞篇,字字句句皆顯佛聖之悲,祈有緣獲知讀閱者,皆能受此感召棄惡向善踏實而修,定能有一番功果可享。
(見蓮台已停於一樹梢旁。)
古佛:今夜探訪之地已到。
妙筆:此蓮台現在離地有數層樓高,如何下去?
古佛:不了,爾可見樹梢內有何物?
(妙筆往前一瞧。)
妙筆:似乎全身有暗紅色之毛狀物,弟子愚眛不知此為何物?
古佛:好吧!為師不賣關子,此為世俗所言紅毛猩猩。
妙筆:弟子見媒體傳報得知此靈生之智商頗高,常常成為研究之對象,藉此緣機端詳一番,其狀亦如人類般,其行為運作方式頗似人類,難怪受研究人員之青睞。
古佛:世間靈生皆受輪迴所控,若欲了脫輪迴修證先源,當能摒棄諸多惡心,再輔以修養身性,廣積德功定有其機。於前方之猩靈,其前世橫行非法無能理智行事,方落得此異身,實可悲也!
妙筆:所犯何事而墮此身?
古佛:待為師調出其靈,爾便能知其來龍去脈。
(見古佛唸動神咒,一股靈霧便由猩身飄出,而立於師徒之前。)
妙筆:下生乃為台疆中邑天心寶院正鸞妙筆,今日藉此著書緣機欲探求爾如何墮於此身,若能一一歷述,定求吾師南海古佛減輕爾該受之罪。
猩靈:原為菩薩降臨,罪靈有何之幸能受神德加被實有愧也!
古佛:爾勿用如此自責,諸多靈生皆會犯錯,惟恐其無能改也,況且今夜如爾之例若能警醒教化世人,爾亦功德一件。
猩靈:菩薩所言罪靈當遵,前世生於清末之期,自幼父母雙亡,由祖父擺攤扶養成人,但因性喜玩樂,擺攤所得之微薄利潤不足以支付開銷,因此便加入當地一幫派幫人圍事或索取保護費,一日有外來之兄弟來此擺攤而不願繳交保護費,我便言語威脅,彼兄弟倆自恃身強力壯,絲毫不懼,我一怒之下便率人拿棍棒相加,我親自拿刀將彼兄弟殺死,為躲官府追緝便躲入山林,但因對山林不熟,誤踏草叢毒蛇致被毒蛇反咬以致我毒發身亡,魂歸冥府,冥王怒斥我不安分守己以奉養親祖,反而貪圖玩樂,強取豪奪致傷人命,判處八十年地獄苦刑,後轉魚身再轉此身,於後尚須再轉二世方能有機再轉人身。
古佛:橫行非法致傷人命,爾之歷程將入寶書醒化世眾,爾功德無量。
猩靈:不敢貪求功德,只盼有為人之機,能再好好修行此乃最終之願望。
古佛:爾有此心吾必成全,待爾愆業圓滿吾定渡之。
猩靈:感謝聖佛慈悲。
妙筆:若擁人身好好修行,勿枉吾師之勞也!
猩靈:定遵之。
古佛:今夜著書至此,時亦晚,猩靈靈體入竅,咱們回院吧!
妙筆:謹遵師意……。
古佛:院已到,妙筆靈體入竅。可,吾回。
塗道悲音
詩曰:綱範倫常聚德修。賢善悟道覓源流。
世景無常聖言尊。歸宗立業緣境遊。
聖示:末法天時群魔擾世,諸修子際逢此時境,行修之途堪稱為苦,雖曰如此,但若有心為之者,定能克服諸多魔擾,定心而為必能有一番碩果可成,尤為諸天佛聖盡以慈心渡世,惟盼世眾皆能遵守聖言,盡以懺修導正己身不善言行,漸修漸能了識紅塵俗業之苦,精進以修識為上,必有靈清識明之時,若達此境界,修仙成佛將更簡而易之,希諸生悟之。可,妙筆靈體出竅。
妙筆:弟子參叩師尊聖安!
古佛:勿用,快隨為師出遊吧!
(師徒登上蓮台往院外而去。)
妙筆:聞受師尊法語,令弟子憶起,現期佈世宗脈皆倡言末劫或世界毀滅,不知師尊對此有何觀點或看法?
古佛:人有生、老、病、死,世界有成、住、壞、空,法爾如是,然此非重點,諸生能知道、行道勤以修身積功,乃為首要。
妙筆:弟子悉知諸天佛聖渡世之苦心,由佛聖揮沙著書或立著勸世鸞篇,字字句句皆顯佛聖之悲,祈有緣獲知讀閱者,皆能受此感召棄惡向善踏實而修,定能有一番功果可享。
(見蓮台已停於一樹梢旁。)
古佛:今夜探訪之地已到。
妙筆:此蓮台現在離地有數層樓高,如何下去?
古佛:不了,爾可見樹梢內有何物?
(妙筆往前一瞧。)
妙筆:似乎全身有暗紅色之毛狀物,弟子愚眛不知此為何物?
古佛:好吧!為師不賣關子,此為世俗所言紅毛猩猩。
妙筆:弟子見媒體傳報得知此靈生之智商頗高,常常成為研究之對象,藉此緣機端詳一番,其狀亦如人類般,其行為運作方式頗似人類,難怪受研究人員之青睞。
古佛:世間靈生皆受輪迴所控,若欲了脫輪迴修證先源,當能摒棄諸多惡心,再輔以修養身性,廣積德功定有其機。於前方之猩靈,其前世橫行非法無能理智行事,方落得此異身,實可悲也!
妙筆:所犯何事而墮此身?
古佛:待為師調出其靈,爾便能知其來龍去脈。
(見古佛唸動神咒,一股靈霧便由猩身飄出,而立於師徒之前。)
妙筆:下生乃為台疆中邑天心寶院正鸞妙筆,今日藉此著書緣機欲探求爾如何墮於此身,若能一一歷述,定求吾師南海古佛減輕爾該受之罪。
猩靈:原為菩薩降臨,罪靈有何之幸能受神德加被實有愧也!
古佛:爾勿用如此自責,諸多靈生皆會犯錯,惟恐其無能改也,況且今夜如爾之例若能警醒教化世人,爾亦功德一件。
猩靈:菩薩所言罪靈當遵,前世生於清末之期,自幼父母雙亡,由祖父擺攤扶養成人,但因性喜玩樂,擺攤所得之微薄利潤不足以支付開銷,因此便加入當地一幫派幫人圍事或索取保護費,一日有外來之兄弟來此擺攤而不願繳交保護費,我便言語威脅,彼兄弟倆自恃身強力壯,絲毫不懼,我一怒之下便率人拿棍棒相加,我親自拿刀將彼兄弟殺死,為躲官府追緝便躲入山林,但因對山林不熟,誤踏草叢毒蛇致被毒蛇反咬以致我毒發身亡,魂歸冥府,冥王怒斥我不安分守己以奉養親祖,反而貪圖玩樂,強取豪奪致傷人命,判處八十年地獄苦刑,後轉魚身再轉此身,於後尚須再轉二世方能有機再轉人身。
古佛:橫行非法致傷人命,爾之歷程將入寶書醒化世眾,爾功德無量。
猩靈:不敢貪求功德,只盼有為人之機,能再好好修行此乃最終之願望。
古佛:爾有此心吾必成全,待爾愆業圓滿吾定渡之。
猩靈:感謝聖佛慈悲。
妙筆:若擁人身好好修行,勿枉吾師之勞也!
猩靈:定遵之。
古佛:今夜著書至此,時亦晚,猩靈靈體入竅,咱們回院吧!
妙筆:謹遵師意……。
古佛:院已到,妙筆靈體入竅。可,吾回。
塗道悲音
2019年8月28日 星期三
不過一碗飯
兩個不如意的年輕人,一起去拜望師父。
「師父,我們在辦公室被欺負,太痛苦了!求你開示,我們是不是該辭掉工作?」 兩個人一起問。
師父閉著眼睛,隔半天,吐出五個字——不過一碗飯,就揮揮手,示意年輕人退下。
才回到公司,一個人就遞上辭呈,回家種田,另一個郤沒動。
日子真快,轉眼十年過去了。
回家種田的以現代方法經營,加上品種改良,居然成了農業專家。
另一個留在公司的也不差。他忍著氣,努力學,漸漸受到器重,成了經理。
有一天兩個人遇到了,奇怪!師父給我們同樣「不過一碗飯」這五個字。
我一聽就懂了,不過一碗飯嘛,日子有什麼難過?何必硬巴在公司?所以辭職。
農業專家問另一個人:「你當時為何沒聽師父的話呢?」
「我聽了啊!」那經理笑道:「師父說『不過一碗飯』,多受氣,多受累。」
「我只要想:不容易溝通的主管、和不好相處的同事,到處都可能碰得到,不過為了混碗飯吃,少賭氣,少計較,就成了,師父不是這個意思嗎?」
兩個人又去拜望師父,師父已經很老了,仍然閉著眼睛。
隔半天, 答了五個字——不過一念間。
※ ※ ※
修道與日常生活相繫相連,每一彈指都能讓人覺悟,靈心豁然開朗達到不受諸相諸境所束。今時社會眾多迷誘人心的事,如果能從每一事境裡一探瞭然,此時心志顯露怎不自在乎?
蓋修行雖然要面對種種不一的苦,不一的折磨,但只要不退心念,勇於面對考驗,那定能在這五味雜陳的世間裡得到真正出離之果。有道是:只要能吃苦,定能感受到甘之如飴那種甘甜。
因此在這世間大道場,世人宜好好把握每一眼見耳聞、身觸,從中參研參悟這樣定可修得成就。
慈聖雜誌 - 第一七八期
「師父,我們在辦公室被欺負,太痛苦了!求你開示,我們是不是該辭掉工作?」 兩個人一起問。
師父閉著眼睛,隔半天,吐出五個字——不過一碗飯,就揮揮手,示意年輕人退下。
才回到公司,一個人就遞上辭呈,回家種田,另一個郤沒動。
日子真快,轉眼十年過去了。
回家種田的以現代方法經營,加上品種改良,居然成了農業專家。
另一個留在公司的也不差。他忍著氣,努力學,漸漸受到器重,成了經理。
有一天兩個人遇到了,奇怪!師父給我們同樣「不過一碗飯」這五個字。
我一聽就懂了,不過一碗飯嘛,日子有什麼難過?何必硬巴在公司?所以辭職。
農業專家問另一個人:「你當時為何沒聽師父的話呢?」
「我聽了啊!」那經理笑道:「師父說『不過一碗飯』,多受氣,多受累。」
「我只要想:不容易溝通的主管、和不好相處的同事,到處都可能碰得到,不過為了混碗飯吃,少賭氣,少計較,就成了,師父不是這個意思嗎?」
兩個人又去拜望師父,師父已經很老了,仍然閉著眼睛。
隔半天, 答了五個字——不過一念間。
※ ※ ※
修道與日常生活相繫相連,每一彈指都能讓人覺悟,靈心豁然開朗達到不受諸相諸境所束。今時社會眾多迷誘人心的事,如果能從每一事境裡一探瞭然,此時心志顯露怎不自在乎?
蓋修行雖然要面對種種不一的苦,不一的折磨,但只要不退心念,勇於面對考驗,那定能在這五味雜陳的世間裡得到真正出離之果。有道是:只要能吃苦,定能感受到甘之如飴那種甘甜。
因此在這世間大道場,世人宜好好把握每一眼見耳聞、身觸,從中參研參悟這樣定可修得成就。
慈聖雜誌 - 第一七八期
2019年8月27日 星期二
想預先知道自己的壽算
蓮生/文
昔日。
有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的星宿神來降臨。
因為這星宿神有「主命」及「主壽」的神力,如同壽星公的力量一般。
因此,我問自己的壽命如何?
星宿神不答。
我再問一次。
星宿神亦不答。
三次再問。
仍然不答。
最後星宿神答曰:
「無可奉告!」
我說:
「我並不是懼怕死,而是我預先知道,就可以安排自己的人生規劃,使自己臻於至善,圓滿而無缺失。」
星宿神說:
「盧師尊,此言差矣!」
「如何差?」
星宿神說:
「你不是說,活一天,修行一天。活一天,快樂一天。活一天,感恩一天。每一天,做好每一天的小事,這就是了。你為什麼還要問壽算?」
我啞口無言。
星宿神說:
「你自己也頗能算,自知如何增壽之法,也自知如何減壽之法。大善則增壽,大惡則夭壽。你想增壽,壽可增,你想減壽,壽可減。這樣還問壽算嗎?」
我聽了,覺得星宿之言,極是。
星宿神又說:
「人生的菁華,不在於壽命長或壽命短,有些人長壽,但,一無是處。有些人短壽,卻利益眾生。壽算不算什麼!長壽不一定有益,短壽也不一定無益,不管長壽或短壽,只要在人生當中,有利益眾生者是。菁華有了,壽命並不重要。」
我聽了,倍感佩服。
是的。
蜜蜂直取花蜜。
蝴蝶傳播花粉。
行者修得法味。
行者弘揚佛法。
這個全是「菁華」。
有一些人,固然長壽,但,不快樂,不取「菁華」,專取「糟粕」。人生中多瑕疵與缺失,不勝自累。
這每天嚐苦果,豈不是活著受罪?
詩:
人生七十歲來
古來稀
今人七十歲
變成不稀奇
就算是百二十
又有何喜
就算是長壽如彭祖
也只是多娶幾個
妻
終於明白
修行如串珠齊
弘揚佛法才能使人往生
西
如果紙醉金迷活千歲
人生品質只是
低
盧勝彥文集244冊《心的悸動》想預先知道自己的壽算
昔日。
有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的星宿神來降臨。
因為這星宿神有「主命」及「主壽」的神力,如同壽星公的力量一般。
因此,我問自己的壽命如何?
星宿神不答。
我再問一次。
星宿神亦不答。
三次再問。
仍然不答。
最後星宿神答曰:
「無可奉告!」
我說:
「我並不是懼怕死,而是我預先知道,就可以安排自己的人生規劃,使自己臻於至善,圓滿而無缺失。」
星宿神說:
「盧師尊,此言差矣!」
「如何差?」
星宿神說:
「你不是說,活一天,修行一天。活一天,快樂一天。活一天,感恩一天。每一天,做好每一天的小事,這就是了。你為什麼還要問壽算?」
我啞口無言。
星宿神說:
「你自己也頗能算,自知如何增壽之法,也自知如何減壽之法。大善則增壽,大惡則夭壽。你想增壽,壽可增,你想減壽,壽可減。這樣還問壽算嗎?」
我聽了,覺得星宿之言,極是。
星宿神又說:
「人生的菁華,不在於壽命長或壽命短,有些人長壽,但,一無是處。有些人短壽,卻利益眾生。壽算不算什麼!長壽不一定有益,短壽也不一定無益,不管長壽或短壽,只要在人生當中,有利益眾生者是。菁華有了,壽命並不重要。」
我聽了,倍感佩服。
是的。
蜜蜂直取花蜜。
蝴蝶傳播花粉。
行者修得法味。
行者弘揚佛法。
這個全是「菁華」。
有一些人,固然長壽,但,不快樂,不取「菁華」,專取「糟粕」。人生中多瑕疵與缺失,不勝自累。
這每天嚐苦果,豈不是活著受罪?
詩:
人生七十歲來
古來稀
今人七十歲
變成不稀奇
就算是百二十
又有何喜
就算是長壽如彭祖
也只是多娶幾個
妻
終於明白
修行如串珠齊
弘揚佛法才能使人往生
西
如果紙醉金迷活千歲
人生品質只是
低
盧勝彥文集244冊《心的悸動》想預先知道自己的壽算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