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8日 星期一

行者的度量大如天

蓮生/文


  我們發覺到一些事實現象,現代的宗教排他性很強,回教、天主教、基督教、佛教等等,只要是宗派法脈,均有排他性,均認定自己是正,他人是邪。


  在佛教界也一樣,例如台灣佛教的四大山頭,你在這個山頭,就不能講其他的山頭好,只能講自己的山頭好,四大山頭均護著自己的山頭,互相較量。


  這些,其實是人們的通病,也無可厚非,不要說宗教有排他性,就連族群也一樣有排他性。


  然而,我也發覺,真正的知見行者,應該有偉大超然的胸襟,我們讚嘆佛,是因為佛包容三界諸天,恢宏不可限量,我們讚嘆大善知識,真正是大善知識,一定是度量大如天,量大,福才大;如果行者器量小,那就愈修愈窄了。大家仔細想想,修行要度量大才對,度量小就糟糕了。


  度量大,才能互融互攝!


  度量大,才算是德行通達無礙!


  度量大,才夠得上般若成就!


  寫一首詩:


  天人之師才算是佛

  不捨一個眾生

  因為每一個眾生都優秀

  大善知識十方三世皆包容

  會為了一般小事而去爭鬥


  你若開悟之後

  哪管那一個行者會出頭

  不要營私結小黨

  度量寬闊才是行者的氣候


盧勝彥文集174《一道彩虹》行者的度量大如天

青蠅在鼻

  管輅最著名的相命,就是預言大名士何晏不久即死。當時何晏是曹魏的吏部尚書,屬於大將軍曹爽一派的精英人物,與司馬懿為代表的河內士族政治集團明爭暗鬥。


  當時是農曆十二月二十八日,吏部尚書何晏宴請管輅,當時另一曹爽派精英人物鄧颺也在坐。何晏說:「聽說您占卦神妙,請試著給我占卜一卦,瞭解一下我的官位會不會做到三公?最近接連夢見青蠅數十隻,飛來落在鼻子上,驅趕牠們都不肯離開,這有什麼緣故?」


  管輅說:「現在君侯位高權重,而懷德者少,害怕你的人多,這並不是多福啊!又鼻子為艮,是天中的山,越高而不險峻,就越能長守富貴。現在青蠅是逐臭的東西,卻聚集在鼻子之上,盛衰禍福,不可不慎。地位高的人跌倒,輕佻強橫的人容易滅亡,不能不考慮驕傲自滿而招致禍害的定數,由興盛轉為衰敗的必然。


  因此,山在地中叫做『謙』,雷在天上叫做『壯』;謙就是削損有餘而補不足,壯就是非禮的行為不去做。沒有毀損自己而不光大,行為非禮而不傷敗的。希望君侯您對上追想文王六爻的要旨,對下思索孔子彖象的意義,然後三公的職位才可以決定,青蠅才可以趕走。」


  鄧颺聽了這話,大不以為然地說:「這是老生之常談!」


  管輅回答說:「夫老生者見不生,常談者見不談。」意思是說,我這個老生,將要看到你們「不生」,而常談的事情中,卻能發現別人「不談」的東西。這是預言的隱語。何晏聽後心裡不大高興,但礙於身分不便表現出來,只說:「過歲更當相見〈過年後再見面,是送客之意〉。」


  管輅回到家把預言說給舅舅聽,他的舅舅嚇得不得了。管輅說:「與死人語,何所畏邪!鄧颺行步,筋不束骨,脈不制肉,起立傾倚,若無手足,這是鬼躁之相,將為風所收;何晏神情,魂不守舍,血不華色,精爽煙浮,容若槁木,這是鬼幽之相,將為火所燒。」舅舅聽了大怒,罵管輅胡說八道。


  過年之後,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曹爽、何晏、鄧颺等人,夷滅三族。此時,管輅的舅舅才心服口服。

2020年6月6日 星期六

君子不虛

  死心悟新禪師對草堂善清說:


  「凡是任寺院住持長老者,無論講話做事都應該誠實守信。發言誠實,講究信用,對人的感動必深。


  發言虛偽,不講信用,對人的感動必定浮淺。不懇的言談、不講信用的行為,連普通世俗百姓也不忍心去做,恐怕不見信於鄉里鄰居。


  況且身為寺院住持長老,代表佛祖宣傳教化,如果發言行事不講誠實信義,那麼五湖四海的僧眾誰肯前來相隨呢?」


※ ※ ※


  實者,不虛不假之謂也。真真不假,踐履其道,為學求實,不務文飾,亦不務虛偽,實踐實履,以求至道,了澈真理,是謂實學而得中道者乎!


  故君子之實踐中道,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誠實其事者也,事之實,莊重威嚴自生,虛妄自滅,此而得虛明不昧之心德,始可進道修德。


  故君子之道穩重務須信實而威儀,堅實耐久,而德之進修,務事誠實內心,固根本歟?不唯!只求外表之實而內虛偽,此輕浮而失道。


  論語學而篇,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君子待人接物,誠實為本,勿枉曲事實,自家窮困而偽裝富貴,不學無術而揚言為飽學之士,愚而自誇為賢,惡而自言為善,君子恥之。


佛說仁義禮智信

2020年6月5日 星期五

多采多姿

  在美國,有位白人婦女帶著六歲大的兒子出遠門,找來了計程車,司機是位黑人。


  這六歲的兒子從未見過黑人,心中非常的害怕,就問媽媽:「這人是不是壞人,為什麼會長得黑嚕嚕?」


  黑人司機聽了很難過。


  此時白人婦女告訴兒子:「這位司機叔叔,不是壞人,他是一個很好的人。」


  兒子沉默半晌再問道:「既然他不是壞人,那他是不是做了什麼壞事,所以天母在懲罰他?」


  黑人聽了淚水在眼眶中打轉,他很想知道這白人婦女怎樣回答?


  媽媽說:「他是個很好的人,也沒有做壞事。


  咱們家花園裏的花,有紅、有白、有黃……是不是?」


  「是啊!是啊!」


  「那花的種子是不是都黑色的?」


  孩子想了一下,「對啊!都是黑的。」


  「黑色的種子,開出色彩鮮美的花朵,讓這世界多采多姿,是不是?」


  「是啊!」孩子恍然大悟地說:「那司機叔叔不是壞人嘍!感謝司機叔叔,您讓這世界多采多姿,我要為您祈禱。」


  天真的孩子在一旁禱告著,黑人司機的淚水奪眶而下心裏想:「身為黑人被世人瞧不起,今日,這位白人婦女如此溫婉地教導孩子,解除孩子心中對我的恐懼,為我祈禱與祝福。真得好好的謝謝她。」


  此時,目的地到了,黑人司機趕緊下車,為白人母子開車門,感激的說:「夫人,謝謝您,您的一席話,讓我的人生,充滿光明希望,不再晦暗。夫人,謝謝您!」


※ ※ ※


  娑婆眾生,各自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有者出生在炎熱乾旱的地方,有者降生在冰天雪地的國度;有者從山林的環境中長大,有者則在海島地區幹活。由於氣候、環境的差異,經過長時間的演化,形成了人類不同的膚色、文化及生活習性。在不同種族的相處之間,漸漸產生了種種分別對待。


  正如一壺水,被倒進不同形狀的容器內,水就形成不同形狀,只要把不同形狀容器的水倒回大海中,彼此則圓融無礙,無有不同。眾生的靈本是從上天降下,靈體的本質無異無別,後投身在不同民族裏,被後天「我執」所薰陶,執著此身是「我」,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執著我方的傳統、文化及宗教,從而產生對他方民族的偏歧。眾生一旦命終,於六道輪迴中投身到他方國度,試問,上一世的執取又該如何面對?


  佛曰:「眾身平等。」佛的道理法教,是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眾生在天地間皆是一律平等視之,沒有厚此薄彼,或厚彼薄此。如太陽不加分別普照萬物,願世人皆能秉持「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同理心,放下種族間的成見,擴大胸懷愛護來自他方的人們,使人人能平等相處,人類自會趨向和平安祥之境,世界將永保太平矣。

2020年6月4日 星期四

著魔之種種

蓮生/文


  蓮花童子從「魔王天」出來時,心中想著,著魔之種種:


  一切眾生,所具有的如來藏性,實在是本具的真如佛性,沒有任何雜染的,只因一念妄動,才會著魔。


  這「一念妄動」,實是著魔的根本。


  佛是「本真」。


  魔是「一念妄動」。


  佛與魔之別,實在是「一念之間」。為什麼會著魔,也就是眾生對身內外的美妙境界,產生了仰慕渴求,最後形成了虛妄的想念。


  魔要入心,一定要由自己的「妄想」引發:


  一、眾生皆有宿世的淫習,祇要自己「淫念一生」,如同點火一般,就是欲火燒身。魔用美女為誘惑,使行者破戒著魔。


  二、世人的貪念,也是與生俱來,祇要自己「貪念一生」,魔再促之,便貪得無厭,追求永無休止,無法突破金錢的誘惑。


  三、世人都是看重自己,貶低別人的,這就是我慢心。魔的本性就是自我貢高,驕傲自大。修行人患此病者極多,往往自視法力最高,而魔就是利用「慢心一生」,使其著魔而不自知。


  四、眾生喜鬥爭的原因,在於互相計較,彼此籌算,互相攻擊,魔便利用此等心思,進入行者之心,變成「瞋念」。


  五、魔進入行者的心,先促其「我慢」,再利用「嫉妒」,產生交相憎惡,彼此懷恨,互爭高明,互相排斥。於是有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各各自持己見,不肯相讓,不肯捨己從人。


  貪念一生,魔有隙可入。貪名、貪利、貪色。


  瞋念一生,魔有隙可入。我慢、驕傲、嫉妒。


  痴念一生,魔有隙可入。無明、無知、邪悟。


  「怪鬼」之魔,專門依附貪名利的人,使其永無止境的貪戀不捨。


  「魃鬼」之魔,專門依附貪色之人,吸其精氣。


  「魅鬼」之魔,專門依附奸詐之人,使其奸計百出,害所有人。


  「蠱毒鬼」之魔,專門依附惡習者,使其如中蠱,無法自拔。


  「癘鬼」之魔,依附凶殘者的心,殺人放火,給人疾疫。


  「餓鬼」之魔,依附驕傲自高之人,因傲慢而造種種惡業障。


  「魘鬼」之魔,依附心神不定之人,乘人睡時,盜其精氣。


  「魍魎鬼」之魔,依附邪見的聰明人,使其詐習不止,說種種邪法,造罪於人。


  等等。


  修行人為何會著「魔病」,祇因修行人,不知本心真常,生死不二,捨正覺而不修,自己盲修瞎綀,修妄心而已。


  有人愈修行,愈是貪名貪利,這一定是著魔。


  有人愈修行,心中起邪念,這也是著魔。


  有人愈修行,與妄想相應,產生幻覺,執迷不悟,自言得證,妄理妄念無休無止,這是著魔也。


  有人愈修行,愈喜鬥爭,排斥他人,錯亂修習,譭謗惡言,犯一切戒律,這等修行人,自然是著魔者也。


  世間之人,有人責怪「修行會著魔」,教人不要修行,這不是修行的過錯,而是修行人本身在沒有正念的情況下,妄想得證的結果,失去正念的修行人,是很容易入魔的,種種著魔,深究起來,其實是自己妄心所造,實在不是修行的過錯啊!


  最糟糕的是,眾生鈍頑,迷昧無知者多,博地凡夫容易失去正念,而且天魔厲害,群邪蠱惑,修行人能悟此者,幾希!


  蓮花童子下生娑婆之前,從「魔王天」出來,有感「著魔之種種」,心中悲泣,因為蓮花童子的未來一定會有魔來阻擾,而且受群魔攻訐,定力不夠的弟子,會著魑魅邪妄的計,防心不密,天魔入心,會得狂慧,走火入魔的幻覺就會產生,如此顛倒妄想,會拖累很多弟子。


  蓮花童子,心生憐愍,將一再闡明「定力」的重要,「不動」的重要,「寂靜」的重要。庇護弟子的禪定,使成無上正等正覺。


盧勝彥文集第76冊《幽靈湖之夜》著魔之種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