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日 星期三
一輩子恩愛
蓮生/文
笑話一則:
話說有一對夫妻到公園散步,這時老婆看到湖上有兩隻天鵝在交頭接耳,非常的親暱。
老婆說:「你看人家天鵝,兩夫妻都是如此恩愛的,真令人羨慕啊!」
老公一看,沒有說什麼。
於是兩夫妻繼續在公園散步,到了下午太陽偏西的時候,又回到這湖旁。
老婆又說:「你看看,那兩隻天鵝還在呢!依然如此親暱恩愛,真叫人感動。」
老公放眼瞧去,發覺不對。
老公說:「不對!不對!你看清楚了,那隻母天鵝,已不是早上的那一隻了。」
老婆一看:「…………。」
哈!哈!哈!
盧師尊提示:這則笑話看起來是很普通,毫無什麼禪機,但,我認為,仍有法味。
以世俗人的眼睛看:
一、世人皆喜新厭舊。
二、世人皆會變心。
三、世人皆會比較。
四、世人皆會愛其所愛,嫌其所嫌。
五、世人皆愛美嫌醜。
……………。
如果是開悟的人,看了這一幕,淡然一笑而已,平常耳!
一、生命如幻。
二、生命如戲。
三、生命如空。
四、電光石火度此生。
五、無喜無憂。
六、一切都會過去的。
七、諸行無常。
八、無所得。
九、太陽從東方出來,從西方沉沒。
十、愛是何?恨是何?
十一、涅槃寂靜。
這些法味要聖弟子細心去體會,細細的去思考,你若不存,恩愛在哪裡?
鼎州,梁山,緣觀禪師。
僧人問:「如何是和尚家風?」
緣觀禪師答:「水急魚行澀,松高鳥泊難。」(一個難字)
僧人問:「家賊難防時如何?」
緣觀禪師答:「認識了就不冤枉。」
僧人問:「識得後如何?」
緣觀禪師答:「貶向無生國。」(空)
僧人問:「莫非是他安身立命之處,是嗎?」
緣觀禪師答:「死水不藏龍。」
盧師尊提示:這一句「死水不藏龍」是重要句子,我如此分析,「死水」是世間,而龍是象徵「佛性」。
大家注意了:「天鵝交脛」貶向無生國去!一切根本沒發生。
盧勝彥文集232冊《笑話中禪機》一輩子恩愛
2023年1月31日 星期二
婚姻不成之判例
在桃園市,有一詹姓青年,貌相尚稱不俗,並且在一家民營客運公司,當上課長,可說條件相當優秀。
可惜四、五年來,婚姻一直不成,不論親友介紹,或是自身認識的異性朋友,都在短時間內,便告分手。此一案例,乃為本殿所判,按詹某此世婚姻之所以不顯,而致孤單,乃有其前因。
詹某前世,乃生於咸豐年間,及長,適逢亂世,時局動盪之中,國法有所不及,而民生塗炭,俱都毀於戰禍;因而社會間,各種黑暗勢力,叢生不窮。
詹某之前世,即在此一環境中,依附惡勢力,而有所不法,而其偏好漁色之性,更因此如魚得水,所行乃致見色心喜,難以自制。
曾有柳氏、金氏,俱因戰禍之中,無以申訴,難得庇護,而遭欺辱;金氏尚好,雖然身受欺辱,但得良好歸宿,遠嫁他鄉;而柳氏卻因遭辱,又逢戰亂,一命枉死,乃心生怨尤。
詹某前世,姓尤名重湘,一生雖然風雲得志,但所造惡孽,少修功德,因而福報享盡,壽而不永,年僅四十三歲,便已一命歸終,魂往地府報到;案經本殿主公判決,大意如下:
一、尤重湘一氏,在生所犯淫業,雖然未至傷命之行,但累計已深,淫孽難補,因而判決十世孤鰥,雖可行善補過,但判決十世之內,除有上符天律賞例,否則不准解除此判。
二、金氏受辱,併於前罰,不再另判;但種下奸淫前因,必有後果了結,因而兩造判處人身,尤某轉世,以財物、情感受戲弄,准金氏以此為討報之果,了結此段因果。
三、柳氏受辱喪命,雖非尤某直接所造,卻間接因此而起,故准由柳氏枉死城期滿,出冥府討報此段因果,以作了結。
四、尤某一生為惡,身受國恩,不思圖報,借機非法,因不在本殿所管轄,命註結移交五殿審斷,但書尚請五殿審酌本殿所判,先行決議,以了因果。
地府判例述:婚姻不成之判例
得者失
《首山省念禪師》
僧問:「四眾圍繞,師說何法?」
師曰:「打草蛇驚。」
僧問:「二龍爭珠,誰是得者?」
師曰:「得者失。」
曰:「不得者又如何?」
師曰:「珠在甚麼處?」
問:「一切諸佛,皆從此經出,如何是此經?」
師曰:「低聲!低聲!」
※ ※ ※
《太上清靜經》提及:「為化眾生,名為得道」,這句話乃是《太上老君》殷勤言說,主要在說明宇宙生命是共同體,並且整個宇宙乃是由眾生所組織而成的。若是眾生不淨化,則宇宙之間必定要經常產生出許多之災難;若是俗世之間不予淨化,則人心自然無法獲得安寧;是以,唯有促使眾生得道,才能有機會度化群黎,以離苦得樂。
佛陀說法乃是依照眾生根器不同而分別演說,演化出五大階層,並且孔老夫子所創始的儒家哲學,亦採取因材施教於各種不同根器的眾生身上,分別運用有教無類,只是依根器不同所施行的方法有所不同而已;主要是在使各種根器的眾生,都可以有更容易明白的方法,做為提昇自己的法器。然而法理乃同出一體,故而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只因為每一個人的際遇不同,才需要有不同程度的方法予以教授,使每一種程度的眾生,皆有各階段的獲得,其中之法理只能意會,甚難言喻。
因此,《世尊》經常使用比喻,好像有一個人在人群中有其特有個性,不喜歡融入人群中,甚至於有攻擊性,於是人人都恐怕受到其人之傷害,各個都心驚膽跳;宇宙真理也是如此,因為是眾生所組成,當其中有一位眾生產生缺陷時,其他眾生難免要受到波及,產生煩惱憂苦;眾生之所以內心煩惱憂苦不能得樂,乃是起於妄念及自私的緣故,因此妄念紛飛,所以迷惘度日。
因為自私,所以諸苦糾纏身心,為了方便度化眾生,於是有了「得」,讓喜歡「得」的眾生,知道親近法可以得到將來往生樂土的機會,並且讓眾生明白修身行善,可以得到諸佛菩薩以及諸天聖賢的庇佑,有了「得」的喜悅,便能樂於學習諸經論,並且樂於布施行善,不但廣結善緣,亦深植福慧。
當眾生進入法藏之後,便慢慢將「得」解釋開來,使之不再有「得」的念頭,如此才能更深入的實行一切真道妙義也。
《清靜真詮》第三十章 為化眾生‧名為得道
2023年1月30日 星期一
荷花仙子
相傳,很早以前的人世間沒有荷花,荷花是從天上降下來的。
據說遠古時期,世界各地的人都很少,而在浚河一帶更是人煙稀少,只有一個孤身張老漢,每天以打魚維持生計。
張老漢每天除了在茅草棚子睡覺外,就來到河邊上打魚,累了也不離開那裏,只是一人躺在河岸上,望著天上那流動的雲朵發呆。
一年浚河突發大水,茅草棚被大水沖走了,張老漢正躲在高地發呆時,看見遠處的河面上漂下來一個木盆,張老漢急忙下河撈出木盆,沒想到這木盆中還有一個出生沒多久的小子,從此,張老漢有了一個兒子。
張老漢每天打魚更加勤奮了,硬是用鮮美的魚湯和鮮嫩的魚肉,把小兒子養得胖胖的。
在兒子一歲多時,正在河邊忙碌的張老漢忽見河水往上翻出很大的水花,不一會,隨著翻騰的水花冒出個竹筒來,這竹筒中傳出小孩的哭聲,張老漢忙扔下魚網,把竹筒子撈上來,抱著竹筒跑回家。
待他小心地鑿開竹筒,只見裏面有一個很小的女嬰,兩年時間張老漢拾了一雙兒女,那個高興勁就別提了。轉眼,這一雙兒女在張老漢的精心養育下,長成了二十來歲的大姑娘和小夥子,這兄妹倆長得都很漂亮,特別是那小妹,那粉嫩的臉如同出水荷花,甜美的歌聲勝過百靈。
這雙兒女不僅長得好、心靈更好,哥哥從十歲起就每天外出下河打魚、上山打柴,妹妹則每天做飯、收拾屋子,把個張老漢給養了起來。
有一天,就在哥哥打魚未歸而張老漢閑著沒事,正在院子裏曬魚乾的時候,妹妹突然跪在張老漢的面前含淚說道:「女兒再也無法報答您的養育之恩了。」
正滿心歡喜曬魚乾的張老漢,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給驚呆了,吃驚地看著跪在面前的女兒不知說什麼好。
這時,天空中飄來一陣仙樂和一隻仙鶴,落在妹妹的身邊。原來,張老漢撿回的女嬰本是天上的荷花仙子,因為一時疏忽做錯了事,而被玉皇大帝罰到人間受苦二十年,現在期滿準備回還天庭。
妹妹對張老漢說:「爹啊,我就要離開您了,以後多保重吧!」
然後來到河邊對著正在河中忙碌的哥哥說:「哥啊,你要好好照顧咱爹。」說話間忍不住淚水落在河水中,隨即長出一片荷花來。
荷花仙子在駕鶴飛天前,對張老漢和不遠處的哥哥說道:「以後,就讓這些荷花代替我來陪伴你們吧!」
從此,荷花仙子留在人間的荷花傳遍了世界。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