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在度化「央哥馬羅」的時候,也是望他一眼而已。
「央哥馬羅」住在舍衛國北郊的薩那村,他信奉一種殺人祭祠的邪教,但無法修持成功。
他的師父教他,如果在一天之內,殺一百個人,用被殺的人的小指頭做成花環狀,戴在脖子,就可以得到百靈相助而成神。
於是,「央哥馬羅」從清晨開始,見人就殺。
他瘋狂殺人,殺到眼紅。
在日落的時候,共殺了九十九人。
其他的人見了他的狀況,全逃光了。
最後,「央哥馬羅」竟然為了成道心切,欲殺自己的母親。
就在這個時候,佛陀出現了,佛陀在樹林裡,用慈愍的眼神望了一望「央哥馬羅」瘋狂的一雙眼。
「央哥馬羅」看到佛陀清澈如水的眼睛,於是水剋火,火就漸漸的熄了。
殺人的手軟了,跪在佛陀之前。
釋迦牟尼佛教導他:「殺生是五戒之首,殺生之惡是最大的,不可信仰作惡的神,在這世間,也沒有行惡而得善報的道理,如何行惡而可稱神呢?」
這一說,「央哥馬羅」才如夢初醒,後悔聽信邪師邪說,恍然大悟。
「央哥馬羅」欲自盡。
佛陀說:「這一死,反而不能贖罪,只有放下屠刀,從此行善,立定志向,自覺覺他,才能贖罪,亦可成佛。」
最後,殺人凶犯拜「釋迦牟尼」為師,成為佛陀的一名弟子。
我們常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出於這個故事。
※ ※ ※
山堂肆考云:「屠兒在涅槃會上,放下屠刀,立便成佛。」按放下屠刀,即善心之發現,此善心與佛心之慈悲無異,故云立便成佛也。
放下屠刀者,就是不亂殺生靈的意思,立便成佛者,就是立即可成如佛祖之慈悲心腸的意思。
猶言,過去為非作惡的人,若能立即悔改,去惡從善,就是善人也。孔夫子曰:「誰能無過,過則勿憚改。」能知悔過者,便是善人也。
大道康莊 述:「放下屠刀,立便成佛」
2014年2月27日 星期四
請不要再釣魚了
蓮生/文
又一位弟子,帶著一排子女來看我,他一共生了六個小孩,六個排開,聲勢甚嚇人。
最令人驚異的事是,六位子女上唇均腫大,而且有裂痕。
弟子問:
「為何他們全是兔唇?」
我一按靈光,便知一切。我說:
「殺生業障。」
弟子說:
「我自從皈依盧師尊以來,從來就不殺生,盧師尊為何說我殺生?」
我問:
「你喜歡釣魚嗎?」
弟子答:
「我從來不釣魚。」
我問:
「你的長輩釣魚嗎?」
弟子答:
「那是他們(孩子)的祖父,一生無其他嗜好,就是喜歡釣魚,到現在還在釣魚。但我是不殺生的,為何受報應是我的孩子?」
眾人看六個小孩的口:
翹腫。
裂唇。
如魚兒上釣時的嘴。
我對弟子說:
「因緣果報不可思議,如同遺傳一般,遺傳也有隔代遺傳。其實因緣果報,有早有遲,有快有慢,有現世,有隔代,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罷了!」
弟子問:
「請盧師尊相助。」
我說:
「孩子可以整形,至於釣魚的業,請孩子的祖父不要釣魚了!」
弟子問:
「聽盧師尊說,有一位密教祖師,他是釣魚的,他為什麼可以釣魚?」
我說:
有一位密教祖師常坐溪畔釣魚。
一位小孩子來到看著祖師釣魚,對祖師爺說:「佛教不是不殺生嗎?祖師為何釣魚?」
密教祖師答:
「你就是我釣起來的!」
這位小孩聽懂聽不懂,根本很難說。
然而旨意甚明矣!
密教祖師釣魚,等於是度化眾生,魚一上釣,密教祖師以密法送至轉輪聖王處,讓魚兒一下子轉世到更好的境界去。
這不是殺生業。
反而有功德。
因為魚兒均受超度故。
這是可以釣魚的一個例子。我(盧師尊)當然可以釣魚,因為我也有能力,把魚兒送到更好的境界。
我勸殺生業的弟子:
多持「往生咒」。
多持「文殊超度咒」。
多印《玉曆寶鈔》。
多印《地藏經》。
我個人認為,殺生業是第一重罪,沒有比這個業更重的了。任何一個佛教徒,無論如何,一定要守這第一重戒。
詩:
殺生之業第一重。
遇見殺生我要救。
慈悲永住心方寸。
後代之人神保佑。
盧勝彥文集第219冊《南山怪談》請不要再釣魚了
又一位弟子,帶著一排子女來看我,他一共生了六個小孩,六個排開,聲勢甚嚇人。
最令人驚異的事是,六位子女上唇均腫大,而且有裂痕。
弟子問:
「為何他們全是兔唇?」
我一按靈光,便知一切。我說:
「殺生業障。」
弟子說:
「我自從皈依盧師尊以來,從來就不殺生,盧師尊為何說我殺生?」
我問:
「你喜歡釣魚嗎?」
弟子答:
「我從來不釣魚。」
我問:
「你的長輩釣魚嗎?」
弟子答:
「那是他們(孩子)的祖父,一生無其他嗜好,就是喜歡釣魚,到現在還在釣魚。但我是不殺生的,為何受報應是我的孩子?」
眾人看六個小孩的口:
翹腫。
裂唇。
如魚兒上釣時的嘴。
我對弟子說:
「因緣果報不可思議,如同遺傳一般,遺傳也有隔代遺傳。其實因緣果報,有早有遲,有快有慢,有現世,有隔代,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罷了!」
弟子問:
「請盧師尊相助。」
我說:
「孩子可以整形,至於釣魚的業,請孩子的祖父不要釣魚了!」
弟子問:
「聽盧師尊說,有一位密教祖師,他是釣魚的,他為什麼可以釣魚?」
我說:
有一位密教祖師常坐溪畔釣魚。
一位小孩子來到看著祖師釣魚,對祖師爺說:「佛教不是不殺生嗎?祖師為何釣魚?」
密教祖師答:
「你就是我釣起來的!」
這位小孩聽懂聽不懂,根本很難說。
然而旨意甚明矣!
密教祖師釣魚,等於是度化眾生,魚一上釣,密教祖師以密法送至轉輪聖王處,讓魚兒一下子轉世到更好的境界去。
這不是殺生業。
反而有功德。
因為魚兒均受超度故。
這是可以釣魚的一個例子。我(盧師尊)當然可以釣魚,因為我也有能力,把魚兒送到更好的境界。
我勸殺生業的弟子:
多持「往生咒」。
多持「文殊超度咒」。
多印《玉曆寶鈔》。
多印《地藏經》。
我個人認為,殺生業是第一重罪,沒有比這個業更重的了。任何一個佛教徒,無論如何,一定要守這第一重戒。
詩:
殺生之業第一重。
遇見殺生我要救。
慈悲永住心方寸。
後代之人神保佑。
盧勝彥文集第219冊《南山怪談》請不要再釣魚了
2014年2月26日 星期三
食葷,茹素
南極仙翁 降
林生回春問:食葷,茹素;兩極化的觀念充滿世塵之中,有的贊同茹素,有的認可食葷,在大環境中儼然形成不同論調。再將此分歧觀念縮影到家庭,父母茹素,卻須採買烹煮葷食給子女食用,以功過方面而論,父母是否犯下殺業呢?
解答:如是疑難經常見於台疆家庭間,以致父母心態形成矛盾,甚至因此放棄修道,是以今藉《醍醐灌頂》著造解惑。首先討論茹素是否有功果?其實茹素有功果,但其功甚微,因為茹素乃間接使屠宰者減少殺業,而自身因為茹素亦減少犯下殺業,如以數字計算功德,其功乃千分之一。緣於茹素之宗旨,並非造功累德,而是藉由茹素培養慈悲仁心,當啟蒙仁心,功德自然生成。比如:台疆有團體勸人【茹素救地球】,此亦因己身茹素,而減少畜牧業再行殺生,間接減少殺業。
其次,再討論食葷是否造下殺業?其實殺業有之,但亦甚微,因為食葷乃為保全有用之身,成就日後道果。比如:古時農業科技不甚發達,家家戶戶均以葷食果腹,當出家眾化緣取得葷食,仍為保全其身不得不食之。又如:有侵害人身之蚊蚋害蟲,亦為保護慧命不得不殺之。因此再以簡單數字計算,食葷之殺業亦是千分之一也。
但若以屠宰者之功過論,當先視其緣由,因為有者乃不得不而殺之,比如:上有年長者,下又幼小,而自身缺乏一技之長,從事屠宰,如是之人為成全人道,上盡孝道,下養妻小,則情有可宥。但畢竟有犯業之事實,因此其殺業可減不可免。況且如屠宰啟靈之物,來日因果惡業糾纏綿綿。
綜上而論善信之問題,修道乃先圓滿人道,方可邁步天道,自身茹素造下微功,但為子女及成全大道而犯最輕微之殺業,是以功過相抵。成道與否之結果仍在是否從他處修持造功,因此善信無需擔心犯業。然則,世之子女者應當上體父母恩深似海,願為子女成長犯下諸多罪過,是以父母勳勞教養之恩,不可或忘及報答。
醍醐灌頂 第三篇
林生回春問:食葷,茹素;兩極化的觀念充滿世塵之中,有的贊同茹素,有的認可食葷,在大環境中儼然形成不同論調。再將此分歧觀念縮影到家庭,父母茹素,卻須採買烹煮葷食給子女食用,以功過方面而論,父母是否犯下殺業呢?
解答:如是疑難經常見於台疆家庭間,以致父母心態形成矛盾,甚至因此放棄修道,是以今藉《醍醐灌頂》著造解惑。首先討論茹素是否有功果?其實茹素有功果,但其功甚微,因為茹素乃間接使屠宰者減少殺業,而自身因為茹素亦減少犯下殺業,如以數字計算功德,其功乃千分之一。緣於茹素之宗旨,並非造功累德,而是藉由茹素培養慈悲仁心,當啟蒙仁心,功德自然生成。比如:台疆有團體勸人【茹素救地球】,此亦因己身茹素,而減少畜牧業再行殺生,間接減少殺業。
其次,再討論食葷是否造下殺業?其實殺業有之,但亦甚微,因為食葷乃為保全有用之身,成就日後道果。比如:古時農業科技不甚發達,家家戶戶均以葷食果腹,當出家眾化緣取得葷食,仍為保全其身不得不食之。又如:有侵害人身之蚊蚋害蟲,亦為保護慧命不得不殺之。因此再以簡單數字計算,食葷之殺業亦是千分之一也。
但若以屠宰者之功過論,當先視其緣由,因為有者乃不得不而殺之,比如:上有年長者,下又幼小,而自身缺乏一技之長,從事屠宰,如是之人為成全人道,上盡孝道,下養妻小,則情有可宥。但畢竟有犯業之事實,因此其殺業可減不可免。況且如屠宰啟靈之物,來日因果惡業糾纏綿綿。
綜上而論善信之問題,修道乃先圓滿人道,方可邁步天道,自身茹素造下微功,但為子女及成全大道而犯最輕微之殺業,是以功過相抵。成道與否之結果仍在是否從他處修持造功,因此善信無需擔心犯業。然則,世之子女者應當上體父母恩深似海,願為子女成長犯下諸多罪過,是以父母勳勞教養之恩,不可或忘及報答。
醍醐灌頂 第三篇
2014年2月25日 星期二
不可說不可說
中國五代時的一位宰相,名叫馮道,對《老子》情有獨鍾,不但姓馮名道,而且字可道,加起來正好「道可道」。
每有閒暇,這位馮道先生就會躺在榻上,一邊閉目養神,一邊讓人在旁邊為他誦讀《老子》。
誦讀的人一看,《老子》開卷就是「道可道,非常道」,這個「道」字,和宰相大人的姓名馮道的「道」,是一模一樣的。
古人講求對大人物的姓名避諱,是不能直接說出來的,必然換一個同義詞來代替。可是,一時之間實在想不出這個「道」字應該用什麼同義詞來替代,情急之下,乾脆就用「不可說」來替代這個「道」字。
於是,原來的「道可道,非常道」,也就變成了「不可說可不可說,非常不可說」。
誰知躺在榻上的馮道,一聽誦讀者高聲讀出來的「不可說」,不由朗聲大笑,覺得這幾個「不可說」,倒正是對「道可道,非常道」的絕妙解釋。
這個故事,也就成了中國古典文學和古典哲學的一段公案。
道,是無法言傳的,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就不是老子所說的道了。
咱們這個世界,有許多事情是「可說」的,而這些可用語言文字解釋的事情,倒被世人理解為真理,這就離道越來越遠了。
※ ※ ※
道乃宇宙本體之常道,玄之又玄,不可形容,可言便差矣。故此,道經曰:道本無名,強曰之道。佛曰:施設名相,以利世人探究,是以,唯有躬身自省者,方可深入實相。
所謂:道不可言,可言非道也,若然不言世人又無法契入堂奧,聖賢為令世人體悟真道,不得已始以文字形容之,取道曰:玄牝,佛曰:真如。裨益啟迪世人非生而知之之憾也。
語云:真經不在紙張上。執著文字經典,以為真理,即易入文字障之窠臼,但倘能巧妙運用文字,思悟道理,應用于自然之中,以內應外,躬身力行,則離體悟真道之實相不遠矣。
養道新學錄-序
每有閒暇,這位馮道先生就會躺在榻上,一邊閉目養神,一邊讓人在旁邊為他誦讀《老子》。
誦讀的人一看,《老子》開卷就是「道可道,非常道」,這個「道」字,和宰相大人的姓名馮道的「道」,是一模一樣的。
古人講求對大人物的姓名避諱,是不能直接說出來的,必然換一個同義詞來代替。可是,一時之間實在想不出這個「道」字應該用什麼同義詞來替代,情急之下,乾脆就用「不可說」來替代這個「道」字。
於是,原來的「道可道,非常道」,也就變成了「不可說可不可說,非常不可說」。
誰知躺在榻上的馮道,一聽誦讀者高聲讀出來的「不可說」,不由朗聲大笑,覺得這幾個「不可說」,倒正是對「道可道,非常道」的絕妙解釋。
這個故事,也就成了中國古典文學和古典哲學的一段公案。
道,是無法言傳的,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就不是老子所說的道了。
咱們這個世界,有許多事情是「可說」的,而這些可用語言文字解釋的事情,倒被世人理解為真理,這就離道越來越遠了。
※ ※ ※
道乃宇宙本體之常道,玄之又玄,不可形容,可言便差矣。故此,道經曰:道本無名,強曰之道。佛曰:施設名相,以利世人探究,是以,唯有躬身自省者,方可深入實相。
所謂:道不可言,可言非道也,若然不言世人又無法契入堂奧,聖賢為令世人體悟真道,不得已始以文字形容之,取道曰:玄牝,佛曰:真如。裨益啟迪世人非生而知之之憾也。
語云:真經不在紙張上。執著文字經典,以為真理,即易入文字障之窠臼,但倘能巧妙運用文字,思悟道理,應用于自然之中,以內應外,躬身力行,則離體悟真道之實相不遠矣。
養道新學錄-序
2014年2月24日 星期一
清淨自在
大迦葉尊者的一位弟子已經證得四禪,有一天,他在金匠叔叔的家中看見一些非常美麗的東西,而生起非常的愛戀,就還俗離開僧伽。
但他十分懶惰,不努力工作,終於被叔叔趕出去,淪落為小偷。
後來,他被政府逮捕,準備送往墓園去處決。這時候,大迦葉尊者看見這位以前的弟子,就告誡他:「收攝你的心念,堅定地觀想某一目標。」他遵照大迦葉尊者的教誨,繫念在前。
到達墓園時,行刑官員告訴他:「我們要處決你了。」就開始做各種準備工作。
儘管馬上就要被處決了,他絲毫不恐懼或焦慮,只是靜靜坐下來,進入禪定,忘掉即將來臨的危難。
執行的人對他沉著的態度和勇氣,十分欽佩,就說:「看看這小偷,雖然馬上就要被處決了,仍然不恐懼顫慄。從來沒遇見這樣的人,他實在非常勇敢。」
執行的人覺得最好向國王報告這小偷異乎尋常的舉止,他們就向國王報告,國王也因此下令釋放他。
佛陀知道這件事後,就放光勸誡他:「你以前離開欲望的叢林,加入修行的旅途,但去除欲望的叢林後,卻又惹上新的束縛。」
佛陀又說:「清淨你的內心,不要有任何精神上的煩惱,連根拔起欲望的根,清淨自在吧!」
這小偷於是堅定地察覺因緣和合事物的生滅和無常、苦、空的性質,不久之後就證得初果。
後來,他到竹林精舍向佛陀頂禮問訊,也在佛陀的允許下,重新加入僧伽,並且在佛陀更進一步的教導下,很快就證得阿羅漢果。
※ ※ ※
何種境界最美?何種情境最妙?無不在於其「清」與「淨」也,清可見底,淨可去穢,無有任何之污蒙,最為美意,人之心如能清,則性與靈必可明,能明即可昇華,那悠然之情況是可以體會的。
淨則當淨心中之一切雜陳,此雜陳包括了世俗之各種欲利之染--貪、嗔、癡之惑等,都得設法加以除去,那你之心即可「淨」矣。
心既淨,即可得靜,靜得而後,有助己靈之歸化,這也是養心之道也。然人之主,在於己心,心不養則必腐,必爛而沉墜,莫可輕忽。盼世人能悟以行之。
禪化闡道篇第三輯 清淨養心
但他十分懶惰,不努力工作,終於被叔叔趕出去,淪落為小偷。
後來,他被政府逮捕,準備送往墓園去處決。這時候,大迦葉尊者看見這位以前的弟子,就告誡他:「收攝你的心念,堅定地觀想某一目標。」他遵照大迦葉尊者的教誨,繫念在前。
到達墓園時,行刑官員告訴他:「我們要處決你了。」就開始做各種準備工作。
儘管馬上就要被處決了,他絲毫不恐懼或焦慮,只是靜靜坐下來,進入禪定,忘掉即將來臨的危難。
執行的人對他沉著的態度和勇氣,十分欽佩,就說:「看看這小偷,雖然馬上就要被處決了,仍然不恐懼顫慄。從來沒遇見這樣的人,他實在非常勇敢。」
執行的人覺得最好向國王報告這小偷異乎尋常的舉止,他們就向國王報告,國王也因此下令釋放他。
佛陀知道這件事後,就放光勸誡他:「你以前離開欲望的叢林,加入修行的旅途,但去除欲望的叢林後,卻又惹上新的束縛。」
佛陀又說:「清淨你的內心,不要有任何精神上的煩惱,連根拔起欲望的根,清淨自在吧!」
這小偷於是堅定地察覺因緣和合事物的生滅和無常、苦、空的性質,不久之後就證得初果。
後來,他到竹林精舍向佛陀頂禮問訊,也在佛陀的允許下,重新加入僧伽,並且在佛陀更進一步的教導下,很快就證得阿羅漢果。
※ ※ ※
何種境界最美?何種情境最妙?無不在於其「清」與「淨」也,清可見底,淨可去穢,無有任何之污蒙,最為美意,人之心如能清,則性與靈必可明,能明即可昇華,那悠然之情況是可以體會的。
淨則當淨心中之一切雜陳,此雜陳包括了世俗之各種欲利之染--貪、嗔、癡之惑等,都得設法加以除去,那你之心即可「淨」矣。
心既淨,即可得靜,靜得而後,有助己靈之歸化,這也是養心之道也。然人之主,在於己心,心不養則必腐,必爛而沉墜,莫可輕忽。盼世人能悟以行之。
禪化闡道篇第三輯 清淨養心
2014年2月22日 星期六
現在是「亂世」嗎
蓮生/文
我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句話:「現在是亂世嗎?」這句話使我驀然一驚,我反問我自己:「現在是亂世嗎?」
在「登山觀浮雲」之際,我見雲海滾滾,後雲推前雲,翻上翻下,雲波洶湧,變化無盡,我是覺得世間是有一點「亂」。
以我的出生地「台灣」來說,台灣的政局確實亂成一團,我是這樣看的:
前國民黨黨主席李登輝,反出國民黨,黨主席居然叛黨?
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施明德,反出民進黨,黨主席也居然叛黨?
其他小黨亦然,黨員依樣畫葫蘆,有樣學樣。
這使我目瞪口呆,於是我寫下〈叛變哲學」一文,黨主席都如此了,底下的隨從及跟班,何去何從,這政局怎不亂?
再說,台灣的政治方向,變來變去,一下子「獨立」、一下子「統一」、一下子不統不獨、一下子又統又獨、一下子通不通,所有的老百姓,看台上人物演戲,眼花撩亂,無所適從,怎麼不亂?
再以我的寄居地「美國」來說,美國的物價一直在暗中膨脹之中,民生日用品縱然充沛,但浮動率相當的大。
以房子為例,三十萬的房子,二年前買的,二年後成了六十萬,存錢買房子,若不貸款,永遠跟不上物價,永遠是無殼蝸牛。
利率降得可怕!
美金貶值很可怕!
美國的經濟赤字很可怕!
恐怖份子很可怕!
美國的對外戰爭,陷入泥淖,很可怕!
美國治安狀況很可怕!
美國算不算是亂?
再用「宏觀」看世界:
這世界到處都是「危機」四伏,瘟疫與病毒,讓醫護人員忙得團團轉。
狂牛症。
煞死。
禽流感。
口蹄疫。
愛滋。
等等等等。
這世界上,又有多少飢民?又有多少刀兵劫?又有多少地震、颱風?又有多少人有病無醫?又有多少死於毒物?
農作物用「農藥」、動物用「化藥」,大地上的東西成了毒物,湖海中的魚成了毒魚,牛、羊、豬、雞、鴨、鵝,全有毒素。
天下百姓吃什麼?有多少人死於「癌症」?
太陽光下的臭氧。
空氣的污染。
水質的污染物。
這人間娑婆世界如何住?
對於人為的災難,我們可以儘量去避免,例如注重「環保」,在醫學上努力研究,發明新藥,降低死亡率,但,天災地變,仍然防不勝防,天災一至,受苦的仍然是無辜的百姓啊!
現在是「亂世」嗎?實在很難下一個定論,我是一個「隱居閉關」的人,浮滄海於孤島,而且我已漸漸的老了。國家大事,再怎麼樣也不關我的事,我是「世外」的人,可算「方外」之士,但,人類畢竟是群體的動物。
吃的、用的、穿的、住的,一樣受外界影響,我是過的很自在,但是,誰敢說,將來會不會有「危機」,會不會捲入「亂世」之中?
盧勝彥文集第178冊《登山觀浮雲》現在是「亂世」嗎
我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句話:「現在是亂世嗎?」這句話使我驀然一驚,我反問我自己:「現在是亂世嗎?」
在「登山觀浮雲」之際,我見雲海滾滾,後雲推前雲,翻上翻下,雲波洶湧,變化無盡,我是覺得世間是有一點「亂」。
以我的出生地「台灣」來說,台灣的政局確實亂成一團,我是這樣看的:
前國民黨黨主席李登輝,反出國民黨,黨主席居然叛黨?
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施明德,反出民進黨,黨主席也居然叛黨?
其他小黨亦然,黨員依樣畫葫蘆,有樣學樣。
這使我目瞪口呆,於是我寫下〈叛變哲學」一文,黨主席都如此了,底下的隨從及跟班,何去何從,這政局怎不亂?
再說,台灣的政治方向,變來變去,一下子「獨立」、一下子「統一」、一下子不統不獨、一下子又統又獨、一下子通不通,所有的老百姓,看台上人物演戲,眼花撩亂,無所適從,怎麼不亂?
再以我的寄居地「美國」來說,美國的物價一直在暗中膨脹之中,民生日用品縱然充沛,但浮動率相當的大。
以房子為例,三十萬的房子,二年前買的,二年後成了六十萬,存錢買房子,若不貸款,永遠跟不上物價,永遠是無殼蝸牛。
利率降得可怕!
美金貶值很可怕!
美國的經濟赤字很可怕!
恐怖份子很可怕!
美國的對外戰爭,陷入泥淖,很可怕!
美國治安狀況很可怕!
美國算不算是亂?
再用「宏觀」看世界:
這世界到處都是「危機」四伏,瘟疫與病毒,讓醫護人員忙得團團轉。
狂牛症。
煞死。
禽流感。
口蹄疫。
愛滋。
等等等等。
這世界上,又有多少飢民?又有多少刀兵劫?又有多少地震、颱風?又有多少人有病無醫?又有多少死於毒物?
農作物用「農藥」、動物用「化藥」,大地上的東西成了毒物,湖海中的魚成了毒魚,牛、羊、豬、雞、鴨、鵝,全有毒素。
天下百姓吃什麼?有多少人死於「癌症」?
太陽光下的臭氧。
空氣的污染。
水質的污染物。
這人間娑婆世界如何住?
對於人為的災難,我們可以儘量去避免,例如注重「環保」,在醫學上努力研究,發明新藥,降低死亡率,但,天災地變,仍然防不勝防,天災一至,受苦的仍然是無辜的百姓啊!
現在是「亂世」嗎?實在很難下一個定論,我是一個「隱居閉關」的人,浮滄海於孤島,而且我已漸漸的老了。國家大事,再怎麼樣也不關我的事,我是「世外」的人,可算「方外」之士,但,人類畢竟是群體的動物。
吃的、用的、穿的、住的,一樣受外界影響,我是過的很自在,但是,誰敢說,將來會不會有「危機」,會不會捲入「亂世」之中?
盧勝彥文集第178冊《登山觀浮雲》現在是「亂世」嗎
2014年2月21日 星期五
虎象山林
濟公活佛 降
詩曰:天地好生法自然。含靈動物性不偏。
一般血肉稱兄弟。兩樣形軀佈大千。
又詩:萬善不如發愛心。濟人利物救呻吟。
今時救物放牠去。後日懷恩報答深。
楊生曰:我已坐穩蓮臺,請 恩師起程。
濟佛曰:今日我們要遠征非洲。
楊生曰:免費搭乘蓮臺到非洲,也是一件新奇的事。
濟佛曰:心靈的世界,無遠弗屆,所以世人要注重靈性的修養,從凡塵肉體超越時空,如光如電,能夠迅速至每一個地方,這也是仙佛所擁有的超能力,修成這種境界,自然生死如一,不受氣數輪迴拘束。我們往非洲去吧。……,已到目的地。
楊生曰:這裡一片森林,人地生疏,看來有些害怕。
濟佛曰:不必害怕,為師在此,安心吧!
楊生曰:前面有群老虎,虎視耽耽,很兇惡的樣子,我們會不會被咬傷。
濟佛曰:現在我們是以法身來到這裡,老虎無法傷到我們,不要害怕!
楊生曰:這些野生的老虎,很兇惡!
濟佛曰:牠們生活在深山,無人管教,所以充滿野性。一個人如果沒受教育,經老師、父母,不時薰陶,潛移默化,也是變成「野孩子」。今天我們要訪問這些老虎。我為牠們點化說法:「老虎,老虎,虎老,虎老,不要露出兇惡嘴臉,猙獰面目,無人敢接近你,這樣不是孤單、野蠻嗎?速速懺悔,改頭換面,重新做人,收回暴戾習性,濟佛施法點化,速速招出前世因果勸世人,可以讓你脫胎換骨,來生轉世為人」!
楊生曰:老虎受到 恩師點化,各個現出人身原形,有男有女,都長得很兇惡,一股氣勢凌人的樣子!
濟佛曰:楊生可以訪問牠們了。
楊生曰:我是臺中聖德堂聖筆楊生,奉旨隨恩師 濟公活佛著作「畜道輪迴記」勸世,今日特來訪問各位;希望你們各說出前世因果,可以造功補過,來世轉為人身,不必在深山野外露天生活,快說吧!
甲虎曰:我前世是一位番邦的人,住在山中部落,生來身體魁武粗壯,以打獵、捕捉野生動物為生,過著未開化民族生活。一日與同村一位同伴,發生口角,怒氣沖天,便以刀殘殺其全家人,然後再放火燒屋。因昔時法律疏漏,我也未受到任何處罰。但我死後靈魂在地府受千刀萬割,鼎釜烹煮之刑,然後轉生為獅一世後,今再轉生為虎,住於深山生活,覺得清苦萬分!
濟佛曰:你的野性太烈,殺人如殺物,毫無人性,行為慘無人道,生時愛吃動物血肉,熟食生吞,已成習慣,今生仍住山中,捕捉其它動物以充飢,這也是你自作孽。希望從此刻起,脫去獸性,回復人性,好好改過自新,來世准你轉生為人,不過仍是貧困替人做工維生,以償還前罪。
甲虎曰:感謝 濟公活佛及楊善士;我來生為人,一定好好修身,不敢再作惡,才免惡道行走不完。
楊生曰:再問另一位,你前世做何惡事呢?
乙虎曰:我前世是一位黑道首領,搶劫、殺人、放火、強姦婦女,無所不為,視如家常便飯。一生中殺死二人,傷者十三人,盜竊財物二百多萬,放火燒屋二次,強姦婦女三次,一生不務正業,魚肉鄉里,萬人痛恨。一日惡運來臨,因犯殺人案件,警方輯捕甚緊,逃入山中,向山民偷物維生,一日睡在山中樹下,被百步蛇咬傷,因無藥可治,又不敢出山求治,所以毒發而死在山中。死後被山神押至地府,交由閻王百般刑罰,判轉生為蛇二世(地頭蛇)、為虎一世、為牛一世,才能轉生為人,蛇已轉輪完畢,今世轉生在非洲地界為虎,覺得甚為後悔。
濟佛曰:生來如惡處,專門吃人維生,罪大惡極。死在深山,屍骨暴露,無人埋葬,地府嚴刑,再轉生畜道。今日你尚幸運招出前生惡事,造功補過,來世可以復轉人身,不必做牛馬了,但會四肢不全,淪為乞丐,以免再害人。
乙虎曰:感謝 濟公活佛,祈求能度我出苦!
濟佛曰:苦由己做,亦由己受,我已助你不少,要滿足了,不可貪求!
乙虎曰:是!是!
楊生曰:再問另一位,此位是女人相,妳前生到底做何惡孽,老虎也排上女流呢?
丙虎曰:請楊善士不要見笑,我已經後悔,但已覺太遲!我前世是一位潑辣女人,因自小生在不正常家庭,養成一付傲世嬌漫個性,終而淪入黑社會,以販毒及經營淫窟為業,男人女人皆要聽從我,否則殺打毫不留情,是一個黑色社會的組織,人稱我為「黑玫瑰」。一生罪惡滔天,嚴如一位女暴君,死在梅毒之下。在地府可謂動刑數百種,今世轉為母虎,這就是我的罪史。
濟佛曰:你不是人啊!是一隻「母老虎」,今生做老虎,深山任你遊蕩,已沒有前世那份神氣,希望懺悔修身,來世復轉人身,但皮肉仍要受人百般凌辱,以消冤孽,希你來世好好做人吧!
丙虎曰:感謝 濟佛相救。
濟佛曰:「虎輩」訪問至此,我們再換一個地方訪問「象群」!
楊生曰:好的!我已坐穩蓮臺,請 恩師出發吧!……
濟佛曰:已到了。
楊生曰:這裡有一群大象,有的好像較小,應該說是小象。
濟佛曰:不管「像」不「象」,總是少了一個「人」字旁。
楊生曰:恩師說得妙,這些大象,身體粗壯,牠們的來歷一定不同凡響。
濟佛曰:我為牠們開竅點化。「大象小象,生來不像樣,粗身笨體,萬般嚴重,抬了這付軀體,多麼不自由,悔改醒悟,踏上慈舟,說說原由!
楊生曰:這群大象,被 恩師點化後,為什麼一直搖頭晃腦呢?
濟佛曰:此刻他們很難受,因我用佛力灌注靈台,大象的身軀過巨,一時要回光返照,出現原靈,多少有些阻礙。身軀太大,活動不易,所以才有此「現象」。
楊生曰:原來如此。現在象群已漸蛻變身形,化為人像,個個如彪形大漢,看來有些恐怖!
濟佛曰:牠們都是大力士化身,所以身材高大。楊生你可訪問牠們了!
楊生曰:我是臺中聖德堂聖筆楊生,奉旨隨師 濟佛著作「畜道輪迴記」一書,訪問畜道,敘述因果,勸化世人,今日特來訪問各位,如能自述前因勸世,可以立功補罪,絕好良機,你們不要隱瞞實情,詳細訴出自己前因,好嗎?
甲象曰:原來是 濟公活佛為我們點化,剛才忽然驚醒過來,恍惚回到前世為人狀態。既然有立功機會,我也趁此,自述因果。我前世是一位國術師,自小習武練身,所以有一副強壯身體,但因武術在身,養成驕傲心理,結交黑道朋友,以打架兇殺為常事,一聽到朋友給人欺侮,或被瞄一眼,便相邀尋仇,殺打肆無忌憚。一日在夜市吃宵夜,飲酒作樂,高嚷喊叫,一付目中無人姿態,隔桌食客看不慣,對我言:「兄弟啊,客氣些!」我聞後大怒,起身對準他要害,猛打腳踢,致使對方內傷嚴重,內出血而亡。我看不妙,呼嘯而逃;後來被逮捕,判重刑。出獄後惡性不改,仍然猛龍過江,處處滋事生非,欺侮善良,造下滔天大罪,死後閻王嚴刑後,判轉生非洲為象,這是我的前因。
楊生曰:你轉生為象,有何感想?
甲象曰:擁有一具龐大身軀,壓力很重,走起路來吃力笨重,覺得很不暢快!
濟佛曰:你的身體很棒,不夠粗手粗腳,已無用武之地!
楊生曰:大象吃東西都用鼻子捲食,這是什麼原因呢?
濟佛曰:因他前生訓練有素,手腳靈活,「能屈能伸」,一身好工夫,此所以此世化為一怪手,能屈能伸,取物勾人方便,不過長相很難看!
楊生曰:造物者神力實在非凡,設想週到,輪迴道上可以說是任人選擇,也是品嚐自己所喜好的果實。再訪問另外一位,你前生做何事,為何成為大象呢?
乙象曰:我前世生長在山區,野性未脫,脾氣兇惡,性猛力大,與同族一位少女相戀,因其父母反對,我一時性怒,大開殺戒,殺害其家;並咬吃其肉,以消心恨,可謂慘忍無比。前世做出此種違背人道的事,所以今世轉生為象。
楊生曰:看來他好像外國未開發部落的人,臉上刺有花紋,有些怪邪之氣!
濟佛曰:這隻象的兩隻象牙特別大,這就是吃人肉的獸齒。人類牙齒短小整齊,這是上天要人類吃蔬菜的牙齒;若吃東西以前要磨齒以待,這種動物就太恐怖了!人獸的分別,可以由此區分。文明的牙齒短小整齊;野蠻的牙齒粗長,猙獰似箭。所以希望世人,以文明態度行事,不可藏刀欺人、害人,這是野獸的行為,今日訪問至此,楊生準備回堂。
楊生曰:我已坐穩,請 恩師回堂吧。
濟佛曰:聖德堂已到,楊生下蓮臺,魂魄投體。
畜道輪迴記-第十三回 動物佑痛覺癢愛性命,虎象山林為家悔前愆
詩曰:天地好生法自然。含靈動物性不偏。
一般血肉稱兄弟。兩樣形軀佈大千。
又詩:萬善不如發愛心。濟人利物救呻吟。
今時救物放牠去。後日懷恩報答深。
楊生曰:我已坐穩蓮臺,請 恩師起程。
濟佛曰:今日我們要遠征非洲。
楊生曰:免費搭乘蓮臺到非洲,也是一件新奇的事。
濟佛曰:心靈的世界,無遠弗屆,所以世人要注重靈性的修養,從凡塵肉體超越時空,如光如電,能夠迅速至每一個地方,這也是仙佛所擁有的超能力,修成這種境界,自然生死如一,不受氣數輪迴拘束。我們往非洲去吧。……,已到目的地。
楊生曰:這裡一片森林,人地生疏,看來有些害怕。
濟佛曰:不必害怕,為師在此,安心吧!
楊生曰:前面有群老虎,虎視耽耽,很兇惡的樣子,我們會不會被咬傷。
濟佛曰:現在我們是以法身來到這裡,老虎無法傷到我們,不要害怕!
楊生曰:這些野生的老虎,很兇惡!
濟佛曰:牠們生活在深山,無人管教,所以充滿野性。一個人如果沒受教育,經老師、父母,不時薰陶,潛移默化,也是變成「野孩子」。今天我們要訪問這些老虎。我為牠們點化說法:「老虎,老虎,虎老,虎老,不要露出兇惡嘴臉,猙獰面目,無人敢接近你,這樣不是孤單、野蠻嗎?速速懺悔,改頭換面,重新做人,收回暴戾習性,濟佛施法點化,速速招出前世因果勸世人,可以讓你脫胎換骨,來生轉世為人」!
楊生曰:老虎受到 恩師點化,各個現出人身原形,有男有女,都長得很兇惡,一股氣勢凌人的樣子!
濟佛曰:楊生可以訪問牠們了。
楊生曰:我是臺中聖德堂聖筆楊生,奉旨隨恩師 濟公活佛著作「畜道輪迴記」勸世,今日特來訪問各位;希望你們各說出前世因果,可以造功補過,來世轉為人身,不必在深山野外露天生活,快說吧!
甲虎曰:我前世是一位番邦的人,住在山中部落,生來身體魁武粗壯,以打獵、捕捉野生動物為生,過著未開化民族生活。一日與同村一位同伴,發生口角,怒氣沖天,便以刀殘殺其全家人,然後再放火燒屋。因昔時法律疏漏,我也未受到任何處罰。但我死後靈魂在地府受千刀萬割,鼎釜烹煮之刑,然後轉生為獅一世後,今再轉生為虎,住於深山生活,覺得清苦萬分!
濟佛曰:你的野性太烈,殺人如殺物,毫無人性,行為慘無人道,生時愛吃動物血肉,熟食生吞,已成習慣,今生仍住山中,捕捉其它動物以充飢,這也是你自作孽。希望從此刻起,脫去獸性,回復人性,好好改過自新,來世准你轉生為人,不過仍是貧困替人做工維生,以償還前罪。
甲虎曰:感謝 濟公活佛及楊善士;我來生為人,一定好好修身,不敢再作惡,才免惡道行走不完。
楊生曰:再問另一位,你前世做何惡事呢?
乙虎曰:我前世是一位黑道首領,搶劫、殺人、放火、強姦婦女,無所不為,視如家常便飯。一生中殺死二人,傷者十三人,盜竊財物二百多萬,放火燒屋二次,強姦婦女三次,一生不務正業,魚肉鄉里,萬人痛恨。一日惡運來臨,因犯殺人案件,警方輯捕甚緊,逃入山中,向山民偷物維生,一日睡在山中樹下,被百步蛇咬傷,因無藥可治,又不敢出山求治,所以毒發而死在山中。死後被山神押至地府,交由閻王百般刑罰,判轉生為蛇二世(地頭蛇)、為虎一世、為牛一世,才能轉生為人,蛇已轉輪完畢,今世轉生在非洲地界為虎,覺得甚為後悔。
濟佛曰:生來如惡處,專門吃人維生,罪大惡極。死在深山,屍骨暴露,無人埋葬,地府嚴刑,再轉生畜道。今日你尚幸運招出前生惡事,造功補過,來世可以復轉人身,不必做牛馬了,但會四肢不全,淪為乞丐,以免再害人。
乙虎曰:感謝 濟公活佛,祈求能度我出苦!
濟佛曰:苦由己做,亦由己受,我已助你不少,要滿足了,不可貪求!
乙虎曰:是!是!
楊生曰:再問另一位,此位是女人相,妳前生到底做何惡孽,老虎也排上女流呢?
丙虎曰:請楊善士不要見笑,我已經後悔,但已覺太遲!我前世是一位潑辣女人,因自小生在不正常家庭,養成一付傲世嬌漫個性,終而淪入黑社會,以販毒及經營淫窟為業,男人女人皆要聽從我,否則殺打毫不留情,是一個黑色社會的組織,人稱我為「黑玫瑰」。一生罪惡滔天,嚴如一位女暴君,死在梅毒之下。在地府可謂動刑數百種,今世轉為母虎,這就是我的罪史。
濟佛曰:你不是人啊!是一隻「母老虎」,今生做老虎,深山任你遊蕩,已沒有前世那份神氣,希望懺悔修身,來世復轉人身,但皮肉仍要受人百般凌辱,以消冤孽,希你來世好好做人吧!
丙虎曰:感謝 濟佛相救。
濟佛曰:「虎輩」訪問至此,我們再換一個地方訪問「象群」!
楊生曰:好的!我已坐穩蓮臺,請 恩師出發吧!……
濟佛曰:已到了。
楊生曰:這裡有一群大象,有的好像較小,應該說是小象。
濟佛曰:不管「像」不「象」,總是少了一個「人」字旁。
楊生曰:恩師說得妙,這些大象,身體粗壯,牠們的來歷一定不同凡響。
濟佛曰:我為牠們開竅點化。「大象小象,生來不像樣,粗身笨體,萬般嚴重,抬了這付軀體,多麼不自由,悔改醒悟,踏上慈舟,說說原由!
楊生曰:這群大象,被 恩師點化後,為什麼一直搖頭晃腦呢?
濟佛曰:此刻他們很難受,因我用佛力灌注靈台,大象的身軀過巨,一時要回光返照,出現原靈,多少有些阻礙。身軀太大,活動不易,所以才有此「現象」。
楊生曰:原來如此。現在象群已漸蛻變身形,化為人像,個個如彪形大漢,看來有些恐怖!
濟佛曰:牠們都是大力士化身,所以身材高大。楊生你可訪問牠們了!
楊生曰:我是臺中聖德堂聖筆楊生,奉旨隨師 濟佛著作「畜道輪迴記」一書,訪問畜道,敘述因果,勸化世人,今日特來訪問各位,如能自述前因勸世,可以立功補罪,絕好良機,你們不要隱瞞實情,詳細訴出自己前因,好嗎?
甲象曰:原來是 濟公活佛為我們點化,剛才忽然驚醒過來,恍惚回到前世為人狀態。既然有立功機會,我也趁此,自述因果。我前世是一位國術師,自小習武練身,所以有一副強壯身體,但因武術在身,養成驕傲心理,結交黑道朋友,以打架兇殺為常事,一聽到朋友給人欺侮,或被瞄一眼,便相邀尋仇,殺打肆無忌憚。一日在夜市吃宵夜,飲酒作樂,高嚷喊叫,一付目中無人姿態,隔桌食客看不慣,對我言:「兄弟啊,客氣些!」我聞後大怒,起身對準他要害,猛打腳踢,致使對方內傷嚴重,內出血而亡。我看不妙,呼嘯而逃;後來被逮捕,判重刑。出獄後惡性不改,仍然猛龍過江,處處滋事生非,欺侮善良,造下滔天大罪,死後閻王嚴刑後,判轉生非洲為象,這是我的前因。
楊生曰:你轉生為象,有何感想?
甲象曰:擁有一具龐大身軀,壓力很重,走起路來吃力笨重,覺得很不暢快!
濟佛曰:你的身體很棒,不夠粗手粗腳,已無用武之地!
楊生曰:大象吃東西都用鼻子捲食,這是什麼原因呢?
濟佛曰:因他前生訓練有素,手腳靈活,「能屈能伸」,一身好工夫,此所以此世化為一怪手,能屈能伸,取物勾人方便,不過長相很難看!
楊生曰:造物者神力實在非凡,設想週到,輪迴道上可以說是任人選擇,也是品嚐自己所喜好的果實。再訪問另外一位,你前生做何事,為何成為大象呢?
乙象曰:我前世生長在山區,野性未脫,脾氣兇惡,性猛力大,與同族一位少女相戀,因其父母反對,我一時性怒,大開殺戒,殺害其家;並咬吃其肉,以消心恨,可謂慘忍無比。前世做出此種違背人道的事,所以今世轉生為象。
楊生曰:看來他好像外國未開發部落的人,臉上刺有花紋,有些怪邪之氣!
濟佛曰:這隻象的兩隻象牙特別大,這就是吃人肉的獸齒。人類牙齒短小整齊,這是上天要人類吃蔬菜的牙齒;若吃東西以前要磨齒以待,這種動物就太恐怖了!人獸的分別,可以由此區分。文明的牙齒短小整齊;野蠻的牙齒粗長,猙獰似箭。所以希望世人,以文明態度行事,不可藏刀欺人、害人,這是野獸的行為,今日訪問至此,楊生準備回堂。
楊生曰:我已坐穩,請 恩師回堂吧。
濟佛曰:聖德堂已到,楊生下蓮臺,魂魄投體。
畜道輪迴記-第十三回 動物佑痛覺癢愛性命,虎象山林為家悔前愆
凡事隨緣
炎炎夏日,已經好幾個星期沒有降雨,寺院中的草皮都枯乾了。
老師父於是交給小和尚一袋草種,吩咐他去撒種。
小和尚才撒了幾把種子出去,就吹起一陣強風,不少種子都被吹走了。
「師父,怎麼辦啊!種子都被吹跑了!」小和尚焦急不已。
師父慢條斯理地說:「別緊張。被吹跑的種子都是空的,沒辦法發芽,隨性就好!」
小和尚摸摸頭,繼續撒種子。這時卻飛來一群麻雀,吱吱喳喳地啄食起來。
小和尚想跑去趕麻雀,但被老師父制止:「別急,種子很多,麻雀吃不完,隨遇就好!」
當天晚上,突然下起豪雨,小和尚一想起積水一定會沖跑不少種子,便坐立難安。
老師父又安慰小和尚:「水流到哪兒,種子就會長到哪兒,隨緣就好!」
幾天後,太陽再度露臉,草種吸足了水,又照射到溫暖的陽光,紛紛萌發新芽。寺院的各個角落,很快地又恢復了綠意盎然。
小和尚開心不已:「師父,您說的果然沒錯!草都長出來了呢!」
師父微微笑著:「沒錯,這就是隨喜。」
有一句俗話說:「強摘的瓜不甜,強求的緣不圓」。人生在世,我們難免對人、事、物患得患失,而恐懼、擔憂、煩惱也隨之而來。中國人常說「盡人事,聽天命」,這句簡單的話,其實蘊含著深刻的人生智慧。
因為,只要經過付出與努力,只要知道自己已經盡了全力,我們就應該放下所有憂患,讓該來的來,該去的去,心頭的壓力就自然能減輕不少!
※ ※ ※
世人均知世事十之八九無以順己之意,何以會如此呢?這就是隨緣時機是否成熟的關係所致,如果各方面之因緣果成熟了,那事事就是稱如己意也。
像一顆種子,有水、陽光、空氣,且落在一個適當地方-肥沃的土壤裡,那必順意的成長而沒有意外,倘若此類種子是落在一粒石頭上,那鄰近再好的條件也無濟於事,照樣無法成長開花結果的。又或此顆種子是一顆熟了的種子,那就是再好的土壤,它還是無法成長的,所以說種子是因,而陽光、水及空氣是緣,能否成長就是果,一定要能全以配合才能如意也,這就是全緣齊全才能圓滿也。
是以,世人應明白凡事當隨緣,不可過於強求,否則會失望的,大凡世人都有很多期許與希望,而這些期許與希望為何常見其落空就在這裡,得看因、緣、果是否全備了,聰智者一切隨緣而安然也,盼能悟理之。
皇母慈音第五輯 凡事隨緣
老師父於是交給小和尚一袋草種,吩咐他去撒種。
小和尚才撒了幾把種子出去,就吹起一陣強風,不少種子都被吹走了。
「師父,怎麼辦啊!種子都被吹跑了!」小和尚焦急不已。
師父慢條斯理地說:「別緊張。被吹跑的種子都是空的,沒辦法發芽,隨性就好!」
小和尚摸摸頭,繼續撒種子。這時卻飛來一群麻雀,吱吱喳喳地啄食起來。
小和尚想跑去趕麻雀,但被老師父制止:「別急,種子很多,麻雀吃不完,隨遇就好!」
當天晚上,突然下起豪雨,小和尚一想起積水一定會沖跑不少種子,便坐立難安。
老師父又安慰小和尚:「水流到哪兒,種子就會長到哪兒,隨緣就好!」
幾天後,太陽再度露臉,草種吸足了水,又照射到溫暖的陽光,紛紛萌發新芽。寺院的各個角落,很快地又恢復了綠意盎然。
小和尚開心不已:「師父,您說的果然沒錯!草都長出來了呢!」
師父微微笑著:「沒錯,這就是隨喜。」
有一句俗話說:「強摘的瓜不甜,強求的緣不圓」。人生在世,我們難免對人、事、物患得患失,而恐懼、擔憂、煩惱也隨之而來。中國人常說「盡人事,聽天命」,這句簡單的話,其實蘊含著深刻的人生智慧。
因為,只要經過付出與努力,只要知道自己已經盡了全力,我們就應該放下所有憂患,讓該來的來,該去的去,心頭的壓力就自然能減輕不少!
※ ※ ※
世人均知世事十之八九無以順己之意,何以會如此呢?這就是隨緣時機是否成熟的關係所致,如果各方面之因緣果成熟了,那事事就是稱如己意也。
像一顆種子,有水、陽光、空氣,且落在一個適當地方-肥沃的土壤裡,那必順意的成長而沒有意外,倘若此類種子是落在一粒石頭上,那鄰近再好的條件也無濟於事,照樣無法成長開花結果的。又或此顆種子是一顆熟了的種子,那就是再好的土壤,它還是無法成長的,所以說種子是因,而陽光、水及空氣是緣,能否成長就是果,一定要能全以配合才能如意也,這就是全緣齊全才能圓滿也。
是以,世人應明白凡事當隨緣,不可過於強求,否則會失望的,大凡世人都有很多期許與希望,而這些期許與希望為何常見其落空就在這裡,得看因、緣、果是否全備了,聰智者一切隨緣而安然也,盼能悟理之。
皇母慈音第五輯 凡事隨緣
2014年2月20日 星期四
長生豬
出自《閱微草堂筆記》
胡御史牧亭說:他鄉裏有人養了一頭豬,這豬看到隔壁老翁就怒目狂叫,奔跑著沖上去要咬他,看到別人則不是這樣。
隔壁老翁開始對它很惱火,要想買來吃它的肉,後來一想就醒悟過來,說:「這大概就是佛經所說的前世冤業吧。世界上沒有不可解的冤仇。」
於是用好價錢把它買下來,送到寺廟裏做長生豬。以後再見到它,這豬就貼著耳朵親熱地迎上來,不再像過去那副様子了。
冤怨的形成,是因人們的造作已侵犯與傷害到別人,而造作的對象不論是人亦或是每一眾生,這些怨戾定是不釋,糾纏著造作者,就算是歷經幾百年,一但因緣成熟將會形成冤親債主索討。故世人宜時時警惕自己,莫造不解冤怨,才不致受到討報、磨苦障礙。
※ ※ ※
世人投生在這人間淨土,皆隨一個「因」,再隨一個「緣」,才會降生在這塊土地上。故「因」與「緣」是天時地利人和中前兩項,這都是前因後果,但就依三合之人和來說,是為人處世之第一要件,身已出世間就需利用此身廣結人和,因人合才能使自身的福報增長,而禍厄遠離,何故?人之和為貴,貴生安,安生利。若失了人和,那必是災禍連連,運不彰顯,事不順泰。
蓋世人應明既有緣來到這人世間,相對各有緣眾生也隨因緣而來,因此要能共存一地就應相互通融,相互忍讓,相互關懷,相互珍惜才對,能共存一處是有緣。眾生平等,莫有對各別之眾生有侵害傷害,這種因緣不可結,要知道惡因一旦植下,遠達數百年,近則成現世報,故是要善報亦或惡報,世人明智應懂分辨才是。
願世間每一眾生隨緣寄生,隨緣而去,莫在塵緣終了還帶了一些不該帶的東西走。
慈聖雜誌116期
胡御史牧亭說:他鄉裏有人養了一頭豬,這豬看到隔壁老翁就怒目狂叫,奔跑著沖上去要咬他,看到別人則不是這樣。
隔壁老翁開始對它很惱火,要想買來吃它的肉,後來一想就醒悟過來,說:「這大概就是佛經所說的前世冤業吧。世界上沒有不可解的冤仇。」
於是用好價錢把它買下來,送到寺廟裏做長生豬。以後再見到它,這豬就貼著耳朵親熱地迎上來,不再像過去那副様子了。
冤怨的形成,是因人們的造作已侵犯與傷害到別人,而造作的對象不論是人亦或是每一眾生,這些怨戾定是不釋,糾纏著造作者,就算是歷經幾百年,一但因緣成熟將會形成冤親債主索討。故世人宜時時警惕自己,莫造不解冤怨,才不致受到討報、磨苦障礙。
※ ※ ※
世人投生在這人間淨土,皆隨一個「因」,再隨一個「緣」,才會降生在這塊土地上。故「因」與「緣」是天時地利人和中前兩項,這都是前因後果,但就依三合之人和來說,是為人處世之第一要件,身已出世間就需利用此身廣結人和,因人合才能使自身的福報增長,而禍厄遠離,何故?人之和為貴,貴生安,安生利。若失了人和,那必是災禍連連,運不彰顯,事不順泰。
蓋世人應明既有緣來到這人世間,相對各有緣眾生也隨因緣而來,因此要能共存一地就應相互通融,相互忍讓,相互關懷,相互珍惜才對,能共存一處是有緣。眾生平等,莫有對各別之眾生有侵害傷害,這種因緣不可結,要知道惡因一旦植下,遠達數百年,近則成現世報,故是要善報亦或惡報,世人明智應懂分辨才是。
願世間每一眾生隨緣寄生,隨緣而去,莫在塵緣終了還帶了一些不該帶的東西走。
慈聖雜誌116期
2014年2月18日 星期二
永別了
蓮生/文
一則笑話。
小明生了一場大病,躺在醫院很久很久,與主治醫師建立了感情。
小明好不容易康復了,辦了出院手續,出院那天,小明很高興,感激的對主治醫師說:「再見!王大夫。」
小明的媽媽非常忌諱「再見」二字,忙說:「不可以說再見,你還想再來醫院嗎?」
小明想了想,說什麼才好,終於說:「王大夫,永別了!」
哈!哈!哈!
(這則笑話,重點是最後一句,永別了,這「永別了」有一絲禪味。)
一、人與人間,最後都是永別了。
二、人與人,最後都是永別了。
三、人與最愛最恨,最後都是永別了。
四、永別了!是一切皆空。
但,永別了,還不是「開悟」。
開悟是:沒有見!沒有再見!沒有永別!
(聖弟子們,你們對沒有見!沒有再見!沒有永別!又有什麼意見?說來聽聽。)
僧人問:「命盡緣絕時如何?」
禪師答:「死!」
僧人問:「此人落歸何道?」
禪師答:「薰薰彌宇宙,爛壞莫能拈。」
(盧師尊說,這回答並不怎麼樣,如果用第一義來說,應該是:死也是假名!道也是假名。)
我問聖弟子:死是假!道是假!什麼才是真?
速道!速道!
僧人問:「教中人說,阿逸多不斷煩惱,不修禪定,佛陀授記阿逸多,將來成佛無疑、此理何在?」
禪師答:「鹽又盡,炭又無。」
僧人問:「鹽盡炭無時如何?」
禪師答:「愁人莫向愁人說,說向愁人愁殺人。」
僧人問:「如何得念念相應去?」
禪師答:「驚水魚龍散。」
僧人問:「念念相應後如何?」
禪師答:「海北天南各自行,不勞魚雁通消息。」
(盧師尊說,僧人與禪師的對話,你都必須腦筋急轉彎,裡面固然有深意,但,一般人是看不懂的。例如,阿逸多不斷煩惱,不禪定,何以授記成佛?你可以如此想,在阿逸多,煩惱本空、本無、本菩提。能悟此者,不修禪定亦禪定,有煩惱等於沒有煩惱,這不是佛是什麼?)
我領悟:盧師尊不是人,不是人,是什麼?
盧勝彥文集232冊《笑話中的禪機》永別了
一則笑話。
小明生了一場大病,躺在醫院很久很久,與主治醫師建立了感情。
小明好不容易康復了,辦了出院手續,出院那天,小明很高興,感激的對主治醫師說:「再見!王大夫。」
小明的媽媽非常忌諱「再見」二字,忙說:「不可以說再見,你還想再來醫院嗎?」
小明想了想,說什麼才好,終於說:「王大夫,永別了!」
哈!哈!哈!
(這則笑話,重點是最後一句,永別了,這「永別了」有一絲禪味。)
一、人與人間,最後都是永別了。
二、人與人,最後都是永別了。
三、人與最愛最恨,最後都是永別了。
四、永別了!是一切皆空。
但,永別了,還不是「開悟」。
開悟是:沒有見!沒有再見!沒有永別!
(聖弟子們,你們對沒有見!沒有再見!沒有永別!又有什麼意見?說來聽聽。)
僧人問:「命盡緣絕時如何?」
禪師答:「死!」
僧人問:「此人落歸何道?」
禪師答:「薰薰彌宇宙,爛壞莫能拈。」
(盧師尊說,這回答並不怎麼樣,如果用第一義來說,應該是:死也是假名!道也是假名。)
我問聖弟子:死是假!道是假!什麼才是真?
速道!速道!
僧人問:「教中人說,阿逸多不斷煩惱,不修禪定,佛陀授記阿逸多,將來成佛無疑、此理何在?」
禪師答:「鹽又盡,炭又無。」
僧人問:「鹽盡炭無時如何?」
禪師答:「愁人莫向愁人說,說向愁人愁殺人。」
僧人問:「如何得念念相應去?」
禪師答:「驚水魚龍散。」
僧人問:「念念相應後如何?」
禪師答:「海北天南各自行,不勞魚雁通消息。」
(盧師尊說,僧人與禪師的對話,你都必須腦筋急轉彎,裡面固然有深意,但,一般人是看不懂的。例如,阿逸多不斷煩惱,不禪定,何以授記成佛?你可以如此想,在阿逸多,煩惱本空、本無、本菩提。能悟此者,不修禪定亦禪定,有煩惱等於沒有煩惱,這不是佛是什麼?)
我領悟:盧師尊不是人,不是人,是什麼?
盧勝彥文集232冊《笑話中的禪機》永別了
2014年2月17日 星期一
災劫陰懲
無極皇母大天尊 降
詩曰:颶風豪雨天懲急,水淹良田屍遍野;
若非業力引災劫,兒女何苦落淚時。
聖示:娘見菲國兒女受颶風豪雨之懲,心痛無比也,若非業力所致,上天絕不會如此殘忍的施以懲罰。東南亞各國近年因信仰偏差,造作不少業因,方有此果報,能在災劫中死裡逃生之兒女,因尚有福報,所以能逃過一死。吾望各國善心之諸兒女,能藉此機救度菲國之兒女,度化其迷失之心靈,未來才能安定生活,不再造惡。娘今夜便以「災劫陰懲」為題,與諸兒女共勉之。
「災劫陰懲」
諸兒女心思活潑,常相信眼睛看到的虛幻之景,認假為真,所以羨慕他人之高樓美宅,羨慕他人的嬌妻美眷,羨慕他人穿金戴銀,羨慕他人結交富貴名流。因錯誤的知見,一輩子拼命賺錢,求富貴榮華,告訴自己只要賺到什麼,就能如何如何……云云。
傻兒女之心思,娘如何不知?上天屢派仙佛度眾,勸也勸不聽,非要終日汲汲營營,做牛做馬,方才心安理得,可嘆哉!
臺疆有一座專門屠宰豬隻的屠宰場,每天要殺上百頭的黑豬、白豬。有一天,一車的黑豬被送到屠宰場,黑豬們還搞不清狀況,紛紛搖頭晃腦東張西望,其中有兩頭豬因靈性較高,回憶起累世的生活。
有一頭豬想到自己曾是臺疆數一數二的大戶人家,為了賺足滿屋的金銀財寶,其跨足各領域,有銀樓、米行、布莊、鞋業……等,凡是何獲利的,他都投資了。這個有錢人,每天一睜開眼睛,就想著如何賺錢,家裡的妻妾成群,他也沒時間多陪伴她們,孩子一大群也沒時間好好管教,為了奬賞孩子,都是盡量滿足孩子的需求,別人家沒有享受到的,他們家一樣也不少。
忙碌了一輩子,他已是臺疆數一數二的大戶,堪稱富可敵國,可惜的是,商人一輩子賺的錢常是剝削他人而來,表面上是行善,人稱大善人,其實背地裡幹的壞事比善事多了千百倍,歿後被判轉世豬身十世。
另一隻豬則憶起前世乃是一名高官,利用職務之便,到處行賄賂之實。生前在南投地區購買的土地不計其數,另在各縣市投資的房產,因掛名在親友名下,所以他不知財產到底有多少?
遇到達官貴人,則熱絡親切;遇到市井小民,卻避不見面。在他家出入之車輛,皆是百萬以上的等級,平常人插翅也難入其宅。
其一生藉職位之便斂財無數,家裡的金庫埋藏在地底下,竟有五百坪之大,除黃金、珠寶外,平常難得一見的古董字畫,他一樣也不缺。高官歿後直入地府被判豬身十二世,苦盡尚得回到地府受罰。
兩隻豬魂回憶起自己的前塵往事,皆後悔不已,子孫尚在享樂,沒為他們做任何的善事,自己被屠宰之時,淒慘的哀號聲也沒法讓劊子手停下殺戮之手。
娘以上述實例勸喻諸兒女,活著的時候就要想想自己死後何去何從?莫在活著的時候忙著積攢滿山滿谷的錢財,待死後淪入畜牲道時,後悔已來不及矣。
另世間之尋常兒女,莫再以「賺大錢」為畢生之取向,忙碌一生,始終被錢牽著鼻子走,還有多少時間修身養性、行功立德?生活只求溫飽即可,貢獻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上,是為償還對眾生的債,而剩餘時間多參與慈善工作,修養自身,度化他人,若待年老才能如此,將浪費一生美好的時光。在子孫方面,長輩只要盡到教養責任即可,過多的財富只會耗損子孫的意志,皆是誤人誤己之舉。
望諸兒女聽娘之勸言,「該捨即捨,該放即放」,讓自己成為一個心靈富足的修子。可,娘回。
本常主席法主聖君 登台
聖示:母娘今夜之慈訓常是眾生末能離苦得樂之關鍵,各地的災劫不斷,常因眾生損人利己而降,陳屍遍野慘不忍睹。望諸賢生及眾善信大德善用時間修身養性、行善立德,莫開口閉口都是賺錢、存錢。常有善男信女叩問財運,如何才能賺錢?仙佛大都勸其多財布施,相信者,很快就改善財運;質疑者,多為三餐而愁苦。可是,上天賜財並非讓汝大富大貴,只希望汝等多花時間在濟世渡眾上,可悲的是,賺錢的速度常超越修行的速度,走入金錢的遊戲中,往往令人難以自拔,美其名是賺錢可多財布施,其實不然。望諸賢生及眾善信大德能體會 母娘哀痛之心,盡早「看破、放下」,方免於「貪、瞋、癡」之惡業斷了靈性之修。可、吾退。
全真月刊128期
詩曰:颶風豪雨天懲急,水淹良田屍遍野;
若非業力引災劫,兒女何苦落淚時。
聖示:娘見菲國兒女受颶風豪雨之懲,心痛無比也,若非業力所致,上天絕不會如此殘忍的施以懲罰。東南亞各國近年因信仰偏差,造作不少業因,方有此果報,能在災劫中死裡逃生之兒女,因尚有福報,所以能逃過一死。吾望各國善心之諸兒女,能藉此機救度菲國之兒女,度化其迷失之心靈,未來才能安定生活,不再造惡。娘今夜便以「災劫陰懲」為題,與諸兒女共勉之。
「災劫陰懲」
諸兒女心思活潑,常相信眼睛看到的虛幻之景,認假為真,所以羨慕他人之高樓美宅,羨慕他人的嬌妻美眷,羨慕他人穿金戴銀,羨慕他人結交富貴名流。因錯誤的知見,一輩子拼命賺錢,求富貴榮華,告訴自己只要賺到什麼,就能如何如何……云云。
傻兒女之心思,娘如何不知?上天屢派仙佛度眾,勸也勸不聽,非要終日汲汲營營,做牛做馬,方才心安理得,可嘆哉!
臺疆有一座專門屠宰豬隻的屠宰場,每天要殺上百頭的黑豬、白豬。有一天,一車的黑豬被送到屠宰場,黑豬們還搞不清狀況,紛紛搖頭晃腦東張西望,其中有兩頭豬因靈性較高,回憶起累世的生活。
有一頭豬想到自己曾是臺疆數一數二的大戶人家,為了賺足滿屋的金銀財寶,其跨足各領域,有銀樓、米行、布莊、鞋業……等,凡是何獲利的,他都投資了。這個有錢人,每天一睜開眼睛,就想著如何賺錢,家裡的妻妾成群,他也沒時間多陪伴她們,孩子一大群也沒時間好好管教,為了奬賞孩子,都是盡量滿足孩子的需求,別人家沒有享受到的,他們家一樣也不少。
忙碌了一輩子,他已是臺疆數一數二的大戶,堪稱富可敵國,可惜的是,商人一輩子賺的錢常是剝削他人而來,表面上是行善,人稱大善人,其實背地裡幹的壞事比善事多了千百倍,歿後被判轉世豬身十世。
另一隻豬則憶起前世乃是一名高官,利用職務之便,到處行賄賂之實。生前在南投地區購買的土地不計其數,另在各縣市投資的房產,因掛名在親友名下,所以他不知財產到底有多少?
遇到達官貴人,則熱絡親切;遇到市井小民,卻避不見面。在他家出入之車輛,皆是百萬以上的等級,平常人插翅也難入其宅。
其一生藉職位之便斂財無數,家裡的金庫埋藏在地底下,竟有五百坪之大,除黃金、珠寶外,平常難得一見的古董字畫,他一樣也不缺。高官歿後直入地府被判豬身十二世,苦盡尚得回到地府受罰。
兩隻豬魂回憶起自己的前塵往事,皆後悔不已,子孫尚在享樂,沒為他們做任何的善事,自己被屠宰之時,淒慘的哀號聲也沒法讓劊子手停下殺戮之手。
娘以上述實例勸喻諸兒女,活著的時候就要想想自己死後何去何從?莫在活著的時候忙著積攢滿山滿谷的錢財,待死後淪入畜牲道時,後悔已來不及矣。
另世間之尋常兒女,莫再以「賺大錢」為畢生之取向,忙碌一生,始終被錢牽著鼻子走,還有多少時間修身養性、行功立德?生活只求溫飽即可,貢獻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上,是為償還對眾生的債,而剩餘時間多參與慈善工作,修養自身,度化他人,若待年老才能如此,將浪費一生美好的時光。在子孫方面,長輩只要盡到教養責任即可,過多的財富只會耗損子孫的意志,皆是誤人誤己之舉。
望諸兒女聽娘之勸言,「該捨即捨,該放即放」,讓自己成為一個心靈富足的修子。可,娘回。
本常主席法主聖君 登台
聖示:母娘今夜之慈訓常是眾生末能離苦得樂之關鍵,各地的災劫不斷,常因眾生損人利己而降,陳屍遍野慘不忍睹。望諸賢生及眾善信大德善用時間修身養性、行善立德,莫開口閉口都是賺錢、存錢。常有善男信女叩問財運,如何才能賺錢?仙佛大都勸其多財布施,相信者,很快就改善財運;質疑者,多為三餐而愁苦。可是,上天賜財並非讓汝大富大貴,只希望汝等多花時間在濟世渡眾上,可悲的是,賺錢的速度常超越修行的速度,走入金錢的遊戲中,往往令人難以自拔,美其名是賺錢可多財布施,其實不然。望諸賢生及眾善信大德能體會 母娘哀痛之心,盡早「看破、放下」,方免於「貪、瞋、癡」之惡業斷了靈性之修。可、吾退。
全真月刊128期
2014年2月16日 星期日
蘋果裡的蟲子
一位婦人來到弘光大師的面前,向大師傾訴了自己的煩惱。
婦人說:「多年以來,我一直懷疑先生有外遇。然而在漫長的歲月裡,始終沒有找到丈夫外遇的證據。因此,每天都忐忑不安。」
弘光大師問:「你為什麼會懷疑先生有外遇呢?」
婦人說:「當初和先生結婚時,他還只是個窮光蛋,我是因為欣賞他的人品,直覺他將來一定會功成名就才嫁給他。如今先生的事業的確如日中天,待人處事又大方,自然會吸引許許多多的年輕女性。而我呢...隨著歲月的流逝,已經成為徐娘半老,毫無魅力的大嬸了。」
婦人接著說:「女人找對象就像買股票,買到了垃圾股,心裡會非常沮喪;然而即使買到績優股,心裡也是忐忑不安……」
弘光大師聽完,從桌子上拿起一顆蘋果,並拿起水果刀,開始削皮。
弘光大師說:「這是一顆好蘋果,可是我懷疑蘋果裡面有蟲子。」
大師開始一圈圈的把蘋果的果肉削掉。
一直到最後,這個女人發現弘光大師的手中只剩下一個乾巴巴的果核。
大師笑著說:「你看,原本是多麼美好的東西,只是因為懷疑它有蟲子,我開始破壞它,削到最後才終於知道,它確實是一個好蘋果,蟲子並不存在。可是遺憾的是,等我們明白時,好蘋果只剩下一個乾巴巴的果核。」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其實都是心理因素造成。
※ ※ ※
世人每遇一事物,都存在著一大堆的「為什麼?」這諸多的為什麼?即是「疑」之始也,所以說「疑」乃發掘問題的開端。有了心中之疑,才會深入的去探討、去了解,直到事理完全明白為止。
故「疑」非壞也,也因為不明才有疑之起也,如果一個人事事都能通暢,心中自然無「疑」矣。如同幼孩對事理均不明白,凡事都會存疑而問東問西,這道理是相同的,一直到其明白知悟為止。
但疑於事理之正則可,倘若疑癡於鑽牛角尖而無法釋化那就被受害了,宜慎之也。但為人處事則不可有疑之存在,雖言人心叵測,但是如果對人常存疑而無法信任他人,那不但自己在生活上會甚為煩惱而外,恐會因生疑而導致嚴重之後果,這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見到之事實。
用人也是相同,用者不疑,疑者不用,千萬莫可用之也疑,不用更疑,那就是太忌諱也。盼世人對疑之觀念要能深確之認識,存乎一心,運用甚妙。
皇母慈音第五輯 疑
婦人說:「多年以來,我一直懷疑先生有外遇。然而在漫長的歲月裡,始終沒有找到丈夫外遇的證據。因此,每天都忐忑不安。」
弘光大師問:「你為什麼會懷疑先生有外遇呢?」
婦人說:「當初和先生結婚時,他還只是個窮光蛋,我是因為欣賞他的人品,直覺他將來一定會功成名就才嫁給他。如今先生的事業的確如日中天,待人處事又大方,自然會吸引許許多多的年輕女性。而我呢...隨著歲月的流逝,已經成為徐娘半老,毫無魅力的大嬸了。」
婦人接著說:「女人找對象就像買股票,買到了垃圾股,心裡會非常沮喪;然而即使買到績優股,心裡也是忐忑不安……」
弘光大師聽完,從桌子上拿起一顆蘋果,並拿起水果刀,開始削皮。
弘光大師說:「這是一顆好蘋果,可是我懷疑蘋果裡面有蟲子。」
大師開始一圈圈的把蘋果的果肉削掉。
一直到最後,這個女人發現弘光大師的手中只剩下一個乾巴巴的果核。
大師笑著說:「你看,原本是多麼美好的東西,只是因為懷疑它有蟲子,我開始破壞它,削到最後才終於知道,它確實是一個好蘋果,蟲子並不存在。可是遺憾的是,等我們明白時,好蘋果只剩下一個乾巴巴的果核。」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其實都是心理因素造成。
※ ※ ※
世人每遇一事物,都存在著一大堆的「為什麼?」這諸多的為什麼?即是「疑」之始也,所以說「疑」乃發掘問題的開端。有了心中之疑,才會深入的去探討、去了解,直到事理完全明白為止。
故「疑」非壞也,也因為不明才有疑之起也,如果一個人事事都能通暢,心中自然無「疑」矣。如同幼孩對事理均不明白,凡事都會存疑而問東問西,這道理是相同的,一直到其明白知悟為止。
但疑於事理之正則可,倘若疑癡於鑽牛角尖而無法釋化那就被受害了,宜慎之也。但為人處事則不可有疑之存在,雖言人心叵測,但是如果對人常存疑而無法信任他人,那不但自己在生活上會甚為煩惱而外,恐會因生疑而導致嚴重之後果,這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見到之事實。
用人也是相同,用者不疑,疑者不用,千萬莫可用之也疑,不用更疑,那就是太忌諱也。盼世人對疑之觀念要能深確之認識,存乎一心,運用甚妙。
皇母慈音第五輯 疑
學佛不成
有一對夫妻,在生時禮敬佛菩薩,也常布施,參加法會,聽聽弘法,也皈依三寶,逢人也稱讚學佛很好,有大福報,可以往生淨土。
這一對夫妻也認為這一生就算沒開悟,也應可以往生淨土,他們認為絕對不會下地獄,就算要下地獄,也是那些沒學佛而造殺業的眾生先下去才對,實在輪不到他們。
所以,在生時堅信如此,於是心想這樣就很好了,一生蠻平順,也沒什麼煩惱,也沒有不順,事事心想事成,因此心裏更放心,有這麼好的福報,學佛真的很好。
萬萬沒想到先生晚年生了痛苦不堪的大病,半身不遂,一切行動都要太太幫忙,生活大小事都要太太打理,剛開始夫妻都信相偉大慈悲的佛菩薩,一定會保佑他們,病一定會好轉,先生會康復才對。
但是日子一天天過去,先生的病也沒有起色,有一天太太終於心生懷疑,心想我這樣信佛,尤其自從先生生病以後,拜佛更虔誠,這一輩子也這麼相信佛菩薩,也常做布施。難道佛菩薩不知道我的祈求嗎?怎麼沒讓我的先生好起來呢?
不久夫妻雙雙過世,但是並沒有如他們預期的,往生淨土,相反的,被「抓」到戒備森嚴的閻羅殿,夫妻見到閻羅王,一時轉不過來,心中還納悶,我們應該到淨土才對,怎麼到這裏來了呢?
所以見到閻羅王,也不等閻羅王開口,便說:「我們是學佛人,平時念佛,我們應該到淨土才對,怎麼會到這裏來呢?是不是抓錯人了呢?」
閻羅王也相當尊重修行人,世間修行有成的修行人,閻羅王都知道,平常帶到這裏的人,很少提自己會念佛,所以今天有人一來便開口自己念佛,為了慎重起見,再查了一次。
等查完之後,閻羅王氣定神閒的回答:「他們沒有抓錯人,你們的確要帶到這裏。」
先生不解的問:「我在生時也禮敬佛菩薩也常布施,也皈依三寶,逢人也稱讚學佛很好,難道沒有功德嗎?為什麼會被抓到這裏呢?」
閻羅王回說:「你雖然學佛,但是心態是求福報,所以功德很少。」
先生問:「我也常布施啊!」
閻羅王:「雖然你有布施,但是布施的福報在你活的時候也用完了。」
先生再問:「我也皈依某某大師了啊!」
閻羅王:「雖然你有皈依,但是因為你不精進修行,所以因果和業障和沒皈依以前差不多,可能不知不覺中還多造了一些。」
先生再問:「我吃素不殺生。」
閻羅王:「雖然你吃素不殺生,但是因為你不明而亂批評,罵人,造了許多口業,這些口業,比一般人還多了很多。」
先生繼續問:「我也皈依某道場了。」
閻羅王:「雖然你常到這個道場,但是你的行為,並沒有改進多少,也不是真正在修行,那個道場其他修行者,大部分都有成就,有的開悟,有的證果,有的往生淨土,很受我們敬重,我可以告訴你們,這個道場其他修行人的成就。」
閻羅王就把這個道場的修行人的成就,一一說給他們聽,這些人他們都認識,有成就菩薩,有成就阿羅漢,有往生淨土,也有的升天為天人。念了半天,就是沒有他們的名字,倒是有幾個平常看起來修得不怎麼樣,也往生了淨土,有幾個自認為修得很好的人,卻沒聽到。
閻羅王接著說:「雖然你到這個道場,但是你的行為,已從這個道場除名,所以你並不算皈依這個道場,你們護持這個道場的福報,就是你們生前生活平順,心想事成,求子得子,求長壽得長壽,求健康得健康,不過你們在生前就用完了,所以晚年你生了大病,就是你自已該受的因果成熟所致。」
先生再問:「這個道場不是還有一些人修得很好,怎麼也沒聽到呢?」
閻羅王看了看,想了一下才說:「雖然這個道場有些人修得不錯,但是這些人開始心生驕傲,開始批評其他修行人,被魔所攝走入魔道而不自知,言行違背佛法之後,名字就被這個道場除名了,將來也是要到我這裏來報到。」
先生再問:「我太太為什麼也被除名呢?為什麼也被帶到這裏呢?」
閻羅王說:「各人因果各人了,你太太的問題,雖然生前也布施造福,但不是真心修行,她還有個錯誤觀念,認為先生代表修行就可以了,只要先生修行有成,她也可以連帶『得道升天』,所以知道修行,但未認真修行,她個人的因果還是她自己要了才行,她倒沒有被除名,但是這個錯誤觀念,讓她這生算是白走一趟了。」
閻羅王接著說:「你太太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生前曾起念懷疑佛菩薩,在你生病的時侯,因為求菩薩保佑你康復,但你生病沒有起色,她便懷疑佛菩薩不知道她的祈求,怎麼沒讓你好起來,後來便懈怠禮佛,信心不堅,你死後,她也只是偶而禮佛,大部分精神還是放在家庭。」
先生最後歎氣道:「我們會有什麼下場呢?」
閻羅王說:「你下輩子轉為一個窮人,一生皆窮困,但是也容易剌激你精進修行,不要這輩子不精進,你太太下輩子轉為富人所養的貓,因為她的癡業使然,但是她還有一些福報可享,享完後再入輪迴,但是會去那裏,還得看她的造化。」
※ ※ ※
學佛者須注意下列諸提示,以免受妄修影響,而徒勞無功、甚者一無所成。
一、但知求佛、求法、求僧,性屬依賴,忘卻自求、自修、自證。
二、以依賴於他,故必求最高無上之法與佛,以冀速成,而不知所思所行實誤。
三、以求最高無上故,遂生種種分別,而門戶之見起矣。即此一事,可以空耗時光,匆匆老去,一事無成。
四、以空耗時光,久無消息,遂又疑人謗法,或竟退轉不修。
五、終日務外,不知痛切,一曝十寒,終不得益。
六、於一切行住坐臥人事往來之地,種種習氣發現時,一任其流浪,絕不回顧自心,故不得受用。
七、貪求於法,以多為勝,不能一門深入。
八、不明學佛無定法之義,法法各有立場,不可強同,乃不依規矩而自生法見。
九、喜分別他人之意境而自成妄。
十、難遇善知識,或以耳為目,遇而不識。
十一、先入為主,於法不知圓通變化,故自甘劣小,不敢承當。
十二、誤認無明為實,煩惱難除,菩提惟佛獨有,我輩此生無分。
十三、以修行入善,為學佛事業終了,尚不知究竟了義,又以生西為學佛唯一之希望,尚不明如何往生之義,故修至途,不能再進。
十四、誤以求佛可以銷罪業得福報,而自己依舊煩惱。
十五、於自己生高慢,於他人生疑忌,且恥於下問,輕於初學,不覺自障其道。
虛原雜誌199期
這一對夫妻也認為這一生就算沒開悟,也應可以往生淨土,他們認為絕對不會下地獄,就算要下地獄,也是那些沒學佛而造殺業的眾生先下去才對,實在輪不到他們。
所以,在生時堅信如此,於是心想這樣就很好了,一生蠻平順,也沒什麼煩惱,也沒有不順,事事心想事成,因此心裏更放心,有這麼好的福報,學佛真的很好。
萬萬沒想到先生晚年生了痛苦不堪的大病,半身不遂,一切行動都要太太幫忙,生活大小事都要太太打理,剛開始夫妻都信相偉大慈悲的佛菩薩,一定會保佑他們,病一定會好轉,先生會康復才對。
但是日子一天天過去,先生的病也沒有起色,有一天太太終於心生懷疑,心想我這樣信佛,尤其自從先生生病以後,拜佛更虔誠,這一輩子也這麼相信佛菩薩,也常做布施。難道佛菩薩不知道我的祈求嗎?怎麼沒讓我的先生好起來呢?
不久夫妻雙雙過世,但是並沒有如他們預期的,往生淨土,相反的,被「抓」到戒備森嚴的閻羅殿,夫妻見到閻羅王,一時轉不過來,心中還納悶,我們應該到淨土才對,怎麼到這裏來了呢?
所以見到閻羅王,也不等閻羅王開口,便說:「我們是學佛人,平時念佛,我們應該到淨土才對,怎麼會到這裏來呢?是不是抓錯人了呢?」
閻羅王也相當尊重修行人,世間修行有成的修行人,閻羅王都知道,平常帶到這裏的人,很少提自己會念佛,所以今天有人一來便開口自己念佛,為了慎重起見,再查了一次。
等查完之後,閻羅王氣定神閒的回答:「他們沒有抓錯人,你們的確要帶到這裏。」
先生不解的問:「我在生時也禮敬佛菩薩也常布施,也皈依三寶,逢人也稱讚學佛很好,難道沒有功德嗎?為什麼會被抓到這裏呢?」
閻羅王回說:「你雖然學佛,但是心態是求福報,所以功德很少。」
先生問:「我也常布施啊!」
閻羅王:「雖然你有布施,但是布施的福報在你活的時候也用完了。」
先生再問:「我也皈依某某大師了啊!」
閻羅王:「雖然你有皈依,但是因為你不精進修行,所以因果和業障和沒皈依以前差不多,可能不知不覺中還多造了一些。」
先生再問:「我吃素不殺生。」
閻羅王:「雖然你吃素不殺生,但是因為你不明而亂批評,罵人,造了許多口業,這些口業,比一般人還多了很多。」
先生繼續問:「我也皈依某道場了。」
閻羅王:「雖然你常到這個道場,但是你的行為,並沒有改進多少,也不是真正在修行,那個道場其他修行者,大部分都有成就,有的開悟,有的證果,有的往生淨土,很受我們敬重,我可以告訴你們,這個道場其他修行人的成就。」
閻羅王就把這個道場的修行人的成就,一一說給他們聽,這些人他們都認識,有成就菩薩,有成就阿羅漢,有往生淨土,也有的升天為天人。念了半天,就是沒有他們的名字,倒是有幾個平常看起來修得不怎麼樣,也往生了淨土,有幾個自認為修得很好的人,卻沒聽到。
閻羅王接著說:「雖然你到這個道場,但是你的行為,已從這個道場除名,所以你並不算皈依這個道場,你們護持這個道場的福報,就是你們生前生活平順,心想事成,求子得子,求長壽得長壽,求健康得健康,不過你們在生前就用完了,所以晚年你生了大病,就是你自已該受的因果成熟所致。」
先生再問:「這個道場不是還有一些人修得很好,怎麼也沒聽到呢?」
閻羅王看了看,想了一下才說:「雖然這個道場有些人修得不錯,但是這些人開始心生驕傲,開始批評其他修行人,被魔所攝走入魔道而不自知,言行違背佛法之後,名字就被這個道場除名了,將來也是要到我這裏來報到。」
先生再問:「我太太為什麼也被除名呢?為什麼也被帶到這裏呢?」
閻羅王說:「各人因果各人了,你太太的問題,雖然生前也布施造福,但不是真心修行,她還有個錯誤觀念,認為先生代表修行就可以了,只要先生修行有成,她也可以連帶『得道升天』,所以知道修行,但未認真修行,她個人的因果還是她自己要了才行,她倒沒有被除名,但是這個錯誤觀念,讓她這生算是白走一趟了。」
閻羅王接著說:「你太太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生前曾起念懷疑佛菩薩,在你生病的時侯,因為求菩薩保佑你康復,但你生病沒有起色,她便懷疑佛菩薩不知道她的祈求,怎麼沒讓你好起來,後來便懈怠禮佛,信心不堅,你死後,她也只是偶而禮佛,大部分精神還是放在家庭。」
先生最後歎氣道:「我們會有什麼下場呢?」
閻羅王說:「你下輩子轉為一個窮人,一生皆窮困,但是也容易剌激你精進修行,不要這輩子不精進,你太太下輩子轉為富人所養的貓,因為她的癡業使然,但是她還有一些福報可享,享完後再入輪迴,但是會去那裏,還得看她的造化。」
※ ※ ※
學佛者須注意下列諸提示,以免受妄修影響,而徒勞無功、甚者一無所成。
一、但知求佛、求法、求僧,性屬依賴,忘卻自求、自修、自證。
二、以依賴於他,故必求最高無上之法與佛,以冀速成,而不知所思所行實誤。
三、以求最高無上故,遂生種種分別,而門戶之見起矣。即此一事,可以空耗時光,匆匆老去,一事無成。
四、以空耗時光,久無消息,遂又疑人謗法,或竟退轉不修。
五、終日務外,不知痛切,一曝十寒,終不得益。
六、於一切行住坐臥人事往來之地,種種習氣發現時,一任其流浪,絕不回顧自心,故不得受用。
七、貪求於法,以多為勝,不能一門深入。
八、不明學佛無定法之義,法法各有立場,不可強同,乃不依規矩而自生法見。
九、喜分別他人之意境而自成妄。
十、難遇善知識,或以耳為目,遇而不識。
十一、先入為主,於法不知圓通變化,故自甘劣小,不敢承當。
十二、誤認無明為實,煩惱難除,菩提惟佛獨有,我輩此生無分。
十三、以修行入善,為學佛事業終了,尚不知究竟了義,又以生西為學佛唯一之希望,尚不明如何往生之義,故修至途,不能再進。
十四、誤以求佛可以銷罪業得福報,而自己依舊煩惱。
十五、於自己生高慢,於他人生疑忌,且恥於下問,輕於初學,不覺自障其道。
虛原雜誌199期
2014年2月14日 星期五
漂亮的鞋子
蓮生/文
有位梨醫師,年輕的醫師,沒有結婚。
他拿了一張亮麗的女生照片給我看,他與她的合影,請我當他的婚姻顧問。
我說:
「漂亮的鞋子!」
他問:
「什麼是漂亮的鞋子?」
我答:
「外觀很漂亮,但穿了,才知道很痛。」
梨醫師每一次追的小姐,大半是漂亮的鞋子,是不適合他穿的。
但是,他屢屢就是追求漂亮的鞋子。
有一回。
我用我的「慧眼」,幫梨醫師找到了合適的鞋子,是老實又可靠的,真正的賢妻良母型的,兩人相貌也相宜。
但他興趣缺缺。
我知道,我這婚姻的顧問是很難勝任的,不過話說回來。
一對夫妻,從結婚到白頭偕老,一直合宜而融洽,千人中,也難挑其一。
陳傳芳師姐講了一則笑話:
一位老婆對老公說:
「老公!老公!如果我掉到海裏,你會捨身下海,把我救起來嗎?」
老公想了一想,回答:
「放心,我不會有那麼幸運的事發生。」
我聽了,哈哈哈大笑。
又有一則笑話:
一位救生員了一位漂亮女生。
兩人開始戀愛,最後終於結婚了,這過程真的非常羅曼蒂克。
友人羡煞不已。問他的婚姻如何?
救生員說:
「她是浮起來,得救了。但我却沉下去,死了!」
我聽了,哈哈哈大笑。
●
最近,老牌藝人,張小燕女士,有二次失敗的婚姻。張小燕由童星演到老。
她也有難言之隱。(甜蜜的,卻很短)
一句話:
「漂亮的鞋子,外觀很好,穿起來很痛!」
我實不知,指的是張小燕本人?還是她的兩位先生?
●
我這一生,有二次大緋聞──
她她都不是漂亮的鞋子。而且是老鞋子。
我也沒穿。
我跑給鞋子追。
由於鞋子追不到我,用抛的,把我打得滿頭全是泡。
哈哈哈!
真是一場大笑話。
對於「情愛」的問題,我是很看透的人,這是非常盲目的。
大愛生大恨。
小愛生小恨。
愛恨合一。
相生相尅。
這愛恨本是兩極,但也是太極,又分開又融合,不只是情愛,連父母子女也莫不如此,這天下,何者可信?何者不可信?令人疑惑?
情人看刀!
被殺的遍體傷痕,不死也半條命了!
這場夢,凡人難懂矣!
盧勝彥文集208冊《大笑三聲》漂亮的鞋子
有位梨醫師,年輕的醫師,沒有結婚。
他拿了一張亮麗的女生照片給我看,他與她的合影,請我當他的婚姻顧問。
我說:
「漂亮的鞋子!」
他問:
「什麼是漂亮的鞋子?」
我答:
「外觀很漂亮,但穿了,才知道很痛。」
梨醫師每一次追的小姐,大半是漂亮的鞋子,是不適合他穿的。
但是,他屢屢就是追求漂亮的鞋子。
有一回。
我用我的「慧眼」,幫梨醫師找到了合適的鞋子,是老實又可靠的,真正的賢妻良母型的,兩人相貌也相宜。
但他興趣缺缺。
我知道,我這婚姻的顧問是很難勝任的,不過話說回來。
一對夫妻,從結婚到白頭偕老,一直合宜而融洽,千人中,也難挑其一。
陳傳芳師姐講了一則笑話:
一位老婆對老公說:
「老公!老公!如果我掉到海裏,你會捨身下海,把我救起來嗎?」
老公想了一想,回答:
「放心,我不會有那麼幸運的事發生。」
我聽了,哈哈哈大笑。
又有一則笑話:
一位救生員了一位漂亮女生。
兩人開始戀愛,最後終於結婚了,這過程真的非常羅曼蒂克。
友人羡煞不已。問他的婚姻如何?
救生員說:
「她是浮起來,得救了。但我却沉下去,死了!」
我聽了,哈哈哈大笑。
●
最近,老牌藝人,張小燕女士,有二次失敗的婚姻。張小燕由童星演到老。
她也有難言之隱。(甜蜜的,卻很短)
一句話:
「漂亮的鞋子,外觀很好,穿起來很痛!」
我實不知,指的是張小燕本人?還是她的兩位先生?
●
我這一生,有二次大緋聞──
她她都不是漂亮的鞋子。而且是老鞋子。
我也沒穿。
我跑給鞋子追。
由於鞋子追不到我,用抛的,把我打得滿頭全是泡。
哈哈哈!
真是一場大笑話。
對於「情愛」的問題,我是很看透的人,這是非常盲目的。
大愛生大恨。
小愛生小恨。
愛恨合一。
相生相尅。
這愛恨本是兩極,但也是太極,又分開又融合,不只是情愛,連父母子女也莫不如此,這天下,何者可信?何者不可信?令人疑惑?
情人看刀!
被殺的遍體傷痕,不死也半條命了!
這場夢,凡人難懂矣!
盧勝彥文集208冊《大笑三聲》漂亮的鞋子
2014年2月13日 星期四
曇花一現,只為韋陀
曇花原是一位花神,她每天都開花,四季都燦爛。她愛上了每天給她澆水除草的年輕人。
後來此事給玉帝得知,玉帝大發雷霆要拆散鴛鴦,將花神抓了起來,把她貶為每年只能開一瞬間的曇花,不讓她再和情郎相見,還把那年輕人送去靈鷲山出家,賜名韋陀,讓他忘記前塵,忘記花神。
多年過去了,韋陀果真忘了花神,潛心習佛,漸有所成。而花神卻怎麼也忘不了那個曾經照顧她的小夥子。
她知道每年暮春時分,韋陀總要下山來為佛祖採集朝露煎茶,所以曇花就選擇在那個時候開放。
她把集聚了整整一年的精氣綻放在那一瞬間,她希望韋陀能回頭看她一眼,能記起她。可是千百年過去了,韋陀一年年下山採集朝露,曇花一年年的默默綻放,韋陀始終沒有記起她。
直到有一天一名枯瘦的男子從曇花身邊走過,看到花神憂鬱孤苦之情,便停下腳步問花神:「你為什麼哀傷?」
花神驚異,因為凡人是看不到花神的真身。如果是大羅金仙頭上要有金光,如果是妖魔頭上要有黑氣,如果是凡人頭上無任何靈光。剛剛從身邊走過的明明是一個凡人,他如何看得見自己的真身?花神猶豫片刻只是答道:「你幫不了我。」又默默地等待韋陀。
四十年後那個枯瘦男子又從曇花身邊走過,重複問了四十年前的那句話:「你為什麼哀傷?」
花神再次猶豫片刻只是答道:「你也許幫不了我。」枯瘦的男子笑了笑離開。
在四十年後一個枯瘦的老人再次出現在花神那裡,原本枯瘦的老人看起來更是奄奄一息。當年的男子已經變成老人,但是他依舊問了和八十年前一樣的話:「你為什麼哀傷?」
曇花答道:「謝謝你這個凡人,在你一生問過我三次,但是你畢竟是凡人而且已經奄奄一息,還怎麼幫我?我是因愛而被天罰的花神。」
老人笑了笑說:「我是聿明氏,我只是來了斷八十年前沒有結果的那段緣分。花神,我送你一句:“緣起緣滅緣終盡,花開花落花歸塵”。」
說完,老人閉目坐下,時間漸漸過去,夕陽的最後一縷光線開始從老人的頭髮向眼睛劃去,老人笑道:「曇花一現為韋陀,這般情緣何有錯?天罰地誅我來受,蒼天無眼我來開。」
說罷老人一手抓住花神,此時夕陽滑到了老人的眼睛,老人隨即圓寂,抓著花神一同去往佛國。
花神在佛國見到了韋陀,韋陀也終於想起前世因緣來,佛祖知道後准韋陀下凡了斷未了的因緣。因為聿明氏老人違反了天規,所以一生靈魂漂泊,不能駕鶴西遊、也不能入東方佛國淨土,終受天罰永無輪迴。
曇花一現,只為韋陀,所以曇花又名韋陀花,也因為曇花是在夕陽後見到韋陀,因此,曇花都在夜間開放。
後來此事給玉帝得知,玉帝大發雷霆要拆散鴛鴦,將花神抓了起來,把她貶為每年只能開一瞬間的曇花,不讓她再和情郎相見,還把那年輕人送去靈鷲山出家,賜名韋陀,讓他忘記前塵,忘記花神。
多年過去了,韋陀果真忘了花神,潛心習佛,漸有所成。而花神卻怎麼也忘不了那個曾經照顧她的小夥子。
她知道每年暮春時分,韋陀總要下山來為佛祖採集朝露煎茶,所以曇花就選擇在那個時候開放。
她把集聚了整整一年的精氣綻放在那一瞬間,她希望韋陀能回頭看她一眼,能記起她。可是千百年過去了,韋陀一年年下山採集朝露,曇花一年年的默默綻放,韋陀始終沒有記起她。
直到有一天一名枯瘦的男子從曇花身邊走過,看到花神憂鬱孤苦之情,便停下腳步問花神:「你為什麼哀傷?」
花神驚異,因為凡人是看不到花神的真身。如果是大羅金仙頭上要有金光,如果是妖魔頭上要有黑氣,如果是凡人頭上無任何靈光。剛剛從身邊走過的明明是一個凡人,他如何看得見自己的真身?花神猶豫片刻只是答道:「你幫不了我。」又默默地等待韋陀。
四十年後那個枯瘦男子又從曇花身邊走過,重複問了四十年前的那句話:「你為什麼哀傷?」
花神再次猶豫片刻只是答道:「你也許幫不了我。」枯瘦的男子笑了笑離開。
在四十年後一個枯瘦的老人再次出現在花神那裡,原本枯瘦的老人看起來更是奄奄一息。當年的男子已經變成老人,但是他依舊問了和八十年前一樣的話:「你為什麼哀傷?」
曇花答道:「謝謝你這個凡人,在你一生問過我三次,但是你畢竟是凡人而且已經奄奄一息,還怎麼幫我?我是因愛而被天罰的花神。」
老人笑了笑說:「我是聿明氏,我只是來了斷八十年前沒有結果的那段緣分。花神,我送你一句:“緣起緣滅緣終盡,花開花落花歸塵”。」
說完,老人閉目坐下,時間漸漸過去,夕陽的最後一縷光線開始從老人的頭髮向眼睛劃去,老人笑道:「曇花一現為韋陀,這般情緣何有錯?天罰地誅我來受,蒼天無眼我來開。」
說罷老人一手抓住花神,此時夕陽滑到了老人的眼睛,老人隨即圓寂,抓著花神一同去往佛國。
花神在佛國見到了韋陀,韋陀也終於想起前世因緣來,佛祖知道後准韋陀下凡了斷未了的因緣。因為聿明氏老人違反了天規,所以一生靈魂漂泊,不能駕鶴西遊、也不能入東方佛國淨土,終受天罰永無輪迴。
曇花一現,只為韋陀,所以曇花又名韋陀花,也因為曇花是在夕陽後見到韋陀,因此,曇花都在夜間開放。
2014年2月12日 星期三
道、釋、儒
路旁有座小神廟,香案上供奉著孔子、太上老君和釋迦牟尼的三尊泥塑像。
道士跨進廟門,一見老君的泥像放在旁邊,便破口罵道:「好不混帳,我教祖乃是玄聖之首,怎能放在一旁?」說罷,捋起袍袖,就把老君的泥像搬到香案正中。
老和尚走進廟裡,合掌念道:「阿彌陀佛,如來至尊,安能在下?」念完,就哼哧哼哧地把釋迦牟尼的泥像抱到中間。
不久,踱將進來一個秀才,搖頭哼道:「孔夫子乃萬世師表,理當居首,這是誰竟然把孔聖的像放在旁邊,成何體統。」說罷,就把孔子的泥像移到香案正中。
就這樣,見一個,搬一個,搬來搬去,把泥像外面的彩皮都搬落了,露出一塊塊難看的黃泥巴。
三位泥聖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歎息說:「你我本來好好的,卻被人們搬來搬去,弄得缺腿少胳膊的。」
※ ※ ※
何謂「三教」?指的是道、釋、儒是也:即 太上老君、釋迦佛祖、至聖先師,其道雖分門別戶,而宗旨合一。孔子之絕四,釋迦之空五,道祖之抱一;又釋迦之救苦,道祖之濟世,孔子之仁民,括囊妙諦,則利人也、修己也、出世也。
堪嗤末運修道之徒,空持我見,蓋以名分,不察其實,抑以形分,不按其理,爾執我教之恃長,我謗爾教之瑕疵,胡不思三教聖人體天行道,大費婆心,為度殘靈,力排萬難,處三期普度之今日,如有迂闊、拘墟、強分彼此,在儒家則認為楊墨,道家則認為方士,釋家則認為妖僧,永墜惡道不能超昇,勸爾修真弟子,宜緘口知猛省而戒也。
關聖闡道篇 三教論分
道士跨進廟門,一見老君的泥像放在旁邊,便破口罵道:「好不混帳,我教祖乃是玄聖之首,怎能放在一旁?」說罷,捋起袍袖,就把老君的泥像搬到香案正中。
老和尚走進廟裡,合掌念道:「阿彌陀佛,如來至尊,安能在下?」念完,就哼哧哼哧地把釋迦牟尼的泥像抱到中間。
不久,踱將進來一個秀才,搖頭哼道:「孔夫子乃萬世師表,理當居首,這是誰竟然把孔聖的像放在旁邊,成何體統。」說罷,就把孔子的泥像移到香案正中。
就這樣,見一個,搬一個,搬來搬去,把泥像外面的彩皮都搬落了,露出一塊塊難看的黃泥巴。
三位泥聖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歎息說:「你我本來好好的,卻被人們搬來搬去,弄得缺腿少胳膊的。」
※ ※ ※
何謂「三教」?指的是道、釋、儒是也:即 太上老君、釋迦佛祖、至聖先師,其道雖分門別戶,而宗旨合一。孔子之絕四,釋迦之空五,道祖之抱一;又釋迦之救苦,道祖之濟世,孔子之仁民,括囊妙諦,則利人也、修己也、出世也。
堪嗤末運修道之徒,空持我見,蓋以名分,不察其實,抑以形分,不按其理,爾執我教之恃長,我謗爾教之瑕疵,胡不思三教聖人體天行道,大費婆心,為度殘靈,力排萬難,處三期普度之今日,如有迂闊、拘墟、強分彼此,在儒家則認為楊墨,道家則認為方士,釋家則認為妖僧,永墜惡道不能超昇,勸爾修真弟子,宜緘口知猛省而戒也。
關聖闡道篇 三教論分
老和尚的開示
狄仁傑,唐朝山西太原人。少年時,皮膚潔白如玉,豐神俊朗,面貌極美。
有一次因為上京參加考試,途中寄宿在一家旅社。是晚,當夜闌人靜,他正埋首讀書的時候,突然有一美麗的少婦,偷偷進來會見他。
一問之下,才知他是旅社主人的媳婦。因丈夫剛死不久,難耐孤獨,日間見他英俊逼人入迷,所以晚間特來相會,希望他能憐憫慰藉她。
狄仁傑聽完她的訴說,又見她想以美色來挑逗媚惑他。心理不覺愣了一下,遂即又心如止水,絲毫不被所動。並且以憐憫語氣,及溫和的對她說︰「看見你這妖嬌的媚態,使我更加的想起一個老和尚對我開示的話。」
豔麗的少婦一聽狄仁傑的話,很感訝異。於是嬌聲噘氣的盤問他︰「你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狄仁傑見他動問,即順機開導她說︰
我以前借住在一間寺院讀書時,曾經有一個老和尚為我看相說︰「依你的相貌,將來必能大富大貴,但一生中要特別警慎,不要因貪愛美色,而犯了淫戒。」
我當時就請教他說︰「美色是人見人愛,極難控制,不知有什麼方法,才能息滅貪淫的慾念?」
那老和尚很慈祥的開示我說︰「我教你一個很好的方法,大凡人之所以會興起男女淫慾的念頭,就是因為貪愛著對方的美貌,如果能試著把那美麗的軀體,運想著忽生了一場大病,纏綿床側,骨瘦如柴而頭髮篷散,眼睛深陷而無神,好像鬼一般的可怕模樣。或者運想做那美麗的軀體,因臥病太久,即將死亡,一陣青一陣白,全身抽搐,忽變得很醜惡,令人不敢看。
更進一步,運想死後,時間一久,遍體腐敗臭穢,口鼻眼耳都有蛆蟲,攢入攢出囓食骨肉。本來嬌艷美麗的軀體,一下子變成骨是骨,肉是肉,被蟲囓的骨肉零亂不成形。到此地步,相信你會一下子,把那炎熾的淫慾念頭,潑的冷如寒冰,再也提不起興趣了。」
我敬佩並遵守這位老和尚的教誨,不敢稍有違背遺忘。現在看到妳來,對於妳那嬌媚的身材﹑動人的儀態,起初我也非常的喜愛,差點難以控制。於是即刻憶起老和尚的教誨,把妳當作病死﹑將死想﹑已死想﹑頓時把那貪淫的念頭熄滅掉,心有如死灰,不再復燃了。
我聽妳之意,本想為丈夫守節終身,可是因看到我的美貌,所以一時控制不住,才偷偷的來面見我,想滿足妳那淫慾的愛念。如果妳能把我也像老和尚的方法想一下,那我又有什麼值得妳興起愛慾?
這時那少婦認為他的話很有道理,於是默然的站著,照那方法想了一下。忽然感激的流下眼淚,向狄仁傑跪拜說︰「很感謝你的大恩大德,不但保全了我的名節,還指示我熄滅淫慾的極好方法。使我從此以後,能做到古井無波,為丈夫守節終身,此後絕不會有淫慾難抑的困難了!」
說著一再的向狄仁傑跪拜,懷著感佩的心情離去了。
後來這位少婦,竟能以堅守婦節,受到朝廷的表揚,為天下人所稱讚。而狄仁傑則輔助唐朝安邦定國,處處毀淫辭,勵百姓以德,成為一代名臣,以宰相而終,後來唐睿宗時又被追封為梁國公。
※ ※ ※
今之社會靡爛不堪,乃因色情氾濫,且相當的嚴重,致而使得許多的青少年陷身其中而無法自拔。
今日社會,秦樓楚館,鶯鶯燕燕,甚為迷人,年輕人血氣方剛,受不了誘惑,以致於拋開美好前程不顧而沉迷其中,誠不知除了會傷身敗德之外,而且最損人之元氣,使之無法振作,造成社會問題,實須戒慎之。
色不迷人人自迷,迷而損德敗身,宜能立下心志,朝著光明善道之好前程去努力,始不愧父母養育之恩,以及天地之恩。盼青少年們等多以此自醒之!
禪化闡道篇第二輯 色之為害
有一次因為上京參加考試,途中寄宿在一家旅社。是晚,當夜闌人靜,他正埋首讀書的時候,突然有一美麗的少婦,偷偷進來會見他。
一問之下,才知他是旅社主人的媳婦。因丈夫剛死不久,難耐孤獨,日間見他英俊逼人入迷,所以晚間特來相會,希望他能憐憫慰藉她。
狄仁傑聽完她的訴說,又見她想以美色來挑逗媚惑他。心理不覺愣了一下,遂即又心如止水,絲毫不被所動。並且以憐憫語氣,及溫和的對她說︰「看見你這妖嬌的媚態,使我更加的想起一個老和尚對我開示的話。」
豔麗的少婦一聽狄仁傑的話,很感訝異。於是嬌聲噘氣的盤問他︰「你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狄仁傑見他動問,即順機開導她說︰
我以前借住在一間寺院讀書時,曾經有一個老和尚為我看相說︰「依你的相貌,將來必能大富大貴,但一生中要特別警慎,不要因貪愛美色,而犯了淫戒。」
我當時就請教他說︰「美色是人見人愛,極難控制,不知有什麼方法,才能息滅貪淫的慾念?」
那老和尚很慈祥的開示我說︰「我教你一個很好的方法,大凡人之所以會興起男女淫慾的念頭,就是因為貪愛著對方的美貌,如果能試著把那美麗的軀體,運想著忽生了一場大病,纏綿床側,骨瘦如柴而頭髮篷散,眼睛深陷而無神,好像鬼一般的可怕模樣。或者運想做那美麗的軀體,因臥病太久,即將死亡,一陣青一陣白,全身抽搐,忽變得很醜惡,令人不敢看。
更進一步,運想死後,時間一久,遍體腐敗臭穢,口鼻眼耳都有蛆蟲,攢入攢出囓食骨肉。本來嬌艷美麗的軀體,一下子變成骨是骨,肉是肉,被蟲囓的骨肉零亂不成形。到此地步,相信你會一下子,把那炎熾的淫慾念頭,潑的冷如寒冰,再也提不起興趣了。」
我敬佩並遵守這位老和尚的教誨,不敢稍有違背遺忘。現在看到妳來,對於妳那嬌媚的身材﹑動人的儀態,起初我也非常的喜愛,差點難以控制。於是即刻憶起老和尚的教誨,把妳當作病死﹑將死想﹑已死想﹑頓時把那貪淫的念頭熄滅掉,心有如死灰,不再復燃了。
我聽妳之意,本想為丈夫守節終身,可是因看到我的美貌,所以一時控制不住,才偷偷的來面見我,想滿足妳那淫慾的愛念。如果妳能把我也像老和尚的方法想一下,那我又有什麼值得妳興起愛慾?
這時那少婦認為他的話很有道理,於是默然的站著,照那方法想了一下。忽然感激的流下眼淚,向狄仁傑跪拜說︰「很感謝你的大恩大德,不但保全了我的名節,還指示我熄滅淫慾的極好方法。使我從此以後,能做到古井無波,為丈夫守節終身,此後絕不會有淫慾難抑的困難了!」
說著一再的向狄仁傑跪拜,懷著感佩的心情離去了。
後來這位少婦,竟能以堅守婦節,受到朝廷的表揚,為天下人所稱讚。而狄仁傑則輔助唐朝安邦定國,處處毀淫辭,勵百姓以德,成為一代名臣,以宰相而終,後來唐睿宗時又被追封為梁國公。
※ ※ ※
今之社會靡爛不堪,乃因色情氾濫,且相當的嚴重,致而使得許多的青少年陷身其中而無法自拔。
今日社會,秦樓楚館,鶯鶯燕燕,甚為迷人,年輕人血氣方剛,受不了誘惑,以致於拋開美好前程不顧而沉迷其中,誠不知除了會傷身敗德之外,而且最損人之元氣,使之無法振作,造成社會問題,實須戒慎之。
色不迷人人自迷,迷而損德敗身,宜能立下心志,朝著光明善道之好前程去努力,始不愧父母養育之恩,以及天地之恩。盼青少年們等多以此自醒之!
禪化闡道篇第二輯 色之為害
2014年2月10日 星期一
經營色情,果報難盡
濟公活佛降
詩曰:
情色經營種禍根,辱門敗戶業加深;
一時如願積珍寶,惡果牽纏累子孫。
聖示:吾今日降著:「因緣與果報」。
聖示:世人之窮通禍福,皆乃是自身的業力所感,而且業力不可思議,雖遠必相牽連,果報成熟時,求避也難擺脫,不論是達官顯要或販夫皂隸,都無有通融或特殊待遇,故世人不可不畏業報、不畏因果也。
濟佛曰:徒兒隨為師上蓮台,準備出發著書!
王生曰:徒兒遵命。
(此時濟佛口念真言,堂外現出一座蓮台,金光閃耀。師徒二人上了蓮台,即往目的地飛去。)
王生曰:叩問恩師,上回著書時,有訪談殺生果報之例證,若一個人為了養家餬口、或繼承祖業而從事殺生行業,但其平日為人忠厚、待人和善,做生意童叟無欺,甚至偶有行善之舉,如此是否仍有其罪呢?可否請恩師說明?以釋眾生之疑。
濟佛曰:徒兒此問甚佳。其實世間有許多積非成是、或相沿成俗而不自覺知之事,然而「有情眾生,作業修因,善惡不等,不論貴賤上下、種族高低,決定有報。」為師簡要說明如下:
一、從事殺生行業,多因愚癡,業力牽纏而不知遠離,但即使是為了養家餬口、或是繼承祖業而從事殺生行業,依然會有其果報,如短命、多病、一生災劫迭起等。
二、為人忠厚、待人和善、或偶有行善之舉,則必有其相對應之善果,但是此善難敵殺生重業。
三、做生意斗秤公平、童叟無欺,乃是不佔人便宜,此與殺業無關,如要減輕殺業之果報,唯有遠離殺業,並生大懺悔心、戒殺放生、或勸人護生,方能重業輕報也。
王生曰:叩謝恩師有條不紊之說明,徒兒觀世上不以殺生為業者,一樣衣食無缺,故普勸世上以殺生為業者,應盡其可能轉行營生,才不會如蠶作繭,自綑其身,無法出離。
(師徒二人談論間,蓮台已抵達一民宅前。)
濟佛曰:目的地已到,徒兒下蓮台!
王生曰:徒兒遵命。下了蓮台,映入眼簾的是一間典型鄉村老式民宅,外觀略顯破舊斑駁,還有藤蔓沿著磚牆攀爬上低矮的屋簷。隨著恩師進入屋宅後,放眼望去,家徒壁立,藤倚上則有一位羸弱之老者躺著休息午寐。叩問恩師:今日是要訪談此位老者嗎?)
濟佛曰:然也。待為師將其元靈調出,你向其訪談今世晚景淒涼之因由即可。
(此時濟佛佛扇往老者身上一搧,老者之元靈隨即被調出。)
王生曰:老菩薩午安!叨擾您午休時間,甚感抱歉!因今日濟公活佛恩師奉旨領我遊歷著書,以勸化世人,故可否請您將今生淪落至孤苦伶仃之因由簡要說明?以積一些功德。
(老者經濟佛點化後,即娓娓道出。)
老者曰:好苦啊!好苦啊!我今年有六十有餘,小時候即是在此間祖厝出生,因家境貧寒,所以很早我就隻身出外前往城市發展,因我能打拼、肯吃苦,故十餘年後,即積存一筆積蓄,但因我一心想發大財,認為「人無橫財不富,馬無野草不肥」,所以將積蓄全部拿出來,開了一家卡拉歌廳店,後來見來店裡唱歌之男子對店內小姐似有鍾情,於是開始慢慢媒介店內女子賣淫,令許多好色之客迷戀顛倒,因而我也日進斗金,財源滾滾,有了更多資金之後,我又擴大營業,開了分店,又陸續營色情護膚店,甚至與詐騙集團勾結,以「假色情,真詐財」之方式,坑詐嫖客,隨著財富之增加,我的生活也漸趨靡爛,過著紙醉金迷之生活近二十年。然而,後來好景不常,在警方大力查緝取締之下,我的王國逐漸崩蹋,終至全面停止營業,但沒多久,我又不甘沈寂,與一些狐群狗黨集資投資做生意,但卻遇人不善,錢財被騙光,甚至造成負債累累,我也從此一蹶不振,如今的我,早已家庭破裂,兒子混跡黑社會,女兒則沾毒、難以自拔,甚至為了買毒而去賣淫,我則是罹患胃癌晚期,生命朝不保夕,只有回到最熟悉的祖厝獨自過孤苦無依之生活。
王生曰:聽來似乎令人同情,但是您從事不當淫業,令人邪念邪淫,甚至做出傷風敗俗之醜事來,才會晚年淪落到孤苦伶仃、孑然一身,正應驗了「善者,天必助之;惡者,天必伐之」之至理。
濟佛曰:然也。你一生偏行邪徑,經營淫業,毒害社會青年無數,且長期不思悔改,才會害人害己,更連累子孫,命終之後,將墮入銅柱鐵床地獄受苦,若生還為人,則是貧賤低下。
世上如有經營妓院、或是淫業生意-如色情光碟、色情網站,出版、販售黃色書刊、或書寫淫書,其果報皆甚重。世之人當以今日之案例作為殷鑑也。
(此時,濟佛佛扇一搧,老者之元靈又重返體內。)
濟佛曰:好了,今日就訪談至此,我們回去吧!
王生曰:徒兒遵命。
(此時師徒二人上了蓮台,蓮台以飛快之速往虛原堂飛回。)
濟佛曰:虛原堂已到,徒兒下蓮台。
可,今日著書至此,吾回。
因緣與果報-第六章 經營色情 果報難盡
詩曰:
情色經營種禍根,辱門敗戶業加深;
一時如願積珍寶,惡果牽纏累子孫。
聖示:吾今日降著:「因緣與果報」。
聖示:世人之窮通禍福,皆乃是自身的業力所感,而且業力不可思議,雖遠必相牽連,果報成熟時,求避也難擺脫,不論是達官顯要或販夫皂隸,都無有通融或特殊待遇,故世人不可不畏業報、不畏因果也。
濟佛曰:徒兒隨為師上蓮台,準備出發著書!
王生曰:徒兒遵命。
(此時濟佛口念真言,堂外現出一座蓮台,金光閃耀。師徒二人上了蓮台,即往目的地飛去。)
王生曰:叩問恩師,上回著書時,有訪談殺生果報之例證,若一個人為了養家餬口、或繼承祖業而從事殺生行業,但其平日為人忠厚、待人和善,做生意童叟無欺,甚至偶有行善之舉,如此是否仍有其罪呢?可否請恩師說明?以釋眾生之疑。
濟佛曰:徒兒此問甚佳。其實世間有許多積非成是、或相沿成俗而不自覺知之事,然而「有情眾生,作業修因,善惡不等,不論貴賤上下、種族高低,決定有報。」為師簡要說明如下:
一、從事殺生行業,多因愚癡,業力牽纏而不知遠離,但即使是為了養家餬口、或是繼承祖業而從事殺生行業,依然會有其果報,如短命、多病、一生災劫迭起等。
二、為人忠厚、待人和善、或偶有行善之舉,則必有其相對應之善果,但是此善難敵殺生重業。
三、做生意斗秤公平、童叟無欺,乃是不佔人便宜,此與殺業無關,如要減輕殺業之果報,唯有遠離殺業,並生大懺悔心、戒殺放生、或勸人護生,方能重業輕報也。
王生曰:叩謝恩師有條不紊之說明,徒兒觀世上不以殺生為業者,一樣衣食無缺,故普勸世上以殺生為業者,應盡其可能轉行營生,才不會如蠶作繭,自綑其身,無法出離。
(師徒二人談論間,蓮台已抵達一民宅前。)
濟佛曰:目的地已到,徒兒下蓮台!
王生曰:徒兒遵命。下了蓮台,映入眼簾的是一間典型鄉村老式民宅,外觀略顯破舊斑駁,還有藤蔓沿著磚牆攀爬上低矮的屋簷。隨著恩師進入屋宅後,放眼望去,家徒壁立,藤倚上則有一位羸弱之老者躺著休息午寐。叩問恩師:今日是要訪談此位老者嗎?)
濟佛曰:然也。待為師將其元靈調出,你向其訪談今世晚景淒涼之因由即可。
(此時濟佛佛扇往老者身上一搧,老者之元靈隨即被調出。)
王生曰:老菩薩午安!叨擾您午休時間,甚感抱歉!因今日濟公活佛恩師奉旨領我遊歷著書,以勸化世人,故可否請您將今生淪落至孤苦伶仃之因由簡要說明?以積一些功德。
(老者經濟佛點化後,即娓娓道出。)
老者曰:好苦啊!好苦啊!我今年有六十有餘,小時候即是在此間祖厝出生,因家境貧寒,所以很早我就隻身出外前往城市發展,因我能打拼、肯吃苦,故十餘年後,即積存一筆積蓄,但因我一心想發大財,認為「人無橫財不富,馬無野草不肥」,所以將積蓄全部拿出來,開了一家卡拉歌廳店,後來見來店裡唱歌之男子對店內小姐似有鍾情,於是開始慢慢媒介店內女子賣淫,令許多好色之客迷戀顛倒,因而我也日進斗金,財源滾滾,有了更多資金之後,我又擴大營業,開了分店,又陸續營色情護膚店,甚至與詐騙集團勾結,以「假色情,真詐財」之方式,坑詐嫖客,隨著財富之增加,我的生活也漸趨靡爛,過著紙醉金迷之生活近二十年。然而,後來好景不常,在警方大力查緝取締之下,我的王國逐漸崩蹋,終至全面停止營業,但沒多久,我又不甘沈寂,與一些狐群狗黨集資投資做生意,但卻遇人不善,錢財被騙光,甚至造成負債累累,我也從此一蹶不振,如今的我,早已家庭破裂,兒子混跡黑社會,女兒則沾毒、難以自拔,甚至為了買毒而去賣淫,我則是罹患胃癌晚期,生命朝不保夕,只有回到最熟悉的祖厝獨自過孤苦無依之生活。
王生曰:聽來似乎令人同情,但是您從事不當淫業,令人邪念邪淫,甚至做出傷風敗俗之醜事來,才會晚年淪落到孤苦伶仃、孑然一身,正應驗了「善者,天必助之;惡者,天必伐之」之至理。
濟佛曰:然也。你一生偏行邪徑,經營淫業,毒害社會青年無數,且長期不思悔改,才會害人害己,更連累子孫,命終之後,將墮入銅柱鐵床地獄受苦,若生還為人,則是貧賤低下。
世上如有經營妓院、或是淫業生意-如色情光碟、色情網站,出版、販售黃色書刊、或書寫淫書,其果報皆甚重。世之人當以今日之案例作為殷鑑也。
(此時,濟佛佛扇一搧,老者之元靈又重返體內。)
濟佛曰:好了,今日就訪談至此,我們回去吧!
王生曰:徒兒遵命。
(此時師徒二人上了蓮台,蓮台以飛快之速往虛原堂飛回。)
濟佛曰:虛原堂已到,徒兒下蓮台。
可,今日著書至此,吾回。
因緣與果報-第六章 經營色情 果報難盡
2014年2月9日 星期日
有情與無情
蓮生/文
有一位金剛上師問我:
「當一位行者修到八風吹不動時,是不是很『無情』呢?」
(八風即是:世間有八法,為世間所愛憎,能扇動人心,故名八風。一利、二衰、三毀、四譽、五称、六譏、七苦、八樂)
利──得到如意之事。
衰──失去如意之事。
毀──一切如意之事被毀壞。(被毀謗)
譽──被讚美。
称──現前讚美。
譏──現前被嘲弄。
苦──被逼迫。
樂──心喜悅意。
我答:
「不是無情。」
金剛上師又問:
「那是有情了!」
我答:
「不是有情。」
金剛上師再問:
「不是無情,不是有情,那是有情無情的中間?」
我答:
「也不是。」
「那是什麼?」
我答:
「根本什麼事都沒有!」
●
金剛上師與我的問答,也許會令人起了疑惑,明明有「利、衰、毀、譽、称、譏、苦、樂」。為什麼盧師尊會回答:
「根本什麼事都沒有!」
我說:
愛恨是兄弟。
得失是兄弟。
毀譽是兄弟。
苦樂是兄弟。
順逆是兄弟。
吉凶是兄弟。
…………………………………。
由於你,跟隨它;順從了它;相信了它。以後,它背棄了你;違逆了你;毀壞你。之後,你認得了他們根本是兄弟。
之後:
你明白了,淡然了,清楚了,這些只是「一時」生命的片斷。
你就心無掛礙,無有恐怖,無有顛倒,無有妄想。
你平靜而欣喜,好的也好,壞的也好,進入這季節變化的世界,春夏秋冬,都是好的,就像下雪下霜,也是好的。
自己只付出愛。
自己只付出得。
自己只付出譽。
自己只付出樂。
至於如何?那就不用理會了,一切心安理得。這當然不是「無情」,但,也不算是「有情」,更不是「有情無情的中間」。
我根本沒有擁有什麼,也不會被任何事情所擁有,一切圓滿自足。
由於通情而達理。
痛苦。
受傷。
淌血。
根本什麼事都沒有!
盧勝彥文集193冊《牛稠溪的嗚咽》有情與無情
有一位金剛上師問我:
「當一位行者修到八風吹不動時,是不是很『無情』呢?」
(八風即是:世間有八法,為世間所愛憎,能扇動人心,故名八風。一利、二衰、三毀、四譽、五称、六譏、七苦、八樂)
利──得到如意之事。
衰──失去如意之事。
毀──一切如意之事被毀壞。(被毀謗)
譽──被讚美。
称──現前讚美。
譏──現前被嘲弄。
苦──被逼迫。
樂──心喜悅意。
我答:
「不是無情。」
金剛上師又問:
「那是有情了!」
我答:
「不是有情。」
金剛上師再問:
「不是無情,不是有情,那是有情無情的中間?」
我答:
「也不是。」
「那是什麼?」
我答:
「根本什麼事都沒有!」
●
金剛上師與我的問答,也許會令人起了疑惑,明明有「利、衰、毀、譽、称、譏、苦、樂」。為什麼盧師尊會回答:
「根本什麼事都沒有!」
我說:
愛恨是兄弟。
得失是兄弟。
毀譽是兄弟。
苦樂是兄弟。
順逆是兄弟。
吉凶是兄弟。
…………………………………。
由於你,跟隨它;順從了它;相信了它。以後,它背棄了你;違逆了你;毀壞你。之後,你認得了他們根本是兄弟。
之後:
你明白了,淡然了,清楚了,這些只是「一時」生命的片斷。
你就心無掛礙,無有恐怖,無有顛倒,無有妄想。
你平靜而欣喜,好的也好,壞的也好,進入這季節變化的世界,春夏秋冬,都是好的,就像下雪下霜,也是好的。
自己只付出愛。
自己只付出得。
自己只付出譽。
自己只付出樂。
至於如何?那就不用理會了,一切心安理得。這當然不是「無情」,但,也不算是「有情」,更不是「有情無情的中間」。
我根本沒有擁有什麼,也不會被任何事情所擁有,一切圓滿自足。
由於通情而達理。
痛苦。
受傷。
淌血。
根本什麼事都沒有!
盧勝彥文集193冊《牛稠溪的嗚咽》有情與無情
2014年2月8日 星期六
快樂的青蛙
梅英在高一第一次自我介紹時就說:「我叫江梅英,綽號嘛,我想大家都看得出來,我的腿短短的,嘴巴大大的,腮幫子鼓鼓的;而且大家注意看喲,我的眼睛也有點凸凸的,所以,從小我的綽號就是──『青蛙』!」
梅英一說完,全班女生都哄堂大笑,也印象深刻!梅英身高約150公分,個子最矮,是第一號,經她這麼自我介紹,大家都知道她叫「青蛙」了。
梅英不僅長得像青蛙,連中午的「便當盒」一打開,同學們幾乎嚇昏了,裡頭竟然有「兩隻青蛙趴著」,旁邊加些青菜、豆干。
「啊?妳怎麼吃青蛙呀,好噁心、好殘忍哦!」鄰座女同學說道。
「有什麼噁心?妳們吃魚就不噁心哪?青蛙和魚同樣是水中抓上來的,如吃魚就不殘忍,我吃青蛙就殘忍啊?哪有這種道理?」
梅英笑著對同學說:「我們全家都喜歡吃青蛙,一星期都要吃兩三次,沒吃到青蛙,吃飯好像沒有什麼味道一樣!」
女同學一聽,又是一陣嘔吐狀,也不敢看梅英的「青蛙便當」。
其實梅英的性格十分開朗,雖然五短身材,但笑嘻嘻的,很有人緣;上游泳課時,老師也會叫她綽號:「青蛙,妳先跳下去,像青蛙一樣,游蛙式示範給大家看!」
「老師,我不用『像青蛙一樣』,我根本就是一隻青蛙!」梅英說完,笑瞇瞇地「噗通」一聲,輕盈地像青蛙般躍入泳池。此時,女同學們又是一陣鼓掌叫好!
梅英常說,她最喜歡上游泳課了,因水裡可說是她「第二個家」,她好喜歡像青蛙一樣,自由自在地游泳。
有一天,女同學開梅英玩笑說:「梅英呀」妳是因為長得像青蛙,人家才叫妳青蛙;還是妳愛吃青蛙,人家才叫妳青蛙;還是妳愛吃青蛙,才變成很像青蛙?」
「哎呀,我也搞不清楚,反正我從小到大,綽號就叫青蛙、也愛吃青蛙就對了!」梅英對老師、同學稱她「青蛙」,從來不以為忤,也很習慣這種稱呼;而她總是一臉笑嘻嘻地回答不曾生氣。
說實在的,梅英個子矮矮、腮幫子鼓鼓、眼睛凸凸,絕不是「漂亮」那一型的,但她的皮膚很不錯,十分紅潤。
有時候,班上調皮的女同學也開她玩笑:「青蛙呀,妳以後大概沒有白馬王子會喜歡妳了,因為青蛙太小,白馬王子是看不到的!」
梅英一聽,笑笑地說:「沒關係,我們青蛙是不嫁給『白馬王子』的,我們青蛙本來就是要嫁給『癩蛤蟆』的!現代的癩蛤蟆都不吃『天鵝肉』,而是要吃『青蛙肉』;青蛙和癩蛤蟆是一國的,大家一起在水裡生活,比較快樂呀!」同學們一聽,又是笑得東倒西歪。
梅英又繼續說道:「青蛙嫁給癩蛤蟆,會比較幸福,因為大家長得都差不多,不會一看到對方時,嚇一跳說『咦?妳怎麼長得這麼醜、這麼難看?』所以,『青蛙和癩蛤蟆』是最速配的一對呀!」
高中三年女校生活終於結束,梅英考上某大學的生物系;而這也真是緣份天註定,因「青蛙」本來就應歸屬於「生物系」,所以梅英就開始她「優游自在」的大學生活。
兩年後,梅英過去高中的死黨們奔相走告一個「驚人的消息」。
「喂,妳知道嗎,青蛙已經找到癩蛤蟆了耶!」玉蓉說。
「啊?真的還是假的?青蛙她長得那麼可笑,腿那麼短,頭髮也燙得蓬蓬的,怎麼可能?」如珠一臉不相信的樣子。
「真的,我沒騙妳,我有同學使出混身解數在追她耶!而且那隻很帥的癩蛤蟆,還是打敗眾多『對手、敵蛙』之後,才追到她的唷」玉蓉說。
「天哪,怎麼會有這種事?」如珠真的不願相信,因她自認比青蛙好看多了,卻從來沒有一隻「癩蛤蟆」來追她!
後來,玉蓉又告訴如珠她所獲得「情報」的內幕──那隻很帥的癩蛤蟆,是梅英的學長,本來一直都很酷、也很「憂鬱」,可是當他看到「梅英青蛙」時,就覺得,她怎麼始終都是「面帶微笑、自稱青蛙、那麼快樂」?
「學長啊,我知道,你真的很優秀、很帥,可是你眼中所看到,都是比你差、比你醜、比你爛的,所以你就覺得全世界都是壞的、不美好的」!梅英有一次在聊天時,告訴帥癩蛤蟆說:「可是我呢?我覺得我很差勁、外表也不好看,所以我看到的,都是比我好的、比我美的,所以找就覺得全世界都是好的、都是美的,都值得微笑、高興!」
聽了這一席話,「帥癩蛤蟆」深受感動,也就很喜歡和「快樂的青蛙」在一起;因「青蛙」雖然不美,但每次相聚,總是可以感受到地出自內心的「喜悅和快樂」而不再使他「滿臉愁容和憂鬱」!
在大學生物系裡,老師和同學們也還是一樣,叫梅英為「青蛙」。
一次,一位教授甚至在課堂上說:「來,青蛙,你去幫老師拿點名冊來!」沒多久,梅英就幫老師把點名冊從辦公室拿來,此時教授開玩笑說:「咦,妳怎麼用手拿點名冊?青蛙不是都『用嘴巴』含東西的嗎?」
梅英聽了,也是笑嘻嘻的,聳聳肩,在大家的哄堂大笑聲中,走回自己座位!她從來不忌諱「別人拿她的外型開玩笑」,也不在意「別人嘲諷她的缺點」,所以,她的人緣特別好,老師、同學都喜歡她。
梅英常對別人說:「人家說『吃什麼、補什麼』,而我呀,就是喜歡『吃青蛙』,所以『把自己補得像青蛙』一樣!」
而追她的「帥癩蛤蟆」也在梅英的薰陶和感染下,一改過去憂鬱的性情,學會了自我調侃;他在和女朋友一起露面的場合說:「我女朋友是一隻快樂的青蛙,而我就是那隻追牠的『癩蛤蟆』!」
人不見得五官要長得多美,但人絕對要對自己有自信,自信不是高傲,自信不是卑微,自信就是一種信念,一種充分愛自己的信念;坦然接受自己不足,也坦然接受別人的眼光,只有這樣才能活出,屬於自己真正的人生!
梅英一說完,全班女生都哄堂大笑,也印象深刻!梅英身高約150公分,個子最矮,是第一號,經她這麼自我介紹,大家都知道她叫「青蛙」了。
梅英不僅長得像青蛙,連中午的「便當盒」一打開,同學們幾乎嚇昏了,裡頭竟然有「兩隻青蛙趴著」,旁邊加些青菜、豆干。
「啊?妳怎麼吃青蛙呀,好噁心、好殘忍哦!」鄰座女同學說道。
「有什麼噁心?妳們吃魚就不噁心哪?青蛙和魚同樣是水中抓上來的,如吃魚就不殘忍,我吃青蛙就殘忍啊?哪有這種道理?」
梅英笑著對同學說:「我們全家都喜歡吃青蛙,一星期都要吃兩三次,沒吃到青蛙,吃飯好像沒有什麼味道一樣!」
女同學一聽,又是一陣嘔吐狀,也不敢看梅英的「青蛙便當」。
其實梅英的性格十分開朗,雖然五短身材,但笑嘻嘻的,很有人緣;上游泳課時,老師也會叫她綽號:「青蛙,妳先跳下去,像青蛙一樣,游蛙式示範給大家看!」
「老師,我不用『像青蛙一樣』,我根本就是一隻青蛙!」梅英說完,笑瞇瞇地「噗通」一聲,輕盈地像青蛙般躍入泳池。此時,女同學們又是一陣鼓掌叫好!
梅英常說,她最喜歡上游泳課了,因水裡可說是她「第二個家」,她好喜歡像青蛙一樣,自由自在地游泳。
有一天,女同學開梅英玩笑說:「梅英呀」妳是因為長得像青蛙,人家才叫妳青蛙;還是妳愛吃青蛙,人家才叫妳青蛙;還是妳愛吃青蛙,才變成很像青蛙?」
「哎呀,我也搞不清楚,反正我從小到大,綽號就叫青蛙、也愛吃青蛙就對了!」梅英對老師、同學稱她「青蛙」,從來不以為忤,也很習慣這種稱呼;而她總是一臉笑嘻嘻地回答不曾生氣。
說實在的,梅英個子矮矮、腮幫子鼓鼓、眼睛凸凸,絕不是「漂亮」那一型的,但她的皮膚很不錯,十分紅潤。
有時候,班上調皮的女同學也開她玩笑:「青蛙呀,妳以後大概沒有白馬王子會喜歡妳了,因為青蛙太小,白馬王子是看不到的!」
梅英一聽,笑笑地說:「沒關係,我們青蛙是不嫁給『白馬王子』的,我們青蛙本來就是要嫁給『癩蛤蟆』的!現代的癩蛤蟆都不吃『天鵝肉』,而是要吃『青蛙肉』;青蛙和癩蛤蟆是一國的,大家一起在水裡生活,比較快樂呀!」同學們一聽,又是笑得東倒西歪。
梅英又繼續說道:「青蛙嫁給癩蛤蟆,會比較幸福,因為大家長得都差不多,不會一看到對方時,嚇一跳說『咦?妳怎麼長得這麼醜、這麼難看?』所以,『青蛙和癩蛤蟆』是最速配的一對呀!」
高中三年女校生活終於結束,梅英考上某大學的生物系;而這也真是緣份天註定,因「青蛙」本來就應歸屬於「生物系」,所以梅英就開始她「優游自在」的大學生活。
兩年後,梅英過去高中的死黨們奔相走告一個「驚人的消息」。
「喂,妳知道嗎,青蛙已經找到癩蛤蟆了耶!」玉蓉說。
「啊?真的還是假的?青蛙她長得那麼可笑,腿那麼短,頭髮也燙得蓬蓬的,怎麼可能?」如珠一臉不相信的樣子。
「真的,我沒騙妳,我有同學使出混身解數在追她耶!而且那隻很帥的癩蛤蟆,還是打敗眾多『對手、敵蛙』之後,才追到她的唷」玉蓉說。
「天哪,怎麼會有這種事?」如珠真的不願相信,因她自認比青蛙好看多了,卻從來沒有一隻「癩蛤蟆」來追她!
後來,玉蓉又告訴如珠她所獲得「情報」的內幕──那隻很帥的癩蛤蟆,是梅英的學長,本來一直都很酷、也很「憂鬱」,可是當他看到「梅英青蛙」時,就覺得,她怎麼始終都是「面帶微笑、自稱青蛙、那麼快樂」?
「學長啊,我知道,你真的很優秀、很帥,可是你眼中所看到,都是比你差、比你醜、比你爛的,所以你就覺得全世界都是壞的、不美好的」!梅英有一次在聊天時,告訴帥癩蛤蟆說:「可是我呢?我覺得我很差勁、外表也不好看,所以我看到的,都是比我好的、比我美的,所以找就覺得全世界都是好的、都是美的,都值得微笑、高興!」
聽了這一席話,「帥癩蛤蟆」深受感動,也就很喜歡和「快樂的青蛙」在一起;因「青蛙」雖然不美,但每次相聚,總是可以感受到地出自內心的「喜悅和快樂」而不再使他「滿臉愁容和憂鬱」!
在大學生物系裡,老師和同學們也還是一樣,叫梅英為「青蛙」。
一次,一位教授甚至在課堂上說:「來,青蛙,你去幫老師拿點名冊來!」沒多久,梅英就幫老師把點名冊從辦公室拿來,此時教授開玩笑說:「咦,妳怎麼用手拿點名冊?青蛙不是都『用嘴巴』含東西的嗎?」
梅英聽了,也是笑嘻嘻的,聳聳肩,在大家的哄堂大笑聲中,走回自己座位!她從來不忌諱「別人拿她的外型開玩笑」,也不在意「別人嘲諷她的缺點」,所以,她的人緣特別好,老師、同學都喜歡她。
梅英常對別人說:「人家說『吃什麼、補什麼』,而我呀,就是喜歡『吃青蛙』,所以『把自己補得像青蛙』一樣!」
而追她的「帥癩蛤蟆」也在梅英的薰陶和感染下,一改過去憂鬱的性情,學會了自我調侃;他在和女朋友一起露面的場合說:「我女朋友是一隻快樂的青蛙,而我就是那隻追牠的『癩蛤蟆』!」
人不見得五官要長得多美,但人絕對要對自己有自信,自信不是高傲,自信不是卑微,自信就是一種信念,一種充分愛自己的信念;坦然接受自己不足,也坦然接受別人的眼光,只有這樣才能活出,屬於自己真正的人生!
2014年2月7日 星期五
印堂發黑
唐朝時有一位三刀和尚,在他未出家時,曾遇到高僧一行禪師告訴他說:「我看你一身好像火噴,頭部好像瀝血,這是頭與身軀的災戾之氣,恐怕難逃白刃的劫難。何況,你眼光暴躁而且眼珠外露,眉毛粗大而且逆豎,你應該好好修持戒律,化凶相為吉祥!」
三刀問:「我終身守己行善,忍辱無瞠,怎麼會有殺身之禍呢?」
一行禪師答道:「事情不能這麼說!有的人今世雖沒有犯法行兇,卻受到殺身的極刑,這乃是過去世所作的惡因,今世成熟而遭殺身之禍。有的人雖尚未遭極刑,而已現出刑戮的兇相,這也是前世枉殺人命,未經報償而現出的兇相,即使你很守法,也會遭到無辜的牽連。」
三刀和尚問:「怎樣修持戒律,才可以免除災厄呢?」
一行禪師回答:「你要脫離災難,必須虔誦『彌陀經』,兼放生救命,便能化解這凶相。」
三刀和尚遵照一行禪師的指示去做,積極放生並虔誦佛號,後來還是無辜被人陷害牽連而將受極刑;就在處決的前一天,一行禪師去獄中探望他,告訴他說:「你的凶相已經脫身了,所以不用耽心了!」
三刀問說:「真奇怪!我沒事時你卻說我有事。現在大禍臨頭了,你又說我沒事,這是什麼道理呢?」
一行禪師答道:「你從前的相,頭與身體有暴戾之氣,氣血與六陽不相接,今日你的眼睛暴露而轉為慈祥安定,眉毛由粗大逆豎而變得修長垂蓋雙目,頭與身戾,變得血氣貫通六陽,德光隱焰於五竅三堂,相貌已經有明顯改變了。顯然你的相貌和命運已經改變了,因此,我斷言你會沒事。」
後來,他臨刑時,連被砍了三刀,但每回刀到脖子時,只聽見鐺的一聲,一刀隨即斷為三節,他則身首無傷,真不可思議。
監斬官問說:「你到底是有德行,還是有法術呢?能讓刑刀三斷呢?」
「我既沒有德行,也不會法術。只是去年有一位禪師告誡我有殺身之禍,所以我每天早晚虔誠讀誦『彌陀經』念佛,臨刑時,只有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不怕死。」
監斬官聽後,遂免其刑罪,又恢復他原來的官職,但他已深達因果,看破世間的五慾雜染,因佌辭去官職,進而出家,從此勤修戒定慧,後來成了一代祖師,時人尊稱他「三刀和尚」。
※ ※ ※
所謂國之將亡,必出妖孽。相對人之凶厄,必有其癥。古時相家云:凡有青黑之氣籠罩其人天闕,不出旬日,必有凶厄。印堂者,人之天庭,亦即鼻樑之上;兩眉之間。故後人常引申為面無光彩,遭受晦運,尤可肯定十之八九中矣!
為何人在晦運或有凶厄之際,印堂會發黑,簡言之,印堂亦在玄關竅中,乃為人之陽神剛正能量所涵蓄之處,一旦人在晦暝之中,或厄凶之際,能量相對減低或是耗損,而陽神剛正的能量大幅衰退之際,即顯現黑晦之現象。相同此理,往昔符籙盛行之際,符家觀察陽人是否受符所祟,亦在印堂之中可窺見一線黑絲,即屬中符受祟之象。
世間事是有許多是由能量牽引而成物像(或現象),譬如:潮汐是由星球間引力之消長而形成潮汐之動力。眾生自身俱有一定能量,可以察感宇宙間之能量,亦即身外能量之消長,有敏銳察感力者,當下即知。所以人處印堂發黑之現象,必然身外(甚至身內)能量之劇烈波動所產生之異常現象;絕大部份俱屬於重業因果。此由往昔相者為人看相,見有此情形,則會加以勸告:多行善事、少惹事端,以及準備後事,並且十之八九都是應驗,禍事連連。
但是,世間事有物必有剋,有徵必有破。既然會先顯示異象示警,當然即有破解之道;古人最喜立即齋僧禮佛,祈禳驅凶。雖非全部可以化轉,但有過半可以轉化此凶厄。如今道場林立,見有此異端,可以立即求禱於仙佛化解。但需注意,此事既是凶厄,其因果必屬重業,故虔誠懺悔,是首要條件。再依因果業力輕重而發心行功化解,則十之八九可以保平安無礙。
當然,預防印堂出現黑晦籠罩之不二良方,即是平素慈悲為懷,眾善奉行,因為造諸功德即是我人最好之防護能量,並且可以在重業因果尚未成熟之際,即漸修漸消其惡業動力,所謂滴水穿石;平素修善的好處即是可以確保一生之中不會碰上這種凶厄面相。
因果輪迴業報-第十六章 印堂會發黑
三刀問:「我終身守己行善,忍辱無瞠,怎麼會有殺身之禍呢?」
一行禪師答道:「事情不能這麼說!有的人今世雖沒有犯法行兇,卻受到殺身的極刑,這乃是過去世所作的惡因,今世成熟而遭殺身之禍。有的人雖尚未遭極刑,而已現出刑戮的兇相,這也是前世枉殺人命,未經報償而現出的兇相,即使你很守法,也會遭到無辜的牽連。」
三刀和尚問:「怎樣修持戒律,才可以免除災厄呢?」
一行禪師回答:「你要脫離災難,必須虔誦『彌陀經』,兼放生救命,便能化解這凶相。」
三刀和尚遵照一行禪師的指示去做,積極放生並虔誦佛號,後來還是無辜被人陷害牽連而將受極刑;就在處決的前一天,一行禪師去獄中探望他,告訴他說:「你的凶相已經脫身了,所以不用耽心了!」
三刀問說:「真奇怪!我沒事時你卻說我有事。現在大禍臨頭了,你又說我沒事,這是什麼道理呢?」
一行禪師答道:「你從前的相,頭與身體有暴戾之氣,氣血與六陽不相接,今日你的眼睛暴露而轉為慈祥安定,眉毛由粗大逆豎而變得修長垂蓋雙目,頭與身戾,變得血氣貫通六陽,德光隱焰於五竅三堂,相貌已經有明顯改變了。顯然你的相貌和命運已經改變了,因此,我斷言你會沒事。」
後來,他臨刑時,連被砍了三刀,但每回刀到脖子時,只聽見鐺的一聲,一刀隨即斷為三節,他則身首無傷,真不可思議。
監斬官問說:「你到底是有德行,還是有法術呢?能讓刑刀三斷呢?」
「我既沒有德行,也不會法術。只是去年有一位禪師告誡我有殺身之禍,所以我每天早晚虔誠讀誦『彌陀經』念佛,臨刑時,只有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不怕死。」
監斬官聽後,遂免其刑罪,又恢復他原來的官職,但他已深達因果,看破世間的五慾雜染,因佌辭去官職,進而出家,從此勤修戒定慧,後來成了一代祖師,時人尊稱他「三刀和尚」。
※ ※ ※
所謂國之將亡,必出妖孽。相對人之凶厄,必有其癥。古時相家云:凡有青黑之氣籠罩其人天闕,不出旬日,必有凶厄。印堂者,人之天庭,亦即鼻樑之上;兩眉之間。故後人常引申為面無光彩,遭受晦運,尤可肯定十之八九中矣!
為何人在晦運或有凶厄之際,印堂會發黑,簡言之,印堂亦在玄關竅中,乃為人之陽神剛正能量所涵蓄之處,一旦人在晦暝之中,或厄凶之際,能量相對減低或是耗損,而陽神剛正的能量大幅衰退之際,即顯現黑晦之現象。相同此理,往昔符籙盛行之際,符家觀察陽人是否受符所祟,亦在印堂之中可窺見一線黑絲,即屬中符受祟之象。
世間事是有許多是由能量牽引而成物像(或現象),譬如:潮汐是由星球間引力之消長而形成潮汐之動力。眾生自身俱有一定能量,可以察感宇宙間之能量,亦即身外能量之消長,有敏銳察感力者,當下即知。所以人處印堂發黑之現象,必然身外(甚至身內)能量之劇烈波動所產生之異常現象;絕大部份俱屬於重業因果。此由往昔相者為人看相,見有此情形,則會加以勸告:多行善事、少惹事端,以及準備後事,並且十之八九都是應驗,禍事連連。
但是,世間事有物必有剋,有徵必有破。既然會先顯示異象示警,當然即有破解之道;古人最喜立即齋僧禮佛,祈禳驅凶。雖非全部可以化轉,但有過半可以轉化此凶厄。如今道場林立,見有此異端,可以立即求禱於仙佛化解。但需注意,此事既是凶厄,其因果必屬重業,故虔誠懺悔,是首要條件。再依因果業力輕重而發心行功化解,則十之八九可以保平安無礙。
當然,預防印堂出現黑晦籠罩之不二良方,即是平素慈悲為懷,眾善奉行,因為造諸功德即是我人最好之防護能量,並且可以在重業因果尚未成熟之際,即漸修漸消其惡業動力,所謂滴水穿石;平素修善的好處即是可以確保一生之中不會碰上這種凶厄面相。
因果輪迴業報-第十六章 印堂會發黑
2014年2月6日 星期四
污染空氣之業報
天地造育萬物,使之生生不息,都是仰賴清澈的水源,有機的土壤以及新鮮的空氣,架構出完整可供生息的環境。然而世人若是大量浪費有限的資源及污染環境,則有愧天地造化之浩恩,因此若不以因果病懲處,天律如何昭炯?藉此機以污染空氣為例,闡論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因果。
慢性阻塞性肺病肇發於慢性支氣管炎及肺氣腫二者併發加重使然,其病象如晨間咳嗽,呼吸急促,痰液過多,皆是此症的前兆。所以罹患者應先誠懺居中的業障,再延醫以精密儀器檢驗最大呼吸量是否減少?及有無產生不可逆性的阻塞性換氣障礙?或因心臟及其他疾病引起病症。
慢性支氣管炎是指呼吸道分泌過多的粘液,導致至少三個月都有咳嗽的現象。肺氣腫則是指末稍細支氣管下的氣道,氣室不正常地永久性擴大,合併肺泡壁破壞。不論何種症狀,只要經診斷為慢性阻塞氣流,便應歸納為——嚴重污染空氣——的業報。因此有患者生平不喝酒抽煙,卻仍罹患肺病,其起因亦緣於此。
約二百多年前左右,世間興起工業革命,以機械取代大量人工,然則是時機械運作仰賴煤炭或蒸汽,所以最易因其空氣污染。尼克以製造工具為業,並大量採用燒煤器械以增加產量,因此其門下的員工,吸入過多污穢空氣,大多英年早逝,尼克亦因現世報,享壽不到六十。如今轉輪降生於台疆中部,以廚師為職,並有吸煙的陋習,加上命程注有肺疾,種種業報導致於幾年前歸空。
昔時民智尚無今日的開化,所以造下有愧天地造育之恩的業報,可緩可輕。不過如今環保意識抬頭並大量宣導,世人若因一己之私而污染環境,天律將無可原宥,比如工廠排放有毒廢氣,又如于荒野焚燒廢棄物等等,將注下現世或來生的業報。總言之,世人除了要有環保概念外,遇有污染環境之情事,亦應勇猛大力勸導,方不愧於天地造化之宏恩。
養生因果要論-第二十章 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肇發於慢性支氣管炎及肺氣腫二者併發加重使然,其病象如晨間咳嗽,呼吸急促,痰液過多,皆是此症的前兆。所以罹患者應先誠懺居中的業障,再延醫以精密儀器檢驗最大呼吸量是否減少?及有無產生不可逆性的阻塞性換氣障礙?或因心臟及其他疾病引起病症。
慢性支氣管炎是指呼吸道分泌過多的粘液,導致至少三個月都有咳嗽的現象。肺氣腫則是指末稍細支氣管下的氣道,氣室不正常地永久性擴大,合併肺泡壁破壞。不論何種症狀,只要經診斷為慢性阻塞氣流,便應歸納為——嚴重污染空氣——的業報。因此有患者生平不喝酒抽煙,卻仍罹患肺病,其起因亦緣於此。
約二百多年前左右,世間興起工業革命,以機械取代大量人工,然則是時機械運作仰賴煤炭或蒸汽,所以最易因其空氣污染。尼克以製造工具為業,並大量採用燒煤器械以增加產量,因此其門下的員工,吸入過多污穢空氣,大多英年早逝,尼克亦因現世報,享壽不到六十。如今轉輪降生於台疆中部,以廚師為職,並有吸煙的陋習,加上命程注有肺疾,種種業報導致於幾年前歸空。
昔時民智尚無今日的開化,所以造下有愧天地造育之恩的業報,可緩可輕。不過如今環保意識抬頭並大量宣導,世人若因一己之私而污染環境,天律將無可原宥,比如工廠排放有毒廢氣,又如于荒野焚燒廢棄物等等,將注下現世或來生的業報。總言之,世人除了要有環保概念外,遇有污染環境之情事,亦應勇猛大力勸導,方不愧於天地造化之宏恩。
養生因果要論-第二十章 慢性阻塞性肺病
2014年2月5日 星期三
忌諱之日
蓮生/文
笑話一則:
父親對兒子說:
「我今天預備出門,你去翻一翻『通書』,看看日子如何?可以出門嗎?」
兒子看「通書」之後,說:
「唔!不行,禁忌出門。」
父親說:
「不過今天非出門不可,這樣吧!你去把牆上打一個洞,我就從洞裡出去吧!」
兒子打了洞。
父親才將身子爬進了洞,突然上方的牆磚,塌了下來,把父親緊緊壓住,動彈不得。
兒子又去看「通書」。
兒子說:
「慘了!慘了!唉,還是不行,今天也禁忌動土。」
父親大叫:
「把我救出來!」
兒子喊:
「明天吧!今天忌動土啊!」
哈!哈!哈!
盧師尊說:
這些忌諱之日,是古人依日月星辰所計算出來的,不能說不準,有些也頗有靈驗。但,不可以食古不化,食古不化,就變得迷信了。
像「出遠門」。
有法可破。
師父當年教我,忌諱之日出遠門,只須在黃紙上寫一個「門」字,呵一口氣,將「門」字放在身上的口袋之中,就可以出遠門了。
為什麼?
因為你根本沒有離開「門」也。
這就是破解之術。
另:
在釋迦牟尼佛時代,佛陀的教化之中,佛陀教道弟子們,不要去迷信天文、地理、宿命、星相、算命等等,佛陀認為,只要修習佛法,一切忌諱均可一一破解也,佛法無邊,小小忌諱,何足道哉!
又:
明心見性的佛陀,把人世間,看成幻化,根本沒有人世間。
所以佛陀說,世間說法四十九年,未曾說過一個字。
佛陀說,三轉法輪,其實一個輪也未曾轉。
其義在此也。
*
果州,清居山,昇禪師。
僧人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
昇禪師答:「金雞啼石户,得意逐波清。」(無交涉)
僧人問:「未審是誰之子?」
昇禪師答:「謝謝你到來指責。」(仍然是無交涉)
盧師尊說:
既然全無交涉,誰家曲、宗風、誰之子……,根本無忌諱,不存在。
*
濠州,南禪聰法師。
僧人問:「如何是西來意?」
南禪聰法師答:「冬月深林雨,三春平地風。」(無交涉)
僧人問:「如何是大道根源?」
南禪聰法師答:「雲興當午夜,石虎叫連宵。」
(仍然是無交涉了得)
盧勝彥文集第232冊《笑話中的禪機》忌諱之日
笑話一則:
父親對兒子說:
「我今天預備出門,你去翻一翻『通書』,看看日子如何?可以出門嗎?」
兒子看「通書」之後,說:
「唔!不行,禁忌出門。」
父親說:
「不過今天非出門不可,這樣吧!你去把牆上打一個洞,我就從洞裡出去吧!」
兒子打了洞。
父親才將身子爬進了洞,突然上方的牆磚,塌了下來,把父親緊緊壓住,動彈不得。
兒子又去看「通書」。
兒子說:
「慘了!慘了!唉,還是不行,今天也禁忌動土。」
父親大叫:
「把我救出來!」
兒子喊:
「明天吧!今天忌動土啊!」
哈!哈!哈!
盧師尊說:
這些忌諱之日,是古人依日月星辰所計算出來的,不能說不準,有些也頗有靈驗。但,不可以食古不化,食古不化,就變得迷信了。
像「出遠門」。
有法可破。
師父當年教我,忌諱之日出遠門,只須在黃紙上寫一個「門」字,呵一口氣,將「門」字放在身上的口袋之中,就可以出遠門了。
為什麼?
因為你根本沒有離開「門」也。
這就是破解之術。
另:
在釋迦牟尼佛時代,佛陀的教化之中,佛陀教道弟子們,不要去迷信天文、地理、宿命、星相、算命等等,佛陀認為,只要修習佛法,一切忌諱均可一一破解也,佛法無邊,小小忌諱,何足道哉!
又:
明心見性的佛陀,把人世間,看成幻化,根本沒有人世間。
所以佛陀說,世間說法四十九年,未曾說過一個字。
佛陀說,三轉法輪,其實一個輪也未曾轉。
其義在此也。
*
果州,清居山,昇禪師。
僧人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
昇禪師答:「金雞啼石户,得意逐波清。」(無交涉)
僧人問:「未審是誰之子?」
昇禪師答:「謝謝你到來指責。」(仍然是無交涉)
盧師尊說:
既然全無交涉,誰家曲、宗風、誰之子……,根本無忌諱,不存在。
*
濠州,南禪聰法師。
僧人問:「如何是西來意?」
南禪聰法師答:「冬月深林雨,三春平地風。」(無交涉)
僧人問:「如何是大道根源?」
南禪聰法師答:「雲興當午夜,石虎叫連宵。」
(仍然是無交涉了得)
盧勝彥文集第232冊《笑話中的禪機》忌諱之日
2014年2月4日 星期二
久而不聞其臭
一日,佛與七十位比丘一起返回精舍,到了半路,這七十位沙門卻因為貪戀妻子、兒女,又慢慢開始退道心。那時候,正好遇到下雨,心情更加憂鬱苦悶。
佛知道了這些比丘的想法,於是在路旁以神通變化了幾十間的房舍,大家都進去裏面避雨,可是沒想到房子會漏水!於是佛便藉機說了一段偈頌,大意如下:
「如果蓋房子不牢固、不細密的話,遇到下雨就會漏水;同樣地,我們的意念如果沒有經過思惟謹慎而行的話,淫欲、放逸等煩惱就會滲漏進來。」
「如果房子蓋得很牢固、密實,即使下雨也不會穿漏。同樣地,如果我們攝心思惟而行,有正念、正知的話,淫欲、放逸等煩惱也能夠降伏而不生起。」
這七十位比丘聽了佛的偈頌以後,雖然勉強自己要精進,但還是迷迷糊糊的。
雨停了以後,他們就繼續往前走,看到地上有一張破舊的紙,佛就叫比丘把它撿起來,並問比丘:「這是什麼樣的紙啊?」
比丘們拿起紙來聞一聞,回答說:「喔!這是包香的紙,雖然被丟棄了,但是香氣還在。」
佛又繼續往前走,發現地上有一根斷了的繩索,佛就叫比丘把它撿起來,問他:「這是什麼樣的繩索呢?」
比丘們拿起來聞一聞,就說:「這個繩索非常的腥臭,這應該是綁過魚的繩索吧。」
佛就告訴各比丘:「人的本性本來是清淨的,都是由於各種因緣而造罪、修福。如果親近有智慧、有才德的人,則自己的智慧、品德也會隨著逐漸增長,道心更加堅固。」
「如果與愚昧或品德不好的惡友相處的話,那麼禍患、罪惡就會隨之而來;就像紙或繩子一樣,如果接近香的話,本身也隨著變得芳香;如果接近腥臭的魚,本身也變得腥臭了。這都是漸漸熏習而不自覺的緣故啊!」
於是,世尊就說了一段偈頌,意思大致如下:
如果親近庸俗淺陋、品德不好的人,長久被他熏染,就好像接近臭物一般,久而久之自己也漸漸地沈迷,對於惡法也習以為常,不知不覺自己就變成惡的習性了。
相反的,如果親近賢能善良的人,長久受他熏習,就像依附著香,受到香的熏陶,久而久之智慧增長了,也習慣修善法,德行成就既芬芳又高潔。
這七十位沙門聽了佛連番的開示以後,知道對於家的貪戀就像污穢物的聚集處一樣,對於妻子、兒女的牽掛,就像腳鐐手銬的束縛一般,因此對佛法生起堅固的信心。跟隨佛陀回到精舍,攝心、思惟、精進修行,終於成就阿羅漢道。
※ ※ ※
人之初性本善,眾生出生於宇宙間,人皆善性,何謂有惡?今日社會充滿猖狂風氣,人之降生天地間,學好難,學壞易,總之與善相近即善,與壞人相處即染惡,人皆知本性慈善,應速近聖佛學好榜樣,人心皆正,才能放出光明。
人從呱呱墜地,無有智識,亦無善惡之純真本性,隨著年長受種種教育學識及環境之影響,漸有知識、生起分別心及諸般不良之行為衍生,這雖是運數,但關鍵卻在人之本心。然而在同樣的環境下生長,有者保持純真本性,有者淪為叛逆性格,所謂近朱則赤,近墨則黑,乃在說明十二因緣之聚會現象。然所謂叛逆之眾生亦非永遠是如此,有些人則在某種情形下遠離劣友,革去惡習,待另一個機緣之到來,大改前非而成為社會有用之人才;反之,眼前所見之善良眾人,有時亦會在某種因緣促使下成為社會之禍患。故而雖人力無法改變天時,但人心卻可扭轉時運。
「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知其臭。常聞蘭芝之香,久而不聞其香。」這是說時常接近事物,時日久了就不能讓人察覺它的特性,除非有新的開始才能讓人發覺有新的感受。所以處世為人,若一直與壞人混在一起,久而不知其壞,其心中若常存不良意念,則自己也不會察覺到有何不當。語云:「擇善以交」,乃警戒世人應慎重以交也。勉之。
佛知道了這些比丘的想法,於是在路旁以神通變化了幾十間的房舍,大家都進去裏面避雨,可是沒想到房子會漏水!於是佛便藉機說了一段偈頌,大意如下:
「如果蓋房子不牢固、不細密的話,遇到下雨就會漏水;同樣地,我們的意念如果沒有經過思惟謹慎而行的話,淫欲、放逸等煩惱就會滲漏進來。」
「如果房子蓋得很牢固、密實,即使下雨也不會穿漏。同樣地,如果我們攝心思惟而行,有正念、正知的話,淫欲、放逸等煩惱也能夠降伏而不生起。」
這七十位比丘聽了佛的偈頌以後,雖然勉強自己要精進,但還是迷迷糊糊的。
雨停了以後,他們就繼續往前走,看到地上有一張破舊的紙,佛就叫比丘把它撿起來,並問比丘:「這是什麼樣的紙啊?」
比丘們拿起紙來聞一聞,回答說:「喔!這是包香的紙,雖然被丟棄了,但是香氣還在。」
佛又繼續往前走,發現地上有一根斷了的繩索,佛就叫比丘把它撿起來,問他:「這是什麼樣的繩索呢?」
比丘們拿起來聞一聞,就說:「這個繩索非常的腥臭,這應該是綁過魚的繩索吧。」
佛就告訴各比丘:「人的本性本來是清淨的,都是由於各種因緣而造罪、修福。如果親近有智慧、有才德的人,則自己的智慧、品德也會隨著逐漸增長,道心更加堅固。」
「如果與愚昧或品德不好的惡友相處的話,那麼禍患、罪惡就會隨之而來;就像紙或繩子一樣,如果接近香的話,本身也隨著變得芳香;如果接近腥臭的魚,本身也變得腥臭了。這都是漸漸熏習而不自覺的緣故啊!」
於是,世尊就說了一段偈頌,意思大致如下:
如果親近庸俗淺陋、品德不好的人,長久被他熏染,就好像接近臭物一般,久而久之自己也漸漸地沈迷,對於惡法也習以為常,不知不覺自己就變成惡的習性了。
相反的,如果親近賢能善良的人,長久受他熏習,就像依附著香,受到香的熏陶,久而久之智慧增長了,也習慣修善法,德行成就既芬芳又高潔。
這七十位沙門聽了佛連番的開示以後,知道對於家的貪戀就像污穢物的聚集處一樣,對於妻子、兒女的牽掛,就像腳鐐手銬的束縛一般,因此對佛法生起堅固的信心。跟隨佛陀回到精舍,攝心、思惟、精進修行,終於成就阿羅漢道。
※ ※ ※
人之初性本善,眾生出生於宇宙間,人皆善性,何謂有惡?今日社會充滿猖狂風氣,人之降生天地間,學好難,學壞易,總之與善相近即善,與壞人相處即染惡,人皆知本性慈善,應速近聖佛學好榜樣,人心皆正,才能放出光明。
人從呱呱墜地,無有智識,亦無善惡之純真本性,隨著年長受種種教育學識及環境之影響,漸有知識、生起分別心及諸般不良之行為衍生,這雖是運數,但關鍵卻在人之本心。然而在同樣的環境下生長,有者保持純真本性,有者淪為叛逆性格,所謂近朱則赤,近墨則黑,乃在說明十二因緣之聚會現象。然所謂叛逆之眾生亦非永遠是如此,有些人則在某種情形下遠離劣友,革去惡習,待另一個機緣之到來,大改前非而成為社會有用之人才;反之,眼前所見之善良眾人,有時亦會在某種因緣促使下成為社會之禍患。故而雖人力無法改變天時,但人心卻可扭轉時運。
「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知其臭。常聞蘭芝之香,久而不聞其香。」這是說時常接近事物,時日久了就不能讓人察覺它的特性,除非有新的開始才能讓人發覺有新的感受。所以處世為人,若一直與壞人混在一起,久而不知其壞,其心中若常存不良意念,則自己也不會察覺到有何不當。語云:「擇善以交」,乃警戒世人應慎重以交也。勉之。
2014年2月3日 星期一
本來廓然,是大方便
日本夢窗智曤國師,高峰日禪師之法嗣,俗姓源,日本勢州人。夢窗國師幼時極聰慧,群書一覽,皆能持記。九歲出家,十八歲為大僧。
夢窗國師曾一度修白骨觀,繪死屍九變之相,終日靜坐觀想,遂慨然有求道之志。後來有一天晚上,夢窗國師夢見自己來到中國,遊疏山、石頭二刹,有一長眉僧人送給他一幅達摩祖師像,說道:「爾善事之。」
醒來之後,夢窗國師感歎道:「洞明吾本心者,其惟禪觀乎?」於是改名疏石。
不久,夢窗國師即乘船來到中國,游方參學。
初禮一山甯禪師,夢窗國師便備陳求法之誠。
一山甯禪師道:「我宗無語句,亦無一法與人。」
夢窗一下愣住了,自己歷盡艱難險袓來中國學禪,難道就為了聽到這樣兩句話?
夢窗國師追問道:「豈無方便乎?」
一山甯禪師道:「本來廓然,是大方便。」
夢窗國師一聽,疑悶不已,於是改投高峰日禪師座下。
高峰日禪師問夢窗國師:「一山有何指示?」
夢窗國師於是備述前言。
高峰禪師一聽,便厲聲喝道:「何不道和尚漏逗(老邁、昏花、遲緩)不少?」
夢窗國師終於言下有省。從此以後,他用功更加精進,夜不倒單。
後來,有一天晚上坐禪,坐了很久,夢窗國師感到有些困倦,於是下座,倚牆而立。迷迷糊糊之間,他的身體忽然倒在地上。就在倒地的那一刹那,他終於豁然大悟,平生疑滯,頓然冰消瓦解。
於是夢窗國師便作偈,呈高峰日禪師,偈中有「等閒擊破虛空骨」之句。高峰日禪師覽偈後,遂予印可。
夢窗國師回日本後,大弘禪宗,門庭興盛。得賜「普濟國師」之號。
※ ※ ※
修行要訣
定宗旨:
學佛者,是學與佛不二,同一無煩惱,清淨自在,不是變個佛。宗旨在自求自修,自除苦惱,自開智慧,自成佛;求佛只如同問路求醫,走路吃藥,還得自己。
宗旨既定,中途方不疑退,此生必可成就。
明修義:
(一)明本來:本來不用修,因冤枉而入病,要恢復本來,才叫做修。
(二)修心與修理物品不同,物品之修理賴他,心之修復還賴乎自心,以妄心復妄心,至光明自在為止。
(三)修行雖賴乎法,但教法只用於一時,取捨予奪在我,以明心見性為體,起一切妙法為用。
(四)修宜重行:修坐只一時,而修行在時時,於一切行住坐臥時,無一不用凜覺。
(五)修者修至「明心見性」為第一關,見性後,開般若妙用,方可除習氣。
(六)以般若凜覺自己-大心:觀世間一切皆平等。正修:觀自己本體與佛不二。
(七)無論何宗,皆以歸「自心清淨淨土」為止,明心見性後,方入正修,否則勞而無功,畢竟退轉,至不退轉時-在淨土宗曰「阿鞞拔致」;在禪宗曰「破參」;在密宗曰「證三昧悉地」。
求正法:
一切佛法,本無邪正之別,但絕無一法可以普及,人人皆可當機之理,故不論禪、淨、密,法以當機為正。又求師不可以人情用事。如藥不對症,即當變計。如修某法多年不見功效,可以修另一法,至「明心見性」後,回頭再修此法。
虛原雜誌204期
夢窗國師曾一度修白骨觀,繪死屍九變之相,終日靜坐觀想,遂慨然有求道之志。後來有一天晚上,夢窗國師夢見自己來到中國,遊疏山、石頭二刹,有一長眉僧人送給他一幅達摩祖師像,說道:「爾善事之。」
醒來之後,夢窗國師感歎道:「洞明吾本心者,其惟禪觀乎?」於是改名疏石。
不久,夢窗國師即乘船來到中國,游方參學。
初禮一山甯禪師,夢窗國師便備陳求法之誠。
一山甯禪師道:「我宗無語句,亦無一法與人。」
夢窗一下愣住了,自己歷盡艱難險袓來中國學禪,難道就為了聽到這樣兩句話?
夢窗國師追問道:「豈無方便乎?」
一山甯禪師道:「本來廓然,是大方便。」
夢窗國師一聽,疑悶不已,於是改投高峰日禪師座下。
高峰日禪師問夢窗國師:「一山有何指示?」
夢窗國師於是備述前言。
高峰禪師一聽,便厲聲喝道:「何不道和尚漏逗(老邁、昏花、遲緩)不少?」
夢窗國師終於言下有省。從此以後,他用功更加精進,夜不倒單。
後來,有一天晚上坐禪,坐了很久,夢窗國師感到有些困倦,於是下座,倚牆而立。迷迷糊糊之間,他的身體忽然倒在地上。就在倒地的那一刹那,他終於豁然大悟,平生疑滯,頓然冰消瓦解。
於是夢窗國師便作偈,呈高峰日禪師,偈中有「等閒擊破虛空骨」之句。高峰日禪師覽偈後,遂予印可。
夢窗國師回日本後,大弘禪宗,門庭興盛。得賜「普濟國師」之號。
※ ※ ※
修行要訣
定宗旨:
學佛者,是學與佛不二,同一無煩惱,清淨自在,不是變個佛。宗旨在自求自修,自除苦惱,自開智慧,自成佛;求佛只如同問路求醫,走路吃藥,還得自己。
宗旨既定,中途方不疑退,此生必可成就。
明修義:
(一)明本來:本來不用修,因冤枉而入病,要恢復本來,才叫做修。
(二)修心與修理物品不同,物品之修理賴他,心之修復還賴乎自心,以妄心復妄心,至光明自在為止。
(三)修行雖賴乎法,但教法只用於一時,取捨予奪在我,以明心見性為體,起一切妙法為用。
(四)修宜重行:修坐只一時,而修行在時時,於一切行住坐臥時,無一不用凜覺。
(五)修者修至「明心見性」為第一關,見性後,開般若妙用,方可除習氣。
(六)以般若凜覺自己-大心:觀世間一切皆平等。正修:觀自己本體與佛不二。
(七)無論何宗,皆以歸「自心清淨淨土」為止,明心見性後,方入正修,否則勞而無功,畢竟退轉,至不退轉時-在淨土宗曰「阿鞞拔致」;在禪宗曰「破參」;在密宗曰「證三昧悉地」。
求正法:
一切佛法,本無邪正之別,但絕無一法可以普及,人人皆可當機之理,故不論禪、淨、密,法以當機為正。又求師不可以人情用事。如藥不對症,即當變計。如修某法多年不見功效,可以修另一法,至「明心見性」後,回頭再修此法。
虛原雜誌204期
2014年2月2日 星期日
財神菩薩休妻
從前,財神廟財神身邊總有一位端莊美麗的財神娘娘陪伴,後來這位善良的女菩薩突然不知去向。原來她被財神爺給休掉了。財神爺為什麼要休妻呢?這要從一個心地不善者說起。
有個心地不善者無路可走,路過一座古廟。進廟後,他什麼菩薩都不拜,單摸到財神爺像前,倒頭便拜,口裡祈求財神爺賜財。
財神爺見是一個心地不善者,心想連香燭都捨不得點,還來求財?可心地不善者心中想的正相反,他認為財神總會救濟人的,便不住地拜。
這時,財神娘娘動了惻隱之心,想推醒打瞌睡的財神夫君,勸他發善心給這心地不善者一點施捨。可財神爺不理睬,打了兩個哈欠又閉上了眼睛。
雖然是財神娘娘,可財權在夫君手上,夫君不點頭,怎麼好將錢賜與呢?娘娘無奈只得取下自己的耳環,扔給了心地不善者。
心地不善者突然感到神龕上擲下一物,一見是一副金耳環,知道是財神所賜,急忙磕頭,連呼:「叩謝財神菩薩!」
財神爺睜眼一看,發覺娘娘竟將自己當年送她的定情物送給了心地不善者,氣得大發雷霆,便將財神娘娘趕下了佛龕。
自此以後,數百年來就再也沒有一個心地不善者是拜了財神而發財的。
可見,財神爺是心善者供奉的,心地不善者供奉是不會靈驗。
※ ※ ※
每個地方之廟宇,均有甚多之善男信女,然大多每個人手一持香,就禀告能庇祐財利等之順利,甚少有人能虔誠的叩禀神明能助祐其心地之安善,其實神佛大多依每個人之善德功果如何,而加以賜福賜祿,否則就憑每日清香亦無濟於事也。
世人更當明白,惟善可致福,惟善可得祿也,同時亦可因善之累積而得更大之功果,福祿不自求而來也。
心地善良,或是由心善而行善,都可由自己去力行而致獲自己之福祿,並非神佛不分清紅皂白的給予,或是憑著供品之好壞多寡而賜福祿的。故世人應該有所體悟,莫有偏念,更導致自己茫茫不知所行,莫忘「惟善是福祿之門」,齊醒之。
禪化闡道篇第一輯 安善之心地
有個心地不善者無路可走,路過一座古廟。進廟後,他什麼菩薩都不拜,單摸到財神爺像前,倒頭便拜,口裡祈求財神爺賜財。
財神爺見是一個心地不善者,心想連香燭都捨不得點,還來求財?可心地不善者心中想的正相反,他認為財神總會救濟人的,便不住地拜。
這時,財神娘娘動了惻隱之心,想推醒打瞌睡的財神夫君,勸他發善心給這心地不善者一點施捨。可財神爺不理睬,打了兩個哈欠又閉上了眼睛。
雖然是財神娘娘,可財權在夫君手上,夫君不點頭,怎麼好將錢賜與呢?娘娘無奈只得取下自己的耳環,扔給了心地不善者。
心地不善者突然感到神龕上擲下一物,一見是一副金耳環,知道是財神所賜,急忙磕頭,連呼:「叩謝財神菩薩!」
財神爺睜眼一看,發覺娘娘竟將自己當年送她的定情物送給了心地不善者,氣得大發雷霆,便將財神娘娘趕下了佛龕。
自此以後,數百年來就再也沒有一個心地不善者是拜了財神而發財的。
可見,財神爺是心善者供奉的,心地不善者供奉是不會靈驗。
※ ※ ※
每個地方之廟宇,均有甚多之善男信女,然大多每個人手一持香,就禀告能庇祐財利等之順利,甚少有人能虔誠的叩禀神明能助祐其心地之安善,其實神佛大多依每個人之善德功果如何,而加以賜福賜祿,否則就憑每日清香亦無濟於事也。
世人更當明白,惟善可致福,惟善可得祿也,同時亦可因善之累積而得更大之功果,福祿不自求而來也。
心地善良,或是由心善而行善,都可由自己去力行而致獲自己之福祿,並非神佛不分清紅皂白的給予,或是憑著供品之好壞多寡而賜福祿的。故世人應該有所體悟,莫有偏念,更導致自己茫茫不知所行,莫忘「惟善是福祿之門」,齊醒之。
禪化闡道篇第一輯 安善之心地
2014年2月1日 星期六
求求求求求
蓮生/文
盧師尊以前幫人神算,每日三百名問事者,早上幫人問完了事,下午還幫人看「風水」,忙得不亦樂乎。去了美國之後,才有所改變。
其實「神算」及「風水」,皆有所求,眾生求什麼呢?
一、財。
二、色。
三、名。
四、丁。
五、健康。
六、官司。
七、讀書。
這七則就總括了人生的一切。
財包括了「事業」、「薪水」、「正財」、「偏財」、「豪宅」、「名車」、「珠寶」等等。
色包含了「婚姻」、「嫁娶」、「男女友」、「沖剋」、「外遇」、「桃花」、「美醜」等等。
名包含了「升官」、「地位」、「人氣」、「調遷」、「名望」、「達官」、「貴人」等等。
丁包含了「生男」、「育女」、「多少男」、「多少女」、「有孕」、「無孕」等等。
健康的範圍更是廣泛,「尋醫」、「癌」、「愛滋」、「心、肝、脾、肺、腎」各種疾病,各種醫療,「健康及不健康」等等。
官司則一切官司的「輸或贏」、「法官」、「律師」、「調解」等等。
讀書包含「考試」、「選科系」、「出國」、「博士」、「碩士」、「學士」、「士、農、工、商」、「科技」等等。
其實以上就是人生。
而人生就是求、求、求、求、求。
問事還有「有形的」及「無形的」。
風水有「龍、穴、砂、水、向」。
龍主生、旺、死、絕。
穴主得與失。
砂主環境、貴人、窮通。
水主財運、順逆。
向主生命磁場。
(山主丁,水主財。)
問事及風水,不外乎,求、求、求、求、求。
後來,我深研佛法,始知:
「求不得」。
最後:「無所求」。
因無所求故,菩提薩埵。
*
明州,天童,新禪師。
僧人問新禪師:
「如何是密作用?」
新禪師答:
「何曾密?」
僧人問:
「心徑未通時如何?」
新禪師答:
「什麼物阻礙你?」
僧人問:
「求之不得時如何?」
新禪師答:
「用求什麼?」
僧人問:
「如何才是?」
新禪師答:
「何曾失?」
(盧師尊提示:亙古至今,有何人得?有何人失?一般眾生,求求求求求,求東求西求南求北,到頭來,又求得什麼?放開眼一看,原來是雲來雲去生何極,水有誰教去不回。在這當中,聖弟子體會到什麼?)
盧勝彥文集221冊《與開悟共舞》求求求求求
盧師尊以前幫人神算,每日三百名問事者,早上幫人問完了事,下午還幫人看「風水」,忙得不亦樂乎。去了美國之後,才有所改變。
其實「神算」及「風水」,皆有所求,眾生求什麼呢?
一、財。
二、色。
三、名。
四、丁。
五、健康。
六、官司。
七、讀書。
這七則就總括了人生的一切。
財包括了「事業」、「薪水」、「正財」、「偏財」、「豪宅」、「名車」、「珠寶」等等。
色包含了「婚姻」、「嫁娶」、「男女友」、「沖剋」、「外遇」、「桃花」、「美醜」等等。
名包含了「升官」、「地位」、「人氣」、「調遷」、「名望」、「達官」、「貴人」等等。
丁包含了「生男」、「育女」、「多少男」、「多少女」、「有孕」、「無孕」等等。
健康的範圍更是廣泛,「尋醫」、「癌」、「愛滋」、「心、肝、脾、肺、腎」各種疾病,各種醫療,「健康及不健康」等等。
官司則一切官司的「輸或贏」、「法官」、「律師」、「調解」等等。
讀書包含「考試」、「選科系」、「出國」、「博士」、「碩士」、「學士」、「士、農、工、商」、「科技」等等。
其實以上就是人生。
而人生就是求、求、求、求、求。
問事還有「有形的」及「無形的」。
風水有「龍、穴、砂、水、向」。
龍主生、旺、死、絕。
穴主得與失。
砂主環境、貴人、窮通。
水主財運、順逆。
向主生命磁場。
(山主丁,水主財。)
問事及風水,不外乎,求、求、求、求、求。
後來,我深研佛法,始知:
「求不得」。
最後:「無所求」。
因無所求故,菩提薩埵。
*
明州,天童,新禪師。
僧人問新禪師:
「如何是密作用?」
新禪師答:
「何曾密?」
僧人問:
「心徑未通時如何?」
新禪師答:
「什麼物阻礙你?」
僧人問:
「求之不得時如何?」
新禪師答:
「用求什麼?」
僧人問:
「如何才是?」
新禪師答:
「何曾失?」
(盧師尊提示:亙古至今,有何人得?有何人失?一般眾生,求求求求求,求東求西求南求北,到頭來,又求得什麼?放開眼一看,原來是雲來雲去生何極,水有誰教去不回。在這當中,聖弟子體會到什麼?)
盧勝彥文集221冊《與開悟共舞》求求求求求
福是什麼?
●塗繼文
神州大地,家家門前貼福字,人人見面相互祝福。看來「人類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於獲得幸福」確是經典之言。
在中國,福文化源遠流長。劉熙在《釋名》中闡釋:福是「富」。民間傳說中,曾將「福」字視為阻擋和驅趕「窮神」的「護家符」。
相傳姜太公的老婆嫌貧愛富,在姜太公窮困潦倒時,離家出走。後來,姜太公掌管封神大權,她又回到姜太公身邊,糾纏姜太公封她為神。姜太公便封她為「窮神」,並限制她不能到有「福」字的人家去串門。百姓為了不讓「窮神」進家門,便在門上貼上「福」字。
貼「福」字還有一種說法是企盼「五福臨門」。「五福」源于《尚書》對「福」的解釋:「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終命。」這就是說一個人長壽、多財、健康平安、崇尚美德、其命善終,就是福。
《韓非子》則說:「全壽富貴謂之福。」許慎《說文解字》則認為:「福,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者之謂備。」意思是說,物質完備,老少齊全,減少災禍,自然「福星高照」。
福,其實是一個模糊的動態概念,由於歷史時代、環境不同,人們各自的處境和心態不同,一萬個人眼裡,就有一萬個關於福的標準與尺度。
儒家說:仁愛是福。孔子曰:「仁者愛人。」愛人民、愛自然、愛萬物眾生……博愛就是福。
道家說:無為是福。老子曰:「無為而無所不為。」人的身心修養到無為層次,就是福的最高境界。
佛家說:行善積德是福。福從哪裡來?「善盈而後福,福必以善來」。
禪者說:「如何是福?一叢竹。」所以寺院門前不貼福字,只在後院栽一叢竹。
對於為者官,清廉是福。晉•葛洪《抱樸子》曰:「清者,福之所乘也。」清正為民,廉潔奉公,不僅是為官者的福,更是老百姓的福……
行文至此,忽然悟到福只是一種緣分,它是生命的一種感受,人生的一種體驗。福當然是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追求而得到的,卻也是「比」出來的。
與下崗工人比,工作著就是福;與流浪者比,有家就是福;與遭遇災禍的人比,平安就是福;與饑寒者比,溫飽就是福;與罹患疾病者比,健康就是福;與戰亂中的人比,太平就是福;與孤獨者比,家庭圓滿就是福……所謂求福,其實就是一個「比」字,只要在心中把這個「比」字擺正了,福也就來了。
※ ※ ※
福,就字面看,乃是「示現一口田;田者可供播種,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若論心田,造善因得善果,造惡因得惡果,可鑑皆乃是種因得果者是也。
每個人皆有自己的一口田,端看眾生如何去種植,種植是播下種籽,經陽光、空氣、水的因緣聚合、時間、成長,而開花結果。而人之福也是如此而來。
世人多以福為外求,實則不然,乃是今生或夙世所植福田,而今生得以受報,如此而已。然天道無虧,常與善人,只要眾生懺悔惡業,端正心念,立身行道,自可福德不待外求,常與俱足。勉之!
虛原雜誌203期
神州大地,家家門前貼福字,人人見面相互祝福。看來「人類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於獲得幸福」確是經典之言。
在中國,福文化源遠流長。劉熙在《釋名》中闡釋:福是「富」。民間傳說中,曾將「福」字視為阻擋和驅趕「窮神」的「護家符」。
相傳姜太公的老婆嫌貧愛富,在姜太公窮困潦倒時,離家出走。後來,姜太公掌管封神大權,她又回到姜太公身邊,糾纏姜太公封她為神。姜太公便封她為「窮神」,並限制她不能到有「福」字的人家去串門。百姓為了不讓「窮神」進家門,便在門上貼上「福」字。
貼「福」字還有一種說法是企盼「五福臨門」。「五福」源于《尚書》對「福」的解釋:「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終命。」這就是說一個人長壽、多財、健康平安、崇尚美德、其命善終,就是福。
《韓非子》則說:「全壽富貴謂之福。」許慎《說文解字》則認為:「福,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者之謂備。」意思是說,物質完備,老少齊全,減少災禍,自然「福星高照」。
福,其實是一個模糊的動態概念,由於歷史時代、環境不同,人們各自的處境和心態不同,一萬個人眼裡,就有一萬個關於福的標準與尺度。
儒家說:仁愛是福。孔子曰:「仁者愛人。」愛人民、愛自然、愛萬物眾生……博愛就是福。
道家說:無為是福。老子曰:「無為而無所不為。」人的身心修養到無為層次,就是福的最高境界。
佛家說:行善積德是福。福從哪裡來?「善盈而後福,福必以善來」。
禪者說:「如何是福?一叢竹。」所以寺院門前不貼福字,只在後院栽一叢竹。
對於為者官,清廉是福。晉•葛洪《抱樸子》曰:「清者,福之所乘也。」清正為民,廉潔奉公,不僅是為官者的福,更是老百姓的福……
行文至此,忽然悟到福只是一種緣分,它是生命的一種感受,人生的一種體驗。福當然是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追求而得到的,卻也是「比」出來的。
與下崗工人比,工作著就是福;與流浪者比,有家就是福;與遭遇災禍的人比,平安就是福;與饑寒者比,溫飽就是福;與罹患疾病者比,健康就是福;與戰亂中的人比,太平就是福;與孤獨者比,家庭圓滿就是福……所謂求福,其實就是一個「比」字,只要在心中把這個「比」字擺正了,福也就來了。
※ ※ ※
福,就字面看,乃是「示現一口田;田者可供播種,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若論心田,造善因得善果,造惡因得惡果,可鑑皆乃是種因得果者是也。
每個人皆有自己的一口田,端看眾生如何去種植,種植是播下種籽,經陽光、空氣、水的因緣聚合、時間、成長,而開花結果。而人之福也是如此而來。
世人多以福為外求,實則不然,乃是今生或夙世所植福田,而今生得以受報,如此而已。然天道無虧,常與善人,只要眾生懺悔惡業,端正心念,立身行道,自可福德不待外求,常與俱足。勉之!
虛原雜誌2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