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

發光發熱

  教我們高等數學的老師其實是個哲學家。十多年前,在長江岸邊,我們面臨著畢業。所有的老師都祝願我們以後事業有成。但他卻在最後的一堂課上說:「最後一堂課,我們隨便聊聊吧。」

  那是一個下午,陽光很好,教室外的梧桐樹華蔭如蓋,陽光從葉間抛灑下來,他指指一束陽光,問:「你們見到的陽光是現在的嗎?」

  我們說:「當然是現在的陽光。」

  老師說:「錯了,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它發出的光線需要走八分鐘才能到達地球。我們現在所見到的陽光,是太陽八分鐘之前發出,而不是現在。」

  我們茫然,但又覺得莫名其妙。我們不知老師為什麼要聊天文方面的話題。

  老師卻繼續說,所有的恒星中,有一顆星叫天狼星,它距離我們地球十光年。而牛郎星和織女星,離我們長達二十七光年。而現在距離我們最遠的恒星是八萬光年之外。

  我們所看到的天穹,都不是現在的模樣。我們此刻見到的是十光年之前的天狼星,二十七光年前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八萬光年之外的外星系。而現在的天狼星,我們在十年後才能知道。現在的牛郎織女星要在二十七年後才知道,最遠的外星系,在八萬年之後。

  同學們,人生就像天際邊的一顆恒星,我希望你們從現在開始,從此刻開始,努力地發光。十年後,二十年後,我就能見到你們的最亮麗的人生。

※ ※ ※

  生命是天賦的,同是生為人,心性之優劣皆在一幅度範圍內,好壞差別不大。重點在習善惡而分野,若能啟發天性,皆可習善而成就賢哲之品德;如學壞而縱人慾,皆易迷昧心性而沉淪於禽獸一般之行徑。

  人死後,大多默默無聞,與草本同枯萎;有者大奸大惡,或作奸犯科,遺臭萬年;有者為聖為賢、或為德為善而受人崇敬,名垂千古而不朽,乃精神不死,偉哉聖人也!如何使精神不死?凡修而能有所成證道果者皆屬之,或能畢生與覺醒而盡心力去行善濟度、或抱懸壺濟世、或體天勸化而不輟者,凡諸等等善舉而能博得人們愛戴、景仰、崇敬、感恩,而長讓人們把彼等銘記在心懷而不忘,此即是吾人所謂之精神不死也。

  人之價值,其實是由自己決定的,蓋人的生命內容,完全視己身之實踐、之奮鬥事實而定,是以,一人生命之價值高低是不是就要靠每一個之如何去努力、去發揮呢?然修道不外乎修身修德,這是人人皆知,但卻非人人做得到,故要能做到布施、濟困、或印贈善書流傳等之善舉,一定要喚起良知良能而善用你的知能,也一定要克制私欲,才能犧牲自己利益以幫助別人,此乃修者必須要求己身去做到之德行,只要有心,人人可致。

  行善是最高之美德,而助人是很令人快樂之行舉,我就是說不出那種能令人喜悅的感覺,此有待各人親身去嘗試。有的人從來就沒有想到助人這問題,有的人想做,卻始終未做,乃心之難,或較無心使然。雖然開始覺得難,但只要心存有別人,也就會為人著想,當你學會關心起人人時,此即愛心之生發。唯存涵愛心者,方能愛得到世人;唯存涵愛心者,方能讓己心靈真正領會到助人之喜悅與充實感。

  為善是須要勇氣與決心的,否則都不免流於奢談(知而不為,空談而已)。吾人惟秉真摯之心以向修,則日日精進無礙,或更能誠虔學習:「視人如己,愛人如己。」能視人如己者就能愛人如己,久之,自能「愛人人如親人,待人人如同一家人。」此乃習善愛以去私欲、以淨化心靈之竅妙,能以此修心,即是偉大目標和成就。

  塵世間,歲月摧人老,人的生命很短暫,數十年光景耳!何所爭?又何所忙乎呢?今生有幸踏入道途,修,即是要藉重生再來一次之機會,而在有生之年,以竭盡生命之知能、之最大努力來去除一切塵染以淨靈。讓我們都能學會秉持真心、愛心而稍能去關懷、去幫助、去救濟急需受濟助之人-這才是真愛之實現。也惟能秉持真心、愛心而去救苦救難,憐貧濟物,解人災劫困厄,願與人共悲歡、共存活,與人打成一片,此應是最俱生活目的與生命意義,更是力行菩薩大愛悲憫之心懷。當一個人發揮出自己一生的那份光和熱,綻放出那股摯誠的愛心與無比的熱力,則其生命之價值,就不是我們世俗之人所能給予比擬的了。共勉之!

摘錄自修回真心(第一輯)二八發揮生命之價值

2012年12月30日 星期日

假如人生可以存檔

  我是一個喜愛電腦遊戲的女人,雖然玩的遊戲不多,但卻上癮至深。至今我仍清晰地記得玩第一款遊戲《仙劍》時的投入與沉迷:找到靈到靈兒時,我幾乎熱淚盈眶,仿佛自己就是仗劍行俠的李逍遙。

  遊戲過程中,儘管早有高手提醒說要及時存檔,我卻總是因為過於投入而忘記了存檔,結果就是每每到了緊要關頭我總是因失敗而不得不從頭再來。如此反復數次,吃盡了苦頭,我終於學會了及時存檔、提檔,遊戲就變得輕鬆起來,沒什麼大不了的,反正不如意就可以提檔重來。

  生活中常常有不如意的時候,不免就生出感慨:如果人生也能夠存檔該有多好啊!如果人生可以存檔,我將會選擇在二十歲時存檔,然後選擇與現在截然不同的生活,最終抉擇出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我想要像許多勇於闖蕩的年輕人一樣背上行囊去自己嚮往的地方打拼出自己的天地;我想要像那些為了理想而苦苦奮鬥的勇士一樣為了理想而探索;我想要在大好的奮鬥機會從身邊走過時立即抓住而不再讓它與我錯身而過……如果人生可以存檔,哪怕只有一次機會,便足夠了。

  是的,哪怕只有一次也就足夠,有了第一次的人生嘗試,我們難道還不懂得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嗎?

  但是,生活是現實的,它決不會給我們任何重新來過的機會,某個時間、某個地點、某個人、某件事,都是有去無返。正因為我們的人生無法重來,我們才會如此在乎我們的青春與生命。仔細想來,如果人生當真如電腦遊戲一樣可以存檔,那麼我們對待人生的態度是否也會如同遊戲呢?

  也許我們盡力了、認真了,卻仍無法避免錯誤與坎坷,那就讓我們將它包容,權當作人生給予我們的饋贈,使我們的人生更加豐富與美麗吧,誰又能說斷臂的維納斯不是更加的美麗呢?

  如果人生可以存檔,我的人生會是什麼樣子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只有一次的人生是多麼的珍貴。也正因為它沒有像遊戲一樣給我提供存檔的機會,我才愈發地懂得認真對待自己的人生。

轉載

2012年12月29日 星期六

念佛法門

濟佛曰:極樂世界已經到了,賢生快向  菩薩頂禮問訊。

蔡生曰:請  菩薩受弟子一拜。

菩薩曰:賢生免禮,一路辛苦了。

蔡生曰:那裡!那裡,方才  活佛恩師建議本堂以佛殊贈送有緣人,弟子在此叩問  菩薩,念佛應該在什麼時候最好。

菩薩曰:行、住、坐、臥,皆可念佛,很方便,不拘時候。但是如能在早晨或是晚上,各立下一個課程來念佛道,這是最好不過了。

蔡生曰:這個課程應該怎樣做才好。

菩薩曰:早晚的課程因為太長了,在書中講解,不容易清楚,所以想學習的人,不妨請教佛門法師。

蔡生曰:有些課程太費時了,是不是有簡易的念佛課程,讓繁忙的人去做。

菩薩曰:賢生問得好,現在我就介紹一種簡單的念佛課程,讓繁忙的人去實行吧!首先要念佛之前,最好能先放置一張  阿彌陀佛像,或是西方三聖像,(西方三聖像也就是  阿彌陀佛及  觀世音菩薩及  大勢至菩薩),佛像放置在廳堂神桌,如果沒有廳堂或是神桌,或是種種不方便,那麼就放置在自己的房間也可以,但是要放在最潔淨的地方才可以,並且在佛像上面遮蓋黃布,如果要進行念佛課程時,就把遮蓋的黃布掀開,恭敬合掌跪在佛前。如果沒有佛像,只要向西方正立,然後恭敬合掌,念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跪拜一次)

南無觀世音菩薩(跪拜一次)南無大勢至菩薩(跪拜一次)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跪拜一次)南無阿彌陀佛(隨各人的時間念百聲,千聲,念時可以不必跪拜)

最後念回向偈,「願生西方極樂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念完後跪拜三次就是課程完畢了)。

蔡生曰:叩問菩薩,誰是清淨大海眾菩薩。

菩薩曰:哈哈!西方極樂世界的  菩薩皆是清淨大海眾菩薩。

蔡生曰:這怎麼說呢?

菩薩曰:因為西方極樂世器是很清淨的,所以凡指西方淨土的菩薩都加稱清淨兩字,大海眾也就是說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就像大海一樣的眾多。

蔡生曰:還請問  菩薩,有些修道人常常以口念彌陀心散亂,嘴唇唸破也枉然,這句偈語去嗤笑念佛的人,那麼請問  菩薩,假如念佛的人,一心一意唸佛往生西方,但是自己業障深重,是不是不能往生西方了。

菩薩曰:賢生這個疑問問得太好了!念佛的人如果口中念佛,心裡仍然散亂的話,這是下品的果位,至於往生之有無,完全看在信,願,行三方面了。

蔡生曰:為什麼?

菩薩曰:因為一、「信」:信是信心的推動力,這股力量對修行的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就好比你是一位貿易商人,想在外國訂一批貨,假使這批貨是向其國家經營的公司訂購的,那麼你是不是比較有信心,為什麼有信心呢?因為你與國家經營的公司訂購貨品,就好比與其國家元首做生意一樣,一定不倒帳。

今天唸佛法門是  佛陀親口講的,末法眾生靈根迷昧,唯有念佛法門,三根普被,所以念佛法門,可說是最簡易的修行方法,為什麼最簡易呢?因為只要在「心、口、意」咬定一個佛字,心想  阿彌陀佛,口唸  阿彌陀佛,意念  阿彌陀佛,就能得到  諸佛菩薩的護持加助,而且修習其他法門大多依靠自力,只有修習念佛的淨土法門是依仗佛力。

二、「願」:願是希望與意志的推動力,這是成事的必要條件,你看凡是事業有成就的人,擊他們必須在做事之前,就緣有一股「希望的意志力」,在背後推動著,他才能成功,更不會半途而廢。

三、「行」:行是做的意思,今天你向信用很好的公司訂購貨品了,你很想要這些貨品,你必須賺錢去買,那麼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是一樣,除了嚮往之外,還要相信  佛陀,最主要的還是要「去做、去行、去修」,「做」就是行功立德,佈施喜捨,「行」是勤奮念佛,「修」是修心,修口,修意,修品性品德,使自己的業障漸漸消除,靈性日慚光明,如此一來上品往生就離你不遠了。

蔡生曰:承蒙  菩薩苦口婆心的講解,實在太感激了。

濟佛曰:時間不早了,今天的訪問就到此為止吧,

摘錄自極樂世界遊記-第五回 訪菩薩述簡易念佛課程

放手

  在泰國,當地人摘取椰子果實作為食物,也當作商品在市場上販賣。椰子樹長得又高又挺,樹身光溜溜的,沒有多少借力的地方,人類爬上椰子樹摘椰果實在太困難。相對之下,手腳靈活、成天鑽上鑽下的猴子就可以輕易摘到椰果。

  泰國人熟知猴子愛吃香蕉的天性,也佩服猴子的敏捷。他們想借助猴子的力量摘取椰果,但是猴子機靈靈的,動作又快,一感覺到人類接近的氣息,腳底抹油,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泰國人只能望猴興嘆。

  於是泰國人想到了一個方法,將圓腹窄口的瓶子放在猴子經常出沒的地方,瓶口大小適中,剛好適合一條香蕉穿過,泰國人將香蕉放進窄口瓶,然後躲在遠處觀察。

  猴子探頭探腦的偵測,知道附近沒有人,聞到香蕉濃郁的香氣,伸出手抓取瓶裡的香蕉。此時泰國人從遠處跳出來,朝著猴子直奔而來。小猴急忙溜之大吉,但是手卻怎麼也伸不出瓶口。小猴子拖著大瓶子到處跑,十分笨拙,三兩下就被人類抓住了,從此被繩子套牢,下半輩子過著為人奴役的生活,負責摘取椰果給泰國人。

  為什麼猴子的手伸得進去瓶子,卻伸不出來呢?不是猴子的手變大了,也不是瓶子有什麼機關,而是猴子抓住香蕉的拳頭卡在瓶口出不來,猴子內心塞滿吃香蕉的慾望,終於斷送了自由。如果猴子能當機立斷,放開握緊香蕉的手,人類再快,也追不上猴子穿梭在熱帶雨林的迅捷。一時貪心,讓猴子成了一世奴隸。

  我們人類何嘗不是這樣,因為慾念放不開,錯失許多自由、快樂、抑或是更好的機會,更美滿的生活,只有放下心心念念的慾望,才能以澄澈的眼睛分析事理,找出正確的方向。

※ ※ ※

  患諸慾而執迷謂之癡,欲心重者著癡,少欲寡癡,無欲不癡,不癡則心神定,心神定則靈清,靈清則逍遙矣。

  人生常感嘆茫茫苦海,何故呢?乃受毒而無法舒暢清爽,就因為「癡」而苦難重重,遍受毒害而不自知,難怪乎心性無法超脫,所以苦也。然而受此無形之毒,如不能鍊修以克服,中毒乃深,無藥可癒也。

  試看世人總是欲望難填,終日汲汲於欲望之功成,費盡心機,無所不用其極的爭取,誠不知這種無形侵蝕之毒害是無法解脫的。癡於財、癡於情、癡於色、癡於氣等等,總是無法停息。癡於財,則謀財害命,搶奪騙;癡於情,則必耗費心志,戕害意念;癡於色,則必戕身,敗壞倫理道德;癡於氣,則本性受損,無以彌補。難道所癡者真正人生(生活)之真諦乎?其實這就是世人懵懂無識之所在,誤假為真,誤害為利,真是可憐!俟無常一到,一切歸於空,恍然始悟,悔已晚矣!何不養修明理,真正體會人生之實際,好好的發揮真正理性之意念,掃除萬般萬情之癡毒,那自然可輕鬆矣。千萬莫可造德不成,暗染癡毒而造罪造業,那重則千載難贖其罪業。智者速醒改悔之。

摘錄自蠱-第四章 癡 蠱

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人來人往為了啥

蓮生/文

  曾在台中火車站看人潮,上車的上車,下車的下車,我內心浮起一個意念︰

  「人來人往為了啥?」

  又在一家電影院看人潮,散場的走出,而剛欲開演的走入,又起一個意念︰

  「人來人往為了啥?」

  又在一殯儀館送故人,人潮相當多,列隊弔念,向前拜祭的,拜祭完走出的,也起一個意念︰

  「人來人往為了啥?」

  我看很多人出生。

  我看很多人死亡。

  「人來人往為了啥?」

  在「葉子湖」隱居了五年,突然想起端午節近,而自己的生日也近,啞然失笑,我這天上天下的過客問自己︰

  「人來人往為了啥?」

  寫下了短句︰

  一夜的風,一夜的雨,

  客居的茅舍,客居的思念無數數,

  我的心思如雲,我的一生如雲,

  怎會住在紅塵深處?

  這人間世,

  難住啊!難住!

  縱然煩惱如許長,

  到頭來,

  原來是無有一事。

  (然而這小小的一首短句,裡面深藏的,仍然有一意念,人來人往為了啥?)

  以前有弟子問我︰

  「人生為何?」

  「如夢。」

  「人生為何?」

  「如寄。」

  「人生為何?」

  「生老病死。」

  「人生為何?」

  「養生送死。」

  「人生為何?」

  「酬業。」

  「人生為何?」

  「遊戲。」

  這些問,這些回答,都沒有錯。錯的是,你知道人生的密意是啥?

  我個人覺得,功名富貴如浮雲,人生苦短,這功名富貴,無用,無用。於是,毅然決然的走修行之路,主要是為了踢破人生之謎?人來人往為了啥?為了啥?為了啥?

  我明白︰

  資糧道──種子。

  加行道──發芽繁殖。

  見道──根。

  修道──莖葉花。

  究竟道──果。

  (這是一個很恰當的比喻,其中的見道,就是開悟,就是澈見如來的真正面目,所謂踢破人生的黑漆桶,撥雲見日,這其中正是人生的真實意。)

  人生的最後,既然財也無所得,既然色也無所得,既然名也無所得,既然大富大貴均無所得,既然一切依附均無所得,既然過去、現在、未來,均是無所得。

  現在問大家︰

  「你見什麼道?悟什麼道?」

《不可說之說》人來人往為了啥

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

富足

  有一天,一位名為清遂的禪僧,來到曹山本寂禪師的道場參拜禪師,並且向他請法說:「弟子清遂,參禪二十年了,仍然覺得貧窮,禪師可否救濟、救濟貧僧?」

  曹山本寂禪師說:「佛教以佛法僧為三寶,你既為僧,怎可曰貧?日月星辰、花草樹木,世間如許之多,你為何感到貧窮呢?」

  清遂禪僧正想有所言說,曹山禪師又加了一句:「內心的寶藏、佛性真如你都有,那裡可以說窮?」

  清遂一聽,如同當頭棒喝,當下向曹山本寂禪師頂禮。

  禮拜過後,清遂向曹山禪師說:「禪師,感謝您!今天將山河大地、真如本性,一切都交給我了,我再也不貧窮了!將來有機會,連本帶利再還您一些。」說後就揚長而去了。

  曹山本寂禪師見狀,點點頭,對旁邊的弟子們說:「此僧悟也!」

※ ※ ※

  「禪定」它可使人從自己的繭中走出來,看到周圍的美、寧靜和祥和。那心就會與法界發生了交會,頓時,一切煩惱如風吹雲散,真是「萬里無雲,萬里青」的意境,這就是性靈的洗滌。

  人來自大自然,人與自然有如母子關係一樣,一接觸它,心內就有親密的感受,身心涵養著自然靈秀之氣,充分洗去了塵垢,性靈開朗了起來。

  禪家說:「江月照,松風吹,永夜清宵何所為。」意思是說,一個人若不能面臨江上的明月,或是接受松風的撫慰,就無法看出閒情意緻,蕩滌千古愁的感受。所以,如果有不如意或是想不開時,要給自己一個機會,就是接觸大自然,將會與淨土法界有個交會,得到永遠光明的覺性。

  一旦有了覺性,你就會在平凡的生活中看出悅樂的情懷。當你看到大自然的壯闊,和山川的靈秀..,那必會引發出幽思寧靜,沁入心弦,淨化塵勞,孕育高妙的性靈。

摘錄自禪-第六五章 自然性靈的洗滌

2012年12月26日 星期三

你快樂嗎?



  日本有一則小故事,有對老夫妻沒有子女、親戚,住在一個山城小鎮外,沒有什麼鄰居,只有兩老相依為命,雖然生活貧困,但是生活中充滿著愛的意境與滿心的善解。

  兩老每天都會彼此問候:「你今天高興嗎?」

  「很高興呀!」

  在一問一答中,兩人哈哈大笑,笑聲傳遍山谷。

  有時候生活窘困,兩人也不在意,阿公問:「你快樂嗎?」

  阿嬤說:「很快樂呀!」

  阿公問:「今天有飯吃嗎?」

  阿嬤說:「家裡空空如也喲!」

  又是一陣無憂的笑聲。似乎任何難題都難不倒他們,每天充滿著善解與歡喜。

  一日,大雪紛飛,阿嬤很歡喜地說:「明天就是大年夜了。」

  阿公說:「嗯,真歡喜!」

  阿嬤說:「希望能做一些好料理,過一個豐富的大年夜。」

  「我們有什麼東西嗎?」

  「什麼東西也沒有!」

  阿公想了一會說:「我們有剛做好的五頂斗笠,拿去鎮上賣掉,就可以買年糕、白米,還有豐富的菜餚。」

  隔天一大早,阿公就趕著出門,大雪還下著,積雪好深好厚。

  阿公拉緊衣領,冒著風雪往鎮上去,一步一腳印,阿嬤看著阿公的背影愈來愈遠,直到看不見了才關上門。

  阿公在大雪中走得十分辛苦,就在即將到達小鎮之前,遠遠地看到六個人站在路旁。心裏納悶:「這麼冷的天氣,這些人站在路邊做什麼?」

  走近一看,原來是六尊石雕的地藏菩薩像,每尊菩薩的身上全是雪花。

  「地藏王菩薩,下這麼大的雪,想必您一定很冷吧。」

  阿公於心不忍,趕緊揮掉菩薩身上的雪,然而大雪直下,根本來不及清理。

  於是,阿公就讓石地藏戴上斗笠,抵擋風雪。不過只有五頂斗笠卻有六尊石地藏,阿公又取下自己頭上的斗笠,戴在第六尊石地藏頭上,才安心地回家。

  到家時天色已暗,阿嬤看到阿公回來很高興。阿公不好意思地說:「對不起,我還是空手而回。」

  阿嬤說:「沒關係,只要你平安回來,就是最好​​的禮物。」

  阿公將經歷一一說給阿嬤聽,一面說一面笑,阿嬤見他那麼愉快,也聽得好快樂。

  阿公每說到一尊石地藏,阿嬤就說一次:「做得好,做得好。」讚歎阿公有愛心又虔誠。

  當晚大年夜,真的沒米可下鍋,兩老看著空鍋冷灶相視而笑,阿公告訴阿嬤:「早點睡吧,睡著就不知道餓了。」

  阿嬤說:「對呀!早點睡,明天起來一樣過新年。」這就是心中沒有掛礙的清淨歡喜。

  心中有愛,互相關懷,縱然天氣燠熱難當,內心依舊清涼;即使身處冰天雪地,也能感受冬陽般的溫暖。

  生活中時時有愛,貧窮也會快樂,挫折也能獲得紓解。只要心中的愛多一些,貪欲就少一些;感恩多一些,爭執就少一些,愛與善解就能溫暖這個世間。

2012年12月25日 星期二

幸運餐桌

  連續三個多月,丹尼的餐廳營收根本無法與成本打平,在經濟不景氣前,這間小餐館也曾有過門外大排長龍的日子。

  而今晚,丹尼算了算帳款,他決定;餐廳就開到今天了吧!他已無力再承擔虧損了。

  應該是用晚餐的尖峰時間,店裡卻只坐著一對父子,兩人共點了一份套餐,孩子吵鬧著,父親先是不予理會,接著不耐煩的要孩子安靜。

  此時,有個戴著帽子、臉色陰沉的男子走進店裡,丹尼上前招呼,一邊心想:或許這就是餐廳最後一個客人了,不如多招待他一些吧!

  能做的雖然不多,但這小小的驚喜,或許能帶給他人一點快樂。

  幸運餐桌免費招待

  男子點完餐後,丹尼等著對他說:「恭喜你!你所坐的位置,正是本日的幸運餐桌!不僅所有餐點免費,還可獲得額外的招待喔!」

  男子驚訝的看著丹尼:「沒想到我竟然這麼幸運!」

  丹尼笑著為男子送上招待的甜點,男子也露出笑容。

  隔壁桌的孩子看到了,吵著說:「爸爸,我也要吃甜點。」

  父親卻說:「沒錢啦,吵什麼吵!」

  看到了這一幕,男子對丹尼說:「那麼,我也將我的好運分一點給其他人吧!」

  於是,他請丹尼將甜點送到父子桌上,孩子看到甜點,開心的又叫又跳,父親也露出了笑容,走到男子的桌旁向他道謝。

  兩人坐下來一聊,才知道男子是間小公司的老闆,名叫庫爾。

  庫爾問那位父親是做什麼工作的。

  只見他沮喪的回答:「我原是產銷經理,但因公司營運狀況不佳,已通知我做到月底……。」

  聽見這樣的回答,庫爾想了一想,說:「嗯...,我的公司正在找尋業務方面的人才,不知你有興趣試試嗎?」

  這位父親露出驚訝的表情:「這……,當然好啊!」

  兩人便約定了明日到公司面談的時間。

  奇妙的歡樂轉變

  這天過後,丹尼決定再堅持一陣子,並在每天都選出一張幸運餐桌,招待坐在那張桌子上的客人;消息傳開後,許多人都好奇的要來碰碰運氣,而丹尼爾餐廳的人氣因此越來越旺。

  幾年過去後,庫爾已是丹尼餐廳的老顧客和好友。

  有天,庫爾突然問起丹尼:你知道,當我第一次走進餐館的時候,心裡在想什麼嗎?

  丹尼搖搖頭,庫爾淡淡說著:「其實,那天晚上,我走進餐館,是打算飽餐一頓後,再想辦法結束自己生命的。」

  一個決定影響深遠

  那天,我的妻子給了我一封信,信中她說她再也無法忍受我工作忙碌;時常忽略她,所以決定與另一個男人遠走高飛!

  在那晚,我感到自己一無是處,我是那麼愛她,她卻感受不到,我對這世界真是灰心到了極點。

  庫爾抬起頭來,對丹尼微笑了一下:「但也就在那晚,我坐到了幸運餐桌!」

  一開始,我內心深覺諷刺,但當我並沒想太多,就將幸運分給其他人,並看到他人開心的回應時,我突然深深覺得,自己還是有用的,於是,我開始重建了自己的人生!

  丹尼看著庫爾,眼眶盈滿了淚水,他深深了解到,真正的幸運,其實是來自於不顧自己缺乏的無私給予,而自己,也正是那眾多幸運者之一。

※ ※ ※

  玄天上帝說:「他人患難顛沛時,若能善用一言解救,這種功德,上可資助祖先,下能庇蔭兒孫。」又說:「推倒與扶持,一樣都是用手;陷害和讚歎,一樣都是用口。寧可用扶人的手,不要開害人的口。如能依照這句話做,前程自然會長久。」

  行善之要,在於喜捨;人生在世,對於行諸善事,首要條件在於能夠「喜捨」。

  行善之事乃有包羅萬象,非常多元之種類,大略上可分:財施、法施與無畏施,而並非每一項善行都得用金錢才能做得到。舉凡每一個人,當一大清早起床之後,臨出門之際,除了平常面對自家人應該給予問候之外,當步出家門見到左鄰右舍,如能施以微笑,並且用柔和之口語,向左鄰右舍打招呼,並且能夠帶給鄰居笑容及溫和的親切,實在是善行之深奧也。

  在職務上,自身能夠幫忙的範圍內,便盡予協助他人提早達成任務,更有善道之妙。這樣處處給予他人經常性的歡喜捨予,既能讓別人愉悅,更能讓自己法喜充滿。對待他人能像對待自己一般,處處盡予扶持,處處盡予關照,讓每一個人於彼此間能夠互相的喜捨,互相的普行諸善事。

  俗云:「捨得一粟,卻得萬鐘。」正是天道循環之理,有善行真修之人上天必不會虧待你的,希世人能勉悟行之。

轉載

2012年12月23日 星期日

寒冰山

蓮生/文

  曾有人問我:「寒冰地獄是怎麼回事?」

  我如此回答:

  「在地獄中,有寒冰地獄,其組成是一座又一座的冰山。業重之人,被送往寒冰地獄,便自覺全身赤裸,被置於冰山之頂,其寒無比,渾身顫抖。突望向他山,他山蒼青翠綠,景色宜人,便一面顫抖,一面爬向他山。」

  我又說:

  「當業重之人掙扎著,爬向他山之時,自覺精疲力盡,到達了他山之頂,而這座他山,一剎那之間,蒼青翠綠不見,景色宜人不見,竟然也是一座更寒冷的冰山雪窖。」

  我又說:

  「業重之人,精疲力盡,寒顫之餘,又望向他山,他山另一座,是鳥語花香,和風吹拂的山。於是又下此山,又奔赴另一座山,想不到的是,爬到了頂,此山仍然是一座寒冰山。」

  我又說:

  「罪重之人,此山望彼山,彼山甚美妙,但,一爬過去,原來更是寒冰。最終的是,精疲力盡而死,被凍死過去,尋溫暖處,終不可得。」

  我又說:

  「罪重之人,赤裸爬冰山,其苦可知,欲尋溫暖處,爬下爬上,但最終發覺,每一座山,初看都好,爬到了才知不好,其耗神耗力之苦,其苦可知。」

  我又說:

  「罪重之人,不是被凍死,便是耗力而死,死後又活,又開始爬冰山了,如此周而復始,是寒冰地獄。」



  我問冥王:

  「何以此山望彼山,彼山明明的是冰山,而罪重之人,卻看成溫暖的山?」

  冥王答:

  「凡夫之眼的錯覺!」

  我問:

  「世俗之眼,何生錯覺?」

  冥王答:

  「執著之故!」

  冥王接著說:

  「世俗之人,不守本分,貪心不足,有了錢,又要更多的錢;有了地位,又要更大的地位;有了一妻,更要多妻;有了名,要更多的大名,如此追逐不休,不擇手段,害人利己,樂此不疲。這等貪心不足之人,死了以後,便落寒冰地獄,一山爬過一山,無休無止。」

  我問:

  「是否有大和尚,將落此獄?」

  冥王答:

  「是的。」

  冥王說:

  「大和尚宜覓心,尋本覺的清靜心,與道合者大。但,創立一個山頭之後,又創立另一個山頭,再立一個大山頭……,全在經營謀利上下功夫,未明心見性,又欲想成就世俗的大名,此大和尚,只是山頭多,名望大,財勢大,當下寒冰地獄。」

  冥王說:

  「世俗之人,一山望著一山高,人人爭名、爭地盤、爭財、爭地位,如此爭來爭去,與寒冰山相應,自然落寒冰地獄。」

  我問:

  「建寺如何?」

  冥王答:

  「利益眾生修行,則建之。」

  「利益自己名利,不宜建之。」



  我現在有一個問題問大家:

  「世俗人的眼睛,常常眼花而看錯,所見之相,往往錯覺。有名、有勢、有地位、有財力,往往並不是真正行者,而如何才是真正的行者呢?試答一個字!如何?」

《地獄變現記》寒冰山

2012年12月22日 星期六

不怕妄想起,只怕覺照遲

  有一位身為公司主管的護法居士,經常為生活的瑣碎事務以及人際關係而苦惱。

  他到寺院裡向大香禪師請教說:「禪師,要怎麼樣才能把情緒控制好,不讓心念隨意放縱,亂起瞋恚無明?」

  大香禪師回答說:「善護清淨心。」

  這位居士不明白,再問:「如何善護住清淨心呢?」

  大香禪師於是說了一個故事。

  過去,在喜馬拉雅山的頂峰,有一座大水池,龍王經常領著龍子龍孫在此興風作浪。

  貴霜王朝的迦膩色迦王為了平息這件事,於是帶領百萬雄兵前往,想要在山上興建一座寶塔,並且將龍池填平。

  龍王聽聞此事,瞋心大發,立即呼風喚雨,一時間,天地變色,飛砂走石,軍隊分不清東西南北,結果匆匆落荒而逃。

  不過,迦膩色迦王毫不氣餒,幾次之後,終於趁著風雨歇息,領軍攻上山頂,命令軍隊搬運大石填平龍池,並建了一座寶塔。龍王無法抵抗,於是請求:

  「大王啊!我甘願降服,但是我生性暴戾,難調難伏,所以,請大王在寶塔頂懸掛一口大鐘。如果看見山頂生起黑雲,就趕快敲鐘,我一聽到鐘聲,就會熄滅心中的瞋火了。」

  大香禪師接著對居士說:「自覺,是截斷善惡念頭流轉的智慧寶劍。你因為不自覺,所以才會任由貪瞋癡的風雨大作。」

  大香禪師走近這位居士,指著他的心,笑著說:「這裡,就是少了一口自我警覺的大鐘呀!」

  人心裡面,所謂一心開二門,一念善,一念惡。有云:「不怕妄想起,只怕覺照遲」,在吾人的心上,如果不建設一座大鐘,為自己警策自勵,難免從心上升起無明烏雲、瞋恨嫉妒的煩惱,實在害人害己。

  如大香禪師所說,如果我們人人都能在心上建立起一座警鐘,如有煩惱生起,警鐘將適時給予我們警告,就會減少許多的惡業。但是光靠別人來幫助,時間上往往來不及,反而自我的策勵,有時候更勝過百萬雄兵啊!

※ ※ ※

  在修煉的過程中,每個人皆有其弱點,有的人之弱點一目就可了然,有的人之弱點被表象所掩蓋,意即其所自認為之優點正是其弱點之所在,故唯有找到自己的弱點,才能有效的進行修煉。

  人出生於世後,靈魂除了先天之本性外,經過眼觀、耳聞、鼻嗅、舌嚐、接觸、學習之後,靈魂亦具備了後天認識,這種認識引導一個人之思想、神經系統,並經由身軀和五官表達出來。

  人之行為大部份受後天認識所支配,但人的先天本性亦會時時支配一個人之行為,故人之身體表面上是受大腦所控制,但實際上是受先天本性與靈魂的後天認識二者同時支配。

  若先天靈魂帶有不純潔的劣根性,一個人就會鬼使神差,不知不覺做些錯事、惡事,有的人之靈魂體非常純正,潛意識就會讓他做一些意想不到、認為不可能做到之事,其結果亦改善、改進了自己的人生。

  人在鬼使神差、不知不覺之行為,往往是受到靈魂的先天本性所支配,此種不按思維常規行事之現象,即是「不自覺現象」,凡人很難辨別哪些是後天認識,哪些是先天靈魂之認識,且往往皆認為都是後天認識。

  要清楚自己的「不自覺現象」,思想、行為就要本著良心,要注意自己的「不自覺現象」是對還是錯,大多數人會在不自覺中重複犯了習慣性之壞毛病,重複做了自己不想做之事情,甚至「明知故犯」,但又無法將其糾正過來,此皆是屬「不自覺現象」。

  在修煉的過程中,出現錯誤的不自覺現象乃是正常的,此不需內心忐忑不安,但要學會打坐、禪定,並從中放下罣礙,讓心靜下來,在靜心的過程中,就會逐漸學會管理自己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以昇華靈魂之層次。

摘錄自自然之道-第三一章靈魂之弱點-不自覺性

2012年12月21日 星期五

無知最害人

  釋迦牟尼說法的時候總是顯得和藹可親,經常說些弟子熟悉、愛聽的事物。為了使眾人能夠理解,他說得總是深入淺出,用大量的比喻娓娓道來,弟子們都覺得非常親切。

  一天, 釋迦牟尼說法後,有個弟子向他請教「不知者無罪」是不是真的。

  對於這個問題,釋迦牟尼並沒有有直接回答,而是做了一個比喻:「現在有一把火鉗,它被燒得火燙,但肉眼卻看不出來。如果你去拿這把火鉗,是知道它燒得火燙受害嚴重,還是不知道它燒的火燙受害嚴重?」

  弟子想了想回答:「應該是不知道它被燒得火燙受害嚴重。因為不知道才沒有一點準備,被燙的時候就來不及採取防範措施。」

  釋迦牟尼和藹地說道:「是啊!如果知道火鉗燒得火燙而去拿,就會心驚膽戰深懷戒心,不敢絲毫大意拿的時候不會用力去抓。可見,並不是「不知者無罪」,而是不知者受害最大。人們就是因為不明真理,所以才會在苦浪裏翻騰沉淪。」

※ ※ ※

  愚有毒乎?有之也,因如愚則理不明,意不清,容易受惑。一旦受惑,毒隨之起也,故有常云:做傻事,也就是因理不明而錯做其事之來也。

  人因遺傳之關,是有智慧之差別,而愚本身並不是什麼罪過,但愚是可設法改善的,愚是可利用各種方式去調整,可讓自己從經驗或學習中聰明起來,一旦聰明有智慧,不會錯亂事理,不會做事有差池,那就可無毒矣。

  愚者易受外界之惑而為非作歹,這就是無形之毒害存焉!愚易受智者之利用,做出不該做之事,這也是存毒之一面,所以愚有其毒,理在此也。

  愚非罪過,只要肯努力、肯學習,還是個智者;怕的是愚而不勤,不願學習,那受害的是你自己。為何每個為人父母者要子女能勤奮讀書(現在的人是為了要子女能出人頭地,多賺些錢)?那就是要能從讀書學習中讓自己聰智起來,一旦聰智就不會有毒害,這才是求學讀書的真旨,所以從古至今,為何聖賢都鼓勵學習?道理是相同的,不讓性靈受毒也,並不是如今錯誤意識之求取功名也。盼世人能知而奮勵自我,不可受毒,希勉之。

摘錄自蠱-第三十章 愚 蠱

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

煩惱是多餘的

  有位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他要求一群實驗者在周日晚上,把想到的未來七天的煩惱事都寫下來,然後投入一個大型的「煩惱箱」。

  到了第三周的星期天,他在實驗者面前打開這個箱子,逐一與成員核對每一項「煩惱」,結果發現其中有九成煩惱並未真正發生。

  接著,他又要求大家把那剩下的字條重新丟入紙箱中,等過了三周,再來尋找解決之道。

  結果到了那一天,他開箱後,發現那些煩惱也不再是煩惱了。這就是所謂的「自尋煩惱」。

  據統計,92%的憂慮從未發生過,剩下的8%中有的是你能夠輕易應付的。

  有一個秘密是醫生都知道的,那就是:大多數疾病都可以不治而癒。同樣,大多數的煩惱都會在第二天早晨少了很多。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生活中,很多人往往會自尋煩惱,自己給自己套上枷鎖,從而搞得自己疲憊不堪。

  法國作家莫魯瓦說過:「我們常常為一些應當迅速忘掉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所干擾而失去理智,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幾十個年頭,然而我們卻為糾纏無聊瑣事而白白浪費了許多寶貴時光。」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沒吃飽,人只有一個煩惱;吃飽了,人就有無數個煩惱。

  人,最大的幸福莫過於不為瑣事所煩惱;最大災禍莫過於疑神疑鬼。

轉載

當災難來時該怎麼辦

蓮生/文

  人問:

  「當災難來時該怎麼辦?」

  我答:

  「我這一生,常常想的二個字是『無常』。這二個字,有二個含意。第一,人的身體,每天在變化,不只每天在變化,時時分分秒秒,都有變化。這是第一個『無常』的含意了。第二,我們人類,不管在家中,或出門在外,都會有意外發生,這種發生意外,是突發性的,令人措手不及的。這是第二個『無常』的含意了。」

  我說:

  「當災難來時該怎麼辦?我是一個常常想『無常』的人,所以我平時已做好準備工作,這準備工作就是修好往生淨土法,這是我天天的功課。白天也修,夜晚上床睡覺也修,我的眠光法,就是往生淨土光明法。」

  我說:

  「例如,我乘飛機,上了飛機之後,坐好座位,綁好安全帶。我馬上觀想本尊住頂,我持本尊心咒,一直感應到本尊降臨在我的頂上,或進入我的心中,這時候我早已做好『無常』的準備工作。萬一,飛機發生事故,我「咻」的一聲,往生佛國淨土去了。災難不發生是最好,只要一發生,我就由本尊接引,到佛國去了。所以,我本人對災難,一點也不恐懼。不發生也可以,發生也可以。」

  我說:

  「由以上的例子,我任何時候,都做好準備往生的,生死在我來說,並不是畏懼,而是無所謂,生無喜,死無憂。我是一個修行人,每天做好修行往生淨土光明世界,何必畏懼災難。尤其我是一位開悟者,是生是死,早已不掛在心頭,無生無死了!」



  我曾如此對大眾說法:

  二○一二年的世界末日說,我一點感覺也沒有。我的意思是說:

  世界末日沒有來,我可以多弘法幾年,就算是「度」眾生吧!

  世界末日真的來了,我哈哈哈大笑三聲,往生清淨佛國去了!

  如果災難發生,眾生滅絕,此時平時無分別也!

  妻財子孫,平等平等!

  榮華富貴,平等平等!

  環肥燕瘦,平等平等!

  官宦走卒,平等平等!

  子子孫孫,平等平等!

  名大名小,平等平等!

  這下子,才是真正是「天下太平了」!



  興元府,牛頭山,精禪師。

  僧人問:

  「如何是古佛心?」

  精禪師答:

  「東海浮漚。」(不見了!)

  問:「如何領會?」

  答:「秤鎚落井。」(不見了!)

  問:

  「不居凡聖是什麼人?」

  答:

  「梁朝傅大士。」

  問:

  「此理如何?」

  答:

  「楚國孟嘗君。」

  我說:

  「傅大士、孟嘗君,全不見了!」

《當代法王答客問》當災難來時該怎麼辦

2012年12月19日 星期三

垃圾車法則

  一天,我跳進一輛計程車,出發去機場。我們正規規矩矩地沿著車道向前行駛,突然,一輛黑色的小汽車從我們正前方的一個停車位上冒了出來。

  計程車司機猛地踩下刹車,同時猛打方向盤,車向一側滑去,和另一輛車剛好擦邊而過,差一點點就撞上!

  那輛車的司機擦了一下汗,立刻開始沖我們大喊大叫。我的計程車司機只是笑了笑,向他揮了揮手。

  我覺得很不解,於是就問他:「你為什麼還對他那麼友好呢?那個傢伙差點兒撞壞你的車,把我們送進醫院!」

  就是在那個時候,計程車司機向我解釋了他的「垃圾車法則」。

  他說許多人就像垃圾車一樣,他們裝滿了挫敗、憤怒和失望。當他們的垃圾堆積到一定程度以後,需要一個地方傾瀉。有時候他們會傾瀉到你身上。遇到這種情況,不要把垃圾接過來,再散佈給你的同事、家人。生命太短暫了,沒有時間去後悔和遺憾,所以,要去愛善待你的人,而為不善待你的人祈禱。

  多麼好的一個「垃圾車法則」,簡單而富有哲理,讓我久久、久久地思考著,生活有10%是靠你創造的,而有90%是看你如何去對待的。

※ ※ ※

  容笑開懷肚大能容,但世間人總為一些芝麻綠豆小事在爭執,可笑,可笑。

  當知凡一切的爭執必有其因,若能心平氣和,想想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爭執的因本就是無有亦是空,奈人們常常執意我知我見,故才使這一個我執造成對事因放不下起煩惱。

  人心量大能容一切,但就是因為一個執著,以至心量小如雀肚,對此世人應學學肚大能容。天地有情,一切眾生何不皆是同根同緣,有什麼好爭執的呢?

  蓋心量大的人其內涵必是非常敦厚,自也非常的清靜無何我相人相起爭端,更是品德純真、正直不阿。

  世人是要學習這等,還是要每天起無明起煩惱呢?心靈的清靜在於能破諸相,能放下一切掛礙,這才是需要的境界。

摘錄自慈聖雜誌110期

2012年12月17日 星期一

及時回頭

  有一位青年,幼年喪母,父親再娶,此位青年因嘗不到慈母之愛,更失去父親的關懷,疏於管教,國校畢業後就離鄉背井闖天下。

  雖然他有一顆向上的心,可是,人畢竟有失意的時候,如受人歧視或欺負,內心經感到非常的徬惶,這積鬱不滿的心靈,導致走入墮落的深淵,結交不良朋友,成群結黨,破壞社會的祥和。

  有一日,此位青年,手頭拮据,憑著血氣之勇,身懷利刃,欲擄掠計程車,以便揮霍,很幸運的第一次就遇上仁人德士,是一位老伯駕駛的計程車,當車駛向郊外之時,青年拿出利刃,抵住老伯的背後,並喝叱曰:「拿出錢來,否則就殺了你。」

  老伯是一位修道者,一生救人濟世,頗有定力,所以並無驚懼。並曰:「年輕人,最近手頭拮据吧!」

  青年:「廢話少說,否則將你殺死。」

  老伯:「你放心,我不會去報警的,我身上只有一千多元,可是你假如能改過向善,真的須要錢的話,我可以再幫助你,你應該相信我了吧!」

  此時這位年輕人不再緊張,並詫異無言以對。

  老伯又曰:「年輕人,我年紀已長,假如你真要我的命,我不會去可惜這條生命,倒是你年紀輕輕,受國家栽培,受父母養育,一事無成,便要自毀前程,毀了你自己,等於毀了你父母,更毀了國家,戴著不忠不孝的罪名,讓世人唾棄,接受長期的牢獄之刑,父母受無妄之災,憂憤痛心你心何忍,難道這是聰明的行為………」

  老伯眼看年青人已有悔過之心,又曰:「你要多少錢,須要我的幫助嗎?」

  青年:「老伯不必了,我不想要錢了,我下車吧!」

  老伯:「假如不要那麼多錢,我身上這一千多元就給你吧!」在互相推辭之下,老伯終於將一千多元塞入此青年的口袋中,並曰:「希望下次再見到你時,你已是一位忠孝雙全的人了,祝福你!」

  此位青年,感愧之餘,終將一千多元收下,並記下車行車號,從此努力工作,暗中行善,宛如仙佛的改造,生命的重生。約半年有餘,終於寫信到此位老伯車行,表示非常感謝此位仁人君子的開導友使他邁向光明的人生,除了將老伯給他的一千多元原數歸還,並言決定改過遷善,以報答老伯的愛戴之恩,此心不渝。

  這是真誠感化的實效,一念之仁,使浪子回頭,惡心瞬成善心,黑暗頓成光明,墮落轉為上進,暴戾化為祥和。所以有德的人,不藏武器,而可以來去無阻,受人尊敬。無德的人,身藏武器,卻遍體鱗傷。

  社會總是有善良的一面,假如人能接觸到善良的一面,他內心會感到無比的溫暖,便不會胡作非為。但倘若善良的這一面失去了,人人便自私自利,互不相讓,欺詐百出,人一旦發出這種歹念,等於與魔鬼為友;與魔鬼為友,等於自取滅亡,自取痛苦。

※ ※ ※

  人之最可貴者,在於能知悔醒,盡管以前是如何之惡行歹念,如能及時醒悟,就是值得喝采的。

  人嘛,並非聖賢也,然俗話有云:「神仙打鼓有時錯。」況乎凡人呢?故而可知凡人有錯過總是難免的,但如一錯再錯,陷於不復之地,則萬劫難償,只要有一點良知,馬上知錯而改,即可成聖、成賢也,如此之實例甚多,不勝枚舉,自可由種種之事例去印證。

  然人之心易動而變,念善則無可其慮,念惡一起,其惡行必隨之,則罪孽業障也跟隨而生之,這是多麼之可怕,故不論在任何之時地,須阻惡念之起始,就可弭惡行於無形。此等之例訓,以「太上感應篇」最為貼切,故吾亦在此勉勵世人能多研悟「太上感應篇」,就可修身於聖境矣。

  以前種種之惡,不怕其生,當知速醒悔改;爾後種種之惡,當防其來,不可任其造次。那如此一來,就可端行立品,成就道業矣,希世人能了悟之,以為自勉。

摘錄自心志歸向-第卅七章 惡念知悔

如何分辦邪教

蓮生/文

  人問:

  「如何分辦邪教?家人信仰邪教怎麼辦?」

  我答:

  我先根據佛典來說明:

  邪外──指邪魔與外道的簡稱。

  邪淫──指夫妻之外的淫事。

  邪扇──煽動人去信仰邪教。

  邪觀──不正當的觀法。

  邪見──不明因果,違反正理的一切見解。

  邪見網──邪見如網一樣,被網住不易解脫。

  邪命──從事不正常的事業來維持生活。

  邪命說教──為衣食而說法。

  邪性定聚──邪性定、邪定、邪定聚、邪聚。

  邪魔外道──邪是指左道,就是不明佛法的人;魔是指魔道,是妨害佛法的人。凡是不明佛法,妨害佛法,以及向心外求法的人,都稱為魔外道。

  我再舉一個世界性的例子:

  日本真理教的麻原彰晃。

  真理教的信眾,以毒氣,傷害地鐵無辜的百姓。

  一、反人性。

  二、殺生。

  三、傷害。

  這些都是不正當的行為,凡是不正當的行為,就是邪教。

  再說美國的「人民會堂」。

  他們認為集體自殺可以集體上天堂。

  一、自殺是殺佛自性。

  二、煽動。

  三、邪思想。

  這根本就是「邪教」的特徵。

  邪教的特徵是:

  自己以為是正,別人是邪,而傷及無辜的老百姓。

  違反佛教五戒的。

  不正常的事業:

  一、賭場。

  二、色情場所。

  三、屠宰業。

  四、販賣毒品。

  …………。

  這些不正當的事業,不可經營,正命的行者宜避免。

  我實實在在告訴大家,要分辨魔教邪教是很容易的:

  完全入世的,是邪教。

  未發菩提心的,是邪教。

  殺生的,是邪教。

  違反善良風俗的,是邪教

  違反自然法則的,是邪教

  心外求法的,是邪教。

  強調自殺到天堂的,是邪教。

  不明因果的,是邪教。

  發動殺人的,是邪教。

  作法害人的,是邪教。

  集體雜交的,是邪教。

  詐騙的,是邪教。

  強迫性的,是邪教。

  詐財的,是邪教。

  我記中國有「河伯娶妻」的典故,河水氾濫成災,人們以河神欲娶妻,將美女拋入河中而息災,這是巫師想出來的。

  愚昧的人信以為真,竟然將美女拋入河中,而息滅河神的憤怒。

  這是不明因果的。

  這是殺生的。

  這是違反善良風俗的。

  當然是邪教。

  家人信仰邪教怎麼辦?請他讀我的這一篇文章。

《當代法王答疑惑》邪邪邪邪邪

2012年12月16日 星期日

先以定動,後以智拔

  大顛禪師在潮州弘化期間,與韓愈曾有過比較密切的交往。韓愈當年因為諫佛骨表激怒了憲宗皇帝,被貶到潮州。

  在潮州這個僻遠之地,韓愈覺得無人可語,非常孤獨,後聽說大顛禪師非常有名,於是派人請大顛禪師來寓所長談。

  連續請了幾次,大顛禪師皆不赴會。後來大顛禪師聽說他諫佛骨之事,便不請自至,親自前來拜訪韓愈。從此二人便結下甚深的法緣。

  有一天,韓文公拜訪大顛禪師,問道:「春秋多少?」

  大顛禪師提起數珠,說道:「會麼?」

  韓文公道:「不會。」

  大顛禪師道:「晝夜一百八。」

  韓文公不明其意,於是便回到寓所。

  後來又有一天,韓文公對大顛禪師說:「弟子公事繁忙,佛法省要處,乞師一語。」

  大顛禪師沉默良久。韓文公不知所措。

  當時,三平禪師為大顛禪師的侍者,正好在場。他看到韓文公這種尷尬的樣子,於是敲禪床三下。

  大顛禪師道:「作麼?」

  三平道:「先以定動,後以智拔。」

  韓文公一聽,豁然有省,高興地說道:「和尚門風高峻,弟子于侍者邊得個入處。」

※ ※ ※

  世人往往總知在世間為了生活的俗事奔波忙碌,而不知將己身重要之「心」加以定靜安慮,故到頭來才感嘆不己,到那時知悔已晚矣。

  安禪己心,對本身之心靈有莫大之助益,不論是日常生活也好,或是為人處世也罷,都有其妙存在,不得不知也,故當多試法以安之。

  茲將禪心之法略述如下:

  一、「定」:將心先有其定,心能有定,自可接靜而得,得後就可慮清也。

  二、「靜」:先定後自可靜,靜就能體心靈之妙,如心煩雜翻騰,就會破壞心靈之清,心無以清,就永遠處於奔亂之狀,不止於事無補,更能生事,所以得將「心」能加以定靜。

  三、「悟」:心既能定、靜之後,心中之靈自可清而了悟,悟就能得一切之妙理,悟就可收一切道之理也。

  四、「明」:既能達上項三者之功夫,就能明清己靈,己靈可純明,不論面對世間何種之世態,就可安然,就可暢順矣。如不能按部就班,後者永難清明,心不能明則昧也。

  故由以上幾項循次漸進,加以歷鍊,即是安禪己心之道。盼世人能多在此以勉之,則對於日常之生活或是面對任何變遷之世態,就可坦然矣,齊加勉之。

摘錄自心志歸向-第廿二章 安禪己心

2012年12月15日 星期六

惶惶度日

大勢至菩薩  降

詩曰:刻苦自修本應當,只因迷昧忘本分;
   莫要怨天又尤人,大難來時後悔遲。

聖示:吾觀中土眾生一日過一日,一日茫然過一日,終日勞碌不休,也不懂自己在忙什麼。有父母、妻兒的人,以親眷為藉口,告訴自己要努力的賺錢養家活口,而無親無故的人,找不到這樣的藉口,但卻連自己為什麼而活,也惶惶終日,理不出頭緒。吾今夜以「惶惶度日」為題,與諸賢生及眾善信大德參研之。

「惶惶度日」

  世人每天一早醒來,便將一整天的行程排滿檔。小孩上完課後下課又得去補習,為了考試,還得熬夜念書,不知邊為何念得這麼辛苦,只因父母,長輩認為如此才能出人頭地,未來才能找到好工作。再看成人有了工作、事業和家庭後,仍早出晚歸,甚至加班熬夜,外加出差,有時為了更好的工作機會或更高的薪水,必須告別父母、妻小,遠赴外地或外國,一家人得忍受分離的滋味。

  所以認真一輩子,人生的方向到底對了嗎?

  反過來說,如果放縱自己,打混一輩子就會過得比較好嗎?也不盡然,除非身旁有貴人扶持,否則好日子終將有過完的時候。

  從古至今,中國歷代的讀書人,為了功成名就,寒窗苦讀十年以上,只為求得一舉成名天下聞,如科舉順利考上心目中的進士,則光耀門楣,一輩子不愁吃穿,否則考到頭髮、鬍鬚都白了,仍不放棄求取功名。在太平盛世,人人都汲汲追求功名,只有亂世才會歸隱山林!

  可嘆啊!現今世人不過是古人的翻版罷了,腦中還是陳腐的科舉制度思想。吾觀來堂求取功名符的善信大德,不分男女、不分老幼,都企望能因考上國家考試而謀得公職,使生活無虞。但無虞之後,誰又會想到該做什麼利國利民的事呢?大部份的人工作穏定之後,就開始腐敗度日,找不到下個奮鬥的目標,甚至只想著未來能領到多少退休金。試想,領到退休金又如何?這一輩子真的就這麼過了嗎?

  人的肉身得來不易,眾人卻用這肉身過著如此千篇一律的生活,不但利益不了自己,也利益不了別人,對栽培我們的國家社會更無任何貢獻,可憐啊!

  既然肉身得來不易,每日皆應要求自己更多一些,反省自己更多一些,利益他人更多一些,對國家社會多貢獻一些,如能往以上這些方向去思惟、實行,相信人生會更有意義,眾人將由「惶惶度日」轉變成利己利人、樂觀積極的生活,願諸賢生及善信大德共勉之。可,吾退。

摘錄自全真月刊-第75期

2012年12月14日 星期五

地球末日

蓮生/文

  人問:

  「在去年有賣座電影『二○一二』,描寫地球末日,大家依照各種傳言,弄得人心惶惶,這種災難是有可能的嗎?」

  我答:

  「可能!」

  人問:

  「盧師尊是恐嚇?」

  我答:

  「我不是恐嚇,依佛典上言,這地球人間,原本是成、住、壞、空的。到了壞劫,地球就壞了,人類當然滅絕。佛陀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諸行無常不是單指人,也指器世間、器世間也是諸行無常,既然是無常態,怎麼不壞?」

  我說:

  佛典上清清楚楚,記載著「劫末」所起的三災:

  小三災:

  一、刀兵災。

  二、疾疫災。

  三、飢饉災。

  大三災:

  第一火災──七個日輪,同時並出,焚燒此世界,下自無間地獄,上至色界的初禪天。

  第二水災──下至無間地獄,上至色界之第二禪天,為水所浸。

  第三風災──下至無間地獄,上至色界之第三禪天,一切物資,為風飄散。

  《俱舍論》曰:

  「初火災興,由七日現,次水災起,由雨霖淫,後風災生,由風相擊,此三災起,壞器世間,乃至極微,亦無餘存。」

  佛經中說:

  「一大劫中有成住壞空之四劫,壞劫之終有一度之大災也。」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地球人間,總有一天,會在壞劫之中毀滅。

  世界末日是真的。

  (基督教《新約全書》的〈啟示錄〉,亦記載著世界末日的地獄之火)

  盧師尊如此說:

  我們修行人,明明白白知道,諸行無常之理,人之一生,實無常態,生命一日又一日的走向死亡,活一天,少一天,人活著根本就是「等死」。

  (世上未有不死之人)

  我們修行人,明明白白知道,成住壞空之理,器世間也非常態,器世間也會進入壞劫,連地球也會不存在。

  不只是地球不存在,連「諸天」都會壞。更何況太陽系。

  明白了這個道理,人心惶惶又有何用?倒不如以「平常心」過日子!

  該來的就該來。

  不該來的就不該來。

  生也無喜,死也無憂。

  總之,我盧師尊做好每一日的修行功課就對了。當我生命滅絕,我的元神(佛性),飛至摩訶雙蓮池淨土。

  得到地上的,便失去天上。

  無所得的,便上昇天上。

  (我們行者,在人間所做的,是無為而為)

  我告訴大家:

  活一天,快樂一天。

  活一天,感恩一天。

  活一天,修行一天。

《當代法王答客問》地球末日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宋蕭王與沈元用一齊出使北方,居住在燕山的湣忠寺。看見寺裏有一塊唐朝的石碑,文辭非常駢麗,總共有三千多字。

  沈元用的記性向來很好,他一再朗讀碑文,宋蕭王一邊聽一邊走,好像漫不經心的樣子。

  回到住處,沈元用想要誇耀他的才能,拿出筆來,書寫碑文,不能記憶的地方空了下來,一共缺了十四個字。宋蕭王見了,立即拿筆,把所缺的文字補上,而且又改了沈元用寫錯的地方,多達四、五處。

  宋蕭王寫好以後,將筆放好,聊其他事情,絲毫沒有驕傲的表情。

  沈元用大吃一驚,佩服得五體投地。他感歎地說:「千萬不要誇口說我能勝過別人,其實別人勝我更多!」這實在一點也沒錯!

  陳幾亭說:「君子有兩種羞恥:第一是誇耀自己的長處和技能,第二是掩飾自己的缺失和不能。自己有長處和技能要保持謙虛,自己不會的就要努力學習充實。君子也有兩種厭惡:第一是嫉妒別人的能力,第二是敘述別人的無能。我們應把別人的能力看成自己所有,別人不能的我們就擱置不談。」

  「太陽不語,自是一種光輝;高山不語,自是一種巍峨;藍天不語,自是一種高遠;大地不語,自是一種廣博。」

※ ※ ※

  中國古時聖人的訓誨,皆講求謙遜,奈何現今社會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人們喜歡表現自我,常常把「值得驕傲」掛在嘴邊,一旦自己有比較超越優勝於別人的能力,便會大肆宣揚。一個人愈是不斷對別人誇耀自己能力有多強、多棒的人,久了將會讓別人麻木,心裏感覺不舒服而不喜歡與自己接近。

  自古以來,「知者不多言」,因為有智慧的人先行考慮或思索,加以判斷,然後再予以發表意見或建言。然而無知之輩,卻喜歡高談闊論,不斷表示意見或炫耀自己的才華,就怕沒人知道一樣,恃才傲物而目空一切,此實乃不智之舉。俗云:「樹大易招風」,凡事鋒芒太露,易得小人之揣銳,若是因為自己一直在誇飾自己,讓人心生不悅而欲考驗一番,但本身卻無法達到預期理想,終將名譽掃地,無地自容。

  老子說:「有盛德的人,他們的容貌看起來,往往就像笨笨的樣子。」子思在中庸也講:「君子的為人之道,外表不顯露,而美在其中,久而久之,就自然一天天的彰顯起來。」人生在世,每個人都必定會有他的長處和優點,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懂得韜光養晦,涵養德性,若能不斷的默默耕耘,點滴學習成長,這樣日新又新,雖然不刻意去宣傳,卻能因為所持技藝的品質奇佳,名氣便在不言中,經常被爭相讚頌。

轉載

民無信不立

  很多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不太喜歡曹操,覺得他雖然卓有智謀,也能容人,但狡詐無比。我雖也不喜曹操,但卻覺得他在守信方面卻值得讚美,堪為天下人的榜樣。

  書中記載,關羽因劉備兵敗不知所蹤,為保兩位皇嫂,與曹操訂約三條後而降。三條為:

  一者,只降漢帝,不降曹操;

  二者,二嫂處請給皇叔俸祿養贍,一應上下人等,皆不許到門;

  三者,但知劉皇叔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便當辭去。

  愛極關羽的曹操當即允諾。曹操得到關羽後,真是盡其所有希望將其留下。但後來關羽聞知劉備下落後,便掛印封金,留下書信辭別曹操。

  曹操手下戰將欲去追趕,曹操阻攔,說道:「吾昔已許之,豈可失信!」

  進而對手下戰將張遼說:「雲長封金掛印,財賄不以動其心,爵祿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想他去此不遠,我一髮結識他做個人情。汝可先去請住他,待我與他送行,更以路費征袍贈之,使為後日記念。」

  而後,關羽過五關斬了曹操的六員戰將,曹操仍以自己既已答應關公,就不可失信而阻止手下人追趕。

  曹操深知守信之重要:要奪取天下,贏得天下人之心,不守信焉能服眾?那麼何為「守信」?從所舉曹操之例來看,所謂「守信」,就是要「講信用」、「守諾言」,也就是要「言而有信」、「誠實不欺」。

※ ※ ※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認為,在社會生活中,「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如果不守信,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條件。他把「信」列為教育的「四大科目」(言、行、忠、信)和「五大規範」(恭、寬、信、敏、惠)之一,強調要「言而有信」,認為只有「信」,才能得到他人「信任」(「信則人任焉」)。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這就是說,一個人,如果失去「信」,就像車子沒有輪中的關鍵一樣,是一步也不能行走的。孔子在談到統治者怎樣才能得到老百姓信任時說:「民無信不立」。如果一個國家對老百姓不講誠信,就必然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只有對老百姓講誠信,才能夠樹立起自己的「威信」。

  因而,大到國家統治者,小到普通老百姓,都不可不守信啊。

轉載

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

「弘辯禪師」與「唐宣宗」的問答

蓮生/文

  我讀「五燈會元」,讀到「章敬禪師」的法嗣「弘辯禪師」時。

  這時始知什麼叫「井井有條」、「條理分明」。

  原來「弘辯禪師」在回答「唐宣宗」皇帝的問話之中,說理是最清楚的,論義是最清楚的,沒有隱語,沒有含糊。

  我本來想把這麼清楚的問答,放了過去。但卻忍不住照錄下來,為什麼?其實讓所有的讀者,了解整個「來龍去脈」亦是善哉!善哉!

  因而,恭錄如下:

  唐宣宗問:

  「禪宗何有南北之名?」

  弘辯答:

  「禪門本無南北。昔如來以正法眼付大迦葉,展轉相傳,至二十八祖菩提達摩,來遊此方為初祖。暨第五祖弘忍大師在蘄州東山開法。時有二弟子:一名慧能,受衣法,居嶺南為六祖;一名神秀,在北揚化。其後神秀門人普寂者,立秀為六祖,而自稱七祖。其所得法雖一,而開導發悟有頓漸之異,故日南頓北漸,非禪宗有南北之號也。」

  唐宣宗問:

  「云何名戒?」

  弘辯答:

  「防非止惡謂之戒。」

  唐宣宗問:

  「云何為定?」

  弘辯答:

  「六根涉境,心不隨緣名定。」

  唐宣宗問:

  「云何為慧?」

  弘辯答:

  「心境俱空,照覽無惑名慧。」

  唐宣宗問:

  「何為方便?」

  弘辯答:

  「方便者,隱實覆相權巧之門也。被接中下,曲施誘迪謂之方便。設為上根言,捨方便但說無上道者,斯亦方便之譚。乃至祖師玄言,忘功絕謂,亦無出方便之跡。」

  唐宣宗問:

  「何為佛心?」

  弘辯答:

  「佛者西天之語,言覺。謂人有智慧覺照為佛心。心者佛之別名,有百千異號,體唯其一,無形狀,非青黃赤白、男女等相。在天非天,在人非人,而現天現人,能男能女,非始非終,無生無滅,故號靈覺之性。如陛下日理萬機,即是陛下佛心。假使千佛共傳,而不念別有所得也。」

  唐宣宗問:

  「如今有人念佛如何?」

  弘辯答:

  「如來出世為天人師,善知識隨根器而說法,為上根者開最上乘頓悟之至理。中下根者未能頓曉,是以佛為韋提希權開十六觀門,令念佛生於極樂。故經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外無佛,佛外無心。」

  唐宣宗問:

  「有人持經念佛,持咒求佛,如何?」

  弘辯答:

  「如來種種開讚,皆為最上一乘。如百川眾流,莫不朝宗于海。如是差別諸數,皆歸薩婆若海。」

  唐宣宗問:

  「祖師既契會心印,〈金剛經〉云『無所得法』如何?」

  弘辯答:

  「佛之一化,實無一法與人。但示眾人,各各自性,同一法藏。當時燃燈如來,但印釋迦本法,而無所得,方契燃燈之本意。故經云: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是法平等,修一切善法,不住於相。」

  唐宣宗問:

  「禪師既會祖意,還禮佛轉經否?」

  弘辯答:

  「沙門釋子,禮佛轉經,蓋是住持常法,有四報焉。然依佛戒修身,參尋知識,漸修梵行,履踐如來所行之跡。」

  唐宣宗問:

  「何為頓見?何為漸修?」

  弘辯答:

  「頓明自性,與佛同儔。然有無始染習,故假漸修對治,令順性起用,如人喫飯,不一口便飽。」

  弘辯禪師在那一天與唐宣宗談佛甚久。皇帝大悅。

  賜紫方袍。

  賜號:「圓智禪師」。

  仍敕修天下祖塔,各令守護。

  讀了弘辯禪師與唐宣宗皇帝的一問一答,可知禪門之概要也。我寫讚弘辯的偈一首:

  弘辯禪門是生涯,

  挑月更擔花,

  一問一答皆切中,

  佛心放光華。

《拾古人的牙慧》條理分明的「弘辯禪師」

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

  有一個書僮,受雇在一位老舉人辦的私熟裡打雜,他是一個非常認真、勤快的孩子,每天一大清早,他都要負責把院子裡的落葉掃乾淨。

  秋天到了,一個充滿詩意的季節,這天,老舉人一面吟著詩,一面在私塾裡散步,路過院子時,猛然看見這位書僮正拼命地搖著一棵樹。

  老舉人嚇了一跳,趕忙問:「你為什麼要搖這棵樹呢?」

  書僮認真地說:「先生,我每天掃落葉好累!我今天早上已掃完地了,但我想把明天的份也一起先搖下來,先掃掉,這樣明天就沒事了!」

  老舉人笑了笑,並摸摸書僮的頭,說:「孩子,不管你現在怎麼搖,明天落葉還是會落下來的,當天掃當天的落葉就夠了!」

  老舉人最後對書僮所說的話,讓我想到聖經中所說的:「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想一想,我們是不是也常像故事中的書僮一樣,常「預支」明天的煩惱、痛苦呢?

  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轉載

2012年12月8日 星期六

見義勇為

  有一次,蘇格拉底涉水過河,一不小心,掉進了一個深坑裡。他不會游泳,只好在水中拼命掙扎,一邊大喊著:「救命啊!」

  這時,有一個人正在河邊釣魚。他聽到蘇格拉底的求救聲,不但沒有去救他,反而收起釣魚竿,起身走掉了。

  還好這時候,蘇格拉底的學生及時趕到,才把老師從河裡救了起來。

  回去後,大家趕緊幫蘇格拉底弄乾,讓他把濕衣服換掉;全部的人都在罵那個見死不救的釣魚人,認為他太壞了。

  有一天,蘇格拉底和他的學生在河邊散步的時候,聽到有人掉到水裡的呼救聲,就飛步跑了過去,用一根長長的竹竿把那人救了上來。

  等那人被救上來後,發現他竟是之前那個見死不救的釣魚人。

  蘇格拉底的學生很後悔了,生氣的說:「早知道落水的人是他,我們無論如何都不會救他的!」

  蘇格拉底為落水人換掉濕衣服,平靜的說:「不,我們要救他。這正是我們和他的區別。」

※ ※ ※

  見義勇為是看到合情合理的事,就奮勇去做的意思,所以見義勇為者,都是有正義感的人。

  人生於天地間,須知義之為宜也,義謂各得其宜也,是故,見義勇為,乃人之本來善性也,見義而不勇為者,乃埋沒其善性也。

  因而,義有義士、義民、義兵、義師、義門、義方、義務、義旗等,皆是義之所至也。義乃八德之一,人能行義,則不生私心貪慾之念,也就是不貪不義之財也。

  古往今來,見義勇為之事蹟甚多,難以枚舉,願世之蒼生本著善良之本性,發揮見義勇為之心德,則大道康莊可行,流芳千古也。

摘錄自大道心德-論:「見義勇為」

2012年12月7日 星期五

我在「巴哈馬」

蓮生/文

  浮海到了「巴哈馬」,剛上岸,有一位少年的黑人,迎著我兜售,他也大方,用語言及手勢。

  我首先不知其意,問他:「什麼?什麼東西?」

  後來我聽明白,原來是賣「大麻」及「毒品」的,我赫然大吃一驚,此地竟然公開賣毒品。

  據我所知,加勒比海諸島國,是有名的毒窟,他們種植「毒植物」,製造「毒品加工」,再將毒品運到全世界各地,賣給所有的毒蟲。

  我記得蓮華生大士應化史蹟中,曾記載,蓮華生大士與天魔鬥法,天魔吃了敗戰,天魔火大了,便從虛空中撒下了花花草草,大士不知其故。

  天魔大笑,說:「我在大地上,撒下這些花花草草,令大地的子民,將來聽我的,不聽你的。」

  蓮華生大士大驚失色。

  果然,大地生出這般植物,令人吸食之後,得了一時的快樂,便也得了永恒的悲哀,想戒也戒不掉,一時的迷糊,終身難以翻身,真的是「毒你千遍也不厭倦」。毒品害人,滿清政府均受其害,鴉片不只害人,也能害國,這種東西千萬不可好奇輕試,否則難以脫困。

  我蹺得往西城雷藏寺,路旁有一建築物,鐵門鐵窗,初不知是何建築?後來始知是「勒戒所」,專門勒戒毒蟲的地方,看來很恐怖的。

  我對黑膚少年說:「不,我是僧人。」

  少年問:「僧人是什麼?」

  我合掌祈禱。
  少年似乎明白了一些,他問:

  「你是不是神父?」

《天涯一遊僧》我在「巴哈馬」

餓死不為盜

  東漢時候有個人叫楊震,是個有名的人物。他最初是個教書的先生,很有學問,道德修養很好,教出來的學生很多都做官,可是他自己還是一個窮教師。

  有一年,又到青黃不接的時候,他家的鍋有幾天揭不開了,肚子餓得咕咕叫,只好出去走走。來到大路上,周圍的景色一點不引起他的興趣,肚子裏只有一個餓字。

  他看到農田的玉米已經快熟了,一股清香仿佛飄進他的鼻子裏。他本能地走過去,伸手摸著那個還沒有完全成熟的玉米。不知怎麼,他只說了一句「餓死不為盜」,又回到大路上。如此的動作重復了三次,最後他還是拖著沉重的腳步走了。

  他就是懷著「餓死不為盜」的勇氣,表現出了他的骨氣。幸好他沒有去偷別人的玉米,因為那玉米地的深處正好有人在耕作。

  這件事流傳開了,他有一個做了大官的學生對此十分感嘆,於是就來拜訪楊震。可是他知道楊震正直,不肯輕易接受別人的禮物,哪怕是自己的學生。於是就把楊震請到一座小樓上,令人搬走樓梯,然後拿出一尊小金佛打算送給楊震。

  學生對楊震說:「這座小金佛是我這些年為官的俸祿所得,是清白的。現在我送給先生,完全是出於對先生人格的尊重。這事沒有人知道,還望先生不要推辭。」

  還沒等他的學生說完,楊震正色的說:「你怎麼能這麼說呢?這件事情現在就有四個人知道!」

  他的學生不解,忙說:「這裏不是只有兩個人嗎?不是只有我們兩個人知道嗎?」

  「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怎麼只有我們兩人呢?」

  學生無言以對。楊震也因為「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的名言而被人尊稱為「四知先生」。

  由於品德高尚、有節氣,後來楊震在朝廷當大官,成為東漢一代名臣。

  聖人之謂恥,非惡衣、惡食、享受不如人為恥。而以德不修、學不就、行不正為恥。

※ ※ ※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在寒冷的酷冬裡,人們才知道松柏屹立不搖的氣度 ,君子置身在難辛的逆境中,仍能堅守著高清的節操。

  人生在世,通常可以聽聞到,原本非常老實的人,居然會為了區區的小利而走上後悔之路,雖然僅是竊取他人食物或少量之金錢,但這種不應該有的行為,已經讓原本老實的人,一夕之間變成令人難以信任的傢伙。然而有仁德之君子,雖然面臨生活困境,甚至於窮困潦倒至三餐不濟,或是連續數日未曾進食,在面臨他人正巧掉落為數不少的一筆錢財,絕不會佔為己有;雖是大筆的意外飛來之橫財,但君子畢竟是君子,絲毫不會去動用他人所掉落之財物;因為君子的心裡非常明白,失主心中的焦急不安,或者失主有所急用,因此,推己及人以及安貧樂道的精神,更令人由衷的敬佩。

  有德的君子秉持道義,雖然自己有可能因為少那一口包子便將餓死,君子堅貞毅志,到死仍不願為了活命而敗壞道德。君子之精神,好比那歷代忠貞的將士們,明知繼續苦戰而全軍都將覆滅,但為了守護家園、守衛邦國,即使後援難繼,仍堅持到最後一口氣為止,至死不屈撓,至死不降敵,那種情操,就像那松柏到嚴冬樹木凋零之後,猶元獨立,始終常青,其精神可佩。

  一個人,要在事業上有所作為,必須從自我修養做起。做官更是如此。因為,為官從政,造福於民,是至高無上的做官原則。哪怕是因此而觸犯權貴,也不能蒙蔽良心。修煉品德、心懷正道,只有做到這樣,才能為人們所稱道,才能得到萬人的敬愛。

輯錄自寶德雜誌105期-述論: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

2012年12月6日 星期四

如何出來

  唐朝時的太守李翱,是一位很有名氣的學者。

  有一天,他去拜訪南泉普願禪師,問說:「古時有人在玻璃瓶裡,飼養著一隻小鵝,後來鵝漸漸長大,終於沒有辦法從瓶中出來,養鵝的人既想救鵝出來,又不想把瓶子打破,請問禪師,假如是你的話,怎麼樣才能兩全其美?」

  話剛說完,南泉禪師突然叫道:「李翱!」

  李翱一聽,很自然的回答說:「在。」

  南泉禪師微微一笑,說:「出來了!」

  李翱對禪師這種超越的道理有所契悟。

※ ※ ※

  人類生活在這個世間,大多數和小鵝一樣,被瓶子所束縛,不能出離,不能自由。比方說,我們想要求錢財,錢財就束縛了我們;我們求功名富貴,功名富貴就會束縛了我們。我們想要脫出名利枷鎖的束縛,還是需要靠我們自己才能夠超脫,靠別人來幫忙,總是有限。

  世人的自性本來是天真的、自然的、無染無縛;就因為一念貪執、一念無明,所謂一念妄想分別,終被所困。若想跳出煩惱深坑,重獲自由自在的生活,就如瓶中之鵝,何能安然而出?到這個時候,只能靠我們當下認識自我,一念覺醒爾矣。

  佛教講無我,並不是說要死了以後才無我,在當下能體會到因緣所生法,那就是無。所以明白了自性,就能逍遙自在,所謂「若能識得春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禪自縛自解,自擾自解,對吾人解脫煩惱能有這樣的妙用。

轉載

2012年12月5日 星期三

遺失的東西

  一位趕著上班的年輕人,騎著摩托車經過菜市場,與一位老太太擦身而過。

  因為巷道太窄,摩托車的把手勾到了老太太的菜籃,菜籃應聲掉下。

  年輕人回頭看了一眼,看見菜籃雖掉到地上,但菜籃裡的菜並沒有掉落出來,認為沒關係,轉頭準備離去。

  忽然聽到老太太的聲音:「先生!先生你的東西掉了!」

  年輕人真以為掉了東西,急忙停下車問道:「我掉了什麼東西?」

  老太太說:「你掉了做人應有的禮貌!」

  年輕人聽後羞愧不已。

※ ※ ※

  「禮」乃人與人相處最基本之原則,同時也是人與人和諧的一個表徵,如果失去了禮,這個社會就會因而亂矣,且會因失去了禮,而造成甚多不可恩議之危害事來,故當明而省思之。

  能心念有禮,必有禮之誠意且能讓,就呈現出禮之美滿也,是而禮讓是文明人或社會倫理最重要之一環,更可說是一個人最高之心態表現,才屬真正的現代人。不存禮讓者,有如禽獸般之魯莽與不適也。

  舉一例,簡單示明:現今交通發達,人人以車代步,在現今交通紊亂之原因,在於開車之人不能禮讓所造成的,一稍有塞車,就必定造成交通紊亂,人人不守秩序,無法禮讓,就一定會有人亂鑽路肩,以求己之快,然後本來是二行道,馬上就變成四行道、或五行道,最後塞來塞去,更無法動彈,這就是因私心之關,不能禮讓,不遵守秩序所造成的,這種事實處處可見,非吾之虛言也。盼世人能針對此事加以深思、省之,社會就會步入有秩序、禮讓之生活環境矣。當然在各方面亦尚有甚多之例子,唯盼舉一反三,多加以思悟,俾求社會之安祥。

摘錄自社會道德省思-第三章 禮讓道德省思

2012年12月3日 星期一

詳和世界

  卓茂,字子康,是西漢南陽宛縣人。自幼學習詩、禮和曆法,學識淵博,而且為人仁愛恭謹,人們都很喜歡接近他。

  卓茂一開始任丞相府史,有一次出門時,有個人說卓茂騎的那匹馬是他的,卓茂問那人:「你丟馬多長時間了?」

  那人說:「一個多月了。」

  卓茂有這匹馬都好幾年了,知道這人肯定弄錯了,但還是默不作聲的將馬交給了那人,自己拉起車往回走,回頭說:「如果這不是你的馬,請送到丞相府還給我。」

  過了些時候,那人在別的地方找回了自己的馬,知道自己弄錯了,於是到丞相府將馬還給了卓茂,並且叩頭向他謝罪,卓茂對此毫不介意。

  史書上說卓茂一生都是這樣遇事不喜歡與人爭執。人大多視自己的利益為最重要的,而卓茂遇到被人誤會時不去與人爭執,不但甘心蒙受冤屈,而且將本是自己的東西拱手讓人,心中平靜如常,這的確是有修養有德行的人才能做到的。

  卓茂後來因為德才兼備被推薦任為侍郎,升任河南密縣縣令。他為官忠誠、謹慎、誠懇、愛民如子,重視禮教,用善行來教化百姓,口中從來沒有惡言惡語,屬下和百姓都喜歡他而不忍心欺騙他。沒過幾年,當地教化大行,路不拾遺。

  漢平帝時,大範圍發生大蝗災,河南二十多個縣都遭災嚴重,可蝗蟲唯獨不進密縣地界。督郵(監察屬縣的官員)向太守稟報這件事,太守並不相信,親自到密縣去查看後,這才不得不信,並對卓茂的才德深為佩服。

  不難看出,密縣能夠在大蝗災中安然無恙,正是由於密縣當政者卓茂德才兼備,他用善行德政化及百姓,使整個地區人心向善,道德回升,這符合了天理,所以自然得到了上蒼的賜福和護佑,遠離天災人禍。

※ ※ ※

  末法時期天象異變到處演生災難頻傳,而近代種種預言到處可聞,這等現象代表著什麼呢?乃在現今時期天象變化甚速,人類科技都無法探覺,而天象為何會有如此之轉變莫測,全在眾生共存之人間淨土已遭世人破壞嚴重,自然界已失去平衡,才致遷動整個天地間正常運行。

  世人應知災難非今時才有,自盤古開天辟地以來,歷經大浩劫大災難已不計其數,但差別在今時的人心不比昔以人心純樸,更因人們的貪欲妄念越來越深重,導致這世間祥和氣息不如以往,相對將暴戾氣息彌聚形成了一股強大破壞力衝擊天地正罡之氣,如此人間淨土才有這麼多災難。

  世人都有一份責任,那就是要力行化解人間淨土種種災難,要如何來轉化現今天象異變災難衍生,就端在世人的一念一舉,一分善心一分善果,如大家都能齊力守份修善珍惜每寸土地,珍惜環境停止破壞,如此自然界自能慢慢的回歸正常運行,人間也少了災難降臨,希世人一志齊心。

摘錄自慈聖雜誌110期

2012年12月2日 星期日

脖子細長的餓鬼



蓮生/文

  我在陰間看見一位親人,被轉劫到「餓鬼道」,這位親人,我不便說出姓什麼,名什麼,總之,很熟的親人就是了。

  我看見他時,自然也吃了一驚,但,回頭想一想,轉劫到餓鬼道,是必然的。

  他看見我,很驚恐,但,也羞愧。

  這時的他,口特別的大,眼、耳、鼻均小,頭如巴斗,一條又細又長的脖子,身子呢,上身如排骨,下身肚子如氣球,二隻腳,又細又長,成了餓鬼的怪物。

  口大——貪。

  眼、耳、鼻小——目光如綠豆。

  頭大——貪。

  細長食道脖子——貪不得。

  上身如排骨——貪不得。

  肚子如氣球——貪。

  二隻腳細長——貪不得。

  這些特徵加起來,就是一個字:「貪」。

  這位親人在世時,是「唯我獨尊」的一個人,這「唯我獨尊」不是佛陀的「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而是獨裁式的「唯我獨尊」。

  唯自己最大,眾人皆小。

  為所欲為,自傲自主。

  所有的人,均在他的淫威之下過日子。

  他說的即「是」。

  別人說的,皆「非」。

  一個不折不扣,完完全全「自私自利」的人,不信他人之言。

  他好食。

  他在世時,信邪,時常侮辱三寶,不信正見,不信因果。唯好食瞰魚鱉之屬,所食魚鱉,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或煎,恣情食噉,計其命數,千萬億不可計數。

  如同《地藏經》中的記載

  他吃盡天下蒼生。

  講究美食。

  不信佛說。

  他好利。

  一切錢財皆歸己有,累積錢財。

  股票。

  追逐金錢。搜刮所有的錢財。

  他的原則

  一、決不佈施。

  二、決不做善事。

  三、連一米一飯也不肯捨。

  他的貪財,到了病倒時,亦念念不忘,念念不忘於一分一利。

  他要天下人都為他而「捨」,而自己卻永遠不「捨」,豈非自私自利耶?

  佛說:「禮佛塔廟,得佳妙功德;奉施寶蓋,得佳妙功德;奉施繪幡,得佳妙功德;奉施鐘鈴,得佳妙功德;奉施衣服,得佳妙功德;奉施器皿,得佳妙功德;奉施飲食,得佳妙功德;奉施靴履,得佳妙功德;奉施香華,得佳妙功德:奉施燈明,得佳妙功德;恭敬合掌,得佳妙功德。」

  但,他一施也無。

  不只一施也無,甚至反口相譏。

  我現在有一問題間大家

  像這樣子的老人家,你如何去善誘他「皈信三寶」,善誘他知道「佈施行善」,你有何良策?試申論之。

《地獄變現記》脖子細長的餓鬼

2012年12月1日 星期六

糧食危機

  在《玉皇育德真經》提及「穀米與雜糧,非地不長成」,普天之下,欲種植稻穀或種種農作物,如:大麥、小麥、玉米、黃豆、紅豆、綠豆、花豆、高粱、高麗菜、大白菜、小白菜、青椒、辣椒…等農作物,都必須仰賴土壤,方能予以生長。

  時代進步,科技昌明,雖然研發出水耕植物,但卻並非任何一種植物都適合長期浸泡於水中生存,因此,土壤仍為生長農作物之重大來源,而土之壯碩則為大地之間提供人們賴以維生之主食、副食以及營養來源之水果;無奈是新時代之眾生,不愛惜土地,甚至於對土地發生種種不敬,任意濫墾、濫伐,造成大地之水土保持不良,平時下些小雨,便非常容易造成某些地區積水,但下起大雨,則產生土石流,此皆新時代眾生,長期以來對於土地之不敬重、不愛護,進而使普天之下的土地承受不了,而產生之大地反撲。

  當然亦有不少環保人士投入大量心力,對大地進行診療,不但促進垃圾不落地,更促進垃圾分類之資源回收,予以再利用;各地方尚有一些環保站,無時無刻皆在替人們保護這片大地之生態健康而努力著。當知現今世界各國可供種植稻穀及雜糧的土地愈來愈少,在土地難以取得之窮途末路下,世人是否應該覺醒?眾生是否應該更愛惜這片大地?

  古云:「花香、土香、人情香。」但這三道香氣,逐漸消失在功利為主的城市裡,能有的只剩下爾虞我詐之長期相伴隨而已。眾生在這種困境當中,豈能不快快醒悟,盡早振作,令身體力行投入菩薩無私之大愛精神,從愛人而愛事而愛物,不輕易更不任意的浪費物資,這也是對大地的疼惜;眾生必須深刻的瞭解任意傷害大地、任意對大地不敬、任意以垃圾污染大地,將來有一天,這些惡果必定回應到自己與家人身上。五穀雜糧及任何農作物,都必須依靠土壤吸收水分與養分,當然有些人為的不該有之毒元素,亦勢必被五穀雜糧所吸收,最後便是人體的健康告急。

  天時緊急!米糧生長之土地,危機四起。天時緊急!供給人類糧食之土地,逐漸被道路及房舍所取代。天時緊急!人類愈來愈不愛護大地,恐怕總有一天將會發生搶土大戰,恐怕將會發生搶糧危機也。

  眾生欲避免將來發生搶土大戰,為預防日後發生糧食危機,每一個人從當下開始更愛護大地一些,就能夠使危機緩和一下慢些日子來,縱使發生以上危機,亦能不被波及各自之家庭,因為平時大家都在愛護大地,危機來時,大地便有理由來擁護你。

摘錄自寶德雜誌1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