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 星期二

古之盛君,其行何如

 

  景公問晏子:「古代的盛德君主,他們的道德行為怎樣?」


  晏子回答:「薄待自己而厚待人民,嚴於律己而寬待天下;他身處君位時,全用清明的政治施行教化,不是用威力制服天下;他向百姓徵收賦,是為了平衡有無,均勻貧富,不是用來滿足自己的好和慾望;懲罰不迴避顯貴的人,賞賜不遺忘低賤的人;不過度享樂,不沉陷於哀愁;盡自己的智慧去教導人民,而不炫耀自己的才能;勞動自己的體力去辦理百姓的事,而不索取錢財;治理國家崇尚上下互相得利,因此百姓不相爭相害;推行的教育是崇尚相互親愛,因此人民也不會相互憎恨作為榮耀的事;判刑量罰合乎法度,廢置事情都要順應民心。


  所以,賢德的人身處高位卻不浮華,無才的人身處低位卻沒有怨言,四海之,國家之中,黎民百姓,都是一種意志,同一思想。就像管理筧己家裏的事情一樣,賢君活著能給人民帶來豐厚的利益,死後也能留下不朽的教言,這些就是盛德君主的德行。」


  景公聽了,沒有採納。晏子又:「我聽,尋求治國之道的人,先要改變思想;聽到了治國之道的人,要改變面貌。現在您徵收的賦佷繁重,所以民心背離;市場買賣相互欺騙,所以經商的旅客跑光了;奢侈現物充斥市場,所以家用貨物很少。旁門邪道都集中在君主身上,怨恨都藏在百姓心中,您所嗜好的想要的都齊備在身邊,毀譽和壞話卻充滿在全國,而您還聽不進。」


  景公:「對的。」於是命令賞現之物不得進用,市場買賣不准欺騙,宮室不加裝飾,正在與建的宮室不再繼續動工,停止徵派徭役,減輕百姓賦,國君和百姓都必須執行,而百姓都相互親密起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