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起飛前,一位乘客請求空姐給他倒一杯水吃藥。
空姐很有禮貌地說:「先生,為了您的安全,請稍等片刻,等飛機進入平穩飛行後,我會立刻把水給您送過來,好嗎?」
十五分鐘後,飛機早已進入了平穩飛行狀態。突然,乘客服務鈴急促地響了起來,空姐猛然意識到:糟了,由於太忙,她忘記給那位乘客倒水了!
當空姐來到客艙,看見按響服務鈴的果然是剛才那位乘客。
她小心翼翼地把水送到那位乘客跟前,面帶微笑地說:「先生,實在對不起,由於我的疏忽,延誤了您吃藥的時間,我感到非常抱歉。」
這位乘客抬起左手,指著手錶說道:「怎麼回事,有你這樣服務的嗎?」
空姐手裡端著水,心裡感到很委屈,但是,無論她怎麼解釋,這位挑剔的乘客都不肯原諒她的疏忽。
接下來的飛行途中,為了補償自己的過失,每次去客艙給乘客服務時,空姐都會特意走到那位乘客面前,面帶微笑地詢問他是否需要水,或者別的什麼幫助。
然面,那位乘客餘怒未消,擺出一副不合作的樣子,並不理會空姐。
臨到目的地前,那位乘客要求空姐把留言本給他送過去,很顯然,他要投訴這名空姐。
此時空姐心裡雖然很委屈,但是仍然不失職業道德,顯得非常有禮貌,而且面帶微笑地說道:「先生,請允許我再次向您表示真誠的歉意,無論你提出什麼意見,我都將欣然接受您的批評!」
那位乘客臉色一緊,嘴巴準備說什麼,可是卻沒有開口,他接過留言本,開始在本子上寫了起來。
等到飛機安全降落,所有的乘客陸續離開後,空姐本以為這下完了,沒想到,等她打開留言本,卻驚奇地發現,那位乘客在本子上寫下的並不是投訴信,相反,這是一封熱情洋溢的表揚信。
是什麼使得這位挑剔的乘客最終放棄了投訴呢?在信中,空姐讀到這樣一句話:「在整個過程中,您表現出的真誠的歉意,特別是你的十二次微笑,深深打動了我,使我最終決定將投訴信寫成表揚信!你的服務質量很高,下次如果有機會,我還將乘坐你們的這趟航班!」
※ ※ ※
眾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曾經遭受過他人之埋怨,或者是經常去埋怨別人,而受埋怨及埋怨他人的緣由,自己通常是渾然無知的。
因此,有少數深具善智慧之修行者,乃能在面對他人的抱怨時,針對自己被抱怨的項目,從心裡冷靜並且深入思惟、探究,自己是否真有如他人所斥責的情形產生。一旦深入內心,果真尋找到自己確實有犯造別人所斥言之缺點、過失時,便能夠立定志向,以最短時間內將過失加以修改、導正,以符合正道。
如果經過深入內觀後,發覺自己之言行舉止當中,並沒有任何一項如同別人所斥責的情形產生,思惟至此,理該放下、冷靜、觀想,一定是別人怕我造作那些不好的事,才會故意對我說重話,我該記取認真的保持現在好的言行。
又真仁人君子,每當自己對他人有所抱怨事項發生時,必能審慎思慮,為何我對別人會起了怨戾之氣?當冷靜省思之後,如果發覺是對方有所疏失,才引起自己的不悅及抱怨,此時乃能換個角度替對方想,於是選擇包容以及放下心中的不滿,從此在心裡便能真正起了歡喜的心面對他人,如是觀照之下,才會發覺原來是自己有太多理念超乎完美,原來自己有著太多不切實際的觀點,從此,乃能平常心看待周遭的每一件人事物,持平常心對待身邊每一個人,能得如此,則人生行運自當平坦而不蔽塞。
眾生在面對任何人事物時,必須心存感恩,縱使是逆境當前,都該感恩這個逆境促使自己立定志向往上增,感恩每一個鼓勵自己的人,讓自己充滿希望與自信,使人生旅程更有喜氣,才能使生活更加燦爛也。
摘錄自增福開運寶鑑-第十章 內觀自省開運法
2012年8月30日 星期四
批評和侮辱
有一個雨天,有名學生有急事請教教授,學生的聲音非常的激動。
原來,實驗室的另一名研究生出言不遜,當眾諷刺他理論過時、見解平庸,令他大為腦火。
他不知道該直接找那個學生論個明白,還是找他的教授評理。他這次來,就是要徵求教授的意見。
教授慢條斯理地說:「年輕人,有時候,別人的言行是很難理解的,如果你不介意,讓我給你一個小小的建議。」
教授接著說:「批評和侮辱,跟泥巴沒有什麼兩樣。你看,我大衣上的泥巴,就是今天早上過馬路時濺上的。如果我當時立即抹去,一定會搞得一團糟。所以我把大衣掛到一邊,專心做我的事,等到泥巴乾了再處理它,就非常容易了,你瞧,輕輕彈幾下就沒事了。」
那個聰明的學生也茅塞頓開了,連連稱是。
教授最後說:「我年輕的時候不善於控制情緒,受不了別人的批評和侮辱。慢慢地我發現,最好的方法是先把讓我腦火的事擱在一邊,晾它一會兒,等我冷靜後,再去處理那件事。如果妳現在就去質問他,妳只會更生氣,衝突會更嚴重,我建議你等情緒的水份蒸發以後,再去想這一件事。」
「到那時候,你還打算討伐他,請再來找我。不過晾乾水分後,你也許會發現那泥點也淡得找不到了。」
等泥巴乾了,其實不用多長的時間,可是很多人往往不肯等待。
※ ※ ※
世間凡夫因為(有漏),故名「眾生」。智者因為清淨而(無漏),乃名為「佛」。修行者漏少,名曰:「菩薩」。
有漏來自於「煩惱」,煩惱業障困擾眾生已久,雖欲求斷而了不可得,眾生之所以心中常生煩惱,乃由於心有所「執著」。因為心中所執著之(人事物)產生變化,而起煩惱。
譬如:面對別人的一句話,此話對自己有所不善,而都執於心中放不下,總是想要反撲回來,但一直苦無機會,此乃因為(計較心)的緣故。又因一直無法報復,在心中常生怨惱,這便是〈嗔恚心〉起作用的緣故。有此嗔恚心思,面對說自己不利言語的人,一直去計較其人生活條件一切比自己好,絲毫不願用〈包容心〉去對待。因此,「貪欲」日增,而〈痛苦〉也就日重。
就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耿耿於懷,忘不了、放不下,形成執著,衍生計較心,產生嗔恚心。見到該人,則由於內心的怨而不肯親近,甚至於處處行事相左,但見別人的成就又不肯自我要求增上。長此以往,煩惱憂愁形成智慧的流失,「妄念、計較」讓自己成為磨損「智慧」的殺手。
眾生欲使智慧開展,提昇並保留,則必須捨去〈我執〉,並且拋開〈我欲〉,同時須心存「包容」、事事「謙讓」,才能遠離〈憂愁、煩惱、痛苦〉。
摘錄自寶德雜誌第44期 述論:漏
原來,實驗室的另一名研究生出言不遜,當眾諷刺他理論過時、見解平庸,令他大為腦火。
他不知道該直接找那個學生論個明白,還是找他的教授評理。他這次來,就是要徵求教授的意見。
教授慢條斯理地說:「年輕人,有時候,別人的言行是很難理解的,如果你不介意,讓我給你一個小小的建議。」
教授接著說:「批評和侮辱,跟泥巴沒有什麼兩樣。你看,我大衣上的泥巴,就是今天早上過馬路時濺上的。如果我當時立即抹去,一定會搞得一團糟。所以我把大衣掛到一邊,專心做我的事,等到泥巴乾了再處理它,就非常容易了,你瞧,輕輕彈幾下就沒事了。」
那個聰明的學生也茅塞頓開了,連連稱是。
教授最後說:「我年輕的時候不善於控制情緒,受不了別人的批評和侮辱。慢慢地我發現,最好的方法是先把讓我腦火的事擱在一邊,晾它一會兒,等我冷靜後,再去處理那件事。如果妳現在就去質問他,妳只會更生氣,衝突會更嚴重,我建議你等情緒的水份蒸發以後,再去想這一件事。」
「到那時候,你還打算討伐他,請再來找我。不過晾乾水分後,你也許會發現那泥點也淡得找不到了。」
等泥巴乾了,其實不用多長的時間,可是很多人往往不肯等待。
※ ※ ※
世間凡夫因為(有漏),故名「眾生」。智者因為清淨而(無漏),乃名為「佛」。修行者漏少,名曰:「菩薩」。
有漏來自於「煩惱」,煩惱業障困擾眾生已久,雖欲求斷而了不可得,眾生之所以心中常生煩惱,乃由於心有所「執著」。因為心中所執著之(人事物)產生變化,而起煩惱。
譬如:面對別人的一句話,此話對自己有所不善,而都執於心中放不下,總是想要反撲回來,但一直苦無機會,此乃因為(計較心)的緣故。又因一直無法報復,在心中常生怨惱,這便是〈嗔恚心〉起作用的緣故。有此嗔恚心思,面對說自己不利言語的人,一直去計較其人生活條件一切比自己好,絲毫不願用〈包容心〉去對待。因此,「貪欲」日增,而〈痛苦〉也就日重。
就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耿耿於懷,忘不了、放不下,形成執著,衍生計較心,產生嗔恚心。見到該人,則由於內心的怨而不肯親近,甚至於處處行事相左,但見別人的成就又不肯自我要求增上。長此以往,煩惱憂愁形成智慧的流失,「妄念、計較」讓自己成為磨損「智慧」的殺手。
眾生欲使智慧開展,提昇並保留,則必須捨去〈我執〉,並且拋開〈我欲〉,同時須心存「包容」、事事「謙讓」,才能遠離〈憂愁、煩惱、痛苦〉。
摘錄自寶德雜誌第44期 述論:漏
2012年8月29日 星期三
厲鬼何處來
蓮生/文
在陰間,觸目所及,全是鬼物。
而在陽間,除了有形之物之外,一樣有無形的鬼物,此鬼物以「精魄」存在,可以如此說,精靈、鬼靈、魂魄均是存在的。
孤魂野鬼流傳已久。
但,有人信。
有人不信。
只因為「他們」不是人人都可以看見的。
陽間為何有厲鬼?只因為「他」是受到極大冤屈的,是一股怨氣所成。
我看見的「厲鬼」如下:
有一名女子與男友互相傾慕,兩人相親相愛。
女子為了男友的前程,鼓勵男友去讀書,讀醫學院當醫師。出國留學,讀博士。
女子去工作,賺錢全供養男友讀書。
後來,男友果然學有所成。
這應該是一種非常完美的結局了。
●
然而,如果是這樣,何有冤屈?
男的讀書時,被一位富家千金看上,兩人產生了情愫,男方欣喜富家千金的美貌,以及娶到富家千金的家財萬貫。
男的心動了。
他回到鄉下,看見舊時女友仍然純樸的做著粗工,卻無法昇起欣喜之情。
女友,欣喜男友學有所成,全心全意準備嫁給他。
但,男的已無心。
在鄉下,兩人去泛舟。
舟翻了。
男的自行游泳上岸,而昔日女友,沉入溪水之中。這期間,發生什麼事,無人知道。
舊女友魂魄到了陰間。
冥王同情女子,給了「冥王令」,化為厲鬼,來到陽間索命來了。
●
昔日男友與富家千金結婚之日,賀客冠蓋雲集,一位是醫師博士,一位是大富豪之女,席開數百桌,真是天作之合。
洞房花燭夜。
男的半夜醒來,發覺身旁躺的,竟然是七孔流血的鄉下女友。
這下子見鬼了。
嚇得魂飛魄散。
男的看剛結婚的妻子,往往會突變成昔日女友,最後的結果是精神失常,語無倫次,百醫無效,最後男子跳樓自盡。
●
有人說,這是男方長輩有精神痼疾的遺傳。
有人說,結婚的日子沖到男方。
有人說,富家千金虐待窮男方。
有人說,男女互剋。
有人說,新居風水不好。
…………。
只有我知道,昔日女友取得了「冥王令」,索命來了,這可不是鬧著玩的,有「冥王令」的厲鬼,就算是我胸羅萬法,我也救不了這位「藉機殺人」的無情漢了。
●
我有一個問題問大家,我的問題很簡單:
一、你如果是男的,兩女之間,你如何抉擇?
二、如何是最完美的結局?
三、情之一物,扯得平嗎?
試答來!
《地獄變現記》厲鬼何處來
在陰間,觸目所及,全是鬼物。
而在陽間,除了有形之物之外,一樣有無形的鬼物,此鬼物以「精魄」存在,可以如此說,精靈、鬼靈、魂魄均是存在的。
孤魂野鬼流傳已久。
但,有人信。
有人不信。
只因為「他們」不是人人都可以看見的。
陽間為何有厲鬼?只因為「他」是受到極大冤屈的,是一股怨氣所成。
我看見的「厲鬼」如下:
有一名女子與男友互相傾慕,兩人相親相愛。
女子為了男友的前程,鼓勵男友去讀書,讀醫學院當醫師。出國留學,讀博士。
女子去工作,賺錢全供養男友讀書。
後來,男友果然學有所成。
這應該是一種非常完美的結局了。
●
然而,如果是這樣,何有冤屈?
男的讀書時,被一位富家千金看上,兩人產生了情愫,男方欣喜富家千金的美貌,以及娶到富家千金的家財萬貫。
男的心動了。
他回到鄉下,看見舊時女友仍然純樸的做著粗工,卻無法昇起欣喜之情。
女友,欣喜男友學有所成,全心全意準備嫁給他。
但,男的已無心。
在鄉下,兩人去泛舟。
舟翻了。
男的自行游泳上岸,而昔日女友,沉入溪水之中。這期間,發生什麼事,無人知道。
舊女友魂魄到了陰間。
冥王同情女子,給了「冥王令」,化為厲鬼,來到陽間索命來了。
●
昔日男友與富家千金結婚之日,賀客冠蓋雲集,一位是醫師博士,一位是大富豪之女,席開數百桌,真是天作之合。
洞房花燭夜。
男的半夜醒來,發覺身旁躺的,竟然是七孔流血的鄉下女友。
這下子見鬼了。
嚇得魂飛魄散。
男的看剛結婚的妻子,往往會突變成昔日女友,最後的結果是精神失常,語無倫次,百醫無效,最後男子跳樓自盡。
●
有人說,這是男方長輩有精神痼疾的遺傳。
有人說,結婚的日子沖到男方。
有人說,富家千金虐待窮男方。
有人說,男女互剋。
有人說,新居風水不好。
…………。
只有我知道,昔日女友取得了「冥王令」,索命來了,這可不是鬧著玩的,有「冥王令」的厲鬼,就算是我胸羅萬法,我也救不了這位「藉機殺人」的無情漢了。
●
我有一個問題問大家,我的問題很簡單:
一、你如果是男的,兩女之間,你如何抉擇?
二、如何是最完美的結局?
三、情之一物,扯得平嗎?
試答來!
《地獄變現記》厲鬼何處來
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
沉淪的餓鬼
景州有個劉秀才,在一座古寺中教兒童讀書。
一天晚上,他在朦朧的月色之下,聽到窗外有窸窣的聲音。劉秀才從窗縫中偷看,牆頭缺口處仿佛有兩個人影,急忙大叫有强盜。
忽然,聽到牆外有聲音說:「我們不是强盜,是有事請求你呀!」
劉秀才驚訝地問:「求什麼?」
只聽得說:「我們因為過去的冤業,墮落餓鬼道裏面,已經快要一百年了。每次聞到僧人廚房煮飯,我們肚子就餓得像火燒似的。據我們觀察,你像是位有慈善之心的人。那麼,你的殘羹冷飯,能不能倒給我們兩口,讓我們也充充飢?」
劉秀才說:「佛教徒們整天誦經念佛、懺悔施舍,這足以周濟陰間的餓鬼了;你們為什麼不向和尚求助,以圖早日超脫?」
餓鬼回答說:「鬼輩幸奉超脫,也得靠前世的夙因。像我們倆,上輩子營營苟苟,鑽營於仕宦之途。人家煊赫鼎盛之時,我們就趨炎附勢,百般順從;人家衰敗不濟之時,我們就轉臉不認,行同路人。我們得意的時候,也沒做那扶窮濟難的好事,積下為善的功德;如今勢敗,墮入餓鬼之途,又怎能受善報,得以超脫?」
餓鬼再說:「幸運的是,當初我們所得到的賄賂不義之財,沒有過份的貪婪吝惜,親朋故舊之中,有飢寒孤寡者,也能稍加周濟。如今,還能不時地得到他們的怜憫,獲得一些祭奠,吃上一口殘茶剩飯。不然的話,非得像目連僧的母親那樣,被關進大地獄裏,吃的東西送到嘴邊,也要被烈火燒為焦炭!就是神佛之力,也是阻止不了業力啊!」
劉秀才聽了,感到值得同情可憐,就答應餓鬼的要求。餓鬼很感動,痛哭流涕地離開了。
從此,劉秀才每次把殘羹剩酒潑到牆外面。有時候,也聽到牆外有蟲兒叫一樣的聲音,但見不到任何行迹,也聽不到說話。
過了一年多,晚上聽到牆外大聲說:「長期以來多謝你恩賜,現在來向你告別了。」
劉秀才問:「你們要到哪裏去?」
餓鬼說:「我們倆沒別的法子求得超脫,只能做點兒救生的好事兒,以求自拔。這片樹林裏野生鳥類很多,有人欲來射殺,我倆就驚嚇雀鳥,使它們事先遠走高飛;有人下網捕撈湖中的游魚,我倆就事先驅趕它們,使之逃之夭夭,不得入網。這點兒意思感動了神明,賜拔我倆脫離鬼趣,得以轉輪托生了。」
劉秀才把這段故事講給別人聽,並且說:「那些遭受沉淪的餓鬼,尚且能以其微弱之力救濟生物,有的人為什麼要百般推托,說是力所不能及呢?」
※ ※ ※
生,世人所欲者;死,為人所惡也。其實「生」與「死」怎會有喜惡之差別呢?生是死之起始,死乃生之轉捩,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這就是生命循環之定律,無其所生,何來之死?無有其死,何來之生也?惟當能明悟、醒知生死之法則,那生就不以為喜,死亦不以為悲矣!
然生與死要能真正的去深悟:生要生的有意義、有尊嚴、有其價值性、有其高點性,否則生猶如死也。今之世人甚多者就是懵懂的過日子,毫無任何的崇敬性,那不就等於是活死人嗎?又不知修道進善,只在罪業深淵裡打轉,那如此之生又有何意義呢?有些人能潔身自愛,勤持善道,惟利濟眾生是行,造功立業,那如果是死了,其之德業亦猶如其生,受人所景仰,香煙不絕。這就是生與死,死與生最大的不同點,如能澈悟此理,生就不會以為喜,死亦不會有所其懼矣。
但盼世人能真正了悟生死,走自己真正該走之路,就不會對死有任何之畏懼矣。
摘錄自斷迷悟理 第三十六章 生死的醒知
一天晚上,他在朦朧的月色之下,聽到窗外有窸窣的聲音。劉秀才從窗縫中偷看,牆頭缺口處仿佛有兩個人影,急忙大叫有强盜。
忽然,聽到牆外有聲音說:「我們不是强盜,是有事請求你呀!」
劉秀才驚訝地問:「求什麼?」
只聽得說:「我們因為過去的冤業,墮落餓鬼道裏面,已經快要一百年了。每次聞到僧人廚房煮飯,我們肚子就餓得像火燒似的。據我們觀察,你像是位有慈善之心的人。那麼,你的殘羹冷飯,能不能倒給我們兩口,讓我們也充充飢?」
劉秀才說:「佛教徒們整天誦經念佛、懺悔施舍,這足以周濟陰間的餓鬼了;你們為什麼不向和尚求助,以圖早日超脫?」
餓鬼回答說:「鬼輩幸奉超脫,也得靠前世的夙因。像我們倆,上輩子營營苟苟,鑽營於仕宦之途。人家煊赫鼎盛之時,我們就趨炎附勢,百般順從;人家衰敗不濟之時,我們就轉臉不認,行同路人。我們得意的時候,也沒做那扶窮濟難的好事,積下為善的功德;如今勢敗,墮入餓鬼之途,又怎能受善報,得以超脫?」
餓鬼再說:「幸運的是,當初我們所得到的賄賂不義之財,沒有過份的貪婪吝惜,親朋故舊之中,有飢寒孤寡者,也能稍加周濟。如今,還能不時地得到他們的怜憫,獲得一些祭奠,吃上一口殘茶剩飯。不然的話,非得像目連僧的母親那樣,被關進大地獄裏,吃的東西送到嘴邊,也要被烈火燒為焦炭!就是神佛之力,也是阻止不了業力啊!」
劉秀才聽了,感到值得同情可憐,就答應餓鬼的要求。餓鬼很感動,痛哭流涕地離開了。
從此,劉秀才每次把殘羹剩酒潑到牆外面。有時候,也聽到牆外有蟲兒叫一樣的聲音,但見不到任何行迹,也聽不到說話。
過了一年多,晚上聽到牆外大聲說:「長期以來多謝你恩賜,現在來向你告別了。」
劉秀才問:「你們要到哪裏去?」
餓鬼說:「我們倆沒別的法子求得超脫,只能做點兒救生的好事兒,以求自拔。這片樹林裏野生鳥類很多,有人欲來射殺,我倆就驚嚇雀鳥,使它們事先遠走高飛;有人下網捕撈湖中的游魚,我倆就事先驅趕它們,使之逃之夭夭,不得入網。這點兒意思感動了神明,賜拔我倆脫離鬼趣,得以轉輪托生了。」
劉秀才把這段故事講給別人聽,並且說:「那些遭受沉淪的餓鬼,尚且能以其微弱之力救濟生物,有的人為什麼要百般推托,說是力所不能及呢?」
※ ※ ※
生,世人所欲者;死,為人所惡也。其實「生」與「死」怎會有喜惡之差別呢?生是死之起始,死乃生之轉捩,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這就是生命循環之定律,無其所生,何來之死?無有其死,何來之生也?惟當能明悟、醒知生死之法則,那生就不以為喜,死亦不以為悲矣!
然生與死要能真正的去深悟:生要生的有意義、有尊嚴、有其價值性、有其高點性,否則生猶如死也。今之世人甚多者就是懵懂的過日子,毫無任何的崇敬性,那不就等於是活死人嗎?又不知修道進善,只在罪業深淵裡打轉,那如此之生又有何意義呢?有些人能潔身自愛,勤持善道,惟利濟眾生是行,造功立業,那如果是死了,其之德業亦猶如其生,受人所景仰,香煙不絕。這就是生與死,死與生最大的不同點,如能澈悟此理,生就不會以為喜,死亦不會有所其懼矣。
但盼世人能真正了悟生死,走自己真正該走之路,就不會對死有任何之畏懼矣。
摘錄自斷迷悟理 第三十六章 生死的醒知
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
心無邪不怕鬼
有位商人夜間在山林走路,黑暗中,看見樹下有個人影,他疑心是鬼,就叫住他,問個所以。
那人走過來對他說:「我在太陽落了之後才到了這地方,我怕鬼,不敢往前走了,等個伴兒一起走。」
於是,兩人就結伴而行,一邊走一邊聊天,談得還挺投機的。
那人問商人道:「你有什麼急事,冒著嚴寒趕夜路?」
商人說:「我有位朋友,往日,我欠了他四千大錢。如今,我聽說他們夫妻都得了重病,連吃飯買藥的錢都沒有,我應該馬上把錢送去,順便看望看望他們。」
那人聽了這話,倒退了好幾步,躲在樹後說:「我本來想作祟迷惑你,以便得到小小的祭祀。聽了你的話,才知道你原來是位道德高尚的長者,我不敢侵犯你,並甘願為你效勞,為你帶路,你看好不好?」
商人不得已,只好半信半疑地跟著他走。凡是道路上不好走的地方,那人都事先發出警告。
一會兒,半個月亮露出雲端,稍微能看清周圍的景物了。商人仔細一看,給他帶路的卻是個沒腦袋的人,那鬼一閃之間就不見了。
※ ※ ※
有生就有死,生生死死,輪迴不息。人死曰鬼,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人死,其肉身腐爛歸土,其靈魂即謂鬼。
凡人不知修真之寶貴,故死後為鬼,人人都怕鬼。修真得道之士,人死其肉體雖腐化,但其靈魂光明不淪為鬼,而得超升天堂,再修道果,就可得到聖神仙佛的果位。
然而,一般人死後為鬼。鬼,人之所怕也。因有惡鬼、魔鬼、冤鬼,作祟使不安故也。所以有鬼點之狡猾,暗中交易之鬼市,暗中施行機謀害人之鬼鬼祟祟,凡陰險害人,或行事不光明者,皆謂鬼也。
「心無邪不怕鬼」乃俗語也,但其含意甚廣,是說:心中若無邪念,就不怕鬼也。世人往往若遇著人死、或夜行經過墓地、或在陰暗之處,心裏難免會感覺畏懼,惟恐鬼之出現以嚇人或害人也。
如素行不端,曾做過虧心事,或害人殺人者,時常心神不安,疑神疑鬼,無處可以靜神安居。食不得其飽,睡不得其安,精神紛亂,此乃為惡者之心理,所謂:心有邪而怕鬼也。
行為端正,胸懷光明磊落,心無半點邪惡,正氣凜然之正人君子,其心地坦然,精神安適。願世人遠邪歸正,做一個正人君子,勤修大道,以成正果,庶免生生死死輪迴不息也。
摘錄自大道心德 論:心無邪不怕鬼
那人走過來對他說:「我在太陽落了之後才到了這地方,我怕鬼,不敢往前走了,等個伴兒一起走。」
於是,兩人就結伴而行,一邊走一邊聊天,談得還挺投機的。
那人問商人道:「你有什麼急事,冒著嚴寒趕夜路?」
商人說:「我有位朋友,往日,我欠了他四千大錢。如今,我聽說他們夫妻都得了重病,連吃飯買藥的錢都沒有,我應該馬上把錢送去,順便看望看望他們。」
那人聽了這話,倒退了好幾步,躲在樹後說:「我本來想作祟迷惑你,以便得到小小的祭祀。聽了你的話,才知道你原來是位道德高尚的長者,我不敢侵犯你,並甘願為你效勞,為你帶路,你看好不好?」
商人不得已,只好半信半疑地跟著他走。凡是道路上不好走的地方,那人都事先發出警告。
一會兒,半個月亮露出雲端,稍微能看清周圍的景物了。商人仔細一看,給他帶路的卻是個沒腦袋的人,那鬼一閃之間就不見了。
※ ※ ※
有生就有死,生生死死,輪迴不息。人死曰鬼,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人死,其肉身腐爛歸土,其靈魂即謂鬼。
凡人不知修真之寶貴,故死後為鬼,人人都怕鬼。修真得道之士,人死其肉體雖腐化,但其靈魂光明不淪為鬼,而得超升天堂,再修道果,就可得到聖神仙佛的果位。
然而,一般人死後為鬼。鬼,人之所怕也。因有惡鬼、魔鬼、冤鬼,作祟使不安故也。所以有鬼點之狡猾,暗中交易之鬼市,暗中施行機謀害人之鬼鬼祟祟,凡陰險害人,或行事不光明者,皆謂鬼也。
「心無邪不怕鬼」乃俗語也,但其含意甚廣,是說:心中若無邪念,就不怕鬼也。世人往往若遇著人死、或夜行經過墓地、或在陰暗之處,心裏難免會感覺畏懼,惟恐鬼之出現以嚇人或害人也。
如素行不端,曾做過虧心事,或害人殺人者,時常心神不安,疑神疑鬼,無處可以靜神安居。食不得其飽,睡不得其安,精神紛亂,此乃為惡者之心理,所謂:心有邪而怕鬼也。
行為端正,胸懷光明磊落,心無半點邪惡,正氣凜然之正人君子,其心地坦然,精神安適。願世人遠邪歸正,做一個正人君子,勤修大道,以成正果,庶免生生死死輪迴不息也。
摘錄自大道心德 論:心無邪不怕鬼
2012年8月26日 星期日
國王出題選皇后
從前,有個年輕的國王,為了能找出一個賢內助,決定通過考試來選取皇后。
考試當天,許多大臣,財主的千金都來應考,這時有一位農家的姑娘也來應試。
國王的第一個問題是:「日出的地方和日落的地方相距有多遠?」
一開始的問題就把各家千金給難倒了,有誰能量出這個尺寸!
只見農家姑娘平靜的答道:「剛好是一天的距離。」
國王連番稱讚:「答的好,答的好!」千金小姐們的臉都紅了。
國王的第二個問題是:「天和地之間的距離有多遠?」
大臣的女兒搶著回答:「有道是九萬里長天,我想天地之間相距九萬里。」
財主的女兒接著說:「唐僧取經走了十萬八千里,我想這就是天地之間的距離。」
國王搖搖頭。
農家姑娘平靜的回答:「天地之間的距離剛好是眼睛一睜一閉之間的距離。」
國王一拍大腿:「對啊!」其他千金心裡更是焦急。
國王的第三個問題是:「真話和假話之間的距離有多遠?」
大家都楞住了,真話和假話之間還有距離單位嗎?
此時農家姑娘毫不猶豫的回答:「就是兩耳之間的距離。用一個耳朵聽一面之詞往往聽到假話,用兩個耳朵聽取不同的意見才能聽到真話。」
國王高興得連連稱好,準備宣布要娶這位農家姑娘作皇后。
但是皇太后看不起這位農家姑娘,刁難的提出了三個問題。
找一朵天下最美的花,一隻天下最珍貴的鳥和一個有骨頭的雞蛋來,否則便取消婚約。
農家姑娘不慌不忙得答應了。
三天後,農家姑娘帶著一朵棉花,一隻燕子和一顆快孵化的雞蛋來到皇宮。
國王及皇太后,大臣,財主,千金小姐們都來觀看農家姑娘如何完成這三件事。
農家姑娘說道:「人說牡丹是花中之王,但牡丹雖美,卻不及棉花能紡織成布,染色成樣,多彩多姿,所以棉花最美。人說鳳凰是鳥中之王,但鳳凰雖珍,卻不及燕子能捕捉蟲害,保衛農物,滋養萬民,所以燕子最是珍貴。而雞蛋裡的小雞已長出骨架,在未孵化之前就是有骨頭的雞蛋。」
農家姑娘依次解說一番後,國王當眾宣布:「誰都不准在雞蛋裡挑骨頭了!這位姑娘是我最理想的皇后。」
美麗,是發自內心的光茫,不會隨著歲月的流失而流失,只會隨著智慧的增長而增長。
轉載
考試當天,許多大臣,財主的千金都來應考,這時有一位農家的姑娘也來應試。
國王的第一個問題是:「日出的地方和日落的地方相距有多遠?」
一開始的問題就把各家千金給難倒了,有誰能量出這個尺寸!
只見農家姑娘平靜的答道:「剛好是一天的距離。」
國王連番稱讚:「答的好,答的好!」千金小姐們的臉都紅了。
國王的第二個問題是:「天和地之間的距離有多遠?」
大臣的女兒搶著回答:「有道是九萬里長天,我想天地之間相距九萬里。」
財主的女兒接著說:「唐僧取經走了十萬八千里,我想這就是天地之間的距離。」
國王搖搖頭。
農家姑娘平靜的回答:「天地之間的距離剛好是眼睛一睜一閉之間的距離。」
國王一拍大腿:「對啊!」其他千金心裡更是焦急。
國王的第三個問題是:「真話和假話之間的距離有多遠?」
大家都楞住了,真話和假話之間還有距離單位嗎?
此時農家姑娘毫不猶豫的回答:「就是兩耳之間的距離。用一個耳朵聽一面之詞往往聽到假話,用兩個耳朵聽取不同的意見才能聽到真話。」
國王高興得連連稱好,準備宣布要娶這位農家姑娘作皇后。
但是皇太后看不起這位農家姑娘,刁難的提出了三個問題。
找一朵天下最美的花,一隻天下最珍貴的鳥和一個有骨頭的雞蛋來,否則便取消婚約。
農家姑娘不慌不忙得答應了。
三天後,農家姑娘帶著一朵棉花,一隻燕子和一顆快孵化的雞蛋來到皇宮。
國王及皇太后,大臣,財主,千金小姐們都來觀看農家姑娘如何完成這三件事。
農家姑娘說道:「人說牡丹是花中之王,但牡丹雖美,卻不及棉花能紡織成布,染色成樣,多彩多姿,所以棉花最美。人說鳳凰是鳥中之王,但鳳凰雖珍,卻不及燕子能捕捉蟲害,保衛農物,滋養萬民,所以燕子最是珍貴。而雞蛋裡的小雞已長出骨架,在未孵化之前就是有骨頭的雞蛋。」
農家姑娘依次解說一番後,國王當眾宣布:「誰都不准在雞蛋裡挑骨頭了!這位姑娘是我最理想的皇后。」
美麗,是發自內心的光茫,不會隨著歲月的流失而流失,只會隨著智慧的增長而增長。
轉載
2012年8月25日 星期六
拜「腳尾經」
蓮生/文
昔日,我學經懺於台中慈音寺「善賜法師」處,有機緣,隨同拜「腳尾經」。
什麼是「腳尾經」?
這即是亡者剛逝不久,移靈於中廳,躺於木版之上。我們在屍身腳前點上油燈,在頭前點上油燈。在燈前,供上一碗飯,點了一柱香。
而我們唸經懺,這即是「腳尾經」,唱唸︰
南柯夢,夢南柯,一夢南柯怎奈何,世上萬般綁不去,一雙空手,見閻羅,從此去,莫蹉跎,一念彌陀過愛河。
娑婆極苦無人曉,輪迴何日了,浮萍水上飄,束縛籠中鳥,嘆亡靈,何不早回頭,歸去好。
第一大願,樂邦教主,阿彌佗佛,四十八願度娑婆,九品湧金蓮,寶網交羅,度眾生出愛河。
又唸:
世間財,誰不愛,拚死忘生都不該,石崇豪富今何在,億萬金銀無處埋,須當戒,莫貪財,不如收拾禮金臺。
傾城色,眼前花,暗裡相思總是差,紂王當初寵妲己,失了江山敗國家,須當戒,莫貪花,養靜精神伴落霞。
我那時尚年輕,不知死是何滋味?看那屍身,卻也觸動我的心︰
屍身已腫脹。
屍身臉上青淤,令人怖畏。
屍身已略發出淡淡的屍臭味。
屍身皮膚出斑點,有部份已膿爛。
屍身似乎已遭細菌蟲啖。
我可以想像︰
五臟已全壞爛了。
身內血液已停流,發腥臭了。
全身筋骨全部壞死了。
氣息早無了。
同時唱唸的「錦文師」,早已淚水直流,邊唸邊哭,彷彿死的是自己親眷。
當時,我想到,死亡是「共法」,我們必須思維一切現象都是無常,一切有情都會死亡。
甚至釋迦牟尼佛及諸大阿羅漢,都終歸一死。
皇帝總統都終歸一死。
世界最大的富豪都終歸一死。
還有我們的親眷、同學、知己、老人、幼童等等等等,仍舊是一樣的死亡。
我在拜「腳尾經」時,體會︰
一、人身不淨。
二、不執著色身。
三、斷人間的貪、愛。
四、一切有情無所得。
五、淨或不淨,皆是空性。
我現在,很想問大家,你體會到這裡,還會想拚死拚活的去「撈錢」嗎?
你體會到這裡,還會執著,非卿莫娶,非君莫嫁嗎?
你究竟在人世間,得到了什麼?你還在爭著長輩死後的遺產嗎?
你還會爭最高的權位嗎?
我說,這些人人都會想,這些人人都會講,但你做到了嗎?你去實踐了嗎?你真的完全領悟,而且全做到了。
做到了就是「修行」。
做不到,仍然是「凡夫」。
試問︰「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請申論之。
《不可說之說》拜「腳尾經」
昔日,我學經懺於台中慈音寺「善賜法師」處,有機緣,隨同拜「腳尾經」。
什麼是「腳尾經」?
這即是亡者剛逝不久,移靈於中廳,躺於木版之上。我們在屍身腳前點上油燈,在頭前點上油燈。在燈前,供上一碗飯,點了一柱香。
而我們唸經懺,這即是「腳尾經」,唱唸︰
南柯夢,夢南柯,一夢南柯怎奈何,世上萬般綁不去,一雙空手,見閻羅,從此去,莫蹉跎,一念彌陀過愛河。
娑婆極苦無人曉,輪迴何日了,浮萍水上飄,束縛籠中鳥,嘆亡靈,何不早回頭,歸去好。
第一大願,樂邦教主,阿彌佗佛,四十八願度娑婆,九品湧金蓮,寶網交羅,度眾生出愛河。
又唸:
世間財,誰不愛,拚死忘生都不該,石崇豪富今何在,億萬金銀無處埋,須當戒,莫貪財,不如收拾禮金臺。
傾城色,眼前花,暗裡相思總是差,紂王當初寵妲己,失了江山敗國家,須當戒,莫貪花,養靜精神伴落霞。
我那時尚年輕,不知死是何滋味?看那屍身,卻也觸動我的心︰
屍身已腫脹。
屍身臉上青淤,令人怖畏。
屍身已略發出淡淡的屍臭味。
屍身皮膚出斑點,有部份已膿爛。
屍身似乎已遭細菌蟲啖。
我可以想像︰
五臟已全壞爛了。
身內血液已停流,發腥臭了。
全身筋骨全部壞死了。
氣息早無了。
同時唱唸的「錦文師」,早已淚水直流,邊唸邊哭,彷彿死的是自己親眷。
當時,我想到,死亡是「共法」,我們必須思維一切現象都是無常,一切有情都會死亡。
甚至釋迦牟尼佛及諸大阿羅漢,都終歸一死。
皇帝總統都終歸一死。
世界最大的富豪都終歸一死。
還有我們的親眷、同學、知己、老人、幼童等等等等,仍舊是一樣的死亡。
我在拜「腳尾經」時,體會︰
一、人身不淨。
二、不執著色身。
三、斷人間的貪、愛。
四、一切有情無所得。
五、淨或不淨,皆是空性。
我現在,很想問大家,你體會到這裡,還會想拚死拚活的去「撈錢」嗎?
你體會到這裡,還會執著,非卿莫娶,非君莫嫁嗎?
你究竟在人世間,得到了什麼?你還在爭著長輩死後的遺產嗎?
你還會爭最高的權位嗎?
我說,這些人人都會想,這些人人都會講,但你做到了嗎?你去實踐了嗎?你真的完全領悟,而且全做到了。
做到了就是「修行」。
做不到,仍然是「凡夫」。
試問︰「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請申論之。
《不可說之說》拜「腳尾經」
颱風的省思
聖示:世人若想延長生命,不妨且聽吾言:對待任何生物,應有憐惜心,而且這份心必須時時培養。若想求得自己長生高壽,多多參與【放生】,此乃因果循環的道理,現在你救牠的命,未來你生命有危機之時,又適逢因緣機會成熟之際,牠必救你的命。
陳生:學生恭向菩薩頂禮五叩首!
菩薩:賢生免禮!
陳生:但願菩薩慈語能真正落入世人的心坎裡,一來可斷殺業,二來可延長生命,三來可長養慈悲心。
菩薩:諸佛菩薩不斷藉機顯化【殺業】的可怕,但殺生者仍然不斷。汝瞧【辛樂克颱風】何以吹起一團一團一波又一波黑色氣體呢?
陳生:這些黑色氣流,不像來自業海的法界眾生,倒是像極了從屋簷角下串流出來的黑色物體;莫非是中秋佳節闔家團慶之際,一時興起所準備烘烤無數的山珍海味的關係!
今夜鸞期,同修回來效鸞很少,因為【辛樂克颱風】帶來豐沛雨量,被風雨阻礙。
菩薩:爾隨 吾外出巡視颱風夜之情景!
陳生:好是好啊!可是萬一被風吹走,怎麼辦?
菩薩:安心!吹不走的。走吧!
陳生:真的要出去唷!
菩薩:當然。
陳生:〈迷迷糊糊走進一群人海中,密密麻麻黑鴉鴉一片,好像有萬人鑽動的聲音。此時,雷電一閃,照亮現場,陳生看見人人手中都拿著竹籤在等待美食,原來是在烤肉。
咻!一陣怪風刮來,將所有地上物橫掃,沙灘上海浪襲來一陣淨空,瀟瀟之音;只見大海中央突然興起數層樓高的巨浪,看來今夜中秋只好望風雨興嘆哩!〉
菩薩:汝見海龍戲水,久久不願離去,不覺可疑!
陳生:碰到颱風天,不就是這樣嗎?
菩薩:非也。竹籤貫穿頭部,燃燒碳火烤熟準備的雞、鴨、魚、肉、海鮮來吃,世人所殺害的畜生無數啊!中秋佳節,世人闔家團圓,然而被殺的畜牲是否也可以闔家團圓嗎?
陳生:也就是說,不該在此佳節之時,推展所謂的「烤肉活動」哩!
菩薩:近年來,各種天災人禍,饑荒災疫,相繼而來,推究原因,實由眾生累積殺業所造。
陳生:惟有戒殺放生,方可免遭浩劫。世人設醮祈福消災之際,莫殺豬宰羊以祭拜神明。殺生的祭拜神明,是求福?還是要求禍?
菩薩:然也。奉勸世人,不可殺生祭拜神明,以免增加自己的罪孽,求福未得,反而徒增苦果。「上天有好生之德」,切記!切記!
陳生:是呀!一般眾生的觀念,祭祀之時,若無準備豐盛的酒肉,是無法光耀祖先的!
昔時,有一位金先生,平日奉持齋戒相當虔誠。死後神魂附在一個孩子的身上說:「因為我的善行不夠深廣,沒有往生西方淨土,然而在陰間卻是來去自如,相當快樂。」有一天,他的神魂又附那孩子的身上,苛責他的妻子說:「妳為什麼要殺雞來祭祀我呢!因為妳的殺生,所以現在我走到哪兒,背後總會有陰間的官吏,隨身的看管著我,我已經無法像以前那麼自由了!」
菩薩:是以,期盼世人明白「殺生拜拜,損人損己,反而害了自家祖先。」
爾等細聽吾言:佛陀跟他的弟子阿難在河堤行走時,看見了五百個餓鬼一邊走一邊唱歌。阿難問佛陀,佛陀說:「這五百個餓鬼的子孫,正在替他們修福,他們快要脫離苦海了,所以他們唱歌跳舞,表示高興。」
後來又遇到好幾百個餓鬼很傷心地走過,阿難又問,佛陀說:「那些餓鬼的子孫,正在為他們殺生祭祀,而不肯作福,所以餓鬼身後有火逼迫他們,因此他們在啼哭。」
殺生請客,殺生拜拜,弄得杯盤狼藉,雞、鴨及魚骨頭到處扔,不但減損福報,又增加惡業。世人慎之!慎之!
陳生:《地藏經》亦有明示,辦喪事之期間,不宜殺生,以免增加亡者之負擔。
菩薩:然也。可。停筆。 吾退!
陳生: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
摘錄自寶德雜誌第63期-辛樂克颱風的省思:烤肉是殺業
陳生:學生恭向菩薩頂禮五叩首!
菩薩:賢生免禮!
陳生:但願菩薩慈語能真正落入世人的心坎裡,一來可斷殺業,二來可延長生命,三來可長養慈悲心。
菩薩:諸佛菩薩不斷藉機顯化【殺業】的可怕,但殺生者仍然不斷。汝瞧【辛樂克颱風】何以吹起一團一團一波又一波黑色氣體呢?
陳生:這些黑色氣流,不像來自業海的法界眾生,倒是像極了從屋簷角下串流出來的黑色物體;莫非是中秋佳節闔家團慶之際,一時興起所準備烘烤無數的山珍海味的關係!
今夜鸞期,同修回來效鸞很少,因為【辛樂克颱風】帶來豐沛雨量,被風雨阻礙。
菩薩:爾隨 吾外出巡視颱風夜之情景!
陳生:好是好啊!可是萬一被風吹走,怎麼辦?
菩薩:安心!吹不走的。走吧!
陳生:真的要出去唷!
菩薩:當然。
陳生:〈迷迷糊糊走進一群人海中,密密麻麻黑鴉鴉一片,好像有萬人鑽動的聲音。此時,雷電一閃,照亮現場,陳生看見人人手中都拿著竹籤在等待美食,原來是在烤肉。
咻!一陣怪風刮來,將所有地上物橫掃,沙灘上海浪襲來一陣淨空,瀟瀟之音;只見大海中央突然興起數層樓高的巨浪,看來今夜中秋只好望風雨興嘆哩!〉
菩薩:汝見海龍戲水,久久不願離去,不覺可疑!
陳生:碰到颱風天,不就是這樣嗎?
菩薩:非也。竹籤貫穿頭部,燃燒碳火烤熟準備的雞、鴨、魚、肉、海鮮來吃,世人所殺害的畜生無數啊!中秋佳節,世人闔家團圓,然而被殺的畜牲是否也可以闔家團圓嗎?
陳生:也就是說,不該在此佳節之時,推展所謂的「烤肉活動」哩!
菩薩:近年來,各種天災人禍,饑荒災疫,相繼而來,推究原因,實由眾生累積殺業所造。
陳生:惟有戒殺放生,方可免遭浩劫。世人設醮祈福消災之際,莫殺豬宰羊以祭拜神明。殺生的祭拜神明,是求福?還是要求禍?
菩薩:然也。奉勸世人,不可殺生祭拜神明,以免增加自己的罪孽,求福未得,反而徒增苦果。「上天有好生之德」,切記!切記!
陳生:是呀!一般眾生的觀念,祭祀之時,若無準備豐盛的酒肉,是無法光耀祖先的!
昔時,有一位金先生,平日奉持齋戒相當虔誠。死後神魂附在一個孩子的身上說:「因為我的善行不夠深廣,沒有往生西方淨土,然而在陰間卻是來去自如,相當快樂。」有一天,他的神魂又附那孩子的身上,苛責他的妻子說:「妳為什麼要殺雞來祭祀我呢!因為妳的殺生,所以現在我走到哪兒,背後總會有陰間的官吏,隨身的看管著我,我已經無法像以前那麼自由了!」
菩薩:是以,期盼世人明白「殺生拜拜,損人損己,反而害了自家祖先。」
爾等細聽吾言:佛陀跟他的弟子阿難在河堤行走時,看見了五百個餓鬼一邊走一邊唱歌。阿難問佛陀,佛陀說:「這五百個餓鬼的子孫,正在替他們修福,他們快要脫離苦海了,所以他們唱歌跳舞,表示高興。」
後來又遇到好幾百個餓鬼很傷心地走過,阿難又問,佛陀說:「那些餓鬼的子孫,正在為他們殺生祭祀,而不肯作福,所以餓鬼身後有火逼迫他們,因此他們在啼哭。」
殺生請客,殺生拜拜,弄得杯盤狼藉,雞、鴨及魚骨頭到處扔,不但減損福報,又增加惡業。世人慎之!慎之!
陳生:《地藏經》亦有明示,辦喪事之期間,不宜殺生,以免增加亡者之負擔。
菩薩:然也。可。停筆。 吾退!
陳生: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
摘錄自寶德雜誌第63期-辛樂克颱風的省思:烤肉是殺業
2012年8月23日 星期四
家花哪有野花香
劉喜是江蘇省常熟縣人,生長在富裕的家庭,雖然沒有從事任何職業,因祖上遺下財產眾多,故能豐衣足食。
他本質上原是一個老實人,可是由於飽暖思淫欲,雖有妻室,仍不免動起家花哪有野花香的歪腦筋。
他看到鄰居的女傭,頗具姿色,時覺心動,因此常找機會與那女傭搭訕,日子一久,二人發生感情,遂陷入情網而無法自拔。
某一天晚上,他潛入鄰居女傭房內,上床以後,由於興奮過度,以致精疲力盡,無力返家,竟在她的床上呼呼熟睡了。室內點著一盞油燈,不知怎的,老鼠把油燈打翻,以致起火。
女傭發覺室內起火,急忙逃走,一面推著熟睡如死的劉喜,驚慌的叫著:快逃!快逃!劉喜在睡夢中聽到她快逃快逃的慌叫,不知是失火,誤以為外面有人來捉奸,也嚇得驚醒起來。
因此他只是一心逃避捉奸,不僅沒有向房門外面逃,卻朝著相反的方向,拼命奔向臥床後面的壁櫥,躲在壁櫥中。
熊熊的火,燒得越來越大,可是蜷伏在壁櫥中的劉喜,只知害怕捉奸,對於外面的大火,一點也不知道。到後來嗅到濃厚的煙火味已無法逃出,結果活活燒死在火窟中,臨死之前,悔已晚矣。
※ ※ ※
天地交泰,陰陽交合,始能生長萬物,男婚女嫁,始能生育,此乃人生之正道。
然則男女同房之淫慾,如夫妻謂之正慾。除此之外,謂之邪慾。語云:「富貴恩淫慾」,言富貴之人,靠其有財有勢,一見美色,就思欲染之而後甘心,雖家有妻子而不顧,願金屋藏嬌於外,此皆邪慾也。
邪慾之害,實大且廣也。能害人損失三寶:精、氣、神,能害人家破人亡,能害人家庭起風波,能害人發生鬥爭,能害人敗名失節等等。凡修道者宜速棄之,且世人若能打破色慾魔關,則心神清淨,性情清朗,道根自可澄靜。無有邪念,萬善就可俱生也,善生則可以立德修真,性命可以雙修也。是故淫念之邪慾,若能全消者,可獲三福;一曰壽,二曰康寧,三曰考終。淫念常起之人,雖無實跡,而其夢想顛倒,將來必有大患,豈可不慎乎。
摘錄自大道心德 論「淫慾之害」
他本質上原是一個老實人,可是由於飽暖思淫欲,雖有妻室,仍不免動起家花哪有野花香的歪腦筋。
他看到鄰居的女傭,頗具姿色,時覺心動,因此常找機會與那女傭搭訕,日子一久,二人發生感情,遂陷入情網而無法自拔。
某一天晚上,他潛入鄰居女傭房內,上床以後,由於興奮過度,以致精疲力盡,無力返家,竟在她的床上呼呼熟睡了。室內點著一盞油燈,不知怎的,老鼠把油燈打翻,以致起火。
女傭發覺室內起火,急忙逃走,一面推著熟睡如死的劉喜,驚慌的叫著:快逃!快逃!劉喜在睡夢中聽到她快逃快逃的慌叫,不知是失火,誤以為外面有人來捉奸,也嚇得驚醒起來。
因此他只是一心逃避捉奸,不僅沒有向房門外面逃,卻朝著相反的方向,拼命奔向臥床後面的壁櫥,躲在壁櫥中。
熊熊的火,燒得越來越大,可是蜷伏在壁櫥中的劉喜,只知害怕捉奸,對於外面的大火,一點也不知道。到後來嗅到濃厚的煙火味已無法逃出,結果活活燒死在火窟中,臨死之前,悔已晚矣。
※ ※ ※
天地交泰,陰陽交合,始能生長萬物,男婚女嫁,始能生育,此乃人生之正道。
然則男女同房之淫慾,如夫妻謂之正慾。除此之外,謂之邪慾。語云:「富貴恩淫慾」,言富貴之人,靠其有財有勢,一見美色,就思欲染之而後甘心,雖家有妻子而不顧,願金屋藏嬌於外,此皆邪慾也。
邪慾之害,實大且廣也。能害人損失三寶:精、氣、神,能害人家破人亡,能害人家庭起風波,能害人發生鬥爭,能害人敗名失節等等。凡修道者宜速棄之,且世人若能打破色慾魔關,則心神清淨,性情清朗,道根自可澄靜。無有邪念,萬善就可俱生也,善生則可以立德修真,性命可以雙修也。是故淫念之邪慾,若能全消者,可獲三福;一曰壽,二曰康寧,三曰考終。淫念常起之人,雖無實跡,而其夢想顛倒,將來必有大患,豈可不慎乎。
摘錄自大道心德 論「淫慾之害」
2012年8月22日 星期三
國家的形象
一位女士開車從加拿大入境美國時,受到了一個美國海關官員的粗暴對待。
當時她很生氣,但還是心平氣和、和顏悅色地對那位官員提出了善意的解釋、勸告與批評。
可是,那位官員不僅不接受,態度反而更加傲慢、生硬、蠻橫、惡劣,甚至開始了人身攻擊。
這位女士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決定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與人格尊嚴。結果她贏了,海關決定開除那官員的公職!
就在處分即將公佈的前夕,那位官員給這位女士打了電話,一方面表示道歉、悔恨、一方面懇求她撤述。
他說:「請不要讓我失業,我有一個八十歲的老母需要供養!」
這位女士很善良,聽後感到很不是滋味,也很同情,甚至想收回投訴。
猶豫了片刻,還是很痛苦也很堅決地說:「抱歉,非常抱歉,一切都太晚了!我希望每一位美國海關官員的母親都能夠頤養天年,但也希望每個人在入境美國時,他們在家的母親都能感受到子女被人禮貌對待的尊嚴!」
她說:「我不願再看到外國人在入境時遭到淩辱和虐待,也不願再看到因為你粗暴的工作而使美國的形象在自家的大門口遭到損害。所有這一切,都不是我願意看到的。抱歉,非常抱歉,一切都太晚了!」
現在。美國海關邊檢處的服務改善了。每個視窗和很多牆壁上都貼著同一個內容的告示,顯示著他們開始努力在世界各地的客人面前塑造嶄新的良好形象。
告示:
我們是美國的國家形象。
我們承諾,誠摯地問候並歡迎您來到美國。
我們承諾,對待您以禮貌、敬重和尊嚴。
我們承諾,向您解釋美國海關的相關程式。
我們承諾,向您提供一位主管聽取您的意見。
我們承諾,接受並回饋您的意見,以書面、口頭或電子方式。
我們承諾,向您提供必要的協助,假如有延誤或殘疾的情況。
有時候,一個人的形象,就是一個國家的形象,一個人的尊嚴,就是一個國家的尊嚴。
※ ※ ※
人生在這個世界上,欲獲得他人好感,其最直接便捷的方法,就是以禮貌待人,以和平處世,因為人在社會上過的是群體生活,如果你平日對人毫無禮貌,態度橫蠻,你就得不到人緣,受人蔑視,而無法在社會上立足,禮貌本是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的橋樑,禮貌表示人與人之間的誠懇相處,由此可見禮貌對人際關係的重要。
禮貌是人生一大關鍵,在人生大道上,無禮貌就沒有出頭之日,在家庭中必定長幼有序,在社會上無論對任何人都要有禮貌。人若無禮貌,就得不到他人尊重。自己先對人有禮,對方自然會以禮相待。禮貌是人生立足社會的基礎,人若不講求禮貌,即不能生存於社會。
是故,人無論其身擔任何種職務,僅須切記,一切依禮儀節度,予以和諧調節中和之,必走遍天下無阻障,留步其間無所困也。
轉載
當時她很生氣,但還是心平氣和、和顏悅色地對那位官員提出了善意的解釋、勸告與批評。
可是,那位官員不僅不接受,態度反而更加傲慢、生硬、蠻橫、惡劣,甚至開始了人身攻擊。
這位女士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決定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與人格尊嚴。結果她贏了,海關決定開除那官員的公職!
就在處分即將公佈的前夕,那位官員給這位女士打了電話,一方面表示道歉、悔恨、一方面懇求她撤述。
他說:「請不要讓我失業,我有一個八十歲的老母需要供養!」
這位女士很善良,聽後感到很不是滋味,也很同情,甚至想收回投訴。
猶豫了片刻,還是很痛苦也很堅決地說:「抱歉,非常抱歉,一切都太晚了!我希望每一位美國海關官員的母親都能夠頤養天年,但也希望每個人在入境美國時,他們在家的母親都能感受到子女被人禮貌對待的尊嚴!」
她說:「我不願再看到外國人在入境時遭到淩辱和虐待,也不願再看到因為你粗暴的工作而使美國的形象在自家的大門口遭到損害。所有這一切,都不是我願意看到的。抱歉,非常抱歉,一切都太晚了!」
現在。美國海關邊檢處的服務改善了。每個視窗和很多牆壁上都貼著同一個內容的告示,顯示著他們開始努力在世界各地的客人面前塑造嶄新的良好形象。
告示:
我們是美國的國家形象。
我們承諾,誠摯地問候並歡迎您來到美國。
我們承諾,對待您以禮貌、敬重和尊嚴。
我們承諾,向您解釋美國海關的相關程式。
我們承諾,向您提供一位主管聽取您的意見。
我們承諾,接受並回饋您的意見,以書面、口頭或電子方式。
我們承諾,向您提供必要的協助,假如有延誤或殘疾的情況。
有時候,一個人的形象,就是一個國家的形象,一個人的尊嚴,就是一個國家的尊嚴。
※ ※ ※
人生在這個世界上,欲獲得他人好感,其最直接便捷的方法,就是以禮貌待人,以和平處世,因為人在社會上過的是群體生活,如果你平日對人毫無禮貌,態度橫蠻,你就得不到人緣,受人蔑視,而無法在社會上立足,禮貌本是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的橋樑,禮貌表示人與人之間的誠懇相處,由此可見禮貌對人際關係的重要。
禮貌是人生一大關鍵,在人生大道上,無禮貌就沒有出頭之日,在家庭中必定長幼有序,在社會上無論對任何人都要有禮貌。人若無禮貌,就得不到他人尊重。自己先對人有禮,對方自然會以禮相待。禮貌是人生立足社會的基礎,人若不講求禮貌,即不能生存於社會。
是故,人無論其身擔任何種職務,僅須切記,一切依禮儀節度,予以和諧調節中和之,必走遍天下無阻障,留步其間無所困也。
轉載
2012年8月21日 星期二
未雨綢繆
從前有一位農場主,在大西洋沿岸耕種一塊土地。
他總是不斷地張貼雇用人手的廣告,可還是很少有人願意到他的農場工作,因為大西洋沿岸的風暴總是摧毀沿岸的建築和莊稼。
直到有一天,一個又矮又瘦的中年男人找到農場主應聘。
「你會是一個好幫手嗎?」農場主問他。
「這麼說吧,即使是颶風來了,我都可以睡著。」應徵者得意地回答。
雖然這聽上去有點兒狂妄,農場主心裡也有點兒懷疑,但是農場主還是雇用了這個人,因為他太需要人手了。
新來的雇工每天從早忙到晚,把農場打理得井井有條,農場主十分滿意。
不久後的一天晚上,狂風大作。農場主跳下床,抓起一盞提燈,急急忙忙地跑到隔壁雇工睡覺的地方,使勁搖晃睡夢中的雇工,大叫道:「快起來!暴風雨就要來了!在它卷走一切之前把東西都拴好!」
雇工在床上不緊不慢地翻了個身,夢囈一樣地說:「不,先生。我告訴過你,當暴風雨來的時候,我能睡著的。」
農場主被他的回答氣壞了,真想當場就把他給解雇了。
他強壓著火氣,趕忙跑到外面,打算一個人為即將到來的暴風雨做準備。不過令他吃驚的是,他發現所有的乾草堆都早已被蓋上了防水布,牛在棚裡,雞在籠中,所有房間門窗緊閉,每件東西都被拴得結結實實,沒有什麼能被風吹走。農場主這時才明白雇工的話是什麼意思。
這個雇工之所以能夠睡得著,是因為他已經為農場平安度過風暴做足了準備。如果你在精神、心理、身體等方面做好了準備,那麼就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令你害怕了。
※ ※ ※
《詩經.豳風.鴟鴞》:鴟鴞鴟鴞!既取我子,無毀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鴟鴞〉一詩,是詩人以鳥兒築巢養雛鳥的辛苦,來抒發自身 所經歷的窮苦憂患。詩中提到,鳥兒為了確保巢的堅固,便在下雨之前,剝除桑根皮來修補鳥巢,以免風雨來臨時,把鳥巢吹壞了。
後來「未雨綢繆」這句成語就從 這裡演變而出,比喻事先預備以防患未然。
轉載
他總是不斷地張貼雇用人手的廣告,可還是很少有人願意到他的農場工作,因為大西洋沿岸的風暴總是摧毀沿岸的建築和莊稼。
直到有一天,一個又矮又瘦的中年男人找到農場主應聘。
「你會是一個好幫手嗎?」農場主問他。
「這麼說吧,即使是颶風來了,我都可以睡著。」應徵者得意地回答。
雖然這聽上去有點兒狂妄,農場主心裡也有點兒懷疑,但是農場主還是雇用了這個人,因為他太需要人手了。
新來的雇工每天從早忙到晚,把農場打理得井井有條,農場主十分滿意。
不久後的一天晚上,狂風大作。農場主跳下床,抓起一盞提燈,急急忙忙地跑到隔壁雇工睡覺的地方,使勁搖晃睡夢中的雇工,大叫道:「快起來!暴風雨就要來了!在它卷走一切之前把東西都拴好!」
雇工在床上不緊不慢地翻了個身,夢囈一樣地說:「不,先生。我告訴過你,當暴風雨來的時候,我能睡著的。」
農場主被他的回答氣壞了,真想當場就把他給解雇了。
他強壓著火氣,趕忙跑到外面,打算一個人為即將到來的暴風雨做準備。不過令他吃驚的是,他發現所有的乾草堆都早已被蓋上了防水布,牛在棚裡,雞在籠中,所有房間門窗緊閉,每件東西都被拴得結結實實,沒有什麼能被風吹走。農場主這時才明白雇工的話是什麼意思。
這個雇工之所以能夠睡得著,是因為他已經為農場平安度過風暴做足了準備。如果你在精神、心理、身體等方面做好了準備,那麼就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令你害怕了。
※ ※ ※
《詩經.豳風.鴟鴞》:鴟鴞鴟鴞!既取我子,無毀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鴟鴞〉一詩,是詩人以鳥兒築巢養雛鳥的辛苦,來抒發自身 所經歷的窮苦憂患。詩中提到,鳥兒為了確保巢的堅固,便在下雨之前,剝除桑根皮來修補鳥巢,以免風雨來臨時,把鳥巢吹壞了。
後來「未雨綢繆」這句成語就從 這裡演變而出,比喻事先預備以防患未然。
轉載
2012年8月20日 星期一
深仇大恨
在著名的《六度集經》中,有一則寬恕敵人、以德報怨的本生故事。
主角長壽王仁民愛物、慈悲為懷,其國境內風調雨順、財富民豐,卻也因此引來鄰國貪王的覬覦,出兵侵奪。
獲悉敵兵壓境的長壽王,不願為保衛一己的王權而殃及無辜的百姓,決定捨棄王位,與兒子長生相偕遁隱山林。
貪王因而不費吹灰之力即坐擁長壽王的國土,並重金懸賞捉拿長壽王父子。
息心山林的長壽王為了義助遠來依投的梵志,自願捨身,讓梵志得獲賞金,遂輕易為貪王所執。殘暴的貪王故意在長壽王國都通衢上,公然火燒長壽王,以逞己能、以警大眾。
臨死前,長壽王驚見喬裝為樵夫的兒子,混雜在人群中雙眼冒著怒火、滿懷仇恨。長壽王乃仰天宣示其以仁為誡的遺教,冀長生能秉承以德報怨的家風。
雖然親耳聆聽父親最後的教誨,但父王慘死、國土淪喪的深仇大恨,令年輕的王子長生一心只想伺機報復,以除胸中之塊壘!於是多才多藝的長生,利用在大臣家為僕役的機會,取得貪王的賞識,進而成為貪王的貼身侍者。
在一次伴從貪王出獵的途中,長生刻意讓貪王脫離隨扈,並迷失在山林間。精疲力盡的貪王為求一枕好眠,將隨身的配劍卸下,交由長生保管。
待貪王熟睡之際,長生把握這千載難逢的機會,拔劍而出以償宿願;下手之前,長生忽憶父命,父王臨終前言猶在耳的叮嚀軟化了他以牙還牙的固執,不由得他將劍緩緩抽回,理智驅使他按劍不動!
巧合的是,貪王突然從噩夢中驚醒,不安地說道:「我夢見長壽王兒子要殺我,怎麼辦?」
「大王莫驚惶!有賤民在此護衛您。」長生佯言安慰貪王,於是貪王複安然入睡。
如是者三,長生決心尊奉父親仁誡原諒貪王,便自動向貪王表明他的真實身分,並請求貪王:「快將我殺了,以免我報仇的惡念又死灰復燃!」
震驚的貪王被長壽王父子以德報怨的仁行深深感動,當下幡然悔悟,自愧如豺狼,於是將國土歸還長生,兩國並義結為兄弟之邦。
※ ※ ※
「恨」是心中之嫉與內心之怨交雜而起的一種不良心態。如同一顆不定時之炸彈埋藏在內心裡頭,隨時會造成爆炸可怕的危險。「恨」是一種真毒,傷及內身尤其之重,有恨之人,其心永難舒平,無法安然的生活,只把某事之恨永存在其腦際之間遊動,無以消逝,非達到報復,否則無法停息也。其實就讓如願,那就必中了「恨」之大毒矣,不是傷人,就是毀己的嚴重後果。
世間何事不能解?世間有何事看不開?何恨之來?何恨之有呢?聰智之人,心中不恨、無恨,坦蕩舒宜,惟有不知修之人才會有恨,有恨則心必永難安也。
恨乃實質無形之大毒,永遠的在你身心中擾亂著,絕無法安歇,直到本身能設法(修)去克服才能安然。又此之「恨毒」也是影響整個人際社會和諧的阻力,如果不能除掉,那整個社會都在恨裡,試想其可怕是難以形容的。
安然己心,不爭、不取、不奪,存愛人之心,何來「恨」起?希世人多在內心中去存養「消恨、滋愛」吧!
摘錄自蠱-第卅七章 恨 蠱
主角長壽王仁民愛物、慈悲為懷,其國境內風調雨順、財富民豐,卻也因此引來鄰國貪王的覬覦,出兵侵奪。
獲悉敵兵壓境的長壽王,不願為保衛一己的王權而殃及無辜的百姓,決定捨棄王位,與兒子長生相偕遁隱山林。
貪王因而不費吹灰之力即坐擁長壽王的國土,並重金懸賞捉拿長壽王父子。
息心山林的長壽王為了義助遠來依投的梵志,自願捨身,讓梵志得獲賞金,遂輕易為貪王所執。殘暴的貪王故意在長壽王國都通衢上,公然火燒長壽王,以逞己能、以警大眾。
臨死前,長壽王驚見喬裝為樵夫的兒子,混雜在人群中雙眼冒著怒火、滿懷仇恨。長壽王乃仰天宣示其以仁為誡的遺教,冀長生能秉承以德報怨的家風。
雖然親耳聆聽父親最後的教誨,但父王慘死、國土淪喪的深仇大恨,令年輕的王子長生一心只想伺機報復,以除胸中之塊壘!於是多才多藝的長生,利用在大臣家為僕役的機會,取得貪王的賞識,進而成為貪王的貼身侍者。
在一次伴從貪王出獵的途中,長生刻意讓貪王脫離隨扈,並迷失在山林間。精疲力盡的貪王為求一枕好眠,將隨身的配劍卸下,交由長生保管。
待貪王熟睡之際,長生把握這千載難逢的機會,拔劍而出以償宿願;下手之前,長生忽憶父命,父王臨終前言猶在耳的叮嚀軟化了他以牙還牙的固執,不由得他將劍緩緩抽回,理智驅使他按劍不動!
巧合的是,貪王突然從噩夢中驚醒,不安地說道:「我夢見長壽王兒子要殺我,怎麼辦?」
「大王莫驚惶!有賤民在此護衛您。」長生佯言安慰貪王,於是貪王複安然入睡。
如是者三,長生決心尊奉父親仁誡原諒貪王,便自動向貪王表明他的真實身分,並請求貪王:「快將我殺了,以免我報仇的惡念又死灰復燃!」
震驚的貪王被長壽王父子以德報怨的仁行深深感動,當下幡然悔悟,自愧如豺狼,於是將國土歸還長生,兩國並義結為兄弟之邦。
※ ※ ※
「恨」是心中之嫉與內心之怨交雜而起的一種不良心態。如同一顆不定時之炸彈埋藏在內心裡頭,隨時會造成爆炸可怕的危險。「恨」是一種真毒,傷及內身尤其之重,有恨之人,其心永難舒平,無法安然的生活,只把某事之恨永存在其腦際之間遊動,無以消逝,非達到報復,否則無法停息也。其實就讓如願,那就必中了「恨」之大毒矣,不是傷人,就是毀己的嚴重後果。
世間何事不能解?世間有何事看不開?何恨之來?何恨之有呢?聰智之人,心中不恨、無恨,坦蕩舒宜,惟有不知修之人才會有恨,有恨則心必永難安也。
恨乃實質無形之大毒,永遠的在你身心中擾亂著,絕無法安歇,直到本身能設法(修)去克服才能安然。又此之「恨毒」也是影響整個人際社會和諧的阻力,如果不能除掉,那整個社會都在恨裡,試想其可怕是難以形容的。
安然己心,不爭、不取、不奪,存愛人之心,何來「恨」起?希世人多在內心中去存養「消恨、滋愛」吧!
摘錄自蠱-第卅七章 恨 蠱
2012年8月19日 星期日
種族偏見
在從紐約到波士頓的火車上,我發現我隔壁座的老先生是位盲人。
我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是位盲人,因此我和盲人談起話來,一點困難也沒有,我還弄了一杯熱騰騰的咖啡給他喝。
當時正值洛杉磯種族暴動的時期,我們的談話因此就談到了種族偏見的問題。
老先生告訴我,他是美國南方人,從小就認為黑人低人一等,他家的佣人是黑人,他在南方時從未和黑人一起吃過飯,也從未和黑人上過學。
到了北方念書,他有次被同學指定辦一次野餐會,他居然在請帖上註明「我們保留拒絕任何人的權利」。
在南方,這句話就是「我們不歡迎黑人」的意思,當時舉班譁然,他還被系主任抓去罵了一頓。
他說有時碰到黑人店員,付錢的時候,總將錢放在櫃台上,讓黑人拿去,而不肯和他的手有任何接觸。
我笑著問他:「那你當然不會和黑人結婚了!」
他大笑起來:「我不和他們來往,如何會和黑人結婚?說實話,我當時認為任何白人和黑人結婚都會使父母蒙辱。」
可是,他在波士頓唸研究所的時候,發生了車禍。雖然大難不死,可是眼睛完全失明,什麼也看不見了。
他進入一家盲人重建院,在那裡學習如何用點字技巧,如何靠手杖走路等等。慢慢地也終於能夠獨立生活了。
他說:「可是我最苦惱的是,我弄不清楚對方是不是黑人。」
我向我的心理輔導員談我的問題,他也儘量開導我,我非常信賴他,什麼都告訴他,將他看成自己的良師益友。
有一天,那位輔導員告訴我,他本人就是位黑人。
從此以後,我的偏見就慢慢完全消失了,我看不出人是白人,還是黑人。對我來講,我只知道他是好人,還是壞人,至於膚色,對我已毫無意義了。
車子快到波士頓,老先生說:「我失去了視力,也失去了偏見,多麼幸福的事!」
在月台上,老先生的太太已在等他,兩人親切地擁抱。
我赫然發現他太太是一位滿頭銀髮的黑人。
我這才發現,我視力良好,因此我偏見猶在,多麼不幸的事!
※ ※ ※
娑婆眾生,各自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有者出生在炎熱乾旱的地方,有者降生在冰天雪地的國度;有者從山林的環境中長大,有者則在海島地區幹活。由於氣候、環境的差異,經過長時間的演化,形成了人類不同的膚色、文化及生活習性。在不同種族的相處之間,漸漸產生了種種分別對待。
正如一壺水,被倒進不同形狀的容器內,水就形成不同形狀,只要把不同形狀容器的水倒回大海中,彼此則圓融無礙,無有不同。眾生的靈本是從上天降下,靈體的本質無異無別,後投身在不同民族裏,被後天「我執」所薰陶,執著此身是「我」,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執著我方的傳統、文化及宗教,從而產生對他方民族的偏歧。眾生一旦命終,於六道輪迴中投身到他方國度,試問,上一世的執取又該如何面對?
佛曰:「眾身平等。」佛的道理法教,是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眾生在天地間皆是一律平等視之,沒有厚此薄彼,或厚彼薄此。如太陽不加分別普照萬物,願世人皆能秉持「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同理心,放下種族間的成見,擴大胸懷愛護來自他方的人們,使人人能平等相處,人類自會趨向和平安祥之境,世界將永保太平矣。
轉載
我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是位盲人,因此我和盲人談起話來,一點困難也沒有,我還弄了一杯熱騰騰的咖啡給他喝。
當時正值洛杉磯種族暴動的時期,我們的談話因此就談到了種族偏見的問題。
老先生告訴我,他是美國南方人,從小就認為黑人低人一等,他家的佣人是黑人,他在南方時從未和黑人一起吃過飯,也從未和黑人上過學。
到了北方念書,他有次被同學指定辦一次野餐會,他居然在請帖上註明「我們保留拒絕任何人的權利」。
在南方,這句話就是「我們不歡迎黑人」的意思,當時舉班譁然,他還被系主任抓去罵了一頓。
他說有時碰到黑人店員,付錢的時候,總將錢放在櫃台上,讓黑人拿去,而不肯和他的手有任何接觸。
我笑著問他:「那你當然不會和黑人結婚了!」
他大笑起來:「我不和他們來往,如何會和黑人結婚?說實話,我當時認為任何白人和黑人結婚都會使父母蒙辱。」
可是,他在波士頓唸研究所的時候,發生了車禍。雖然大難不死,可是眼睛完全失明,什麼也看不見了。
他進入一家盲人重建院,在那裡學習如何用點字技巧,如何靠手杖走路等等。慢慢地也終於能夠獨立生活了。
他說:「可是我最苦惱的是,我弄不清楚對方是不是黑人。」
我向我的心理輔導員談我的問題,他也儘量開導我,我非常信賴他,什麼都告訴他,將他看成自己的良師益友。
有一天,那位輔導員告訴我,他本人就是位黑人。
從此以後,我的偏見就慢慢完全消失了,我看不出人是白人,還是黑人。對我來講,我只知道他是好人,還是壞人,至於膚色,對我已毫無意義了。
車子快到波士頓,老先生說:「我失去了視力,也失去了偏見,多麼幸福的事!」
在月台上,老先生的太太已在等他,兩人親切地擁抱。
我赫然發現他太太是一位滿頭銀髮的黑人。
我這才發現,我視力良好,因此我偏見猶在,多麼不幸的事!
※ ※ ※
娑婆眾生,各自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有者出生在炎熱乾旱的地方,有者降生在冰天雪地的國度;有者從山林的環境中長大,有者則在海島地區幹活。由於氣候、環境的差異,經過長時間的演化,形成了人類不同的膚色、文化及生活習性。在不同種族的相處之間,漸漸產生了種種分別對待。
正如一壺水,被倒進不同形狀的容器內,水就形成不同形狀,只要把不同形狀容器的水倒回大海中,彼此則圓融無礙,無有不同。眾生的靈本是從上天降下,靈體的本質無異無別,後投身在不同民族裏,被後天「我執」所薰陶,執著此身是「我」,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執著我方的傳統、文化及宗教,從而產生對他方民族的偏歧。眾生一旦命終,於六道輪迴中投身到他方國度,試問,上一世的執取又該如何面對?
佛曰:「眾身平等。」佛的道理法教,是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眾生在天地間皆是一律平等視之,沒有厚此薄彼,或厚彼薄此。如太陽不加分別普照萬物,願世人皆能秉持「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同理心,放下種族間的成見,擴大胸懷愛護來自他方的人們,使人人能平等相處,人類自會趨向和平安祥之境,世界將永保太平矣。
轉載
2012年8月18日 星期六
大威勢殺人鯨
我在陰間,與冥王相識相熟,談及因緣果報,實在令人嘆息不已!
我對高官、大富豪、大名人的轉世,非常好奇。
我問冥王:
「此等人如何?」
冥王答:
「此等人是大威勢報!這大威勢報有上、中、下的三等不同。」
「如何是三等不同?」
冥王答:
「大凡大威勢,其造業力也大,有善功業者少,反而造大惡業者多,三等不同,上等造業,轉世成大威勢的阿修羅(鬥爭之王),中等造業,轉世成大威勢的殺人鯨,下等造業,轉世在地獄道的刀山劍樹之中,受盡死苦。」
我對殺人鯨感興趣。
我問:「如何是殺人鯨?」
冥王答:
「若是總統,發動戰爭,入畜生界,是殺人鯨;若是黑道頭子,殺人不眨眼,殺人如麻,入畜生界,是殺人鯨;若是大富豪,有大威勢力,殺盜淫妄,無所不為,入畜生界,是殺人鯨。」
我說:
「我在冥間,看見一位二次大戰殺人如麻的屠夫,也看見一次大戰殺人如麻的屠夫,他們轉世如何?」
冥王說:
「正是大威勢的殺人鯨!」
「如今,殺人鯨少了些?」
「二戰之後,大屠夫少了,人們知道戰爭可怖畏,所以巨鯨轉世愈來愈少,如今,只有幾位當世的領袖屠夫,有資格轉世成殺人鯨。」
我問:「東方某國已逝世的領袖?」
「是殺人鯨!」
「西方現存領袖?」
「是殺人鯨!」
「非洲酉長!」
「小殺人鯨!」
「屠夫領袖?」
「是殺人鯨!」
「如果是流氓頭或小流氓?」
冥王答:
「流氓頭是獅子,小流氓是狼,他們尚無資格轉世成殺人鯨。」
「坑人錢財的地下錢莊?」
冥王答:「只是小小雨傘節,蛇的一種。」
*
冥王說偈:
一切眾生。
繫屬於業。
依止於業。
隨自業轉。
我說:
「我教人修密教,轉三業成三密,正是身清淨、口清淨、意清淨,這也是如來自性清淨的祕密,依止法爾本然的清淨佛性,就不受業力的牽纏了!」
冥王說:
「正是,正是。」
*
我有一問題,想問大家,如果你是冥王,看見一名「少智慧」,而經營有成的「大和尚」,大和尚是有錢,但「少智」,誤盡學佛人。你是冥王,當判他將來轉生何趣?請試答之。
《地獄變現記》大威勢的殺人鯨
我對高官、大富豪、大名人的轉世,非常好奇。
我問冥王:
「此等人如何?」
冥王答:
「此等人是大威勢報!這大威勢報有上、中、下的三等不同。」
「如何是三等不同?」
冥王答:
「大凡大威勢,其造業力也大,有善功業者少,反而造大惡業者多,三等不同,上等造業,轉世成大威勢的阿修羅(鬥爭之王),中等造業,轉世成大威勢的殺人鯨,下等造業,轉世在地獄道的刀山劍樹之中,受盡死苦。」
我對殺人鯨感興趣。
我問:「如何是殺人鯨?」
冥王答:
「若是總統,發動戰爭,入畜生界,是殺人鯨;若是黑道頭子,殺人不眨眼,殺人如麻,入畜生界,是殺人鯨;若是大富豪,有大威勢力,殺盜淫妄,無所不為,入畜生界,是殺人鯨。」
我說:
「我在冥間,看見一位二次大戰殺人如麻的屠夫,也看見一次大戰殺人如麻的屠夫,他們轉世如何?」
冥王說:
「正是大威勢的殺人鯨!」
「如今,殺人鯨少了些?」
「二戰之後,大屠夫少了,人們知道戰爭可怖畏,所以巨鯨轉世愈來愈少,如今,只有幾位當世的領袖屠夫,有資格轉世成殺人鯨。」
我問:「東方某國已逝世的領袖?」
「是殺人鯨!」
「西方現存領袖?」
「是殺人鯨!」
「非洲酉長!」
「小殺人鯨!」
「屠夫領袖?」
「是殺人鯨!」
「如果是流氓頭或小流氓?」
冥王答:
「流氓頭是獅子,小流氓是狼,他們尚無資格轉世成殺人鯨。」
「坑人錢財的地下錢莊?」
冥王答:「只是小小雨傘節,蛇的一種。」
*
冥王說偈:
一切眾生。
繫屬於業。
依止於業。
隨自業轉。
我說:
「我教人修密教,轉三業成三密,正是身清淨、口清淨、意清淨,這也是如來自性清淨的祕密,依止法爾本然的清淨佛性,就不受業力的牽纏了!」
冥王說:
「正是,正是。」
*
我有一問題,想問大家,如果你是冥王,看見一名「少智慧」,而經營有成的「大和尚」,大和尚是有錢,但「少智」,誤盡學佛人。你是冥王,當判他將來轉生何趣?請試答之。
《地獄變現記》大威勢的殺人鯨
2012年8月17日 星期五
誰是主?誰是賓?
有一年年關將屆,雲遊在外的佛光禪師,終於在除夕夜裡,趕到弟子平遂駐錫的寺院,準備過年。可是全寺卻漆黑一片,敲門也沒有回應,禪師只好在寺院前盤腿打坐等候。
等了一會兒,同行的侍者不耐煩,就在寺前四處張望,終於發現有一扇窗戶沒有上鎖。侍者身手矯健地爬窗而入,開門請佛光禪師進去。
佛光禪師進門後,轉身交待侍者:「把所有的門窗都反鎖。」
大約過了兩炷香以後,平遂終於回到了寺中。他掏出懷中的鑰匙開門,可是試了又試,就是無法把門打開。
平遂納悶地自言自語:「真奇怪,鑰匙明明沒有帶錯,怎麼打不開?」
平遂不死心地再試,門依然頑強地緊閉著。不得已,他只好撩起衣衫,從側門旁廁所的一個小窗戶,破窗而入。
那知頭才剛剛伸入室內,突然從黑暗中傳來低沉渾厚的聲音:「你是什麼人!爬窗做什麼?」
平遂一驚,就跌了下來。心想:莫非自己走錯了人家!
佛光禪師命侍者開門,把平遂迎了進來。平遂一看,原來是師父來了,趕忙上前禮座,說道:「弟子剛才真是嚇壞了,師父那一聲輕喝,如同獅子吼聲,讓弟子真不知道誰是主?誰是賓了。」
※ ※ ※
人人皆有佛性,只是此佛性被攀緣妄想心染著,故難以顯露,如金礦之內本有金,只是被壙垢染污,一旦汰其壙垢,才能製成金器。
以妄想喻灰塵,佛性喻虛空,灰塵變動而虛空不壞。妄想是虛幻心,佛性是本性真心,妄想是時善時惡,本性真心是非善非惡,妄想是生生滅滅,本性真心是不生不滅。妄想心是攀緣的,本性真心是真如的。
如以妄想喻客人,佛性即是主人,因客人短暫小住常變動,主人長久居住不變動;眾生流轉三途六道,就是不知常住真心,而認攀緣妄想心為心;就好像認客人為主人,認主人為客人,所以才流浪在茫茫苦海之中。
如何才能解脫生死輪迴,今以淺白的事理分析之:如鐵塊才會受到磁鐵的吸引,銅塊就不會受到磁鐵的吸引。有物才會受到地心引力吸引,無物就不會受到地心引力吸引。有我心才會受到外境的誘惑,無我心就不會受到外境的誘惑。有痴惑才會受到生死輪迴,無痴惑就不會受到生死輪迴。故偈曰:「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摘錄自理天遊記-第六回遊靈山聽佛陀說法(二)
等了一會兒,同行的侍者不耐煩,就在寺前四處張望,終於發現有一扇窗戶沒有上鎖。侍者身手矯健地爬窗而入,開門請佛光禪師進去。
佛光禪師進門後,轉身交待侍者:「把所有的門窗都反鎖。」
大約過了兩炷香以後,平遂終於回到了寺中。他掏出懷中的鑰匙開門,可是試了又試,就是無法把門打開。
平遂納悶地自言自語:「真奇怪,鑰匙明明沒有帶錯,怎麼打不開?」
平遂不死心地再試,門依然頑強地緊閉著。不得已,他只好撩起衣衫,從側門旁廁所的一個小窗戶,破窗而入。
那知頭才剛剛伸入室內,突然從黑暗中傳來低沉渾厚的聲音:「你是什麼人!爬窗做什麼?」
平遂一驚,就跌了下來。心想:莫非自己走錯了人家!
佛光禪師命侍者開門,把平遂迎了進來。平遂一看,原來是師父來了,趕忙上前禮座,說道:「弟子剛才真是嚇壞了,師父那一聲輕喝,如同獅子吼聲,讓弟子真不知道誰是主?誰是賓了。」
※ ※ ※
人人皆有佛性,只是此佛性被攀緣妄想心染著,故難以顯露,如金礦之內本有金,只是被壙垢染污,一旦汰其壙垢,才能製成金器。
以妄想喻灰塵,佛性喻虛空,灰塵變動而虛空不壞。妄想是虛幻心,佛性是本性真心,妄想是時善時惡,本性真心是非善非惡,妄想是生生滅滅,本性真心是不生不滅。妄想心是攀緣的,本性真心是真如的。
如以妄想喻客人,佛性即是主人,因客人短暫小住常變動,主人長久居住不變動;眾生流轉三途六道,就是不知常住真心,而認攀緣妄想心為心;就好像認客人為主人,認主人為客人,所以才流浪在茫茫苦海之中。
如何才能解脫生死輪迴,今以淺白的事理分析之:如鐵塊才會受到磁鐵的吸引,銅塊就不會受到磁鐵的吸引。有物才會受到地心引力吸引,無物就不會受到地心引力吸引。有我心才會受到外境的誘惑,無我心就不會受到外境的誘惑。有痴惑才會受到生死輪迴,無痴惑就不會受到生死輪迴。故偈曰:「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摘錄自理天遊記-第六回遊靈山聽佛陀說法(二)
一飲一啄,皆有定數。
蓮生/文
曾經讀過一則傳記:
有一位釋法慶,塑造釋迦牟尼佛的立相。
未造好,就死了。
釋法慶死後見閻羅王,正在此刻,釋迦牟尼佛至,閻羅王下階禮拜。
佛說:「法慶造我的立相,尚未完成,讓他再活吧!」
閻羅王問主命鬼王:
「法慶命該終嗎﹖」
主命鬼王答:
「法慶命不應該終,然而他的食福已經完全沒有了,也即是食祿全無,吃光了。」
閻羅王道:
「那把荷葉給他吃吧!」
結果,釋法慶死後三天,又復活起來。從此以後釋法慶最喜歡吃的東西就是「荷葉」。
他認為「荷葉」特別甜,特別香,特咂有味,勝過任何食物,其他食物均很難下咽。
釋法慶最後完成釋迦牟尼佛的立相。多活了幾年才離開娑婆世界。
由這則傳記,可證明二事:
一、塑造佛的金身,有功德。
二、人的一飲一啄,均有定數。
※ ※ ※
民以食為天,「食」仍人類賴以生存不可或缺的事情,人若不飲食或絕食,生命則難以延續。「食祿」為前生功過相抵所帶來的「糧食」。前生功多者,倉庫有足夠餘糧,轉世為人之時,便帶「食祿」,俗稱「口福」。
天有好生之德,有些人因罪貫滿盈,前生過多於功,食祿被削去,故無食祿。但既生有人身,既要轉世,上天仍慈悲賜予少部份口食,正如一枝枯萎的草,根基不旺,故無法得到「甘露」,此時自然需用人工澆水、施肥以使其成長。如果今世命窮缺少食祿,切勿怨人富貴,應懺悔前世失德不修,一個人連三餐都發生困難,皆因前世不知積德(糧)。勿謂善小而不為,一粒米糧讓其流失,久而倉虧糧空;勿謂惡小而為,如一粒黑沙,日積而成山。故食祿之「厚薄」,與前生功過,大有關係也。
俗語言:「一枝草一點露。」世人應當「惜福」,人的壽命長短是沒有一定的,一旦福報享盡了,死期也就到了。如果世人一生都能遵守「惜福」這個道理,不隨意浪費、蹧踏任何的食物,多行功德,必可長壽也,希世人思悟之。
轉載
曾經讀過一則傳記:
有一位釋法慶,塑造釋迦牟尼佛的立相。
未造好,就死了。
釋法慶死後見閻羅王,正在此刻,釋迦牟尼佛至,閻羅王下階禮拜。
佛說:「法慶造我的立相,尚未完成,讓他再活吧!」
閻羅王問主命鬼王:
「法慶命該終嗎﹖」
主命鬼王答:
「法慶命不應該終,然而他的食福已經完全沒有了,也即是食祿全無,吃光了。」
閻羅王道:
「那把荷葉給他吃吧!」
結果,釋法慶死後三天,又復活起來。從此以後釋法慶最喜歡吃的東西就是「荷葉」。
他認為「荷葉」特別甜,特別香,特咂有味,勝過任何食物,其他食物均很難下咽。
釋法慶最後完成釋迦牟尼佛的立相。多活了幾年才離開娑婆世界。
由這則傳記,可證明二事:
一、塑造佛的金身,有功德。
二、人的一飲一啄,均有定數。
※ ※ ※
民以食為天,「食」仍人類賴以生存不可或缺的事情,人若不飲食或絕食,生命則難以延續。「食祿」為前生功過相抵所帶來的「糧食」。前生功多者,倉庫有足夠餘糧,轉世為人之時,便帶「食祿」,俗稱「口福」。
天有好生之德,有些人因罪貫滿盈,前生過多於功,食祿被削去,故無食祿。但既生有人身,既要轉世,上天仍慈悲賜予少部份口食,正如一枝枯萎的草,根基不旺,故無法得到「甘露」,此時自然需用人工澆水、施肥以使其成長。如果今世命窮缺少食祿,切勿怨人富貴,應懺悔前世失德不修,一個人連三餐都發生困難,皆因前世不知積德(糧)。勿謂善小而不為,一粒米糧讓其流失,久而倉虧糧空;勿謂惡小而為,如一粒黑沙,日積而成山。故食祿之「厚薄」,與前生功過,大有關係也。
俗語言:「一枝草一點露。」世人應當「惜福」,人的壽命長短是沒有一定的,一旦福報享盡了,死期也就到了。如果世人一生都能遵守「惜福」這個道理,不隨意浪費、蹧踏任何的食物,多行功德,必可長壽也,希世人思悟之。
轉載
2012年8月15日 星期三
罪魂的懺悔
。。。。。。
濟佛曰:今夜帶你去訪問城隍尊神,現在將到城隍爺廟,賢徒你整齊衣履,我倆準備入內!(此時有一位將軍發現濟佛駕到,急忙入內通知……過了不久,城隍尊神及司禮神與一些將軍,亦起立準備出門迎接。)
司禮神曰:歡迎濟佛駕到,請入內休息。
濟佛曰:多謝!多謝!(此時濟佛與蔡生已經進入城隍廟內。)
城隍曰:歡迎濟佛駕到,卑職怠慢請原諒。
濟佛曰:不用容氣,今日為著作「人間遊記」而來,因此須要你們幫忙。
城隍曰:喔!原來如此。(此時司禮神獻上香菩茶果招待。)現在請用吧!
蔡生曰:多謝城隍厚禮,請問城隍尊神,為何裡面有亡魂的哭聲。
城隍曰:喔!這是在左邊室內,有些被拘禁之亡魂,因為尚在懷念家親,所以悲從中來,忍不住而哭的,等一下,我帶你前去觀看,你便知道。
濟佛曰:那麼現在就起程吧!
城隍:好的。
蔡生曰:未知城隍尊神的職責如何?為何廟中有那麼多將軍及善魂走動呢?
城隍曰:吾之職責如凡間之警察局一樣,因為職責通於陰陽兩界,故凡是在陽間死亡之魂,皆要來此報到,方轉往他處辦理。
蔡生曰:原來如此。
城隍曰:方才汝聽到之哭聲,就是從此室而出。
蔡生曰:這些亡魂為何皆被腳鐐銬住呢?
城隍曰:此室所禁亡魂,皆是在生作惡多端,因此監禁於此,等待本處司過神清查作惡資料,屬實之後,方解押地府判罪。
蔡生曰:這位青年,年紀尚輕,為何也會來此報到,可否請他述出原因,以資勸世。
城隍曰:那麼你就接近訪問吧,
蔡生曰:請問這位青年,你為何被監禁於此呢?(此時亡魂低頭不語,無顏以對。)
城隍曰:王○○!這位是陽間善堂正鸞,今日來此採訪案證,你快將在世所作所為講出,以資警世,如果你據實講出,本神將呈報冥府,你也可以減輕刑罰。(此時城隍尊神又命黑白將軍,將亡魂手銬及腳鐐打開。)
亡魂曰:多謝城隍爺恩賜。但是為顧慮家親父母之面子,請讓我不必將姓名地址講出。
城隍曰:好的。
亡魂曰:想起我在生所做所為,實在慚愧,在就讀初中之時,便不學好,開始學會抽煙,賭博之事,因此,在就學期間,經常逃課,如此隱瞞父母達一年之久,後來被父母發現後,我又不知悔改,反埋怨父母為何要生我,為何要讓我活在世界上,為何要做我的父母。一些不正的念頭,在我心中迴繞,自此我就自暴自棄,離家出走,更結交不良朋友,成群結黨。
本來我膽量很小,但是為了逞威風,不得不裝好漢,因此動不動就打人,傷人,動不動就生氣。暴怒,或是拿扁鑽嚇唬老實人。如此養成一臉人見人怕的猙獰面目,以我的認為,實在是威風十足,因為沒人敢惹我,就這樣在偶然的機會裡,我混入了賭場,自此我吃喝玩樂,更是得心應手,但是因為我狂妄自大而得罪了不少同輩的弟兄,因此有一次我喝了酒,而遭到仇人的暗算,被殺中要害,送醫不治死亡。
當我醒來的時候已經面目全非,現在又被拘押此處,想到過去所做所為,惡貫滿盈,罪有應得,生前曾經聽過一些老年人的勸告,但是我都笑他們傻瓜,反而對他們說:「科學時代,那有因果,那有鬼神。」現在死了,才知道科學與道德並重的,不能違背良心壞事做盡,……現在又想起父母養育之恩……(此時亡魂講到傷心處,不禁激動得淚從中流,使在場的氣氛顯得格外低沉,亡魂低頭擦乾了眼角的淚水之後,又繼續說。)想來人活在世界上,是有一半的福可享,又有一半的業要消,德大的福大,德小的福小,但是我將那一半的福也花光了。
蔡生曰:想不到你也能講出醒世的道理。
亡魂曰:是我在這裡靜靜體悟出來的,但是現在聽到一些將軍說,我後世不能為人,可能在地獄受刑期滿之後,又要轉生畜道輪迴,我一想到此,就不寒而慄,因為生前我看到一些雞鴨狗類小動物,最為討厭,有時一生氣就踢上一腳,當這些小動物汪汪哀叫時,我卻哈哈大笑,一點也不生憐憫之心,想不到風水輪流轉,如果我下世成為一隻狗,希望世人不要隨便亂踢。………最後我奉勸世人,不要像我一樣,不聽父母的話,隨便欺侮別人,而得今日的下場。
蔡生曰:聽你所講的話,我就想起有些作惡之徒,在東窗事發又被警政單位逮捕之後,往往便說出一些醒世的箴言,引人深思,讓人回味,這證明了「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亡,其言也善」,你的聰明智慧太好了,可是反省得太遲了,實在太可惜。
亡魂曰:請這位善人幫忙,拜託!拜託。
城隍曰:今日你能將屬實講出,又有悔過之心,講出醒世的話語,我將據實呈報冥府,減輕你的罪刑。
蔡生曰:請問恩師,如果有人犯了錯,但是因為看到人間遊記而悔改前非的話,是不是能夠不受將來惡報呢?
城隍曰:你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必改,善莫大焉。因現代青少年長於末流之中,花花世界迷人深惑,稍一不慎,便被滾入洪流大海,永無出期,但是如果接近善知識,或是看到此本人間遊記,而知道以往所做所為,罪大惡極,當要即刻回頭猛省,永斷惡根,堂堂正正的做人,邁向光明的大道,以報父母養育之恩,努力工作,更要找一份正當事業,懺悔過去,助人為樂,自然他年不但不受地獄刑罰,更可超昇天堂,不受輪迴。其他房間尚有之惡魂不必訪問,現在我們往右邊善魂之處吧!
蔡生曰:這間亡魂室,看他們心情比較輕鬆,請問這位善魂,你在陽世之事,可否講出呢?
善魂曰:其實我也沒有做什麼大善事,但是心不做虧心事,又與鄰里和好,在生過得愉快,死後又受當地福神接引,來此休息的。
蔡生曰:的確很好,為人原則不失,人道永存,家道永興。
濟佛曰:今夜時間不早,我看就此吧!
摘錄自人間遊記-第廿四回 談清修明理修持 論城隍權宜善惡
濟佛曰:今夜帶你去訪問城隍尊神,現在將到城隍爺廟,賢徒你整齊衣履,我倆準備入內!(此時有一位將軍發現濟佛駕到,急忙入內通知……過了不久,城隍尊神及司禮神與一些將軍,亦起立準備出門迎接。)
司禮神曰:歡迎濟佛駕到,請入內休息。
濟佛曰:多謝!多謝!(此時濟佛與蔡生已經進入城隍廟內。)
城隍曰:歡迎濟佛駕到,卑職怠慢請原諒。
濟佛曰:不用容氣,今日為著作「人間遊記」而來,因此須要你們幫忙。
城隍曰:喔!原來如此。(此時司禮神獻上香菩茶果招待。)現在請用吧!
蔡生曰:多謝城隍厚禮,請問城隍尊神,為何裡面有亡魂的哭聲。
城隍曰:喔!這是在左邊室內,有些被拘禁之亡魂,因為尚在懷念家親,所以悲從中來,忍不住而哭的,等一下,我帶你前去觀看,你便知道。
濟佛曰:那麼現在就起程吧!
城隍:好的。
蔡生曰:未知城隍尊神的職責如何?為何廟中有那麼多將軍及善魂走動呢?
城隍曰:吾之職責如凡間之警察局一樣,因為職責通於陰陽兩界,故凡是在陽間死亡之魂,皆要來此報到,方轉往他處辦理。
蔡生曰:原來如此。
城隍曰:方才汝聽到之哭聲,就是從此室而出。
蔡生曰:這些亡魂為何皆被腳鐐銬住呢?
城隍曰:此室所禁亡魂,皆是在生作惡多端,因此監禁於此,等待本處司過神清查作惡資料,屬實之後,方解押地府判罪。
蔡生曰:這位青年,年紀尚輕,為何也會來此報到,可否請他述出原因,以資勸世。
城隍曰:那麼你就接近訪問吧,
蔡生曰:請問這位青年,你為何被監禁於此呢?(此時亡魂低頭不語,無顏以對。)
城隍曰:王○○!這位是陽間善堂正鸞,今日來此採訪案證,你快將在世所作所為講出,以資警世,如果你據實講出,本神將呈報冥府,你也可以減輕刑罰。(此時城隍尊神又命黑白將軍,將亡魂手銬及腳鐐打開。)
亡魂曰:多謝城隍爺恩賜。但是為顧慮家親父母之面子,請讓我不必將姓名地址講出。
城隍曰:好的。
亡魂曰:想起我在生所做所為,實在慚愧,在就讀初中之時,便不學好,開始學會抽煙,賭博之事,因此,在就學期間,經常逃課,如此隱瞞父母達一年之久,後來被父母發現後,我又不知悔改,反埋怨父母為何要生我,為何要讓我活在世界上,為何要做我的父母。一些不正的念頭,在我心中迴繞,自此我就自暴自棄,離家出走,更結交不良朋友,成群結黨。
本來我膽量很小,但是為了逞威風,不得不裝好漢,因此動不動就打人,傷人,動不動就生氣。暴怒,或是拿扁鑽嚇唬老實人。如此養成一臉人見人怕的猙獰面目,以我的認為,實在是威風十足,因為沒人敢惹我,就這樣在偶然的機會裡,我混入了賭場,自此我吃喝玩樂,更是得心應手,但是因為我狂妄自大而得罪了不少同輩的弟兄,因此有一次我喝了酒,而遭到仇人的暗算,被殺中要害,送醫不治死亡。
當我醒來的時候已經面目全非,現在又被拘押此處,想到過去所做所為,惡貫滿盈,罪有應得,生前曾經聽過一些老年人的勸告,但是我都笑他們傻瓜,反而對他們說:「科學時代,那有因果,那有鬼神。」現在死了,才知道科學與道德並重的,不能違背良心壞事做盡,……現在又想起父母養育之恩……(此時亡魂講到傷心處,不禁激動得淚從中流,使在場的氣氛顯得格外低沉,亡魂低頭擦乾了眼角的淚水之後,又繼續說。)想來人活在世界上,是有一半的福可享,又有一半的業要消,德大的福大,德小的福小,但是我將那一半的福也花光了。
蔡生曰:想不到你也能講出醒世的道理。
亡魂曰:是我在這裡靜靜體悟出來的,但是現在聽到一些將軍說,我後世不能為人,可能在地獄受刑期滿之後,又要轉生畜道輪迴,我一想到此,就不寒而慄,因為生前我看到一些雞鴨狗類小動物,最為討厭,有時一生氣就踢上一腳,當這些小動物汪汪哀叫時,我卻哈哈大笑,一點也不生憐憫之心,想不到風水輪流轉,如果我下世成為一隻狗,希望世人不要隨便亂踢。………最後我奉勸世人,不要像我一樣,不聽父母的話,隨便欺侮別人,而得今日的下場。
蔡生曰:聽你所講的話,我就想起有些作惡之徒,在東窗事發又被警政單位逮捕之後,往往便說出一些醒世的箴言,引人深思,讓人回味,這證明了「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亡,其言也善」,你的聰明智慧太好了,可是反省得太遲了,實在太可惜。
亡魂曰:請這位善人幫忙,拜託!拜託。
城隍曰:今日你能將屬實講出,又有悔過之心,講出醒世的話語,我將據實呈報冥府,減輕你的罪刑。
蔡生曰:請問恩師,如果有人犯了錯,但是因為看到人間遊記而悔改前非的話,是不是能夠不受將來惡報呢?
城隍曰:你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必改,善莫大焉。因現代青少年長於末流之中,花花世界迷人深惑,稍一不慎,便被滾入洪流大海,永無出期,但是如果接近善知識,或是看到此本人間遊記,而知道以往所做所為,罪大惡極,當要即刻回頭猛省,永斷惡根,堂堂正正的做人,邁向光明的大道,以報父母養育之恩,努力工作,更要找一份正當事業,懺悔過去,助人為樂,自然他年不但不受地獄刑罰,更可超昇天堂,不受輪迴。其他房間尚有之惡魂不必訪問,現在我們往右邊善魂之處吧!
蔡生曰:這間亡魂室,看他們心情比較輕鬆,請問這位善魂,你在陽世之事,可否講出呢?
善魂曰:其實我也沒有做什麼大善事,但是心不做虧心事,又與鄰里和好,在生過得愉快,死後又受當地福神接引,來此休息的。
蔡生曰:的確很好,為人原則不失,人道永存,家道永興。
濟佛曰:今夜時間不早,我看就此吧!
摘錄自人間遊記-第廿四回 談清修明理修持 論城隍權宜善惡
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
瞋之害
蓮生/文
在神行中--
看見昔日認識的一位慈祥長輩,在地獄中受苦受難,我心中又急又苦又駭又怕。
這位長輩,一向我很敬仰,據我所知,此人是眾善奉行的人,一生不敢行惡,也算是積功累德,知道有善事,一定隨喜,建寺、印經、塑佛像、濟貧、助困,自己出錢出力,做了不少有益於人群的事,算是一位善人。
這樣的長輩,怎會墮地獄?尤其他有一件事,值得令人樂道,他曾負責一件大工程,而建築包商,夜裡送上大紅包賄賂,他不但拒絕,而且馬上開車奉還,一絲不茍。
此人有正氣,怎會墮地獄?
後來,我問他:「怎會?」
他答:「一時。」
「什麼一時?」
「一時忍不住生氣。」
據我所知,長輩是因為公司同仁的陷害,使長輩丟棄了職位,他越想越不甘心,起了一個無明火,放了一把火,燒了公司同仁的宿舍,因此,燒死、燒傷了不少人。
我知道此事,心中黯然。
《入中論》曰:「瞬間生起的瞋恨心,足以毀盡百世累積之善業。」
寂天菩薩的《入菩薩行》也說:「無論你曾做多少善行,如供養諸佛或佈施眾生,這些千劫累世所積善業,都能因片刻瞋怒而毀。」
火燒功德林是也。
我發覺在這世界上,原本不可能發生的事,很有可能一時衝動而發生。
一時生氣,失手打死了人。
一時生氣,大發雷霆,竟放火洩恨。
一時生氣,惡向膽邊生,幹了。
此害不小。
要安忍,安忍,安忍,安忍,唯安忍才「無事」!
《玻璃缸裏的金魚》瞋之害
在神行中--
看見昔日認識的一位慈祥長輩,在地獄中受苦受難,我心中又急又苦又駭又怕。
這位長輩,一向我很敬仰,據我所知,此人是眾善奉行的人,一生不敢行惡,也算是積功累德,知道有善事,一定隨喜,建寺、印經、塑佛像、濟貧、助困,自己出錢出力,做了不少有益於人群的事,算是一位善人。
這樣的長輩,怎會墮地獄?尤其他有一件事,值得令人樂道,他曾負責一件大工程,而建築包商,夜裡送上大紅包賄賂,他不但拒絕,而且馬上開車奉還,一絲不茍。
此人有正氣,怎會墮地獄?
後來,我問他:「怎會?」
他答:「一時。」
「什麼一時?」
「一時忍不住生氣。」
據我所知,長輩是因為公司同仁的陷害,使長輩丟棄了職位,他越想越不甘心,起了一個無明火,放了一把火,燒了公司同仁的宿舍,因此,燒死、燒傷了不少人。
我知道此事,心中黯然。
《入中論》曰:「瞬間生起的瞋恨心,足以毀盡百世累積之善業。」
寂天菩薩的《入菩薩行》也說:「無論你曾做多少善行,如供養諸佛或佈施眾生,這些千劫累世所積善業,都能因片刻瞋怒而毀。」
火燒功德林是也。
我發覺在這世界上,原本不可能發生的事,很有可能一時衝動而發生。
一時生氣,失手打死了人。
一時生氣,大發雷霆,竟放火洩恨。
一時生氣,惡向膽邊生,幹了。
此害不小。
要安忍,安忍,安忍,安忍,唯安忍才「無事」!
《玻璃缸裏的金魚》瞋之害
2012年8月13日 星期一
剛強不仁‧狠戾自用
相傳明朝有一個王子,性情很殘暴。他的生母死得比較早,這王子他平時無所事事,經常和太監、近侍一起做暴虐殘酷之事。
侍妾稍有過錯,他就燒紅烙鐵,脫掉她們的衣服燙她們;或者把沒熄滅的煙灰放在她們手掌中,直到煙灰把皮燒焦了才算完,中間不准轉動手掌。假如對方不能忍受,那麼就會搞出更加酷烈的刑罰。
如果貓狗稍不合他的意,他就把貓的四隻腳縛在四條狗身上,鞭打四條狗,來撕裂貓的肢體。如果是狗,就改用四條驢或四匹馬如法炮製,這是效仿古代車裂的酷刑。
他還常常在殿中放一個大鍋子,煮了滿鍋的滾油,捉了燕雀蝙蝠活活丟下去煎,等到焦黑了,便蘸了椒鹽來下酒,一頓吃數十隻也不滿足。
這殘暴的王子還沒等繼承爵位,就生癆病死了。
這個王子死了兩年之後的一天,那王府中的長史某人,晚上忽然夢見王子來了。只見他頭髮披散,身子赤裸,臉色很悲慘。
長史驚訝地問他從哪裡來,王子流著淚說道:「我生前不仁到極點了,死後嚐盡了地獄的苦楚。如今陰間的判決已定,我該投胎當驢。你明天可到某大街某街坊某集市前,那兒繫著一條白色的母驢,又瘦又禿尾巴的,牠就是我死去的生母轉世。這母驢腹中懷的驢胎,就是我。希望您念在昔日情分,買我母子回來,使我們不致死在屠刀之下,那麼您就恩同再生父母了。」說完,哭得非常傷心。
長史驚醒了,暗暗奇怪,嘆息著無法再入睡,翻來覆去直到天亮。
第二天,長史駕車來到集市,果然見到有懷崽的母驢拴在店肆之前,形狀顏色和夢中所述都符合。長史才下車,母驢就對他長鳴,雙眼淚下如雨。長史也因此潸然淚下,叫來店主問道:「這驢賣嗎?」
回答說:「這驢是昨天用五千錢買來的,今天要殺了賣肉,不賣活驢。」
長史說:「不必如此。殺了賣肉,也不過想多賣幾個錢。你只要說殺了這驢能得到多少利錢,我會加倍給你。」
店主說:「大人動了同情心,一定要買牠,小人怎敢過高開價?連本帶利六千錢就可以了。」
長史如數給了錢,牽驢回府。當夜又夢見王子和他母親前來道謝。
長史不敢隱瞞,找機會稟告了王子的父親老王爺。老王爺聽後嘆息不已,好久,才說道:「這個殘暴的東西,本就該受陰間如此的報應。就是他的母親生前也是一個陰狠妒忌的女人,根據她的惡行也當受這樣的報應啦。儘管如此,父子之情沒法斷絕。城外園陵,地廣草多,可以把牠們放養在那園中,讓牠們終養天年吧。」長史連連答應。
放養之日,母驢就生下了小驢。一天,老王爺經過園陵,兩條驢見了王爺。跪在地上流淚。老王爺試著叫牠們母子的名字,牠們就搖著尾巴叫起來,好像在答應。老王爺也傷心了好久,憂傷的回府了,到老王爺死了之後,那兩條驢不知是否還在。
※ ※ ※
佛云:「五濁惡世,眾生剛強,難調難伏。」芸芸眾生,每個人皆有其不同性情與脾氣,有些人性情溫馴,有些人則個性剛愎自用。
眾生之剛強,端看國中至高中時期,這時期的青年人總是喜愛打架鬧事,對同學恐嚇勒索,不斷欺壓善良同學,不知福德早在劣行為進行中,點滴的被日夜遊神給記錄,甚而削福。若是欺凌及威脅同學,同學認識的親友當中,若有喜好打抱不平者,有以暴制暴傾向者,自己容易碰到虎獅狼豹者而惹禍上身;有時連自身性命,都在自己的頑劣不屑下,難免突逢死神的催調。
時下許多眾生,總是喜歡逞強鬥狠,誰也不讓誰,一聲喇叭及閃個眼瞄到,便逞刀兵之利,而傷人奪命,這樣的一個人,有朝一日若惹上了老虎般的地方大老,自己恐怕得受粉身碎骨之災禍,乃至身似蜂窩的苦惱,屆時就怕想後悔也來不及了。縱使一時躲過了人間惡人之刑求,就算順利避開陽間法律的懲罰,仍須在生生世世當中,投生在惡軍國度及惡官轄域,飽受各種災難加身,並且隨時都有厄難臨身的機會,縱使想逃離此一國度也都沒機會逃跑,隨時都將有災劫加身,短命之禍亦隨時都可能發生。
凡是本身性情不能柔和,時常喜歡逞血氣之勇者,乃至言無好言,身行未知步入善途者,當盡早修身立德,行造種種善事,造作種種福德,從中逐漸消減自身災愆,令禍厄遠離,則福壽必能圓滿,聖凡永沐於法華中也。
摘錄自消災延壽錄第十二章 剛強不仁‧狠戾自用
侍妾稍有過錯,他就燒紅烙鐵,脫掉她們的衣服燙她們;或者把沒熄滅的煙灰放在她們手掌中,直到煙灰把皮燒焦了才算完,中間不准轉動手掌。假如對方不能忍受,那麼就會搞出更加酷烈的刑罰。
如果貓狗稍不合他的意,他就把貓的四隻腳縛在四條狗身上,鞭打四條狗,來撕裂貓的肢體。如果是狗,就改用四條驢或四匹馬如法炮製,這是效仿古代車裂的酷刑。
他還常常在殿中放一個大鍋子,煮了滿鍋的滾油,捉了燕雀蝙蝠活活丟下去煎,等到焦黑了,便蘸了椒鹽來下酒,一頓吃數十隻也不滿足。
這殘暴的王子還沒等繼承爵位,就生癆病死了。
這個王子死了兩年之後的一天,那王府中的長史某人,晚上忽然夢見王子來了。只見他頭髮披散,身子赤裸,臉色很悲慘。
長史驚訝地問他從哪裡來,王子流著淚說道:「我生前不仁到極點了,死後嚐盡了地獄的苦楚。如今陰間的判決已定,我該投胎當驢。你明天可到某大街某街坊某集市前,那兒繫著一條白色的母驢,又瘦又禿尾巴的,牠就是我死去的生母轉世。這母驢腹中懷的驢胎,就是我。希望您念在昔日情分,買我母子回來,使我們不致死在屠刀之下,那麼您就恩同再生父母了。」說完,哭得非常傷心。
長史驚醒了,暗暗奇怪,嘆息著無法再入睡,翻來覆去直到天亮。
第二天,長史駕車來到集市,果然見到有懷崽的母驢拴在店肆之前,形狀顏色和夢中所述都符合。長史才下車,母驢就對他長鳴,雙眼淚下如雨。長史也因此潸然淚下,叫來店主問道:「這驢賣嗎?」
回答說:「這驢是昨天用五千錢買來的,今天要殺了賣肉,不賣活驢。」
長史說:「不必如此。殺了賣肉,也不過想多賣幾個錢。你只要說殺了這驢能得到多少利錢,我會加倍給你。」
店主說:「大人動了同情心,一定要買牠,小人怎敢過高開價?連本帶利六千錢就可以了。」
長史如數給了錢,牽驢回府。當夜又夢見王子和他母親前來道謝。
長史不敢隱瞞,找機會稟告了王子的父親老王爺。老王爺聽後嘆息不已,好久,才說道:「這個殘暴的東西,本就該受陰間如此的報應。就是他的母親生前也是一個陰狠妒忌的女人,根據她的惡行也當受這樣的報應啦。儘管如此,父子之情沒法斷絕。城外園陵,地廣草多,可以把牠們放養在那園中,讓牠們終養天年吧。」長史連連答應。
放養之日,母驢就生下了小驢。一天,老王爺經過園陵,兩條驢見了王爺。跪在地上流淚。老王爺試著叫牠們母子的名字,牠們就搖著尾巴叫起來,好像在答應。老王爺也傷心了好久,憂傷的回府了,到老王爺死了之後,那兩條驢不知是否還在。
※ ※ ※
佛云:「五濁惡世,眾生剛強,難調難伏。」芸芸眾生,每個人皆有其不同性情與脾氣,有些人性情溫馴,有些人則個性剛愎自用。
眾生之剛強,端看國中至高中時期,這時期的青年人總是喜愛打架鬧事,對同學恐嚇勒索,不斷欺壓善良同學,不知福德早在劣行為進行中,點滴的被日夜遊神給記錄,甚而削福。若是欺凌及威脅同學,同學認識的親友當中,若有喜好打抱不平者,有以暴制暴傾向者,自己容易碰到虎獅狼豹者而惹禍上身;有時連自身性命,都在自己的頑劣不屑下,難免突逢死神的催調。
時下許多眾生,總是喜歡逞強鬥狠,誰也不讓誰,一聲喇叭及閃個眼瞄到,便逞刀兵之利,而傷人奪命,這樣的一個人,有朝一日若惹上了老虎般的地方大老,自己恐怕得受粉身碎骨之災禍,乃至身似蜂窩的苦惱,屆時就怕想後悔也來不及了。縱使一時躲過了人間惡人之刑求,就算順利避開陽間法律的懲罰,仍須在生生世世當中,投生在惡軍國度及惡官轄域,飽受各種災難加身,並且隨時都有厄難臨身的機會,縱使想逃離此一國度也都沒機會逃跑,隨時都將有災劫加身,短命之禍亦隨時都可能發生。
凡是本身性情不能柔和,時常喜歡逞血氣之勇者,乃至言無好言,身行未知步入善途者,當盡早修身立德,行造種種善事,造作種種福德,從中逐漸消減自身災愆,令禍厄遠離,則福壽必能圓滿,聖凡永沐於法華中也。
摘錄自消災延壽錄第十二章 剛強不仁‧狠戾自用
2012年8月12日 星期日
每天釣魚兩小時
在一個美麗的海灘上,有一位七旬老翁,每天坐在固定的一塊礁石上垂釣。
無論颳風下雨,還是烈日當頭,他都會來這裡。不管運氣怎麼樣,釣多釣少,兩小時的時間一到,便收起釣具,揚長而去。
老人的古怪行為引起了一個年輕人的好奇。
終於有一天,年輕人忍不住走到老人身邊,問道:「當你運氣好的時候,為什麼不一鼓作氣釣上一天?這樣一來,就可以滿載而歸了!」
老者平淡的反問道:「釣更多魚用來幹什麼?」
「可以賣錢呀!」年輕人覺得老者傻得可愛。
「得了錢用來幹什麼?」老者仍平淡地問。
「你可以買一張網,捕更多的魚,賣更多的錢。」年輕人迫不及待地說。
「賣更多的錢來幹什麼?」老者還是那副無所謂的神態。
「買一條漁船,出海去,捕更多的魚,再賺更多的錢。」年輕人認為有必要給老者訂一個規劃。
「賺了錢再幹什麼?」老者仍顯出那副無所謂的樣子。
「組織一支船隊,賺更多的錢。」年輕人心裡直笑老者的愚鈍不化。
「賺了更多的錢再幹什麼?」老者已準備收竿了。
年輕人被這位老者激怒了,沒想到自己反倒成了被問者。「當然是為了享受生活!」
老人笑了:「我每天釣上兩小時的魚,其餘的時間嘛,我可以看看朝霞,欣賞落日,種種花草蔬菜,會會親戚朋友,優哉遊哉,我已經在享受生活了。」
說話間,已打點行裝走了。
※ ※ ※
物足可實、可滿、可成;心足可安、可常、可樂也。故所謂「知足」,就是要人之心能常安、常樂也。如心之不能知足,心即隨之而變,難以安穩,心既不定,何來之樂也?這大家都可明悟之理也。
然「知足常樂」雖屬一句平常安慰之語,其實當中含藏妙理深義也。人之心不可是常為了滿意自己的私利就向外發展,佔人便宜,欺人錢財等,甚且無所不用其極的來達成目的。又有因不能知足的為了企求其實是虛幻之外物,而拼了老命的在爭取,何苦來哉!這些現象何來之樂呢?
人生短短數十寒暑,得多思悟正當之途來安享自己,來勸勉自己,這才是對的,同時亦可因而真正享受人生,希能多修持本性,使之足圓、足實而真樂。
摘錄自心志歸向第二十章 知足常樂
無論颳風下雨,還是烈日當頭,他都會來這裡。不管運氣怎麼樣,釣多釣少,兩小時的時間一到,便收起釣具,揚長而去。
老人的古怪行為引起了一個年輕人的好奇。
終於有一天,年輕人忍不住走到老人身邊,問道:「當你運氣好的時候,為什麼不一鼓作氣釣上一天?這樣一來,就可以滿載而歸了!」
老者平淡的反問道:「釣更多魚用來幹什麼?」
「可以賣錢呀!」年輕人覺得老者傻得可愛。
「得了錢用來幹什麼?」老者仍平淡地問。
「你可以買一張網,捕更多的魚,賣更多的錢。」年輕人迫不及待地說。
「賣更多的錢來幹什麼?」老者還是那副無所謂的神態。
「買一條漁船,出海去,捕更多的魚,再賺更多的錢。」年輕人認為有必要給老者訂一個規劃。
「賺了錢再幹什麼?」老者仍顯出那副無所謂的樣子。
「組織一支船隊,賺更多的錢。」年輕人心裡直笑老者的愚鈍不化。
「賺了更多的錢再幹什麼?」老者已準備收竿了。
年輕人被這位老者激怒了,沒想到自己反倒成了被問者。「當然是為了享受生活!」
老人笑了:「我每天釣上兩小時的魚,其餘的時間嘛,我可以看看朝霞,欣賞落日,種種花草蔬菜,會會親戚朋友,優哉遊哉,我已經在享受生活了。」
說話間,已打點行裝走了。
※ ※ ※
物足可實、可滿、可成;心足可安、可常、可樂也。故所謂「知足」,就是要人之心能常安、常樂也。如心之不能知足,心即隨之而變,難以安穩,心既不定,何來之樂也?這大家都可明悟之理也。
然「知足常樂」雖屬一句平常安慰之語,其實當中含藏妙理深義也。人之心不可是常為了滿意自己的私利就向外發展,佔人便宜,欺人錢財等,甚且無所不用其極的來達成目的。又有因不能知足的為了企求其實是虛幻之外物,而拼了老命的在爭取,何苦來哉!這些現象何來之樂呢?
人生短短數十寒暑,得多思悟正當之途來安享自己,來勸勉自己,這才是對的,同時亦可因而真正享受人生,希能多修持本性,使之足圓、足實而真樂。
摘錄自心志歸向第二十章 知足常樂
2012年8月11日 星期六
末世可憐
蓮生/文
在這末世,我說這末世,不是指「世界末日」將臨,而是指佛說的末法時期也。
一、正法時期———約五百年。
二、像法時期———約一千年。
三、末法時期———約一萬年。
這末法,表示去佛世長遠,而教法轉微末之時期也,也即是末法之世間。
在這個年代,也不知怎麼一回事,你閉關在深山,以為深山清淨,卻不料連下幾天大雨,土石流來了,橋塌屋毀,你成了災民。
住在城市,城市充塞的廢氣,就讓你肺部感到不舒服,城市的空氣污染,還不算厲害,竟然還有沙塵暴。
在我行遍全世界時,世界各國都有困厄,不是天災,就是人禍,不是刀兵劫,就是瘟疫劫,好像到處都是劫難,國土危脆。
以為美國最安全,不,恐怖主義盛行的今日,美國成了頭號的目標。
我覺得末法之世間,日子好像愈來愈難過了,人人壓力沉重,如何找尋到一片淨土,這可是很困難了,誰不憂煩,連吃的東西,能有多少東西可吃?吃下去的食物,全是化學污染物。
土地長的,化學。
水中養的,化學。
地上生物,化學。
這世界不是大寒,就是大熱,連時序也不準了。陽光、空氣、水,生命三大元素,全污染了。這樣的娑婆世界,人類如何存活?
六道輪迴,固然無盡期,生生死死,來來去去,看多了夭折的生命,覺得生活不易,生存不易,我天天在為弟子做超度呢!
早已參破這世間,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但,山也危險,水也危險,山的蒼翠少了,水難見清流,山已成禿頭山,水中已無游魚,垃圾可能變成山,垃圾也污染溪河,甚至海洋。
人類生活在末法之世,愈來愈難以招架這世間的模式,連我這退隱的人,生活日艱,如何吃是大學問,連如何呼吸也是大學問。
看來,怎麼看都一樣可憐,只有把淨土放在自己的心中,這是僅有的了。
詩:
環境保持世人今日才知道
但已遲了
山早已禿禿
綠水也不常繞
世人壓力重也少嬉笑
暴飲暴食腰圍不見小
疑難雜症日見多
多少人蒙上天召
回首西城煙雨
快樂固然妙
但歲月一逝
會散了
如今走向淨土道
看看落日
黑暗的世間一把罩
夜將曉
我住的地方路迢迢
想念弟子們
只有經行上山
登高遠眺
《小雨繽紛集》末世可憐
在這末世,我說這末世,不是指「世界末日」將臨,而是指佛說的末法時期也。
一、正法時期———約五百年。
二、像法時期———約一千年。
三、末法時期———約一萬年。
這末法,表示去佛世長遠,而教法轉微末之時期也,也即是末法之世間。
在這個年代,也不知怎麼一回事,你閉關在深山,以為深山清淨,卻不料連下幾天大雨,土石流來了,橋塌屋毀,你成了災民。
住在城市,城市充塞的廢氣,就讓你肺部感到不舒服,城市的空氣污染,還不算厲害,竟然還有沙塵暴。
在我行遍全世界時,世界各國都有困厄,不是天災,就是人禍,不是刀兵劫,就是瘟疫劫,好像到處都是劫難,國土危脆。
以為美國最安全,不,恐怖主義盛行的今日,美國成了頭號的目標。
我覺得末法之世間,日子好像愈來愈難過了,人人壓力沉重,如何找尋到一片淨土,這可是很困難了,誰不憂煩,連吃的東西,能有多少東西可吃?吃下去的食物,全是化學污染物。
土地長的,化學。
水中養的,化學。
地上生物,化學。
這世界不是大寒,就是大熱,連時序也不準了。陽光、空氣、水,生命三大元素,全污染了。這樣的娑婆世界,人類如何存活?
六道輪迴,固然無盡期,生生死死,來來去去,看多了夭折的生命,覺得生活不易,生存不易,我天天在為弟子做超度呢!
早已參破這世間,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但,山也危險,水也危險,山的蒼翠少了,水難見清流,山已成禿頭山,水中已無游魚,垃圾可能變成山,垃圾也污染溪河,甚至海洋。
人類生活在末法之世,愈來愈難以招架這世間的模式,連我這退隱的人,生活日艱,如何吃是大學問,連如何呼吸也是大學問。
看來,怎麼看都一樣可憐,只有把淨土放在自己的心中,這是僅有的了。
詩:
環境保持世人今日才知道
但已遲了
山早已禿禿
綠水也不常繞
世人壓力重也少嬉笑
暴飲暴食腰圍不見小
疑難雜症日見多
多少人蒙上天召
回首西城煙雨
快樂固然妙
但歲月一逝
會散了
如今走向淨土道
看看落日
黑暗的世間一把罩
夜將曉
我住的地方路迢迢
想念弟子們
只有經行上山
登高遠眺
《小雨繽紛集》末世可憐
2012年8月10日 星期五
富豪最易患的過錯
誰都想去看海洋。
尤其是落日海洋,在人世間,永遠是最美麗。
一個紅紅的大火球,與大海一線,漸漸的沉入海水之中,染紅了天之一邊,海之一面。
好多餘暉,渲染無際。
但,只一剎那!
全部冥暗一片!
我坐在「落日的海洋」之濱,望著這幕景相,在恍恍惚惚之中,在心微萌動,由落日與海的那一點,進入了幽冥的世界,我在幽冥的世界,遇到一位大富豪。
我走著走著。
前面一個老頭也走著走著,這老頭是獨自一人,偶一回首,很面善。
「啊!你是!」我叫了。
「是的,我是。」
我很驚訝:
「你怎麼會到這裡呀?」
「這。……」老頭很羞赧。
我會這麼問,是有原因的,因為這老頭富豪,在娑婆人間是數一數二的富豪,不是一般的,他經營的企業財團大的不得了,可喜他家中富有,又喜歡布施,因為他的心地好,最愛救濟別人了。
很多功德會,慈善會,他都是榜上第一名的人物,他出錢出力,獲得了全國好人好事第一名。
富豪是一個大善人,他捐獻土地,做公益事業,造橋舖路,救濟災民,印經造像,富豪平時又信佛法,有僧道來勸募建寺廟,他全捨得布施。
這位富豪善士,能為一切眾生,種植善根,以眾生心,作大福田,獲無量勝果。這樣子的人,所生之處,一定是天人勝景,常得見聞佛法的。
然而,他竟然在冥間,墮落在三惡道,我當然非常的驚訝了。
富豪對我說:
「我的福報壽命到今天已經削盡了。」
「怎麼可能?」我不相信。
我問富豪:
「你豈有何過?」
他答:「富豪最容易患的過錯。」
「多淫?」我猜。
富豪說:「不錯。」
富豪告訴我:
一個人名成利就之後,有了很多的財富。他會成了眾人的焦點,而且很多女人會仰慕之,會傾心之,會主動親近之,這就造成了富豪的三妻四妾。
接納了女秘書。
又納了民間淑女。
女兒的同學。
……。
我真的說不出話來了。
我記得有一故事,是這樣子的:
有一位明朝進士張寧,晚年無子,且多病災,張寧禱於家廟曰,寧有何罪孽?無子又多病?
旁一妾云:不耽誤我輩,即陰騭矣!
張寧悚然醒悟。
察不願留下來的妾及婢女,全部遣散嫁人。
張寧次年就得一子,身體也健康了許多。
這「多淫」真的是可畏矣!當念自心的良知,虛空中的鬼神,森森然然都在鑒察我也。
原本天人之福樂可登臨的,如今成了地獄之苦輪,一失足而將入。勿造隱昧之業,勿為敗德之行,勿以歌舞為賤人,勿以僕婢為卑下,勿以淫奔為自來,勿以妻妾為家飯,勿忘長幼之名份。
我在冥間,看見這位聞名的大富豪,當警惕啊!樂不可極,慾不可縱,樂極生悲
只這一事,就入冥間,可惜哉!
《讓陽光照進來》落日的海洋
尤其是落日海洋,在人世間,永遠是最美麗。
一個紅紅的大火球,與大海一線,漸漸的沉入海水之中,染紅了天之一邊,海之一面。
好多餘暉,渲染無際。
但,只一剎那!
全部冥暗一片!
我坐在「落日的海洋」之濱,望著這幕景相,在恍恍惚惚之中,在心微萌動,由落日與海的那一點,進入了幽冥的世界,我在幽冥的世界,遇到一位大富豪。
我走著走著。
前面一個老頭也走著走著,這老頭是獨自一人,偶一回首,很面善。
「啊!你是!」我叫了。
「是的,我是。」
我很驚訝:
「你怎麼會到這裡呀?」
「這。……」老頭很羞赧。
我會這麼問,是有原因的,因為這老頭富豪,在娑婆人間是數一數二的富豪,不是一般的,他經營的企業財團大的不得了,可喜他家中富有,又喜歡布施,因為他的心地好,最愛救濟別人了。
很多功德會,慈善會,他都是榜上第一名的人物,他出錢出力,獲得了全國好人好事第一名。
富豪是一個大善人,他捐獻土地,做公益事業,造橋舖路,救濟災民,印經造像,富豪平時又信佛法,有僧道來勸募建寺廟,他全捨得布施。
這位富豪善士,能為一切眾生,種植善根,以眾生心,作大福田,獲無量勝果。這樣子的人,所生之處,一定是天人勝景,常得見聞佛法的。
然而,他竟然在冥間,墮落在三惡道,我當然非常的驚訝了。
富豪對我說:
「我的福報壽命到今天已經削盡了。」
「怎麼可能?」我不相信。
我問富豪:
「你豈有何過?」
他答:「富豪最容易患的過錯。」
「多淫?」我猜。
富豪說:「不錯。」
富豪告訴我:
一個人名成利就之後,有了很多的財富。他會成了眾人的焦點,而且很多女人會仰慕之,會傾心之,會主動親近之,這就造成了富豪的三妻四妾。
接納了女秘書。
又納了民間淑女。
女兒的同學。
……。
我真的說不出話來了。
我記得有一故事,是這樣子的:
有一位明朝進士張寧,晚年無子,且多病災,張寧禱於家廟曰,寧有何罪孽?無子又多病?
旁一妾云:不耽誤我輩,即陰騭矣!
張寧悚然醒悟。
察不願留下來的妾及婢女,全部遣散嫁人。
張寧次年就得一子,身體也健康了許多。
這「多淫」真的是可畏矣!當念自心的良知,虛空中的鬼神,森森然然都在鑒察我也。
原本天人之福樂可登臨的,如今成了地獄之苦輪,一失足而將入。勿造隱昧之業,勿為敗德之行,勿以歌舞為賤人,勿以僕婢為卑下,勿以淫奔為自來,勿以妻妾為家飯,勿忘長幼之名份。
我在冥間,看見這位聞名的大富豪,當警惕啊!樂不可極,慾不可縱,樂極生悲
只這一事,就入冥間,可惜哉!
《讓陽光照進來》落日的海洋
2012年8月9日 星期四
一切都會過去
古代有個故事說:
一個國王做了個夢,夢裏有人告訴他,只要記住一句話,這一生遇到什麼事情都可以忘懷得失。他聽後非常歡喜,但醒後就把那句話給忘了。
國王非常失落,於是傾其宮中所有錢財,打造了一個大鑽戒,並召集具智慧的大臣宣說:「你們誰能把這句話找回來,我就把這個鑽戒獎賞給誰。」
過了兩天,一位老臣跟他說:「國王,把你的鑽戒先給我。」
國王問:「你是不是已經知道了?」
老臣不說話,拿過鑽戒來,在戒環上刻了一句話,又把鑽戒還給國王,揚長而去。
國王一看,恍然記起夢裏正是這句話——「一切都會過去」。
從此之後,他牢牢記住這句箴言,在一生當中,不管做什麼都沒有特別執著。
因為他知道,光榮輝煌、恥辱失敗、財富名利,眼前所出現的一切,終究都會過去的。所以,有了特別好的名聲和眾人恭敬時,他不會生傲慢心,因為這個會過去的;淪落到窮困潦倒時,他也不會痛苦絕望,這個也會過去的,人生只是一場夢而已。
※ ※ ※
人生如夢亦如電,終成夢幻泡影,而人間種種終究是空,夢醒無一擁有,如露如電亦如是觀,生命無常亦短暫剎那滅空,何處是歸宿?
輕凡者,淡然放下一切俗心、俗情、名利之謂也。一個有道德修養之人,必定對於世間之瑣事不太在意,對於私慾並不是很重視,因為修德之人知道,太過看重世間之名利、權勢、情愛,終將迷昧心識,而沉淪於有我之慾望幻想當中,而不自知。反之,無德之人卻喜好爭權奪利,沽名釣譽,終日沉迷在自我慾心之夢幻之中,不肯自拔,實枉費大好之人生,枉費學識之高人一等。
試看世人皆喜歡鬥勝爭强,但求名奪利在短暫的人生中,是多麼微不足道。為了它失去命裏更珍貴的東西,有什麼意義呢?蘇東坡曾說:「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再强的英雄,也抵不過時間的磨礪;天大的事,幾十年過後再看,也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朵浪花。其實,人是那麼的渺小,人生又是如此的短暫,何不放下追尋而讓心靈能時時刻刻的「輕安自在」?
人活一世,最怕辛辛苦苦追求一輩子,到頭來卻發現那只是幻象,在佛家看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既然是「空」,又何必在意得失成敗呢?
轉載
一個國王做了個夢,夢裏有人告訴他,只要記住一句話,這一生遇到什麼事情都可以忘懷得失。他聽後非常歡喜,但醒後就把那句話給忘了。
國王非常失落,於是傾其宮中所有錢財,打造了一個大鑽戒,並召集具智慧的大臣宣說:「你們誰能把這句話找回來,我就把這個鑽戒獎賞給誰。」
過了兩天,一位老臣跟他說:「國王,把你的鑽戒先給我。」
國王問:「你是不是已經知道了?」
老臣不說話,拿過鑽戒來,在戒環上刻了一句話,又把鑽戒還給國王,揚長而去。
國王一看,恍然記起夢裏正是這句話——「一切都會過去」。
從此之後,他牢牢記住這句箴言,在一生當中,不管做什麼都沒有特別執著。
因為他知道,光榮輝煌、恥辱失敗、財富名利,眼前所出現的一切,終究都會過去的。所以,有了特別好的名聲和眾人恭敬時,他不會生傲慢心,因為這個會過去的;淪落到窮困潦倒時,他也不會痛苦絕望,這個也會過去的,人生只是一場夢而已。
※ ※ ※
人生如夢亦如電,終成夢幻泡影,而人間種種終究是空,夢醒無一擁有,如露如電亦如是觀,生命無常亦短暫剎那滅空,何處是歸宿?
輕凡者,淡然放下一切俗心、俗情、名利之謂也。一個有道德修養之人,必定對於世間之瑣事不太在意,對於私慾並不是很重視,因為修德之人知道,太過看重世間之名利、權勢、情愛,終將迷昧心識,而沉淪於有我之慾望幻想當中,而不自知。反之,無德之人卻喜好爭權奪利,沽名釣譽,終日沉迷在自我慾心之夢幻之中,不肯自拔,實枉費大好之人生,枉費學識之高人一等。
試看世人皆喜歡鬥勝爭强,但求名奪利在短暫的人生中,是多麼微不足道。為了它失去命裏更珍貴的東西,有什麼意義呢?蘇東坡曾說:「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再强的英雄,也抵不過時間的磨礪;天大的事,幾十年過後再看,也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朵浪花。其實,人是那麼的渺小,人生又是如此的短暫,何不放下追尋而讓心靈能時時刻刻的「輕安自在」?
人活一世,最怕辛辛苦苦追求一輩子,到頭來卻發現那只是幻象,在佛家看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既然是「空」,又何必在意得失成敗呢?
轉載
2012年8月8日 星期三
若因地倒,還因地起。
出自《五燈會元》
四祖優波鞠多尊者,是吒利國人。又名優波崛多、鄔波鞠多。父親為善意。十七歲時出家,二十歲征得道果。
他到各處行教化,到了摩突羅國,得度的信眾甚多。於是,魔宮震動,魔王波旬恐怕衪的子民減少,故竭盡魔力來危害佛法。
尊者立即進入禪定,細觀魔王之作為。魔王伺機悄悄將瓔珞纏系於尊者的頸上。尊者出定後,取出人狗蛇三屍,化為鮮花編成華鬘,並告訴魔王:「汝與我瓔珞,甚是珍妙。吾有華鬘,以相酬奉。」
魔王大喜,引頸接受,華鬘隨即變為三種臭屍,蟲蛆壞爛。魔王大感厭惡,生大憂惱,用盡神力,也不能把它摘除。
於是,魔王升至六欲天,告訴諸天王,又來到梵王處,請求梵王幫他解免。
梵王告訴魔王:「十力弟子,所作神變,我輩凡陋,何能去之?」
魔王曰:「然則奈何?」
梵王曰:「汝可歸心尊者,即能斷除。」乃吟一偈語,令其回向曰:
「若因地倒,還因地起;離地求起,終無其理。」
魔王接受教誨,隨即離開天宮,向優波鞠多尊者頂禮其足,深表哀痛懺悔。
尊者曰:「汝自今去,於如來正法,更不作嬈害否?」
魔王道:「我誓回向佛道,永斷不善。」
尊者曰:「若然者,汝可口自唱言:皈依三寶。」
魔王合掌三唱,華鬘自除,乃歡喜踴躍,向尊者行禮,並吟一偈語道:
「稽首三昧尊,十力聖弟子。我今願回向,勿令有劣弱。」
優波鞠多尊者在世教化眾生,證果最多。他每度一人,就置一竹籌於石室,石室長十八肘,寬十二肘,竹籌充滿其間。
最後有一長者子,名曰香眾,前來禮拜尊者,志求出家。
尊者問:「汝身出家,心出家?」
香眾答道:「我來出家,非為身心。」
尊者問:「不為身心,復誰出家?」
香眾答道:「夫出家者,無我我故。無我我故,即心不生滅;心不生滅,即是常道。諸佛亦常心無形相,其體亦然。」
尊者道:「汝當大悟,心自通達。宜皈依佛法僧,接續聖種,昌盛我教。」隨即為香眾剃度,授具足戒。並告訴香眾:「汝父曾夢金日而生汝,可名提多迦。」
又曰:「如來以正法眼藏,次第傳授,以至於我。今復付汝,聽我偈言。」
「心自本來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
語畢,尊者躍入虛空,現十八般變化,回到法座,跏趺而逝。
提多迦以室內竹籌焚化尊師軀體,收集舍利建塔供養。即平王三十年庚子歲也。
※ ※ ※
所謂「二執」,即為我執、法執。此二執是為阻障修子生起智慧最大阻力。
人有通病,以自我為中心,習以為常,故執我為真(實則此我是假)。常習於經藏論典,自以為有所得,故執其為妙諦真理,此即法執。若有誤謬而偏歧,將更是使修子無智慧之最大魔障。
「我」是施設之名相,藉予眾生之認識區別而已。禪云:「我是誰!誰是我?」法教在各宗意旨權宜說教,以利進入深層教法之開悟—智慧圓明。正如眾生在人生過程中,必要先有啟蒙之教育,使之認識文字而能應用,才能在以後人生中探索更深層的奧秘。所以在此啟蒙之中,若執於其時所知,必將障礙未來更大發展。
我宗教法雖曰名相繁多,但萬法唯識,因此破執生慧,是為我宗修子必修之課程,切莫以為文字述論去執而已,易如反掌,但執在心中,不但自己不知,縱然旁人勸勉點化,還可能嗤之以鼻。故修子此執識切要謹慎(此乃唯心宗之所以要著作《去執經》之緣故)。
摘錄自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廿一、二執
四祖優波鞠多尊者,是吒利國人。又名優波崛多、鄔波鞠多。父親為善意。十七歲時出家,二十歲征得道果。
他到各處行教化,到了摩突羅國,得度的信眾甚多。於是,魔宮震動,魔王波旬恐怕衪的子民減少,故竭盡魔力來危害佛法。
尊者立即進入禪定,細觀魔王之作為。魔王伺機悄悄將瓔珞纏系於尊者的頸上。尊者出定後,取出人狗蛇三屍,化為鮮花編成華鬘,並告訴魔王:「汝與我瓔珞,甚是珍妙。吾有華鬘,以相酬奉。」
魔王大喜,引頸接受,華鬘隨即變為三種臭屍,蟲蛆壞爛。魔王大感厭惡,生大憂惱,用盡神力,也不能把它摘除。
於是,魔王升至六欲天,告訴諸天王,又來到梵王處,請求梵王幫他解免。
梵王告訴魔王:「十力弟子,所作神變,我輩凡陋,何能去之?」
魔王曰:「然則奈何?」
梵王曰:「汝可歸心尊者,即能斷除。」乃吟一偈語,令其回向曰:
「若因地倒,還因地起;離地求起,終無其理。」
魔王接受教誨,隨即離開天宮,向優波鞠多尊者頂禮其足,深表哀痛懺悔。
尊者曰:「汝自今去,於如來正法,更不作嬈害否?」
魔王道:「我誓回向佛道,永斷不善。」
尊者曰:「若然者,汝可口自唱言:皈依三寶。」
魔王合掌三唱,華鬘自除,乃歡喜踴躍,向尊者行禮,並吟一偈語道:
「稽首三昧尊,十力聖弟子。我今願回向,勿令有劣弱。」
優波鞠多尊者在世教化眾生,證果最多。他每度一人,就置一竹籌於石室,石室長十八肘,寬十二肘,竹籌充滿其間。
最後有一長者子,名曰香眾,前來禮拜尊者,志求出家。
尊者問:「汝身出家,心出家?」
香眾答道:「我來出家,非為身心。」
尊者問:「不為身心,復誰出家?」
香眾答道:「夫出家者,無我我故。無我我故,即心不生滅;心不生滅,即是常道。諸佛亦常心無形相,其體亦然。」
尊者道:「汝當大悟,心自通達。宜皈依佛法僧,接續聖種,昌盛我教。」隨即為香眾剃度,授具足戒。並告訴香眾:「汝父曾夢金日而生汝,可名提多迦。」
又曰:「如來以正法眼藏,次第傳授,以至於我。今復付汝,聽我偈言。」
「心自本來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
語畢,尊者躍入虛空,現十八般變化,回到法座,跏趺而逝。
提多迦以室內竹籌焚化尊師軀體,收集舍利建塔供養。即平王三十年庚子歲也。
※ ※ ※
所謂「二執」,即為我執、法執。此二執是為阻障修子生起智慧最大阻力。
人有通病,以自我為中心,習以為常,故執我為真(實則此我是假)。常習於經藏論典,自以為有所得,故執其為妙諦真理,此即法執。若有誤謬而偏歧,將更是使修子無智慧之最大魔障。
「我」是施設之名相,藉予眾生之認識區別而已。禪云:「我是誰!誰是我?」法教在各宗意旨權宜說教,以利進入深層教法之開悟—智慧圓明。正如眾生在人生過程中,必要先有啟蒙之教育,使之認識文字而能應用,才能在以後人生中探索更深層的奧秘。所以在此啟蒙之中,若執於其時所知,必將障礙未來更大發展。
我宗教法雖曰名相繁多,但萬法唯識,因此破執生慧,是為我宗修子必修之課程,切莫以為文字述論去執而已,易如反掌,但執在心中,不但自己不知,縱然旁人勸勉點化,還可能嗤之以鼻。故修子此執識切要謹慎(此乃唯心宗之所以要著作《去執經》之緣故)。
摘錄自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廿一、二執
成功忌傲,失敗忌墮。
有一位作家在寫了一部成名的小說後,他每天翻看讀者來信,聽溢美之辭,對自己的創作也愈加滿意,並由此總結出許多成功的經驗,想把它們運用到今後的寫作中去。
可事隔多年,作家再沒寫出能與第一部小說相媲美的作品來。
有一位新分配的中學教師接管了一個誰都不要的「爛班子」班級。這位新班主任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在班上當眾銷毀學生檔案。
他對學生說:「我不知道你們每一個人的過去,所以大家在我心中都是平等的、嶄新的、優秀的。請你們珍惜和愛護自己的形象。」
一年後,這個班以「班風正、學風濃」而被評為「先進班級」。
人生需要學會忘記。忘記成功,就不會重複自己,不會自恃優越而失去超越自己的銳氣;忘記失敗,就不會妄自菲薄,不會背負失敗的陰影而影響拼搏的信心。
這就是為什麼居裡零夫人會把諾貝爾獎盃給孩子當玩具,而布勞恩在失敗六萬五千次以後仍潛心研究火箭製造,終於把人類送上月球的原因。
※ ※ ※
成功忌傲,失敗忌墮。人生總要對往後規劃,立下一個目標,再向這個目標前進,以達其所願。但在追求未來目標之時,必也須面對失敗的可能性,如無失敗的磨練又何能悟出其失敗的原因。有云:「失敗乃成功之母」,此理人人皆知,但卻是常見失敗之人難以從中悟得,更有者因此而自甘墮落,一蹶不振,實不解其心是否尚存一絲上進之心?
成功者非是僥倖而來,定有不同於一般人之努力,才能夠如願以償。對成功者之所以能成功,失敗者須從中研究其所以成功之要訣,再加以思索探討改進,自能行於成功之途。但在未達到目標之前,成敗時常成為人心中難以去除的掛礙,因而使人不敢面對未來可能的失敗。心起此障則隨之裹足不前,甚至產生逃避心態,如此則終難成功。面對這些心障,唯再鼓舞其心,須有更上進之心、不退縮之心、勇於面對之心,才能突破此障之牽擾。
摘錄自修之障-第二十六章 成敗障
可事隔多年,作家再沒寫出能與第一部小說相媲美的作品來。
有一位新分配的中學教師接管了一個誰都不要的「爛班子」班級。這位新班主任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在班上當眾銷毀學生檔案。
他對學生說:「我不知道你們每一個人的過去,所以大家在我心中都是平等的、嶄新的、優秀的。請你們珍惜和愛護自己的形象。」
一年後,這個班以「班風正、學風濃」而被評為「先進班級」。
人生需要學會忘記。忘記成功,就不會重複自己,不會自恃優越而失去超越自己的銳氣;忘記失敗,就不會妄自菲薄,不會背負失敗的陰影而影響拼搏的信心。
這就是為什麼居裡零夫人會把諾貝爾獎盃給孩子當玩具,而布勞恩在失敗六萬五千次以後仍潛心研究火箭製造,終於把人類送上月球的原因。
※ ※ ※
成功忌傲,失敗忌墮。人生總要對往後規劃,立下一個目標,再向這個目標前進,以達其所願。但在追求未來目標之時,必也須面對失敗的可能性,如無失敗的磨練又何能悟出其失敗的原因。有云:「失敗乃成功之母」,此理人人皆知,但卻是常見失敗之人難以從中悟得,更有者因此而自甘墮落,一蹶不振,實不解其心是否尚存一絲上進之心?
成功者非是僥倖而來,定有不同於一般人之努力,才能夠如願以償。對成功者之所以能成功,失敗者須從中研究其所以成功之要訣,再加以思索探討改進,自能行於成功之途。但在未達到目標之前,成敗時常成為人心中難以去除的掛礙,因而使人不敢面對未來可能的失敗。心起此障則隨之裹足不前,甚至產生逃避心態,如此則終難成功。面對這些心障,唯再鼓舞其心,須有更上進之心、不退縮之心、勇於面對之心,才能突破此障之牽擾。
摘錄自修之障-第二十六章 成敗障
2012年8月6日 星期一
德澤後人
日本的悟溪宗頓禪師,生於足利幕府時代(約十四世紀),愛知縣尾張人,是日本臨濟宗妙心寺派下第十一世,東海派的開山祖師。
他在年輕時,經常和幾個學禪的道友到各地去行腳參學。
有一年夏天,悟溪禪師等人在行腳途中,經過日本第一大淡水湖——琵琶湖,決定停下來休息片刻。
暑熱的天氣再加上口渴,一群人很高興地掬起水來暢飲,並脫下衣服在湖邊洗浴,有的人更是索性跳進湖裡泡水。只有悟溪禪師一個人,靜靜地蹲在湖邊,用毛巾小心翼翼地就著湖水擦拭手、臉。
同伴在一旁看到了,好奇地問他:「我們一路走來,好不容易有一個這麼好的地方,為什麼不和大家一起下去沖涼呢?」
悟溪禪師微微一笑,說:「這麼美好的湖水,我一個人享用太可惜了,不如將這個福分潤澤後世子孫。」
從此以後,這段佳話就在行腳僧之間流傳著。有人因為他惜福愛物的美德,稱讚他是「福之悟溪」,也有人以他這種德澤後人的心胸,讚譽他是「德之悟溪」,據聞他所開創的東海派寺院,從不曾有過缺水的情況。
從這一則公案,可以知道悟溪禪師是一個非常惜福,也是很注重環保、愛護大自然的人。一湖清水,怎麼可以為了自己沖涼,就隨意攪亂了大自然的眼目呢?
就如睒子菩薩說,我每走一步路,都不敢用力,怕踩痛了大地;我每講一句話,都不敢大聲,怕驚醒了大地;我也不忍心丟一點東西在地上,怕污染了大地,睒子菩薩是這樣的尊重大自然啊!看來,日本的悟溪禪師和睒子菩薩也是同一流的人物了。
※ ※ ※
在《玉皇育德真經》提及「天地蓋載恩,恭敬出於心」,天之鴻恩,以日、月、星之三光普照世界,地之仁德,承載萬物,使之萬物欣欣向榮;是以,天地恩德對於世人無保留的愛護,無怨無悔之大慈悲,天施甘露,滋潤大地,以長養萬物,令萬物生生不息。
既然天蓋地載,方能有世人活動之空間及自在,那麼人們是否該還給大地休養之時間與空間,恭敬天地須出於內心之真誠,如何恭敬天地?只要減少使用無法回收再利用之物品,凡是碰見有人破壞林木及種種設施,應予以勸誡或立即檢舉,使傷害天地的人,得以受到應有之處分或隔離。古人並非不懂採礦以致富,但為圖子子孫孫生活領域安全,故不願意過份採礦,一來保護生態,二來使子孫有生存空間。
豈料現代人不遵古禮,罔顧道德,過度採礦,浮濫開墾,未能保留適當林木,造成天象異常、地理弔詭。大眾欲感念天蓋地載之恩德,理當秉持一心恭誠,從自己做起,不製造垃圾,不使用難以回收之物品,一來為環境保護,二來為健康,能先做到這些,恭敬心就出來了。
修行學道,先從身心環保開始,進而為大地環境盡一分心力,人人由環境保護做起,環境若保護不了,便是敗道之輩,並非修道人也。
摘錄自寶德雜誌105期
他在年輕時,經常和幾個學禪的道友到各地去行腳參學。
有一年夏天,悟溪禪師等人在行腳途中,經過日本第一大淡水湖——琵琶湖,決定停下來休息片刻。
暑熱的天氣再加上口渴,一群人很高興地掬起水來暢飲,並脫下衣服在湖邊洗浴,有的人更是索性跳進湖裡泡水。只有悟溪禪師一個人,靜靜地蹲在湖邊,用毛巾小心翼翼地就著湖水擦拭手、臉。
同伴在一旁看到了,好奇地問他:「我們一路走來,好不容易有一個這麼好的地方,為什麼不和大家一起下去沖涼呢?」
悟溪禪師微微一笑,說:「這麼美好的湖水,我一個人享用太可惜了,不如將這個福分潤澤後世子孫。」
從此以後,這段佳話就在行腳僧之間流傳著。有人因為他惜福愛物的美德,稱讚他是「福之悟溪」,也有人以他這種德澤後人的心胸,讚譽他是「德之悟溪」,據聞他所開創的東海派寺院,從不曾有過缺水的情況。
從這一則公案,可以知道悟溪禪師是一個非常惜福,也是很注重環保、愛護大自然的人。一湖清水,怎麼可以為了自己沖涼,就隨意攪亂了大自然的眼目呢?
就如睒子菩薩說,我每走一步路,都不敢用力,怕踩痛了大地;我每講一句話,都不敢大聲,怕驚醒了大地;我也不忍心丟一點東西在地上,怕污染了大地,睒子菩薩是這樣的尊重大自然啊!看來,日本的悟溪禪師和睒子菩薩也是同一流的人物了。
※ ※ ※
在《玉皇育德真經》提及「天地蓋載恩,恭敬出於心」,天之鴻恩,以日、月、星之三光普照世界,地之仁德,承載萬物,使之萬物欣欣向榮;是以,天地恩德對於世人無保留的愛護,無怨無悔之大慈悲,天施甘露,滋潤大地,以長養萬物,令萬物生生不息。
既然天蓋地載,方能有世人活動之空間及自在,那麼人們是否該還給大地休養之時間與空間,恭敬天地須出於內心之真誠,如何恭敬天地?只要減少使用無法回收再利用之物品,凡是碰見有人破壞林木及種種設施,應予以勸誡或立即檢舉,使傷害天地的人,得以受到應有之處分或隔離。古人並非不懂採礦以致富,但為圖子子孫孫生活領域安全,故不願意過份採礦,一來保護生態,二來使子孫有生存空間。
豈料現代人不遵古禮,罔顧道德,過度採礦,浮濫開墾,未能保留適當林木,造成天象異常、地理弔詭。大眾欲感念天蓋地載之恩德,理當秉持一心恭誠,從自己做起,不製造垃圾,不使用難以回收之物品,一來為環境保護,二來為健康,能先做到這些,恭敬心就出來了。
修行學道,先從身心環保開始,進而為大地環境盡一分心力,人人由環境保護做起,環境若保護不了,便是敗道之輩,並非修道人也。
摘錄自寶德雜誌105期
2012年8月5日 星期日
製造偽藥
濟公活佛 降
詩曰:偽藥庸醫實害人。貪錢損德孽隨身。
華陀濟世施仁術。菩薩心腸化玉津。
濟佛曰:世間不少良知泯滅的人,喜愛金錢,不顧道德,如庸醫誤人,甚至有製造偽藥出售,視人命如草芥,罪惡滔天,陽律雖嚴,仍有飛蛾撲火,以身試法之徒,其死後到地獄亦是有苦難言,如不信者,我帶楊生往地獄一遊即證所言非虛。今日準備遊冥,楊生上蓮臺吧!
獄官曰:歡迎濟佛及聖賢堂楊善生駕臨本獄參觀,前刻接到主公諭命,獲悉二位將來本獄採訪實況,以登載「地獄遊記」,使陽人相信有地獄之存在,二位請隨行吧!
楊生曰:多謝獄官之厚禮,「灌藥地獄」門邊兩旁堆滿了各式各樣藥品,近前一看,其商標不論中文、英文、日文皆有,包裝甚為美觀,請問獄官,貴獄也在經銷藥品嗎?不然為何陳列著這麼多藥品?在陽間許多大藥局也無販賣如此多之醫藥?
獄官曰:本獄並非在出售藥品,這些藥品乃是凡人在世偽造之藥,陽間製造一物,陰間亦馬上現形顯像,故製造一瓶偽藥,陰府亦浮出傳真現象,陽人在世之罪證自然皆擺在此地,絲毫不差,如日月對照一樣,此點世人應明白之,勿謂暗室可以虧心,豈知暗室鬼神監察其中,否則人之罪業,怎能隨身報應呢?太上感應篇云:「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即是此理。
濟佛曰:世人大都不信因果,當知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在燈光下,人可觀見自己形影,一入暗室,已無影像可觀,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那知,暗室正是多鬼地方,自投羅網,要怪何人?
獄官曰:請二位快入內參觀。
楊生曰:獄內都用鋼筋圍起,可以見罪魂每人在內哀聲痛叫,鬼卒正用一桶一桶黑色之物,灌入口中,個個掙扎欲避陰差之灌物。
濟佛曰:我帶你到這邊,看前期那位罪魂被判來受刑之經過情形。
獄官曰:好的,我帶你入內參觀。
楊生曰:真是可憐,這位罪魂前日在第四殿時,而尚有紅暈,經過三日而已,現已無血色,整個嘴臉鼻孔,沾滿了黑色液體,不知是什麼東西?
獄官曰:這位罪魂因在世製造偽藥,害人不淺,死後本獄用黑色藥水灌服,此藥極苦,且含毒素,難以入口,一入口裡,肚腸絞滾,又痛又想嘔吐,但是卻吐不出來,此為製造偽藥之報應。
楊生曰:這位罪魂之西裝,亦已沾滿黑藥水,污穢不堪,兩眼失神。
罪魂曰:請救命!這位和尚大佛祖及這位陽人,快解救我,我已受不了,拜託!如能救我,我來生一定做牛犬報答宏恩,我陽間留有甚多金錢,亦可叫我子女送給你們。
獄官曰:胡說,這位是濟公活佛,不是陽間之和尚,你送他金錢有何作用?放開你,快將在生非為之事,向這位陽人坦告,此為陽間臺中聖賢堂關聖帝君門下楊善生,奉旨遊冥,著作善書勸世,你坦白說出,可以減輕一些罪刑。
罪魂曰:感謝大人!說來慚愧,也使後代蒙羞,我在生時開西藥房,經銷中外藥品,耳濡目染,久而得有一些醫藥常識,心想要發橫財,不行險路不可,故購買一臺小機器,用麵粉及色素,偽造各種暢銷藥品,影射真貨之包裝,大量製售,除自己販賣外,並推銷至其他藥房,賺了不少金錢。
今年新春,不幸病死,享壽五十二歲,死時,由牛馬將軍押到孽鏡臺,照出在生製造偽藥及販賣情形,使我大驚失色,原來地府還有這種利害儀器,所以不能辯解。三日前,被第四殿五官王判我入灌藥地獄三十年,當我到要執刑時,更使我神魂欲散,因生前所做之偽藥,原封不動擺在獄前,陰府確實神通廣大,罪證齊全,有何話可說?
三日來,被陰鬼灌服黑藥水,實在太難喝,不喝又被挨打,強灌入口,痛苦難言,入口後,肚腸絞痛不已,要吐又吐不出,後悔已遲。世間經營藥房者,萬萬不要學我,如有犯法者,快改過,否則死後有苦可受了。
獄官曰:孽畜!你還有甚多不法,快說出,不可隱瞞,否則,加重動刑。
罪魂曰:好好,我再說就是。我經營藥房時,為貪圖厚利,亦曾經暗中販賣迷幻藥劑,讓一些青年男女服用,使他們瘋瘋顛顛,造成許多不幸事件,罪該萬死;還有一次,一位朋友送我一本鸞堂仙佛扶鸞勸世善書,要我研讀,多做好事。我翻開幾頁,都是什麼神仙佛聖降壇論說詩文,我隨即拋棄,心想太空時代,有什麼鬼神仙佛,都是迷信之徒,才相信鬼話。豈知死後,閻王將譭謗仙佛及拋棄善書之罪加刑五年。
原來這位陽人就是凡間鸞堂善生,我實太過迷痴,請濟公活佛及善生多幫忙,向獄官求情,放我出獄。
濟佛曰:生前不信仙佛鬼神,自詡科學文明,死後才後悔,你現在在鬼神手中,後悔已晚,念你坦白說出犯罪情形,待「地獄遊記」將來印刷成書後,感化世人,可將其萬分之一功德超你出苦。
獄官曰:罪有應得,嚴刑懲不法,不必多求情!雖然你製售偽藥尚無直接害死人命,但造成許多遺害人體事件,可謂間接殺人,故冥王判你重罪。
濟佛曰:時刻不早,楊生準備回堂,下次有緣再來參觀。
楊生曰:多謝獄官及諸位將軍指導,我將隨師回堂,再見。
濟佛曰:快上蓮臺,準備回堂。
楊生曰:我已坐穩,請 恩師回程吧。……
濟佛曰:聖賢堂已到,楊生下蓮臺,魂魄投體。
摘錄自地獄遊記-第廿三回 遊灌藥小地獄
詩曰:偽藥庸醫實害人。貪錢損德孽隨身。
華陀濟世施仁術。菩薩心腸化玉津。
濟佛曰:世間不少良知泯滅的人,喜愛金錢,不顧道德,如庸醫誤人,甚至有製造偽藥出售,視人命如草芥,罪惡滔天,陽律雖嚴,仍有飛蛾撲火,以身試法之徒,其死後到地獄亦是有苦難言,如不信者,我帶楊生往地獄一遊即證所言非虛。今日準備遊冥,楊生上蓮臺吧!
獄官曰:歡迎濟佛及聖賢堂楊善生駕臨本獄參觀,前刻接到主公諭命,獲悉二位將來本獄採訪實況,以登載「地獄遊記」,使陽人相信有地獄之存在,二位請隨行吧!
楊生曰:多謝獄官之厚禮,「灌藥地獄」門邊兩旁堆滿了各式各樣藥品,近前一看,其商標不論中文、英文、日文皆有,包裝甚為美觀,請問獄官,貴獄也在經銷藥品嗎?不然為何陳列著這麼多藥品?在陽間許多大藥局也無販賣如此多之醫藥?
獄官曰:本獄並非在出售藥品,這些藥品乃是凡人在世偽造之藥,陽間製造一物,陰間亦馬上現形顯像,故製造一瓶偽藥,陰府亦浮出傳真現象,陽人在世之罪證自然皆擺在此地,絲毫不差,如日月對照一樣,此點世人應明白之,勿謂暗室可以虧心,豈知暗室鬼神監察其中,否則人之罪業,怎能隨身報應呢?太上感應篇云:「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即是此理。
濟佛曰:世人大都不信因果,當知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在燈光下,人可觀見自己形影,一入暗室,已無影像可觀,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那知,暗室正是多鬼地方,自投羅網,要怪何人?
獄官曰:請二位快入內參觀。
楊生曰:獄內都用鋼筋圍起,可以見罪魂每人在內哀聲痛叫,鬼卒正用一桶一桶黑色之物,灌入口中,個個掙扎欲避陰差之灌物。
濟佛曰:我帶你到這邊,看前期那位罪魂被判來受刑之經過情形。
獄官曰:好的,我帶你入內參觀。
楊生曰:真是可憐,這位罪魂前日在第四殿時,而尚有紅暈,經過三日而已,現已無血色,整個嘴臉鼻孔,沾滿了黑色液體,不知是什麼東西?
獄官曰:這位罪魂因在世製造偽藥,害人不淺,死後本獄用黑色藥水灌服,此藥極苦,且含毒素,難以入口,一入口裡,肚腸絞滾,又痛又想嘔吐,但是卻吐不出來,此為製造偽藥之報應。
楊生曰:這位罪魂之西裝,亦已沾滿黑藥水,污穢不堪,兩眼失神。
罪魂曰:請救命!這位和尚大佛祖及這位陽人,快解救我,我已受不了,拜託!如能救我,我來生一定做牛犬報答宏恩,我陽間留有甚多金錢,亦可叫我子女送給你們。
獄官曰:胡說,這位是濟公活佛,不是陽間之和尚,你送他金錢有何作用?放開你,快將在生非為之事,向這位陽人坦告,此為陽間臺中聖賢堂關聖帝君門下楊善生,奉旨遊冥,著作善書勸世,你坦白說出,可以減輕一些罪刑。
罪魂曰:感謝大人!說來慚愧,也使後代蒙羞,我在生時開西藥房,經銷中外藥品,耳濡目染,久而得有一些醫藥常識,心想要發橫財,不行險路不可,故購買一臺小機器,用麵粉及色素,偽造各種暢銷藥品,影射真貨之包裝,大量製售,除自己販賣外,並推銷至其他藥房,賺了不少金錢。
今年新春,不幸病死,享壽五十二歲,死時,由牛馬將軍押到孽鏡臺,照出在生製造偽藥及販賣情形,使我大驚失色,原來地府還有這種利害儀器,所以不能辯解。三日前,被第四殿五官王判我入灌藥地獄三十年,當我到要執刑時,更使我神魂欲散,因生前所做之偽藥,原封不動擺在獄前,陰府確實神通廣大,罪證齊全,有何話可說?
三日來,被陰鬼灌服黑藥水,實在太難喝,不喝又被挨打,強灌入口,痛苦難言,入口後,肚腸絞痛不已,要吐又吐不出,後悔已遲。世間經營藥房者,萬萬不要學我,如有犯法者,快改過,否則死後有苦可受了。
獄官曰:孽畜!你還有甚多不法,快說出,不可隱瞞,否則,加重動刑。
罪魂曰:好好,我再說就是。我經營藥房時,為貪圖厚利,亦曾經暗中販賣迷幻藥劑,讓一些青年男女服用,使他們瘋瘋顛顛,造成許多不幸事件,罪該萬死;還有一次,一位朋友送我一本鸞堂仙佛扶鸞勸世善書,要我研讀,多做好事。我翻開幾頁,都是什麼神仙佛聖降壇論說詩文,我隨即拋棄,心想太空時代,有什麼鬼神仙佛,都是迷信之徒,才相信鬼話。豈知死後,閻王將譭謗仙佛及拋棄善書之罪加刑五年。
原來這位陽人就是凡間鸞堂善生,我實太過迷痴,請濟公活佛及善生多幫忙,向獄官求情,放我出獄。
濟佛曰:生前不信仙佛鬼神,自詡科學文明,死後才後悔,你現在在鬼神手中,後悔已晚,念你坦白說出犯罪情形,待「地獄遊記」將來印刷成書後,感化世人,可將其萬分之一功德超你出苦。
獄官曰:罪有應得,嚴刑懲不法,不必多求情!雖然你製售偽藥尚無直接害死人命,但造成許多遺害人體事件,可謂間接殺人,故冥王判你重罪。
濟佛曰:時刻不早,楊生準備回堂,下次有緣再來參觀。
楊生曰:多謝獄官及諸位將軍指導,我將隨師回堂,再見。
濟佛曰:快上蓮臺,準備回堂。
楊生曰:我已坐穩,請 恩師回程吧。……
濟佛曰:聖賢堂已到,楊生下蓮臺,魂魄投體。
摘錄自地獄遊記-第廿三回 遊灌藥小地獄
2012年8月4日 星期六
天下第一射手
大約在我高中時期,我就讀過了「后羿」和「逢蒙」的故事,這個故事給我一個很深刻的印象,使我對人性有著徹底的認識,這個故事是這樣子的:
后羿是古時候的大英雄,他曾為民除害,例如:
「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大旱解除。」
「羿射食人獸窾窳,救百姓。羿射惡獸鑿齒,救百姓。羿射殺害人的九嬰。羿射死吞食人類的巴蛇。羿殺鷲鳥等等。」
古代的飛禽走獸很多,后羿是天下第一射手,因此,他到處為民除害,立下大功。
后羿很喜歡他的一位弟子「逢蒙」,逢蒙跟著后羿學習射箭的技巧。
后羿對逢蒙說:「要學射箭,先要學不霎眼睛。」
逢蒙回到家,就仰躺在妻子的織布機下,用眼睛看著織布機的腳踏子,織布機動,而眼不動不霎,練了很久,眼睛終於不霎不動了。
后羿又對逢蒙說:「第二步,要把小東西看成大東西。」
逢蒙回去,找了一根氂牛尾巴的毛,栓上了一隻虱子,把虱子掛在窗戶下,天天練習看虱子,看了十多天,虱子才大了一些,再努力很久,竟然把虱子看成了如車輪一般大,逢蒙只要注目一件東西,那東西就如一座小山。
后羿很高興逢蒙有這樣的成就,就把射箭的所有本領全部傳授給了逢蒙。後來逢蒙的箭射得幾乎和后羿一樣的好,全天下都很聞名,后羿很高興有這樣一位本領高強的弟子。
逢蒙名成利就,但只是天下第二。
后羿是天下第一。
逢蒙內心,略略不太喜歡,不舒服。
有一天,后羿騎馬經過樹林,有一枝箭向他射來,他眼明手快,拈弓搭箭,一箭射出,只聽「錚」的一聲,箭尖對箭尖,成了「人」字掉落地上。
又來第二箭,同樣箭尖對箭尖,又掉落地上。
如此的共射九箭,箭箭如此,真是驚世駭俗。
后羿此時已無箭。
逢蒙得意的騎馬走出樹林,他還有一枝箭搭在弦上,他大喊一聲:「師父,你去死吧!」
一箭射出。
后羿大叫一聲,一個觔斗,掉下馬來。
逢蒙一見大喜,說:「現在,我是天下第一射手,終於無人在我之上了。」
逢蒙騎馬來看后羿,想不到后羿翻身坐起,口中咬著一枝箭,這是「囓鏃法」。
「饒恕我。......」逢蒙丟了弓,撲地跪在地上,求后羿饒命。后羿是一位英雄人物,根本不太理會這種小人行為,也就寬宏大量的原諒了他,只希望他能真正改過。
但是,小人畢竟是小人,無恥畢竟是無恥,嫉恨仍然是嫉恨,名利焚心,慾望淹沒了理智,這位逢蒙後來煽動了后羿的家人,一起用陰謀圈套。
乘后羿不注意的時候,逢蒙及其家人,用大棍,把后羿打成肉漿。
一位英雄,終於平靜無聲的死在自己的弟子手中。......
。。。。。。
。。。。。。
我再回頭,重看「后羿」與「逢蒙」。
后羿實在對逢蒙好的不得了,把射箭的心要口訣傳授給他,對他照顧有加,無微不至。
但結果呢?就為了這「天下第一」的名號。
這位逢蒙,怎可對自己的授業恩師下毒手呢?怎可對施恩的人如此狠心呢?真是可悲可嘆!
應該回首想想──
眾生和我是一體的,怎麼可以互相殘忍的加害,每一個人都是好生惡死的,這是相同的道理。自己不欲被殺,豈忍心去害死他人,更何況照顧自己多年的恩師,這樣子,心是不是太狠毒了些!
如果弟子害師父,情何以堪啊!
將來換自己做了師父,弟子也來害你,你自己又情何以堪啊!
何必害來害去呢?
人與人之間,應該要:
育之。
養之。
撫之。
恤之。
蓮生《獨居小語》英雄之死
后羿是古時候的大英雄,他曾為民除害,例如:
「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大旱解除。」
「羿射食人獸窾窳,救百姓。羿射惡獸鑿齒,救百姓。羿射殺害人的九嬰。羿射死吞食人類的巴蛇。羿殺鷲鳥等等。」
古代的飛禽走獸很多,后羿是天下第一射手,因此,他到處為民除害,立下大功。
后羿很喜歡他的一位弟子「逢蒙」,逢蒙跟著后羿學習射箭的技巧。
后羿對逢蒙說:「要學射箭,先要學不霎眼睛。」
逢蒙回到家,就仰躺在妻子的織布機下,用眼睛看著織布機的腳踏子,織布機動,而眼不動不霎,練了很久,眼睛終於不霎不動了。
后羿又對逢蒙說:「第二步,要把小東西看成大東西。」
逢蒙回去,找了一根氂牛尾巴的毛,栓上了一隻虱子,把虱子掛在窗戶下,天天練習看虱子,看了十多天,虱子才大了一些,再努力很久,竟然把虱子看成了如車輪一般大,逢蒙只要注目一件東西,那東西就如一座小山。
后羿很高興逢蒙有這樣的成就,就把射箭的所有本領全部傳授給了逢蒙。後來逢蒙的箭射得幾乎和后羿一樣的好,全天下都很聞名,后羿很高興有這樣一位本領高強的弟子。
逢蒙名成利就,但只是天下第二。
后羿是天下第一。
逢蒙內心,略略不太喜歡,不舒服。
有一天,后羿騎馬經過樹林,有一枝箭向他射來,他眼明手快,拈弓搭箭,一箭射出,只聽「錚」的一聲,箭尖對箭尖,成了「人」字掉落地上。
又來第二箭,同樣箭尖對箭尖,又掉落地上。
如此的共射九箭,箭箭如此,真是驚世駭俗。
后羿此時已無箭。
逢蒙得意的騎馬走出樹林,他還有一枝箭搭在弦上,他大喊一聲:「師父,你去死吧!」
一箭射出。
后羿大叫一聲,一個觔斗,掉下馬來。
逢蒙一見大喜,說:「現在,我是天下第一射手,終於無人在我之上了。」
逢蒙騎馬來看后羿,想不到后羿翻身坐起,口中咬著一枝箭,這是「囓鏃法」。
「饒恕我。......」逢蒙丟了弓,撲地跪在地上,求后羿饒命。后羿是一位英雄人物,根本不太理會這種小人行為,也就寬宏大量的原諒了他,只希望他能真正改過。
但是,小人畢竟是小人,無恥畢竟是無恥,嫉恨仍然是嫉恨,名利焚心,慾望淹沒了理智,這位逢蒙後來煽動了后羿的家人,一起用陰謀圈套。
乘后羿不注意的時候,逢蒙及其家人,用大棍,把后羿打成肉漿。
一位英雄,終於平靜無聲的死在自己的弟子手中。......
。。。。。。
。。。。。。
我再回頭,重看「后羿」與「逢蒙」。
后羿實在對逢蒙好的不得了,把射箭的心要口訣傳授給他,對他照顧有加,無微不至。
但結果呢?就為了這「天下第一」的名號。
這位逢蒙,怎可對自己的授業恩師下毒手呢?怎可對施恩的人如此狠心呢?真是可悲可嘆!
應該回首想想──
眾生和我是一體的,怎麼可以互相殘忍的加害,每一個人都是好生惡死的,這是相同的道理。自己不欲被殺,豈忍心去害死他人,更何況照顧自己多年的恩師,這樣子,心是不是太狠毒了些!
如果弟子害師父,情何以堪啊!
將來換自己做了師父,弟子也來害你,你自己又情何以堪啊!
何必害來害去呢?
人與人之間,應該要:
育之。
養之。
撫之。
恤之。
蓮生《獨居小語》英雄之死
2012年8月3日 星期五
一嗔一惡因
從前有個姓詹的中年人,他在一家飯館幫忙,因為個性比較急躁,作事常常因躁急不得順心。
有一天,店裡來了一位僧人化緣,詹性急忙跑進店裡向老闆報告,老闆是一個好善之人,一聽有僧人來化緣,心生歡喜,命詹氏先帶僧人到客廳,順便拿些齋飯給僧人食用,不可怠慢。
詹氏知道老闆是個好善的人,但如果交代事情沒做好,就會罵人。因此心裡害怕老闆生氣,急忙備飯菜,怎知越急越糟,一個不小心打翻了飯菜。
老闆與僧人在客廳裡見到門外這情況,只見老闆向詹氏怒斥打罵,沒給他解釋的機會。
僧人見狀言道:「一嗔一惡因,一怒德盡失,空有善福佑,難明性是真,可惜。」
老闆一聽僧人所言不解其意,便向僧人請教。
僧人說:「爾為小二的不小心大起嗔心,動了嗔意已是過,更出言與出手傷害於他便是種下了惡因,雖然善心施捨積了不小善福田,然與今之所為已成天壤之別,就算所作一切善行能得到福田與他人的囋美,但是內德修持不足,對事待人不以仁心處之,何以能真與了斷一切罪愆,及修成如聖賢之德矣!」
詹氏老闆經由僧人幾番開示,當下頓悟,將所有財產佈施,幫助窮困的人,自已則剃渡頓入空門,成為當時非常有名的法師。
※ ※ ※
「瞋怒」是激烈情緒的反應。大凡一個人受到了侮辱、冷落、批評或是攻訐,就會瞋怒;亦或是遇到了挫折、失敗或是不如意時,也會瞋怒。它會使人一時無法冷靜的思考,及自我的控制,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而發出報復的行為。
瞋怒之人會有不安的醜態,以致於逞凶鬥狠,而墜於阿修羅道。瞋怒者經常會因小事而惱羞成怒,爭執不休,干擾或破壞平靜的心情,造成生活上無限的苦惱。所謂「無瞋即是戒,淨心即出家。」這說明了「無瞋」是生活上非常重要的戒律,只有放下瞋毒,才能該讓自心淨化,誠懇的待人接物。這也是禪家為何重視瞋毒所在的原因。
禪家相信,去除瞋毒最好的方法就是寬容,能忍受一切的批評和攻訐,處之泰然。在此也得注意不要傷及別人的自尊,善誘的言語,多行方便,處處設身處地為他人設想,那別人何來之瞋怒呢?又如果自己要瞋怒時,先告訴自己要冷靜下來:不說話、要忍一下。忍過去了,就增加了一份忍功,這也是成佛的資糧。
其實人與人應互相溝通,彼此的瞭解,多看別人的優點,不挑剔,不看不慣,那何來之瞋怒?
摘錄自禪-第十九章 化瞋怒為寬容
有一天,店裡來了一位僧人化緣,詹性急忙跑進店裡向老闆報告,老闆是一個好善之人,一聽有僧人來化緣,心生歡喜,命詹氏先帶僧人到客廳,順便拿些齋飯給僧人食用,不可怠慢。
詹氏知道老闆是個好善的人,但如果交代事情沒做好,就會罵人。因此心裡害怕老闆生氣,急忙備飯菜,怎知越急越糟,一個不小心打翻了飯菜。
老闆與僧人在客廳裡見到門外這情況,只見老闆向詹氏怒斥打罵,沒給他解釋的機會。
僧人見狀言道:「一嗔一惡因,一怒德盡失,空有善福佑,難明性是真,可惜。」
老闆一聽僧人所言不解其意,便向僧人請教。
僧人說:「爾為小二的不小心大起嗔心,動了嗔意已是過,更出言與出手傷害於他便是種下了惡因,雖然善心施捨積了不小善福田,然與今之所為已成天壤之別,就算所作一切善行能得到福田與他人的囋美,但是內德修持不足,對事待人不以仁心處之,何以能真與了斷一切罪愆,及修成如聖賢之德矣!」
詹氏老闆經由僧人幾番開示,當下頓悟,將所有財產佈施,幫助窮困的人,自已則剃渡頓入空門,成為當時非常有名的法師。
※ ※ ※
「瞋怒」是激烈情緒的反應。大凡一個人受到了侮辱、冷落、批評或是攻訐,就會瞋怒;亦或是遇到了挫折、失敗或是不如意時,也會瞋怒。它會使人一時無法冷靜的思考,及自我的控制,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而發出報復的行為。
瞋怒之人會有不安的醜態,以致於逞凶鬥狠,而墜於阿修羅道。瞋怒者經常會因小事而惱羞成怒,爭執不休,干擾或破壞平靜的心情,造成生活上無限的苦惱。所謂「無瞋即是戒,淨心即出家。」這說明了「無瞋」是生活上非常重要的戒律,只有放下瞋毒,才能該讓自心淨化,誠懇的待人接物。這也是禪家為何重視瞋毒所在的原因。
禪家相信,去除瞋毒最好的方法就是寬容,能忍受一切的批評和攻訐,處之泰然。在此也得注意不要傷及別人的自尊,善誘的言語,多行方便,處處設身處地為他人設想,那別人何來之瞋怒呢?又如果自己要瞋怒時,先告訴自己要冷靜下來:不說話、要忍一下。忍過去了,就增加了一份忍功,這也是成佛的資糧。
其實人與人應互相溝通,彼此的瞭解,多看別人的優點,不挑剔,不看不慣,那何來之瞋怒?
摘錄自禪-第十九章 化瞋怒為寬容
2012年8月2日 星期四
善良的讓賽
一天,一個盲人帶著他的導盲犬過街時,一輛大卡車失去控制,直沖過來,盲人當場被撞死,他的導盲犬為了守衛主人,也一起慘死在車輪底下。
主人和狗一起到了天堂門前。
一個天使攔住他倆,為難地說:「對不起,現在天堂只剩下一個名額,你們兩個中必須有一個去地獄。」
主人一聽,連忙問:「我的狗又不知道什麼是天堂,什麼是地獄,能不能讓我來決定誰去天堂呢?」
天使鄙視地看了這個主人一樣,皺起了眉頭,她想了想,說:「很抱歉,先生,每一個靈魂都是平等的,你們要通過比賽決定由誰上天堂。」
主人失望地問:「哦,什麼比賽呢?」
天使說:「這個比賽很簡單,就是賽跑,從這裏跑到天堂的大門,誰先到達目的地,誰就可以上天堂。不過,你也別擔心,因為你已經死了,所以不再是瞎子,而且靈魂的速 度跟肉體無關,越單純善良的人速度越快。」
主人想了想,同意了。
天使讓主人和狗準備好,就宣佈賽跑開始。她滿心以為主人為了進天堂,會拼命往前奔,誰知道主人一點也不忙,慢吞吞地往前走著。
更令天使吃驚的是,那條導盲犬也沒有奔跑,它配合著主人的步調在旁邊慢慢跟著,一步都不肯離開主人。
天使恍然大悟:原來,多年來這條導盲犬已經養成了習慣,永遠跟著主人行動,在主人的前方守護著他。可惡的主人,正是利用了這一點,才胸有成竹,穩操勝券,他只要在 天堂門口叫他的狗停下,就能輕輕鬆鬆贏得比賽。
天使看著這條忠心耿耿的狗,心裏很難過,她大聲對狗說:「你已經為主人獻出了生命,現在,你這個主人不再是瞎子,你也不用領著他走路了,你快跑進天堂吧!」
可是,無論是主人還是他的狗,都像是沒有聽到天使的話一樣,仍然慢吞吞地地往前走,好像在街上散步似的。
果然,離終點還有幾步的時候,主人發出一聲口令,狗聽話地坐下了,天使用鄙視的眼神看著主人。
這時,主人笑了,他扭過頭對天使說:「我終於把我的狗送到天堂了,我最擔心的就是它根本不想上天堂,只想跟我在一起......所以我才想幫它決定,請你照顧好它。」
天使愣住了。
主人留戀地看著自己的狗,又說:「能夠用比賽的方式決定真是太好了,只要我再讓它往前走幾步,它就可以上天堂了。不過它陪伴了我那麼多年,這是我第一次可以用自己 的眼睛看著它,所以我忍不住想要慢慢地走,多看它一會兒。如果可以的話,我真希望永遠看著它走下去。不過天堂到了,那才是它該去的地方,請你照顧好它。」
說完這些話,主人向狗發出了前進的命令,就在狗到達終點的一剎那,主人像一片羽毛似的落向了地獄的方向。他的狗見了,急忙掉轉頭,追著主人狂奔。
滿心懊悔的天使張開翅膀追過去,想要抓住導盲犬,不過那是世界上最純潔善良的靈魂,速度遠比天堂所有的天使都快。
所以導盲犬又跟主人在一起了,即使是在地獄,導盲犬也永遠守護著它的主人。
天使久久地站在那裏,喃喃說道:「我一開始就錯了,這兩個靈魂是一體的,他們不能分開......」
這個世界上,真相只有一個,可是在不同人眼中,卻會看出不同的是非曲直。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每個人看待事物,都不可能站在絕對客觀公正的立場上 ,而是或多或少地戴上有色眼鏡,用自己的經驗、好惡和道德標準來進行評判,結果就是——我們看到了假像。
※ ※ ※
念心在於一個人是甚為重要,因念心其含蓋巨深且大。如大地之土一眼,可生長五穀雜糧,可含存金銀銅鐵等,無有不存,且如土一樣,亦可容納萬物萬靈也,故可知「念心」在於人,是有其甚大之影響也。
人往往喜上天堂,而不願下行地獄,但欲上天堂與下地獄亦惟憑一個人之念心而已,如能力行正善,或是能正禪心正,那必可上天堂也。如己身片善不為,亦不願修持涵鍊,惟惡而行,那只有步入地獄也。
「念心」其力量之影響是非常之大,如念心堅欲行善,百折不回,從始而終,功德乃大,其力可顯,終究成正果。那反之,念心及於惡,亦惟有墮落一途耳,即是所謂:「心之所至,金石為開」之理也,故可知不論是善是惡,「念心」來影響是不可否認之事實也。
念心如能正其向,即是心之歸向能趨於正,爾後道果可成,如只求墮落,常起心於惡,地獄道是途也,好壞自擇,念心向趨自定,智者可明也。希世人能將己心志之歸向,導行其正,更可由而正然矣。
摘錄自心志歸向-第十章 正向的念心
主人和狗一起到了天堂門前。
一個天使攔住他倆,為難地說:「對不起,現在天堂只剩下一個名額,你們兩個中必須有一個去地獄。」
主人一聽,連忙問:「我的狗又不知道什麼是天堂,什麼是地獄,能不能讓我來決定誰去天堂呢?」
天使鄙視地看了這個主人一樣,皺起了眉頭,她想了想,說:「很抱歉,先生,每一個靈魂都是平等的,你們要通過比賽決定由誰上天堂。」
主人失望地問:「哦,什麼比賽呢?」
天使說:「這個比賽很簡單,就是賽跑,從這裏跑到天堂的大門,誰先到達目的地,誰就可以上天堂。不過,你也別擔心,因為你已經死了,所以不再是瞎子,而且靈魂的速 度跟肉體無關,越單純善良的人速度越快。」
主人想了想,同意了。
天使讓主人和狗準備好,就宣佈賽跑開始。她滿心以為主人為了進天堂,會拼命往前奔,誰知道主人一點也不忙,慢吞吞地往前走著。
更令天使吃驚的是,那條導盲犬也沒有奔跑,它配合著主人的步調在旁邊慢慢跟著,一步都不肯離開主人。
天使恍然大悟:原來,多年來這條導盲犬已經養成了習慣,永遠跟著主人行動,在主人的前方守護著他。可惡的主人,正是利用了這一點,才胸有成竹,穩操勝券,他只要在 天堂門口叫他的狗停下,就能輕輕鬆鬆贏得比賽。
天使看著這條忠心耿耿的狗,心裏很難過,她大聲對狗說:「你已經為主人獻出了生命,現在,你這個主人不再是瞎子,你也不用領著他走路了,你快跑進天堂吧!」
可是,無論是主人還是他的狗,都像是沒有聽到天使的話一樣,仍然慢吞吞地地往前走,好像在街上散步似的。
果然,離終點還有幾步的時候,主人發出一聲口令,狗聽話地坐下了,天使用鄙視的眼神看著主人。
這時,主人笑了,他扭過頭對天使說:「我終於把我的狗送到天堂了,我最擔心的就是它根本不想上天堂,只想跟我在一起......所以我才想幫它決定,請你照顧好它。」
天使愣住了。
主人留戀地看著自己的狗,又說:「能夠用比賽的方式決定真是太好了,只要我再讓它往前走幾步,它就可以上天堂了。不過它陪伴了我那麼多年,這是我第一次可以用自己 的眼睛看著它,所以我忍不住想要慢慢地走,多看它一會兒。如果可以的話,我真希望永遠看著它走下去。不過天堂到了,那才是它該去的地方,請你照顧好它。」
說完這些話,主人向狗發出了前進的命令,就在狗到達終點的一剎那,主人像一片羽毛似的落向了地獄的方向。他的狗見了,急忙掉轉頭,追著主人狂奔。
滿心懊悔的天使張開翅膀追過去,想要抓住導盲犬,不過那是世界上最純潔善良的靈魂,速度遠比天堂所有的天使都快。
所以導盲犬又跟主人在一起了,即使是在地獄,導盲犬也永遠守護著它的主人。
天使久久地站在那裏,喃喃說道:「我一開始就錯了,這兩個靈魂是一體的,他們不能分開......」
這個世界上,真相只有一個,可是在不同人眼中,卻會看出不同的是非曲直。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每個人看待事物,都不可能站在絕對客觀公正的立場上 ,而是或多或少地戴上有色眼鏡,用自己的經驗、好惡和道德標準來進行評判,結果就是——我們看到了假像。
※ ※ ※
念心在於一個人是甚為重要,因念心其含蓋巨深且大。如大地之土一眼,可生長五穀雜糧,可含存金銀銅鐵等,無有不存,且如土一樣,亦可容納萬物萬靈也,故可知「念心」在於人,是有其甚大之影響也。
人往往喜上天堂,而不願下行地獄,但欲上天堂與下地獄亦惟憑一個人之念心而已,如能力行正善,或是能正禪心正,那必可上天堂也。如己身片善不為,亦不願修持涵鍊,惟惡而行,那只有步入地獄也。
「念心」其力量之影響是非常之大,如念心堅欲行善,百折不回,從始而終,功德乃大,其力可顯,終究成正果。那反之,念心及於惡,亦惟有墮落一途耳,即是所謂:「心之所至,金石為開」之理也,故可知不論是善是惡,「念心」來影響是不可否認之事實也。
念心如能正其向,即是心之歸向能趨於正,爾後道果可成,如只求墮落,常起心於惡,地獄道是途也,好壞自擇,念心向趨自定,智者可明也。希世人能將己心志之歸向,導行其正,更可由而正然矣。
摘錄自心志歸向-第十章 正向的念心
2012年8月1日 星期三
做一個誠實的人
有一位美國人利用週末帶著九歲的孩子去釣魚,河邊有塊告示牌寫著:「釣魚時間從上午九點到下午四點止。」
一到河邊,父親就提醒孩子要先讀清楚告示牌上的警示文字。那位孩子很清楚只能垂釣至下午四點。
父子倆從上午十點半開始垂釣,直到下午三點四十七分左右,突然間孩子發現釣竿的末端已彎曲到快要碰觸水面,而且水面下魚餌那端的拉力很強,他大聲喊叫父親過去幫忙,這種情形顯示應該是釣到了一條大魚。
父親一邊協助孩子收線,一邊利用機會教導孩子如何跟大魚搏鬥,兩人經過一段時間的拉、放之後,終於將一條長約六十五公分、寬約廿二公分、重約七、八斤的大魚釣了起來。
父親雙手緊緊捧著大魚,跟孩子一起欣賞著,孩子顯得非常高興又很得意。
不料突然之間,父親看了一眼手錶,收起笑容對孩子正色地說:「親愛的,你看看手錶,現在已經是四點十二分了,按照規定只能釣到四點正,因此我們必須將這條魚放回河裡去。」
孩子一聽,趕緊看著自己腕上的手錶,證實確是四點十二分,但卻很不以為然地對父親說:「可是我們釣到的時候,還沒到四點啊!這條魚我們應該可以帶回家。」
孩子一面說,同時露出一臉渴望的表情,加上懇求的語氣看著父親,可是父親隨即回答說:「規定只能釣到四點,我們不能違背規定。」
「不論這條魚上鉤的時候是否在四點以前,我們釣上來的時間已經超過四點,就應該要放回去。」父親堅定地說。
孩子聽了之後,再次對父親要求:「爸爸,就這麼一次啦!我也是第一次釣到這麼大的魚,媽媽一定很高興。這裡又沒有人看到,就讓我帶回家去吧!」
父親斬釘截鐵回答說:「不可以因為沒有人看到就說要帶回去。」
「不要忘記,上帝在看啊!祂知道我們做了什麼。」說著,隨即與孩子捧起那條魚,將它放回河裡去。
孩子眼裡含著淚水望著大魚離去,沒有再說一句話,默默跟著父親收拾起釣具回家了。
十多年後,這個孩子成為一位口碑很好的律師。在他的事務所會客廳裡掛著一幅匾額,寫著:「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再多說便是出於那邪惡者。」
每個來找他辦案的人,他都要求當事人必須先讀一次這句話,然後對他們說:「若是被我發現你有隱藏案情,或是不誠實,我會立即拒絕為你辯護。」
「因為我無法替不誠實的人伸冤,那會違背我的信仰良知。」
這位律師名叫喬治.漢彌爾頓(GeorgeHamilton),在紐約市執業,他最出名的一句話是:「我從不強辯,只照實說出事實真象,因為上帝知道我所說的每句話。」
取材自聯合報。
※ ※ ※
人生之貴,在於誠實。誠者,不自欺也,實者,力行也。不欺不妄,實踐力行者,乃人之根本也。父母者之辛勤劬勞,不畏寒霜炎熱,總望子女誠實不欺,則大器可成也。為師者之孜孜勸誘,無懼於任重道遠,總望學子誠實力行,則勝於藍可待。總之,一個人之成功與否,不在才華之高低,亦不在學識之多與寡,端視誠實力踐以達之!
今大道托降儒門,儒宗神教應運承負普化之重責,竭志修學之士,唯有誠實向學,才能明己之性,彰顯善道,唯有力行實踐,才能與人同善,兼善天下。蓋修學之士,心無其誠,則學之不固,邪僻放侈而後失卻本來初志,研理而不實踐,若空中閣樓,可望不可即,此浮華不實之學,不僅無益於進道修身,甚或導致邪妄之途,豈不枉費半生苦志乎?!
總而言之,奉道者必須正直無妄,不欺不騙,修身者必須努力奉行,戰戰兢兢。人人守此修身學道之大端,才能度己度人,完成普化之重責景命。
摘錄自儒宗寶典第二卷-談:誠實
一到河邊,父親就提醒孩子要先讀清楚告示牌上的警示文字。那位孩子很清楚只能垂釣至下午四點。
父子倆從上午十點半開始垂釣,直到下午三點四十七分左右,突然間孩子發現釣竿的末端已彎曲到快要碰觸水面,而且水面下魚餌那端的拉力很強,他大聲喊叫父親過去幫忙,這種情形顯示應該是釣到了一條大魚。
父親一邊協助孩子收線,一邊利用機會教導孩子如何跟大魚搏鬥,兩人經過一段時間的拉、放之後,終於將一條長約六十五公分、寬約廿二公分、重約七、八斤的大魚釣了起來。
父親雙手緊緊捧著大魚,跟孩子一起欣賞著,孩子顯得非常高興又很得意。
不料突然之間,父親看了一眼手錶,收起笑容對孩子正色地說:「親愛的,你看看手錶,現在已經是四點十二分了,按照規定只能釣到四點正,因此我們必須將這條魚放回河裡去。」
孩子一聽,趕緊看著自己腕上的手錶,證實確是四點十二分,但卻很不以為然地對父親說:「可是我們釣到的時候,還沒到四點啊!這條魚我們應該可以帶回家。」
孩子一面說,同時露出一臉渴望的表情,加上懇求的語氣看著父親,可是父親隨即回答說:「規定只能釣到四點,我們不能違背規定。」
「不論這條魚上鉤的時候是否在四點以前,我們釣上來的時間已經超過四點,就應該要放回去。」父親堅定地說。
孩子聽了之後,再次對父親要求:「爸爸,就這麼一次啦!我也是第一次釣到這麼大的魚,媽媽一定很高興。這裡又沒有人看到,就讓我帶回家去吧!」
父親斬釘截鐵回答說:「不可以因為沒有人看到就說要帶回去。」
「不要忘記,上帝在看啊!祂知道我們做了什麼。」說著,隨即與孩子捧起那條魚,將它放回河裡去。
孩子眼裡含著淚水望著大魚離去,沒有再說一句話,默默跟著父親收拾起釣具回家了。
十多年後,這個孩子成為一位口碑很好的律師。在他的事務所會客廳裡掛著一幅匾額,寫著:「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再多說便是出於那邪惡者。」
每個來找他辦案的人,他都要求當事人必須先讀一次這句話,然後對他們說:「若是被我發現你有隱藏案情,或是不誠實,我會立即拒絕為你辯護。」
「因為我無法替不誠實的人伸冤,那會違背我的信仰良知。」
這位律師名叫喬治.漢彌爾頓(GeorgeHamilton),在紐約市執業,他最出名的一句話是:「我從不強辯,只照實說出事實真象,因為上帝知道我所說的每句話。」
取材自聯合報。
※ ※ ※
人生之貴,在於誠實。誠者,不自欺也,實者,力行也。不欺不妄,實踐力行者,乃人之根本也。父母者之辛勤劬勞,不畏寒霜炎熱,總望子女誠實不欺,則大器可成也。為師者之孜孜勸誘,無懼於任重道遠,總望學子誠實力行,則勝於藍可待。總之,一個人之成功與否,不在才華之高低,亦不在學識之多與寡,端視誠實力踐以達之!
今大道托降儒門,儒宗神教應運承負普化之重責,竭志修學之士,唯有誠實向學,才能明己之性,彰顯善道,唯有力行實踐,才能與人同善,兼善天下。蓋修學之士,心無其誠,則學之不固,邪僻放侈而後失卻本來初志,研理而不實踐,若空中閣樓,可望不可即,此浮華不實之學,不僅無益於進道修身,甚或導致邪妄之途,豈不枉費半生苦志乎?!
總而言之,奉道者必須正直無妄,不欺不騙,修身者必須努力奉行,戰戰兢兢。人人守此修身學道之大端,才能度己度人,完成普化之重責景命。
摘錄自儒宗寶典第二卷-談:誠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