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上,權力的轉移總是不太平和。改朝換代之際,經常布滿腥風血雨。
從這樣的現象來看,發生在「五帝」(黃帝、顓頊、嚳、堯、舜)時期的「禪讓政治」,可說是一種典範。
這種將帝位傳賢不傳子的做法,是基於「公天下」的理念,也就是不把領導的位置當作家產,而是當成天下人所共有的——被大家公認最有品德和才幹的人,就請他來繼承。
有句古語說:「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我們今天讀《史記》記載的堯舜禪讓的故事,應該思考「天下」一詞的含意。
我們不是每個人長大後都會從事政治工作,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當上國家的領導人。但是不論在什麼領域,我們總會遇到「公」與「私」的問題。想想看,在那個關鍵的時刻,你是不是也像堯舜那樣「大公無私」呢?
《史記》
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權授舜。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堯曰:「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堯知道兒子丹朱不成材,不能把天下交給他,所以用變通的方式交給舜。交給舜,那麼天下得到利益,只有丹朱一人受損;交給丹朱,那麼天下受損,只有丹朱一人得到利益。堯說:「終究不可以用整個天下的損害來讓一個人得利。」最後把天下交給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