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徒降在台南一養殖錦鯉之養殖場,只見錦鯉們多在休息,濟佛佛扇一搧,調出其中一尾之元靈而出,以供著書之參訪。
錦鯉曰:咦!我不是在養殖水池裡休息,怎麼元靈被調出呢?往事之記憶又回到腦海中,這是怎麼回事呢?
童生曰:這位小姐妳勿驚!我與濟公活佛同遊此處,希望能借妳之故事,為何會墮入鯉魚身?以悟世人。希望妳能詳細說之,以渡世人,則功德無量也。
錦鯉曰:我願說之,不過覺得很慚愧,望世人勿見笑!
濟佛曰:但說無妨!
錦鯉曰:我前世自小生長在富有之家庭,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又有下人之服侍,加上父母之溺愛,所以養成我揮霍之習慣。
凡身上穿著之物或用品,均要用名牌,非名牌則不用不穿。一個皮包三十萬我也不嫌貴,全身穿金戴銀,彷彿貴婦一般,一生從不知節儉為何物?因父親經營建築業,獲利甚多,家中財產上百億,我就是天天如此花也花不完。故從小就不學好,不好好讀書,常與不良少年鬼混,搞吸毒、嗑藥來麻醉自己的心靈。
我雖生活富裕,物質不缺,但卻精神空虛。在一次吸食大麻之時,突然心臟麻痺而亡,亡時才二十四歲,正是豆蔻年華,不幸卻早亡,亡後魂至地府受刑三十年自不在話下。但在投生之時,十殿轉輪王謂吾喜歡哪件衣服穿之無妨,吾見地府竟有這麼多漂亮衣服可穿,欣喜之餘,挑選一件最漂亮的衣服穿之。正在高興合身又漂亮之時,鬼卒突然一推,吾掉入轉輪之中,因愛慕虛榮,故轉世投胎為錦鯉。身上之漂亮花紋即我所穿之衣服,如今悔之晚矣,望濟佛及童生救救我!
濟佛曰:老衲無法救汝,好好懺悔吧!待爾命終之時,若能得轉人身,當好好珍惜之,努力求修大道,脫離六道輪迴,方為正途也。可今日時間已久,回堂去吧!
摘錄自因果遊記-第八回
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
2010年4月4日 星期日
今生與你相戀,只為還你一個情。
人的命運從一出生就已經是天註定,甚至包括結婚對象,也根據前世的因緣,冥冥中早已由專司此職的神仙安排妥當,只是現在的人不相信罷了。
在中國古代,人們把主掌男女婚姻的神,稱為「月下老人」或者「月下老」、「月老」。
傳說他有紅色的繩子,將其繫在男女雙方的腳上,即使是相隔千里,也會成為夫妻。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千里姻緣一線牽」。
世間一切都是因果的顯現,所謂姻緣天註定,就是前世種的因,今生受之果。
前生妳們的緣分未盡,今生就會重逢,再續前緣。
前生妳對他有所虧欠,今生妳就來還債;前生妳不會珍惜眼前人,今生他們也就忘記曾經的諾言,一個個離妳而去……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從前有個書生,和未婚妻約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結婚。
到那天,未婚妻卻嫁給了別人。書生受此打擊, 一病不起。家人用盡各種辦法都無能為力,眼看書生奄奄一息。
這時,路過一游方僧人,得知情況,決定點化一下他。
僧人來到書生床前,從懷裏摸出一面鏡子叫書生看,書生從鏡子中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絲不掛地躺在海灘上。
路過一人, 看一眼,搖搖頭,走了。
又路過一人、將衣服脫下、給女屍蓋上、也走了。
再路過一人,過去、挖個坑、小心翼翼把屍體掩埋了。
僧人解釋說、 那具海灘上的女屍,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
你是第二個路過的人,曾給過她一件衣服。她今生與你相戀,只為還你一個情。
但是,她最終要報答一生一世的人 ,是最後那個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她現在的丈夫。
書生於是大悟,病也好了。
姻緣不過是一場債,今生不是來拿債,便是來還債,
今生我們之所以分分離離,完全是由於前生的恩怨未了。
轉載
在中國古代,人們把主掌男女婚姻的神,稱為「月下老人」或者「月下老」、「月老」。
傳說他有紅色的繩子,將其繫在男女雙方的腳上,即使是相隔千里,也會成為夫妻。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千里姻緣一線牽」。
世間一切都是因果的顯現,所謂姻緣天註定,就是前世種的因,今生受之果。
前生妳們的緣分未盡,今生就會重逢,再續前緣。
前生妳對他有所虧欠,今生妳就來還債;前生妳不會珍惜眼前人,今生他們也就忘記曾經的諾言,一個個離妳而去……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從前有個書生,和未婚妻約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結婚。
到那天,未婚妻卻嫁給了別人。書生受此打擊, 一病不起。家人用盡各種辦法都無能為力,眼看書生奄奄一息。
這時,路過一游方僧人,得知情況,決定點化一下他。
僧人來到書生床前,從懷裏摸出一面鏡子叫書生看,書生從鏡子中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絲不掛地躺在海灘上。
路過一人, 看一眼,搖搖頭,走了。
又路過一人、將衣服脫下、給女屍蓋上、也走了。
再路過一人,過去、挖個坑、小心翼翼把屍體掩埋了。
僧人解釋說、 那具海灘上的女屍,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
你是第二個路過的人,曾給過她一件衣服。她今生與你相戀,只為還你一個情。
但是,她最終要報答一生一世的人 ,是最後那個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她現在的丈夫。
書生於是大悟,病也好了。
姻緣不過是一場債,今生不是來拿債,便是來還債,
今生我們之所以分分離離,完全是由於前生的恩怨未了。
轉載
2010年4月3日 星期六
烹飪節目之殺業
。。。。。
濟佛曰:世人在六道輪迴中輪迴已久,殺業之造自不在話下,老衲試問汝,一餐中殺了多少生靈?此生靈又何苦入汝之五臟廟呢?此殺業累積一生,汝說大否?像剛過世之烹飪名人,即因教人烹煮菜餚,殺業過重而罹癌症死去,此乃提倡殺生之果報也,世人不可不慎。汝不能廣行放生之善德也罷,反倒日日累殺生之惡,你說怎能不有病苦纏身呢?所謂「真藥醫假病,真病無藥醫。」世人若求醫服藥如服水,久病不癒者,皆乃因果牽纏之疾也,世人不可不慎。故老衲普勸世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多放生,少造殺業,自可減少身體病痛之折磨,俗云:「吃人半斤,還人不止八兩,恐怕是十六兩、廿四兩,甚至卅兩之還。」因果之報非一償一,而是一償十,甚至一償百呢!盼世人早日猛醒回頭,多念上天有好生之德,勿貪口腹之欲,以免病厄臨身,痛苦於床褥之間,則悔之晚矣!
摘錄自冥遊記
濟佛曰:世人在六道輪迴中輪迴已久,殺業之造自不在話下,老衲試問汝,一餐中殺了多少生靈?此生靈又何苦入汝之五臟廟呢?此殺業累積一生,汝說大否?像剛過世之烹飪名人,即因教人烹煮菜餚,殺業過重而罹癌症死去,此乃提倡殺生之果報也,世人不可不慎。汝不能廣行放生之善德也罷,反倒日日累殺生之惡,你說怎能不有病苦纏身呢?所謂「真藥醫假病,真病無藥醫。」世人若求醫服藥如服水,久病不癒者,皆乃因果牽纏之疾也,世人不可不慎。故老衲普勸世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多放生,少造殺業,自可減少身體病痛之折磨,俗云:「吃人半斤,還人不止八兩,恐怕是十六兩、廿四兩,甚至卅兩之還。」因果之報非一償一,而是一償十,甚至一償百呢!盼世人早日猛醒回頭,多念上天有好生之德,勿貪口腹之欲,以免病厄臨身,痛苦於床褥之間,則悔之晚矣!
摘錄自冥遊記
2010年4月2日 星期五
如何拜祭祖先
。。。。。
仙童‧有人祖先去世後,子孫思念親人心切,四處牽亡引魂,祖先附於靈媒身體,傳言曰他在地府痛苦萬分,需要燒化大量金紙,向獄官,將軍買罪,自然可以無罪超生極樂。是否有此事呢?
地藏‧哈哈,地府絕非如此,既然冥王審判罪魂,按公施罰,如果再接受賄賂,不是引起其他罪魂不服嗎?罪魂如果群起抗議,閻王不是自身難保嗎?如此,亦不必設地府了。犯罪如用錢可以收買,世人臨終前可以留下數萬元,交待子孫,在其死後買些銀紙,向陰官賄賂買罪了。
如果此事成真,眾生可以焚送紙錢,罪魂早就可以用此錢買罪,往生極樂了,豈有今日地府罪魂客滿現象。若焚些紙錢給祖先應用,尚有道理,若要以紙錢叫祖先向陰官買罪,恐怕連累祖先犯了賄賂之罪,罪魂罪上加罪,實為不智之舉。焚燒紙錢,意在照明冥路,引度先靈不致迷失也。
仙童‧既然如此,要祖先用何種方法減輕自己罪過呢?
地藏‧子孫應焚香向祖先勸告曰︰你生前未積道德,今在地獄受苦,應該心平氣和接受刑罰,好好表現,多多懺悔,多唸佛號求赦。如此可以減輕罪刑。如子孫叫他再用偷雞摸狗辦法向陰官賄賂,只是害得先人更慘。
仙童‧地藏王菩薩,今日說破了這個天機,提供了超度妙法,真是世人之福。
地藏‧世人祭拜祖先時,應多予勸化,請祖先多發善心,追求仙佛學道聽經,以求明路,如此可以使祖先靈性開悟。
切勿問祖先,吃足飽嗎?錢花夠嗎?並要求祖先常回家看我們子孫,凡此種種,只有增加祖先亡靈依依不捨,貪戀凡塵之心,不能放下塵緣,終會漸漸墮落。有些亡靈,本來可以往生極樂,因為凡心牽纏,只好再墮落輪迴人世。
仙童‧如此不妙啊,再者燒化銀紙錢是否有功效呢?
地藏‧對鬼魂施捨一些紙錢,一表孝心,一表憐憫。最大功效在取其光與熱,使陰魂步向光明,得到溫暖。如濟助貧寒,溫飽即可。
如果送其千萬元,恐發生副作用,成為懶鬼,豈不是有負世人初心。其實銀紙錢只是幻鈔,可以安慰鬼魂,使其生活有依靠,但非根本解決其出苦得樂之道。
仙童‧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超度祖先呢?
地藏‧古云︰一子成道,九族超生。世人如能進入聖門求道修真,行善積德,祖先即可以得到感應,受爾福蔭。有人皈依聖德堂為堂生後,去年法會時,就有祖先立即托夢啟示,要其代為超度,就是一個明證。
子孫學道修身,祖先在地獄一定滿懷希望,自言曰︰有救了,出苦有日了,故世人不要造孽失德,使祖先的希望破滅,成為不孝子。
摘錄自幸福之道︰第二一篇︰超度
仙童‧有人祖先去世後,子孫思念親人心切,四處牽亡引魂,祖先附於靈媒身體,傳言曰他在地府痛苦萬分,需要燒化大量金紙,向獄官,將軍買罪,自然可以無罪超生極樂。是否有此事呢?
地藏‧哈哈,地府絕非如此,既然冥王審判罪魂,按公施罰,如果再接受賄賂,不是引起其他罪魂不服嗎?罪魂如果群起抗議,閻王不是自身難保嗎?如此,亦不必設地府了。犯罪如用錢可以收買,世人臨終前可以留下數萬元,交待子孫,在其死後買些銀紙,向陰官賄賂買罪了。
如果此事成真,眾生可以焚送紙錢,罪魂早就可以用此錢買罪,往生極樂了,豈有今日地府罪魂客滿現象。若焚些紙錢給祖先應用,尚有道理,若要以紙錢叫祖先向陰官買罪,恐怕連累祖先犯了賄賂之罪,罪魂罪上加罪,實為不智之舉。焚燒紙錢,意在照明冥路,引度先靈不致迷失也。
仙童‧既然如此,要祖先用何種方法減輕自己罪過呢?
地藏‧子孫應焚香向祖先勸告曰︰你生前未積道德,今在地獄受苦,應該心平氣和接受刑罰,好好表現,多多懺悔,多唸佛號求赦。如此可以減輕罪刑。如子孫叫他再用偷雞摸狗辦法向陰官賄賂,只是害得先人更慘。
仙童‧地藏王菩薩,今日說破了這個天機,提供了超度妙法,真是世人之福。
地藏‧世人祭拜祖先時,應多予勸化,請祖先多發善心,追求仙佛學道聽經,以求明路,如此可以使祖先靈性開悟。
切勿問祖先,吃足飽嗎?錢花夠嗎?並要求祖先常回家看我們子孫,凡此種種,只有增加祖先亡靈依依不捨,貪戀凡塵之心,不能放下塵緣,終會漸漸墮落。有些亡靈,本來可以往生極樂,因為凡心牽纏,只好再墮落輪迴人世。
仙童‧如此不妙啊,再者燒化銀紙錢是否有功效呢?
地藏‧對鬼魂施捨一些紙錢,一表孝心,一表憐憫。最大功效在取其光與熱,使陰魂步向光明,得到溫暖。如濟助貧寒,溫飽即可。
如果送其千萬元,恐發生副作用,成為懶鬼,豈不是有負世人初心。其實銀紙錢只是幻鈔,可以安慰鬼魂,使其生活有依靠,但非根本解決其出苦得樂之道。
仙童‧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超度祖先呢?
地藏‧古云︰一子成道,九族超生。世人如能進入聖門求道修真,行善積德,祖先即可以得到感應,受爾福蔭。有人皈依聖德堂為堂生後,去年法會時,就有祖先立即托夢啟示,要其代為超度,就是一個明證。
子孫學道修身,祖先在地獄一定滿懷希望,自言曰︰有救了,出苦有日了,故世人不要造孽失德,使祖先的希望破滅,成為不孝子。
摘錄自幸福之道︰第二一篇︰超度
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無盡燈
一日,持世菩薩在靜室中靜坐思維法義,魔王波旬化作天帝釋的形相,率領一萬二千天女前來敬禮。
魔王:「持世菩薩,由於您修行的誠懇,感動了天帝我,請收下這一萬二千天女吧,可讓她們擔任打掃門庭之工作。」
持世菩薩誤以為他是天帝,說:「修行人已經捨棄了世間各種欲樂,修持解脫,我實在不宜收下這些天女,天帝還是請回吧。」
話還沒說完,這時維摩詰出現,說:「持世菩薩,這人不是天帝釋啊,他只是來擾亂你修行的魔王波旬罷了。」
隨即又對波旬說:「這些天女你可以贈送給我,像我這樣的居士是不妨接受的。」
當下魔王波旬大為驚慌懼怕,心中想道:「莫不是維摩詰要對我發怒?」
魔王想要隱形逃走郤無法隱形,用盡了神力也無法逃去,由於心懷畏懼,躊躇再三下,終於將天女贈予維摩詰。
那時候,維摩詰對眾位天女發言:「魔王已將你們贈給了我,現在你們都應當發起求取無上正等正覺之心。」
於是維摩詰隨她們的要求而說法,使之發起求道之意。又對她們說:「你們既然己經發心求道,就應當以法樂自娛,不應沉迷世間之欲樂。」
天女問:「什麼是法樂?」
維摩詰答:「樂常信佛,樂欲聽法,樂供養僧眾,樂離欲樂享受,樂觀愛恨如怨賊,樂觀貪欲如毒蛇,樂觀色身如空聚,樂護持求道之心,樂造福眾生,樂敬仰師長,樂行佈施,樂守戒律,樂忍辱柔和,樂勤集善根,樂禪定不亂,樂離垢明慧,樂發揚善心,樂降伏眾魔,樂斷除煩惱,樂淨佛國土,樂勤修功德,樂莊嚴道場,樂聞深法不畏,樂得解脫,樂近善知識,樂不生怨怒,樂開導眾生,樂心喜清淨,樂勤修法。這就是菩薩的法樂。」
這時,魔王波旬對眾天女說:「大家和我一同回到天宮去吧。」
天女們答:「你已經將我們贈與這位居士。我們在法樂中感受到極大的快樂,不願再沉迷於世間的歡樂。」
魔王說:「居士,請捨棄這些女子給我吧。將自己所有的施捨給別人,這才是菩薩的作為啊。」
維摩詰說:「你就帶她們走吧,願一切眾生求法的願望如願。」
於是眾天女向維摩詰問道:「我們回到魔宮,應當怎樣修行?」
維摩詰答:「有一法門名叫『無盡燈』,所謂無盡燈者,譬如用一盞燈去燃亮千百盞燈,使黑暗都成為光明,而最初那盞燈的光明也不會因此而減少。就是這樣,一位菩薩開導百千眾生,使他們發起求取無上正等正覺之心,而菩薩的菩提心並不會減少,世間的善法卻會不斷增益,這就是無盡燈的涵義啊。你們雖然住在魔宮之中,卻能使無數的天子天女發起求取無上正等正覺之心,這就是報答佛恩,也大大有益於一切眾生。」
此時,天女們向維摩詰行禮後,便跟隨魔王波旬返回魔宮,過一會兒便不見蹤影。
出自《維摩詰所說經》
魔王:「持世菩薩,由於您修行的誠懇,感動了天帝我,請收下這一萬二千天女吧,可讓她們擔任打掃門庭之工作。」
持世菩薩誤以為他是天帝,說:「修行人已經捨棄了世間各種欲樂,修持解脫,我實在不宜收下這些天女,天帝還是請回吧。」
話還沒說完,這時維摩詰出現,說:「持世菩薩,這人不是天帝釋啊,他只是來擾亂你修行的魔王波旬罷了。」
隨即又對波旬說:「這些天女你可以贈送給我,像我這樣的居士是不妨接受的。」
當下魔王波旬大為驚慌懼怕,心中想道:「莫不是維摩詰要對我發怒?」
魔王想要隱形逃走郤無法隱形,用盡了神力也無法逃去,由於心懷畏懼,躊躇再三下,終於將天女贈予維摩詰。
那時候,維摩詰對眾位天女發言:「魔王已將你們贈給了我,現在你們都應當發起求取無上正等正覺之心。」
於是維摩詰隨她們的要求而說法,使之發起求道之意。又對她們說:「你們既然己經發心求道,就應當以法樂自娛,不應沉迷世間之欲樂。」
天女問:「什麼是法樂?」
維摩詰答:「樂常信佛,樂欲聽法,樂供養僧眾,樂離欲樂享受,樂觀愛恨如怨賊,樂觀貪欲如毒蛇,樂觀色身如空聚,樂護持求道之心,樂造福眾生,樂敬仰師長,樂行佈施,樂守戒律,樂忍辱柔和,樂勤集善根,樂禪定不亂,樂離垢明慧,樂發揚善心,樂降伏眾魔,樂斷除煩惱,樂淨佛國土,樂勤修功德,樂莊嚴道場,樂聞深法不畏,樂得解脫,樂近善知識,樂不生怨怒,樂開導眾生,樂心喜清淨,樂勤修法。這就是菩薩的法樂。」
這時,魔王波旬對眾天女說:「大家和我一同回到天宮去吧。」
天女們答:「你已經將我們贈與這位居士。我們在法樂中感受到極大的快樂,不願再沉迷於世間的歡樂。」
魔王說:「居士,請捨棄這些女子給我吧。將自己所有的施捨給別人,這才是菩薩的作為啊。」
維摩詰說:「你就帶她們走吧,願一切眾生求法的願望如願。」
於是眾天女向維摩詰問道:「我們回到魔宮,應當怎樣修行?」
維摩詰答:「有一法門名叫『無盡燈』,所謂無盡燈者,譬如用一盞燈去燃亮千百盞燈,使黑暗都成為光明,而最初那盞燈的光明也不會因此而減少。就是這樣,一位菩薩開導百千眾生,使他們發起求取無上正等正覺之心,而菩薩的菩提心並不會減少,世間的善法卻會不斷增益,這就是無盡燈的涵義啊。你們雖然住在魔宮之中,卻能使無數的天子天女發起求取無上正等正覺之心,這就是報答佛恩,也大大有益於一切眾生。」
此時,天女們向維摩詰行禮後,便跟隨魔王波旬返回魔宮,過一會兒便不見蹤影。
出自《維摩詰所說經》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