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4日 星期五

助人即助己

聖示:人生在世,得意風發之際,切莫忘形。須知福運正行之時,自是一切順利無礙,光明順暢,但福運豈有長隨不退之理,運總有起伏之際,運起福來,運伏福退,人生際遇,亦由運數所主宰。故在福運正行,一切順暢,事業順利,財源廣進之際,你不能勤積善德功,待福運享盡,一切破敗事故接踵而至,先前福運正行之順暢不見,或遇事波折,或偏多事故病災,則種因在不能勤修善德功,福盡運敗,後悔已遲。

 
勇筆:恩師聖示,正是時下一般人所不能勘破之真理所在。試想,人在得意之際,那會想到落魄之慘境。俗語云:「三年風水,好壞照輪」。世間絕沒有永遠的享受福運,也應該沒有註定的倒楣鬼。對了,日前弟子接到一位讀者的來信,他說十幾廿年來,他都處在困境中,雖然有心向善,可是卻沒有人幫助他從困境中脫身。比如說:就業不順利,諸般的牽礙等。這樣的人生,真是無意義!照理說,倒楣這麼久,也該有個貴人幫助。


恩師:平素不燒香,臨時抱佛腳。難哦!你想想,在你得意的時候,在你有能力的時候,你不去幫助別人,不去積修善功德,那麼等到你困境時,又有誰能幫助你,又到那裏去求貴人。這是一種相對論,也是因果循環報的癥結所在。


勇筆:相對論?咦?那不是西哲愛因斯坦的創論嗎?怎麼拿來作因果報的關鍵。


恩師:笨哦!人世間的衍生,都還是上天降傳,應時運而衍生,則相對論是因果循環的癥結又有什麼好驚異?


勇筆:不是弟子笨,弟子是怕大家不知道才故意發問,現在請恩師繼續開示。


恩師:因果就是種何因、得何果,一個圓形的軌跡在循環。而你能夠在一帆風順的時候,挪出餘裕來作佈施,雖然是絕對的付出;可是在這個圓形軌跡的循環下,它總會回到你身上來。這就如兩點走圓形,它們會有交會點,如果走平行,則永遠沒有交會的公式一樣的道理。


勇筆:那就是說,在安適的時候,未雨綢繆,先為以後落魄作舖路了?


恩師:這樣的說法是不錯,不過太現實了一點。應該說,在有餘裕的時候,先作些善功德,修立了善因的起點;而等到你的福運走下坡時,這個善因的起點,也會隨著果報軌跡而循環,它終必會結成善果回報你身上。這也是果報中,為什麼「相對」是癥結所在的原因。


勇筆:那麼這位讀者該怎麼辦呢?


恩師:套你的口頭禪:涼拌。嘿!嘿!


勇筆:使不得啊。恩師!注意形象。


恩師:為師的形象很好呢!好了,言歸正傳。本篇的啟示,就是要讓世人了解到「欲求天助,必先己助」;欲求人助必先助人的道理。以前不知道這個道理,亡羊補牢,時猶未晚,趕快幫助別人,多造善因的起點,廣結善緣,必然容易回報。



摘錄自
五花十色說人生-第六章 怨言出口無人助‧何不回思你早時

別用尺度量他人

  有情眾生大都喜歡斤斤計較,老喜觀看他人缺點,說人偏不說自己,看著看著愈來愈對周圍的人看不順眼,殊不知自己才是別人最頭痛、最退避三舍的人。


  我們常常將尺拿來量東西,所以希望尺愈精準愈好,甚至當各種尺有磨損、毀壞時,即立刻丟棄再添新尺。相對的,凡人也常用苛刻的標準要求他人,只要別人不合乎自己的標準,則妄加批評,甚至可以為別人一些小缺點,而抺滅了對方所有的優點,當我們批評別人的長短時,可曾拿面鏡子照照自己,看自己的面容是多麼可憎;當別人用這種可憎的臉指責自己時,自己又能覺得歡喜與接受嗎?


  所以從今天起將量測別人的尺拋棄吧!如果要量,也應該留著量自己。『待人寬,律己嚴』才能成就自我,否則被自己批評的人往往最後都過得比自己好。



摘錄自
全真月刊

拔舌穿腮小地獄

。。。。。

獄官曰:二位隨我入獄內,詳細參觀。

楊生曰:甚謝!……已到獄門,守衛排班恭敬行禮,獄內一片哀聲苦叫,陰差用鐵鉤將罪魂嘴巴攙開,再將舌頭鉤出,立見罪魂大聲呼叫,繼用利刀將其舌頭割斷,鮮血染滿胸前,至此陰差還不罷休,再用鐵鑽將罪魂兩腮穿透,以鉛線穿縛於柱上,罪魂呻吟昏迷了,這種刑罰真慘烈。

獄官曰:舌連心竅,受創無不劇痛萬分,凡是受此刑罰者,皆手顫腳抖,糞尿齊下!

楊生曰:陰司設刑治人,都是對症下藥,真是驚奇,未知這些罪魂身犯何罪?

獄官曰:來本獄受罰者,都是犯口業、失口德之人,我傳令罪魂自述生前失德情形,以登載「地獄遊記」勸化世人!

楊生曰:多謝獄官成全。

獄官曰:罪魂已出來,楊善生盡可問之。

楊生曰:請問老太太,妳為何來此受罪?

罪魂曰:我只是口不修而已,並無犯罪!

濟佛曰:口舌殺人不是犯罪嗎?妳不實說,再加重判刑!

罪魂曰:好啦!我實說就是,我生前最會嫉妒他人,常常挑撥離間,曾用話中傷他人,致使家庭不和,兄弟分家,老邁雙親為此失去奉養。其他並無害人!

獄官曰:妳是世間所謂「長舌婦」,身為女人,不修口德,以言語唆弄,破壞圓滿家庭,而且煙、酒、檳榔不離口。平時說話無一點分寸,有時大聲嚷叫,有時附於男人耳邊細聲傳語,所言皆不正當或是非言語,此舌有毒,必割下來,才能使你啞口無言,再修口德!

濟佛曰:舌利如刀,「拔舌地獄」婦女最多,因女人小氣多言,最易生風作浪。有的生為女人,無一點柔性,講話聲大如吼,以言語得罪他人而不知檢討,死後牛頭馬面必修剪其舌,使其聲調降低,希世間女人柔言為善,免失和氣。

楊生曰:請問這位先生,你犯何罪?為何來這裏受此刑罰呢?

罪魂曰:我生前脾氣火烈,一遇不如意的事情或聽到不順耳的話,便破口大罵,不論尊長或他人祖宗,一律臭罵而不懼,其它並無做何惡事。死後閻王不放我甘休,言我惡口罵人,骯髒難赦,判入此獄,受割舌穿腮刑罰,痛苦萬分,希望世人不要學我隨便罵人,否則死後到地獄有苦難言!

獄官曰:俗語曰:「心惡無人見,口惡眾人聽。」惡口容易得罪人,惹成是非,大傷和氣,所謂:「刀傷易合,言傷難消。」罵人時目中無人,粗魯不饒,對人侮辱有加,可謂「五倫不分」,亦是一大罪過。尤其修道者,說話更應以理發言,切勿以出語含穢,否則口德敗壞,道果已腐,絕無成道希望,「死後拔舌穿腮地獄」有份。

楊生曰:請問這位師父,你亦來此唸經嗎?

罪魂曰:阿彌陀佛,苦經苦經,想起生前,慕佛法之偉大,故出家受戒為僧,勤研經典,心有所得,著書說法,或登臺講道,常批評他教是非,以世尊為大,甚他神仙、王爺、媽祖等都是小神,都是一切天魔外道,非我佛之正道,不必信奉尊敬,受我教化者不少,從此藐視神聖,毀謗他教,我因照經典記載而說,故不知有錯,死後一點真靈就縛,無法脫身,原來是受諸天神聖所拘,毀謗之罪不輕,使我墮落地獄,不能往西方,請求 濟公活佛提攜度我!

濟佛曰:孽子!佛無你這種弟子,佛法平等,一切神聖在不同年代與環境中各修成正果,語言尊稱不同而已,媽祖等神仙皆是救世度人,或修真煉性得道高人,羽化歸昇大羅逍遙聖境,與佛說極樂世界無異。因末法修道者甚多自作聰明,為拉攏信徒,妄為增刪經典,或著作偏見之書,造成宗教紛爭,使慕道者盲從,起輕視他教觀念,同人而不同心,紅塵波浪大作,罪不可赦。希世間為僧為道,修道旨在明心見性,並非製造是非,凡說法含血,著書存偏者,如不早焚書擲筆,清口講正經,死後一律受拔舌穿腮之刑,叫你天天口裏唸「苦經」,去體會口舌傷人滋味,今日時刻已到,楊生準備回堂。


摘錄自
地獄遊記 第四十七回 遊拔舌穿腮小地獄

人生

白空行母說:


從無始以來,人們已經轉世了無數次了,但,始終未能終止輪迴,未成就四聖位。究其原因,是『無明』障礙的過患。


白空行母的這句話,令我感動深深。


是的。


很多很多人,他們的人生過程「大同小異」:


出生、幼稚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碩士、博士。


就業、退休。


結婚、成家、生子。


子女結婚。子女生孫。


老、病、死。


所以陳傳芳說:


一歲出場亮相。


十歲學業至上。


二十歲春心蕩漾。


三十歲職場闖蕩。


四十歲稍微發胖。


五十歲老當益壯。


六十歲血壓向上。


七十歲記憶漸忘。


八十歲搖搖晃晃。(走路不穩)


九十歲迷失方向。(失憶)


一百歲掛在牆上。(去世)


這就是「人生」,大致上,很少人能脫離這個框框,這個人生的模式。


在這模式中,所有的人,對世俗事物窮追不捨,因為窮追不捨,便有了「貪」、「瞋」、「癡」。因此,煽動自心,犯了很多的黑業,黑業累積,造成了下「三惡道」的因。


白空行母說:


這是無明!


我說:


如果有人能有機會接觸到「佛法」,這真是三生有幸,因為只有佛法能接引你,離開俗世,進入聖域,解脫輪迴,達到四聖界。


有些人雖然已接觸了「佛法」,也遇到了「大善知識」,但,仍然受不了世俗的誘惑。


和增長惡行的人為伍。


追逐功名。


貪色。


傷害別人。


強取豪奪財物。


為貪食而殺生。


貪豪宅、名車、珠寶。


白空行母說:


這一類的追逐,往往煽動自心造惡,永無止盡地追索而不疲憊,是快樂與痛苦的循環,不是得,就是失,不能讓自心安住,也是無明。


我個人認為:


行者要專一地修持佛法。


始終將自己的身、口、意清淨是絕對必要的。


要出離世俗。


自己想辦法,對治世俗的貪求。


不只自己學習對治,還要度化他人學習對治,這是菩提心。


最重要的,不要有自私之心,時常觀照自己是否自私。


更重要的是,要愛他人更甚於自己,這就是大慈大悲的心。


白空行母說:


只有這樣的人,才叫真正行者,才算是出離了無明。


摘錄自瑜伽士的寶劍-「無明」是輪迴之根

身體是火宅

  從前有位沙門外出他國,到了夜晚獨自在深山中靜坐思惟、用功修行,有一鬼化作無頭人,來到沙門前,沙門看到這鬼只有身體卻沒有頭,沉靜的開口說:「沒有頭,少了眼根攀緣美色;沒有耳朵,就不會聽到是非;沒有鼻子,就不會對氣味起分別;少了嘴巴,就不會受到食物的誘惑;這樣子少了許多煩惱,真是很好!」


  無頭鬼聽完這些話,忽然就消失了。又變成沒有身體,只剩下四肢的樣子,再度飄向沙門,沙門看了一眼,開口說道:「少了身體更好!不會有飢餓,沒有身體內的臟腑,就不會為病苦所折磨,這不是最痛快的一件事嗎?」鬼聽完這番話,又再度消失。


  不久又化成沒有手足的樣子,忽前忽後、忽左忽右,迴旋似的朝沙門而來。沙門開口說:「沒有手足,不會去行取不義的財物,這更是修行人所希望的。」鬼聽完這話,就消失不見了。


  不一會,這鬼化作一名端莊男子,走近靜坐中的沙門,沙門知道這是剛才那位鬼所化成的。男子走近後,躬身向沙門頂禮一拜,說:「您的意志如此的堅定不移,沒有絲毫的恐懼怖畏,實在令人佩服!不久後,您將成道證果。」說完後,這名男子就消失不見了。


轉載自佛典故事-沙門與鬼


  佛曰:「天下之苦,莫過有身,饑渴、瞋恚、色欲、怨仇,皆因有身。身者,眾苦之本,禍患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