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6日 星期二

愛惜萬物.物盡所用

本道院彌勒菩薩 登台

聖示:「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平時用餐時,應當想到一粒米一口飯都是由農民辛苦耕種所得,來之不易。


陳生:學生恭向恩師頂禮五叩首!


彌勒菩薩:賢生免禮!


陳生:這些話都是在教人要存正確觀念,懂得惜福,記得觀功念恩,切忌暴殄天物。


彌勒菩薩:懂得珍惜物力的人,最有福了。


每個人觀想自己,計算自己有多少的功德,衡量今天所要吃的食物是從哪裡來的,是易得的或是不簡單的,才有這頓飯可食。思自己又有多大的德行,能否受供,德行全者接受應供,德行如果不全者,應生懺悔。


諸惡皆由貪心起,吃飯的時候,最怕犯貪嗔癡之過失,為防貪心之過,故好壞不嫌棄,吃這頓飯須先作觀想,當作治病的藥物為這色身,因為色身如果沒有飲食,體力會乾枯,為此而食,吃這頓飯最大的特色是滋養色身,有健康的身體才有工作,才能修行。


陳生:謝謝恩師慈語!學生明白了。的確,懂得珍惜物力的人最有福。佛陀曾經給弟子講法,地上的一粒米對應到天上就是一座山,在地上浪費了一粒米,等於在天上丟棄了一座山,這樣的罪業是很大的。所以,在世上要物盡所用,修行人不可浪費一絲一毫。


彌勒菩薩:一粒稻米,從最初的播種起,要經過灌溉、除草、施肥、收割等,累積種種力量與辛苦才能成為一粒米,它所蘊含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的。出家人接受十方大眾供養,所需所用都是終身的功德積累;因此,佛門有「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之說。


陳生:有一天,儀山禪師要洗澡的時候,因為水太燙了,就呼叫弟子提一桶冷水來添加。


有一個弟子奉命趕緊提了一桶冷水來,將熱水調降溫度,便順手把剩下的水倒掉。


儀山禪師不悅地說:「你怎麼如此浪費而不惜福呢!」


弟子無辜地說:「只剩一點點而已!」


儀山禪師生氣地教訓,說:「世間上不管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用處,只是大小價值不同而已。你居然那麼輕易地將剩下的水倒掉,即使是一滴水,如果把它澆在花草樹木上,不僅花草樹木喜歡,水本身也會不失去它的價值,為什麼要白白的浪費呢?雖然只是一滴水,但是它的價值無限的大。」


弟子聽後,猶如五雷轟頂,恍然大悟,於是將自己的法名改為:滴水,時時提醒自己的心和滴水融合在一起,從小事做起,並愛惜萬物,這就是後來非常受人尊敬的「滴水和尚」。


此外,日本日蓮宗的創價學會,把日常修行融入生活中,提倡在工作中修行。一日工作,一日修行,一日不工作,就是一日沒修行。因此,我們每個人對每一件事事物物都要珍惜、都要活用,猶如故事中儀山禪師告誡滴水和尚一樣,讓它存在於這世界上,都有它的價值,哪怕只是一滴水。


日後,大家一定要更謹慎日常生活中必須注意的微細之處。


彌勒菩薩:人生在世,未出生之前,即已註定命運,至於福報有多少,這是有數量的;莫以為自己擁有萬貫家財,若是福報享盡,仍會一無所有。一個人該擁有多少金錢、多少愛情、多少福壽、多少享用,等於銀行存款,浪費開支,終有盡時;是故,節用惜福,雖是滴水,皆不廢棄,滴水雖微,大海亦由滴水逐漸日積月累所成。世間任何事務都有它的用處,即便是一滴水,其價值也是無限大的。


陳生:日常生活中,只要不將方便當隨便,處處是功,處處是得。


彌勒菩薩:可。停筆。吾退!


陳生:謝謝恩師慈悲!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


道在日常中-第卅四章 愛惜萬物‧物盡所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