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青年,二十歲的時候,就因為沒有飯吃而餓死了。
他到了閻王爺的面前,閻王從生死簿上查出,這個青年應該有六十歲的年壽,他一生會有一千兩黃金的福報,不應該這麼年輕就餓死。
閻王心想:會不會是財神把這筆錢貪污掉了呢?於是把財神叫過來質問。
財神說:我看這個人命格,他的文才不錯,如果寫文章一定會發達,所以把一千兩黃金交給文曲星了。
閻王又把文曲星叫來問。
文曲星說:這個人雖然有文才,但是生性好動,恐怕不能在文章上發達,我看他武略也不錯,如果走武行會較有前途,就把一千兩黃金交給武曲星了。
閻王再把武曲星叫來問。
武曲星說:這個人雖然文才武略都不錯,卻非常懶惰,我怕不論從文從武都不容易送給他一千兩黃金,只好把黃金交給土地公了。
閻王再把土地公叫來。
土地公說:這個人實在太懶了,我怕他拿不到黃金,所以把黃金埋在他父親從前耕種的田地,從家門口出來,如果他肯挖一鋤頭就挖到黃金了。可惜,他的父親死後,他從來沒有挖過藁鋤頭,就那樣活活餓死了。
最後,閻王判了活該,然後把一千兩黃金繳庫。
這是一個流行的民間故事,裡面含有非常深刻的寓意,是說一個人擁有再大的福報和文才武略,如果不肯踏實勤勞地生活,都是無用的。
另一個寓意是,對於肯去實踐的人,每一步,每一鋤頭都價值一千兩黃金。如果不去實踐,就是埋在最近之處的黃金也看不到。
轉載自中國佛教故事網
2010年3月29日 星期一
拜神禁忌
有問:世人拜神,每每都殺豬宰羊,這些牲畜都要經過鍋爐煎熬,灶君覺得如何?
灶君答:拜神建醮,乃是神聖之祭典。每逢此時,廚房成為「血腥屠宰場」,雞鴨魚豬羊,成群「跳河」自殺,此河為「熱河-油鍋」。牠們跳入河中,只聽一聲慘叫,便飲恨而亡。仙佛們在旁,痛不欲生,想救牠一命,都覺「燙手」,一群群畜魂都奔到仙佛面前,呼冤道:「如果不是世人想『孝敬』您們-仙佛,我們也不會走頭無路,遭到殺害之禍,我們一定要控告仙佛教唆世人殺生。」此刻仙佛們有口難辯,誓言道:「絕對沒有叫眾生殺你們來祭拜,只是眾生想飽口腹及討好仙佛才如此做的。」這群冤魂投訴無門,只好往地獄向冥王伸冤了。
有問:既然拜神建醮,不必殺生獻供「牲禮」,應如何辦理,才能祈祥邀福,並盡到答謝神恩的心意呢?
灶君答:供桌上排放了一條「死豬」,叫仙佛如何下手(口)呢?有時供奉久了,滿桌蒼蠅,一身「冷凍豬肉」,不再加溫怎麼吃得下口?如果仙佛饞嘴的話,我看個個要鬧「肚痛、瀉痢」,要去請華陀仙翁或藥師佛處方治療了。嚴重的話,還要住進「天醫院」急診了。供桌上擺滿整條豬、羊、鴨、雞、魚,以我灶君看來,甚覺嘔心,怎吞得下口呢?故眾生拜神敬佛,切勿將這些動物屍體抬來神前,如此豈不是將「聖殿」變為「靈堂」,以死屍拜神敬佛,真不是「味道」;神仙聖佛身居逍遙之地,已不食人間煙火,怎會對供桌上這些動物屍體動起貪吃念頭呢?以上拜神之理,已經闡明,眾生以後當要改去陋習。眾生自己要食,我尚可不干涉,如要用來拜神,當以水果鮮花為供品,這些不經人間煙火之東西,獻供神佛,才能感召神佛鑑納,如有所祈求,才能如願。
摘錄自生命之光
灶君答:拜神建醮,乃是神聖之祭典。每逢此時,廚房成為「血腥屠宰場」,雞鴨魚豬羊,成群「跳河」自殺,此河為「熱河-油鍋」。牠們跳入河中,只聽一聲慘叫,便飲恨而亡。仙佛們在旁,痛不欲生,想救牠一命,都覺「燙手」,一群群畜魂都奔到仙佛面前,呼冤道:「如果不是世人想『孝敬』您們-仙佛,我們也不會走頭無路,遭到殺害之禍,我們一定要控告仙佛教唆世人殺生。」此刻仙佛們有口難辯,誓言道:「絕對沒有叫眾生殺你們來祭拜,只是眾生想飽口腹及討好仙佛才如此做的。」這群冤魂投訴無門,只好往地獄向冥王伸冤了。
有問:既然拜神建醮,不必殺生獻供「牲禮」,應如何辦理,才能祈祥邀福,並盡到答謝神恩的心意呢?
灶君答:供桌上排放了一條「死豬」,叫仙佛如何下手(口)呢?有時供奉久了,滿桌蒼蠅,一身「冷凍豬肉」,不再加溫怎麼吃得下口?如果仙佛饞嘴的話,我看個個要鬧「肚痛、瀉痢」,要去請華陀仙翁或藥師佛處方治療了。嚴重的話,還要住進「天醫院」急診了。供桌上擺滿整條豬、羊、鴨、雞、魚,以我灶君看來,甚覺嘔心,怎吞得下口呢?故眾生拜神敬佛,切勿將這些動物屍體抬來神前,如此豈不是將「聖殿」變為「靈堂」,以死屍拜神敬佛,真不是「味道」;神仙聖佛身居逍遙之地,已不食人間煙火,怎會對供桌上這些動物屍體動起貪吃念頭呢?以上拜神之理,已經闡明,眾生以後當要改去陋習。眾生自己要食,我尚可不干涉,如要用來拜神,當以水果鮮花為供品,這些不經人間煙火之東西,獻供神佛,才能感召神佛鑑納,如有所祈求,才能如願。
摘錄自生命之光
2010年3月28日 星期日
陰山的情形
。。。。。
濟佛曰:然也,正是今日參訪之地,此山明喚「陰山」,在「心頭山」之下,其山後即是俗稱之十八層地獄。此山光禿,無有樹木,山勢險峻異常,有澗但無水,有土但無草,好個草木不生的陰山。只見鬼差從黃泉路把罪魂帶到交簿廳註名地府籍貫後,即帶往陰山而來,山上多尖銳之石頭,罪魂到此均哀嚎不已,因腳已磨破流血,又遇此尖銳之石頭,自然苦不堪言。且鬼差無情,只要罪魂一不前進即行鞭打,打得罪魂皮開肉綻,唉天嘆地,悔恨在生之時不知修行行善,至此悔之晚矣!老衲在此奉勸世人「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希能多利用有生之年,多行善立德,免受冥懲之苦也。
童生曰:恩師所言甚是,徒兒每見世人欺心之事妄為,又見仙佛慈悲屢屢降鸞,規勸世人需當醒心自省,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世人依然故我,不信因果不信鬼神者大有人在,此當如何是好?
濟佛曰:亦得己之能悟方能得救,如果仙佛伸出援手,眾生卻不願接受渡化,亦是枉然,故有句佛偈如下:「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佛法雖廣不渡無緣之人。」其理在此也。可,我們再往前遊歷。
摘錄自冥遊記
濟佛曰:然也,正是今日參訪之地,此山明喚「陰山」,在「心頭山」之下,其山後即是俗稱之十八層地獄。此山光禿,無有樹木,山勢險峻異常,有澗但無水,有土但無草,好個草木不生的陰山。只見鬼差從黃泉路把罪魂帶到交簿廳註名地府籍貫後,即帶往陰山而來,山上多尖銳之石頭,罪魂到此均哀嚎不已,因腳已磨破流血,又遇此尖銳之石頭,自然苦不堪言。且鬼差無情,只要罪魂一不前進即行鞭打,打得罪魂皮開肉綻,唉天嘆地,悔恨在生之時不知修行行善,至此悔之晚矣!老衲在此奉勸世人「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希能多利用有生之年,多行善立德,免受冥懲之苦也。
童生曰:恩師所言甚是,徒兒每見世人欺心之事妄為,又見仙佛慈悲屢屢降鸞,規勸世人需當醒心自省,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世人依然故我,不信因果不信鬼神者大有人在,此當如何是好?
濟佛曰:亦得己之能悟方能得救,如果仙佛伸出援手,眾生卻不願接受渡化,亦是枉然,故有句佛偈如下:「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佛法雖廣不渡無緣之人。」其理在此也。可,我們再往前遊歷。
摘錄自冥遊記
2010年3月27日 星期六
消受不起
佛陀住世時,有一年正趕上鬧饑荒,百姓多有餓死,地上白骨縱橫,比丘們很難讨到食物。
有一位比丘在路上碰到世尊,見世尊臉色異常,好像挨餓的樣子,就問世尊:“世尊,今天吃過了嗎?”
世尊回答說:“我乞食三天,未得一匙,現在體虛無力。”
比丘聽罷,無法抑制悲傷的淚水,心想:佛是無上福田,是衆生的依靠,今天正好賣掉我的三衣,買一缽飯,供養世尊。
想罷,就賣掉三衣,買來一缽米飯,急急捧到佛前。
佛雖知情,故意問他:“比丘!年頭這麽不好,人多餓死,你從哪裏得到這缽白米飯?”比丘就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世尊。
世尊又說:“比丘!三衣是三世諸佛的幢相,極尊、極重、極恩,你用它換來米飯給我,這麽重的情義,我心領了,但我消受不起。”
比丘問:“佛是三界福田,聖中之聖,尚且消受不起,那誰能消受得起呢?”
世尊說:“比丘,你有父母嗎?”
“有。”
“你把飯拿去供養父母。”
“佛尚說消受不起,我父母豈能消受得起?”比丘問。
佛說:“消受得起!爲什麽呢?父母生下你,對你恩重如山,因此消受得起。”佛接著問:“比丘,你父母有信佛之心嗎?”
比丘回答:“他們都不信佛。”
佛說:“今天見到你供養的米飯,他們就會心生歡喜,因此就能發起信心了。你教他們受三歸依之後,他們就能消受這缽飯了。”
比丘雖然很舍不得世尊挨餓,但還是聽從了世尊的話。
轉載自中國佛教故事網
有一位比丘在路上碰到世尊,見世尊臉色異常,好像挨餓的樣子,就問世尊:“世尊,今天吃過了嗎?”
世尊回答說:“我乞食三天,未得一匙,現在體虛無力。”
比丘聽罷,無法抑制悲傷的淚水,心想:佛是無上福田,是衆生的依靠,今天正好賣掉我的三衣,買一缽飯,供養世尊。
想罷,就賣掉三衣,買來一缽米飯,急急捧到佛前。
佛雖知情,故意問他:“比丘!年頭這麽不好,人多餓死,你從哪裏得到這缽白米飯?”比丘就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世尊。
世尊又說:“比丘!三衣是三世諸佛的幢相,極尊、極重、極恩,你用它換來米飯給我,這麽重的情義,我心領了,但我消受不起。”
比丘問:“佛是三界福田,聖中之聖,尚且消受不起,那誰能消受得起呢?”
世尊說:“比丘,你有父母嗎?”
“有。”
“你把飯拿去供養父母。”
“佛尚說消受不起,我父母豈能消受得起?”比丘問。
佛說:“消受得起!爲什麽呢?父母生下你,對你恩重如山,因此消受得起。”佛接著問:“比丘,你父母有信佛之心嗎?”
比丘回答:“他們都不信佛。”
佛說:“今天見到你供養的米飯,他們就會心生歡喜,因此就能發起信心了。你教他們受三歸依之後,他們就能消受這缽飯了。”
比丘雖然很舍不得世尊挨餓,但還是聽從了世尊的話。
轉載自中國佛教故事網
2010年3月26日 星期五
無限恩愛呼嫂嫂
陳書生,浙江省人氏,才貌雙全,但是,十分貪色。哥哥婚後不久去世,遺下年輕美貌的嫂嫂,陳書生勾引嫂嫂通姦,初時恐鄰里議論,只是偷偷摸摸,日子一久,毫無顧忌,將嫂嫂當作妻子,一起生活。
適逢科舉考試,陳書生求功名心切,有一天聽說近縣內有關聖帝君廟經常揮鸞出乩文。極其靈驗,欲求神明庇佑金榜高中,於是前往關聖帝君廟,自以為有才學,想對關聖帝君試試是否靈驗真的有神,拈香敬求乩文,賜知功名福祿。(注—乩文:古代求神占卜疑問,由乩童於沙盤上寫下神明所指示的文字。)
沙盤上乩文說:我有一對聯,讓你對,你願意嗎?』
陳書生回答說願意。一會兒乩文出示上對:
『紅錦被中,無限恩愛呼嫂嫂。』
陳書生一見乩文,慚愧的將頭低下去,頓時臉色蒼白,全身發抖,直冒冷汗,羞愧無地,不敢對答。
不久乩文出示:
『你不能對,我替你對下聯吧!』
乩文接著出示下聯:
『黃泉路上,有何面目見哥哥。』
陳書生看了乩文,面如死灰,驚惶失措。回家後,自此重病,醫治無效,不到一個月就死了。
關聖帝君在生之時,無論是行軍打仗,每於晚間必讀『春秋』等史書,最重禮義。凡是讀書人均十分敬重關聖帝君。讀書人知書識禮,為世人之表率,倘若讀書人犯淫亂倫,其罪加一等,報應之速,世人不可不知,應引以為戒!
摘錄自養生保命集-第七章:叔嫂亂倫 報應甚速
適逢科舉考試,陳書生求功名心切,有一天聽說近縣內有關聖帝君廟經常揮鸞出乩文。極其靈驗,欲求神明庇佑金榜高中,於是前往關聖帝君廟,自以為有才學,想對關聖帝君試試是否靈驗真的有神,拈香敬求乩文,賜知功名福祿。(注—乩文:古代求神占卜疑問,由乩童於沙盤上寫下神明所指示的文字。)
沙盤上乩文說:我有一對聯,讓你對,你願意嗎?』
陳書生回答說願意。一會兒乩文出示上對:
『紅錦被中,無限恩愛呼嫂嫂。』
陳書生一見乩文,慚愧的將頭低下去,頓時臉色蒼白,全身發抖,直冒冷汗,羞愧無地,不敢對答。
不久乩文出示:
『你不能對,我替你對下聯吧!』
乩文接著出示下聯:
『黃泉路上,有何面目見哥哥。』
陳書生看了乩文,面如死灰,驚惶失措。回家後,自此重病,醫治無效,不到一個月就死了。
關聖帝君在生之時,無論是行軍打仗,每於晚間必讀『春秋』等史書,最重禮義。凡是讀書人均十分敬重關聖帝君。讀書人知書識禮,為世人之表率,倘若讀書人犯淫亂倫,其罪加一等,報應之速,世人不可不知,應引以為戒!
摘錄自養生保命集-第七章:叔嫂亂倫 報應甚速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