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捏青苗種福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成稻,退步原來是向前。
這則偈頌傳說為布袋和尚所作,卻不見於《景德傳燈錄》、《五燈會元》、《宋高僧傳》等典籍,而出現於元末臨濟宗僧人噩(1285~1373)撰寫的《明州定應大師布袋和尚傳》之中,這大概是長期流傳於民間的緣故,也有可能是宋末或元人的偽作。
首句中的「福田」一語雙關,既指農家的水稻田,又指佛教所說的能生福德之田。《佛光大詞典》解釋「福田」說:「謂可生福德之田。凡敬侍佛、僧、父母、悲苦者,即可得福德、功德,猶如農人耕田,能有收獲,故以田為喻,則佛、僧、父母、悲苦者,即稱為福田。」
學佛猶如插秧,只有廣種福田,才能收成無量福德。「低頭便見水中天。」插秧時,要低著頭一株株把青插在水田之中,在這低頭之時,便可看到水中之天。這句話有兩點需注意:一是「低頭」;二是「天」。
「低頭」是插秧所必須的姿勢,同時也是學佛所必須的態度。學佛必須排除自高自大,侮慢他人的「我慢」之心。「天」,既指自然天空,又指佛教理想的境界,這裡應借指「道」。「低頭便見水中天」,實質上是說,學佛只有消除「我慢」心,保持一種謙虛的心態才能見道。
「六根清淨方成稻,退步原來是向前。」「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淨」,意謂消除六根無始以來的塵垢,使之清淨無雜。
「稻」與「道」諧音,「成稻」即「道」。插秧要清除雜秧,修道要清除雜念,兩者都要做到「六根清淨」。
「退步原來是向前」,農夫插秧是邊退邊插的,其退步就是前進。修道也是這樣,該捨棄的就要捨棄,往往退一步才能發現海闊天空,如懷深禪師《退步偈》所云:「萬事無如退步人,孤雲野鶴自由身。松風十裡時來往,笑揖峰頭一輪。」
「退步原來是向前」,既十分准確地傳達了農夫插秧時的情景,又十分形像地表達了學佛修道上退與進之間的辯證關系。
這則偈頌以插秧比喻學佛,語言通俗,卻含意深刻。「低頭便見水中天」、「退步原來是向前」兩句,描繪插秧場面生動傳神,表達修道思想鞭辟入裡,是非常難得的好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