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出巡,行經中渭橋,有個人突然從橋下冒出來,讓皇帝坐車的馬受到驚嚇。文帝命令騎士將此人拿下,交給廷尉論處。
張釋之審問此人,這個人說:「我是從長安縣鄉下來的,聽到皇上出巡,清道戒嚴,因此避到橋下。等了許久,我以為皇上已經走遠了,所以從橋下走出來,沒想到看見皇上的車隊,才趕緊跑開。」
張釋之審問完畢,向文帝上奏判處結果:這個人違反了清道的禁令,判處罰金。
文帝生氣的說:「這個人驚嚇了我的馬。幸虧我的馬性情溫馴,要是換了別的馬,豈不傷害我?而廷尉居然只判他罰金!」
張釋之說:「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應當共同遵守的。法律如今這麼規定,若是變更量刑、加重處罰,那麼法律就無法再取信於民。要是皇上當時把這個人殺了,那也就罷了;現在既然交給廷尉論處,廷尉是天下執法的準繩,一旦有了偏差,天底下執法的人都會隨自己的意思判刑,如此一來,百姓豈不是手足無措?願陛下明察!」
過了很久,皇上才說:「廷尉判處得是!」
後來,有人因盜取高廟神主前供奉的玉環被抓,文帝很生氣,把這個人交給廷尉審問。
張釋之按照法律中偷盜宗廟服飾器物的條文向文帝回報,判處這個人應當斬首示眾。
文帝非常憤怒的說:「這個人大逆不道,竟敢偷取先帝的廟器。我把他交給廷尉處理,是想讓你判他滅族之罪,而你只依法律的相關條文判處,這不是我敬奉宗廟的本意!」
張釋之脫掉帽子,雙膝下跪,向文帝謝罪說:「依照法律,這樣判決已經是最重的罪了。況且在罪名相同時,還得因犯罪情節的不同而分輕重。現在若因這個人盜取高廟的器物而判他滅族,萬一有愚民取了高祖陵墓的一捧土,那麼陛下又要以什麼法律來判處他呢?」
文帝和薄太后對這件事討論了許久,才同意張廷尉的判決。
當時,中尉條侯周亞夫和梁國丞相山都侯王恬開,見到張釋之執法公正,都和他結為摯友。
張廷尉從此獲得天下人的稱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