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1日 星期二

相從心轉

  清朝光緒年間,杭州有一位非常出名的算命先生,名叫陳七。由於他的面相術很靈驗,所以大家給他取了一個「鬼眼七」的雅號。

  當時杭州有一位富商名叫薛二。他邀了兩位朋友去看相。

  「鬼眼七」這位相師判薛二的第一位朋友說:「你秋季後會升官!」

  判第二位朋友說:「你一個月後會得財!」

  相師看了薛二,大吃一驚,說:「你面有灰泥的顏色,恐怕逃不出五十日會斃命,可能活不過中秋節啊!」

  薛二的第一位朋友是衙門的文書。有一天,他行走山路時,聽說巡撫大人到山中打獵,他就駐足觀賞。

  不久,看見一只大灰熊追趕一個人。他為了救人,在路旁撿起木棍,直撲上前,與大灰熊搏鬥起來。

  過了一會兒,又來了好幾位軍爺,才合力把大熊打死。事後才發現:大灰熊所追的人就是巡撫大人,巡撫大人為了感謝他的救命之恩,便保他升為一個小縣的知縣。

  薛二的第二位朋友是一位秀才,他的祖父病危,通知在外的子孫回來送終,並且吩咐家人:誰先回家,就把後花園所埋的五千兩黃金送給他。

  由於這位秀才的孝思很濃,所以連夜趕回故鄉;他到了家門,祖父尚未斷氣,立即贈送他五千兩金子。

  薛二眼看跟他一齊面相的兩位朋友都已應驗,認為自己大概難逃惡運了,於是拿出錢財,廣行善事,造橋路,施棺施藥。

  他想:死亡遲早會來,我有什麼好擔心和憂慮的呢?

  有一天,薛二到錢塘江去散步,看見一個人好象想投江,薛二立即上前,把對方抱住,並且問他輕生的原因。

  他回答:「我名字叫胡瑞,是揚州人。我集中數位兄弟的資金來杭州買貨,不料昨夜一陣颶風,使貨船沉沒,我雖保住一條小命,但想來想去,無顏返回故鄉,不如一死了之,所以才想投江自盡。」

  薛二聽了,好言相勸,並且捐助他二千五百兩銀子。胡瑞請薛二留下姓名,薛二堅辭不肯。

  中秋節過後半個月,薛二在街頭漫步,又遇到相師鬼眼七。鬼眼七驚訝地說:「薛先生!你臉上灰泥色不見了!你應死不死,必定做了大善事,將來還會得上壽呢!」

  這時候薛二心裏才明白「相從心轉,為善保壽」的道理。他對相師笑笑,說明原委,並且感謝他指點。

  後來,薛二一心向善,活到九十歲才無疾而終。

※ ※ ※

  人生百歲,常懷千歲憂,世事變化萬千,人生只不過短短數十載春秋,榮華富貴都是夢,一旦無常萬事休。

  世上有形的財產,只是短暫的借用,一旦遇上水災、火災、疾病.......等,都能使我的家業突然耗盡。稍許的福份也要靠蒼天庇佑,那裏是吝嗇金錢之人所能享有的呢?世人捨不得布施錢財,來救濟貧苦的同胞,應當觀察一下,從前的富豪,現在所剩幾人呢?一旦我們與世永別,錢財便成為子孫享受和放逸的資本,那能比得上「廣積福德,蒙天庇佑」?

  天地間的福祿,如果不存一些憂勤惕勵之心,會凝聚不來;假使不行些濟人利物之事,則恐怕無法消化!

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

智者的尋找

蓮生/文

  曾經有一名智者,他出發去尋找「真理」。他聽說在很遠很遠很高很高的高山頂,有一位最有智慧的禪修老人。於是,智者翻山涉水去尋找禪修老人。

  終於,他找到了禪修的老人,老人正在入定。

  他耐心的等候老人出定,然後他悄悄的問老人:

  「什麼是生命真理呢?」

  老人附耳告訴智者:

  「這也是我正在思索的。」

  老人說:

  「我也不明白啊!」

  曾經有很多人問我:「盧師尊,我活在人間,到底是為了什麼?」

  「我為什麼而活?」

  「我活著有何義意?」

  「我活著,究竟在追尋什麼?」

  「我活著只為財、色、名位、飲食、名車、豪宅?」

  「………………。」

  事實上,有很多人,探討「生命真理」,但,有更多的人,尋找物欲上的滿足,尋找再尋找,仍然是不滿足的滿足。

  智者尋找真理。

  愚者尋找物欲。

  我終於明白了,世間的人,活在這世間,原來都在「尋找」,「尋找」就是真正的答案。

  問題是:

  「尋找到了嗎?」

  「找著了沒有?」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我自從「牛稠溪」出生,我一樣在尋找,茫無頭緒,當我明白的時候,我告訴大家,我找到的是:

  一、歡喜。

  二、利益大家。

  三、沒有嗔恨。

  四、完全的捨無盡。

  五、離開了愚痴。

  六、一切的善行出現。

  七、沒有粘,也沒有滯,無著於一切。

  八、尊重大家。

  九、與佛的心思一樣。

  十、我契入了真實。

  我尋找到的這十項,就是我的行為,這算不算是真如?算不算佛性?

  我告訴大家:「不算!」

  但,我又告訴大家:「這些行為,是佛性的流露,不知大家懂否?」

  我們行者,是在尋找心?尋找佛性?尋找真如?這就是修行人的人生意義,我覺得這是最有意義的一件事。

  尋找財、色、名、食、睡,那是短暫的生生滅滅!

  尋找真如,才是永恒之道。

  我說:

  這不是言語、文字相傳的知識。然而,我把尋找的智慧,做成了記錄,我來到大家的面前,把尋找的智慧交給了你們。

  這肉身是短暫的,而尋找的智慧放出光芒,「真如」沒有「墳墓」,是恒在的,我搬一個踏腳石,讓大家看得見「它」。

  我給大家的贈禮,不是給你食物去止住飢餓,給你水去止住渴,我更渴望大家因為我這些指出「真如」的智慧,終於找到「真如」。

  大家先尋找「心」,再尋找「佛性」,最後尋找到「真如」,這是我至心的盼望。

盧勝彥文集第193冊《牛稠溪的嗚咽》智者的尋找

2015年3月29日 星期日

不孝婆婆,迭遭橫禍

濟公活佛 降

詩曰:世間百善孝為先,飲水思源不愧天。
   恭敬和顏兼悅色,寬堂共聚樂無邊。

聖示:當一個人充滿歡喜心、慈悲心、包容心時,宇宙能量就會源源不絕地流入其身體內,反之,當一個人的內心充滿虛榮心、怨恨心、嫉妒心、煩惱心的時候,其身體能量就會不增反減的流失,故若能時時保持一顆無私無欲的清淨心,則自然可平安祥和,壽高少病也。

濟佛曰:徒兒隨為師上蓮台,準備出發著書。

王生曰:徒兒遵命!

(此時濟佛口念真言,堂外現出蓮台,師徒二人上了蓮台,快速飛往目的地。)

王生曰:叩問恩師!本堂經過近二十年的著書普化,加上十方善信大德之護持,終於動土興建殿宇,未來可以不用蝸居小巷,也較有發展空間,而對於興建廟宇其意義重大,可否請恩師針對這一點,給大家一個正確的觀念?

濟佛曰:修建廟宇其意義多重,吾略述幾點:

其一,寺廟是教化的場所、「法」的代表:寺廟中有佛道祖師、神仙之法相,世人可藉著禮拜神佛,讓人們學習神佛之精神與事蹟,進而改變偏差的思想,引導正確之人生觀,讓社會多一份祥和。

其二,寺廟是人、神溝通的場所:通常世人皆可在廟裡借助「擲筊」與「籤詩」,與神靈溝通,進而帶給人們心靈上有所寄託。

其三,寺廟有調補風水、地氣、地脈之作用,事關重大,例如唐代袁天罡、李淳風在終南山建塔,而調整大唐風水或長安風水,即可說明這個古老道理。

其四,修建寺廟,可以超度亡魂、遊魂、野鬼,因為虛空中遊魂、野鬼甚多,必然會影響陽世的安定,故修建寺廟乃陰陽兩利之事。

世人進入寺廟就是進入了道場,也就是改變人心的開始,因此修建寺廟其意義甚多、甚大也。

王生曰:叩謝恩師之說明,相信未來本堂殿宇完成之後,能為社會帶來更大的貢獻。

濟佛曰:然也,此乃必然之事。

(師徒二人談論間,蓮台已抵達一民宅。)

濟佛曰:目的地已到,徒兒下蓮台。

王生曰:徒兒遵命!下了蓮台,映入眼簾的是一間二層樓的透天厝,隨著恩師進入屋內後,即看見一位年約五十餘歲的婦人正在客廳看電視,叩問恩師,今日是要訪談此位婦人嗎?

濟佛曰:然也,待為師將其元靈調出,你訪問她為何會近年厄運連連之因由,以做為世人之警惕。

(此時濟佛以佛扇一搧,婦人之元靈即被調出。)

王生曰:女菩薩您好,因為今日濟公活佛恩師奉旨領我訪遊著書勸化世人,而我看您身穿脊椎鐵衣,身旁還有一枝拐杖,似乎脊椎有受傷,不知您為何會如此?可否說說因由,作為著書案例,積一些功德。

(婦人經濟公活佛點化後,即娓娓道出。)

婦人曰:我真是禍不單行,二年前我在市區外環道路上騎機車時,被一部小貨車追撞,小貨車不但沒有下車關心,反而肇事逃逸,而車禍更造成我左腿骨折、左膝蓋骨碎裂,經開刀後,現在膝蓋變得直挺挺的,關節僵硬不太能彎曲,醫生說以後要更換人工關節。

去年我去踏青時,又因為休閒步道濕滑而滑倒,造成右大腿骨頭龜裂。就在傷勢復原沒多久,一日在家中擦拭樓梯時,不小心從樓梯滾下來,造成脊椎斷成三截,經開刀治療後,脊椎打上數根鋼釘與上螺絲,住院住了二十餘日,前幾天剛拆完線,現在在家中復健和門診追蹤。

而我會遭受這些意外,完全是因為我近幾年對婆婆不孝的關係。因為從我結婚之後,我婆婆即很勢利眼看不起我,所以二人關係並不好。後來我公公過世後,我婆婆即輪流住在三個兒子家,但是每次住我家,我都會常用惡毒的言語罵她,加上她有輕微失智症,因此更讓我火氣肚中燒,常詛咒她早點去死,甚至對左鄰右舍也不諱言的表明要她早死,最後沒想到這些毒咒反而應驗在我身上,讓我橫生意外受苦連連。

濟佛曰:妳婆婆對妳不好自有她的業力要承受,但妳不孝的業力,也需要自己承受,而且未來妳也會娶媳為人婆婆,若是妳不改變,他日就會過著和妳婆婆現在一樣的日子了,妳好自為之!

(此時濟佛佛扇一搧,婦人之元靈又重返體內。)

濟佛曰:好了!今日就訪談至此,我們回去吧!

王生曰:徒兒遵命!

(此時師徒二人上了蓮台,蓮台往虛原堂飛回。)

濟佛曰:虛原堂已到,徒兒下蓮台。可,吾回。

因緣與果報-第二十六章 不孝婆婆 迭遭橫禍

2015年3月28日 星期六

如何修道

  有學僧問馬祖道一禪師說:「請問老師,如何修道?」

  馬祖道一禪師聽到學僧這麼發問,就搖搖頭說:「佛道不是用修的,如果真有一個佛道可修,即使修成了,也會有壞去的一天。可是如果不修的話,那與凡夫又有什麼兩樣呢?」

  學僧聽了,似懂非懂,又進一步問說:「那要如何才能通達佛道呢?」

  馬祖道一禪師回答:「自性人人本自具足,只要能在善惡事相上不起分別、無愛無瞋,這樣就可算是修道人了。如果修道只是一味地追逐善行、棄捨惡事及觀空入定,那麼這些都還屬於有作有為,是特意造作的;甚至,如果還向外馳求,那麼離道就更遠了。要知道,一念妄想,即是三界生死輪迴的根本,如果沒有這一念的執著妄想,便可去除生死的本源,獲得法王的無上珍寶。」

  學僧聽了馬祖道一禪師的開示,終於頓然有悟。

  「至理忘言,時人不悉,強習他法,以為功能,不知自性是個微妙大解脫門,具足一切妙用,從古至今,無少欠缺。猶如日輪,遠近斯照,雖及眾色,不與一切和合,靈燭妙明,非假鍛煉。為不了故,取於物象,但如捏目,妄起空華,枉自疲勞,若能返照,無第二人,舉措施為,無非實相。」

※ ※ ※

  人生落後天迷昧本真已久了,道雖然各自俱有,大地眾生皆有佛性之俱足,久而不能顯現,故須要求道,得明師之指點,顯露本來之面目也。

  至於道者,天命也,在天曰理,賦人曰性,人皆得天命而謂性,故曰,天命之謂性。

  既然,道則是理,理則是性,此性是天道之化名,所以性可謂佛也。

  性既是佛,故佛與性之名詞雖異,而本一也。

  人之生,本為道,為佛,還須求什麼道,學什麼佛否,這都是自家之物,何必向外覓道,向外覓佛,所謂以道覓道,以佛覓佛耳。

  因為人有道方可以成道,人有佛方可以成佛,所謂成道與成佛之名詞,這都是未達彼岸之假名詞,至於大地無眾生之時,那有佛之名言耳。

  其實求道二字是求知之義,為求知道耳,知有大道,知有天道之性,而使其恢復本來之面目,與天地合其德之謂求道之意義。

  故求道得道,並非真的求道,亦非真的得道,更非真的成道,故不是重新得來之道。

  人之性雖曰天理,而有三能也。因為理,理之動則是能,此能是人之生命力,萬物亦然,俱有生命力,與天地之理同性,因有生命力,為欲維持生命之本能,故有食,為欲延續生命之本能,故有色,為光大生命之本能,故有道。

  道為性之本,與宇宙之真理同在,這就是宇宙之同體此謂公,故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求食與色,此則為私,從其公則聖,從其私則凡,所謂求道之求知,乃欲明本識末也。

  孟子曰;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放什麼心耳,放失本來之天心,此天心若放失,只是求食與色,故道不現,為求到道之流露,當然就要求明師了。

  當今之世,人生不知自己有道,以為道是身外得來的,猶似魚之在水,不知有水,人之在道,不知有道,沉迷在物慾妄想之中,故以求道二字誘之於入道,再次第講解成全,使人人明其本體,至於全體之大用,表裏之精粗達到者,是謂復性之初也。

  人生本自有道,而不知有道,故要求道。

  人生本自有道,而不知道是何物,故要求道。

  人生本自有道,而不知如何現道,故要求道。

  人生本自有道,而不知悟道,故要求道。

  人生本自有道,而自己離開道,故要求道。

  人生本自有道,而自己不能見道,故要求道。

  人生本自有道,而自己不能明道,故要求道。

  人生本自有道,而自己不能體道,故要求道。

白陽天柱

2015年3月25日 星期三

財與德二擇其一

  楊榮是明朝時代福建省建寧縣人,他的祖宗三代都是劃渡舟的船夫,直到楊榮這一代,才讀書做官。

  有一年,村子發生了水災,洪水沖毀房屋,溺死了的很多人,居民的財物,都隨著滔滔的洪水漂流滿河。

  很多搖渡舟的船夫,都乘機大發水災的橫財,爭著撈取漂流在河中的財物,滿載而歸。可是楊榮的曾祖及祖父,雖是貧窮的渡舟夫,卻不因橫財而動心,只是全心全力救渡水災中沉溺的人。

  那些被救出的災民,因為都是家破人亡,也無法報答救命的恩德。這時,其他撈取財物的渡舟夫都成了富人,獨有楊榮的曾祖及祖父,只救人而不撈財,還是貧窮依然。鄉人們認為姓楊的渡舟夫錯過了千載難逢的發財機會,暗暗譏笑楊氏父子真是大傻瓜。

  到了楊榮的父親一代,家境才漸漸的寬裕。有一天,一位道人經過楊家的門口,對楊榮的父親說:「你的父親及祖父積了很大的陰功,子孫應當貴顯,最好把你父親及祖父葬在某地。」

  楊家按照指示的地點安葬,就是現今的白兔墳。後來楊榮誕生,自幼讀書很聰明,二十歲就考中了科舉,官做到了三公,皇帝還追贈他祖父及曾祖父同樣的官階。子子孫孫很興盛,在社會上都有美好的聲望。(取材自懿行錄)

※ ※ ※

  世人只知在財利上汲汲的營造,而總是把善功善德之營造把它忘掉,實堪慮焉!財與利乃是短暫的、虛幻的、不切實際的,只是肉身欲念的滿足而已。而善德則是長遠的、實際的,本身性靈根源之所在,兩者相較之下,可看其差異也。再愚笨之人也知道應從後者著手,認真確實的去經營才對。

  世間甚多之人,自起家就拼命的在財利上用心計較,但對於任何之片德、片善而置之不理,到頭來積存無任何之功德而悔恨不已,甚至於有人不知求福、得福之道,捨棄了己身善功善德之行舉而一再的祈求!請問這會得逞嗎?自古有言:【積善之家有餘慶,積不善之家有餘殃。】這正是此理之寫照,怎可舍本而逐末的企求?是沒有感應的。

  故盼世人要能隨時隨地,不論身份年齡,有機會就抓著不放,勇於善德之營造,惟有本身能積善德始有真正美滿之功果。

思歸覺路-第三十九章 善德的營造

治安良好──新加坡

蓮生/文

  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我一直想找一個可以真正安居的國家,這個選擇一直盤踞在我的腦海。

  「安居」就是能平安的居住,沒有任何干擾。我現在必須「面對現實」,而不是生活在「心靈世界」。

  曾經我質疑:

  「這世界上的國家,何有淨土?」

  內心不由得感到懷疑,人類的心靈,社會道德的力量到底有多重?還是道德淪喪?

  以我自己個人來說,我自問自答:

  「你會偷人家的東西嗎?」

  答:「不會。」

  「你會搶人家的東西嗎?」

  答:「不會。」

  「你會打架殺人放火嗎?」

  答:「不會。」

  「你會想到做這些事嗎?」

  答:「根本連想都沒有想過。」

  是的,我想有很多人、很多人,都不會去偷、去搶、去打架、殺人、放火,絕對大多數人是充滿睿智的,是心地善良的,是有道德良知的。

  但是,在這世界上如何去找到,身心可以安居,毫無恐怖的淨土,有這樣子的國家嗎?

  我生在台灣。

  台灣的治安──綁票王國。

  五千年文化的中國──充滿了無數的「千島湖事件」。

  我移民美國。

  美國的大都市──經歷過無以計數的槍林刀雨的奇聞軼趣。

  加拿大──溫哥華盜賊如毛。

  東南亞的:

  香港、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

  泰國、印尼、菲律賓──連官員都伸手,那裡的治安真令人意想不到。

  南美的巴西──車子遇紅燈也要衝過去,不能停,一停就有打劫。

  歐洲義大利──邂逅壞運的機會相當多。

  非洲──疑問重重。

  我聽到很多很多偷盜搶劫的事,發生在全世界上每一個國家,貧窮落後如印度,文明科學如美國,治安的問題,應該困擾著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這個治安問題,真可謂搔破了治安人員的頭皮也無濟於事。

  我認為,「治安」是很可怕的一件問題,在世界各國已很難找到有「治安良好」的國家,或許已有愈來愈多的人,迷失在金錢物質的享樂之中,認為強取豪奪才是發達之道,卻未曾警覺人類正面臨不斷的喪失自我及自己的道德品性,這是我覺得最悲哀的一件事。

  我的心靈體會:

  安安分分。

  無欲無求。

  無上妙樂。

  但,今之世人:

  爭名奪利。

  水深火熱。

  為達目的。

  死不甘休。

  我想:問題就是在這裡。



  在新加坡,我問一位弟子:「治安如何?」

  答:「治安良好。」

  我很驚訝。

  新加坡有新加坡的作為,現在新加坡法令是,到了新加坡,請不要帶「口香糖」,在新加坡不得口中嚼「口香糖」,同時你買不到「口香糖」,新加坡政府把「口香糠」趕出了自己的國度。

  新加坡想建立一個「全世界最乾淨的花園王國」,所以致力於環境清潔的的工作。

  他們認為:「口香糖」的善後處理最為頭痛,人們隨口吐「口香糖」,黏在地上,很難清洗,黏在衣服上,也很難除去,「口香糖」到處黏的情況非常嚴重。於是,一不作,二不休,乾脆禁示「口香糖」進入新加坡,新加坡也禁示賣「口香糖。」

  於是,「口香糖」在新加坡就死定了。

  弟子告訴我:

  新加坡的「治安良好」有諸多因素:

  一、人口集中,好管理。

  二、地小好管,土地面積不大,四面環海,犯法的人無法躲藏,只有跳海。

  三、刑罰嚴重,有死刑、絞刑、笞刑……。(據說「笞刑」,只要一鞭,如同刀割,痛入心脾,半年也不會好,更可怕的,一輩子留下痕跡。)

  四、就算是亂丟垃圾,也要重罰。

  五、新加坡刑罰之多,執行最嚴厲,令人不肖之徒不敢輕易的觸法。



  新加坡的乾淨使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新加坡固然保存了東方之美,同時也摻雜了一點過去英國殖民地的氣息,高大優雅的建築群,還有各種宗教融合在一起的特色,東方市場飲食攤的市集,所販賣的項目,有東方的,有西方的。

  這裡的商品,不同於香港,香港假貨多,而新加坡真貨多,有廉價的,也有昂貴的。

  當一位身材嬌小,而打扮得體,十分嬌美的女弟子,引導我參觀大百貨公司的時候。

  我乘機問她,住在新加坡的觀感。

  她五官小巧端莊,雙唇卻出奇地薄,很明顯是一位講話善巧的小姐。

  她反問我:

  「師尊認為新加坡如何?」

  我答:

  「現代而舒適。」

  「大部份的人都這麼說,但也有少部份的人認為,是官治而非民主。」

  「太官治則繃得太緊,使人不舒服,但太民主則近乎放逸,也是一種悲慘的混亂。要把法律與人情調御的剛剛恰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師尊看得很準。」

  我答:

  「不,只是因為我喜歡觀察,比較深入人類的內心世界,做為一個人類的大導師,我是帶著欣賞的心情,來走這一趟人生之旅的。」

  我想到:

  新加坡的治安與日本的治安,這兩個國家,在這世界上是「治安良好」的師範之國吧!

  但,方法不同──

  新加坡在體制上用功夫。

  日本在教育上用功夫。

  我始終有一個感覺,日本人的禮貌,似乎不是裝作出來的,而是天生就是如此,也就是說,這是一種民族性,而形成這種民族性,是長久而來的文化教育。

  日本的治安良好現況,當然不是一天兩天去造成的,而是不以為意的自然現象。

  比起西方國家來說,西方人的禮貌是帶著一種自以為高貴的虛偽。

  西方國家的道德淪喪已經是嚴重到無藥可救的地步了,再不從教育著手的話,人與禽獸的價值幾乎相等,甚至有很多的匪徒,根本不如禽獸。

  西方國家的宣傳媒體,甚至鼓勵。

  髒亂。

  野蠻。

  暴力。



  在芝加哥,我親聞親見──

  一個夜歸者,開車經過「較不安全地帶」,車子停下在STOP時,再緩緩開動,右側線路猛飛一部車子過來,「碰」的一聲巨大碰撞,車禍發生了。

  撞人的車子,走下五個大漢。

  我還以為是救人來的。

  原來不是,被撞的車子(由右側撞)損失嚴重,車子內的人,胸骨斷了八根,腦震盪。

  那五位大漢,拉開車門,便動手搶劫,皮包、現錢、證件、旅行支票、皮箱、首飾……一掃而光。

  五位大漢,根本對倒在血泊中的人,連看一眼都沒有,一點憐憫的心都沒有。

  搶劫一完,揚長而去。

  這是現最流行的:

  「車禍搶劫」。

  在紐約,我新聞親見──

  一家餐館,深夜打烊時光。

  撞入二位矇面匪徒,手上均舉著槍,要會計打開「收銀錢」。

  一位經理,不明就理的從裡面剛好走出來,匪徒以為來了救兵,一陣惶恐,就開槍把經理打死了。

  匪徒一不作,二不休,凶性大發,把會計也打死了,在餐館內尚有二位食客。

  照樣給「衛生丸」,一一幹掉。

  最後抓了「收銀機」的錢,揚長而去。

  (這兩幕驚心動魄的場面,不是電影,而是大都市日日夜夜都在發生,生存在這恐怖的世界裡,怎會令人心安)

  我深深體會到:

  人心怎會變得這麼壞?

  如何去喚醒這些人的良知。

盧勝彥第111冊《走過天涯》治安良好──新加坡

2015年3月24日 星期二

萬人敬愛的司馬光

  司馬光字君實,是宋朝人,曾經侍奉過宋仁宗、英宗、神宗三位皇帝,並且做到宰相,深得朝廷上下敬愛。

  他小時候很有機智,有一次和一群小朋友在庭院裡遊戲,有一個小朋友爬到水缸上,一不小心跌入缸中,當時小朋友們都十分害怕,紛紛逃避,只有司馬光很迅速的拿起石頭,用力將水缸打破,讓水流出,才把那小朋友救了出來。

  一時,大家都稱讚他小小年齡就如此地勇敢、機智將來一定可以成材。

  而他從小就善於學習,做事很果決。有一次,當他還幼小時,想吃胡桃,卻剝不動皮,他嘗試了二、三次都無效,便請婢女用熱湯替他燙脫了再剝掉。

  恰巧他姐姐從外頭回來,看到弟弟這麼幼小卻剝得動胡桃皮,不禁問他:「誰幫你剝的?」

  他一時得意就說:「我自己剝的!」

  這時父親在旁,看得清楚,便斥責他:「年紀小小,怎可說謊!」

  司馬光當下慚愧、警覺,便永記父親的教誨,終此一生再也不說謊了。

  所以他曾經對人說:「我這一生沒有什麼好過別人的地方,只是一向行事光明磊落,沒有一件事情不可以對人說的!」可見他是一位多麼坦坦落落的有道君子啊!

  他一生為人忠厚,行事正直,忠君愛國,當年他奉朝廷派道居住洛陽時,當時洛陽的風俗不好,民情多惡,但自從他到任後,處處以身作則,勤政愛民,不論什麼事情,處處為老百姓設想,加上他博學多聞,性情溫和,時常歡化人民,所以久而久之,老百姓都聽他的話,漸漸地轉變風俗。甚至做生意的人都不敢任意擅取厚利,做官的人也不敢隨便貪污,大家都紛紛地效法他,以至他的政績蒸蒸日上,地方老百姓愈來愈淳厚、善良。

  他在洛陽當官多年,為官非常清廉,而對待人民都如同自己的子女。因此全城老百姓,只要經過他的官府,一定舉手頂禮,心中由衷感謝他。

  後來皇帝得知他的仁政,嬴得人民的愛戴,知道他是一名好官,便要他到朝廷當宰相。當洛陽城的老百姓得知這個消息時,大家都一一來請司馬光留下畫像,以給洛陽城的人瞻仰膜拜。

  而當他要離開洛陽城時,竟然全城的老百姓全部都出來送他,與他一一揮別,甚至還有許多人含著眼淚哭泣,捨不得他離開,他的仁德,深深地感動在老百姓的心底。

  而當他到達京城時,當地民眾早已聽到他的德政仁風,便爭著來看他的風采,以至於他車子的前進十分困難,等到他住進私人住宅後,民眾還相爭著爬上樹去看他,甚至屋頂的瓦都踏碎了,樹枝也折斷了。

  縱然他隨從的僕人大聲地阻止他們,他們也還不肯下來,只說:「我們只是希望能夠認識司馬溫公罷了!」

  一個人的德行能夠感召、攝受老百姓,讓老百姓知此的敬重、愛戴,也就可想而知他平日為人的敦厚、有德了。

  宋神宗時,當他入朝作到宰相,仍然夙夜憂動,盡心民事,使全國各地都受到他的恩惠,而天下百姓沒有一個人不稱讚他忠於國家、愛護人民。為人、作官能像司馬溫公這樣,實在是一個良好的模範。

※ ※ ※

  仁者,心存慈仁、關愛人人,亦乃是儒家進德修業所嚮往的境界。

  從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止於至善,說法不同,其理一也。而世之人又何以煉就到此境界呢?由日常生活中涵養,從己身著手,依四正勤精進不懈,日日三省吾身,以致己立立人,己達達人,足以影響週遭之人也。

  心存慈仁好修德,有德者,方能感化、教化人人,然若未能先正善己身心,又豈能感化、教化人人乎!希多勉力悟行之。

虛原雜誌第205期

2015年3月23日 星期一

不坐臥高廣大床

  從前慕喆禪師經常夜坐不睡,他用一段圓木當作枕頭。每當稍稍睡著一會兒,圓木一滾動,他便醒了,又起身像原來一樣打坐。

  常年堅持如此,有人認為他用心修煉,太過份了。

  慕喆禪師回答說:「對於體悟般若智慧,我一向資質淺薄。若不刻苦磨勵志氣,恐怕會受到五蘊妄心的干擾。況且睡夢之中虛幻不真,何必要睡那麼長呢?」

  睡眠,雖然不是犯罪的禍苗,可是在學佛修行的人也是不可以貪戀的。要知道多睡的毛病,不但使人懈怠,而且會增長愚痴,何況光陰迅速,人命無常呢!

  「一日修來一日功,人生枉度總歸空。慇懃不怠無憂慮,參道勤勞道益豐。」

※ ※ ※

  八關齋戒中有「不坐臥高廣大床」,此戒何意?用在對治人之劣根惰性。古昔之人,凡在官商豪門之家,都有一張以上之廣大寬敞,而且非常舒適之躺椅,有者亦曰太師椅,或貴妃椅。古印度之修者,甚多因其出生豪富、權貴等家族,故有此臥床當屬合理。

  因此,使行者在如此寬敞、舒適之臥床上躺坐,不但有失修行者之形像,進而使人身潛藏之惰性油然而起,漸漸流失自我心志、節制身軀之掌控能量,一旦蔓延,則修行心志恐亦淡退。

  試看今人,更大幅躍進發明一種「懶人沙發」,可以隨坐者之身軀如何扭曲變化,而相應;雖是文明的享受,但卻是修行者之毒鴆,故必須嚴設戒限。

  復次,「高廣大」所代表之意義,是:我比你們更高等;養成驕奢愩傲,大大斲喪修行者根器,並且更違背眾生悉皆平等之妙義。因此行者當需戒慎,而時時惕勉。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十四、不坐臥高廣大床

2015年3月22日 星期日

十秒鍾驚險鏡頭

  很久以前,德國一家電視台推出高薪征集「十秒鍾驚險鏡頭」活動。在諸多的參賽作品中,一個名叫「臥倒」的鏡頭以絕對的優勢奪得了冠軍。

  拍攝這十秒鍾鏡頭的作者是一個名不見經傳剛剛踏入工作崗位的年輕人,而其他參賽選手多是一些在圈內很有名氣的大人。所以這個十秒鍾鏡頭一時引起轟動。

  幾個星期以後,獲獎作品在電視的強檔欄目中播出。那天晚上,大部分人都坐在電視前邊觀看了這組鏡頭,十秒鍾後,每一雙眼睛裏都是淚水,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德國在那十秒鍾後足足肅靜了十分鍾。

  鏡頭是這樣的:在一個小火車站,一個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崗位,去爲一列徐徐而來的火車扳動道岔。這時在軌鐵的另一頭,還有一列火車從相反的方向駛近小站。假如他不及時扳道岔,兩列火車必定相撞,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這時,他無意中回過頭一看,發現自己的兒子正在鐵軌那一端玩耍,而那列開始進站的火車就行駛在這條鐵軌上。

  搶救兒子或避免一場災難——他可以選擇的時間太少了。那一刻,他威嚴地朝兒子喊了一聲:「臥倒!」同時,衝過去扳動了道岔。

  一眨眼的工夫,這列火車進入了預定的軌道。

  那一邊,火車也呼嘯而過。車上的旅客絲毫不知道,他們的生命曾經千鈞一發,他們也絲毫不知道,一個小生命臥倒在鐵軌邊上——火車轟鳴著駛過鐵軌邊上,絲毫無傷。那一幕剛好被一個從此經過的記者攝入鏡頭中。

  人們猜測,那個扳道工一定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後來,人們才漸漸知道,那個扳道工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許多記者在進一步的采訪中了解到,他惟一的優點就是忠于職守,從沒遲到、早退、曠工或誤工過一秒鍾。

  這個消息幾乎震住了每一個人,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兒子是一個弱智兒童。他告訴記者,他曾一遍一遍地告誡兒子說:「你長大後能幹的工作太少了,你必須有一樣是出色的。」

  兒子聽不懂父親的話,依然傻乎乎的,但在生命攸關的那一秒鍾,他卻「臥倒」了——這是他在跟父親玩打仗遊戲時惟一聽懂並做得最出色的動作。

2015年3月21日 星期六

冥間見大明星

蓮生/文

  在「神行」中,見到有一面之緣的大明星,這位大明星曾是一位最閃耀的巨星,世界各國公演,享譽全世界,是數一數二的,紅得發紫,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但,他早逝,只一剎那,便在娑婆世界消失了,如同慧星一樣,光芒萬丈,突然消杳,令人錯愕!

  他看見我,「嗨」了一聲,往日的氣焰全沒有了。

  「你在冥間?」我問。

  「是的。」

  「冥吏對你如何?」

  「一視同仁。」他答。

  「你在陽間,萬人敬仰,掌聲如雷,人人對你如痴如醉,冥吏沒有找你簽名?」我開玩笑。

  他答:「盧師尊,你笑我啊!」

  我很正經的問他一個嚴肅的問題:「你為什麼會那麼的早,就離開人間?」

  他答:「其實我可以再紅個十年,只因為有一位化妝師,在後台幫我化妝,我嫌他手腳粗劣,嚴厲而狠狠的罵了他一頓,又用腳踢他,叫他去死!」

  「結果呢?」

  「那位化妝師回去後,愈想愈氣,受不了我的侮辱,竟然上吊自殺了,真的死了。我原本是大明星,他只不過是小化妝師,死就死了,他是自己自殺的,怎能怪我,我不放心上。但,在冥間大不相同,我確實叫他去死,而且打罵侮辱他,我因此過,便早逝了!」

  「啊!」我聽了很吃驚。

  「確實是如此。」他說。

  「你現在如何?」

  「我當然後悔,我是苛虐下人,所以才早逝。」

  我與大明星交談之後,始明白他早逝的原因,這種過失容易犯。所以對待下人、對待奴婢、對待殘障、對待老弱,都要體恤的到,最好不要打罵,寬和一些,對於愚蠢的人,要有耐心教導,尤其不能用暴力,也不要叫人去死,在這方面,不謹慎的人,特別多,要小心了。

盧勝彥文集171冊《玻璃缸裏的金魚》冥間見大明星

2015年3月20日 星期五

謙讓美德

  從前,齊國有一對很要好的朋友,一個叫管仲,另外一個叫鮑叔牙。年輕的時候,管仲家裡很窮,又要奉養母親,鮑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資做生意。

  做生意的時候,因為管仲沒有錢,所以本錢幾乎都是鮑叔牙拿出來投資的。可是,當賺了錢以後,管仲卻拿的比鮑叔牙還多。

  鮑叔牙的僕人看了就說:「這個管仲真奇怪,本錢拿的比我們主人少,分錢的時候卻拿的比我們主人還多!」

  鮑叔牙卻對僕人說:「不可以這麼說!管仲家裡窮又要奉養母親,多拿一點沒有關係的。」

  有一次,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進攻的時候,管仲都躲在最後面,大家就罵管仲說:「管仲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

  鮑叔牙馬上替管仲說話:「你們誤會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著他的命去照顧老母親呀!」

  管仲聽到之後說:「生我的是父母,瞭解我的人可是鮑叔牙呀!」

  後來,齊國的國王死掉了,大王子諸當上了國王,諸每天吃喝玩樂不做事,鮑叔牙預感齊國一定會發生內亂,就帶著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國,管仲則帶著小王子糾逃到魯國。

  不久之後,大王子諸被人殺死,齊國真的發生了內亂,管仲想殺掉小白,讓糾能順利當上國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時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沒死。

  後來,鮑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糾還早回到齊國,小白就當上了齊國的國王。小白當上國王以後,決定封鮑叔牙為宰相。

  鮑叔牙卻對小白說:「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強,應該請他來當宰相才對呀!」

  小白一聽:「管仲要殺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請他來當宰相!」

  鮑叔牙卻說:「這不能怪他,他是為了幫他的主人糾才這麼做的呀!」

  小白聽了鮑叔牙的話,請管仲回來當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幫小白把齊國治理的非常好呢!

※ ※ ※

  讓者,己之有所推以予人也,應受而推之謂也。讓為成禮之始,禮曲禮曰:「退讓以明禮。」故君子居上而不驕,謙讓溫和;居下而不悖,禮讓以法之,此謂讓遜之德在內,讓篤之道在外者也,此為君子立德之本。

  君子處世,德讓為美,大公無私,不爭不鬥,己之所有,推予他人。貨物之藏,不必為己;力之所出,不必利己。故禮運大同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老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此為推讓而得大同之功也。

  讓者,推賢尚善之謂也。此為書堯典所曰之「允恭克讓」之意也。讓之為禮,仁心之德所生,為君子讓賢得眾,道正天下之大本也。絲毫無自私偏袒之心,見賢則舉,見善則揚,君子之貌,恭敬色如,讓遜和眾,無爭名奪利之事,及其爭也,必也修德尚藝之事,揖讓而有禮。故書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此為君子立德,修身養性也。讓道出乎心德,不求勝負之虛假名利,勝者不驕,敗者不餒,此為推賢尚善之道也。

  讓者,厚人自薄之謂,即先人後己之意也。仁人君子有讓人之美德,不以小過而責人,不以小失而怨人,必也諄諄教誨,使之心悅誠服,從新為善,豈不美哉!仁人君子亦有自薄之意志,己有微小之過失,當立即改過,不以小過而不改,不以小善而不為,故君子每日三省己身,拳拳服膺之,擇善固執,捨己為人,讓人為先,以成禮之。

佛說仁義禮智信-第四節 讓

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

布毛中的禪意

  鳥窠道林禪師的侍者會通禪師,本名吳元卿,相貌端正莊嚴,幼年即十分聰慧敏捷。唐德宗時,在皇宮內當官。

  有一年春天,宮中百花齊放,吳元卿見此美景,流連忘返,忽然聽到空中有聲:「此為虛妄之相,開謝不停,能壞善根。」心中因而萌生了出家之志。

  於是在二十二歲那年,他數次向皇帝請求辭官,皇帝最後才勉強答應。後來,他便在鳥窠禪師座下披剃出家,法名會通。

  會通禪師出家後相當精進,時常誦持大乘經典,並修習禪定,可是始終無法開悟。

  有一天,會通突然向鳥窠禪師辭別,禪師就問他:「你要去哪裡?」

  會通回答:「我是為法出家,但是和尚並沒有為我說法,所以我想四處參訪,尋求佛法。」

  鳥窠禪師說:「若論佛法,我這裡也有少許。」

  會通問:「什麼是和尚的佛法?」

  只見鳥窠禪師從衣服上拈起一根布毛,輕吹了一下,會通當下廓然大悟,繼續隨侍在鳥窠禪師身邊二十年,人稱「布毛侍者」。

  會通禪師因「一根布毛」而領悟到:

  佛法遍一切法界剎塵,它是無所不包,無所不在的,而禪與生活則密不可分,假若脫離了人間,離開了生活,就沒有佛法可言。

  一般人往往忽略了近在身邊的佛法,反而千里迢迢向外去求法,因此鳥窠禪師以「若論佛法,我這裡也有少許」來點醒會通。

  雖是平凡的一根布毛,可是在悟道者眼裡,卻蘊含著重重無盡的因緣妙諦,布毛裡有禪意,吃飯睡覺裡亦有解脫大道,就看吾人能否會意?

※ ※ ※

  夫,悟道何乎?悟道者,徹理、覺醒、深參、了解、反省也!道傳千篇、道在自然、道盡藏於萬物人事。故,天有道、地有道、草有道、人有道,萬物生成自然蘊涵無邊之道理,包藏微妙之妙義。

  唯,人存天地之間,包含於大道之中,掌道卻不知有道、握道卻弗思惜道、知道卻不知悟道,日日夜夜,意馬心猿,莫衷一是,朝求一道,夕亦追逐他道,隨人翩翩起舞於紅塵俗論之中,自我誆稱求道、修道、學道、悟道,實真為迷失於大道亂象,洪流之中。非道亂人,然實人自亂腳步,優柔於亂流、物慾、煩惱中,而無法自拔、自持,豈不哀哉!嘆哉!怪哉!

  幸,皇天慈愍,普降大道,期在暗礁中生起光明,盼在狂瀾中駛開慈航,望在亂道洪流中灌注暖流,殷望大道修子得聞此光明如日之大道,而醒悟自心,體認自身之妙貴,醒覺今生之難得,進而能知道、修道、習道,悟道而了道、圓道。

悟道箴言 序

2015年3月18日 星期三

惡妻逆子災

  惡妻與逆子,想避不能,想不認也不得,實在是一件非常痛苦又無奈的事。眾生在過去生中,結造不善因緣,如今成為一家人,如何擺脫糾纏?

  過去生中,貪圖他人女子的美色,以強迫威脅美麗女子必須納進門庭;或有女人,生在富裕家庭,乃至權貴之女,貪圖男子俊俏而強迫成婚,如此因緣,必獲惡妻或惡夫之果報。有人專結惡緣,欺人大小,並且有圖謀他人家業,乃至曾有忤逆爹娘、不敬尊親之人,必有逆子孽女前來索報,讓世人躲避無門,受盡百般牽制與束縛。

  有人年紀已高,本該是安享天年之時,不料家有逆子孽女,不事生產,生活處處還得老人家親自奔波,獲取微薄錢財,以提供逆子揮霍;稍有提供費用不足及其稍有不如意之時,則遭來忤逆子女的拳打腳踢。

  家逢惡妻,日夜不得安寧,在外越軌,反而有理,索夫之財而供其他男子使用,乃至不盡婦德,紛爭不休。或有人夫毆妻如犬,乃至推入火坑賺取錢財,以供日常揮霍,如此惡孽因果,糾纏不清。

  在十八年前,於彰化地區,有鍾某人,透過友人介紹而與妻子相識,婚後本尚和諧,只為一場演唱會而開始夫妻的紛爭。為人妻的本該順從丈夫意見,因其丈夫事業忙,有客戶需要接洽,而未能同赴演唱會;在其妻心理則認為沒陪伴我就是錯,從此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並且在外尋找異性緣,多次越軌,被其夫發現而勸誡;反而唆使男友毆打其夫,並且說是鍾某沒情調,不知陪伴妻子等言語,數落著鍾某,使鍾某又氣又恨又不捨的離去。

  追溯鍾某在多生以前,乃是王孫公子,只因為心儀某農家少女,但此少女卻已經有一名訂了婚的未婚夫,二人又是青梅竹馬;然而因為王孫公子的心儀,必須拆散有情人。因緣際會,現在的鍾某亦與那農家少女成了夫妻,但當時的未婚夫,亦出現在二人之間,成為鍾妻的越軌對象,看在鍾某眼裡,卻只能默默接受,絲毫抗拒不得。

  在十年前,於中和地區,乃有胡氏婦人,年方五十,育子二名,長子生性懦弱,次子卻兇殘,並且無所事事。家中經濟端賴婦人打點,所有積蓄全讓次子給花盡,並且經常向胡氏索財,凡有遲給或提供金錢不足使用,便要換來一陣怒罵,甚至鞭打。胡氏生活如此困頓,又遇忤逆惡子,本想尋短,卻又不捨長子憨厚之獨自生活,因此曾經多次搬遷,不久又被其次子找到而需索無度。

  追溯胡氏於過去生中,乃是一名聰穎與頗有主見的姑娘,當踏進夫家開始,便盤算著如何謀奪夫家財產,先是打好與夫家大小的人際關係,再逐漸呈現出自己才能之所在,令翁尊器重,逐漸的將重要產權移交給她管理,到後來的歸於她的名下,至此家產全在她的手掌心;夫家大小的經濟出入,原本財務甚為自由,最後卻得看媳婦臉色,尤其翁尊埋怨在心裡,婆婆亦只能抱怨。如今婆婆投生為其次子,長子則是其夫轉世,而翁尊轉世後,目前尚在冥府。因緣際會,糾纏不清,致使其次子不斷的對胡氏需索無度,乃至傷害其身。

  以上事例,奉勸世人,平時善結良緣,莫造不善,世間一切皆為虛無,並且無常,唯有「勤奮自強,克儉養廉,克難養德,克勤培仁」,方才是人生應有之精神與行為也。

末法消災錄第三十章  惡妻逆子災

2015年3月17日 星期二

儘量勿惹人厭惡

蓮生/文

  我們有一位友人,有時會拜訪我們的寺廟。只要他一至,我們均退避三舍。

  這位友人惹人厭的原因是:

  「口臭異常」。

  進一室,全室皆臭。

  進大殿,全殿皆臭。

  進餐廳,避與同座。

  他有事會來。

  他沒事不請自來。

  來了,我們都頭很痛。

  我們說:

  「大殿內有很多的金剛護法,佛菩薩,是不是他一到,全逃之夭夭!」

  我們說:

  「放一束玫瑰花,在他的面前,玫瑰花會很快的枯萎。」

  他只要找我談話。

  我必須先吸一口清新的空氣,閉著呼吸,跟他應酬幾句。

  然後快快閃人。

  我嘗試的問:

  「你多久沒洗牙了?」

  或問:

  「你腸胃是不是須保健?」

  他答:

  「我牙齒很健康,我腸胃正常。」

  我們哭笑不得。

  在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反省自己了,我們是不是像他一樣。

  「口臭。」

  「腳臭。」

  「倨傲。」

  「鄙視。」

  「憎惡。」

  「喋喋不休。」

  「造作。」

  這些都是會影響惹人不喜,也引人不悅的,我們做一個修行人,不能讓許多人心懷嫌惡,或對你厭惡。

  我們要清清爽爽。

  我們要溫暖如和風。

  我們的談吐:

  引人敬重。

  動人心腑。

  卓絕獨造。

  許多人心懷嫌惡並無特殊的理由,可以說不知其所以然。

  但,我們仍然要自我修行、修正。同時要想到:

  要得到人們的敬重。

  先要敬重人人。

  寫一首詩:

  我們在臨水的小山坡立一個寺院

  寺門向湖

  寺後巨松

  雨來時千線萬線

  這裡

  人來人往緣份不淺

  出家人

  要敬重人人

  有個心願

  淡煙芳草連雲遠

  看

  佛面學莊嚴

盧勝彥文集244冊《心的悸動》儘量勿惹人厭惡

2015年3月16日 星期一

修行無價人之春

大勢至菩薩 降

詩曰:溫降天寒山頂雪,人生何來年年春;
   積極修行不懈怠,生命無常悔恨難。

聖示:又是一年的冬末,溫度隨降,天氣寒冷,路上行人瑟縮著身子,也抵擋不了寒風的吹襲。人生在世,不可能年年春天,總有生病老化的一天,連十四歲的青少年都會中風,健康的汝等,對修行、行善還有藉口「等一下」嗎?吾今夜便以「修行無價人之春」為題,與諸賢生暨眾善信大德共勉之。

  「修行無價人之春」

  人有生、老、病、死,大地有四季之變化,身體內則有五行調合,人之所行皆為「修己、行善」為準則。無奈眾生冥頑,其性剛強,生生世世造作惡業不斷,以致出苦無期。縱得人身亦貪圖享樂,仍無法「看破、放下」世俗之樂。而造業痛苦者,則放不下怨念與仇恨,生生世世怨結討報不休。

  本堂之王生健春堪稱修子之表率,自從面對過生死關卡後,早已對世俗一切「看破、放下」,吃得了苦,隨順一切,以堂為家,以服務眾生為樂,了無欲望。雖年事已高,卻無老人愩高我慢之習氣,扣除堂內瑣事外,老人家皆是「念佛」。「口說好話,身行好事」,別人不做的事,他願意做;別人不吃的剩菜,他願意吃;別人不喜歡的事,他從不計較。雖然堂裡的人、事、物不斷考驗著他,連身體病痛也不放過他,他卻永遠挺直了身子,維持修行人的骨氣。

  很多修子誤以為修行就是誦很多經典、抄很多經、做大善事。其實,所有修行的事都可以做,但沒辦法修到內果,最多只是增添外功。真正的修行,是修子自身的「勤勞、謹慎、忍辱、合和」的工夫是否做得好?從小菩薩到老菩薩,沒有年齡的限制,沒有聰明才智的限制,沒有經濟、地位、性別、國藉……等限制,將自己從頭到腳、從裡到外,徹底的轉化成「好」人,則成聖成佛不遠矣!

  很多修子努力行外功但內果不修,常遇境考就退、就倒,堪為鸞門之憂。望諸賢生暨眾善信大德,以王生健春為榜樣,年輕時諸苦皆吃,年老時不忮不求,安然度眾,與諸天仙佛日日共處,與全真堂共存之。可,吾退。

全真月刊140期

2015年3月15日 星期日

一村菊香

  禪師在院子裡種了一顆菊花,三年後,院子成了菊花園,香味一直傳到了山下的村子裡。

  凡是來寺院的人都忍不住讚歎道:「好美的花兒呀!」

  一天,有人開口,向禪師要幾棵花種在自家院子裡,禪師答應了。他親自動手挑揀開得最鮮、枝葉最粗的幾棵,挖出根須送到了別人家裡。

  消息很快傳開了,前來要花的人接連不斷。在禪師眼裡,這些人一個比一個知心、一個比一個親近,都要給。不多日,院裡的菊花就被送得一乾二淨。

  沒有了菊花,院子裡就如同沒有了陽光一樣寂寞。

  弟子看到滿院的淒涼,說道:「真可惜!這裡本應該是滿院香味的。」

  禪師笑著對弟子說:「你想想,這樣豈不是更好,三年後一村子菊香!」

  「一村菊香!」弟子不由心頭一熱,看著禪師,只見他臉上的笑容比開得最好的菊花還要燦爛。

  禪師說:「我們應該把美好的事與別人一起共用,讓每一個人都感受到這種幸福,即使自己一無所有了,心裡也是幸福的!這時候我們才真正擁有了幸福。」

  不要總想著自己,應該把自己美好的東西拿出來與別人一起分享。當你看一到別人臉上洋溢的笑容時,你會體會到,其實與別人分享幸福比自己佔有幸福更幸福!

※ ※ ※

  花開美研,吸引人來駐足以觀,觀何乎?觀花之驕艷、聞花之芬芳也!花開花落,無常而現,觀那曇花艷冠群倫,卻為匆匆一現,不待人之求哉!不待人之駐足哉!

  反觀人身,立足紅塵,可待乎?深深思量,屈指算算,亦不過數十寒暑也!想那花兒落了謝了,猶然歸塵土而為肥料。若人三寸氣斷,空留肉體軀殼,僅能為肥料嗎?人為萬靈之首,其所散發之價值及功能,豈僅只能為肥料乎?

  夜中靜思,細細品味,真衷反觀爾等價值在何也?人之生命雖如同蜉蝣短暫,人立紅塵亦猶如滄海一粟,唯當發揮自己之功能妙用,使自體發光,使自己如同暗夜明燈,普照光芒,指引自己,亦來引渡迷航。

  諸賢有福得入聖堂,即以使自己在廣漠人群中散發自性光芒,唯此光芒卻因自己之行事德性而忽明忽晦,當端賴自己勤修勤功方能得來永續之光芒與芬芳也!盼子兒勤勞殷實,時時反觀自我,力求上進,精益求精,方不負來堂參修學習。更應保握此生之妙與難得,使自己能燦爛輝煌,以感召緣人同為道而戮力,尋得回天路徑,免受沉淪之苦哉!

  人之生命,縱如花之短暫,但亦散發馥郁芳香也!若能知如此,那人之價值不亦芬芳哉!以花為論喻,盼賢子等思悟。

悟道箴言-述:「參悟自性,散發光芒」

2015年3月14日 星期六

父為子綱

西方觀世音菩薩 降

菩薩:今夜,帶領宣筆邱生原章前往金闕,晉見玉帝,探討「父為子綱」。

可。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菩薩聖安!

菩薩:賢生免禮!速坐穩蓮台。

邱生:〈步上蓮台,剎時蓮台緩緩升空,穿越星辰,在那閃爍的星海中穿梭著,宛如置身於星海之間悠遊快活一般。但見「南天門」外堆滿金車、銀車,似乎有著奇妙的計畫。

一會兒時間,蓮台已然落定,師生走下蓮台,眼見前方一片樹林,在樹林間有一處溪流,水質清澈,玉石為底,琉璃為道,沿著溪畔往上走,忽有梅花成排,整齊排列,緊接著又有櫻花林、松樹林及杉木林,俱皆成排成列,場面非常壯觀。

隨後來到議政殿,在殿外已有仙官率領仙子、仙童恭候多時。待師生靠近,仙樂彈奏,天女散花恭迎,師生走在花海之間,總感欣喜非常,莊嚴中帶有一股浪漫氣氛,不愧是天庭迎賓之儀,令人有飄飄欲仙的情境。〉

仙官:小神參見觀音大士聖駕千秋千千秋!

菩薩:仙官免禮!

邱生:學生參見仙官聖駕!

仙官:賢生無須多禮!請大士及賢生隨吾入殿。

菩薩:有勞仙官帶路。

邱生:〈一行數人,隨著仙樂展開輕快的腳步,未久進入議政殿。依從仙官之指引,前後入座,而一旁的仙子們開始端茶、果,忙碌一番。師生則稍做對飲,在這茶香、果香的環境裡,精神真是舒爽無比。〉

仙官:小神先行告退!

菩薩:仙官公忙要緊。

邱生:〈就在師生品嚐仙果的同時,遠方傳來聲響,由遠而近相傳:「玉帝駕到!」瞬間,文武百官肅然起敬,不發一語,直至《玉帝》就座為止。〉

百官齊跪:願《玉帝》聖壽無疆聖聖壽!

玉帝:諸位仙卿平身!

菩薩:微臣參見玉帝聖壽無疆聖聖壽!

玉帝:觀音大士佛駕親臨,寡人未能遠迎,尚請海涵。

菩薩:《玉帝》日理萬機,微臣豈敢有勞聖駕接迎。

玉帝:大士客套了!

邱生:學生參見《玉帝》聖壽無疆聖聖壽!

玉帝:賢生免禮!賜坐。

邱生:謝《玉帝》!敢問玉帝,俗世之間,曾聞父子相爭之事件,乃至有父子相殘之惡事,不知其中因緣為何?

玉帝:世道之不彰,衍生之父子失和,其重要原因在於寵溺子女過度所導致。

邱生:那應該怎樣做才能扭轉乾坤呢?

玉帝:眾生僅須銘記「父為子綱」,就能達到父慈子孝之境界。

邱生:父為子綱,人盡通聞,但又該如何才稱得上是「父為子綱」?

玉帝:問得好。凡是為人父母、翁姑或長輩,必須時時注意言行,以身作則,作為模範,以教導晚輩;久而久之,晚輩薰陶於其中,效法而行,自然知孝敬、明禮義之理,凡事中規中矩;是以,長輩之言行舉止,都是晚輩學習的榜樣。

以家庭而言,為人父母者,便該正直己身,對待子女絕不徇私護短,能得如此,才能樹立子女將來步入社會的正道。

邱生:為人父母者,不知該如何為子女樹立標竿呢?

玉帝:以日常生活而言,其實為人父母者,該做的事情非常多,最基本的是:不賭博、不酗酒。

自古以來,賭博乃容易使人迷淪,無法自拔,甚而債台高築,造成家道中落。酗酒則容易使人頹喪,精神萎靡不振,影響身體健康與事業工作,甚而酒駕肇事,則禍不單行。

邱生:確實。單以賭博而言,現代賭博害人之深,有更甚於古人?

玉帝:俗話說:「小賭怡情,大賭傷身」,但又有多少人真正可以自制;因此,遠離賭博,方能樹立子女不接近賭博之典範。

邱生:是否還有其他該注意之事項?

玉帝:言語之內涵,極其重要。

邱生:學生曾經聽過有為人父親謾罵自己的小孩,並且有拳打腳踢之情形,那小孩不過才十歲不到的年紀。

玉帝:為人父母者,若是經常以謾罵子女為能事,縱使小孩有做錯事,或者小孩吵鬧,都不該予以謾罵及拳打腳踢;若是長期如此,子女將出現二種現象。

邱生:像這樣被家長打罵到大的小孩,究竟會有哪二種情況?

玉帝:第一種情況,小孩變得懦弱怕事,甚至在外受到欺侮都不敢告訴父母,因為從小有事,父母就是以打罵解決,待小孩長大了,在外面碰上任何事,自然就不敢告訴任何人,只有自己積鬱在心,或許積成崩潰情緒,亦大有可能。

邱生:那麼第二種情形,又是怎樣呢?

玉帝:第二種情況,小孩不服管教,叛逆心深重,從小為細故瑣事,常遭受父母打罵;待年紀漸長,常會出現叛逆性格。叛逆性格,又可分為二類。

邱生:叛逆,居然還有分二種叛逆性格,究竟是哪二類呢?

玉帝:所謂:「叛逆性格」,就是思想偏激,容易失去理智,桀驁不馴,甚而對於周遭環境格格不入,多數成為自以為是之人。

其一,就是專門在外欺侮弱小,因為回家看到父母就產生害怕,只好將不滿情緒都發洩在別人身上。

邱生:那另一種叛逆性格,又是怎樣呢?

玉帝:其二,無論在外或在家,稍有不合其意,便大打出手,因為從小被父母打罵到厭惡,等年紀逐漸長大,再也沒人可以管得動,就是自己最大,管他是誰,不合己意就予以打罵再說。

邱生:確實有這樣的行為,家庭不和睦,社會又怎麼能祥和?

玉帝:「父為子綱」要落實在日常生活之中,為人父母,出口說善語,言談要柔軟,與人交談要有內涵,切不可講話沒禮貌、沒重點;因此,言語一旦柔和,自然子女薰陶久了,講話才會有親和力。

此外,為人父母,行為都正直、不貪、不茍,凡事帶頭做公益,將來子女步入社會,才能有服務人群的心;既然行事正風、清源,當然能帶動風氣,促進地方繁榮,增進社會和諧,人人以身作則,積功累德,代代既富且貴,是為至盼。

邱生:聽聞《玉帝》一番話,倍感受益。

玉帝:那就希望能有更多人受益才好。

菩薩:時候不早,也該回道院。

玉帝:大士慢走,恕不遠送。

菩薩:玉帝請留步!

邱生:學生拜別《玉帝》聖駕!

玉帝:賢生慢走!

菩薩: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菩薩聖駕!

菩薩:可。停筆。吾回!

金闕遊記-第四十二回 父為子之綱‧父慈與子孝

2015年3月13日 星期五

拈花手的秘密

蓮生/文

  我寫完第二○六冊書《超級大法力》之後,有聖弟子問我,下一本書要寫什麼?我回答,下一本書要寫《拈花手的祕密》,是第二○七冊的書。

  聖弟子問:

  「什麼拈花手?」

  我答:

  「把花拈起。」

  聖弟子問:

  「是釋迦佛陀拈花?」

  我答:

  「正是。」

  聖弟子問:

  「拈花手有什麼祕密?」

  我答:

  「佛陀拈花,只大迦葉尊者知,其他人不知,所以是祕密。在今世,佛陀拈花,只盧師尊知,其他人不知,所以是祕密。」

  聖弟子問:

  「此祕密是何?」

  我答:

  「正是第一義諦!不二法門。」



  我今天澈澈底底的了悟,一切法本自「涅槃」,一切眾生本自「解脫」。認真的說,所謂「自性清淨涅槃」是也。

  我舉一例:「水中月」。

  水中有月,見之是「有」。

  水中有月,撈之是「無」。

  所以,這人間如水,是生滅的幻法。

  所以,這真如是月,是無為而不生。

  會否?會否?會否?

  我說:

  「我的開悟是,太陽餅裡沒有太陽,月餅裡沒有月亮。」

  我告訴大家:

  根本沒有「生死」。

  根本沒有「煩惱」。

  不生不滅就是「寂」。

  滅諸所有妄念就是「滅」。

  「我」是什麼?

  緣生緣滅,而生滅是幻,觀其實際,緣生不生,緣滅不滅,全是「幻」。

  「水中月」的義諦在其中了。



  德山宣鑒禪師有一段話,很明白,如下:

  「如果明白無事,則勿妄求,妄求而得,亦非得也。汝但無事於心,無心於事,則虛而靈,空而妙。若毛端許,言之本末者,皆為自欺。何故?毫氂繫念,三塗業因。瞥爾情生,萬劫羈鎖。聖名凡號,盡是虛聲。殊相劣形,皆是幻色。汝欲求之,得無累乎?」

  這一段文字,請一字一字,仔細想想。

  親愛的讀這本書的人,如果讀通這篇序文,而得開悟,真是太好了。

  如果仍然讀不通這篇序文,且吃我一棒,打得你「哎啊!哎啊!」

  「拈花的手」是「幻」。

  明白嗎?

  我今天活得很「自在」,很「安樂」,很「解脫」,其原因就是如此。

盧勝彥文集207冊《拈花手的秘密》(自序)

2015年3月12日 星期四

和睦寬忍

  唐朝張公藝,他的家裡竟有九代同堂,住在一塊不分家,也因為這麼和氣興盛,引起皇帝的注意。

  他家祖先從北齊開始得到當時皇帝重視,表揚這戶人家和睦共處,足以成為鄰里的典範。到了隋朝以及唐朝太宗皇帝時也一樣得到朝廷的表揚。等到了唐高宗時,這戶人家依然興盛。

  有一次,高宗皇帝到太山路過當州這個地方,就來拜訪張公藝,問他:「為什麼你們這一家可以和樂融融,這麼多人都能居住在一塊呢?」

  張公藝就請求用紙筆來對答,高宗皇帝就給了他紙筆,他提起筆竟連寫了一百多個「忍」字呈給皇上,並且說:「一個家庭一切都得利於‘忍’。宗族為什麼不能和睦相處呢?最主要是領導人有偏頗、私心,在衣食住行方面會徇私,家人當然就會起憤憤不平之心。」

  「除此之外,長幼是否有序,也是一個重要關鍵。如果一個家庭沒有尊卑,沒有次第,那麼這個家一定是很混亂,在一起相處時一定會紛爭不斷,更何況彼此之間如果不能相互的包容,就會相互爭吵,彼此不能同心協力相互合作,不願意努力生產,家裡的產業就不能蒸蒸日上,這個家就沒有辦法維持下去了。如果每一個人,都積極為家裡做貢獻,在平時互相協助,都能用這個‘忍’字,做到禮讓,那麼家庭當然就能和睦了。」

※ ※ ※

  聖人造字,於「忍」字以「刃」以「心」。乃謂人常拂意之時,心如刀割,不得已而忍受其痛。今人不知忍義,或以為迂,或以為懦,及至橫逆相加,因一朝之忿,小而構怨於一時,大而貽禍於終身,甚至傾家覆產,累及父母妻子,其害貽深。孔子云:「小不忍則亂大謀;佛家六度梵行,忍為第一;老子教人忍難忍之事;三教賢哲,皆以忍為治身應世之法,足徵「忍」之一字,為人修身所不可忘。

  是故君子,忍人所不能忍者;必可得其身安,忍字心中一個刀,不忍分明把禍招。是以張公藝九世同居,唐高宗問其政,公藝書「忍」字百餘以進;鄧孝廉佩「忍」字以隨身,明彰其德;浦江鄭氏,用「忍」字以傳後,子孫奉之以為箴。由此觀之,千古聖賢,言論行事,前後一轍,可見忍之一字,有益於人而不可須臾離也。

  倘有世人視打罵受辱,為裝聾作啞,心亦不受。試問,身能傷否?語云:「百忍堂中有太和」,如此忿戾之氣,一時之間,消於烏有,此寬容之度,出於自然,藹然如在春風和氣中,此等境界,祇問度量寬弘處,便贏得自在快活,人能領略至此,則一生受用不窮矣!

修緣寶典-述:寬忍之道

2015年3月11日 星期三

壞人也是人

  有一個沙彌滿懷疑慮的問無名禪師道:

  「禪師,您說學佛要發心普度眾生,如果有一個壞人,他已經失去了人的條件,那就不是人了,還要度他嗎?」

  禪師沒有立刻作答,只是拿起筆來,在紙上寫了一個「我」字,但字是反寫,如同印章上的文字正反顛倒。

  禪師問道:「這是什麼?」

  沙彌:「這是個字,只是寫反了。」

  「什麼字呢?」

  「一個『我』字!」

  禪師追問:「寫反的『我』字算不算字?」

  「不算!」

  「既然不算,你為什麼說它是個『我』字?」

  「算!」沙彌立刻改口道。

  「既算是個字,你為什麼說它反了呢?」

  小沙彌怔住了,不知如何作答。

  禪師:「正寫是字,反寫也是字,你說它是『我』字,又認得出那是反寫,主要是你心裡真正認得『我』字;相反的,如果你原不識字,就算我寫反了,你也無法分辨,只怕當人告訴你那個是『我』字以後,遇到正寫的『我』字,你倒要說寫反了!」

  禪師又接著說:「同樣的道理,好人是人,壞人也是人,最重要的在於你須識得人的本性,於是當你遇到惡人的時候,仍然一眼便能見到他的善惡,並喚出他的『本性』,本性既明,便不難度化了。」

※ ※ ※

  修行最高境界,在於「知空性、明空義」;空乃論其性,空乏其心。

  愚迷者總認為是空無,認為一切皆空無所有,萬事萬物當須放下,因此一昧執識在空無當中,不肯放下,因而自我將「成就」隔離得非常遙遠。

  「空」心者,不分別乎!非也,空心之人,乃是有分別性;因為有分別性,所以(能明善惡、能知是非、能辨對錯);亦因為知道善惡,是以,所做所為必定處在善行中,與朋友交亦必親近善知識;又因為知道對錯,故能仗義而為;因為知道是非,所以言語能柔軟,有正知見,能親近正道;亦因為有分別性,所以知道造作惡行,將得惡果報,知道造作錯誤諸事,日後必將悔恨,因此能避免去營造(惡口舌、惡事件、惡行為、惡心念、惡思惟)。

  真性空者遇(造惡人、見惡方法),皆能深感同情與悲憫慈愛,是故「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乃能諄諄教誨眾生,並能殷勤善誘開導,使之知過而能悔悟,並能懺罪進而除過,改變劣性,挽轉劣行,而依循正道奉行。

  「空義」實乃為不棄捨惡道人種,所謂:「眾生平等」,直指「佛性」乃人人具有,並非惡劣人種就無佛性,只是暫時受三毒、五蘊所染著蔽塞住真如本性而已;所以為善之人,若是一念間造惡,亦必將淪為魔道中人,惡劣人若能悟知本身過錯罪業,能改進又勇猛精進修行,亦能成就佛道。真空性並非萬緣俱空,實在是不忍捨棄一切眾生,不因為眾生過去有錯而不願引度,亦不因為眾生較親近善法而在對待上產生偏頗心,實在是不忍捨棄一切眾生也。

歸真罡-第卅五章 了空義

2015年3月9日 星期一

不可能中之可能

  消防隊的電話總機在清晨三點收到一個電話。

  二十二歲的年青消防員,埃裡希在值班。

  「喂喂!這裡是消防隊」。

  電話的那端沒人回答,可是埃裡希聽到一沉重的呼吸聲。

  後來一個十分激動的聲音說:「救命,救命啊!我站不起來!我的血在流!」

  「別慌,太太」,埃裡希回答,「我們馬上就到,您在那裡?」

  「我不知道。」

  「不在您的家裡?」

  「是的,我想是在家裡。」

  「家在哪裡,哪條街?」

  「我不知道,我的頭發暈,我在流血。」

  「您至少要告訴我您叫什麼名字!」

  「我記不得了,我想我撞到了頭。」

  「請不要把電話掛掉。」

  埃裡希拿起第二具電話,撥到電話公司。回答他的是一個年老的男士。

  「請您幫我找一下一個電話客戶的號碼,這客戶現在正和消防總隊通電話。」

  「不,我不能,我是守夜的警衛,我不懂這些事。而且今天是星期六,沒有任何人在。」

  埃裡希掛上電話。他有了另一個主意,於是問那女人:「你怎樣找到消防隊的電話號碼的?」

  「號碼寫在電話機上,我跌倒時把它給拖下來了。」

  「那您看看電話機上是否也有您家的電話號碼。」

  「沒有,沒有別的任何號碼。請你們快點來啊!」那女人的聲音愈來愈弱。

  「請您告訴我,您能看到什麼東西?」

  「我…我看到窗子,窗外,街上,有一盞路燈。」

  好啊,埃裡希想-她家面向大街,而且必定是在一層不太高的樓上,因為她看得見路燈。

  「窗戶是怎樣的?」他繼續查問,「是正方形的嗎?」

  「不,是長方形的。」

  那麼,一定是在一個舊區內。

  「您點了燈嗎?」

  「是的,燈亮著。」

  埃裡希還想問,但不再有聲音回答了。

  需要趕快採取行動!但是做什麼?埃裡希打電話給上司,向他陳述案情。

  上司說:「一點辦法也沒有。不可能找到那個女人。而且,」他幾乎生起氣來,「那女人佔了我們的一條電話線,要是哪裡發生火警?」

  但是埃裡希不願放棄。救命是消防隊員的首要職責!他是這樣被教導的。

  突然,他興起一個瘋狂的念頭。上司聽了,嚇壞了:「人們會以為原子戰爭爆發了!」

  他說:「在深夜,在哥本哈根這樣一個大都會裡!…」

  「我懇求您!」埃裡希堅持,「我們必須趕快行動,否則全都徒勞無益!」

  電話線的另一端靜默了片刻,而後埃裡希聽到答覆:「好的,我們就這麼做。我馬上來」

  十五分鐘後,二十輛救火車在城中發出響亮的警笛聲:每輛車在一個區域內四面八方的跑。

  那女人已經不能再說話了,但埃裡希仍聽到她那急促的呼吸聲。

  十分鐘後埃裡希喊說:「我聽到電話裡傳來警笛聲!」

  隊長透過收發對講機,下令:「一號車,熄滅警笛!」而後轉問埃裡希。

  「我還聽到警笛聲!」他答說。

  「二號車,熄滅警笛!」

  「我還聽得見…。」

  直到第十二輛車,埃裡希喊說:「我現在聽不見了。」

  隊長下令:「十二號車,再放警笛。」

  埃裡希告知:「我現在又聽到了,但越走越遠!」

  「十二號車掉回頭!」隊長下令。

  不久,埃裡希喊道:「又逐漸地近了,現在聲音非常刺耳,應該剛好到了正確的路上。」

  「十二號車,你們找一個有燈光的窗戶!」

  「有上百盞的燈在亮著,人們出現在窗口為看發生了什麼事!」

  「利用擴音機!」隊長下令。

  埃裡希經由電話聽到擴音機的聲音:「各位女士和先生,我們正在尋找一個生命有嚴重危險的婦女。我們知道她在一間有燈光的房間裡,請你們關掉你們的燈。」所有的窗戶都變黑了,除了一個。

  過了一會兒,埃裡希聽到消防隊員闖入房間,而後一個男音向行動電話說:「這女人已失去知覺,但脈搏仍在跳動。我們立刻把她送到醫院。我相信有救。」

  海倫.索恩達--這是那女人的名字--真的獲救了。

  她甦醒了,幾個星期後,也恢復了記憶。

  「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2015年3月8日 星期日

「啪」的一聲

蓮生/文

  你聽過嗎?有一位和尚,一直想「開悟」,但,百思不得其解。

  他到庭院去散步,走過來,又走過去,無聊又無聊,他看見了一塊小石子,順腳就踢了出去,那石子飛了起來。

  「啪」!的一聲。

  石子打在竹子桿上。

  這「啪」一聲。驚醒了他。

  他開悟了!

  又:

  你聽說過嗎?也有一位和尚,也一樣一直想著「開悟」。

  他拿起了一杯水。

  他喝了一口。

  那水是滾燙的。

  這一驚!

  手的杯子掉落在硬實的地板上,「啪」的一聲,杯子破碎了。

  他一看一聽。

  開悟了!

  我告訴大家一個小祕密。

  前則——

  關鍵在「啪!」的一聲。

  過去沒有「啪」的一聲!

  現在「啪」的一聲,只幾秒鐘,也沒有了。

  未來也沒有「啪」的一聲!

  這一切「沒有、沒有、沒有」所以也就開悟了。那「啪」的一聲,是無中生有,這有也等於無。這不是開悟是什麼?

  後一則——

  關鍵在破碎的杯子。

  沒有製作杯子之前,是沒有杯子的。

  杯子落地,碎落一地,也沒有杯子了!

  那個杯子在未來,等於沒有!

  因為:

  沒有、沒有、沒有,所以開悟了!

  我說:

  有一天。

  我去爬山,爬啊!爬的。冒出了一身的汗水,突然有一陣風吹拂過來,感覺一陣清涼,舒服的很,但,只是一陣風。

  風過去了!

  我又流了一身汗。

  我突然想起:

  沒有風,一身汗。

  有風,清涼些。但,只一剎那。

  風過了,又一身汗。

  因此,我開悟了,人生就像一陣風。

  風未來,沒有。

  風來又走,也沒有了。

  風過去了,沒有。

  我實在的告訴大家:

  對於密教「大圓滿法」以及禪宗的「禪法」,這二則是相通的。

  竹子的聲響。

  玻璃碎碎。

  一陣風。

  都能讓你了悟實相的真正本質。迷惑、煩惱、痛苦。在真正的本質下,像煙一樣裊裊而飛散。

  「你執著什麼?」

  「不執!」

  「為什麼不執?」

  「因為,什麼都不見!」

盧勝彥文集246冊《自己與自己聊天》就像一陣風

2015年3月7日 星期六

開始讀書

  記者問英業達董事長溫世仁,有什麼話要送給年輕人?

  「開始讀書。」溫世仁只有這四個字。

  自認為是一個終身旅行者,一年有三百多天在旅行的溫世仁,路上除了帶簡單換洗衣物與電腦之外,就是書,「一路讀,一路丟,一路買。」去年他50歲創立「明日工作室」,開始網路出版的新事業,結合網路多媒體與書本。

  他經常講一個身邊發生的故事:有一個年輕孩子很早就開始與多媒體互動,很少看書,有一天他很難過,父親問他難過的感覺是什麼?「挫折?沮喪?失望?不舒服?」孩子講不出一個字來,因為他找不出一個適當的形容詞真切地描述自己的心情。

  PCHome雜誌發行人詹宏志從報紙到出版,再到網路,他對父母最中肯的建議是,「在孩子還沒愛上看書以前,不要讓他上網。」

  很多幼教專家也這麼警告:「當孩子還沒開始閱讀前,別讓他接觸電視。」聲光媒體的刺激會減弱幼兒對文字的耐心,一個不接觸文字、祇熟悉聲光的孩子,將成長為不耐人尋味的大人。

  西方人說:「Leader is reader.」(領導者一定是閱讀者)。

  每個人接受新知的方式不同,有人透過看、有人透過聽、有人透過親身體驗,無論如何,閱讀是最有系統獲得知識的方法,它也許慢,效果卻最深遠。

  台灣人由於填鴨式教育及聯考制度,讀書都極具功利目的,為的是考上名校名系,最後功成名就,少有真心喜歡閱讀者。看「課外書」有時還要被父母師長責罵浪費時間。在這樣扭曲的教育下,一般人畢業之後不是不看書,就是看的書太輕,看書是為了打發時間、是一種較不被爭議的休閒活動。

  「夏蟲不可語冰」沒有深度的人同時也欠缺反省能力。粉領族更要如此。在不平等的工作環境中,要能與男性競爭,能更有效的扮演女性工作著的角色,讀書、懂書、消化書,更是提高工作競爭力的不二法門。

  至於該讀什麼呢?

  田園作家大為梭羅說:「你應該選擇對你有益的讀物,因為你沒有時間閱讀其他的。」正忙著工作的妳,抽點空,看點需要大腦思考的書,對妳的工作影響並不輸給看熱門網路或是股票投資書。

  網路時代,知識完全透明開放、容易取得,讀書的目的不在於巨細靡遺記下所有內容,因為也記不了,因為博學比強記重要,以架設思想體系,「邏輯推理的能力才是未來的致勝關鍵。」前荷蘭飛利浦副總裁羅益強說。

  即使21世紀由「網路」揭開序幕,從工業社會跳入網路社會,「書」仍是最古老且歷久不衰的閱讀工具。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每維持五、六小時的閱讀,妳有他忙嗎?妳有他讀書的歷史長嗎?那還不趕快讀書,急起直追!

2015年3月6日 星期五

定靜安慮

  太原,有「孚上座」,剛開始於揚州,光孝寺講《涅槃經》。

  有一位學禪的行者,因為下大雪,阻了路程,所以隨喜的去聽講《涅槃經》。

  「孚上座」講到,「三因佛性」、「三德法身」,廣談其中法身妙理,學禪行者卻笑了。

  「孚上座」講完了,請學禪行者喫茶。

  孚上座說:

  「我智慧狹劣,依經文解說,適才讓你見笑了,希望你能指教指教!」

  禪者說:

  「實笑座主不識法身。」

  孚上座問:

  「我如此解說,何處不對?」

  禪者說:

  「請座主再說一遍。」

  孚上座答:

  「法身之理,猶若太虛,豎窮三際,橫徧十方,彌綸八極,包括二儀,隨緣赴感,靡不周徧。」

  禪者說:

  「不說座主說的對不對,只是你說法身無量的道理,實在不識法身。」

  孚上座說:

  「既然如此,請你為我說說看。」

  禪者問:

  「座主信嗎?」

  孚上座答:

  「焉敢不信!」

  禪者說:

  「如果你信,座主停講旬日,在室內端然靜慮,收心攝念,善惡諸緣,一切放下。」

  孚上座依禪者之教,從初夜至五更,突然聞鼓角聲,豁然契悟。

※ ※ ※

  要鍊無生之功,總在坐之一字,坐之一字,妙在能定、能靜、能安、能慮、不懈怠、不妄想、不固執、不著相,順其造化旋轉,衹憑聲臭彌綸,由道返氣,由陰純陽,久久行之,一心己澄觀聽之源,寸還己貫玄妙之機。

  精其識,於莫見莫顯;養其功,於不睹不聞。所謂天地造化,山川、草木、昆蟲、鳥獸、日月、陰陽、星辰、雨露,皆得觀空,空亦空,空無所空,無無亦無,無無即無之旨,故佛云禪,云何為定?妄念不生為禪,坐見本性為定。本性者,是汝無生心,定者對鏡無心,八風不能動,八風者,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是也,若得如是定者,雖是凡夫即入佛位。

關聖闡道篇-禪坐玄功

2015年3月5日 星期四

好心沒好報

  有一個人到遠方出差,他的妻子在家與別的男人發生姦情。

  一天,妻子得到丈夫回家的消息,那位第三者就擔心起來。

  妻子說:「不要怕,我已經爲他准備了毒酒。」

  過了三天,這位丈夫果然回家了,妻子叫妾將毒酒端給丈夫喝。這時,妾心知肚明,內心矛盾:如果將毒酒的事揭發出來,主婦一定要將自己趕走;如果不說,則當家的將要被謀殺!

  這妾急中生智,在舉起酒杯的當兒,佯作手臂僵直,「不慎」將酒潑灑出去。

  這當家的好不容易從外回家,一臉喜氣忽然被這小妮子搞垮,不由得大怒,一怒之下抽了妾五十鞭子!

  一場人命關天的大案就這樣被化解,只是委屈了這位妾;然而,爲了救人,她只好自己默默地「頂缸」了。

  好心得好報,有時好心不一定就有好報。一個人做好事事先要有思想准備:不僅不要指望報答,還要准備作出犧牲,這才是真正的做好事呢。好心終究有好報。

2015年3月4日 星期三

什麼是你的

蓮生/文

  在閉關小屋的門外,有幾天的晚上,來了一個孤伶伶的鬼魂,是男人的魂魄,在附近前後走來走去,我不能確定他來做什麼?有什麼用意?

  我開了門,問:

  「你有事嗎?」

  這鬼魂說:

  「聽說先生是一個智者,我想來請教一些問題,但又很不好意思,所以一直在附近徘徊了那麼久。」

  「你是什麼問題?」

  鬼魂告訴我:

  「生前,我與妻子深深的恩愛,彼此誓願永不分離,但是,我死了之後,為什麼我的妻子居然嫁給了我的朋友,我為此,成了寂寞的鬼魂。」

  我聽了,知道這鬼魂事實上並沒有其他深切的痛苦,現在會變成如此,是被自己的「執著」所折磨著,因此才阻礙著自己生到一個較高的境界去。

  我知道這時候對他說:「執著從前是沒有用的,它已經過去了,而且是無法挽回的。」這種勸解的話,他不一定聽得進。

  我大聲喝斥他:

  「什麼是你的!」

  他怔了一怔,自己想了想,突然有所悟:「是啊!是啊!房子、汽車、土地、妻子、小孩、朋友、自己肉體全失去了。什麼是我的?妻子當然不是我的了。」

  這一悟,他就脫離寂寞孤伶伶的鬼魂境界,升到較高的層次去了。

  我這一喝!是喝斥他:「妻子是你的嗎?」

  令他心中證悟,馬上掙脫「執著」,這一喝,也大大有用,大徹大悟要當下立斷才是!

盧勝彥文集第158冊《孤燈下的思維》寂寞的鬼魂

2015年3月3日 星期二

高樓大廈為何因

  高樓大廈人人嚮往,而佛云:「高樓大廈」並非今俗世之高樓公寓,而是自家土地上,能蓋出樓閣,在昔時則以帝王、貴族、富戶,始能有此機緣建造高層樓閣,是為舒適建築,如此境遇則有攸關福田之深淺。

  在嘉義地方,便有陳某僅憑自身微薄薪資,數年間省吃儉用,而積蓄一些錢財,進而購買住宅層高五樓,何以有此因緣?當然必須現世知儉樸、勤奮,方能累積福田,而購高樓。若言:靠積蓄便能有高樓可住,人人皆有機緣,但觀俗世眾生,量入為出,甚至入不敷出,又何以人人皆有機緣靠積蓄便能購置高樓?

  追溯前生多世以來,供養僧尼至誠,而能喜捨米糧送上佛門、道觀,供養三寶,令常住能全心深入經藏,以萌佛德,普度有緣,同登彼岸;以此因緣,今生得以有自制能力,做好積蓄,並有福德入住高樓大廈。

  期願眾生能知慈悲喜捨,廣積福田之資糧,有如是因,即有如是果,絲毫不爽,宜為往後人生做好規劃│福慧雙修。

因果經事例-第七章 高樓大廈為何因?前世施米上庵門

2015年3月1日 星期日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宋代無門慧開禪師的在家弟子當中,有一位以牧牛為生的居士,經常來向禪師問禪。

  每當這位居士要開口的時候,慧開禪師都會立刻打斷他的話,喝止說:「無事,無事!」

  幾次下來,這位居士不免感到挫折連連,不知如何是好。

  有一天,他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鬱悶,向慧開禪師門下的悟道弟子臭庵宗禪師抱怨說:「我們的老師究竟是有什麼佛法見解,為什麼敢對人天顛倒是非?」

  臭庵宗禪師哈哈一笑,說:「老實說,我在老師座下參禪多年,從他那裡實在是無法可得,無道可傳,只得到兩個字。」

  居士一臉欣喜,急忙問說:「是那兩個字?」

  臭庵宗禪師一臉神秘,微微笑說:「無事。」

  居士當下豁然省悟,原來無門慧開禪師的入門之處,就是「無事」了。

  所以,禪門叢林以「無事」為興隆,但無事的內容,就不是那麼容易無事了。天下本無事,都是庸人自擾之啊!

  無門慧開禪師的詩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所以,無門慧開禪師已說得那麼明白了,只要心中無事,就是人間最好的時刻。

  可是世人都不甘寂寞,無事生非,自己找自己的麻煩。不該要的,起貪心;不該生氣的,起瞋心;不該亂想的而起邪見。所以,是自己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事多煩惱。

  假如可以悟到「無事」,就如臭庵宗禪師說的,他一生學到的本事,也就是這二個神秘的字——「無事」了。

※ ※ ※

  心為人之主宰,心不能調整其適,當然人必受其影響也,這也是世人所明知之事,但「心」如何加以調適呢?即是不讓己心受到周遭環境之干擾,當使之平靜,並讓己心能安如,不要動不動就有所念起,同時更不可使心於惡念之興起,那你之心就可詳和,元性就能歸真,這就是春意己心之原則。心能使呈安靜,如春之花開,鳥語同鳴,多麼光彩。這也是調靈的最佳法則。

  今之世人往往因煩心,而導致自己種種之不愉,造成甚為嚴重之後果,不得不知也。盼能細悟吾之簡言以勉之。

禪化闡道篇第三輯-春意己心

測試你的閱人眼光

  朋友拿了一份報紙要我作個實驗,我同意了。

  問題一:如果你知道一個女人懷孕了,她已經生了八個小孩子了,其中有三個耳朵聾,兩個眼睛瞎,一個智能不足,而這個女人自己又有梅毒,請問,你會建議她墮胎嗎?

  我剛要回答,朋友制止了我,又問我第二個問題。

  問題二:現在要選舉一名領袖,而你這一票很關鍵,下面是關於三個候選人的的一些事實:

  候選人A:跟一些不誠實的政客有往來,而且會星象占卜學。他有婚外情,是一個老煙槍,每天喝八到十杯的馬丁尼。

  候選人B:他過去有過兩次被解雇的記錄,睡覺睡到中午才起來,大學時吸鴉片,而且每天傍晚會喝一大誇特威士忌。

  候選人C:他是一位受勳的戰爭英雄,素食主義者,不抽煙,只偶爾喝一點啤酒。從沒有發生婚外情。

  請問你會在這些候選人中選擇誰?

  我把答案寫在紙上,然後朋友告訴我:

  候選人A是富蘭克林羅斯福,候選人B是溫斯頓丘吉爾,候選人C是亞道夫希特勒。

  我聽了答案張大了嘴巴。朋友問我你是不是為人們選擇了希特勒?那你會建議那個婦女去墮胎嗎?

  我說:這個問題不用考慮,我們受優生優育教育多年了,都生那麼多歪瓜劣棗了,就別在添亂了。我建議她去墮胎。

  朋友告訴我:你殺了貝多芬,她是貝多芬的母親。

  我又一次張大了嘴巴。朋友說:嚇一跳吧?本來以為你認為很好的答案,結果卻扼殺了貝多芬,創造了希特勒?

  最後的總結是:所以不要用既定的價值觀來思考事物!

  要是換做你們的話?你們會毀滅誰?創造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