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31日 星期日

悽悽幽靈,悔也哀哀

 

南海觀世音菩薩 降


聖示:世人總是在其苦痛或是真受其難時,始知悔醒,但是如此之時,其總是晚矣。各種之靈均同之,一旦成了事實,才悔不當初,試想這有何用呢?倒不如有機會見過時,速速猛醒悔之,這樣就好得多了,亦可免後來之悔憂也。


菩薩曰:徒兒,今夜就不外出訪靈了。


虛筆曰:何以如此呢?難道有現成之靈可訪嗎?


菩薩曰:讓你猜對了。


虛筆曰:那又是何靈呢?是堂上眾師兄弟之靈嗎?還是有別的?


菩薩曰:非也,你向堂外看看就知道了。


此時虛筆向堂外探望,見有甚多之幽靈就在堂外排班,如同效勞一樣。


虛筆曰:原來如此。是要訪問這些幽靈,即俗話所言之「好兄弟」是嗎?


菩薩曰:是的,就是如此,現已是農歷七月份,有現成的,就別忙遠走,就近找位來訪問勸世可也。


虛筆曰:原來這些由各地而來的好兄弟,亦知趁此大好的機會前來參鸞,實在難得!


菩薩曰:不錯。有者知明之,有者亦悔悟之,有者趁著難得的假期亦到處吃喝遊蕩,才不會想到有造功彌補罪愆的地方去造些功德。


虛筆曰:每種靈依徒兒看,好像都是如此,有者能知而悟醒之,有者總是暗昧,無以了悟。


菩薩曰:不錯。


虛筆曰:農曆七月,世俗稱為鬼月,是不是這些度假的幽靈,是到世間來擾民、害民的?


菩薩曰:哪來的話,那每一年每過七月鬼節,民間不就烏煙瘴氣,沒辦法生活了嗎?這都是民間世人自己在那兒胡說的,既無冤又無仇,怎會有如此之事發生呢?除非有不當亂加辱罵等,才會招惹禍端的,否則他們出來亦有其規矩在的,不會胡來的。


虛筆曰:恩師說得有理,徒兒自小也受到民間的這種傳說而畏懼於心。


菩薩曰:何懼之有?


虛筆曰:那今夜那麼多位,不知恩師要訪問那位?又這些幽魂未能入廟內,其是否亦有效鸞之功呢?


菩薩曰:有效鸞之功,故在此月中來的會特別多,當然是陸續而來(智者才知如此),也會因而特別獎賞的。


虛筆曰:那堂上諸兄弟不知能否見得著?


菩薩曰:見不到的,你可放心,否則事情就麻煩了,各效勞各的,各不相干也。現為師請那位在正堂左側的幽魂述述好了!


虛筆曰:那位好似缺了一隻手臂。


菩薩曰:是的,這是有其因果的原因在也。你讓他述說就可明白。


此位幽魂被菩薩點住,好似有點畏怯,躲躲閃閃的,好不自在。


菩薩曰:你就不要客氣了,有機緣來,更有機緣對世人說明你以前之情形來加以勸世,不是很好嗎?同時因此之功,更可減少你一千之劫呢!


幽魂曰:叩謝菩薩!那我得厚著臉皮述說究竟,盼給世人有個借鏡,莫再蹈我覆轍!我前二世,亦因業重,牽延不已,在前世轉生於一個貧窮家裡,父母又乏親人,家境又不好,於我十歲左右就先後過世,我亦無能為力為父母安排後事,由當地里保隨便埋之,因此成為無依無靠的孤兒。


一個人流浪街頭,待長大,與地方不良為伍,成為無賴漢,是個羅漢腳,也無妻兒,壞事做絕,只要為了生活,任何違背良心的事都做的出來。只要是心裡喜歡,不管是否有損道德,反正地方上沒有一個人會歡迎我的,心裡頭早就準備絕子絕孫,所以無所不用其極的為非作歹,以致罪業深重。


後來在卅五歲那年,被地方上一個小混混取把鋼刀,先去我臂,而後殺之。今魂無臂,其因如此而來,死後無人收屍,亦是地方人隨便埋於亂塚中,致而變成無主之幽魂。今將我之身世簡單述明,希望世人能知悟而為戒,所謂:「漂泊無了時,總無好結果。」如今始知悔悟,恨之晚矣!


虛筆曰:還算說得夠清楚的,當然懂得悔醒之人,愈早愈好,免得悔恨而無於事。


菩薩曰:痛定思痛,能知悔醒,後福無窮也。記得你去年也來,不是嗎?


幽魂曰:真是難逃菩薩法眼。叩謝菩薩給我此機會!


菩薩曰:好說,好說,但盼你亦能續修,轉生為人。今夜就到此好了。


生靈的悲悽-第四十一章 悽悽幽靈,悔也哀哀

2022年7月30日 星期六

關於掉舉、散亂、昏沉

 

蓮生/文


  提到「掉舉」這個名詞,我自己也覺得怪怪的,這個名詞,很難意會。


  「掉」是什麼碗糕?


  「舉」是什麼碗糕?


  不如用「亢奮」或是「興奮」就可以了!


  精神太興奮,會有睡不著的毛病,同樣的,也無法入定。


  我記得有一則笑話(亢奮的執著):


  病人對心理醫生說:


  「我整晚都做打棒球的夢,非常困擾。」


  心理醫生回答:


  「哦!這個容易治,你最喜歡哪一個女明星?」


  病人說:


  「伊麗沙白泰勒!」


  心理醫生說:


  「那就睡前想她就好了!」


  病人說:


  「那怎麼行,下一棒就要輪到我了耶!」

  對於「掉舉」(超興奮)的對治方法,就是「放鬆」,放鬆不容易。


  於是:


  「白骨觀」。


  「數息觀」。


  「無常觀」。


  先將自己興奮「沉澱」下來,就容易進入禪定了。

  再說「散亂」。


  很多人說:


  「只要一坐下,腦筋胡思亂想一通,從來沒有停止過,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貪頭忽東忽西,忽南忽北,怎辦?」


  我答:


  「用止法!」


  他說:


  「止不了!」


  我答:


  「念咒字:呸!」


  如此一念一呸,多念多呸,把不安的、散亂的,全呸掉!


  或者用「觀法」,來止住散亂的想念。

  有人告訴我:


  「只要一靜坐,就打瞌睡,接著很快就睡著了。」


  很準!


  每天,睡好幾回。


  這是「昏沉」。


  昏沉的對治就是「緊」,一般是精神振作些。


  念咒字「吽吽!」可以驚醒。


  或起來打一下金剛拳。


  用正「智」。


  用正「念」。


  念金剛咒。

  我說:


  「掉舉」或「昏沉」剛好是對立的。


  掉舉是緊,要放鬆些。


  昏沉是鬆,要緊一些。


  鬆緊調得剛剛好,就是最美妙,就易入定了。


盧勝彥文集252冊《三摩地玄機》關於掉舉、散亂、昏沉

2022年7月28日 星期四

君無戲言

  「桐葉封弟」這則故事的宗旨在講「天子無戲言」。「天子無戲言」或稱「君無戲言」,意思是君王說話要謹慎,不可以開玩笑。


  《說苑》〈君道〉記載:西元前一千多年前的某一天早上,周成王和弟弟叔虞在花園裡玩。小兄弟兩個的父王周武王死的早,他們這時年紀都還小不懂事,所以國家就由武王的弟弟也就是他們的叔叔周公代為管理(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名字叫「旦」,意思是早上的太陽。),稱為「攝政」。


  這天早上,小兄弟兩個玩著玩著,成王一時興起,把一片葉子剪成「珪」的形狀。「珪」是一種玉器,最重要的用途是周王用來分封諸侯的信物,在周公東征剛結束的那幾年,這是成王坐在朝堂上最常見到的,熟的不能再熟的東西。


  成王就拿著這片葉子做的珪,送給叔虞說:「封你當諸侯。」小孩子玩完,各自散了。


  不料叔虞在別處遇見叔叔周公,叔虞手上還拿著那片葉子,周公見了就問怎麼回事,叔虞便講起剛才成王封自己當諸侯的事,說完就蹦蹦跳跳的走了。


  周公回過頭照例去見成王請安,問過功課以後,周公突然問起叔虞說的事情可是真的?成王笑答:「沒有的事,我不過是和他耍著玩的!不是真的。」


  可是周公卻板起臉和成王說了一套「天子無戲言」的大道理,他說:「君王說出口的每一句話,史官都會認真記錄下來,全國人民都會遵行,怎麼是開玩笑?」


  說完,周公就將最近併吞的唐國封給叔虞,叔虞因此被稱為「唐叔」,唐國後來改稱晉國,唐叔也就成為晉國的開國君主。


 ※ ※


  謹者,謹慎務實之謂也。謹言之要,務求信實,待人處世接物慎重,謹而有禮,恭而貌,不動其心,不以性暴而虛,身輕且燥亂也。夫人小而不謹,大而無能,終則無所收拾。論語為政篇,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君子立志,修身正心以道,謹之乎言行,言出重而不輕,輕言必寡信,言多必失,沉思寡言,定靜而安慮,為謹身心口舌之道也。


  人之行為,察言觀色,先後有序,進退有道。言行之不及,恐患輕言而不顧行之蔽也。故慎於言而不過其行,謹於行而不適其言,言行一致,而後君子之道,可以行於天下者也。噫!言行不一致,道可行於天下者,未之有也。書曰:「不患出言之難,而患踐言之難,知踐言之難,則知謹言慎行之要。」又曰:「一言之不正,可以喪邦家,一言之正,可以興邦家,故君子胡不慥慥爾。」


  謹者,必合中道之謂也。謹之合中道者,行之必合乎禮節,無過之,亦無不及。茍能合乎中道,放行而不越軌,放言而不越理,事事皆含禮矣。若只知謹之為慎而不知禮之中道合度者,必生恐懼憂患之心,此非中道之謹,也非誠意之謹也。故大學右傳之六章,釋誠意曰:「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是故君子之謹在正心修身者,必合乎中道之禮。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君子言行之謹,要之在此歟!」


佛說仁義禮智信-第五節 謹


2022年7月27日 星期三

證初果的條件

 

濟公活佛 降


詩曰:勝敗得失去莫追,人生終究步殘暉;

   遍嘗世味無須記,往事流雲夢裡飛。


聖示:吾今日降著:「證果之路」


  第卅五章 證初果的條件


  四種果位中,證「初果」是最重要的,為什麼呢?因為,證初果之後不會退轉,剩下的道與果就會法次法向,未來無論如何演變,最多七次人間、天界輪迴轉生,就能獲證二果、三果與四果阿羅漢,差別只在於時間的問題。


  在所有的道果中,初果是最難生起的。因為,一個人要洞見到「我不存在」的實相。身不是「我」,只是世間的物質;心也不是「我」,它可以完全自行運作,根本無法指揮它。這就是最難之處。


  然而,昔時許多出家眾與在家眾,於聽完佛陀的開示後,就證得初果。由此可知,證初果也並非如想像中困難。因為,證初果有三類,茲說明如下:


  第一類初果:淨信不疑,持戒清淨。


  《雜阿含‧舍利弗經》中記載: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世尊告訴舍利佛:「如汝所說,『流』者謂八聖道;『入流分』者有四種,謂:親近善男子,聽聞正法,內正思惟,法次法向;『入流者』,成就四法,謂:於佛不壞淨,於法不壞淨,於僧不壞淨,聖戒成就。」


  初果「須陀洹」翻譯成中文是「入流」,就是像高山流水必定會流向大海之意思,所以,入流就是指已經進入聖道之流,未來必定會流向般涅槃。而「入流者」成就:於佛不壞淨,於法不壞淨,於僧不壞淨,聖戒成就等四法。意思是說,對於佛、法、僧能淨信不疑,持戒(在家眾持守五戒)也一定不會破戒。反之,如果仍會破戒,就絕不可能是已證初果者。


  佛陀時代,在家弟子中布施第一的男居士是給孤獨長者,而布施第一的女居士則是毘舍佉。毘舍佉曾經捐獻鉅資興建宏大的講堂,佛不僅聽許之,且令目犍連者監工建造,歷時九個月完成,分上下二層,稱為鹿子母講堂。


  而毘舍佉在七歲時,有一天,佛陀經過跋提城。毘舍佉的祖父帶著她去聆聽佛法,開示結束後,毘舍佉即證得入流果(初果)。七歲的毘舍佉不懂禪修,不懂禪定,但因對佛、法、僧淨信不疑,能持戒清淨而成就初果,也關閉了地獄、餓鬼、畜生等三惡道之門,即是最佳例子。


  凡夫對於佛、法、僧的信心有進有退,持戒時好時壞,而初果聖者親身體證佛法,自然斷除對三寶的狐疑,成就對於三寶的不壞信心,並且持戒清淨。因此,四不壞淨是初果聖者的成就之一。


  第二類初果:見法初果。


  所謂見法即是見到生滅法,也就是懂得「思惟」和「隨觀」,見到五蘊身心是無常、苦、無我。


  第三類初果:斷除三結。


  「結」是繩結,有纏繞、集結的意思。斷除三結即是斷除身見結、戒禁取見結、疑結。身見結,即是認為色身是我,或色身外有我,色身在我中,我在色身中,心(受、想、行、識)也是一樣。以自我為中心的感覺,就是身見結的具體表現。


  戒禁取見結,是一種迷信行為,例如:認為透過苦行、宗教儀式、某種特定行為……等,就可以證果解脫。


  「疑」是對佛、法、僧、戒的懷疑或猶疑不決。證初果者尚未斷除貪、嗔,所以仍會享受感官欲樂,但他不會掉進感官欲樂的陷阱,是屬於沒有「我見」的貪;他也仍會生氣不悅,但不會記恨,是屬於沒有「我見」的嗔,而且最終必定會證得涅槃。


2022年7月26日 星期二

殺身成仁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向孔子請教說:「先生,您講的仁德、忠義都是極好的。人人相愛,以仁義待人,確實是一種美德。仁德我很想得到,但活在世界上也是我的欲望,假如仁德與生命兩者發生了衝突,該怎樣處理呢?」


  孔子嚴肅地回答說:「這還有什麼可猶豫的呢?凡是真正的仁人志士,都不會因為貪生怕死而損害仁義,應該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顧自己的生命。」


  弟子恭敬地給孔子施禮,表示敬服。這時,孔子的學生子貢又問先生:「仁德一定是很難得到的吧?我們應當怎樣去培養它呢?」


  孔子回答說:「培養仁德可以從頭做起。比如說,工匠要做好他的活計,必須先有得心應手的工具。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應該選擇那些大夫中的賢者去敬奉他。對於自己來說,就應該挑選那些士人當中的仁者交朋友。這樣,才會培養起仁德來。」


  殺身成仁的意思:泛指為了維護正義事業而捨棄自己的生命。


 ※ ※


  子曰:「仁人志士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仁人」,指的是擁有高尚仁德風範者居之;「志士」,為學習忠孝節義,付出實踐,藉以帶動地方朝向正道邁進者稱之。


  普天之下,凡是有道德修養的人,凡是有心肯學習仁德以提昇人品內性者,打從心裡頭,都不願意為了圖求自身之生存而去損害他人之利益;唯一能有的便是督促自己,必須在日常生活上,不斷效法古聖先賢之大仁大愛腳步,踏踏實實的步步為營。雖然起初之時,要帶動清流,並不易於在現實生活中存續,但只要有毅力持之以恆,所謂:「擇善固執」,雖然起步時會有力不從心之感,但最終必定能夠在社會上凝聚一股清流,共同扶持,共同攜手合作,使仁心、仁德之威儀逐漸發光、發熱。


  仁人志士寧秉持節義氣度以處世,忠貞於正道行事,但是經常造成本身在種種機運上不如善於投機取巧者,由於一股仁心使日常生活中一切造作皆符合禮制,完全不受任何人情包袱所左右,於是更不必為了圖生存,而以不法手段造成他人之種種損害;就因為時刻步步謹慎,所以,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富具仁義之氣度,凡事但先求能夠造福眾人,促使人我之間更富具慈愛心腸,彼此傳揚仁愛之種子,令仁風德量遍佈到四處,促使每個人皆能夠做好自己的本份事。


  綜觀以更淺易、更切身之角度而言,凡是有道德修為者,必定能減少食欲,並且不肯為了一己之口腹之欲,而導致生靈塗炭,不肯為了自己生存而斷送生靈寶貴之生命;是以故,因為能秉持仁風氣度,於是日常之間不斷成就仁者之風範,以正天下之歪風也。


寶德雜誌141-述論: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

抽象與具象

 

蓮生/文


  記得教我畫畫的朱慕蘭老師對我說:「所謂畫畫,就是在像與不像之間。」


  太像了,不如照相。


  完全不像,就是失真。


  又記得,一位名畫家說:「西洋畫,抽象就抽象,具象就具象。然而,事實上,可以把抽象與具象,混合一起出現,只要和諧、統一,即成。」


  一位喜歡畫馬的賈浩義,展示一幅馬馳騁的「大寫意」畫,有人問:「綠色草原在何?」


  賈答:「關鍵在沒有綠,一畫綠,馬就凌空不起來。」


  又問:「為何沒有畫天空?」


  賈答:「沒有天空的天空最大。」


  這樣的觀點,是表現了「大寫意」想像的空間,我認為中國的「大寫意」是在抽象畫的邊緣了。(屬東方的)


  把畫畫反映在我的人生上--


  我的人生就是抽象與具象的綜合體。


  我隱居閉關於「葉子湖」四個年頭,彷彿非常抽象,但我的食、衣、住、行又非常的具象,根本就是抽象與具象的混同。


  我們晚上睡眠,有時會有夢,夢即是抽象,夢醒真實的生活,又是具象。大家不覺得嗎?夢好抽象,光怪陸離,而現實的生活又太具象了。


  我修「三昧」,太抽象了。


  我修法,太具象了。


  我受天啓,在三界中來去,太抽象了。


  我受身體折磨,千辛萬苦閉關,太具象了。


  這人生,真的是抽象與具象的混合,有時是抽象,有時是具象,我實在糊塗了,甚至有些時候,根本就弄不清楚,是夢是醒?


  死,對於一般人來說,太抽象了。


  生,對於一般人來說,又太具象了。


  「無神論」偏於具象,「有神論」偏於抽象,千古爭論有與無,認真的想一想,佛法是抽象,也是具象,入世是具象,出世是抽象,二者均重,也不偏倚,佛法在這方面,獨放異彩,真是偉大超然。


  是醒也罷!


  是夢也罷!


  一切順其自然了,如果從千古歷史上看下來,人的生生死死,無非是千秋大夢,這娑婆世界的人間,豈不是抽象了一些,具象全空了。


  詩一首:


  閉關就像洗盡鉛華

  一下子從燦爛歸於平平淡淡

  這一轉捩

  冷暖交戰


  閉關真個是好風韻

  自然不俗

  閒看星星月亮

  回首令人惆悵


  情份冷然

  香爐煙抽象

  睡半醒

  身子好像變半殘


  想想抽象與具象

  三昧中根本分不清

  就像夢

  顧影魂已斷

  人間歲月如彈指

  青春年華已獨佔

  依稀

  我畫的像或不像


盧勝彥文集176冊《小雨繽紛集》抽象與具象

2022年7月25日 星期一

行車之沖犯


南海古佛 降


  交通工具因人而異,有些眾生選擇以自行車代步,有些眾生就以機械腳踏車(俗稱機車或摩托車)代步,有些眾生就選擇以汽車代步,無論大眾所使用之交通工具是那一種類,都應該遵守交通規則,方不致沖犯到其它車輛。


  世間大部份的眾生在使用交通工具時,都是非常小心並且謹慎的,交通工具於行進中的速度通常能遵守規定之速率,但偶而有可能一時為了趕時間上班,有時候也許為了趕行程工作或演講或上課,特別容易在行車速度上稍作加快之動作與行為。車輛在道路上,雖然加快油門能讓車子快一點,確實可以使車子趕快到達目的地,通常快的時間,只不過短短十分鐘不到,一路上卻要冒著與其它車輛擦撞的危機冒險,甚至於開快車是冒著生命危險在開車的,貪快有種種不利,大眾理該沉穩性情才是。


  雖然只是為了能快一點到達目的地,卻是馬路如虎口,有時候自己為了一時之貪快速,造成與前車車輛碰撞,或是與旁邊之車輛的車體摩擦,導致雙方不但無法如時到位,並且為了車子的正常運作及外觀完整,卻必要進行維修處理,不僅僅自己的車輛需要修復,並更必須得負責支付對方車輛的維修費用,貪快一時的代價實在是非常划不來,甚而還得面臨人事方面的溝通及其善後。


  若是恰巧碰上個性暴躁者,本身處在火藥味濃厚的現場,不僅是要聽對方的暴怒言語,偶而不幸還會被拳打腳踢,必須等待兩肇有個共識時,對方才願意暫時退讓,使各自得能先行返回家中。此種事件有時候,還必須得要一連串多個日子之協商進度,車禍事件光是要進行協議善後等事,就非常耗費寶貴時間,其心力有時候是令人憔悴;至於維修車輛的期間,自己在工作往返上,或是平時要出門採購等都非常不便捷。


  因此,眾生在交通安全方面,每一個駕駛都應該更加的多用心、更加的多細心一些,並且時時眼觀於四面、耳聽於八方,行車之間多專注一些,就可保佑每一位駕駛在行車上都平平安安,不管到哪裏皆永保吉祥。


  行車方面,光是想要向左邊的方向轉彎,或是必須要向右邊的方向轉彎,就有非常大的沖犯機會,甚至於只要稍微有個不夠謹慎,更將有與對向車輛互相對撞之情形。這種對撞之沖犯,並不見得非得一定是汽車才有對撞的機會,就連機車行進在道路上,都有很多情形會產生對撞機會;有時候只是一時貪著快速,則也容易與行走的路人產生摩擦,此時就必須靜默的遭受到對方之白眼與辱言相向,這又何苦呢?


  奉勸世間人,行車方面寧願本方多對方禮讓一些,換取自己更自在的空間,寧願本車慢一點,也別與其它人車僵持,導致彼此進退兩難的局面;有時自行車之間也會發生對撞,或撞上路人的情形,只是傷害的情況比動力車輕罷了,仍然要注意慢行。若果能如此秉持禮讓人車,於行車上將更安全、將更悠哉也。


日常沖剋與刑煞-第廿二章 行車之沖犯

2022年7月24日 星期日

清涼山之遊

 

  唐朝有一位相國裴休,字公美,是河東人氏。學問極為淵博,通諸子百家之學,曾參學於黃檗禪師,復飽經圭峰禪師之教化,退隱以後,遂專志禪學,默契無生之理。


  裴相國於孩提時,曾遇到一位奇異的僧人,對他說道:「到清涼寺來,我會送你三顆舍利子,並有一封簡書要留給你。」


  那封信是用天竺文字寫的,沒有人懂得上面寫了些什麼,就把它隨手放在竹筐子裡面。


  以後地做了官,參學於黃檗、圭峰兩位禪門大德,乃志心於佛道,對於世上的功名利碌看得很淡,並時時想要脫離塵緣俗網。有一天,他在整理舊信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了那封舊書簡,就呈遞給圭峰禪師。


  圭峰禪師令寺中的印度僧人譯成漢文,成一首偈。偈曰:


  「大士涉俗,小士真居,欲求佛道,豈離紅塵?」


  裴休看了偈文,心中暗喜,原來志求佛道並不一定要絕棄塵累啊!於是他打消了拋棄功名的念頭,向道之心反而較從前更為熱切。


  他曾為圓覺經作序,提及:「血氣之屬必有知,凡有知者必同體。所謂真淨明妙,虛徹靈通,卓然而獨存者也。」由文中,可知其見地偉論,一至於此。


  廣德年間,河東節度使李詵奉旨進謁五台山請觀國師入京,李詵回到京城以後,裴休問他:


  「節度使!您奉了聖旨作清涼山之遊,此行快樂嗎?」


  「到處都是風沙,有什麼快樂可言的呢?我實在是受到禪家的虛誕不實拖累了啊!我聽說清涼山是聖者文殊大士駐錫之處,風火不侵,到了那兒,熱惱痛苦都會消除的。可是我五月間到達清涼山以後,猛烈的風沙飛揚著,暑熱撲身,使得我從僕的兒子患熱症死了,而山裡面的僧人們,又常常毆打諍訟,像這樣的過咎,真是數也數不清,哪兒像傳言所說的那麼清涼無惱呢?」李詵答道。


  「錯了,您這番話錯了,您懷著熱惱的心,想入清涼之境,好比披上了麻袋想要越過火堆一樣,怎會不燃火上身呢?須知所謂清涼的境界,不在外有,不離當下所處的地方,也不是任何外在之物所能遮擋得住的,非冷非熱,無形無礙,風吹不入,雨淋不濕,不是用眼可見、用耳可聽聞的。所以說,真正的清涼,劫火不能燒,毘嵐之風也不能壞,無熱復無災,就是清涼的境界,這實在不是分別思量所能契入的啊!而您持著『有』的心來到了清涼山,就好像蚊子去叮鐵牛,蒼蠅投入火堆,這不是很可悲的事嗎?」


  聽了裴休一番用心良苦的話以後,李詵問道:


  「那麼我還能在清涼山見到文殊菩薩了?」


  「文殊就是大智,智慧廣大,能從生死煩惱此岸到達清涼涅槃彼岸,證得離心念的妙智,也只有離開一切妄念的智慧,才可契入文殊大士的境界。所謂大智光明,即是清涼不變,清涼不變,也是大智光明,並不是有兩樣不同的東西。您想文殊進入您的心,當離心意識,絕修證之路,不要以眼入,乃至不要以意入,要以無生入(有生即有滅、生滅是分別),無相入,無我入,無人入,無一人,無多人,無間入,無人入。這樣子契入,即使銀山鐵壁,都可穿透無礙,到了妄心去盡,求個人的人,也了不可得(已無個人的我執),到了這個地步,才知清涼本具,不是今天才契入的啊!」


  李詵聽了以後,說道:


  「現在聽了您這一番話,心裡面頓時覺得清涼無比了呢。」於是辭謝而退。


 ※ ※


  春天的氣息,原本含帶充分之涼意,即將隨著夏天的來到,逐漸退去那寒涼之氣,隨後接續而來的,便是炎熱;而世人在春風的普遍洗禮下,已然增長不少健康身體及智慧。


  如今夏季來臨,各地氣溫上升,使得世人開始感受到炎熱之意境,偶然之間常易伴隨著〈無名火〉,讓世人面臨殘酷的考驗。唯有仁心、仁德之人,方能擺脫〈無名火〉之糾纏,亦因為德性,心靈沉穩,使之降伏〈無名火〉,進而調伏。是故,勉勵世間人(修心養性),藉以克服浮躁劣根,令無名不起作用,修行則已然用對功夫。


  若是進入修行之門長達十載之久,對於無名火仍然時常產生,則表示其人修行用錯功夫,導致事倍功半;凡進入修行法門許久之人,理當經常省思我之一日當中,是否有產生過〈無名火〉,無論是有將〈無名火〉散發於外在表現的,或是僅在心裡頭燃燒著的(無名火),都該服飲一帖「清心茶、涼心丸」,使之〈無名火〉不起作用。心中有「甘霖」,無明遇之而消失,「福德」因逢甘霖而日日增長,修行則不枉費功夫也。


  另外,外在的氣候愈是惡劣難耐,修行者在心中更該稟持「平常心態」來面對,千萬不可(內心)隨(外境)起變化,而影響到身體的造作。內心起無名,身體則易造劣行;內心持甘霖,身體長居清心池,無名火從此與世人絕緣也。


寶德雜誌第59

2022年7月23日 星期六

資金流通

 

  這是炎熱小鎮慵懶的一天。


  太陽高掛,街道無人,時機歹歹,每個人都債臺高築,靠信用度日。


  這天,從外地來了一位有錢的旅客,正開車通過鎮上。他在一家汽車旅館前停車,進去後,拿出一張1000元鈔票放在櫃台,說他想先看看樓上的房間,挑一間合適的過夜。


  就在該名先生上樓的時候,店主抓了這張1000元鈔,跑到隔壁屠戶那裡付了他欠的錢。


  屠夫有了1000元,橫過馬路付清了欠豬農的錢。


  豬農拿了1000元,奔向飼料和燃料供應商,也付清了他欠的錢。


  那個在農會做事的老兄,拿到1000元,趕忙去付清他召妓的錢(經濟不景氣的時候,當地的服務業也不得不提供信用服務)。


  有了1000元,這名妓女衝到旅館付了她所欠的房間錢。旅館店主把這1000元放到櫃檯上,以免旅客下樓時起疑。


  此時這位旅客下樓來,拿起1000元鈔票,聲稱客房沒一間滿意的,他把錢收回,塞進口袋,走了。


  這一天,表面看起來,沒有人生產了什麼東西,也沒有人得到任何東西。但是現在全鎮的債務都清了,而且以更樂觀的態度面對未來。


  錢就是要這樣流通。

2022年7月22日 星期五

見焦烤地獄

蓮生/文


  於神行中,見到火焚的地獄道中,有一白人男子,如「巴BQ」一樣,於烈火焚燒中,痛澈心脾的喊叫!只一剎那,一層層的皮捲了起來,焦裂了。


  皮開肉綻的白紅之色,一下子,熟爛了,滴出的油,滋滋的叫,火成了紫色,肉成了黑色,那白人男子,大叫:


  痛死我了!苦死我了!不想活了!不敢了!再也不敢了!絕對絕對不敢了!


  那男子慘死之後,風一吹,又活了過來,然後又新「巴BQ」一次,又燒,又烤,又焦,死而後生,生而又死,慘叫不休,慘不忍睹,我見之大慟。


  我一時悲心,想念:


  定業不可轉,三昧加持力。


  無始諸業障,一切皆消滅。


  念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


  「嗡。玻拉摩。鈴陀鄰。梭哈。」


  雙掌結印,大拇指、食指成圈,餘三指直立,向上。


  我正想救白人男子。


  冥吏現身說:「蓮生,不可,不可。」


  「何以故?」


  冥吏說:「想當年,你在西雅圖剛建好雷藏寺,有一白人男子,趁月黑風高,點火欲燒毀雷藏寺,幸護法馳救,西城雷藏寺才屹立至今,想一想,雷藏寺若被焚,豈有今日諸雷藏寺,今日五百萬弟子,今日真佛宗。」


  冥吏說:「此白人男子,正是當年放火燒雷藏寺之男子也,如今在焦烤地獄受刑,是因果也,你救之,則無因果可言。」


  我聽了,亦大吃驚。


  冥吏說:「殺生業最重,殺眾生修行的心,罪更重,不可放火,放火亦等同殺生,殺生毀物,多少生靈在其中,思之,思之,險惡害人的心,實不可有。」


  我聽了悚然!


  不可放火,慎之,思之,學學「心平」(心平氣和)。


盧勝彥文集171冊《玻璃缸裏的金魚》見焦烤地獄


2022年7月20日 星期三

三災八難四煞

 

聖示:世間充滿三災與八難及四煞與生、老、病、死之苦,實非久居之地,宜速向道而修,廣行眾善,斷諸惡,方能離苦得樂也,勉之。


濟佛曰:傻徒兒欸!遊歷著書去矣!(此時濟佛口念真言,童生元靈隨即被調出。)


童生曰:剛剛下過大雨,比較不會悶熱,又剛為堂上二位師兄、姐慶生,全堂一團和氣,帶著喜悅、感恩之心,向活佛師尊叩請聖安,不知恩師有同感否?


濟佛曰:哈!哈!為師早在著書前即已降駕在堂,亦與諸賢生一同慶生,故亦分享了諸賢生之喜悅。可邊走邊談,以免耽誤著書時間。


童生曰:遵命!一切但憑恩師安排。(此時濟佛手中佛扇一搧,護法八爪金龍,現在空中,金光耀眼,氣勢非凡,冉冉下降,師徒二人上了金龍,金龍以飛快之速,向今日之訪游地出發。)


童生曰:方才恩師所言之『三災與八難』,是指何事而言?徒兒愚昧,還望恩師解說。


濟佛曰:可。所謂『三災』,可分內、外及大等三種而言,內三災,指的是心中貪、嗔、痴三毒。外三災指的是水、火、風三災。大三災指的是地獄、餓鬼、畜牲等三途之苦。又八難者,一為地獄難。二為餓鬼難。三為畜牲難。四為北俱盧州之難。五為欲界、色界、天人福報之難。六為生於佛前、佛後之難。七為種諸惡因,所感業報而得殘疾、智力受損之難。八為世智辯聰之難。


童生曰:似懂非懂,請恩師再詳為解說如何?


濟佛曰:好!內三災──:


『貪災』:貪易使人墮入無底之罪惡淵藪,而永墮輪迴。


『嗔災』: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也即是火燒功德林也。一切所積累之善德,因無明之火生起,而燒得精光。


『痴災』:人類因痴心妄想,犯下傻事,造下惡因。如感情及金錢之追逐易因痴心而鑄下大錯。


外三災──:


『水災』:一個大水來,可能將汝等之身家所有財產一掃而光,使你一夕之間,由富變窮。


『火災』:世間總是火災不斷,不管是人為或意外,一把火,瞬間燒盡一生積蓄,使你一文不值,一貧如洗。


『風災』:颱風(或颶風)一來,所有房子均受傷害而支離破碎,瞬間家破人亡。


大三災──:


『地獄災』:人因惡業遍造而種下地獄之惡因,以致出苦無期。


『餓鬼災』:因誹謗正法,糟蹋糧食而墮餓鬼道,咽細如針,肚大如甕,食物入口變火炭,雖經千、百年無有飽食之機,常受飢餓之苦。


『畜牲災』:因痴人而感受畜牲之業報,受人們宰殺、吃食之報。


另八難──:


一、地獄難:同前所述。


二、餓鬼難:亦同前。


三、畜牲難:同前。


四、北俱盧州之難:生在歐、美等福利制度良好之國家,生活少煩憂,多富足,人民不知求修、求解脫,以致無法出離六道輪迴之苦。


五、欲界、色界、天人之難:欲界、色界之天人享受天人之關,不思進一步提升靈性之修持層次,以致天福享盡,如弓箭之一飛衝天,力盡之後亦必下墜之理,天福盡享終墮輪迴之報。


六、為生於佛前、佛後之難:無法親聞佛說法開智慧以開悟證道,甚至因邪知邪見熾盛之關,而落入阿鼻大地獄,受苦無出離之期。


七、造諸惡業感諸惡報,以致聾啞痴呆,諸疾纏身之難:於生活、謀生諸多痛苦、困難。


八、為世智辯聰之難:因太聰明(世智)目空一切,自以為是,不信因果,不信鬼神,不入修行之門,失去了脫六道輪迴之機也。


童生曰:那『四煞』又指為何?


濟佛曰:所謂『四煞』即是指


一、酒煞:煞者乃障礙、阻擾之意。酒能亂性,亦能起口角爭執,以致仇殺、身亡或做出淫亂之行為。


二、色煞:多少人為色而身敗名裂,被仙人跳敲詐勒索,以致金錢損失頗巨,且久處邪淫亦必色身衰敗,甚或感染不治之疾如愛滋病,更將禍延妻女及子孫也。


三、財煞:多少人一生為財而走險路(指不義之財而言,正財不在此限),或偷或搶或拐或騙,用諸不正、不當之欺騙伎倆,以取不義之財,必受陽間法律及陰間冥律之制裁也。


四、氣煞:生氣易使人中風或產生諸多疾病,所謂:『氣死驗無傷(台語)。』即是人們因無法控制己身之怒氣,而傷了五臟六腑而不自知也。


童生曰:徒兒真的很感恩恩師不厭其煩的詳細解說,相信對世人開悟及進德修業,必大有幫助也。(就在濟佛師徒談論間,護法金龍已飛臨大陸湖北上空,在山邊一小屋前降下,師徒二人下了金龍向一戶民宅走去。)


童生曰:恩師啊!徒兒見這戶人家雖不富裕,但前面這位女孩,頭上靈光清亮無比,手中抱著一個男嬰,旁邊有一位老先生,這女孩十六、七歲左右,小嬰兒一歲多,那老先生已五十多歲,到底他們是何關係?又今夜主要要訪問哪位?


濟佛曰:待為師調其元靈一問即可知曉。(此時濟佛手中佛扇一搧,那女孩突然昏昏欲睡,此三人之元靈隨即離身,來到濟佛及童生之跟前。)


女孩曰:小女向濟佛及這位善生請安,不知濟佛今夜到寒舍有何指教?


濟佛曰:哈!哈!吾師徒二人奉母娘及玉帝玉旨著作『孝道訪遊記』乙書,為尋訪孝行之楷模,今夜特降於汝處,汝可說說妳之孝行以悟世人。


女孩曰:真不好啟齒,小女只是為人子女當盡之事,何談言孝呢?


童生曰:這位妹妹妳就不用再客氣了,說說無妨,若因此而感悟了世上那些不孝之人,那妳之功可大了。


女孩曰:好,那我就說出。旁邊這位是我父親,我手中抱的是我剛出生才一歲之弟弟。家父原本是個獵戶,靠打獵維生。之前有一個弟弟(已亡),在我約七歲那年,時弟弟二歲,突然身上長了很多一粒一粒黑色的疹子,全身都是,很像家父拿來射鳥之彈弓的子彈。見弟弟痛苦哀嚎不已,最後疹毒發作,不治而亡,我知是殺生打鳥之報,跪下來懇求父親把所有的打獵用具全燒燬。雖然弟弟死了,我願意終生不嫁以奉養爺娘到老。


老先生曰:我受女兒孝順之感,遂將所有打獵之用具銷毀、燒掉,從此戒殺、放生,廣行陰功積德。如是八年後某夜,夢見已亡故多時之父親(即小女孩之祖父),抱一小嬰兒前來向我說:『多虧吾孫女孝順,勸你戒殺放生,否則吾家香火絕滅矣!這八年來,汝誠心戒殺、放生、持齋、唸佛,已消去之前的殺業,今天上天特賜一子予汝,希汝好好珍惜。』此時突然夢醒。不久,我太太突然有喜,在我女兒十六歲那年又喜得一子,真是太感謝上天之慈悲。


濟佛曰:若非汝女之孝順,苦口婆心,勸汝戒殺,而汝又能反省覺悟,否則肯定無後也。


童生曰:世人當學此女孩之孝,方不致枉為人也。


濟佛曰:可,時候不早、回堂去吧!(此時濟佛送回三人之元靈,師徒二人上了八爪金龍,金龍以飛快之速向全真堂而回。)


濟佛曰:全真堂已到,童生元靈投體,可,吾回。


孝道訪遊記-第六回:劫殺放生續香火

2022年7月19日 星期二

何為天堂

  曾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歷盡艱險去尋找天堂,終於找到了。當他欣喜若狂地站在天堂門口歡呼:我來到天堂了時,看守天堂大門的人詫然問之:「這裡是天堂?」


  歡呼者頓時傻了:「你難道不知道這兒是天堂?」


  守門人茫然搖頭:「你從哪裡來?」


  「地獄。」


  守門人仍是茫然,歡呼者慨然嗟歎:「怪不得你不知天堂何在,原來你沒去過地獄。」


  你若渴了,水便是天堂;你若累了,床便是天堂;你若失敗了,勝利便是天堂;你若痛苦了,幸福便是天堂——總之,若沒有其中的一樣,你斷然不會擁有另一樣的。


 ※ ※


  樂,世人所欲者也;苦,世人所惡者也。離苦而得樂,均是世人所嚮往者,但世人均不知有苦、有樂才是真正的人生也。只樂無苦,怎算是人生呢?又全是苦而無樂,人生亦失其意義矣!故有苦、有樂,才能真正平衡人生之真意也。


  然在人生之中不要全想安樂,如能多些勞苦,不但可磨鍊心志,更可由磨鍊之中體悟出真正之心性來,同時可因心中常存有能吃苦、嘗苦之意昧,不會讓本身心性因樂而墜落,可常保心性艱苦的意念,讓心靈能有好之推動,讓本性可因苦而漸次成熟。


  莫因苦而怨恨,或可因苦而磨錬壯志;莫可因苦而感嘆!可能會因苦而成長自己。把心常安於苦,苦後之樂,才會更加甜美,勉之。


方寸當知所安-第二十六章 心當安於苦


2022年7月18日 星期一

今生牛馬為何因?前世欠債不還人

 

  畜生道之眾生,靈性高者莫過於(牛、馬)之與世人因緣最深。


  「牛」乃人類之忠僕,勞心耕田犁作,以償夙債;而「馬」則負重載貨載人,以抵前虧。身形雖有異,其靈卻無差別,雖生為牛馬,卻心知肚明,礙於異形,難能表達,是故忍辱負重,期願盡早清償所欠債務。


  在日本國乃有一位田島氏,生來諸事不順遂,雖然辛勤工作,且省吃節用,每當積蓄至一定金錢時,總有突發事件令其破費(或因父母生病,或因車劫,或因受騙,或因失財…等),導致田島氏一生辛勤,僅足溫飽,所餘無多也。


  溯田島氏之因由,乃多生以前,曾為商賈,西安人氏,因終其一生,皆在設計謀奪他人之產業,並常惡意訂人貨品,貨去無償,甚或中途截取,造成商家富戶於一夕之間淪為負債累累之可憐人,唯有舉家沿街行乞而度日,有志氣高昂者,自盡以了此生。後來,田島氏前生之產業,乃被不知天高地厚之子所敗盡。此案由七殿判以三世牛身,一世馬身,身為人奴僕五世。


  幸於奴僕三世時,遇佛門東家,而隨佛門東家(虔誠奉佛、禮拜、修善),故而免其後二世之奴僕身,轉生為日本國田島氏,尚須了斷夙世業債,是故,一生中難能有大積蓄。若田島氏能知續前世禮佛修善,則可望業戾漸消,福田祿格漸增,來生必得富貴,福深時尚可現世顯榮,而挽轉命格,改變人生運數也。


因果經事例第廿九章 今生牛馬為何因?前世欠債不還人

空了這個心念

 

蓮生/文


  我們一般人,有非常多的「心念」,其中有很多是不善的、苦的、不清淨的。


  這些會造成惡因。


  也造成煩惱。


  因此,修行的人,把「心念」修改成,善的想念、歡喜的、清淨的。


  密教修練用:


  手印──意味身清淨。


  咒語──意味口清淨。


  觀想──意味意清淨。


  依止這三者,日日修壇法,去自己制服自己的身、口、意,把原本不清淨、不善的,漸漸調整個人的身、口、意變清淨。


  當我面臨重大抉擇時,我會考慮:


  是否會:


  給人帶來快樂。


  給人減少痛苦。


  永恒的一種善意的供養。


  犧牲自己。


  我要想到:


  對自己有利,對他人也有利──可以做。


  對自己不利,對他人也不利──不可以做。


  對自己不利,對他人有利──可以做。


  對自己有利,對他人無利──不可以做。


  我須要守住這個原則,努力去實踐,腳踏實地的去做。


  在佛教來說,身的行為,口的行為,意念的行為,全是行為。


  不能以為意念不是行為,因為一切的行為全是意念的驅使。


  在修練三摩地中。


  手印。


  咒語。


  觀想。


  是很重要,但進入甚深三摩地時,手印沒有了,咒語沒有了,觀想也沒有了。


  心念如果不停,咒語如果不停止,手印也不停止,那只是在「有智三摩地」中。


  要一切停止。


  心念停止。


  那才是解脫的定。


  如此才會禪定功深。


  詩:「心」。


  千千人

  萬萬人

  各有各的

  心態

 

  像摩天輪

  像瀑布

  像流水

  嘆息那種無奈

 

  如何能叫它不要動

  如何去剎住

  如何又如何

  就算黃金億億萬兩

  也不能賣

 

  盧師尊教授法

  忘卻

  忘卻

  忘卻

  這是菩薩頭上的寶蓋


盧勝彥文集第261冊《定中之定》空了這個心念

2022年7月17日 星期日

天地恩情無以報

 

本道院副院尊 觀音菩薩 登台


陳生:學生恭向菩薩頂禮五叩首!


菩薩:賢生免禮!


陳生:壬辰年禮斗法會在元宵節過後,隨即舉辦。昨日,耳聞洪校長在夢境中,看見遍地屍首之恐怖畫面,學生定心一見,果不其然,許多龐大的動物屍首遍地橫躺。感恩仙佛慈悲!提早安排禮斗法會,讓有緣修子得以在法會中,早發一顆善的種子,在懺悔中改過自新,在法海中修身養性。


菩薩:修子長期跟隨道場法會活動,觀其真誠之心無二,盼壬辰年中亦能持之以恆。諸子真誠的護持,將得諸佛菩薩加被。


修子切記!有功有德,乃是自己心中所散發出來而行持的,司禮神皆一一的記錄在功果簿,一絲一毫不差的。


陳生:我絕對深信不疑的,懺悔科儀中,觀見同修的真誠,讓學生也讚嘆!見到大家靈性由暗轉明,真的好高興。雖然每一場法會都獲仙佛的加被,然而今年見同修漸行漸修的過程中,逐漸體悟許多道理,進而行之於日常生活中,如此一來,造惡機會相對就減少了。


菩薩:得見諸賢生更上一層樓,可喜可賀!在此,吾期望諸子無論在順境或逆境,務必持之以恆,修行學道是沒有退休的日子,唯有蓋棺論定,因而修身即是修己,別人無法代替,故而累積淨土資糧,諸子應善加把握。


陳生:水有源頭樹有根,我們做人若不知:知恩報恩,與禽獸並無不同。我們住在這地球,渴飲大地的水源,呼吸大地的空氣,然而我們回報給這個地球的卻是少之又少。每天打開電視看著新聞,不覺感嘆!為何現在殺、盜、淫、妄、酒,惹是生非的怎麼這麼多!


菩薩:所以院尊賜下壬辰年學習的功課:五常之德,讓諸位賢生修習學分。看著這世間,父不父,子不子,人倫滅;山不山來水不水,河川受汙染,自然生態受人破壞,這些都是世人為了私人利益,不擇手段,挖掘它們與摧毀它們。此外,社會的紛亂,青少年的問題層出不窮,為了自己的慾望,什麼事都敢做,也不想父母是不是會煩惱呢?


陳生:其實沒有那一位父母願意放棄對子女的養育與期望,可是又有幾個孩子,願意抱著感恩的心來回報父母。


菩薩:奉勸修子,父母給你們的是無價,就像上天給你們的也是無價,然而你們給父母卻是煩惱不安、憤怒加悲傷,給大地的是殘殺、汙染、毀滅、……,這一切不就是你們一顆自私自利貪妄的心在做怪嗎?


陳生:大家做事情之前,應該抱著道德觀念去做,減少一些私慾,對大自然多關愛一點,對人多了解一點,對所有有生命的動物多慈悲一點,自然能夠養成惜物愛人的好習慣。


菩薩:吾奉勸諸子不要求的太多、愛的太多,夠用就好了,生沒帶來、死帶不去,要得多,煩惱的多,看不開更多呀!


陳生:謝謝菩薩慈語!我們大家要心存感恩,而且隨時隨地都要感受天恩。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因此好好的感謝上天的慈悲。順境不喜、逆境不憂。為善為惡皆從我心作,一切福田由心造作,處處為人著想,犧牲奉獻,存好心、做好事,秉著忠義二字,但求憨厚,不與人爭。該我的就可得,不該我的不強求,有時候失即是得。


菩薩:萬法由心生,萬法由心滅。一切的道理都在於你們的心中發起,期望爾等好好體會。可。停筆。吾退!


陳生: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


寶德雜誌第105

2022年7月16日 星期六

自己亦須隱

 

  智門守欽禪師隨州智門寺守欽圓照禪師,僧問:「兩鏡相照,為甚麼中間無像?」


  師曰:「自己亦須隱。」


  曰:「鏡破臺亡時如何?」


  師豎起拳。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


  師曰:「額上不貼牓。」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把火燒天徒自疲。」


 ※ ※


  夫先天大道,無形無象,無始無終,無聲無臭,只知陽氣上浮為天,陰氣下凝為地,乃屬道敎無為之法。至於釋教修無念,不以無念為證;修真空,不以真空為證,此亦無為之法。


  有為者,有形有象,有始有終,居其聲臭,妄談內外,不知借假成真,不識還原返本,自立門戶,此雖非大道無形,旋轉陰陽之法,若不用左道邪宗,勤修硬鍊,亦歸地仙。


  釋迦佛祖當初在雪山運用禪功,菩提樹下圓通正覺,終入涅槃,此雖無為,實屬有為,是一切法之大鋼,萬世之法祖,是故有為無為,俱可成道,只要修鍊弟子不為內魔所擾,外邪所侵,從人心變成道心,從有為鍊至無為,何患道不能成乎。


關聖闡道篇-有為無為之道

2022年7月13日 星期三

國民之德

 

  《孔子家語》卷二˙好生第十,有這麼一則故事。


  周文王時代,有虞、芮兩小國為了爭田地的所有權而訴訟,多年都沒有結果。於是兩國人民相約說:「周文王是位仁者,何不請他來為大家主持公道!」便一同前往文王之國境。


  當他們到文王的國境內,只見耕田的人都互讓田界,走路的人會互相讓路;到了文王的朝廷,觀察到在朝的卿、大夫、士等 都是各司其職,各盡其力,各守其分。


  虞、芮兩國的君主見了都嘆口氣說:「唉!我們都是沒有氣度之輩,不配到有胸襟氣度的君子之邦。」便慚愧地一同回去了。後來雙方據理力爭的田地竟成了閒田,而不再爭訟。


  孔子曾經稱讚文王說:「從這一點看來,文王的道德,是無法超越的!不用下令而百姓自然依從,不必特別教導而遠近皆無不聽命。真是聖人的至德啊!


 ※ ※


  蓋,自周轍東,王綱墜,千乘爭霸,百乘闘雄,民心陷溺,道德淪亡,是時吾問道於夫子,曰:天道無私,惟德是親,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敢問天心好德,未知德者結果若何。


  子曰:燈有油則明,油盡則滅;人有德則興,德盡則滅,此循環之理也。或曰:善不及惡之榮者,何也?景行錄云:為善不興,祖上有果因,因盡則興;為惡不滅,祖上有積德,德盡則滅。


  鑒古而觀今,上品之人,不教而自善;中品之人,教而後善,下品之教而亦不善,誠不謬也。不教自善則聖,教而後善則賢,教而亦不善則愚。


  願眾須知,善者福之源,惡者禍之根也。目不視非禮之色,耳不聽非禮之聲,口不道非禮之言,足不踐非禮之地,友不交無義之人,心不貪無因之物,親君子,遠小人,而不得果報者,吾不信也。


天降明燈 道德第一章

2022年7月12日 星期二

火錢地獄

 

蓮生/文


  我講「地藏菩薩本願經」,講「無間地獄」受苦有五:


  一、時無間﹣﹣不停的受苦,沒有間斷,是「時無間」。


  二、空無間﹣﹣一人亦滿,多人亦滿,受苦的身子,滿遍地獄,是「空無間」。


  三、刑器無間﹣﹣刑器的施用,叉棒鷹蛇狼犬,碓磨鋸鑿剉硬鑊湯、鐵細鐵繩鐵驢鐵馬、剝皮、鐵丸鐵汁,一刑又一刑,更無間斷,是「刑器無間」。


  四、平等無間﹣﹣不問是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貴賤、天龍鬼神,一律平等報應,是「平等無間」。


  五、生死無間﹣﹣就算刑至死,一陣清風又活,是萬死萬生的受苦,求一念間空閒亦不可得,是「生死無間」。


  這「無間地獄」是最苦的。


  「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所提到的地獄很多,有飛刀地獄、火箭地獄、夾山地獄、鐵車地獄、千刀地獄、流火地獄。拔舌、火山、火床、鋸牙、剝皮、......等等。


  每一個地獄都是很恐怖的。


  我曾「入定觀」。


  到了幽冥世界,有一「寶手使者」迎接我,帶我參觀諸獄,這裡都是生前作下千般業,死後來此受罪刑的。有不忠的、不孝的、傷天理的、佛口蛇心的、味己不公道的、花言巧語騙人的、詐人財物的、強暴強姦欺負善良的、謀財害命的、製作淫具淫書的、譭謗聖賢的。......


  所以,我奉勸佛弟子,要守五戒﹖


  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


  三、不邪淫。


  四、不妄語。


  五、不飲酒。


  「寶手使者」帶我經過一獄,是新蓋的,尚未完工,我很好奇,問是何獄﹖


  寶手使者答:


  「是火錢地獄。」


  「火錢地獄,我從未聞此獄﹖」我又問:「何人當來此獄﹖」


  寶手使者答:


  「火錢地獄果然經書皆無此名,這是新設立的地獄,只因今之世人,愛錢如命,一個個重財重利,為了金錢財利,使盡千般手段,強取豪奪,殺盜偷搶,無惡不作。有些官員貪非份之財,受收賄賂,也送此獄。」


  我問:


  「何謂火錢﹖」


  寶手使者答:


  「是錢也,此錢均是銅板,無盡無數,只是燒得通紅而已,一塊一塊的紅通通。送此火錢地獄者,每日每夜,以火錢為食,汝在陽世吃人多少,在火錢地獄,便吃錢多少,一分一毫均無差錯。用燒紅的火錢,拋入他的口中,從唇舌、喉、食道、胃、小腸、大腸......。依次燒焦、燒爛。」


  我一聽,心生怖畏悲愍:


  「啊!這太苦了。」


  寶手使者答:


  「吃錢多,苦亦多,吃錢少,苦亦少,此乃因果,凡地獄種種,皆是因果。正是人生卻莫把心欺,鬼神昭彰放過誰﹖」


  寶手菩薩說:


  「蓮生活佛盧勝彥,您真佛宗有一位上師,即將來此火錢地獄也!」


  「啊!」我大吃一驚:「是誰﹖」


  「XX上師。」


  「是他。」我心黯然。


  他是早期的上師,據說賺很多錢,每做一件事,規定很高價錢,有很多房子土地。雖是上師,但從未真正弘法度眾,十年未與根本上師聯絡,只是做他的營利事業,與俗人一般。他是一位被金錢考倒的上師。


  我出定後,不久。


  傳來消息,這位上師真的死了。


  我想問問他:「賺那麼多錢,何用﹖」


  但,已經來不及了。


盧勝彥文集118《天地間的風采》地獄苦難無盡

2022年7月11日 星期一

西北雨惹的禍

 

  四十年前,在小鎮的一家銀行(合作社)。有一天,突然下了一陣「西北雨」,小鎮只有「信用合作社」有騎樓可以避雨。


  一時之間,「信用合作社」的騎樓走廊及合作社門前,擠滿了人。


  一位戴斗笠的村人,騎腳踏車經過「合作社」的門口,好奇的問:


  「你們擠在門口做什麼?」


  內中有一人開玩笑的說:


  「合作社倒了,我們來領錢的。」


  這騎腳踏車的人,匆匆而過,信以為真,通報了全村的人,及其他的村莊的人。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一時人潮洶湧,全部湧到「合作社」擠兌。


  小鎮的「合作社」只一個下午,便倒閉關門。


  一陣西北雨,一人說笑,一人信以為真,便使一家銀行倒閉了。


 ※ ※


  今夫商也者,首以信義為重者也。信義之重,信可及於豚魚,義可堅於金石。以之牟利,則天下之利藪以開;以之理財,則天下之財源以闢,而商務由是興焉。水出無源,支流必竭;木植無本,枝葉必枯,則信義可不重歟。


  試觀致富寄陶公之業,居奇徵子貢之才,一諾重於千金,寸函珍於尺寶。古人之貨殖,逐什一,權子母,無非存心忠厚,處世公平,不必指天日以為盟,自不至有沸騰之物議;不必誓鬼神以為證,自不至有叵測之人心。爾無我詐,我無爾虞,其所以取信於人者,在於平日,而不在於臨時也。


  胡乃世俗澆漓,人情詐偽,奸回之面目,鑄禹鼎而難窮,狙獪之心腸,照温犀而莫覩。其然諾有殊於季布,其反覆有甚於張儀,無信無義,是曰奸商,大盜不操戈矛,斯之謂矣。然而天道惡盈,世途忌巧,或則蠅頭未獲,或則象齒終焚。不反諸己而求諸人,猶敢飾詞以時命不齊,謂盈虛之有數。藉口以資財素定,謂勝負之無常,又安見其可哉。


  利路恆通,吾願天下為商者,宜學大丈夫,勿學賤丈夫壟斷之所為也。商之重,重以信,人而無信,大車無輗,小車無軏,盍借鑒焉可。


勸戒文

喜怒不擇輕重;笑罵不審是非

陳希夷仙翁 降


詩曰:日暖花開古寺旁,蜂兒曼舞為誰忙;

   蓬飄客旅千千萬,一世徒勞與恨長。


聖示:吾今日降著:「人間的智慧」


第三十章 喜怒不擇輕重,一事無成;笑罵不審是非,知交斷絕。


  白話:


  喜怒無常、感情用事,不分場合、逞口舌之能,這種人即使智商很高、能力很強,也將一事無成。喜歡拿別人開玩笑,恣意批評毀罵,這種人不會有知心朋友。


  說明:


  「喜怒不擇輕重」者屬於感情用事,所以容易喜怒無常,講話沒有分寸。有時又因為自恃甚高,因此也喜歡斥責他人的過失,或揭他人的短處,而不管他人的感受。這種人往往智商高,能力強,但情緒智商低,人緣差,難以與人合作,結果多是「一事無成」。


  例如,有一位法官在審案時,看見被告席上的女子,是自己以前曾經愛過但無緣的人,因此審理案子時,不以事實為依據,也不以法律為準繩公正裁判,竟然出於感情用事的故意,偏袒被告女子,而判決告訴人敗訴。


  然而,紙包不住火,這件事情還是被傳揚開來,並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最後此位法官被迫辭職,事後他也感慨:「我當初真不應該感情用事,秉公辦案才是最正確的啊!」


  笑罵不審是非的「笑」有玩笑、譏笑的意思,而「罵」是指批評人、罵人,也就是他講話隨隨便便,很喜歡拿人來開玩笑,不把批評人、毀罵人當一回事,甚至讓人下不了台。這種人宅心不厚,講話尖酸刻薄,攻訐揭短,常常得罪人,所以朋友很少,知交斷絕。


  有人喜歡拿別人的缺陷來開玩笑,或是拿別人的長相、身材、習慣、說話、表達方式、甚至職業來開玩笑,雖然不見得是真有惡意,但畢竟會有一定的影響,若是有地位的人做出這種事情,影響更深遠。


  例如,《史記》上記載:「齊景公好官室,聚狗馬,奢侈,厚賦重刑。」有一次齊景公所養的狗死了,他居然交代屬下用葬人的禮儀葬狗。晏子知道後,馬上來詢問齊景公,齊景公說:「我是跟他們開玩笑的。」晏子即說:「現在孤兒、老人很多都凍死、餓死,一隻死掉的狗還幫牠辦祭禮,君王的『好玩』如果被老百姓知道了,老百姓能不寒心嗎?」


  所以,開玩笑不能過火,更要分場合,要適可而止。


2022年7月10日 星期日

三日不弔則絕之

 

  有一位經理,在商場上經營多年,向來以講信義和重感情著稱。逢年過節,必給有生意往來的朋友打電話致意,噓寒問暖,很是誠懇。大家都說,這人不錯。


  這年春天,他在吉林省吉林市談了一筆大生意,但遇到了一點小麻煩,迫切需要一個當地人出面調解。找誰出面呢?他一拍腦袋,想到了自己的一個老同學。


  像他這樣的人,在全國各地都不愁沒有「鐵哥們」。於是一個電話打到老同學家裡。


  接電話的是老同學的妻子。還沒等人家開口,他先說上了:「哎呀,嫂子,我是某某,我想死你們了,你的身體還好吧,哥哥的老寒腿怎麼樣了?還總是疼嗎?現在天氣好了,讓他有時間多出去溜達溜達吧!」


  然而,電話彼端沉吟片刻,沒有回答,掛掉了。


  他不解。打電話給其他同學,才知道,老同學已經去世了。


  當年2月15日,吉林市中百商廈起火,火災中50多人遇難。電視裡連續幾天都在播出這則新聞。很多外地的親友看到新聞後,都在第一時間內打電話詢問情況。當然,他們得到的都是一個令人痛心的答案。


  而這位經理,當時也看到了新聞,但他一笑了之,仿佛與己無關。


  一不小心,暴露了另一個人在自己心中的位置。捫心自問,你有多少問候是發自真心的?又有多少問候是在求人時的虛與委蛇?


 ※ ※


  在江南凡是遭逢重喪,若是相互知己的朋友,又住在同一城邑中,三日內不去喪家弔慰,就斷絕往來;以後就是相互遭遇也避不招呼,為的是怨恨他不同情憐憫自己的不幸。


  如果因為有其他事故或是道路遙遠,寫一封信表示哀悼也就可以了;假如不寫信慰問,仍然也要絕交。


  [原文]


  江南凡遭重喪,若相知者,同在城邑,三日不弔則絕之;除喪,雖相遇則避之,怨其不己憫也。


  有故及道遙者,致書可也;無書亦如之。


顏氏家訓-風操第六

2022年7月8日 星期五

無常的發生

 

蓮生/文 


  有一位年輕美麗的護士,才二十歲,長得阿娜多姿,像一朵花一樣,臉上青春洋溢。


  有一天,她代理好友,值班於「愛滋病」的病房。


  她替「愛滋病」人打針。


  沒有想到,針竟然斷了。


  而斷了的針,又無巧不巧的插入女護士的手臂上。


  一剎那之間,就是在這一剎那發生的一刻,所有周圍的人,包括她自己本人,全怔住了。


  一時之間,女護士花容慘淡。


  一時之間,所有的人都驚叫驚嘆,所有的人都無計可施,所有的人均愛莫能助。


  「無常」發生了。


  又在今年冬天,初冬下了一場雪——


  鄰居一位小孩,興致很高的拿了一塊滑雪板,從山坡上滑了下來,小孩大嚷大叫,高興極了。


  雪很厚,坡度大,滑雪板速度快。


  結果滑上了山坡旁的馬路。


  說時遲,還來不及想,一輛貨車轉了出來,撞上小孩,這一剎那之間,慘不忍睹。


  「無常」發生了。


  另外,有一個真佛宗弟子,相貌老實忠厚,年紀四十許,很照顧家庭,很勤奮自己的工作,樂於助人,心地善良。


  他身體很健康。


  當天,他割完一大片前院後院的草。


  上床睡覺。


  半夜,身體抖動抽筋。


  送醫院,就走了。


  醫生莫名其妙。


  這真是太「無常」了。


  我寫的這三件事,都是事實。這三件「無常」的發生,都來得太迅速,完全沒有任何徵兆,這不是故事,也不是幻想,而是在我四周出現的事實。


  這個世界,籠罩在悲愁的氣氛之中,一時的快樂,往往是永恆的悲哀,一個家庭失去一個小孩,一個家庭失去一個男主人,房子必然是一片奇異的空洞。


  還有那位被「愛滋病血」沾染上的女護士,這算是什麼因果﹖這算是什麼懲罰﹖她就算得到不少的道歉或賠償,她的生活一樣毫無意義了。


  她的生命是陰影,生命是無情,生命太凝重了,未來的日子根本是不敢想像。


  悲愁嗚咽總是在那兒,你無法遺忘它,無法以一種娛樂的方式或是宗教性的去遮蔽它。


  當我靜下來想這三件事的時候,我知道「無常」的意義,它是不請自來的,有時候會帶來悲痛的顛,「無常」如影隨形,是一種等待。


  無論你做什麼,你都無法逃避它。


  「愛」也結束。


  「恨」也結束。


  「情」也結束。


  「仇」也結束。


  好像,當「無常」降臨的時候,人生所透露的意義,變得完全枉然。


  我想「無常」的時候,思緒是加深悲愁的,這裏面只有痛苦,這裡面只有眼淚,或者是一些悔恨、折磨等等,一切的悲愁會向我襲來,顯得非常的無助。


  我想起一些宗教家的大宗師,他們說,向佛向神向上帝祈禱護佑是一般性的表相崇拜,是沒有意義的。向佛向神向上帝祈求是一種迷信,是一種依賴、依附,是宗教的表相。


  想起來固然有些道理。


  但是,再想想,在「無常」的壓制之下,人類身上帶著護身符,車子上懸著吉祥物,向佛向神向上帝祈禱,合合掌,磕個頭,唸唸經文,寺廟及教堂,不也是提供令人舒適的心安及陶醉嗎﹖


  修行太嚴肅了。


  有時候,唸唸佛,持持咒,做一做宗教儀式,供一供佛,也是一種令人舒慰的。


  我認為,表相膜拜,也是一種方便。


盧勝彥文集第123冊《流星與紅楓》無常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