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1日 星期三

開悟者的懺侮之觀

 

蓮生/文

 

(一)


  有人問我「懺悔」之事?


  答:「真空化無」。


  以前比丘做錯了事,要懺侮時,行五種的方式,著袈娑、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禮大比丘足,所犯之罪名。


  這種形式類似天主教的「告解」。


  懺──陳露先惡。


  悔──改往修來。


  在梵語中,懺侮又叫「懺摩」,其意義是「請前人忍受我的悔罪」。


  在佛門中的懺侮儀軌甚多有:「慈悲懺法」、「水懺法」、「觀音懺法」、「阿彌陀懺法」、「圓通懺法」、「法華懺法」、「方等懺法」、「金光明懺法」、「吉祥懺法」、「金剛懺法」、「地藏懺法」等等。


  懺侮的意義正是: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我要「真佛行者」,行三種懺侮法:


  一、在密壇前,向佛菩薩諸尊,陳述自己所犯的過錯,身口意所作,一一披陳,並誓言不再犯戒。(作法懺)


  二、自己禪定,定心而運懺悔之想,觀想如來前來摩頂,一直到出現瑞相,這樣才算滅了罪。(取相懺)


  三、自己禪定,觀想無生之理,入真空化無,滅掉一切之無明罪業。(無生懺)


  我明白,懺悔法的最高境界,就是「真空化無」。


  這「無生懺」是:一切諸法,皆悉空寂,無生無滅,不生喜,不生樂,完全趣於寂。


  一切從緣,故而無生。


  諸法本自不生,今則無滅,即生滅而無生滅,無生滅不礙於生滅,以此滅惡生善,自利利他。


  無生,遠離生滅。


  懺侮之法,以「無生懺」為最高境界,這是「真空化無」的境界,此境界是「空、無」的無上圓融。


  (二)


  我的「懺悔三法」一,有一偈,比的好:


  上人心猛利。


  一聞使知妙。


  中流心清淨。


  審思云甚要。


  下士鈍暗癡。


  頑皮最難裂。


  直得血淋頭。


  始知自摧減。


  我最欣賞大集經之言:如百年垢衣,於一日瀚,可使洗淨。如是百千劫中所集諸不善業,以佛法力故,善順思惟,於一日一時,盡能消滅。


  又,觀普賢經: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心地觀經的:懺悔能燒煩惱薪,懺悔能往生天路,懺悔能得四禪樂,懺悔雨寶摩尼珠,懺悔能延金剛壽,懺悔能入常樂宮,懺悔能出三界獄,懺悔能開菩提華,懺悔得佛大圓鏡,懺悔能令至寶所。


  我承認基督教的「原罪」,「原罪」就是人生而有罪,有罪就要懺侮。


  為什麼我承認有「原罪」:


  第一、人由色欲而生,細胞中已有色欲的因子。


  第二,依轉世輪迴之,你的靈魂在前世中,已種了不少的怨業。


  第三、身心皆不淨,才下生為人。人的「無始貪瞋痴」確實不少。


  所以,在外觀,孫子承受了祖父的惡果,其實不是的,而是「自作自受」。


  我是明眼者,因此就是:


  「自作自受。」


  我們真佛行者,已明白懺侮的至理,人人就要至心懺悔,真佛密法中,不乏許許多多的懺侮法,人人依此而修,而達心胸開闊,無量無盡的法流下降,可以洗滌了身心之塵垢,如此,獲得了永恆的清淨,可生天上,可達彼岸,這是懺悔法門的秘密口訣。


盧勝文集第80冊《佛王之王》第十八章:開悟者的懺侮之觀


2024年1月30日 星期二

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王婆,其實是個男人。他姓王,名字叫王坡,因為他話絮絮叨叨的,做起事來婆婆媽媽的,人們就送他個外號——王婆。


  王婆的老家在西夏(現新疆甘肅一帶),以種瓜為生。那一帶的瓜叫胡瓜,就是現在的哈密瓜。


  那時,宋朝邊境經常發生戰亂,王婆為了避難,就遷到了開封的下,種起胡瓜來。但胡瓜的外表不太好看,中原的人都不認識這種瓜,所以儘管這胡瓜比普通的西瓜甜上十倍,還是沒有人來買。


  王婆很著急,向來往的行人一個勁地誇自己的瓜怎麼好吃,並且把瓜剖開讓大家嘗。起初沒有人敢吃,後來有個膽大的人嘗了一口,只覺蜜一樣地甜,於是,一傳十,十傳百,王婆的瓜攤生意興隆,人來人往。  


  一天,神宗皇帝出宮巡視,一時興起來到集市上,只見那邊擠滿了人,便問左右:「何事喧鬧?」


  左右回稟道:「奏皇上,是個賣胡瓜的引來眾人買瓜。」


  皇上心想什麼瓜這麼招人,就走上前去觀看,只見王婆正在連帶比劃地誇自己的瓜好。見了皇上,他也不慌,還讓皇上嘗嘗他的胡瓜。  


  皇上一嘗果然甘美無比,連連稱讚,便問他:「你這瓜既然這麼好,為什麼還要喝不停呢?」


  王婆:「這瓜是西夏品種,中原人不識,不叫就沒有人買了。」


  皇上聽了感慨道:「做買賣還是當誇則誇,像王婆賣瓜,自賣自誇,有何不好?」


  皇帝的金口一開,不多時,這句話就傳遍了黃河南北,直至今天。


2024年1月29日 星期一

堅心向道的薛尊師

 

  薛尊師的家世榮耀顯赫,武則天末年,他們兄弟數人,俸祿皆達到了兩千石。他自己身為陽翟縣令。可是數年間,他的兄弟們死的死,亡的亡,淪喪幹盡,於是他決心皈依道家。


  他棄官職進入深山,在招集志趣相同的人時,只有縣裡的小官吏唐臣願意跟隨他。


  他們手持枴杖揹負行囊,向嵩山山口走去。路上忽然遇見一人,正從山裡出來。他自稱是求道之人,姓陳,並附近有仙境。薛尊師就向他求問去仙境的道路。


  陳山人:「我有小事要到都城去,大約三天就回來,回來後我給你們當嚮導,你們暫且等候在此。」


  薛尊師和唐臣就不再前行,停在路口,等待陳山人的歸來。陳山人果然如期歸來。:「你們先止於此地,我先進山為你們相求,等得到了允許,立刻回來相告。」


  當時他們約定以五天為期限,可過了期限,陳還沒有來,十天也沒來。薛尊師:「陳生難道是欺騙我們嗎?我應當自己去。」


  當他進入山谷大約三四十里時,忽然看見一個死人在路旁,屍體已被虎吃了一半,一細看,這個人正是陳山人。


  唐臣對薛尊師:「本來入山是為了尋求長生的,如今反倒成了虎狼之餐。陳山人尚且如此,我又算何人呢?不如回到人世去終天年罷了。」


  薛尊師:「我聽嵩岳本是神靈仙人居住的地方,怎麼會受這種傷害呢?大概是陳山人用這種方式激勵我們的意志吧。你可以回去,我一定要善始善終。倘若也是不幸而死,但死而無悔。」完逕直往山的深處走去。


  唐臣最後也決心跟從他去。他們夜宿在石巖之下,白天沿著石磴前行。過了幾天,忽然看見一岩石下,長有幾百株松樹,松林中有六個道士,像在煉製藥材。薛尊師就頂禮請求各位道士。


  道士:「我們雖然到了這裡,不過自己服藥罷了,也沒有什麼道術可以傳授給你們。」


  走了一會兒,看見一個禪室中有一老僧。薛尊師又向老僧叩拜求問。老僧也不話。忽然,他們看見在老僧床下有一籐蔓沿著牆壁出了門,老僧指著籐蔓讓他們看。


  薛尊師於是沿著籐蔓的去向而出。只見籐蔓靠著石壁連綿不斷,過兩天還沒到盡頭。忽然到了一個流泉,旁邊有一石室,石室中有幾個道士,一邊下著圍棋一邊飲酒。其中就有陳山人。


  他笑著對薛尊師:「你為什麼忽然到這裡來了呢?你的志向堅定,可被教導。」於是向薛尊師傳授指導道的精要。


  薛尊師也看見俗人在這裡砍柴採藥,絡繹不。問他們這是什麼地方,他們:「這是終南山紫閣峰下,離長安城七十里。」


  薛尊師得道後進入京師,住在昊天觀。從此京城玄風更加振興了。當時唐玄宗皇帝奉道家,幾次召薛尊師入宮禮謁。


  開元末年,薛尊師已經一百多了。忽然有一天,他告訴弟子:「天帝召我去做八威觀主。」無病端坐死去,可是面色不變。於是他的弟子就在本院給他造一墓塔,不砌死塔門。


  每到夜裡,薛尊師就召見他的弟子唐臣,告訴他修行之術。後來因為太多俗人的禮謁,十分煩亂,就敕命關閉了塔門。唐臣後來也成為了國師。


※ ※ ※


  修行之人若失信心,對道起疑,悟理不真,必陷迷途,道果難成。然各教經典,均含藏道機及陰陽妙理,毫無可疑之處,乃是修者自己的偏差,誤入歧途,困惑不已。


  其實,對道信心不足,其因素很多:有者精進心不,心灰意冷,懶於修持;有者一受考魔,即退志不前;有者認識不清,喜鑽玄妙,別外生枝,窮途末路,迷幻自我,自斷光明前程;有者認為普度是假,收圓不真,失去修持之機。這些都是沉溺迷途的根源也。


  信心不確,道礙難行,失落了多少大好時機。信奉大道,不容有半點疑惑,有疑有惑,阻道重重,總無法開發出光明之路,所以當一心不變,誠心誠意,依法而行,下定苦功,猛勇精進,終可撥雲見日,結就大丹,收圓自己。


  信心之有無,端看良知之醒覺程度如何而定:若良知醒悟,智慧明開,迷境遠離;又若良知昏昧,智竅壅塞,永陷迷途困境,無以自拔。所以,當始終不二,抱持剛志雄心,不達目的,不罷休,徹底的改變自我。


迷途知返.思歸覺路-第二六章 堅定信心,迷途不惑


遠負米

 

  參《孔子家語‧致思》的記載。


  仲由,字子路,春秋時期魯國人,是孔子的學生。他非常孝敬父母,因為從小家境貧寒,為人非常節儉,即使家徒四壁,也要竭盡所能讓父母吃好穿好,而自己經常吃野菜度日。


  為了給父母吃白米飯,子路到百里之外的一個大人家打工,當他領到工資時,就買了一袋白米,再背著米趕回家裡,煮給父母吃。


  後來,子路的父母過世後,他遊學到楚國。楚王聘他當官,對他很是禮遇,俸祿非常優厚。


  每天吃的是山珍海味,一出門就有上百輛的馬車跟隨,座位上的墊子鋪得特別厚,每次宴飲都是豐盛的佳肴,在當時聲勢極為顯赫。


  雖然過著富足的生活,子路卻一點也不高興,反而時常感嘆,哀傷父母早早過世。子路時常嘆息,對人:「我現在雖然已經高貴了,可是我的父母在哪裡?雖然我還想吃粗糧,還想像當年一樣肩扛米袋步行百里回家,可是這一切都沒有機會了。」


※ ※ ※


  慎終者,乃指為人子女者,在父母臨終之時,應慎誠侍側,躬身照護;而追遠者,乃指追思原遠之道,亦即感念其在生之時,養育之恩,默禱其在天之靈,心得以平靜,消其掛慮,使其一縷幽魂,得以善歸,得以永享安樂,此為為人子女之孝矣!


  四書論語學而篇,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曾子乃孔夫子之門生,其為人盡孝,欲將「慎終追遠」之理念,推行於天下,昭昭明德,並奉勸為政者,若能推展孝道,使其上行下效,由己身至於家,由家至於國,再由國推展於天下,則民情世態,皆得以良善惇樸矣!


  古往今來,聖賢、賢士、淑女等,自古以來皆出於孝子之門,即其一生,盡其孝道,心中時時皆感念父母之恩德,其心隨時關心父母之身心是否健康安樂,此所謂:善體親心也。及至父母之歿,喪則至其禮,祭則致其誠,其感念之心,亦可感於天也。此乃為人子女之孝,亦為慎終追遠之義。


  俗語云:「吃果子,拜樹頭;吃米飯,拜田頭」,奉勸世人切莫數典忘祖,若沒有歷代之祖先便無現今之我們,世人心中更當常懷『慎終追遠』之心也。


虛原雜誌第324


2024年1月28日 星期日

加勒比海的巫術

 

蓮生/文


  在加勒比海的島國之中,我看見專售巫術的商店,巫術的商店,是賣給巫師的種種法器及應用的材料,商店,什麼希奇古怪的東西都有。


  我看見有:


  毒蛇的毒牙。


  烏鴉的翅膀。


  獅子的鬚毛。


  貓頭鷹的眼睛。


  等等等等。我一樣一樣的看,看得都呆了。


  巫術專賣店,有巫師作法的工具,也相當多,有刀、有劍、有稻草人形、有油鍋、有火石、有多色的石頭、有銅釘、木釘、有手是斷的、有是斷的、有頭是斷的,另外賣很多液體,還有水晶球等。


  我還看見,被洪乾的老鷹、被烘乾的鱷魚、被烘乾的狼……。


  據我所知,加勒比海的巫術流傳已久,大部份是用來害人的,害死對方的敵人,人與人的相憎恨,巫師作法,由作法來謀取利益,等於由作法害人來謀生。


  我感慨人心的不古,人心的毒,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把別人害的慘兮兮,這算是什麼道德水準,利益重於一切,道德豈存在乎?


  看了害人的巫師巫術專賣店,覺得人與人太沒有意思了,古典的唯美主義沒有了,情義死翹翹了,世道人心全死了,我真的看透了。


  很想就此浮海而去,寧可隱居閉關而終老,在無人煙的海島,像盧賓遜一樣的生活著,我寧可當一名失敗的英雄。


盧勝文集175冊《天涯一遊僧》加勒比海的巫術


2024年1月27日 星期六

諍諫之益

 

  孔夫子有一次對弟子們教導道:「好藥嘗起來雖然苦,它卻有利於治病;誠懇的規勸,聽起來雖然不悅耳,卻能幫助我們改正錯誤。


  商湯、周武王因為有忠誠又敢於勸諫的臣子,使得國家更加昌盛;夏桀、商紂不能聽受善言,又有盲目恭順的臣下,便加速了它的滅亡。


  如果,君主沒有正直善諫的忠臣,父親沒有至誠規勸的兒子,哥哥沒有勸諫的弟弟,個人沒有敢於規過的朋友,而能一生不犯錯誤,是從來沒有的。


  所以:君主有過失時,臣下能補救;父親有過失時,兒子能補救;哥哥有了過失,弟弟可以補救;而自己有了錯誤,朋友便能幫助我們及時糾正。


  這樣,國家便不會有危亡的跡象,家庭也不會有悖亂的醜聞,父子兄弟間不會失去禮節,能保持著倫常的大道,而朋友之間的友誼,也得以永恆地保持了。


2024年1月26日 星期五

謀道不謀食

 

  浙江省是一個多山的省份,光是山地丘陵就占了浙江總面積的百分之七十。在這些深山峻嶺之中,隱居了許多修行的禪者,其中有位大香禪師,平日修行精進,經常一坐就是一個晝夜。


  有一天,已接連打坐許久的大香禪師,忽然感到肚子實在餓得難耐,逼得他只得暫時離座到山下去化緣。


  在無人的山路之中,他忽然遇到一個打獵的人,大香禪師心想,獵人身上或許帶有一些乾糧,於是趨前向獵者開口行化:「大德!請問能否供養我一餐飯食呢?」


  這位獵者在山中其實已經狩獵多時,因為打不到獵物,心中正在焦急,一聽大香禪師的問話,不禁沒好氣地:「你沒看到我連一隻野兔都沒打到嗎?還要來跟我要什麼供養?我身邊只有這支弓箭,你能當飯吃嗎?」


  大香禪師一面神色自若地解開長衫,一面:「大德!不必生氣,弓箭雖然不能吃,但你可以用它來射我的肚子呀!」


  獵者聞言,不禁大吃一驚,顫聲問:「我為什麼要用弓箭來射你的肚子啊?」


  大香禪師回答他:「一來,今日你尚未打到獵物,二來,我本來可以清淨的在山中禪修,就是因為肚子餓得不像話,不得已才下山受這種種的辛苦,乾脆你一箭射了我,讓彼此都得利吧!」


  獵者於言下有悟,即刻把手中的弓箭丟棄,長跪在大香禪師面前,懇求:「弟子愚癡,請禪師收我為徒,為我剃度,讓我跟隨您修行吧!」


  人,為了填飽肚子,不得不有種種辛苦,種種需求,肚子之為患,不可不大啊!


  朱熹所言:飲食不是欲,追求美食才是欲


  修行之人,原是不求安,亦不求飽,只要大道真理,能得明徹,便可以了道,豈不知君子之人,謀道不謀食,能棄三心,而不存過去心,亦無有現在心,又不起未來心,若看小人之修持,只望謀食,而不謀道,三心常存,即永失真道矣。


※ ※ ※


  世間是無邊之苦海,不知是否知悟?亦得知悟世間乃是苦海,才能歸覺於解苦海之徑路,否則永遠沉於無邊之苦難,難以超空。


  世間之苦,其實眾所週知,無法一一詳述其苦之所在,別以為生活上無煩惱就是樂,其實這裡頭亦含藏了甚多無法去了解的苦在,就是一切都能稱心亦非真樂也,故而可知應由深入瞭解世間之苦後,圖思解其苦,了輪迴,才能得到真樂也。


  又深入瞭解世間之苦,可設法去解決世間之苦,犧牲自己,完成他人,解其苦,這就是真正澈悟之根源,如能有此之心志,汝就是菩薩道行,你就是聖賢的心懷。吾之所以要世人能悟思世間苦,主要之目的,就是希望世人能真正效仿聖賢仙佛之此等慈悲、菩薩之心腸,來真正解除世間所有之苦難,真正的同歸於極樂之世界。


  人當多予明悟,才會思行,有目的效仿的思行,就會有所成就,不然庸庸碌碌,懵懂一生,還是無以解,盼世人知悟齊心之。


心志歸向-第卅三章 思悟世間苦


2024年1月24日 星期三

超脫悲傷不心死

 

呂洞賓仙翁 降 


聖示:俗云:「哀莫大於心死」,即是心如死了,才是最為悲哀之事。世人應知凡事全在於你的一顆心,欲成事、欲敗事亦全憑你的一顆心,所以要讓你的「心」真正的活起來才是最為重要的。


仙翁曰:徒兒,你在此次之震災後,有無感觸呢?


虛筆曰:當然感觸良多,但可能因徒兒之看法淺顯,不深入,盼恩師還得多予指教!徒兒認為應驗了人生無常這句話,在短暫的時刻中,一切面目全非,誰也無法預料的,故能在災劫之後,餘生之人應有所感悟,既然存活下來,不要再懵懂自己的人生,真正踏實地的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仙翁曰:!言感尚嘉勉,已有所心悟,難得也。


虛筆曰:恩師誇獎了。


仙翁曰:人總是在失去時,才知道珍惜寶貴,在擁有時,不會去想到失去時之茫然而預作心理準備,如果能有此等之準備,何來之悲傷呢?


況且人本來就是「空空而來」,並沒有帶什麼來,只是帶口氣到這個凡塵來罷了!雖失去了一切,把你以前所努力得來的身外之物給毀了,也並沒有什麽可怕,只不過是再從原點從新出發而已。在此最怕的是——如果你的「心」死了!那神仙也拿你沒有辦法的。


一切的希望都是在於能把你的心從頭活絡起來、生氣起來!不可讓己敗下,這你就有了希望,這不是吾的勉勵話而已,而言的是真正事實情理之所在,如果沒有真正的意念去悟知這個道理,也等於是「心」死了一樣。


不要怕!不管你是什麽年紀,或男或女,人生走這麽一趟,都有其實質的意義存在,端看你個人如何去調適,不讓你的心枯萎,那才是有所悟得之人也。


虛筆曰:恩師解理之意義深長,但恐怕世人無法體會出來,他們都認為以前所努力的,如今全成空白,怎會不悲傷呢?他們是不會知道原來所擁有的又是怎麼來的?像各地震災之後,走山的走山,變地的變地,你原來的土地也變了樣,這又如何去悟理呢?世人總埋沒了理念,無法走出此死胡同而悲傷不已.


仙翁曰:人生總是多變的,不管是身外之物,怎會常有呢?還是自己的「心」才是長遠屬於你個人自己的,而這個寶貴的東西要好好珍惜,設法去滋潤它、滋養它、道化它,那才會逐次的光明圓融,那你的這顆「心」才不會死啊!盼世人能在此多悟理之。一切虛幻,心的存活才是最為珍貴的。


虛筆曰:恩師莫忘為「淫禍」一書作序!


仙翁曰:為師不會的,下回吧!


幻化迷情世間-第六章 超悲傷不心死


修「觀想」的選擇

 

蓮生/文


  人問:


  「盧師尊!你認為所有的觀想法,都要修嗎?」


  我答:


  「不是的,這是依各人的習性而修。」


  人問:


  「如何?」


  我答:


  我用最簡單的分析如下:


  數息法──是對治散亂的。


  不淨觀──是對治貪的。


  慈悲觀──是對治瞋及恨的。


  因緣觀──是對治痴的。


  (每一個行者,自己明白自己的習性,修觀自然能得利)


  也有人


  性子太急的用「數息」。


  性子太慢的用「不淨」。


  有大智慧的用「慈悲」。


  有大慈悲的用「因緣」。


  ●


  人問:


  「修觀有何益?」


  我答:


  數息觀能得「靜定」。


  慈悲觀能增「福德」。


  不淨觀能增長「出離」。


  因緣觀能明了「空性」。


  (我個人覺得,沒有出離心,修行不會『得力』。上等成佛,中等成菩薩或阿羅漢,下等升天。若不出離世間,那就完全得不到了)


  我不太喜歡:


  人間佛教。


  人間淨土。


  人間天堂。


  (因為這是「烏托邦」的理想,世界大同的理想,不可能實現的)


  不淨觀強調:


  死是共法,沒有人可避免。


  腫脹想。


  青瘀想。


  蟲啖想。


  敗壞想。


  膿爛想。


  腐朽想。


  骨灰想。


  這是死亡的觀想,有助於捨棄一切。打破健壯、青春、姣美、身材、性慾、貪婪等等的執著。


  大家可以想想──


  在過去,有不少的聖人、佛陀、賢人、帝王、富豪……。


  全難免一死。


  在現在,有不少的鄰居、父母、小孩、不管老、中、青、少,人人都走向死亡。


  全難免一死。


  未來,會變現在,再變過去。


  全難免一死。


  因此,貪、瞋、痴、疑、慢,你還執著什麼呢?


  我個人常想「不淨觀」。


  於是金錢、美色、地位、美食等等,就不會執著了!


  一切煩惱斷盡。


盧勝文集252冊《三摩地玄機》修「觀想」的選擇